《圆明园的毁灭》说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_第1页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_第2页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_第3页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_第4页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一、说教材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 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 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 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 产生与发展的规律,依据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我力求让学生通过 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发他们 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学习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就更能 激起了学生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

2、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 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 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鉴于文章 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 辉煌和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二、说教学方法教学准备:1由于圆明园的景观都已不复存在,要想真正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学生课 前最好能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这也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2文史不分家。本课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的一段屈辱,教学前教师要对鸦片战 争前后的历史有所了解,同时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各种资料。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

3、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 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 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1、以读促进,激发情感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 情,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引读、个 人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2、电教媒体,从旁辅助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解决了语 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三、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通过谈话导入本课的学习。2板课题:圆明园的毁灭。齐读课题。3毁灭意味着什么?再读课题。二、初读课

4、文,整体感知1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2用简洁的语言按一定顺序讲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生谈初读课文的感受。三、体会情感,引导质疑1齐读第一段,从文字中聆听作者心底的声音。2重点品析:不可估量,体会作者痛惜、愤怒的思想感情(板书: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3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连用两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来突出圆明园的价 值。对此,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四、研读感悟,升华“爱”情1读二、三、四自然段,如果我们有幸去生活在圆明园还存在的年代,你去 游览,你会选择哪些景观呢?抓住有关的句子或者是词语仔细品味,展开想象,一 会儿带着同学一起来游览一番。2学生自学并小组交流。3学生

5、汇报学习情况。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众星拱月。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圆明园布局独特,规模宏大。第三自然段1重点体会“金碧辉煌”。抓住“有也有有也有”体会作者用词之妙和园中各种景观应有尽有。2出示景观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园中各种建筑风格、景观精美迷3教师引读,帮助学生理清本段的层次,同时感受圆明园景观之丰富4引导学生读好“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第四自然段:1过渡句:不但还2引导学生抓住“上自下至”感受圆明园内文物之多及年代悠久。3师: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将古今、南北、中西建筑之美和谐集于一身的,这 一座收藏着无数奇珍异宝的,堪称当

6、时世界之最的博物馆、艺术馆,它已不存在 了,它是被英法联军毁灭的,请看侵略者野蛮行径的一幕。五、再现情境,激起“仇恨”。1放录像。2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感受一起读读最后一段,读中品味“凡是、统统、任 意”等词。3思考:化为灰烬的是什么?六、表达情感,引发思考1带着我们的情感再读第一自然段。2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老师想,你们的心里有的不仅仅是爱和恨,更多的 是一种思考,此时,你们最想说的是什么?3总结升华。七、作业继续搜集资料,下节课交流四、板书设计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板书的内容是课文内容的“纲”,是课文内容的缩影,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爱国情感。我设计了以下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7、众星拱月瑰宝精华博物馆艺术馆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 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 径的仇恨,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 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产生与发 展的规律,依据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我力求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 的理解、感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发他们对祖国文 化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学习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就更能激起了学 生们对侵略者的无比

8、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 国主义教育,并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 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鉴于文章语言精 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 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 它的毁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作者的表达方法。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三、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

9、、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四、教学准备:1由于圆明园的景观都已不复存在,要想真正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学生课 前最好能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这也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2文史不分家。本课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的一段屈辱,教学前教师要对鸦片战 争前后的历史有所了解,同时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各种资料。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 、激情导入,揭题解题1通过谈话导入本课的学习。2板课题:圆明园的毁灭。齐读课题。3毁灭意味着什么?再读课题。( 二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2用简洁的语言按一定顺序讲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生谈初读课文的感受。(三)、体会情感,引导质

10、疑 1齐读第一段,从文字中聆听作者心底的声音。2重点品析:不可估量,体会作者痛惜、愤怒的思想感情。 (板书: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3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连用两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来突出圆明园的价值。对此,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四)、研读感悟,升华“爱”情1读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借助文字你能看到什么,然后选择最吸引你的 一处,抓住有关的句子或者是词语仔细品味,展开想象,一会儿我们把看到的和同 学一起来交流。2学生自学并小组交流。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众星拱月。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圆明园布局独特,规模宏大。第三自然段1重点体会“金碧辉煌”。抓住

