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标准3722驾美汽车用品淘宝店http:/jia-抗菌纺织品的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是抗菌性。测试抗菌性时,要求培养基浓度、温湿度、pH值及试验时间与穿衣条件相一致,实验仪器应为微生物实验常用仪器,且对任何形状的纺织材料都能测试1。抗菌性的测试方法中,发展较早的是日本和美国,最有代表性且应用较广的是美国 的AATCC试验法100和日本的工业标准。国内 使用较多的评价方法一般都是参照 AATC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美国纺织 染色家和化学家协会)标准2和日 本JAFET(日本纤维制品新功
2、能协议会)批准的SEK标志认证标准的方法3。我国于1992年颁布 了纺织行业标准FZ/T01021-1992织物抗菌性能试验方法4,1996年颁布了国家标准 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但是抗菌性能评价的方法和标准还远末作 到系统、统一、规范,尤其是抗菌纺织品的性能评价和产品规范在我国还有许多问题不明确,只 能做到简单的定性检测。鉴于当前我国对抗菌纺织品的全 面评价还不能适应国内生产和对外贸易的需要,本文对目前 世界上使用较多的抗菌测试方法及标准进行了对比,1测试菌种的选择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细小、结构简单、肉眼无法直接看到,必
3、须借助显微镜等设备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和必需的。但是也有小部分的微生物可以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害6。因而人们在进行抗菌性能的评价中,菌种 的选择必须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表1列出的菌种是在自然界和人体皮肤及粘膜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测试的菌种7包括细菌和真菌。在细菌中主要用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葡球菌、巨大芽胞杆菌、枯草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在真菌中主要用霉菌(黑曲霉、黄曲 霉、变色曲霉、桔青霉、绿色木霉、球毛壳霉、宛氏拟青霉、腊叶芽枝霉)和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癣菌、紫色癣菌、铁锈 色小抱子菌、袍子丝菌、白色念珠菌)
4、。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无芽胞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致病菌,可作为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巨大芽 胞杆菌是芽胞类细菌中常见的致病菌;枯草杆菌易形成芽胞,抵抗力强,可作为芽胞菌的代表。大肠杆菌分布相当广泛,巳作为通常的革兰氏阴性菌的代表性菌种用于各种试验。黄曲霉、球毛 壳霉作为规定的防霉试验用菌种,已列入我国国家标准(GB2423.16-81),其它一些所选择的霉菌,则是侵蚀纺织品或高分子材料的常见霉菌。白色念珠菌是人体皮肤粘膜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 菌,对药物具有敏感性,具真菌的特性,菌落酷似细菌而不是细菌又不同于霉菌,因具有酷似细 菌的菌落,易于计数观察,常作为真菌的代表。m y心 A壬注因此,为考核抗菌纺织
5、品是否具有广谱抗菌效果,较合理的选择是按一定的比例,将有代表性的 菌种配成混合菌种用于检测。目前大部分抗菌产品的抗菌性能,往往仅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分别作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的代表。但实际上仅用这二种 菌来代表织物的抗菌性能是远远不够的。另外,由于大部分真菌无法计数菌落数,因此,纺织品抗真菌性能的评价主要通过观察试样 接触真菌后,在一定的温湿度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以后真菌在试样上的生长情况来评定的, 而对真菌生长程度的评定,刚采用英国标准BS6085-81来进行等级评定8。2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分类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分为定量测试方法和定性测试方法,以定量
