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太阳辐射 太阳时刻不断地向周围空间放射巨大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能,简称 太阳辐射。 2、蒸发速率 单位时间从单位面积上蒸发的水量。 3、辐射通量 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 4、空气绝热变化 一块空气在没有热量收支时,由于环境气压的变化,引起气块体 积改变而导致温度变化称为空气绝热变化。 5、水汽压 空气中由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强。 6、降水 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 7、天气 一定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况(风、云、雨、雪、冷、暖、晴、阴等)及其 变化的总称。 8、小气候 任何一个地区内,由于其下垫面性质的不同,从而在小范围内形成的与 大气候不同特点
2、的气候称为小气候。 9、水平地转偏向力 因地球自转使空气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力称为水平地转偏 向力。 10、生物学零度 维持生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温度。 11、季风 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 产生的以年为周期在大陆与海洋之间大范围地 区盛行的随季节而改变的风称为季风。 12、大气温室效应 大气中 CO2 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其选择吸收作用犹如温室覆盖的 玻璃一样,阻挡了地面向外的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和增温作用。 13、太阳光能利用率 单位面积上作物产量燃烧所放出的热能与作物生长期中所接受 的太阳辐射能的百分比。 14、干绝热变化 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 在绝热上升或绝热下降
3、过程中的温度变 化称为干绝热变化。 15、相对湿度 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16、气旋 是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旋涡。 17、雾 当近地气层的温度下降到露点温度以下,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或凝华 成冰晶,弥漫在空气中,使能见度 1km的现象。 18、梯度风 自由大气中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达到相互平衡时的风 称为梯度风。 19、气候系统 指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决定气 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20、活动温度 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 21、干洁大气 大气中, 除去水汽和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 液态质
4、粒以外的整个混 合气体称为干洁大气。 22、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23、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有一部分向上进入宇宙空间, 有一部分向下到达地面, 这 一部分辐射因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 24、温度日较差 一天中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差值称为温度日较差。 25、比湿 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的总质量的比值。 26、降水量 从大气降水降落到地面后未经蒸发、渗透和径流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水 层厚度。 27、霜冻 在植物生长季节内,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及近地气层的温度降到0 度以下,引起植物体冻伤害的现象。 28、气压 地球表面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称为大气压强
5、,简称气压。 29、农业气候资源 指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所提供的自然物质和能源,是 对农业生产发展的潜在支持能力。它包括光资源、热资源、水资源、气资源等。 30、有效温度 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差值。 31、大气污染 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 使局部、 甚至全球范围的大气成分发生对 生物界有害的变化称为大气污染。 32、地面有效辐射 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33、电磁波谱 将各种不同辐射波的波长 (或频率 )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成一个谱 . 34、对流 流体在垂直方向上有规律的升降运动称为对流。 35、逆温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 36、饱和差
