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生物改造课件_第1页
酶的生物改造课件_第2页
酶的生物改造课件_第3页
酶的生物改造课件_第4页
酶的生物改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2 介介 绍绍 提提 纲纲 定向进化技术概述定向进化技术概述 定向进化技术的应用定向进化技术的应用 定向进化的方法定向进化的方法 3 l基于序列的理性设计:基于序列的理性设计:化学修饰和定点突变化学修饰和定点突变 利用已知酶分子的特征、空间结构、结构和功能之利用已知酶分子的特征、空间结构、结构和功能之 间关系,以及氨基酸残基功能等信息,对酶分子进行间关系,以及氨基酸残基功能等信息,对酶分子进行 改造;改造; l利用基因操作模拟自然进化的非理性设计:利用基因操作模拟自然进化的非理性设计:定向进化定向进化 不需要准确的酶分子结构信息而通过随机突变、基不需要准确的酶分子结构信息而通过随机突变、基

2、 因重组等方法模拟自然进化机制在体外改造酶基因,因重组等方法模拟自然进化机制在体外改造酶基因, 并定向筛选出所需突变酶;并定向筛选出所需突变酶; 4 5 突变前蛋白与木糖复合物模型突变前蛋白与木糖复合物模型 突变后蛋白与木糖复合物模型突变后蛋白与木糖复合物模型 氨基酸残基与木糖之间距离比突变前下降,不利于体积氨基酸残基与木糖之间距离比突变前下降,不利于体积 更大的葡萄糖底物,易于结合底物木糖,对木糖活性提高更大的葡萄糖底物,易于结合底物木糖,对木糖活性提高 6 l自然进化过程:自然进化过程: 突变突变自然选择自然选择遗传后代遗传后代 l自然进化结果:自然进化结果: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基因多

3、样性:为完成同一功能所表现出的基因多样性:为完成同一功能所表现出的 多个基因或同一个基因(同源性)多个基因或同一个基因(同源性) l局限性:局限性:周期长,效率低周期长,效率低 ; 可控性差;可控性差; 7 基因工程技术使得人类快速筛选工业菌种基因工程技术使得人类快速筛选工业菌种 成为可能,在几天和数月内即可完成;还可以成为可能,在几天和数月内即可完成;还可以 让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改造菌种,甚至让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改造菌种,甚至 可以产生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全新酶,以适可以产生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全新酶,以适 应大工业生产的需要。应大工业生产的需要。 -哲理上哲理上, ,承认了人类

4、对蛋白质的认知的严重不足承认了人类对蛋白质的认知的严重不足; ; -技术上技术上, ,将大自然已经实践了几亿年的达尔文进化将大自然已经实践了几亿年的达尔文进化 原理应用于试管中原理应用于试管中, ,以以随机突变与随机杂交随机突变与随机杂交方法来改方法来改 变蛋白质的性能变蛋白质的性能, ,再辅以筛选来获得优异的变种。再辅以筛选来获得优异的变种。 (Frances Arnold, Caltech, 1993)(Frances Arnold, Caltech, 1993) 8 l定义:定义: 从一个或多个已经存在的亲本酶(天然或人从一个或多个已经存在的亲本酶(天然或人 为获得)出发,经过基因突变和

5、重组,构建一为获得)出发,经过基因突变和重组,构建一 个人工突变基因库,通过筛选最终获得预先期个人工突变基因库,通过筛选最终获得预先期 望具有某些特性的进化酶;望具有某些特性的进化酶; 所谓酶的体外定向进化,又称实验分子进化,属所谓酶的体外定向进化,又称实验分子进化,属 于蛋白质的非合理设计,它不需事先了解酶的空间结于蛋白质的非合理设计,它不需事先了解酶的空间结 构和催化机制,通过人为地创造特殊的条件,模拟自构和催化机制,通过人为地创造特殊的条件,模拟自 然进化机制然进化机制( (随机突变、重组和自然选择随机突变、重组和自然选择) ),在体外改,在体外改 造酶基因,并定向选择出所需性质的突变酶

