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研究 摘要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地社会问题 .我国已步入老龄社 会,因此,养老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地一个重大问题 ,特别是农村养 老问题.建立完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真正实现农民“老有所养”,是非常 紧迫地任务本文深入分析了家庭养老面临地困境及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 体制存在地问题,阐述了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地重要性 ,并提出了具 体对策.b5E2RGbCAP 关键词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 STUDYONCHINA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Abstract
2、The problem of agi ng populati on is a social problem which the world is pay ing much atte nti on to. China is stepp ing into the agi ng society, and thereforee ndowme nt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which is restricting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 nt,especially rural en dowme nt problem. To
3、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rural society old-agesecurity system, and truly to realize farmers oldbe raised is a very press ing task. This paper an alyzes deeply the difficulties which family en dowme nt is facing and the problems which at prese nt our country coun tryside society old-age security sys
4、temexists, and expounds the importanee of establishing a rural social en dowme nt in sura nee system, putti ngforward specific establish ing a rural social en dowme nt in sura nee system coun termeasuresEanqFDPw Keywordsfamily en dowme nt, social en dowme nt, rural society en dowme nt in sura nee sy
5、stemDXDiTa9E3d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研究 “老有所养”是中华民族地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传统 农村养老方式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困境,遭遇到前所未有地冲击和削弱尽管党和政 府努力在农村建立和发展新地社会养老保障体制,使家庭养老逐渐向社会养老转 变,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只有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才能真 正实现“老有所养” .RTCrpUDGiT 1. 我国传统地养老方式 家庭养老是农村养老地主要方式.所谓家庭养老,即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 成员主要是年轻子女或孙子女赡养年老家庭成员地养老方式.养老内容,主要是 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籍三个方面.
6、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地特点:一是 绝大多数老年人依托家庭养老.二是老年人绝大部分与子女居住一起,且三代同 堂家庭居多.三是“分而不离”家庭多.农村老年人有一部分与成年子女分户居 住,由子女提供老人地生活料理.5PCzVD7HxA 传统地家庭养老形式有其存在地历史原因: 首先,家庭养老在我国有很长地历史渊源.从2000多年前孔子提出“父母 在、不远游”,直到今日尊老爱幼地现代文明,家庭养老地形式一直被延续下来. 人们对这种形式地存在和认识已很习惯,被社会公认为传统美德.jLBHrnAlLg 其次,传统地家庭养老体现了供养双方心理和精神上地慰藉和需求.由于家 庭地成员长期生活在一起,代际之间比较协调和
7、融洽.年青地供养年老地,年老地 帮助年青地做一点力所能及地家务劳动,这种家庭养老形式在供养双方心理上都 能被接受.XHAQX74J0X 其次,从社会发展看,家庭养老形式为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我国是 农业大国,几千年来地自给自足农村经济制约了农业生产力地发展,也直接影响 人们地观念、文化教育及其他社会事业进步.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封闭 生活与家庭养老地形式就被一代代传下来,并在社会生活中加以稳固.LDAYtRyKfE 最后,建国以后,计划经济地束缚,使家庭养老形式难以被其他形式所替代.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业生产力有了飞跃地发展,农民地 生活也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
8、.由于我国实行地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业人口多, 工业发展慢,为尽快发展工业经济,国家采取了一些“借农促工”地做法,尤其是 表现在农产品收购上地剪刀差,使广大农民创造地实际财富没有完全归农民所有 农民教育、农民医疗、农民养老等一系列社会福利措施因经济贫乏而无法实施. 这样,农村中以家庭养老地形式,一方面适应了我国农村地乡情、村情、家情,成 为我国农业发展地重要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迟缓,又难以推行新地 养老形式.Zzz6ZB2Ltk 2. 农村传统养老方式遇到地困难与挑战 中国农村老年人绝大多数目前基本上还停留在家庭养老阶段,供养渠道单 一,供养类型不够完善,传统地养老模式尚未得到根本
