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岩石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岩石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岩石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岩石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岩石学(含晶体光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7123212712321适用专业:地质学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计划学时:160160学时计划学分:8.08.0学分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岩石是组成地球的主要物质之一,是地球发展过程中地质作用的产物,是最基本的地质体,是整个地球,甚至宇宙间星体发展演化的记录者。因此,对它们的研究不但可以有助于了解地球发展演化的历史,矿产资源的形成,而且对整个宇宙奥秘的认识也是有重要意义的。岩石学是地质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被称为地质学的三大 支柱性课程之一,它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通常分为晶体光学及光 性矿物、岩浆岩石学、沉积

2、岩石学和变质岩石学四部分。岩石学是在学完地球科学概论 、物理学、普通化学、结晶学及矿物学和 物理化学等课程之后讲授的,它又是后继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岩石学要全面的研究组成地球,特别是地壳和上地慢的岩石,不但要研究组成岩石 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而且还要研究岩石的成因、变化规律、分布状况以及 实用意义,以便于指导矿产资源勘察、勘探和开发地下水资源、工程规划设计。岩石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要求随着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的不断发展而更新内容,以适应学科的发展需要。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对于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偏光显微镜下鉴定透明矿物的方法和 步

3、骤。掌握最常见的造岩矿物的鉴定特征;学会利用工具书鉴定最主要的造岩矿物。对于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个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各类岩石的分类与命名原则、主要特征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肉眼和显微镜下的鉴定方法; 能较好地辨认 各大岩类的常见岩石类型; 对沉积岩实验课中的某些专门方法也需有所了解; 初步掌握三大 岩类的形成机理和主要岩石类型的成因理论和有关学说。2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根据理科地质学专业的特点,本课程的重点在于两个方面:岩理学:要求教师重点介绍各大类岩石的基本成因理论。为学生以后的研究工作开阔思路。岩类学:要求教师重点介绍各大类岩石的宏观和微观鉴定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学生以后

4、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 本课程的难点在于:岩石学是由大量的实际资料的积累而发展起来的,因此,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进行,资料的积累日趋浩瀚, 实验数据也日益丰富,使当代岩石学有了很大进展。同时,根据专业要 求,课程内容必须在描述及成因两方面并重,使得课程的内容相当庞大,教材越来越厚,而实际学时数又不断的减少,内容与学时数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这种困难就需要教师对描述岩石学的重复和繁琐部分必须予以精减,对岩石理论及岩体(岩层)的地质特征及其规律性应有所加强,对一些最新理论和学说可做适当介绍,以利于学生深入学习,开阔视野。由于多种边缘科学的相互渗透,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岩石学的快速发展,使个人对庞

5、大的知识体系的掌握变得困难起来,需要教师不断提高综合与概括的能力。岩石学教学的实践性很强, 在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指导和辅导,实践证明,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实践性环节。如加强岩石手标本及薄片的鉴定,注意岩石结构、构造及其他特征的观察。还应重视形象化教学和电化教学,以增强学生的理解。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岩石学总时数为160学时,晶体光学36学时,岩浆岩石学44学时, 沉积岩石学40学时,变质岩石学 40学时。晶体光学部分和三大岩类的讲课/实验学时比率应当为12/24 (晶体光学)、22/22 (岩浆岩石学)、18/22

6、(沉积岩石学)、18/22 (变质岩石学)。三、课程内容1.基本内容第一篇:晶体光学第一章晶体光学基础自然光和偏振光;光在均质体和非均质体中的传播;光率体、光性方位。本章重点是光率体、光性方位。难点是光率体,其概念抽象。讲课时可利用立体模型及 图表,便于学生理解。第二章偏光显微镜偏光显微镜的构造、保养、调节和中心校正;介绍岩石薄片。有条件时可用课余时间安排参观磨片室。 本章重点是校正中心和提醒学生注意显微镜及 薄片的使用安全,按操作规程要求进行实验。第三章 单偏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单偏光的装置;矿物晶体的切面形态; 矿物的解理及解理夹角的测定;矿物的颜色及多色性;矿物的边缘、贝克线;糙面及突起

7、。本章讲课内容不难理解,难点在实验课中:(1) 如何通过矿物的切面形态综合判断矿物的晶体形态(晶体习性)。(2)如何在垂直两组解理的薄片平面中测定矿物的解理夹角。(3)如何判断矿物的突起等级。第四章 正交偏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正交偏光的装置;消光及消光位;偏光干涉原理、干涉色、干涉色级序、干涉色色谱表; 异常干涉色;补色法则及主要的补色器(石膏试板、云母试板及石英楔);正交偏光镜下主要光学性的测定:薄片中矿物的光率体椭圆半径方向与轴名的确定; 矿物干涉色级序的确定; 双折射率的确定;消光类型、消光角、晶体延性符号的测定;双晶的观察。本章难点:偏光干涉原理的理解。讲课时用立体模型和挂图有助于理解

