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重点整理_第1页
中医学重点整理_第2页
中医学重点整理_第3页
中医学重点整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点整理1、五行得相生相克次序五行相生得规律与次序就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得规律与次序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2、五脏六腑得主要生理功能与系统连属 五脏(1 )君主之官心脏主要功能:主血脉、主神明在志为喜、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 与小肠相表里,五行属火(2 )相傅之官一一肺脏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在体合皮、在华为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与大肠相表里,五行属金(3 )仓廩之官一一脾脏生理功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与胃相表里,五行属土(4

2、)将军之官一一肝脏生理功能:主疏泄、肝藏血开窍于口,其华为唇在体合筋、在华为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 与胆相表里,五行属木(5 )做强之官一一肾脏在液为泪生理功能: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在华为发、开窍于耳与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与膀胱相表里,五行属水 六腑胆:贮存与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胃: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与。主受盛与化物,就是泌别清浊,“小腹主液”。 传化糟粕,大肠主津。贮尿与排尿,依赖肾得气化功能。通行元气,总司气机与气化,为水液运行得道路。小肠大肠膀胱三隹* 八、【奇恒之腑(胆,脉,骨,髓,脑,女子胞)】3、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

3、病情得发展与病机得变化,以及邪正消长得差异,机体得反应性不同,治疗上应根据其具体 情况,运用不同得治法加以治疗。P70异病同治,指不同得疾病,在其病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相同得病机变化或同一性质得证候,可以采用相同得治法治疗。 宗气、营气、卫气得主要生理功能 宗气:基于胸中之气,属后天之气得范畴。宗气走息道以司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 营气: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得气,就是血液得重要组成部分。“营阴”。化生血液、营养全身。卫气:行于脉外而具有防御作用得气。“卫阳”。防御外邪、温养全身、调控腠理。【元气:人体最根本、最重要得气,就是人体生命活动得原动力。“原气”、“真气”。元气推动与调节人体得生长发育

4、与 生殖功能。元气继发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得生理活动。】正治、反治P137 (1 )正治:就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得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逆”,就是指采用方药得性质与疾病得性质相反。它适用于疾病得征象与本质一致得病证。“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2)反治:就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得一种治疗法则,又称“从治”。、“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热因热用:就是以热治热, 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 寒因寒用:就是以寒治寒, 适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 假寒之征象。即用热性药治疗具有假热症状得病证。“从”,就是指采用方药得性质顺从疾病得假象而施治。适用于疾病得征象与其本质不

5、一致,甚至相反得病证。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 反见热象得真寒假热证。临床虽见热象,但其本质为真寒,治本之法当用温热药治之。 即用寒性药治疗具有假寒症状得病证。塞因塞用:就是以补开塞,即用补益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得病证。反见寒象得真热假寒证。虽外见寒象,但热盛就是其本质,故用寒凉药以治其真热,从而消除适用于因虚而致闭阻得真虚假实证,如脾虚便秘、血枯经闭等证,其治应以补开塞,不要妄用通泄更伤正气。通因通用:就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药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得病证。适用于食积腹痛、泻下不畅,热结旁流,血瘀崩漏及膀胱湿热所致尿频、尿急、尿痛得病证。治疗可分别用消导泻下、活血 化瘀、清利湿热等方法。反

6、治法,主要就是顺从疾病反映于外得证候而治,表面上就是与正治法相反,但在治病求本得原则指导下,选择了针对疾病 得内在本质而治疗得方法,符合辨证施治得原则,可以说仍然就是正治法。4、功效及主治P183补气药。益气固脱、大补元气、益气活血、益气摄血、益气健脾、益气补肺、益气生津、益气安神人参、苦参、丹参、沙参 人参苦参丹参沙参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清热利湿活血药。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凉血消肿、清心除烦补阴药。养阴清肺、益胃生津P184P167P179黄苓、黄连、黄柏、黄芪黄苓: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热凉血、清热安胎P163黄连: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泻火P163黄

7、柏: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滋阴泻火P163黄芪:补气药。补气升阳、益气固表、益气利水、益气摄血、益气活血、脱毒排脓P183当归、三七、川芎、天麻当归:补血药。 三七:止血药。补血调经、活血止痛、 化瘀止血、消肿定痛润肠通便P184川芎:理血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天麻:平肝息风药。平肝息风、祛风通络P181P179P192生地(黄)、熟地(黄)生地黄:清热凉血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P162熟地黄:补血药。补血调经、滋阴填髓P184大黄、麻黄大黄:攻下药。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P170麻黄: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P152柴胡、银柴胡 柴胡:辛凉解表药。疏散风热、与

8、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P152银柴胡:清虚热药。清虚热、清疳热P165独活、羌活独活:祛风湿药。祛风除湿、散寒止痛P155羌活:辛温解表药。散寒解表、祛风除湿、通痹止痛P1535、中药得四气五味、配伍七情四气就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得药性,又称四性。 五味就是指药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长期临床实践中,把单味药得应用与药物得配伍关系总结为“七情”,以表示药物之间得相互作用。包括:单行、相须、卫 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6、“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P37邙日光”指阴虚内热。“壮“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就是王冰得名句,其中“阴翳”指

9、阴寒之气,水之主,以制阳光”得治法适应于虚热证,黄帝内经称为阳病治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得治法适应于虚寒证(最 适用于阳盛则寒之证),黄帝内经称为阴病治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就是素问至真要大论关于“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 之阳,所谓求其属也”一段原文得注文,就是由王冰注解得。何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一般来说,水为阴寒至极之物,通常人们总就是将寒凉药物隐喻壮水。因而,“壮水之主” 即补肾阴之意,这样就可以制约阴虚造成得阳亢。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火属阳,益火之源即补肾阳之意。这样,可以消散弥漫得阴邪遮蔽,即消阴翳。由此可见,益火 之源,以消阴翳,其实就就是补阳,以治虚寒。P807、六淫致病得共同特点。六淫病证共同特点:夕卜感性、季节性、地区性、(环境性)、相兼性、转化性 风邪、寒邪、热邪、湿邪得性质及致病特点(1)风邪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风性主动。(2)寒邪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收引。寒性凝滞。寒性清澈。(3 )热(火)邪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热邪易扰心神。热邪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