6、 同温下的饱和水汽压和实际水汽压之差。 37、降水距平 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 38、天气系统 在气压、风、温度、湿度等主要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结 构特征并能产生一定天气的大气运动系统,如锋、气旋、反气旋、槽、脊、切变线等。 39、等压线 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称为等压线。 40、气候 指某一地区气候系统的全部成分在任一特定时段内的平均统计特征。 41、农业气象要素 对农业生物的生命活动、 农业生产过程及其环境有直接或间接影 响的气象要素。 42、地面辐射差额 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 43、光周期现象 昼夜交替
7、、 光暗变换及其时间长短对植物进入发育阶段的影响, 称 为光周期现象。 44、乱流 流体在各方向上的不规则运动称为乱流,也称湍流。 45、作物水分利用率 作物消耗单位重量的水分所能合成干物质的重量。 46、露点温度 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和气压一定的条件下,通过降低温度而使空气 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47、干燥度 一地某时段内水面可能蒸发量与同期内降水量之比值。 48、天气学 研究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 并利用这些规律来分析历史天气规律、 诊断 现在天气过程、预测未来天气趋势从而服务于国民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一门科学。 49、等压面 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 50、气候带 根据气候因子或气
8、候要素带状性的分布特征而划分的纬向地带称为气候 带。 51、下垫面 大气下接的水面、冰面、雪面、陆地面等整个地球表面称为下垫面。 52、大气阳伞效应 随着大气污染的加剧,进入大气的尘粒,CO2 等成分增多,大气 温室效应将加强,地面将有一种增温的趋势,但大气中微尘和CO2 的增加,犹如在阳光下撑 了一把伞,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对地面有降温作用。 53、太阳常数 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 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 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54、绝对湿度 单位容积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质量。 55、干绝热直减率 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每升降单位高度的温度变化率称为干绝 热直减率,用
9、d 表示。 56、气温垂直梯度 单位高度内气温的变化值(气温直减率) ,用 表示。 57、积温 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称为积温。 58、寒潮 一次冷空气入侵,使气温在24 小时内剧降 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 5 以下。 59、水平地转偏向力 因地球自转使空气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力称为水平地转偏 向力。 60、反气旋 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水平旋涡。 61、大气上界 一是以激光出现的最大高度( 10001200km)作为大气的物理上界; 一种是以大气密度接近星际气体密度的高度(20003000km)作为大气上界。 62、大气透明系数 透过一个大气质量后的太阳辐射强度与透过前的太阳辐射强
10、度之 比。 63、饱和水汽压 饱和空气中所具有的水汽压力。 64、气团 指气象要素(主要是温度、湿度和大气稳定度)水平分布比较均匀,垂直 分布基本一致的大范围的空气团。 65、热容量 在一定过程中,物体温度变化1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热容量。 66、活动积温 生物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活动温度的总和。 67、地转风 自由大气中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达到相互平衡时的风称为地转风。 68、天气预报 根据气象观测和探测资料, 应用天气学、 运动学、 统计学的原理和方 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 69、农业气象学 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11、。 70、湿绝热变化 饱和的湿空气, 在绝热上升或绝热下降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称为湿绝 热变化。 71、湿绝热直减率 饱和的湿空气每升降单位高度的温度变化率称为湿绝热直减率, 用 m表示。 72、天气过程 各种天气系统相互配合,随着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过程。 73、蒸散 农田中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之和。 74、太阳方位角 太阳光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夹角。 75、大气环流 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状态及其随时空的变化过程。 76、焚风 当气流跨越山脊时,背风面发生的一种热而干燥的风称为焚风。 77、气象学 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 的科学。 78、有效积温 生物