8、。本章重点是在正交偏光下对透明矿物进行测定,并学会使用各种试板。第五章 锥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锥光装置;一轴晶干涉图、垂直光轴切面干涉图的特点、成因及应用;斜交光轴切面干涉图的特点及应用;平行光轴切面干涉图的特点、成因及应用;二轴晶干涉图,垂直Bxa切面干涉图的特点、 成因及应用;垂直光轴切面干涉图的特点及应用;斜交光轴切面干涉图的特点及应用;平行光轴切面干涉图的特点及应用;垂直Bxo切面干涉图的特点。本章难点:一轴晶垂直光轴切面干涉图的成因及应用;二轴晶垂直Bxa切面干涉图的成因及应用。本章重点是一轴晶斜交光轴倾斜度不大的切面和二轴晶垂直光轴切面以及二轴 晶斜交光轴倾斜度不大的切面干涉图的应

9、用。第六章透明矿物系统鉴定系统鉴定1-2个矿物。要求从单偏光、正交偏光、锥光,按步骤进行系统鉴定,写出 鉴定报告。第七章主要造岩矿物通过讲课和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造岩矿物的光学性质。学会使用光性矿物鉴定图表、手册。能够鉴定橄榄石、辉石、角闪石、云母、长石、石英、霞石、方解石、萤石、石 榴石等矿物。能够测定斜长石的牌号。第二篇:岩浆岩石学第一章绪论、岩浆与岩浆作用岩石及岩石学;火成岩、岩浆;岩浆的成分、温度、粘度;火山活动、岩浆侵入活动。第二章火成岩的物质成分火成岩的化学成分、 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火成岩的矿物成分;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的 关系;成分与各大岩类划分的关系。第三章火成岩的结构、构

10、造火成岩的结构:结构划分及其特征、结构的成因。火成岩的构造:构造划分及其特征,构造的成因。第四章火成岩的产状和相火成岩的产状和相的概念;产状的划分;主要产状的特征;相的划分、主要相的特征。第五章火成岩的分类火成岩的分类原则和主要分类方案。第六章火成岩各论超镁铁质和镁铁质侵入岩。玄武岩及相关岩石中酸性侵入岩类中酸性熔岩碱性岩类、脉岩类火山碎屑岩类第七章岩浆演化和火成岩组合岩浆演化:岩浆分异、同化混染、混合作用、岩浆堆积岩(火成堆积岩)。火成岩组合及其划分;主要岩浆岩组合的特征、分布;岩浆岩组合与板块活动的关系。第三篇:沉积岩石学第一章绪论沉积岩的概念,沉积岩石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沉积岩的分布

11、及其中的矿产。第二章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沉积岩的基本特征沉积物的搬运与沉积,成岩及成岩后作用,沉积岩的构造。第四章沉积岩的分类对前人分类方案的简要评述,沉积岩的分类原则与依据,以物源为基础的沉积岩总的分第五章陆源碎屑岩类碎屑岩的结构成分,结构特征,结构分类和成分分类,主要岩石类型。第六章碳酸盐岩碳酸盐岩的结构类型,结构分类和成分分类,主要岩石类型。第七章硅质岩及其它内源沉积岩硅质岩的成分、结构和主要岩石类型,铝质岩、铁质岩、锰质岩、磷质岩、蒸发岩、可燃性有机岩及其它附生岩类简介。第八章沉积相沉积相概论、河流相(沙质曲流河)、浊积相。第四篇:变质岩石学第一章绪论变质岩的概念,变质作用的类型、因素和

12、方式。第二章变质岩基本特征变质岩的化学类型、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第三章区域变质作用及其岩石第四章 接触变质作用及其岩石热接触变质晕,角岩类型。第五章动力变质作用及其岩石动力变质岩的变形特征,碎裂岩系列糜棱岩系列。第六章气液变质作用及其岩石夕卡岩、云英岩、黄铁绢英岩、次生石英岩、青盘岩、蛇纹岩简介。第七章混合岩混合岩的成因、分类和岩石类型。第八章变质相概论矿物共生组合,变质相,变质带。2.实验课第一篇:晶体光学实验一偏光显微镜实验二解理及多色性实验三突起及突起等级实验四干涉色及干涉色级序实验五消光类型、消光角及延性实验六一轴晶干涉图实验七二轴晶干涉图实验八 透明矿物的系统鉴定实验九造岩矿物(一