9、改变.除了经济供养外,社 会、心理、娱乐方面供养更为薄弱.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地深入,商品经济地 发展,以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与人口结构地变化,传统地养老方 式面临愈来愈严重地困难和挑战.dvzfvkwMIl 2.1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快,养老形势不容乐观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龄人口占人口总数比例大大上升地现象.20世纪80年代 以后,我国人口老龄化地快速发展,使得老年抚养系数上升加快,进入90年代以 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2009年,我国60岁以上地老年人已经达到1. 67亿,占全 国人口地1 / 8,约占世界老龄人口地1 / 5,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龄人口过亿地国 家.与此同时,200
10、9年,我国80岁以上地高龄老人已达1899万,占老年总人口数地 11. 4%.目前,全国70%以上地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老龄化问题较为突 出.据预测,到2030年这一比重将达到17.39%. rqyn14ZNXI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如下特征: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呈现“未富先老”地 特点。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速度快。具有少子老龄化、重负老龄化和长寿 老龄化地特点.人口老龄化使得社会抚养比快速上升,对养老保险制度地运行形 成巨大地挑战和压力.EmxvxOtOco 我国人口地老龄化在城乡之间表现出很大差异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地历程 表明,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中国地情况则截然不
11、同.SixE2yXPq5 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会劳动人口减少、社会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客观上进 一步加重了农村养老地压力. 2.2农村空巢家庭增多 农村空巢家庭地形成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地影响:第一,计划生育政策地推 行.在农村,我国推行地是独生子女或双生女政策,这一政策被定为国策,是刚性 地,不可改变地,在理论上就会使农村产生出大批地独生子女家庭.第二,由于现 在和将来孩子地预期抚养及教育费用地提高,农民地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地 变化,开始将重心从生育行为转向教育行为,有多子女生育意愿地人大大减少.第 三.农村地城镇化带来农村青壮年人口及其子女向城市地流动.农村城镇化是一 种必然趋势,由于我国
12、城镇化水平远远低于工业化水平,这一矛盾只有通过加快 城镇化进程才能得到解决.因此,不难预测,农村广大独生子女将有很大一部分会 被吸收进城镇.第四,代际间及城乡生活方式和质量地巨大差异,最终造成了农村 地空巢家庭.城市生活是一种与乡土生活完全不同地生活方式,特别是在城乡差 别如此之大地情况下,由于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农村老人很难适应城市生活,因此, 他们一般不会跟随子女到城市生活,而是选择留在乡村,但已经城市化地子女是 不可能再回到乡村生活地,他们必定会选择留在城市,这就最终造成了事实上地 农村空巢家庭.农村老年人与其子女在生活空间上地分离时间越长,父母与子女 地感情纽带就会变得越松弛,由此带来地
13、是子女孝道地下降.同时,由于流出地都 是青壮年劳动力,他们迫于岗位地竞争压力,忙于工作和事业,无暇顾及自己地父 母,而这必然使农村老年人地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受到很大影响.6ewMyirQFL 2.3下一代思想价值观念地变化 市场经济地负面影响和西方价值观念对传统家庭和伦理道德地冲击日益强 烈,人们对小家庭地偏好和对大家庭地淡漠成了普遍现象.一些青年夫妇较重视 子女地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地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独生子或独生女倾斜,产 生了“重幼轻老现象”,对老年父母地心理健康和实际地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负面 影响.有些老人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地尊重,甚至受到歧视或虐待.而由于许多农 村干部不负责任或对
14、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使得农村基层组织在调节农民养老纠 纷中地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据经济日报报道“老年人地赡养纠纷案目前 正以每年10%地速度递增,在所有涉老民事案件中,赡养纠纷案占到13.5%,高居 榜首,这类纠纷案中又以发生地在农村地物质纠纷居多.”农村老人心态也受到 极大影响,不仅存有“活着无人养、病了无人医、瘫了无人侍候”地担忧,而且 一部分老人自卑感增加,认为老了没有儿女赡养,自己活着也是多余,从而有了轻 生地念头,相关数据也表明,农村老年人自杀率有明显上升,而且女性比率高于男 性. kavU42VRUs 2.4中国农村家庭内部地财富转移影响老年人地赡养水平 随着农村社会文化地变革,
15、家长在家庭中绝对地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社会 化生产也使得家庭不再是一个独立地生产单位,家长对家庭财富地支配权力逐 步消失.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地实施,农村家庭子女数量地减少,家庭规模减小, 家庭对子女地投资远远高于对老人地花费.家庭内部财富由过去地子女向父母转 移改变为由父母向子女转移.在发达国家,家庭内部地财富流也是由上而下地, 社会总体地财富流是由下而上地.这是因为政府为退休老人支付地养老金等社会 保障地来源是基于对退休老人子女缴纳地税收,所以家庭内部地财富流只是整 个社会财富流地较小部分.而在中国农村,因为没有基本地社会保障措施,除了 家庭内部地财富转移之外,没有其他地社会财富转移民,因此
16、,必然对农村老 年人地养老带来不利影响.y6v3ALoS89 2.5 土地养老功能地弱化 应该理性地看到,尽管近年来非农收人在农民收人结构中占地比例越来越 高,但对于多数农民来讲,土地仍是他们赖以生存、养老地主要生产资料.但是, 近年来土地收益不断减少,土地对农村老年人口地养老保障功能正在逐年下降,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值地1/3,人地矛盾非常突出.虽然在农村 土地承包过程中我们实行地是统分结合地原则,但由于离开土地农民便失去了 基本地生活保障,所以大部分农民不愿出让自己承包地土地.从生产方式上看, 目前中国地广大农村仍是以一家一户地小生产为主,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由于改 革开放以来,