12、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 79、三基点温度 维持生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温度、最适温度和生物学上限温度 和称为三基点温度。 80、辐射 物质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的方式。 81,水平气压梯度力 - 水平方向上气压分布的不均匀,使水平方向上存在气压梯度。 二、单项选择 1、大气中 O3 主要集中在【 B 】 A、散逸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 O与 O2 易合成 O3 B、平流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易形成O3 C、对流层,因该层温度低, O3 不易分解 D、近地层,因该层温度高, O与 O2 易合成 O3 2、人们常说二氧化碳是主要的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是因为它【
13、 B 】 A、强烈吸收太阳辐射B、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影响D 、对杂草及病虫害繁殖有影响 3、一年中,哪个节气的太阳高度角最大【 B 】 A、春分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4、大气中凝结核的存在,能促进水汽凝结的原因【 C 】 A、使水汽的饱和水汽压增大B 、使水滴曲率增大 C、对水汽分子具有吸引力D 、使温度露点差增大 5、第一型冷锋又称缓行冷锋,移动速度缓慢。一般降水性质为【 C 】 A、阵性降水 B 、间歇性降水 6、地中海气候特点是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冷凉干燥 C、夏季高温干燥,冬季冷凉多雨 7、露点温度表示 A、潮湿地面的温度 C、饱和湿空气的温度
14、D 8、关于辐射特性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温度的物体都具有辐射的本领 C、辐射的传播过程表现为波动性 9、白天,地表层的热量平衡方程为 A、 Q=R+P+B+LEB 、 C、 Q=R-P+B-LED 、 10、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水平地转偏向力 C、惯性离心力D C 、连续性降水 D 、毛毛状降水 【 D 】 B 、夏季冷凉干燥,冬季高温多雨 D、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暖多雨 【 B 】 B 、空气湿度 、未饱和湿空气的温度 【 A 】 B 、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 D 、物质间相互作用时表现为粒子性 【 B 】 Q=R-P-B-LE Q=R+P-B+LE 【 B 】 B、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
15、力 11、干洁大气主要由哪些组成 A、O2、O3、CO2 和固体微粒 B 、 N2、 O2、 Ar B】 C、 O2、 CO2、Ar 、N2、 CO2、 O2 12、夜间,地表层的热量平衡方程为 A、Q=-R+P+B+LE 、 Q=-R-P-B-LE C、Q=-R+P-B+LE 、 Q=-R-P+B-LE 13、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气压 A、增大B 、降低 、先增后降 D 、先降后增 14、在北半球,地转风风压定律是: A、左前方B 、右后方 人背风而立,低压在 C、左方 、右方 15 、反气旋即是( B ) A、低压 B 、高压 、低压槽 、低涡 16、相对湿度可表示空气中 A、水汽含量距离
16、饱和的程度 、水汽的实际含量 C、水汽所具有的压力 、能容纳水汽的最大量 17、当地面或地物表面经辐射冷却, 时的温度条件 使贴地气层温度下降到露点温度以下时,形成霜。 【 A 】 A、0以下 B、 0以上 、0 、非以上答案 18、在一天中,水面最低温度出现在 A、临近日出时刻 、日出后 23 时 C、凌晨 2 点左右 、午夜 12 点左右 19、下列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 A、水稻 、玉米 、棉花 D、 小麦 20、形成不同气候带的基本原因是 A、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匀 B、昼夜长短变化 C、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 、海陆分布 21、水平地转偏向力 A、 B、 C、 D、 既能改变物体的运动
17、方向,又能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 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 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 既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又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 22、土壤热容量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 A、增大B 、减小 、不变 、迅速减小 23 、一团未饱和的湿空气作升降运动时, 【 A 】 当处于什么条件时, 大气处于稳定状态。 A、 d B 、 = dC 天中近地气层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是 24、 A 、 1213 时、 0102 时 B、1315时、0102 时 C、1213 时、 0406 时 25、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 D、1315时、 0406时 A、4/3 h
18、Pa B 、760 hPa 、1000 hPa D、1013 hPa 26、在北半球,摩擦层中的风与气压场的关系是:人背风而立,低压在【 A、左前方B 、右后方 C 、左方 D 、右方 27、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温高于秋温,气温日、年较差大等主要气候特点属于 【 A 】 A、大陆 B 、海洋 28、下列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 A、水稻 B 、小麦 29、饱和水汽压与蒸发面性质的关系 、山地 D 、季风 【 A 油菜 D 、豌豆 【 C 】 】 溶液面比水面大 A、水面比冰面小 C、凹面大于凸面 30、无霜期指的是终霜冻和哪次霜冻之间的时间 凸面大于凹面 A、早霜冻 B、初霜冻 C、晚霜冻 、终霜