6、测试方法最为重要。2 1定量测试方法目前纺织品抗菌性能定量测试方法及标准包括美国AATCC Test Method 100(菌数测定法)TZ/TO2021-9、奎因(Quinn)实验法等。定量测试方法包括织物的消毒、接种测试菌、菌培养、对残留的菌落计数等。它适用于非溶 出性抗菌整理织物,不适用于溶出性抗菌整理织物,该法的优点是定量、准确、客观,缺点是时 间长、费用高。图1是菌数测定法测试结果的例子9 o22定性测试方法定性测试方法主要有美国 AATCC Test Method 9O(Halo Test,晕圈法,也叫琼脂平皿法)、AATCC Test Method 124(平行划线法)和JISZ
7、2911-1981抗微生物性实验法)等。強V1图1菌数测定法测试结果示意图2量圈法测试结果示意定性测试方法包括在织物上接种测试菌和用肉眼观察织物上微生物生长情况。它是基于离开纤维进入培养皿的抗菌剂活性,一般适于溶出性抗菌整理,但不适用于耐洗涤的抗菌整理。优点 是费用低速度快,缺点是不能定量测定抗菌活性结果不准确。图2是晕圈法测试结果的例子9 3抗菌性能评价方法的选择有关纺织品抗菌性能评价方法的研究,国外已开展了多年,并陆续建立了一些具有代表性 的、相对稳定的、可在多个实验室重复进行的测定方法。具体见表l和表2。这些方法中大多数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各种方法的测定结果之间没有严格的可比性。而且 各
8、自的优缺点十分明显,以下是对几种常用抗茵测试方法的介绍:3 l AATCC-90 试验法又称晕圈试验法,是用于抗菌剂筛选的抗菌效力快速定性方法,原理是: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试验菌,再紧贴试样,于37C下培养24h后,用放大镜观察菌类繁 殖情况和试样周围无菌区的晕圈大小,与对照样的试验情况比较。此法一次能处理大量的试样,操作较简单,时间短。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虽然规定了在一定时间内培养试验菌液,但是菌浓表l抗细菌效力测定方法10试脸方送名釉定性或定屋定准评价依幅阻止曙宽度血1斶AATCC-30戏艮AATCC知(嘴雾住)定性灵色的程度改良AATCUT0 (比色怯定凰显色的覆度Pewocci 袪定屋阻
9、止带1AATCC-100定量繭械少聿ftiUTCC*100定量繭臧少聿飙菌增的柯制迭定屋窗激测定袪定量LaiiefFg定最少链Iscii th?4定呈1酿减少率1Jfa jo 法半定量滴定恒新琼寤平核祛定屋杀菌柳菌活性定星1菌械少率 1定量菌减少聿Quiim 迭定屋菌减禺辜平行划坡袪定隹阻止塔AAICC-14T举定屋阻止留空度表2抗霉菌效力测定方法10定it或定目评价做牖J1SZ2911抗孫性法定隹菌发耳恼况AATCC-30定性觀度残晦举AATCC-30定隹阻止带竞憊AATCC-147半定最隕止皓克度平狞划线法宦隹叩止塔增湿紐法定惟窗生卷愴况真菌生辰柳潮送半定屋对菌生提恂制弭爾生區繁笛姐止效果
10、法半定呈菌生卷覆度星感定屋评价袪(施紙儀勉迭)半定蛊菌生民根度白擠爾生翟緊殖阴止效果迭定呈菌减少率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另外,阻止带的宽度代表的是扩散性和抗菌效力,对于与标准织物比较是有 意义的,但不能作为抗菌活力的定量评定11。AATCC-90试验法改良之一(喷雾法)是在培养后的试样喷洒一定量 TNT试剂,肉眼观察试样 上菌的生长情况。其发色原理为 TNT 试剂因试验菌的琥珀酸 脱氢酶的作用被还原,生成不溶红 色色素而显红色,从而达到判定抗菌性的目的。该种方法的优点就是无论试样是否有抑菌圈形 成,只要平板上有细菌生长,就会显 出红色 12。AATCC-90 试验法改良之二 (比色法)是在培养后试