17、市场经济地发展、农民观念地开放和城乡二、三产业地拉动,大部 分农村青壮年主要从事非农产业,只有在农忙时才参与农业生产活动,平时从事 农业生产活动地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样地一种农村劳动力结构,使农业 科技推广比较困难,农民依靠科技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以获得收益也就 比较困难.由于土地生产地粗放经营,农产品结构性剩余地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 农产品品质、价格和农药残留等问题导致我国大部分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出 口创汇困难,农民土地收益水平不高.虽然近年政府取消了农业税并增加了对种 田农户地补贴,随着机械化耕作、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成本地提高,农民受 益并不明显,两者基本上互相抵消了
18、工业化和城市化地迅速发展又导致土地总 量和人均土地占有量地逐年减少以及对农地地污染和破坏.就农村老年人而言, 由于其劳动能力下降,其土地收人必然减少而年龄较大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地 老年人,其承包地土地则多交由儿女或同族亲属代为耕种,因此,这部分老年人 地土地收益也就更少.从上面地分析可以看到,土地为农村家庭养老提供了最基 本地生产资料,但是单纯依靠土地收人不足以支持家庭养老地费用,尤其是在缺 少劳动力地老年家庭,养老保障问题尤为突出,土地对农村老年人地养老功能正 在逐年下降.M2ub6vSTnP 2.6农民地其他经济来源具有不确定性 一些集体经济比较发达地乡镇或村庄,对已进入老年地农民从集体积
19、累中 按月支付一定数额地养老金或发放粮油等实物,建立了范围较窄、标准较低、 不太规范地农民退休养老制度.从全国范围来看,享受退休养老地范围大致分为 四类:第一类,凡是达到规定退休年龄地农民都可以享受退休待遇,定期或不 定期地从乡村经济组织中领取相应地养老退休金或实物实行这种办法地,主要 是沿海靠近大中城市地郊区或经济条件较好地乡村第二类,主要是对那些因工 伤残丧失劳动能力地农民,定期发放一定金额地养老金第三类,对少数年事已 高,不能继续胜任工作地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实行养老退休办法.第四类, 对乡镇企业职工发给数量不等地退休金.农民退休养老制度目前只在极少数经济 条件较好地地区实行,而且在
20、保障范围、退休金发放水平等方面还不甚稳定和 规范,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农村老年人晚年养老地经济来源问题.OYujCfmUCw 这些,决定了我国农村必须改变传统地家庭养老模式 3. 我国现行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 建国以来,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地发展,经济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地变化 党和政府努力在农村建立和发展新地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在家庭养老基础上开展 地社会化养老方式是我国农村养老方式地巨大进步 .主要包括农村社会养老保 险、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农村社会救助 eUts8ZQVRd 3.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1992年,民政部颁布实施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在资金筹集上采取“个人缴费为
21、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以政策扶持”实 行完全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全部记入个人名下,基金地管理和运营以 县为单位.参加保险地农民60岁以后根据个人账户积累地数额领取养老金.截止 到2006年底,全国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工作,5374万人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09年9月1日国务院颁布地 国发2009)3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指导意 见中指出,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 有所养问题.这一政策地出台和试点实施,意味着中国农民自古以来依赖土地和 家庭养老地模式即将发生改变,对于农村居民而言
22、可谓是一件大事.新农保试点 地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 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个人(家 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 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订具体办法, 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地新 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 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2009年试点覆盖 面为全国10%地县仲、区、旗 ,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
23、2020年 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地全覆盖但是,中国农村养老问题是否能就此解 决,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具有怎样地生命力,有待探索.sQsAEJkW5T 3.2农村合作医疗 2003年初,中央决定以财政补助地方式,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村 合作医疗制度地目地是促进社会公平、协调发展,这一制度地实施对于完善社会 保障制度、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地意义 GMsIasNXkA 3.3农村社会救助 农村社会救助是在政府地主导下,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对农村困难群众实施 救济和帮助地一项制度.在中国农村社会救助领域,现行地主要政策措施有五保 供养、特困户救济、临时救济、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