19、冻 31、寒潮是指 24 小时内气温降低多少以上,最低温度在 5以下 A、4 、6 8 D、 10 32、易形成露的下垫面性质是 A、紧密的土壤表面 浅色的地表覆盖物表面 C、深色土壤表面 D、 疏松土壤表面 33、蒸腾是指 A、水面的蒸发 土面的蒸发 C、农田中土面和水面的蒸发 D、 植物表面水分的蒸发 34、白天地面温度上升时,说明地面辐射差额为 A、0 、0 、=0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35 、当晴朗无云、 大气干洁时,天空呈现蔚蓝色, 则被散射的光线以什么光为主 A、蓝光 、红光 C 、紫光 绿光 36、在海拔 5500m高度上, 气压减小到海平面的 A、1/2 、1/3 、1/4
20、1/10 37、在北半球,梯度风风压定律是:人背风而立,高压在 A、左前方B 、右后方 C 、左方 D、 右方 38、一团饱和空气作升降运动时,当哪种情况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 A、m D 、 39、土壤导温率与导热率、热容量的关系是 A、与导热率和热容量成正比C 、与导热率成正比,与热容量无关 B、与导热率和热容量成反比D 、与导热率成正比,与热容量成反比 40、大气中的水汽 A、主要集中在 23Km 以下的大气层中, 一般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随纬度的增加而 增加 B、主要集中在 810Km 以下的大气层中,一般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纬度的增加 而减少 C、主要集中在 23Km 以
21、下的大气层中,一般随海拔高度和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D、主要集中在 23Km 以下的大气层中,一般随海拔高度和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41、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的变化规律是 A、随海拔高度增高,温度降低,湿度增加B 、随海拔高度增高,温度升高,湿度降低 C、随海拔高度降低,温度升高,湿度增加D、随海拔高度降低,温度升高,湿度降低 42 、在一天中,土壤表面最高温度出现在什么时间左右【 B 】 A、12 时B、13 时 C 、14时D 、15 时 43 、一团饱和空气作升降运动时,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条件是【 C 】 A、m D 、 m 44、在海拔 11km 高度上,气压减小到海平面的【 B 】 A、1/
22、2B 、1/4 C、1/8D、 1/11 45 、由于季风的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季节是【D 】 A、春季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46、夏季凉爽,冬季温和,秋温高于春温,气温日、年较差小等主要气候特点属于 【 B 】 A、大陆 B、海洋 47、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称为是 A、锋面B 、锋线 48、影响地面有效辐射大小的因素不包括 A、地面辐射 B 、大气逆辐射 C 、山地 D 、季风 、冷锋 D 、暖锋 、云量 D 、气压 C 49、降水变化小,持续时间长,降水范围大,指的是 A、连续性降水 B 、间歇性降水 C 、阵性降水 毛毛状降水 50、不是按照干旱发生原因
23、分类的干旱类型是 A、土壤干旱 B 、大气干旱 C 、生理干旱 D、 季节连旱 51、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太阳辐射 B 、大气 C、下垫面 人类释放的热量 52、土壤热容量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 A、增大B 、减小 、不变 迅速减小 C】 、有风的夜晚 C、晴朗微风或无风的夜晚 、地面有效辐射小的夜晚 54、地面辐射差额由正值转为负值的时间出现在 A、日出前B 、日出后C 、日落前 D 、日落后 53、形成露和霜的天气条件 A、有云的夜晚 55、下列不是二氧化碳的作用的是 A、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B、吸收紫外线 、产生温室效应 C、光合作用的原料 56、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出现在 A、热带大陆东岸 、
24、热带大陆西岸 C、副热带和暖温带的大陆东岸 D 、副热带和暖温带的大陆西岸 57、在海拔 16km 高度上,气压减小到海平面的 A、1/4 、1/8 C 、 1/10 D 、 1/16 58、由于季风的影响,在哪个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风从大陆吹向海洋 A、春季B 、夏季 C 、秋季D 、冬季 59、在一天中,土壤表面最低温度出现在 、日出以后 A、临近日出时刻 C、凌晨 2 点左右 60 、我国中央电视台每晚 、午夜 12 点左右 30 分预报的 24、 48 小时内的天气,属于哪种预报 A、临近预报 B、短期预报 C 、中期预报 、长期预报 61、大气中的云和降水大多发生在 A、对流层下
25、层B、对流层中层 C 、对流层上层 、平流层 62、当 d m时,对未饱和空气而言,大气处于哪种状态 A、稳定B 、不稳定 C 、中性 、不确定 63、土壤年温不变层出现的深度随纬度而变化,一般 A 、低纬度地区为 B 、低纬度地区为 C、低纬度地区为 D 、低纬度地区为 515m,中纬度地区为 1520m ,高纬度地区为 25m 左右 2535m,中纬度地区为 1525m,高纬度地区为 515m 25m 左右,中纬度地区为 1520m ,高纬度地区为 515m 1520m,中纬度地区为 2030m ,高纬度地区为 64、在北半球,水平地转偏向力垂直指向物体运动方向的 A、左前方B 、右后方