11、样上的菌洗出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TNT 试剂 使发色,I5min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525nm处的吸光度,来求出活菌个数。但是以上两方法不适 用于无琥珀酸脱氢酶的试验菌。32 AATCC-IOO 试验法AATCC-I00 是一种容量定量分析方法,适用于抗菌纺织品抗菌率的评价。该法于 1961年由 AATCC 委员会提出, 1965, 1981, 1988, 1993年作了修订。是目前国外使 用较广泛的抗菌性测试法之一。该法原理为:在待测试样和对照试样上接种测试菌,分别加入一定量中和液,强烈振荡将菌 洗出,以稀释平板法测洗脱液中的菌浓,与对照样相比计算织物上细菌减 少的百分率。此法的缺 点是一次试验
12、的检体不能太多,且花费时间较长;对于非溶出型试样,不能进行抗菌性能评价; 没有详细规定中和溶液的成份;而且菌液中营 养过于丰富,与实际穿着条件相差太大;容器太 大,不易操作 13 。在吸收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实验,对其加以改进,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定量测试 方法体系,可以满足不同抗菌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的需要。即改良 AATCC-IOO ,要点如下:将AATCC-IOO法的试样由直径为4.8cm的圆形改为边长约1.8cm的正方形,将其放入30mL 或50mL带盖锥形瓶。用0.85%冰冷生理盐水(0-4C)代替AATCC肉汤稀释接种菌。将菌种从约 l08-1O9cfu/mL稀释到I TO5-
13、2)IO5cfu/mL,制成接种菌液。用 20mL, 0.85%冰冷生理盐水代替中 和剂洗涤试样 14 。用下式计算试样的抑菌活性和杀菌活性:I8h后空白对照样活菌数一I8h后试样活菌数抑菌率= 100%I8h后空白对照样活菌数 0空白对照样活菌数一 I8h后试样活菌数杀菌率= 100% 0空白对照样活菌数该种方法无论对于溶出型试样,还是非溶出型试样,都能进行抗菌测试,而且培养基的养分适 合织物的使用条件12。3 3振荡瓶法振荡瓶法即Shake Flask法,是美国道康宁公司为克服AATCC-I00法的缺点而开发的可评价非 溶出型纤维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方法。此法为增强试样与菌的接触,将样品投入
14、盛有磷酸盐缓冲 液的有塞三角瓶中,移入菌液后在一定条件下强烈振荡Ih,取ImL试验液,置于培养基上使细菌繁殖一定时间,检查菌落数与空白样品比较,计算细菌减少率15 o该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适用于大多数试样,像粉末状、有毛或羽的衣服、凸凹不平的织物等都 能使用,即使是水溶液中非溶出型的试样也能评价其抗菌性能16 o缺点是稀释液缺少微生物增殖所需用的养分,不符合穿着条件;培养时间短,试验菌几乎不能增殖,与日常穿衣时间相差太 大;另外振荡温度为25C,并非最佳培养温度15 o振荡瓶法对亲水性的织物测试结果较准确,虽然也能测试吸水性差的织物,但准确度不是很 高。对完全不吸水的纤维,特别是 纱线状物或粉状
15、、块状物品,重现性不太理想,根据振荡烧瓶 法的优点,对其进行改良,要点如下:将菌种从约l08-1O9cfu/mL每次10倍稀释到1.5 !O53.5 IO5cfu/mL,第一次稀释用AATCC肉汤,第二次开始直到最后一次稀释用磷酸盐缓 冲液,制成接种菌液。另外,在作 10倍系列稀释时,用0.85%冰冷生理盐水代替牛肉汤14 o34 AATCC-30AATCC-30是对纺织材料抗霉菌和抗腐烂性能的评定。确定了纺织材料抵抗霉菌和耐腐烂的性 能,以评定杀菌剂对纺织材料抗菌性能的有效性 18。分为土埋法、琼脂平板法及湿度瓶法等儿 种方法。土埋法是指将样品(具有一定尺寸)埋在泥中一定时间后,测定样品的断
16、裂强度。此法是 用样品经土埋处理后所损失的断裂强度来表征其抗霉能力。琼脂平板法就是用来评估织物抵抗这类细菌能力的。该法是将含有培养基的琼脂平板均匀滴上 一定量的分散有曲霉菌抱子的水溶液,然后将经非离子润湿剂处理的样品圆片放置其上,并在样片上均匀滴加一定量的上述水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最后观察样品上霉菌的生长 情况。它是用样品圆片上的霉菌面积来进行表征的。湿度瓶法是经过预处理的样品条悬挂置于一个有一定通风的、盛有一定量的分散有一定数目细 菌袍子的水溶液的广口瓶中,在一定的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此法也是用样品条上的霉菌面积进 行表征17。35 AATCC-147又称平行划线法,是对纺织品