24、障和扶贫政策 等.TlrRGchYzg 4. 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地重要性 4.1是城乡统筹地需要 随着经济地发展,我国农民地人均年收入逐年上涨,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但 城乡之间地差距不是在逐步缩小,而是在逐年扩大.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城镇居民 享有各种保险和各种福利、补贴,而农民基本上不享受政府提供地社会保障,城乡 居民地实际收入差距更大,这显然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地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就是 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这就要求我们要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地方针,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采取更加有效地支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社会主
25、义新农村建设.因此,有 必要适时建立起以社会养老保障为主地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享 受养老保障地差距,进而逐步消除城乡之间地壁垒 7EqZcWLZNX 4.2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地要求 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我国宪法规定在全 体公民中实施普遍、平等地社会保障但是由于我国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 有限农村人口庞大且lzq7IGfO2E 长期以来仍然以家庭保障为主等因素,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工程目前 只在城镇劳动人口中得到实施在新形势下,再将农民排斥在宪法地保护之外,不 仅不利于建立全面广泛地社会保障制度,也不利于市场地拓展和经济地发展.农 村地稳
26、定是中国社会稳定地基础,通过社会保障代替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可以减 轻家庭负担,缓解农村贫困,增加农民福利,缓和家庭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特别是随 着老龄化、城市化、家庭小型化地发展和思想观念地变革,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模 式受到严重挑战,计划生育地基本国策也受到严重威胁,建立和推行相应地社会保 障制度来解决农民地生活问题势在必行.zvpgeqJIhk 4.3是 三农”问题地关键环节 “三农”问题,一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地最大难题.我国目前还 没有发达国家支持和保护农民地退休计划和养老金计划等政策载体 .因此,要避 免农民、农村、农业在加入 WTO后受到更大地冲击,奠定破解“三农”问题地 制
27、度基础,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一方面,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奠定了破解“三农”问题地制度平台.“三农”问题核心是人地问题.农村产权 制度、组织制度、就业制度、行政制度等制度地改革,实际上最终都是对人地改 革.只有解除了人地后顾之忧,各种制度地改革和推进才有回旋地余地,农村社会 养老保障体制恰恰具有上述制度功能.另一方面,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 破解“三农”问题地关键环节.经济进入有效需求不足地市场约束新阶段后,经 济地循环开始形成新地逻辑关系,而在这个逻辑关系中,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是 关键环节.因此,只有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才可能从根本上解除农民 地后顾之忧.Nrpo
28、Jac3v1 5.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存在地问题 5.1保障体系不健全 首先,农村社会保障地水平较低,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与城市相比有一定地差 距。其次,保障侧重点有偏差,现代社会保障应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 为主体,而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目前地社会保障却是以社会救济为主体地第三, 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涣散,政出多门.在农村地各种社会保障工程中,养老保险归劳 动部门管理,最低生活保障和优抚救济归民政部门管理,从而造成多头管理,条块 分割地局面.1nowfTG4KI 5.2保障资金短缺 社会保障地建立和健全需要资金地支持,资金是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地核心,而我国一直面临着保障资
29、金不足地困境 .长期以来,社会保障资金投入重 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地现象比较严重 .近年来,国家社会保障资金用于农 村地只占10%左右,农民人均占有保障资金更是少之又少.fjnFLDa5Z。 5.3基金管理混乱 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行政管理和基金经营之间尚未分开,参与管理基金地 部门机构众多,从而导致基金被挤占、挪用情况经常发生 ,基金地保值增值问题 没有有效解决 tfnNhnE6e5 5.4缺乏福利性和公平性 基本方案明确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资金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 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地原则但是由于国家和集体财力有限 大多数集体无力或不愿对农村养老保险给予补助,
30、导致加重了个人地责任.在这 种资金筹集方式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储蓄或鼓励性储蓄. 由于农村经济水平有限,农民可支配地收入不多,因此大多数地农民更愿意选择 他们认为地比较可靠地养老方式,即自我储蓄养老和家庭养老,导致大多数农民 游离于社会保障之外社会保障作为实现社会公平地重要手段,因对社会地所有 成员都给予保护,但在农村却没有起到应有地作用,而只是保护少数有条件地地 方,无疑传递着“保富不保贫”地信息,违背了社会保障地基本原则,缺乏社会保 障应有地社会性和福利性.HbmVN777sL 5.5相关立法滞后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农村社会保障也应是法制化地保障. 目前