26、C 、左方 D、 右方 35m 左右 【 D 】 65、云多云厚的夜晚不易形成露和霜的原因是 A、地面辐射强 B 、大气逆辐射强 、太阳辐射强 C、大气辐射弱 66、雾兆晴天中的雾指的是 A、辐射雾 B 、平流雾 、混合雾 D 、山坡雾 67、随着纬度升高,气候变冷, A、纬度升高、太阳高度角增大 是因为 、纬度升高、 大气透明度增大 68、下列各项都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太阳高度角减小 C、纬度升高、云量增多 A、对生理辐射的吸收作用 D、纬度增高, , 但其中哪项是主要的 B、散射作用 C、反射作用 、对紫外线、红外线辐射的吸收作用 69、按照热力分类法,气团分为 A、2类 、4类 、5
27、类 70、饱和水汽压表示 A、空气中能含水汽的最大限度 、空气中的水汽密度 C、空气的潮湿程度 、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力 71、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是 A、结霜 B、低温 72、下列属于天气系统的是 A、气温 B 、气流 73、潮湿土壤水分蒸发主要决定于 A、空气温度B 、空气湿度 74、下列哪种 A、雪面B 、耕地 75、维持植物生命活动的温度范围是 、结霜加低温 D 、高湿 【 D 、气压 D、气旋 【 D 、土壤质地 D、土壤温度 大 【 A 、黑土 D 、林地 【 D B 】 】 C 】 】 D、-1050 A 、 525B、 035C、 -545 76、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日较差
28、减小,大约达到哪种深度时, 不变层 B、035 日较差为 0,称为土温日 A 、 1020cmB 、2040cmC、 4080cm 77 、 一 团 未 饱 和 的 湿 空 气 作 升 降 运 动 时 , 当 哪 种 情 况 时 , B 、 2040cm D 、 80120cm 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 A、 dD 、 7 点 30 分预报的 24、 48 小时内的天气, B、短期预报 d 属于【 B 】 C、中期预报 、长期预报 79、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A、是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可作为水汽的凝结核 C、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主要集中在 10Km以上的大气中 80、在一天中,水面最高温度
29、出现在 A、1213 时左右 B、1314 时左右 C、 14 15 时左右 、 1516 时左右 81、“世界气象日 ”又称 “国际气象日 ”,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 时间在每年的 A、 3 月 23 日 、 5 月 23 日 C、7 月 23 日 、9 月 23 日 82 、 2009 年 12 月 7日18 日世界气候大会召开地在 A、日本东京 B、丹麦哥本哈根 C、印度新德里 、德国柏林 83 、 2010 年 11 月 29 日到 12 月 10 日世界气候大会召开地在 A、韩国首尔B 、丹麦哥本哈根 C、墨西哥坎昆D 、美国华盛顿 84、 2011年 11 月 28日到 12
30、 月 9日世界气候大会召开地在 A、韩国首尔B 、丹麦哥本哈根 C、墨西哥坎昆D 、南非德班 85、 2012年 11月 26日到 12月 7日世界气候大会召开地在 A、 卡塔尔多哈B C、墨西哥坎昆D 86 、 2010 年“世界气象日 ”主题是 A、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B C、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 87 、 2011 年“世界气象日 ”主题是 A、人与气候 C、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D 88 、 2012 年“世界气象日 ”主题是 A、人与气候B C、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 A 】 、丹麦哥本哈根 、日本东京 【 D 】 、观测我们的星球 , 共创更美好的未来 D、致力于人
31、类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 【 A 】 B、观测我们的星球 , 共创更美好的未来 、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 【 D 】 、观测我们的星球 , 共创更美好的未来 D、天气、 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 三、判断正误 1. 干洁大气是指除去水汽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2. 在对流层中温度和湿度等气象要素的水平分布是均匀的。 3. 大气中水汽含量虽然很少,但它在天气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4.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5. 高山、高原紫外线含量较多,植物根部发达,茎节短小,叶面窄小。 6. 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发育加快,提前开花。 7. 太阳辐射是地面和大气的
32、直接热源。 8. 大气增温主要是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引起的。 9. 阳伞效应对地面有保温和增温作用。 10. 太阳高度角愈小, 等量的太阳辐射能光束所散布的面积愈大, 地表单位面积上所获得太 阳辐射能就愈多。 11. 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12. 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13. 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是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 14. 凸地日较差比凹地大。 15. d,表明大气处于绝对稳定状态。 16. 距离海洋越近,气温年较差越小;反之,气温年较差越大。 17. 露点温度表示空气温度的高低,故单位与气温相同。 18. 过饱和空气是最稳定的。 19. 云雾山中产名茶。 20.