11、“有也有有也有”体会作者用词之妙和园中各种景观应有尽有。2出示景观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园中各种建筑风格、景观精美迷 人。3教师引读,帮助学生理清本段的层次,同时感受圆明园景观之丰富。4引导学生读好“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 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第四自然段:1过渡句:不但还2引导学生抓住“上自感受圆明园内文物之多及年代悠久3师: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将古今、南北、中西建筑之美和谐集于一身的,这一座收藏着无数奇珍异宝的,堪称当时世界之最的博物馆、艺术馆,它已不存在 了,它是被英法联军毁灭的,请看侵略者野蛮行径的一幕。(五)、再现情境,激起“仇恨”。1放录

12、像。2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感受一起读读最后一段,读中品味“凡是、统统、任 意”等词。3思考:化为灰烬的是什么?(六)、表达情感,引发思考1带着我们的情感再读第一自然段。2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老师想,你们的心里有的不仅仅是爱和恨,更多的 是一种思考,此时,你们最想说的是什么?3总结升华。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有着 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为什么会被几千个强盗杀到京城?当时的政府和军队要干什么? 也许,今天的学习只是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小小的门,希望大家从这扇门出发,继 续搜集和整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解决我们的疑问,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七)、作业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六、板书21

13、. 圆明园的毁灭众星拱月瑰宝 精华博物馆艺术馆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 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 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是怎样一座园林,突 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 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通过一美一惨,爱恨交织,使 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 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

14、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从课题看,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 是关于“毁灭”的内容。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 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凭 借教材,我将课文第二部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毁灭”的 内容略作处理,原因有两个:第一,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上能 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因此,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使其成为语言文 字训练的最佳落脚点。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 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第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课文第 二部分内容教学的成功

15、可为“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化难为 易,达到使教学结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以“学”为中心,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老 师的帮助,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知识。这节课中做得比较好 的地方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如圆明园的面积有 5200 亩,这个数字对于学 生来说是个抽象概念。为了让学生有个具体的感知,我把圆明园的大小与学生最熟 悉的校园大小作比较。圆明园已从人类社会中消失了,昔日的辉煌已无法再现。这 无疑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为了让学生切实有效地实现对 当前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主要注意了以

16、下几个方面:(一)运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信息量大且颇具人文色彩的环境来辅助教学。 上课一开始,呈现给学生一段视频,再现了昔日那繁华辉煌的圆明园,再配上雨果 那诗意的语言“用雪松做骨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建神殿,那儿造后宫, 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黄金,施以脂粉。清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 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 ,请您 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然后呈现的是火烧圆明园 后只剩的那几根残垣断壁。强烈的视觉反差在学生心里激起了无比的悲愤,很好地 铺垫了学习本课的情绪。学生禁不住问:昔日的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皇家园林呢? 圆

17、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带着一串问题,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教学变 “要我知”为“我要知”,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这节课的朗读训练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时我不 再是干巴巴地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而是让学生一边欣赏美丽的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展示在学生面前的平湖秋月、武陵春色以及西洋楼等景点图,把学生带入 了美不胜收、引人入胜的仙境,给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把学生的感官充分地调动起来了,他们面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读出了赞美、自豪之情,面对圆明园 的毁灭,读出了痛惜、仇恨之意。(二)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来收集信息,运用 信息。课前我没有

18、明确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但在教学时,对那些主动 从课外获取资料和信息的学生我及时表扬和鼓励,第一课时结束时我又设计了一个 作业“搜集并整理资料”。我说:“课前部分同学已查过圆明园的相关资料,老师 这节课呈现给你们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也是我搜集来的。查找课外资料是一 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它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了解很多课文里没有提到的知识,对 我们理解课文也能起到帮助的作用。这样的设计,有效地体现了课堂学习延续,扩 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三)当我们的思维视角停留在一个方面的时候,我们的思考就会停止。因 此在第二课时我给学生补充当时的时代背景资料,对照历史,让学生思考,再读 “圆明园”这三个字的时候吧,难道你心中仅仅是自豪和愤怒吗?让学生充分表 达,自由发言。紧接着让学生假设历史,如果你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 皇帝:如果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