31、我国没有农村社会保障相关地法律,保障制度地主体是几个单项社会保障条 例,属于国务院行政立法,立法地层次较低,更谈不上形成完善地法律体系.农村社 会保障立法滞后,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地步伐,不能够适应农村新形势地变化,使 得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地境地,难以满足开展农村社会保 障工作地需要.V7l4jRB8Hs 6. 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地对策 6.1分地区建立多层次地养老保障体系 我国农村发展极不平衡,同一地区地村、庄之间,同一村庄地农户之间,收入 方式、收入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单一层次地社会养老体系很难照顾到各方面地 要求.因此,政府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
32、导,在大部分地区坚持标准起 步,由点到面,逐步发展,在富裕地区,应尽快发展扩大覆盖面,建立和完善法规制度 可建立以法定基本社会养老为主体,乡、村集体和家庭储蓄保障等并存地多层次 社会养老体系.基本社会养老不分所有制和劳动力从事产业活动地性质,不论是 在城镇务工经商,还是在乡村集体企业、私有企业、三资企业从事非农活动,或是 在本乡、本村从事农业生产地均须参加 .资金来源按照部分积累地原则,由国家 政策引导、集体补助、个人负担,建立基本社会养老基金,2009年所推行地“新 农保”正是遵循了这一思想.但是此外,还要发展多层次地补充保障,这样才有利 于农村社会养老事业地健康发展.根据各地地实际情况,坚
33、持自愿原则,对农民地 投保进行正确引导农保金地征缴必须以农民地收入为依据,困难地区地发展重 点在于建立具有“普惠”性质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在这些 地区应以土地养老和家庭养老为主,社会救济为辅,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必须坚持低 水平起步,同时做到广覆盖。而在东南沿海等发达农村地区,则可仿照城市养老保 障,建立起多层次地农村养老保险模式,体现“效率”原则.83ICPA59W9 6.2分阶段解决多渠道地养老保障金来源 农村养老保障作为农村社会保障地重要一环,本身不是孤立存在地.考虑保 障金来源不仅要涉及到农民、集体、国家等行为主体地财力、物力现状,还要考 虑农民地养老保障观念等影响因素,
34、应综合考虑分阶段提出保障金来源.mZkklkzaaP 6.2.1初级阶段 现阶段为初级阶段,从农民地角度来说,农民最迫切地要求是增收问题.无论 从实力还是观念上来说,农民都不可能独立承担保障金地来源.因此,保障金承担 地主体不可避免地落到国家头上.具体来讲,在这一阶段,解决保障金地来源问题 要求:一方面由国家扶持建立初级阶段地养老保障体系,这一体系从更大程度上相 当于老人地社会救济体系,其保障面只涉及无力自保和无人供养者,而保障水平也 基本限于保障其基本生活。另一方面则从长远打算,发展教育、培训新型农民、 科技兴农,实现农民增收,进而为后备保障金来源提供前提准备.AVktR43bpw 622农
35、民增收阶段 农民生活条件得到一定改善阶段,这时地农村应当具备了一定地财力、物力, 农民收入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观念也有了进一步地提高,最关键地是,由于初级 阶段地保障效果地示范效应,农民对于养老保障有了深一步地认同,这时候出现地 最关键地问题便是农民从收入中如何选择支出工程,最明显地是如何在自己买保 险防老和子女进入大学地高额学费之间选择.而多数家庭仍会为子女地前途而放 弃自身防老.因此,这一阶段,解决保障金地来源问题要求:在政府支持地基础上,强 制要求农民投保,并积极培养农民主动投保地意识.一方面,政府继续支持基本地 农村养老保障,同时,支持义务教育以及建立教育基金,完善助学贷款政策,为农村
36、 父母“松绑”,解除他们地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引导转变农民地养老保障观念 树立良好地示范作用,引导农民逐步实现自我保障,对于主动承保地农民给予支持 并树立良好示范作用.ORjBnOwcEd 6.2.3农民富裕阶段 此阶段地前提条件是,农民生活已经相当富裕,已经有了可以承受自己养老保 障金地条件,农民自我预防养老观念也基本确立,农民开始主动投保.这一阶段地 主要任务则转变为:解决保障金地有效管理和使用问题,实现养老保障金地保值增 值.在基金管理层面,一方面要在强化社会保障资金征缴和认真清理支付工程、 标准地前提下,建立独立地社会保障支付体系,实行社会保障金发放与社会保障对 象确立所属机构地分离,
37、避免出现资金与应得之人脱离地现象。另一方面要建立 事权清晰、责任明确、科学高效地管理体系,防止管理活动中地相互扯皮、效率 低下,以降低资金风险.2MiJTy0dTT 6.3分步骤多方面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基金地管理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基金管理和运营地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养老保障事业地 成败.应从三方面入手规范基金管理,提高基金收益率.gliSpiue7A 6.3.1建立分级运营机制 建立“统筹养老基金和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结合,省县两级运营,分账管理”地 模式.统筹部分直接进入省级社会统筹养老基金,个人账户进入县级基金法人管 理机构账户.统筹基金设立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个人账户统一基金由 县
38、级机构管理运营.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管理机构,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增 大基金抗风险能力,确保基金安全.uEhOU1Yfmh 632出台基金运营优惠政策,拓宽基金运营渠道 如中央发行国债明确一定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优惠量,银行设立农村养 老保险储蓄补贴利率,政府特许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一些风险小、收益高地基 础设施建设工程,以确保基金保值、增值 IAg9qLsgBX 633加大基金监管力度 可设立各级政府组建地基金管理委员会和由缴费人、受益人以及社会公益 组织共同组成地非官方监督机构相结合地政府、社会、事业经办机构之间相互 监督、相互制约、全面监督地养老保险监管地机构此外,还要完善审计、监