6、。造酶基因,并定向选择出所需性质的突变酶。 9 l在待进化酶基因的在待进化酶基因的PCRPCR扩增反应中,利用扩增反应中,利用Taq DNATaq DNA聚合聚合 酶不具有酶不具有3-53-5校对功能的性质,配合适当条件,校对功能的性质,配合适当条件, 以很低的比率向目的基因中随机引入突变,构建突变以很低的比率向目的基因中随机引入突变,构建突变 库,凭借定向的选择方法,选出所需性质的优化酶库,凭借定向的选择方法,选出所需性质的优化酶 ( (或蛋白质或蛋白质) ),从而排除其他突变体。,从而排除其他突变体。 l定向进化的基本规则是定向进化的基本规则是“”。 。前者是人为引发的,后者。前者是人为引

7、发的,后者 虽相当于环境,但只作用于突变后的分子群,起着选虽相当于环境,但只作用于突变后的分子群,起着选 择某一方向的进化而排除其他方向突变的作用,整个择某一方向的进化而排除其他方向突变的作用,整个 进化过程完全是在人为控制下进行的进化过程完全是在人为控制下进行的 10 蛋白质蛋白质 稳定性 活性 有机溶液中的活性 不同的底物的利用 酸碱度 蛋白质的表达 亲和性 专一性 1234 性能 代数 达到目的达到目的 随机突变随机突变 随机杂交随机杂交 筛选筛选 目标蛋白 11 12 枯草杆菌蛋白酶枯草杆菌蛋白酶E热稳定性的分子进化热稳定性的分子进化 13 l内酰胺酶的活性提高了内酰胺酶的活性提高了3

8、2,00032,000倍;倍; l半乳糖苷酶的底物特异性提高了半乳糖苷酶的底物特异性提高了10001000倍,倍, 且活性提高且活性提高6666倍;倍; l天冬氨酸转氨酶对天冬氨酸转氨酶对支链氧代氨基酸活性提支链氧代氨基酸活性提 高高10105 5倍且对缬氨酸的催化效率提高倍且对缬氨酸的催化效率提高2.12.110106 6倍倍 等。等。 14 lReetzReetz等等 (1997) (1997) 将脂酶水解对硝基将脂酶水解对硝基-2-2-甲基癸酯甲基癸酯 的对映体选择性提高了的对映体选择性提高了4040倍倍 lYouYou和和Arnold (1996) Arnold (1996) 提高了枯

9、草杆菌蛋白酶提高了枯草杆菌蛋白酶E E的的 表达水平和在有机溶剂中的活性,使酶的总活力表达水平和在有机溶剂中的活性,使酶的总活力 提高了提高了500500倍倍 lZhaoZhao和和ArnoldArnold(19981998)在保持酶活力不变的条件)在保持酶活力不变的条件 下将枯草杆菌蛋白酶下将枯草杆菌蛋白酶E E的作用温度提高了的作用温度提高了1717度度 15 l随机突变随机突变 不同的定向进化方法不同的定向进化方法 l构建突变基因文库构建突变基因文库 载体的选择,基因重组,组建基因文库载体的选择,基因重组,组建基因文库 l突变基因的筛选突变基因的筛选 平板筛选法,荧光筛选法,表面展示法平

10、板筛选法,荧光筛选法,表面展示法 16 l无性进化方法:易错无性进化方法:易错PCRPCR法,盒式诱变法,盒式诱变 l有性进化方法有性进化方法 1 1)DNADNA改组法(改组法(DNA Shuffling)DNA Shuffling) 2 2)体外随机重组法()体外随机重组法(RPR)RPR) 3 3)交错延伸法)交错延伸法(StEP)(StEP) l基因家族的同源重组基因家族的同源重组 l外显子的改组外显子的改组 l杂合进化杂合进化 17 18 v 改变改变4 4种底物的浓度比,或降低一种种底物的浓度比,或降低一种dNTPdNTP的量(降至的量(降至5 5 -10-10), ,加入加入dI

11、TPdITP来代替被减少的来代替被减少的dNTP. dNTP. 缓冲液中另缓冲液中另 加加0.5mmol/L Mn0.5mmol/L Mn2+ 2+ v v 添加一定浓度的锰离子;添加一定浓度的锰离子;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v 对一组同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以一 定的标准程序计算出各氨基酸序列的共有序列; v 人工合成同序基因后重组表达。 Martin Lehmann等(20002002)把这种方法 应用在真菌植酸酶家族设计合成了同源植酸酶基因 ,并表达出具热稳定性的同源植酸酶。 27 l真核基因中外显子编码一个折叠结构域,故内含真核基因中外显子编码一个折叠