17、抗菌效力的半定量实验方法,可相对快速和方便地定性测试经抗 菌整理的纺织材料的抗菌性能,可用来确定具有可扩散抗菌剂的纺织品的抗菌能力。替代了繁琐的AATCC-10O。AATCC-147应用于纺织材料的抗菌整理的评定,是对纺织材料抗菌性能的半定 量分析18。AATCC-147法是将一定量的培养液(内含一定数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的抱子)滴加于盛有 营养琼脂平板的培养皿中,使其在琼脂表面形成五条平行的条纹,然后将样品垂直放于这些培养液条纹上,并轻轻挤压,使其与琼脂表面紧密接触,在一定的温度下放置一定时间。此法是用与 样品接触的条纹周围的抑菌区的宽度来表征织物的抗菌能力17。3 6 J1SZ911抗
18、霉性法本方法是以试验菌能分解 纤维素作为营养源为前提的。在抗菌防臭加工纤维制品中,对合成纤 维进行抗菌试验时,需要进一步研究能在试验布上生长的细菌19。4结语从各种资料可以看出,不同单位采用的抗菌纺织品性能评价方法各不相同,抗菌性能表达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不能统一考量。而且每种抗菌性能的测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都有一定的局限 性,因而,应形成一套测试方法体系,对不同对象应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5参考文献1 杨锦钊,抗菌防臭纤维制品的最近动向及课题(上)J译自日本纤维科学,1991,:612 杨萍,AATCC纺织品常规项目检测方法的新进展J印染,2004, (12):32-343 何中琴,纤维制品的
19、抗菌、防臭、消臭加工的基本概念和今后研究开发的方向J印染译丛,1999, (3):86-934 FZ/T01021-1992织物抗菌性能试验方法S5 GB15979-1995 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S6 季君晖史维明,抗菌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27 王建平,抗菌纤维与抗菌剂体系(二)J合成纤维,2003,:5-98 江天,有机抗菌防霉剂在抗菌纤维开发中的应用J纺织科学研究,2003, (3):7-189 沈一丁朱平 辛中印等,轻化工助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0 葛睫王军 徐虹,抗菌纤维的最新研究进展J纺织导报,2006,(3):50-5911 America
20、n Association Textile Chemical Color Tech nical Man ual.AATCC Test Method 90 S55;300-301.12 姜文侠,对抗菌防臭纤维制品抗菌效力评价方法的评论J纺织学报,1999, 20(2):127-12913 American Association Textile Chemical Color Tech nical Man ual.AATCC Test Method 100S55;304-306.14 王俊起王友斌 邹海清等,抗菌织物测试方法的研究(续)J纺织标准与质量,2003,(1); 262815 孟春丽,纺
21、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技术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3):61-6416 纤维制品卫生加工协议会编:Shake Flask法 S纤维制品卫生加工协议会,1985;1-517 李雪莲,抗菌及抗菌防臭纤维的研究(续)J上海丝绸,2005,:1-1318 吴雄英,1999年AATCC测试标准的变化简介J印染,2000, (5):42-4419 JIS Z2911-1992抵抗性试验方法S简论抗菌针织品行业标准的安全性要求王俊起 王友斌 潘力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北京100050)摘要本文论述了如何正确认识抗菌纺织品的作用,分析了抗菌纺织品安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22、及 潜在安全隐患,阐明了抗菌纺织品的安全性要求;参照抗菌针织品行业标准FZ/T73023-2006的规定,提出了抗菌纺织品的安全性评审程序;指出了医疗用品与抗菌纺织品的区别,对如何科 学宣传与合理应用抗菌纺织品提 出了看法。关键词抗菌纺织品;抗菌剂;抗菌整理剂;安全性1 人们需要抗菌纺织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纺织品在满足人们御寒遮体的基本需求之后,逐渐 拓展出多种功能性产品。由于纺织物能吸收人体分泌的汗液、皮脂等排出物,因此在温度、湿度合适的环境下,寄居在纺织品上的微生物可大量繁殖,分解人体分泌物,产生氨等带有异味的物 质,或在织物上生成菌斑,以致在穿着 或应用过程中,对人体产生不适或不良影响