39、察、财政等有关部门联合组成地外部监督制度,以保证基金安全.WwghWvVhPE 6.4分时期多角度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地立法 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农民社会保障有法可依.目前,许多地方地农保 部门在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时,最感头痛地就是没有有力地法律依据.我国农 村社会养老保障地相关法规源于民政部1992年制定地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基本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 .虽然试点方案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运行过程中 对基金征缴、基金管理、基金运营以及保险金发放都做出了明确地规定,是我国 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地引导农民自愿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地一个规范性文件. 但是,试点方案不具有法律地强制性特点.并且国
40、家没有根据经济与社会地发展 及时地对其做出调整.因此,试点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了当前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地停滞不前.而且试点方案缺乏立法地权威性, 大部分农村社会养老体制尚未确立,社会养老尚未立法,更没有形成法律体系,使 农村社会养老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关系农民地晚年生活, 关乎社会地稳定与和谐发展,对这种现状,国家应该在总结二十年来经验教训地基 础上,借鉴国外地一些成功经验,尽快出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通过法律形 式,对农村养老保险地参保范围、缴费标准、方式、管理机构等加以规范,并明确 相关地权利、职责和义务.此外,土地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地基础,
41、必须出台相关 地土地政策和法规,从法律地形式保障农民从土地增殖中有收益.把土地利润与 农村社会养老挂钩,提高土地开发利润地征收比例,充分注意土地经营者地利润涨 幅,根据土地价格提高征收经营利润份额,适当提取经营者地利润。适当提高地表 建筑对土地地占用、出租、转让、以及地表产品利润在挂钩中地比例,并以法 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地形式确定下来同时,应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地双层养老 地权利、义务、主体、来源、处罚、份额、责任、程序,以立法地形式规定下来, 进行依法治养,强制执行,改变目前无法可依地局面.asfpsfpi4k 7. 国外农村养老保障体制对我国地启示 与我国具有相同儒教文化背景地日本,农村社会
42、养老保障体制比较完善对我 国如何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具有一定地借鉴和学习意义.ooeyYZTjj1 7.1基本情况 日本农户具有小规模经营和兼业经营两个基本特点“二战”前,同为东方国 家地日本与中国,过去对老人地抚养也是以家庭为主传统地日本农户多为直系家 庭,老年后生活依靠长子抚养、照顾,“家”制度在日本社会起主导作用老年人 生活所必需地资源和援助基本上都是由家庭来保障地日本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则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到60年代初,日本政府建立了一系列地农村社会 保障制度特别是国民健康保险法和国民年金法地颁布,开创了日本农民 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地先河.1961年国民养老
43、金法实施,从此,日本 进入了“国民皆保险”、“国民均年金”地福利时代,这两种保险制度是日本农 村社会保障制度地主要部分,而且国民地社会保障水平也在逐步提高.BkeGuInkxI 7.2主要特点 日本实行地是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即基础年金(国民年金、农业者年金和 个人储畜.从五个方面实现养老保障体制地完善.PgdOOsRIMo 第一,资金来源采用个人、雇主、政府三方负担地方法,从而使支出有了可靠 地来源并能使国民地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3cdXwckm15 第二,国家立法.依法推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战后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地 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相关法规不断完善、充实地过程日本地社会保障制度先立
44、法、后实施,使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h8c52WOngM 第三,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地养老保险制度.日本既有法律强制国民加入地基 本保险,又有企业为职工建立地补充保险,还有社会互助保险和个人自愿参加地储 蓄性养老保险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国民年金制度、国民养老金基金制度、 农民年金制度到共济制度,具有多层次特点,可以满足农民不同层次地养老保障地 需求该制度从参保农民地年龄、务农时间进行资格限制,从资金来源、资金管理 人等进行了严格地要求,充分保证制度地可操作性和持续性MbdyGious 第四,为了适应21世纪人口老龄化浪潮,日本从1994年把领取养老金地起始 年龄推迟到65岁
45、,并针对日本家庭小型化趋势,从2000年4月1日推出了新地看 护保险制度护理保险提供地服务包括保健、医疗、福利在内地综合服务,主要有 被保险人大部分时间住在自己家中接受各种服务地居家服务,被保险人入住到各 种福利设施地设施服务两大类在费用负担方面,接受了护理保险服务地被保险人 承担10%地费用,其余90%由护理保险负担.这种新地制度,体现了对老年人地人 文关怀,非常值得我们借鉴.J0bm4qMpJ9 第五,文化特色日本是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大地国家之一,其家族制度深深打 上了中国家族制度地烙印.但日本地家族制度自身有其鲜明地特点:注重家中地身 份关系,而把血缘系谱关系放在次要地位.下级必须绝对向上
46、级尽忠,所有地集团 成员,包括首领都必须向集团地利益尽忠.为了家地良好运作和延续,日本文化还 具有开放性特点.645年地大化改新,吸收中国隋唐文化。1868年明治维新,吸收 西欧文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吸收美国文化.当然,这种吸收外来文化并不是单 纯地模仿,而是充分考虑到现实地需要和可能性,有选择地进行消化和改造.儒家 文化地家族制度对日本地早期影响,使得日本农村养老保险最初以家庭养老为主. 而19世纪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具有开放性特点地日本文化逐步学习西欧和美 国文化,因此,从19世纪,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也明显具有欧美特点社保 制度比较完善、社会性较为突出.XVauA9grYP 7.3对我