33、植物的水分临界期指的是生长发育过程中需水最多的时期。 21. 气压随气温的增高而降低。 22. 气压随气温的增高而增高。 23.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 24. 反气旋就是一个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旋涡。 25. 低温冷害对植物的危害指的是低于 0的低温。 26. 霜就是霜冻。 27. 锢囚锋是由于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移动缓慢或在原地摆动的锋。 28. 准静止锋是由冷锋赶上暖锋或者两条冷锋迎面相遇叠并而形成的。 29. 气候系统是指整个大气系统。 30. 地球上出现热带、 温带和寒带的气候带分布的基本原因是太阳辐射能量在地球表面分布 不均匀。 31.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各地不同季
34、节的气候交替,主要是下垫面因素所引起。 四、简答 1.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层? 答: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 根据大气随高度的分布特点, 并考虑大气铅直运动的状 况。分为五层,自地球表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散逸层。 2. 臭氧层的作用? 答: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对高层大气有明显增温作用; 大气臭氧层有着极为重要的保护 作用,避免大量紫外线到达地面而对生物造成伤害; 透过的少量紫外线具有杀灭害菌的作用。 3.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 答:对流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高度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 0.65 。 对流层空气具有强烈的铅直方向上的对
35、流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 大气中的云、雾、雨、雪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故对流层又被称为天气层。 对流层的各种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4. 为什么阴天夜晚要比晴天的夜晚温度高些 ? 答:多云的夜晚地面辐射绝大多数都被大气吸收, 又以大气逆辐射形式返回地面, 使地面温 度较高,而晴天的夜晚地面辐射直接射向宇宙空间,因此温度较低。 5. 简述光照时间与植物引种之间的关系 ? 答: 纬度相近地区之间,因光照时间相近,引种成功之可能性较大。 对短日照作物来说, 南方品种北引: 由于北方生长季内日照时间长, 将使 作物生育期延长, 严重的甚至不能抽穗与开花结实, 为使其能及时成熟, 宜引用 较
36、早熟的品种或感光性较弱的品种; 对长日照作物来说,北方品种南引,由于日照时间短将延迟发育与成熟。 南方品种北引反之。 6.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 1、改革耕作制度,在温度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使一年中尽可能长的时间 在耕地上长满作物。 2、采用适宜的栽培技术措施,通过合理密植、间作、套作、育苗移栽等技 术,尽可能扩大田间群体绿色叶面积, 并维持较长功能期, 使之有利于光合产量 的积累。 3、选育高光合效率新品种,使作物新品种有好的株型,其光饱和点高,光 补偿点低。 4、科学施肥,改善田间 CO2供应,使作物营养充足而协调。 5、改造自然条件(如兴修水利、温室、塑料棚、地膜覆盖等)
37、 ,使光、热、 水、气资源最佳搭配。 6、及时预测和防治病虫害及其他自然灾害。 7 、果林方面,可采用林粮间作、抚育间伐、合理修剪、矮化密植等措施。 7. 简述光照度与植物的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答:生长在遮荫地的禾本科作物的蛋白质含量减少, 糖用甜菜根中的含糖量减少, 马铃薯的 块茎中淀粉质也减少。光照条件很好的瓜果因含糖量多而香甜可口。 8. 为什么晴朗无云天空呈蔚蓝色,旭日和夕阳呈红色? 答:晴朗无云天空呈蔚蓝色,旭日和夕阳呈红色,这是大气对太阳光散射的结果。 9. 、 d 、 m有何区别? 答:表示大气中气温随高度的分布情况, 又称环境空气垂直温度梯度。 m、d表示空气块在绝热升降过程中
38、本身的温度变化情况。 10. 为什么 m一定小于 d? 11. 积温学说的三个基本论点? 答:在其他条件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温度因子对生物的发育起着主要作用。 生物开始发育要求一定的下限温度。 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需要一定的积温。 12. 为什么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是夏季小于春秋季? 答: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较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 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故夏季气温日较差小于春秋季。 13. 地形如何影响气温日较差? 答:凸出地形因风速较大,乱流作用较强,气温日较差比平地小,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 触面积大,通风不良,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泻流汇合之地,故气
