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7)_第1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7)_第2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7)_第3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7)_第4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在教学时,以情为重点,以读为主线,潜心涵泳,在揣摩品味语 言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失父之痛,感悟和平的可贵,与作者产生情 感的共鸣。同时在教学时联系生活的实际,联系当前世界的局势,通 过录象画而等让学生亲自感受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让学生在 深层感悟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来表达自己爱好和平的 美好的愿望。达到语言和情感共生,真情与智慧融合,全面提升学生 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卓” “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 准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了、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 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

2、”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 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 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 理解“世界并不太平,很多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 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点。 【课前准备】 1、收集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事。 2s准备反映战争的多媒体课件,如;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 等,重点收集这些战争中儿童生活的画面。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自学生字,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后

3、查 字典做好解释。 2、雷利是说给谁听的呼声?都说了些什么? 一、导入 Is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 无忧无虑 不过,这样幸福的R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 上还有很多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的形势发 言。)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3、有很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我们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 其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Is抽读生字卡片。 2、 辨字组词。 3、 解释词语的意思。 4s 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5s 说说文章主要将了什么? (这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信中呼

4、出了自己 的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再读课文,将课文分成两部分。 Is怀念为维和而牺牲的爸爸。 2s通过加利先生向全世界呼吁。 四. 指导朗读。 Is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之情。 2、读岀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五、小结:世界需要和平,让我们为世界的和平出一份力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识 Is听写词语 2s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3s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感悟 (一)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痛失父亲”的语句用直 线画出来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1、学生自由读文,可自主找,可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学生交流中存有的共性问题给予补充强 (二)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

5、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 因为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世界并不太平,很 多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 花”。这句话你读懂了吗?这些战争是必须发生的吗? 1、学生交流。 2、汇报。 3、面对这些不必要的战争,作者说应该怎么做呢? 说说: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 (注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理想) 4. 了解写信的格式,准备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一封信。 想想你要对这些孩子说什么? 鼓励他们不要灰心要勇敢地维护和平。 告诉他们有多少人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谈自己对他们的协助。 三、课堂练笔。 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一封信或是给

6、木文中的小朋友写 一封信。 四. 作业 Is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写信。 3、课后收集战争小故事、英雄人物故事等为展开“维护和平, 制止战争”主题班队会做准备。 【板书】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羊泉中心小学 卜惠惠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属于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 加利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 深的敬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 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 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用孩子的眼光 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在一

7、起,饱含着 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 实,内容感人。我结合教材木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 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信的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信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 子,体会作者所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 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 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是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罪恶的子弹

8、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2,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二、说教学准备 由于四年级学龄段的孩子接触事物直观、具体,喜欢通过自己的 观察去发现生活,木文内容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自主感悟 和平与战争两个对峙性强的概念还缺乏一定的感性基础。因此,在上 课前,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布.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了解维 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 三、说课时安排 本课的教学,我安排了两个课时的教学时间,在第一课时当中, 我想要达成的目标是让学生初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交 流及课前收集的资料,解决本课的疑难问题。在此基础上,第二课时 主要的学习任务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

9、表达的真挚情感,理 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今天我主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及教学方 法。 四. 说教学程序及教学理念 崔峦老师曾经说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 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 撞、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与文 木对话,用心灵感受,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 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课堂才能在对话中充满活力,才能呈现出生动活 泼、主动的“生命状态”。基于这样的想法,我设计了这节课。 第一、情感铺垫,导入新课。 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和平的圣土上,对于战争,他们 缺乏深入的了解。无论是时间.空间,距离

10、学生的实际都很远。这样, 在学生与文木的对话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障碍。为此,让学生根据战 争这个词,想象画面,聆听战争的声音,让学生形象感知战争的残酷, 从内心深处先唤起他们对战争的愤恨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之情,形成 7 “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圉。为课文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情感铺 垫。 第二、朗读感悟文本,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我首先围绕雷利之所以发 岀了这样的呼声是因为他失去了父亲,那他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 人呢?让学生自由读书,找出相关的句子,并且勾画出来。然后再让 学生用一句话自豪地介绍爸爸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即训练了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学生

11、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拥有 这样的爸爸是如此的令人骄傲与自豪。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假如爸爸 凯旋归来时的幸福与快乐,与爸爸的灵柩归来时的伤心形成鲜明的对 比。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由不会到会;由迷惘到顿悟;由“山重水复” 到“柳暗花明”的过程,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角色的换位突出了教学 的重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爸爸的回来,你会想些什么? 说些什么? ”使学生把自己摆进去,与文中角色合而为一,与作者一 起怀念父亲,一起悲愤,一起渴望,一起呼吁。不知不觉中游历于文 本之中,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与之产 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再一次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痛恨战争,渴望和 平。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个性;读中悟情,以情动人。”把握 “巨大的悲痛,深切的缅怀,无限的渴望”这一感情基调,读岀体会, 读岀感情,读岀渴望,与小作者一起倾诉,怀念,同悲,同恨。 第三、拓宽文本,激发情感 文木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为语文课程的实践者和操作者,教 师不仅要“重文本S而且要“超文木5在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 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