47、国地启示 7.3.1强化政府地责任 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立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保证民生、改善民生是政 府自始至终核心地使命.农村人口萎缩以及老龄化地发展态势,决定了政府对农村 社会养老保障必须承担更大地责任,这也是发达国家为我们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 障制度提供地经验从公共财政地角度看,在农村社会保障范围,属于纯公共品包 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农村纯公共品地提供同 其他纯公共品地提供一样应由政府免费供应.属于准公共品范围地主要是指农民 养老保险等但是,由于农业本身具有基础性和效益地外溢性特征及农民对社会地 贡献和现实收入水平制约等,政府也应该在这些公共产品地提供中承担
48、责任,并且 对于农村养老保障地制度设计方面进行投入,表现出积极地态度和措施因为政府 掌握地是公共资源,理所当然应为民众谋取利益国家财力也要通过相关地制度反 馈于民,一个是公共设施,一个是公共服务,另外就是福利制度,它出钱让老百姓受 益,所以财政负有天经地义地责任2.我国目前投入社会保障与福利方面地资金 偏低,因此要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地资金投到社会保障里面,这是我们 财政改革地方向.bR9C6TJscw 732提倡孝文化,在观念和模式上培育新地家庭养老方式 近年来,由于受到养老金支付压力地日益增大,不少西方国家重提家庭养老保 障,开始向这一方面回归,希望在解决广大居民地养老问题上能够重
49、新发挥家庭养 老地优势.家庭保障作为一种非制度型、非正式地而又天然地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意味着在多元化和多层次地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模式下,家庭成为可以辅助社会养 老保障制度地一种有效地养老保障载体.在传统地东方儒家文化作用下,家族制度 和家庭养老模式对我国农村人口有着根深蒂固地影响.在中国地传统文化中,家庭 养老不仅是一种物质供养,更兼有家庭亲人地精神抚慰,这是其他养老方式所不能 完全替代地.尤其是家庭养老中,家庭成员之间地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相互鼓励 以“家”作为纽带加强了家庭成员地情感交流等,家庭养老地这种精神慰藉作用, 更是社会性养老保险不能代替地近年来,我国政府极力在农村建立社会性养老保
50、 险制度,但效果甚微,这里面固然有缴费方式地不合理因素,但是家庭养老地观念 对其影响也不可忽视.政府要引导重视挖掘传统文化,弘扬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培 育农村良好地社会风气,培养人们敬老爱老地道德风尚,发挥先进文化地导向作用 对于提高农村家庭养老地效益具有十分重要地意义同时,应进一步扩大社区养老 支持地范围,凡是有经济能力地地方,都要逐渐实施乡、村集体负责地养老保障制 度,以减轻个人和家庭地负担.因地制宜地建立一个以国家为后盾、以社区为中 心、以家庭为单位、以人为本地养老支持体系,在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四者 之间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地良性循环系统.因此,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建设过程中,
51、在加大社会性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地同时,亦不能忽视家庭保障等传统 保障形式地补充作用.pN9LBDdtrd 7.3.3建立养老保障基金运营机构 国家要通过制定有关政策为农村养老保障基金地保值增值提供条件.我国要 改革现行财政预算制度,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单独编制预算.社会组织发达、 人才条件好地地区,借鉴国外养老基金管理地成功经验,可尝试建立保险基金投资 运营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保险基金,实现基金地保值增值,推动农村养老保 障制度创新模式地规范运作.同时,政府应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起责任明确、政 策具体、针对性强地保障措施,成立国家和省级社会养老保障管理中心,对决策、 经办和基金安全增值等进
52、行全过程地动态监管机制,明确管理地科学化以及基金 安全基础上地保值增值,确保制度模式地公平、阳光、透明,建立严格地审核程序 确保个人账户基金安全完整QJ8T7nHuGT 734建立民间地农村社会养老慈善机构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还很不发达,贫困人口还占相当比重 老、少、边、穷地区还有 3 000多万人口处于严重贫困状态.对于贫困农民,他们 地社会保险费除了政府可以给一点,还可以充分发挥社会慈善机构地积极作用.政 府应立法鼓励和支持建立各种民间公益福利基金,改革现行地税收政策,采取高额 累进税地制度,对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尤其是农村公益活动地企业和个人采取 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
53、地区民间资金充足地优势,鼓励先富起来地人来自愿地行 善,“慈善养老”是减轻政府养老负担、拓展社会养老渠道地一项行之有效地措 施,可以为社会保障筹集资金,进行互助共济,解决部分交不起养老保险金地,以及 其他特殊情况地农村老年贫困群众地实际困难.QF81D7bvUA 735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保体系 有着“福利国家之父”之称地贝弗里奇,早在1942年就提出了社会保障地 “全面普遍”原则,即社会保障要覆盖全体国民综观国外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简况 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保障地广覆盖是一个循序渐进地过程,很明显地一个特点是先 工业后农业、先城市后农村,农民最后但最终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是历史地 必然.4B7a9
54、QFw9h 结束语 中国农民地社会养老保障是一个长期地历史范畴,任重而道远.它地解决需要 个人、集体、政府三方面地共同努力相信在不久地将来,在工作和实践中,农村 养老保障体制面临地问题会更好得被解决,具有中国特色地农村养老保障体制也 会随着社会经济地发展不断取得新地进步.ix6iFA8xoX 致谢 本论文实在我地导师周桂英老师地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地.她严肃地 科学态度,严谨地治学精神,精益求精地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周老师 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地关怀,在 此谨向周老师致以诚挚地谢意和崇高地敬意.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地度过毕业 论文小组地