39、温日较差较平地大。 14. 为什么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 答: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的。 15. 逆温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哪些类型? 答:逆温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辐射逆温、湍流逆温、平稳逆流、下沉逆温等。 16. 简述雾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答:不利影响: (1)、遮蔽日光,阻碍光合作用,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2)、削弱太阳辐射,抑制白天温度增高,推迟物候期,影响授粉受精,成熟不良,品质 变差。 (3)、吸收并阻挡短波紫外线,造成作物徒长。 (4)、增大空气湿度,病害严重。 (5)、减小蒸腾,削弱作物根系吸收作用。 (6)、水果表面易生锈斑,降低品质。 17.
40、 简述水分对植物的生理作用? 答:( 1)水分是作物制造有机物质的原料 (2)水分是重要的溶剂和生命的介质 ( 3)水分可以调节植物体温 (4)水分能维持植物细胞及组织的紧张度 18. 简述农田蒸散的主要特点? 答:农田蒸散不限于土壤表面的水分,还包括植物根系层土壤的水分; 植物通过叶片气孔的张闭,可自行调节叶片蒸腾强度,从而影响农田蒸散; 蒸腾主要在白天,而土壤蒸发则昼夜均可进行; 蒸散面不仅是土面,还有叶面、茎面等植株表面。 19. 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 答: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有凝结核存在 。 20. 水分条件的调控有哪些途径? 答: A、农田基本建设(修筑梯田、建造防洪沟、综合治理
41、) B、改良和培肥土壤 C、节水灌溉 (1)、地下灌溉 ( 2)、喷灌 (3)、微灌 D、农田防护林 E、物理化学方法 (1)、化学覆盖 ( 2)、保水剂 (3)、抗蒸腾剂 21. 调节土壤水分蒸发的措施有哪些? 答:调节土壤水分蒸发的措施:松土、镇压、覆盖、深翻。 22. 为什么说气压非周期性变化是天气将变的征兆? 答:高、 低气压系统的移动和发展明显引起气压非周期变化,所以气压非周期性变化是天气 将变的征兆。 23. 在北半球,摩擦层中的风与气压场的关系? 答:摩擦层内的风压定律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 24. 海陆风是怎样形成的? 答:沿海地区和岛屿上, 由于海陆
42、热力性质的不同,一天之中使风向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白 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 陆地上的气温高于海上, 因而形成局地环流, 下层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而夜晚则相反。这样就形成了海陆风。 25.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答:天气是指一定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 气候是指一定地区较长时段内的大气统计状况。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概括。 26. 简述霜冻的防御措施? 答:选择背风、向阳、避冷避冻地形种植霜期植物; 适时播种,使敏感期避开霜冻; 应用生长调节剂,调节作物发育速度,降低霜冻的危险性; 人工施放烟雾; 灌水; 覆盖; ) 设置屏障。如设置防风林、防风墙等,可以降低风速,提高空气和植
43、物湿度,减少土壤 蒸发,提高土温。 27. 简述寒潮天气的主要特征及防御措施? 答:主要特征:剧烈的降温和大风,有时伴有雨、雪、雨凇或霜冻。 防御措施:培育耐寒品种;加强冬前管理;利用局地小气候环境,实时避冻栽培; 露天增温;覆盖;喷化学药剂(主要用于果树防冻)。 28. 简述旱灾的防御措施? 答:搞好农田基础建设,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作物抗旱能力; 以小流域为单位,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适时耕作; 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适宜的土壤水分指标,进行必要的补充灌溉; 采用覆盖法,抑制土壤蒸发; 培育抗旱品种; 适量使用化学覆盖剂、保水剂、抗蒸腾剂,抑制蒸腾,减小干旱的危害。 29. 简述洪涝和湿害