23、;使纺织品产 生霉变、脆化甚至变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新的市场需求,消费者 希望纺织品具有抗菌功能,以满足文明舒适的生活需要。所谓抗菌织物,是指在不改变织物本身感官或物理化学性状(如强度、吸水性、手感、色差)的 前提下,运用各种抗菌 剂对织物进行抗菌加工,不仅使纤维材料本身能抵抗微生匚“上二口二物分解变质,也能使附着在织物上的微生物丧失活力或不过度 繁殖,提高了纺织品的自身品质,提高消费者 的生活质量,一些抗菌织物也进入了家庭消费品行 列。一些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允许在医疗卫生机构应用抗菌织物,诸如医护人员的工 作服、病患者 的床具(床单等),据报道其应用的
24、结果减少了院内感染率,当然在该方面的应用 还需要继续观察,以了解长期应用效果与对人体的影响。按纤维性质的不同,纺织 品可分为天然纤维,如棉、毛、丝、麻及化学合成纤维、混纺纤维三种 类型,均可采用不同的抗菌加工工艺,使它们成为抗菌织物。将抗菌剂加入纺丝材料中制成抗菌 纤维,然后制成抗菌纺织品,常用于化纤类抗菌产品的生产;在织物印染后整理过程中加入抗菌剂(常被称为抗菌整理剂),这种方法对纯天然、纯化纤以及混纺纤维类均适用。2 正确认识抗菌纺织品 抗菌纺织品是现代技术的发展与纺织品加工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抗菌材 料学方面研发安全高效的抗菌剂;解决抗菌剂与纺织纤维结合牢固性、强力、白度、透气性、穿着舒适
25、度等。卫生学方面,研究抗菌纺织品抗菌效果的评价及安全性评价,以保证穿着者人体的安全健康;民 用及特殊应用范围,如医院应用时对院内感染的近远 期影响、野外外伤救护的作用;研究对致病 微生物的作用与微生物变异的影响。抗菌技术能使织物获得新功能,抗菌技术使用不当也可能带 来潜在的安全性隐患,因 而,我们不仅要关注抗菌纺织品的抗菌效果,更要考虑如何规范抗菌纺 织品市场,保证抗菌纺织品应用时安全、可靠、实用,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抗菌纺织品市场的耐常规洗涤;健康发展。根据国内外抗菌纺织品技术的发展经验,经抗菌处理的织物在符合纺织品基本条件的前提下,还 应符合以下条件:-长期穿着不应有任何毒副作用;-对皮肤无
26、刺激性和致敏性;-无特殊颜色和气味;-不影响皮肤粘膜的微生态平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抗菌纺织品的穿着不应以破坏人体皮肤粘膜的微生态环境为代价,否则可能 带来安全性隐患。人体皮肤表层存在着三类菌群: 常驻菌群(是保护人体免受有害微生物侵袭的屏障)。 过路菌群(往往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 共生菌群(对常驻菌群有支持作用,对过路菌 群有拮抗作用)0这三类菌群与皮肤共同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完整的微生态系统,一旦平衡被打破,即可能导致皮 肤感染或其他疾病 1 ,2。因此有必要继续深 入研究,证实抗菌纺织品是否影响皮肤粘膜的正常 微生态环境。抗菌织物主要应用于袜子、内衣裤、毛巾、包装品和特殊用品,他们多属
27、于贴肤用品。目前我国 纺织行业虽然制定了包括纺织品本身性能和抗菌性能检测在内的行业 标准,但相关的抗菌剂的卫 生安全性规定,尚需卫生部门制定。抗菌织物不是消毒剂,不是治疗药物,二者不能相互替代。3影响抗菌纺织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严重后果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果穿着制备 不良的、不断释放抗菌药物的抗菌织物,破坏毛孔及皮肤的正常菌 群的平衡,将使皮肤失去固有 的抗御外来微生物侵害的屏障作用,从而降低肌体免疫力;低剂量抗菌药物的长期应用可诱导微 生物变异,增加产生耐药性的概率。这 方面国外已有大量报道,如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由于抗生 素的滥用,各种有害菌已呈泛滥之势,耐青霉素葡萄球菌珠已从