55、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地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地困难和疑 惑,直至本文地顺利完成.wt6qbkCyDE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地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地顺利完成 有多少可敬地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地帮助,在这里请接收我诚挚地谢 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地父母 ,谢谢你们! Kp5zH46zRk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地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参考文献 1 杨复兴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模式创新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2 胡豹,卫新.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地实践比较与启示J.商业研究,2006, (7: 54_55.YI4HdOAA61 3 M
56、红杨翠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基础理论框架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 版社,2008. 4 谭克俭.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构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田雪原.二元经济”结构下地农村养老保障改革思路J.社会保障制度,2006,4 姜向群.老年社会保障制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 石宏伟朱研.我国农村家庭养老面临地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2008,(7. 8 于长永.农村养老问题地若干研究进展J.乡镇经济,2008,(6. 9 赵军林.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问题研究湖南农业大学社会学系,2007年 第14页 10 染鸿等著.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M.上海:上海人
57、民出版 社,2008 11 杨素青,浅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地建设思路,中国市场,2009年第 23期. 12 赵碧亮,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目标模式选择,西安社会科学,2009年6月. 13 王润,夏张伟,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构建,合作经济与科 技,2009年第24期 14 孙洪艳,加快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商业经济,2007年第2期. 15 李宏,单学勇.农村养老保障:从家庭到社会IJI.经济与管理.2004(9:10 16 陈玉荣.我国社会保障地缺陷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 (4. 17 苏振芳.社会保障概论M 2001年9月. 18 孙开,高奎明.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58、地问题及对策EB/OL http: / / www. nen. com. cn/ 81636539339112448/ 20050420/ 1664399. shtmh4PJx4Bii 19 陈春辉,钟爽.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综述J.劳动保障世界,2008(9:26-31. 20 汪沅,汪继福.制约农村养老社会化发展地因素分析J.人口学刊,2008, 3. 21 崔彩云,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地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18:62-66 22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2018年社会保障重大问题研讨会资 料,2018. 23 洪进杨辉.社会保障导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03: 8-11 24 刘书鹤,刘广新.农村老年保障体系地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5. 25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6 钱亚仙.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企业财务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 2025年声学悬浮物监测仪项目发展计划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几何专项训练题
- 建筑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
- 灰资源化利用项目初步设计
- 【2025年】《中药鉴定技术》考试复习题库【附答案】
- 文旅项目策划书编写技巧与案例分析
- 2025年电动开颅设备合作协议书
- 酒店客房服务标准与监督管理
- 小学数学分步教学设计模板
- 海上卫勤课件
- 2025年云南交投集团下属保山管理处收费员等岗位招聘(62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团校入团培训考试题库(考点梳理)附答案详解
- 工伤预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冲压车间职工管理制度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 (1-2章)(含答案)
- 2025年公安部交管局三力测试题库及答案
- 离婚协议书规范模板及填写指南
- 中国人寿上海分公司社招笔试信息
- 2025天津泰达热电能源管理有限公司及所属企业招聘1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有机半导体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