44、的防御措施? 答:健全各级防汛机构,建立洪涝监测预警系统;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实行山、水、林、田、路、坡等综合治理,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农田;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作物,选择耐涝耐旱的作物品种; 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水土流失。 30. 简述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 答:普遍性、区域性、季节性、持续性、交替性和阶段性。 31. 气团的变性? 答:大气总是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 随着大气环流条件的变化, 气团离开源地移动到与源地 性质不同的新的下垫面上时, 通过与下垫面之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交换, 从而使气团原来的 物理属性逐渐发生变化,这种气团物理属性的变化称之为气
45、团的变性。 32. 气团形成的条件? 答:有大范围性质比较均匀的下垫面 有使大范围空气能较长时间停留在均匀的下垫面上的环流条件 33. 高大的山脉对气候有何影响? 答:高大的纬向山脉在水平方向上是气候的分界线。 高大的山脉在垂直方向形成不同的气候带。 34.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答: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 改变了大气的成分。 人工释放热量。 35. 划分气候带的依据及气候带名称? 答:根据气候要素或气候因子带状性的分布特征而划分的纬向地带, 它是最大的气候区域单 位。全球可划分为赤道气候带、热带气候带、副热带气候带、暖温带气候带、冷温带气候带 和极地气候带,这六大气候带。 36. 中国气候大
46、陆性强的主要表现? 答:气温的年、日变化大;冬季寒冷,南北温差悬殊,夏季炎热,全国气温普遍较高。最冷 月多出现在 1 月份,最热月多出现在 7 月份;南北温差冬季远大于夏季;春温高于秋温。 37. 中国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 答: 1、维度地带性强,南北变化大。 2、经度地带性强,东西变化大。 3、垂直地带性强,高度变化大。 4、时间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变化大。 38. 小气候特点? 答:特点:范围小、差别大、稳定性强。 39.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指什么气候类型,有何特征? 答: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昼夜温差大。 五、论述 1. 解释光周期现象, 根据光周期现象, 将植物分为那几种类型, 并分析光照时间与引种的关系。 答:植物的光周期现象:昼夜交替、光暗交换及其时间长短对植物进入发育阶段(开花结果) 的影响,称为光周期现象。 植物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煤矿班组长安全培训试卷及答案: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总结报告模板
- 机电设备安装操作流程及技术标准
- 四川省峨眉二中2026届高三上化学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东省济宁市济宁一中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湖北十堰市2026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一中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西藏林芝二高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6届福建省福清市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吉林省延边市长白山第一高级中学化学高一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GB/T 2900.20-2016电工术语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 GB/T 10068-2020轴中心高为56 mm及以上电机的机械振动振动的测量、评定及限值
- GB 35114-2017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
- GB 17498.5-2008固定式健身器材第5部分:曲柄踏板类训练器材附加的特殊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 疼痛的评估方法课件
- 奉喜堂糖尿病管控模式方案课件
- 小学数学答题卡模板
- 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 来伊份品牌升级发布会方案
- 食材配送投标服务方案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导论》完整版课件(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