28、1994的 2%上升到 1998年 30%; 另据美国WHO杂志1996年的统计数据表明,由于人、畜抗生素的无序应用,客观上培育了 大量耐药性很强的病原微生物;在我国该方面的教训同样深刻, 抗生素的滥用,使菌体耐药质粒 的数目惊人,院内感染率处于相当高的水平;妇女卫生巾使用抗菌剂,没有使其更卫生,反而造 成真菌感染患者的增加;穿着制备不 良的、不断释放抗菌药物的抗菌织物与滥用抗菌药物是一样 性质的问题,均将严重威胁人类的自身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抗菌产品的安全性是一 个不容忽 视的问题,不能为了追求抗菌效果而忽视人类自身生存的安全。我们提出在抗菌纺织品 中不准使用抗生素类物质作为织物的
29、抗菌处理剂;抗菌纺织品不宜有较高抗菌 物质的溶出。有层 次、有序的定植在皮肤上的微生物群,对机体裸露的表皮起着占位保护作用,因而,我们不提倡 对婴儿相关纺织品及用品进行抗菌处理,防止直接 影响定植抗力的建立或形成,防止破坏婴儿皮 肤的微生态环境,造成对健康的影响。3.1检测纺织品抗菌功能的菌种日本的纤维制品卫生加工协会( SEK)按用途及目的,将抗菌纺织 品分为二大类,用三种标志标识。一类是防臭加工纺织产品,一般为 普通的日用防汗臭纺织品,发蓝色标志;另一类分为一般用途 及特殊用途两种,一般用途保健用纺织品,发橙色标志;特殊用途为医疗用纺织品,发红色标 志。蓝色标志产品考核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30、,规定试样洗涤10次,应用JISL1902定量方法测试,与对照布样相比,其抗菌样品低于对照的对数值 2.2,即抑菌 活性值大于 2.2,(换算为百分数值 为 99%)即为合格。发橙色标志的保健用纺织品,考核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杆菌两种,大肠杆菌、绿脓杆菌 及真菌 仅在客户提出需要时选择性检测。发红色标志的医用纺织品,考核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及MRSA (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三种,大肠杆菌、绿 脓杆菌及真菌,同样依客户的需要进行检测。对于发橙色标志及红色标志的医疗保健用纺织品,依照不同的用途,考核耐洗涤次数为 3次, 5 次, 10次不等,最高 为 50次,但并未规定具体的
31、杀菌率或抑菌率指标,而是根据供需双方要求 自行商定。前文已阐述,抗菌纺织品应考虑长期穿着后对人体皮肤正常菌群的微生态平衡 影响, 抗菌产品的考核菌种宜以公认的代表菌种为好。抗菌纺织品对G+菌,G-菌及真菌的抗菌效果同时检测,考核菌种G+菌应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6538,G-菌为大肠杆菌8099 (或大肠杆菌 ATCC 25922、肺炎杆菌 ATCC 4352),真菌为白色念珠菌 ATCC 10231,可为判断抗菌谱提供依 据。特殊用途可根据产品的特殊需要适当增减菌种(如绿脓杆菌, MRSA 等)。日本对普通日用防汗臭抗菌纺织品(即蓝色标 志产品),仅考核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根据其国情 做
32、出的,各国不一定完全一致,我国不应完全照搬日本的模式。3.2 织物纤维与抗菌剂的溶出由于天然纤维比合成纤维吸湿排汗性能好得多且穿着舒适的缘故,人 们的内衣、袜子、毛巾、床单等贴身衣物绝大部分采用天然纤维材料, 所以天然纤维材料成为抗 菌织物的主流产品。天然纤维材料由于难以通过纤维改性达到抗菌防臭的效果,所以到目前为 止,天然纤维(如棉)制品的抗菌防臭工艺仍 以后整理为主。纺织品后整理所用的抗菌剂可分为溶出型和非溶出型两大类。溶出型的抗菌剂用交联树脂固着在 纤维上,抗菌物质缓释但不均匀,此类产品抗菌效果 虽好,但会影响到皮肤层的菌类,所以无论 从安全性还是从织物抗菌作用的耐久性考虑,这类抗菌剂不