13、)实验十造岩矿物(二)实验十一 造岩矿物(三)实验十二未知矿物鉴定第二篇:岩浆岩石学(22学时)实验一橄榄岩、辉石橄榄岩、辉石岩实验二辉长岩、苏长岩实验三玄武岩、橄榄玄武岩实验四闪长岩、闪长玢岩实验五 正长岩、二长岩、正长斑岩实验六 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岩斑岩实验七 花岗岩、碱性长石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实验八 安山岩、粗面岩、粗面安山岩实验九英安岩、流纹岩实验十霞石正长岩、响岩、辉绿岩实验一一凝灰岩、熔结凝灰岩第三篇:沉积岩石学(22学时)实验一沉积构造、砾岩实验二石英砂岩实验三长石砂岩实验四岩屑砂岩实验五泥岩、页岩、粘土岩实验六内碎屑灰岩实验七鲕粒灰岩、豆粒灰岩实验八生

14、物碎屑灰岩实验九 礁灰岩实验十微晶灰岩、晶粒灰岩、白云岩实验一一 硅质岩第四篇:变质岩石学(22学时)实验一变成构造和变晶结构实验二铁铝石榴石、红柱石、蓝晶石、硅线石、十字石、堇青石实验三硬绿泥石、黑硬绿泥石、绿泥石、阳起石、透闪石、绿帘石实验四紫苏辉石、透辉石、钙铝石榴石、镁铝石榴石实验五 板岩、千枚岩实验六云母片岩、云母石英片岩、长英质粒岩实验七富铝片麻岩、长英质片麻岩、钙质片麻岩实验八绿片岩、蓝片岩、实验九斜长角闪岩、基性麻粒岩、榴辉岩实验十 角岩、构造岩实验夕卡岩、云英岩四、使用大纲说明1.学时分配表学时数课程内容总学时讲授实验上机备注一、晶体光学361224晶体光学基础2偏光显微镜2

15、单偏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24正交偏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44锥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44透明矿物的系统鉴定2主要的造岩矿物8二、岩浆岩石学442222绪论、岩浆与岩浆作用2火成岩的物质成分2火成岩的结构、构造2火成岩的产状和相1.5火成岩的分类0.5超镁铁质和镁铁质侵入岩24玄武岩及相关岩石22中酸性侵入岩类28中酸性熔岩24碱性岩类、脉岩类22火山碎屑岩类22岩浆演化和火成岩组合2三、沉积岩石学401822学时数课程内容总学时讲授实验上机备注绪论2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2沉积岩的分类0.5陆源碎屑岩类3.510碳酸盐岩410硅质岩及其它内源沉积岩22沉积相4四、变质岩石学401822绪论2变

16、质岩基本特征28区域变质作用及其岩石410接触变质作用及其岩石21动力变质作用及其岩石21气液变质作用及其岩石21混合岩21变质相概论22 教学方法提示教师可以在大纲规定的内容内根据实际情况,允许在不超过10%的范围内作适当的调整,但须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讲课和实验课的衔接关系,在实验课之前必须讲授过该实验课的内容。在实验课上的讲授时间每次实验不得超过15分钟。3.考核方式该课程为考试课,学分为 8分。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成都地质学院岩石教研室,晶体光学,地质出版社,19792成都地质学院李德惠主编,晶体光学,地质出版社,19843南京大学季寿元、王德滋,晶体光学,人民教

17、育出版社,19614北京大学地质系,光性矿物学,地质出版社,19805北京大学王德滋,光性矿物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766武汉地质学院岩石教研室,岩浆岩岩石学,地质出版社,19807南京大学岩矿教研室,火成岩岩石学,地质出版社,19808武汉地质学院邱家骧主编,岩浆岩岩石学,地质出版社,19859南京大学孙鼐、彭亚鸣主编,火成岩岩石学,地质出版社,198410武汉地质学院王仁民等,变质岩岩石学,地质出版社,198911长春地质学院贺同兴等,地质出版社,198012都城秋穗,变质作用与变质带,地质出版社,197913武汉地质学院游振东等主编,变质岩岩石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814中国地

18、质大学余素玉等主编,沉积岩石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15华东石油学院岩矿教研室主编,沉积岩石学,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16成都地质学院曾允孚等主编,沉积岩石学,地质出版社,198617石油大学冯增昭主编,沉积岩石学,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18成都地质学院刘宝君主编,沉积岩石学,地质出版社,198019 H 布拉特等,沉积岩成因,科学出版社,197820武汉地质学院余素玉主编,化石碳酸盐岩,地质出版社,198221 H 赖内克等,陆源碎屑沉积环境,石油工业出版社,197922路风香、桑隆康主编,岩石学,地质出版社,北京,2002执笔人:杨家喜 系主任:杨兴科 主管院长:孔金玲沁园春雪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 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 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 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 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I 克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