12、结构域,故内含 子(转录后被剪切剩下外显子)间的重组,可使子(转录后被剪切剩下外显子)间的重组,可使 独立外显子组装成编码新蛋白质的基因,可导致独立外显子组装成编码新蛋白质的基因,可导致 蛋白质的快速进化;蛋白质的快速进化; l在自然界中,不同分子的内含子间发生同源重组,在自然界中,不同分子的内含子间发生同源重组, 导致不同外显子的结合,是产生新蛋白质的有效导致不同外显子的结合,是产生新蛋白质的有效 途径之一。与途径之一。与DNADNA改组不同,外显子改组是靠同改组不同,外显子改组是靠同 一种分子间内含子的同源性带动,而一种分子间内含子的同源性带动,而DNADNA改组不改组不 受任何限制,发生

13、在整个基因片段上;受任何限制,发生在整个基因片段上; 28 l把来自不同酶分子中的结构单元或是整个酶分把来自不同酶分子中的结构单元或是整个酶分 子进行组合或交换,以产生具有所需性质的酶子进行组合或交换,以产生具有所需性质的酶 杂合体。杂合体。 l纤维素酶定向进化纤维素酶定向进化 29 30 31 u目标目标 根据定向进化要求,在一定的环境要求下进行筛选,从根据定向进化要求,在一定的环境要求下进行筛选,从 突变基因文库中得到所需的突变基因。突变基因文库中得到所需的突变基因。 u难点难点 突变库容量大,一般达到突变库容量大,一般达到10106 6,工作量巨大,工作量巨大 u关键关键 高通量筛选:通

14、量大,效率高高通量筛选:通量大,效率高 u方法方法 平板筛选法,荧光筛选法,噬菌体表面展示法,细胞平板筛选法,荧光筛选法,噬菌体表面展示法,细胞 表面展示法表面展示法 32 u依据细胞生长情况筛选依据细胞生长情况筛选 热稳定性:温度梯度和高温环境热稳定性:温度梯度和高温环境 抗生素耐受性:抗生素浓度梯度抗生素耐受性:抗生素浓度梯度 pHpH稳定性:稳定性: pHpH梯度梯度 极端环境:高盐、低温、高浓毒物质极端环境:高盐、低温、高浓毒物质 33 u依据颜色变化筛选依据颜色变化筛选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半乳糖苷酶基因显色:噬菌体半乳糖苷酶基因显色:噬菌体DNADNA载体(蓝色)载体(蓝色) 反应产

15、物显色:磷酸酯酶水解硝基酚磷酸生成黄色硝基酚反应产物显色:磷酸酯酶水解硝基酚磷酸生成黄色硝基酚 34 u依据透明圈大小筛选依据透明圈大小筛选 淀粉酶的进化:淀粉平板培养基淀粉酶的进化:淀粉平板培养基 豆鼓纤溶酶的进化:血纤维蛋白培养基豆鼓纤溶酶的进化:血纤维蛋白培养基 35 u利用自身荧光激发特性利用自身荧光激发特性 生成产物本身是具有荧光激发特性的物质生成产物本身是具有荧光激发特性的物质 u利用荧光报告基因利用荧光报告基因 辣根过氧化合物酶和单加氧酶的融合基因:辣根过氧化合物酶和单加氧酶的融合基因: 原理:萘原理:萘萘酚萘酚醌类化合物(能激发荧光)醌类化合物(能激发荧光) l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16、:获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获2008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年诺贝尔化学奖 36 u获奖获奖 2008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 国科学家马丁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以及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他沙尔菲,以及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他 们三人因为在绿色荧光蛋白()研究和应用方面做们三人因为在绿色荧光蛋白()研究和应用方面做 出的突出贡献将各分得出的突出贡献将各分得20082008年度年度1 13 3的诺贝尔化学奖奖金。的诺贝尔化学奖奖金。 37 u评论评论 生物学有些现象只能在打碎细胞以后才能做,所以生物学有些现象只能在打碎细胞以后才能做,所以