33、是最佳选择。非溶出型抗菌剂则与纤维上的羟基、氨基起反应 而与纤维结合,稳定性强、缓释速度均匀,故只 触及织物纤维被污染的微生物,绝少接触到皮肤粘膜,相应具有较高的耐久性与安全性。对于化学纤维及合成纤维材 料为主的织物,用于贴身衣物其溶出性也必须符合规定;这类纤维材 料抗菌整理的难度较高,难以控制抗菌剂的溶出性。有人提出放宽非贴身衣物的要求,可允许存 在溶出性的说法,我们认为不妥。3.3 重金属与抗菌纺织品的安全性纺织品重金属的来源是其加工时使用的部分染料与助剂,天然纤 维也可能来源于环境污染,除此之外,一些用重金属成分制成的抗菌剂 的应用,有造成纺织品的 重金属污染之虞。抗菌纺织品上含有的重金
34、属,多数应该属于游离状态,虽然其溶出性并不高, 但长期应用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重金属在 人体中的蓄积毒性是较大的,重金属被人体吸收后, 积累于人体的肝、肾、心、脑与骨骼中,当受累脏器中的重金属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便会对健 康机体造成不可 逆转的损坏,由于儿童对重金属吸收能力高于成人,所以重金属对儿童影响尤为 严重。目前受到关注的重金属包括锑、砷、铅、镉、铬、钴、铜、镍、汞等。目前纺 织品常用的 抗菌剂是否含有有损于人体健康的重金属成分,是否对人体构成潜在的危害,尚有待于进一步的 分析研究。3.4 纺织品用抗菌剂的安全性抗菌纺织品是由普通纺织品采用各种工艺添加抗菌剂制成,因而抗菌 剂是生产抗菌织
35、物的关键。纺织品用抗菌剂与各类医用、畜用、工业用 抗菌剂有着很密切的内在 联系,由于抗菌处理的纺织品与人体密切接触,故应参照医学上的卫生毒理检验数据判定抗菌剂 是否合格 3 。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对环境外用的药剂和卫生品是否合格,确定了 17个考核项目,主要有急 性经口毒性、急性皮肤毒性、眼粘膜刺激、皮肤刺激性、急性吸入毒性试验、亚 急性皮肤障害性 试验、致突变性、皮肤吸收毒性试验等。一般抗菌剂都经过口服与皮肤贴敷试验(急性),基本 上无毒、无刺激性的抗菌剂,也不一定能通过全部考 核项目。还有的抗菌整理剂除了抗菌成分之 外,还加入了一些交联剂,这些交联物质的安全性也应一并考虑。日本纤维制品
36、卫生加工协议会关于抗菌防臭制品的安全 性评价项目可为参考1. 经口毒性试验;2. 皮肤刺激性试验;3. 致突变性试验;4. 抗原性试验;5. 食品卫生法相关试验(与食品相关产品);6. 其它, 如抗菌剂中应不含药品审议法没有公布的化学物质、被指定的特殊化学物质、与含有有毒 物质家庭用品的相关法律条文规定相抵触的化学物质、以及纤维制品卫生加 工协会认定有害的化 学物质。对抗菌纺织品的安全性评价,在抗菌针织品行业标准FZ/T73023-2006 出台以前,我国尚无有明确规定或标准。 4抗菌纺织品的安全性基本要求如前所述,抗菌产品的安全性是一个不容忽 视的问题,不能为了抗菌效果而忽视人体安全。抗菌针
37、织品行业标准 FZ/T73023-2006 对抗菌 纺织品的安全性要求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纺织品生态环保相关的规定,如国家标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纺织品所用的各类抗菌剂的安全性指标 ;- 抗菌纺织品中使用的抗菌剂的溶出性指标,以防止为追求抗菌效果滥用抗菌药物; 按抗菌 纺织品的安全性要求,如抗菌针织品行业标准FZ/T73023-2006 规定的考核指标。4.1 抗菌纺织品应符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抗菌纺织品应符合国家纺织产 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甲醛含量, PH 值等考核指标应符合生 态纺织品的相关规定,这 些都是国家强制性标准条款内容,抗菌纺织品也必须执行。
38、一般由纺织品生产厂家提供每批抗菌 产品的相关测试报告。4.2 抗菌纺织品抗菌物质的溶出性限值抗菌纺织品不得溶出抗菌药物,故规定经洗涤一次后,用晕圈法测试溶出性,要求抑菌圈宽度不得大于5mm。关于抑菌圈试验方法按FZ/T73023-2006附录中的具体规定执行。本实验对每批抗菌纺织品为必须的测试项目,应与抑菌率测试同时完成,一 般由检测机构提供测试报 告。4.3纺织品用抗菌剂安全性的文件审核内容 FZ/T73023-2006规定,对抗菌纺织品进行抽检或评审 时,抗菌纺织品生产厂家应提供国家权威卫生检测机构对所用抗菌剂检测的最基本的安全性数 据,供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备案质询。这些测试报
39、告安全性数据可由抗菌剂生产厂 家提供给抗菌纺织品生产厂家。另外,抗菌纺织品本身不得对人体皮肤粘膜有刺激性,也不得致过敏反映,应有人群斑贴试验结果,该试验所需时间较长,必须由有资质的机构检测,这类测试 报告安全性数据也可由抗菌剂生产厂家提 供给抗菌纺织品生产厂家。评审认可单位仅对抗菌剂的安全性” 抗菌纺织品的卫生安全性”的文件资料进行备案。选择安全可靠的抗菌剂,对安全性 负责任的是生产厂家,在此我们仅提示选择抗菌剂时应掌握的最基本的资料。对安全性要求更高 的抗菌纺织品(如食品相关产品等),不属本规定辖定的内容。目前对用于生产抗菌纺织品的各类抗菌剂(包括生产抗菌化学纤维用的抗菌剂、后整理用的抗菌整
40、理剂等)的安全性基本指标要求为:-眼刺激性:在抗菌剂的应用浓度,一次眼刺激性试验应为阴性;- 经口毒性:抗菌剂的 LD50应大于1000 mg/kg;-致突变性:Ames试验为阴性,微核试验为阴性;-各类抗菌剂生产的抗菌纺织品对皮肤或粘膜的刺激性应为阴性(应有人群试验结果)。对于用于纤维表面化学改性的抗菌剂,可提供抗菌纤维的浸出物的经口毒性、眼刺激性、致突变性、抗菌纤维制成的抗菌纺织品对皮肤或粘膜的刺激性应为阴性(应有人群试验结果)的测试报 告,测试报告应由有资质的卫生检测机构出具。具体考核指标由卫生学专家提出建议或意见。应该指出,现阶段我国生产抗菌化学纤维及抗菌合成纤维用抗菌剂的厂家,由于各种原因,大部份 厂家缺乏毒理测试报 告,而是参照国外同类产品的毒理测试数据作为依据,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另外,现阶段我国生产抗菌整理剂的厂家,能提供系统的毒理测试报告的厂家也较少,多数厂家则只能提供部分内容的测试报告,为规范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应迅速完善。5.抗菌纺织品的安全性、功能性评定抗菌纺织品的安全性与功能性评定应按FZ/T73023-2006的要求进行,其程序为:A .确认符合抗菌纺织品的相关检测报告,符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03规定的生态环保要求;B 确认有国家卫生检测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纺织品所用的抗菌剂能满足安全性基本指标;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智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作意向协议书
- 2025版危险货物铁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及安全保障协议
- 2025担保抵押知识产权许可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双方自愿离婚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权协议书范本
- 2025版全新团建活动专项奖励基金合同范本
- 2025版租赁车辆安全检查及保养合同
- 2025年度地坪漆施工与品牌授权合同
- 贵州省荔波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电商年度电商客服培训及管理聘用合同
- 2025版冷链物流配送合同范本:新鲜直达
- 兰花主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
-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招商引资方案
- 药店各管理制度
- 大学美育(第二版) 课件 第三单元:心灵的旋律:音乐艺术
- 幼儿园招生小组计划书
- 《妇产科护理课件:宫颈癌的护理》
- 2022版《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课标测试卷测试题库(含答案)(教师招聘试卷教资考试)
- 平、坡、刚性屋面防水施工技术培训讲义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版教材绪论
- 《民俗学概论》讲义中国海洋大学
- office办公软件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