17、实际上是从实际上是从“死物死物”上来推测生物的情况。而下村修、钱上来推测生物的情况。而下村修、钱 永健和马丁永健和马丁沙尔菲发明的用荧光分子标记其他分子的方沙尔菲发明的用荧光分子标记其他分子的方 法,使科学家们能在活细胞、活生物上直接观察一些生物法,使科学家们能在活细胞、活生物上直接观察一些生物 现象。所以,可以说是把一些现象。所以,可以说是把一些“死物学死物学”变成了真正的变成了真正的 “生物学生物学 (北大饶毅) 绿荧光水母通过体内绿色 荧光蛋白发光 科学家在线形虫体内植入 绿色荧光蛋白质 38 39 FISH分析菌株 (a a)未加探针;()未加探针;(b b)DAPIDAPI染色(染色

18、(c c)-探针杂交(探针杂交(d d) Msint-1268Msint-1268探针杂交菌株探针杂交菌株Y1Y1;(;(e e)Msint-1268Msint-1268探针杂交探针杂交M. M. trichosporium trichosporium OB3bOB3b 40 41 线粒体中表达的GFP 42 GFP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43 u 内涵内涵 利用丝状噬菌体的外膜结构蛋白与某些特定利用丝状噬菌体的外膜结构蛋白与某些特定 的外源蛋白或多肽分子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使的外源蛋白或多肽分子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使 外源蛋白或多肽富集在噬菌体表面的一种分子外源蛋白或多肽富集在噬菌体表面的一种分子

19、展示技术展示技术 u 特点特点 有效性高,是前景广阔的筛选方法有效性高,是前景广阔的筛选方法 44 45 46 47 通过锚定在酵母细胞表面的特点蛋白质与通过锚定在酵母细胞表面的特点蛋白质与 某些外源蛋白质或多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使某些外源蛋白质或多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使 外源蛋白或多肽富集在酵母细胞表面的一种分外源蛋白或多肽富集在酵母细胞表面的一种分 子展示技术。子展示技术。 48 49 50 51 52 53 实例:天冬氨酸转氨酶的热稳定性的实例:天冬氨酸转氨酶的热稳定性的定向进化定向进化 54 n高通量筛选方法的建立高通量筛选方法的建立 n生物信息学技术手段的建立生物信息学技术手段的建立

20、 n天冬氨酸转氨酶热稳定性的改造天冬氨酸转氨酶热稳定性的改造 研究内容及执行情况研究内容及执行情况 55 高通量筛选方法的建立高通量筛选方法的建立 基于酶联免疫分析方法,选用医用检测试剂盒作基于酶联免疫分析方法,选用医用检测试剂盒作 为检测试剂,建立了快速高效的酶活性检测方法,结为检测试剂,建立了快速高效的酶活性检测方法,结 合使用合使用9696孔酶标板,形成了酶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孔酶标板,形成了酶的高通量筛选方法。 建立了改进的可高通量操作的质粒快速检测方法,建立了改进的可高通量操作的质粒快速检测方法, 改进后的质粒快检工作量为原方法的改进后的质粒快检工作量为原方法的1/31/3左右,可用左右

21、,可用 于高通量筛选和鉴定所构建的基因工程菌。于高通量筛选和鉴定所构建的基因工程菌。 56 生物催化的数据整合和信息分析生物催化的数据整合和信息分析 峰值运算速度达峰值运算速度达30003000亿次亿次/ /秒的集群系统秒的集群系统 基因表达 蛋白质表达 蛋白质-DNA相互作用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基因和其他功能相互作用 蛋白质定位 网络调节 功能注解 生物信息学技术手段的建立生物信息学技术手段的建立 57 58 天冬氨酸转氨酶的作用天冬氨酸转氨酶的作用 酶法制备酶法制备L L苯丙氨酸的关键酶苯丙氨酸的关键酶 ; u L-苯丙氨酸的主要用途 氨基酸输液 L-苯丙氨酸是人体八大必须氨基酸之一,是 氨基酸输液的主要成份; 甜味剂的合成 由L-苯丙氨酸和L天冬氨酸合成的阿斯巴甜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最受关注的非糖型肽类甜味 剂,形成了对L-苯丙氨酸的强烈需求; 59 肉桂酸酶法肉桂酸酶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