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09年中国联通EPON设备集中采购 OLT设备招标文件 技术规范书 第三卷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二零零九年六月 目 录 . 1.1 规范书的目的 . 1.规范书相关说明 2 . 1规范书说明2.1 . 1应答规范2.2 . 2.系统参考模型 3 . 3.设备类型 4 . 4 .整体设备要求5 . 45.1投标设备要求 . 55.2承载业务要求 . 56 OLT设备要求 . 56.1设备硬件要求 . 76.2设备接口要求 . 10. 6.3设备基本功能要求 . 15多业务功能要求6.4 . 18组播功能要求6.5 . 20安全性要求6.6 . 21设备保护功能6.7 . 22.操作管
2、理维护功能要求 6.8 . 38 .光链路测量和诊断功能6.9 . 38 .6.10光纤保护倒换功能 . 40 .7 性能要求 . 40语音业务要求7.1 . 41业务要求7.2TDM . 41 .业务承载性能指标要求7.3 . 43 .8 供电、环境和安全性要求 . 43供电要求8.1 . 438.2环境要求 . 44电气安全要求8.3 . 44.8.4 室外及其他恶劣环境解决方案 . 45 .9 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及试运行 . 459.1设备安装 . 459.2系统测试 . 45验收和试运行9.3 . 46技术培训9.4 . 46.其他相关说明 10 . 4610.1承诺要求 . 46保
3、修要求10.2 . 48工程服务要求10.3 . 48系统互通测试的承诺对于满足集团10.4EPON . 48 应答表格填写要求10.5. 1 规范书的目的 为实现中国联通的宽带战略,进一步推进接入网的宽带化,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中国联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买方)决定对基于以太网方式的的无源光网络(以下简称EPON)设备进行集中采购。本次集中采购包含全国三十一省市2009年全年的需求量,本技术规范书是投标人对中国联通EPON集中采购的OLT设备进行技术应答的主要依据。 2 规范书相关说明 2.1 规范书说明 (1)买方保留和拥有对本规范书的解释权和修改权。 (2)买方下属分公司有权在签定合同前,根
4、据需要修改和补充本规范书,修改补充后的规范书将作为合同的附件。 (3)未经买方书面许可,投标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第三方透露本规范书内容。 (4)投标人可用附件形式提供与其技术方案有关的各种文件和资料,供买方参考。 (5)根据需要,买方将对投标人技术应答的内容进行验证,如发现投标人声明支持的功能和性能与实际验证结果不符,买方将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2.2 应答规范 (1)投标人应针对技术规范书作出点对点应答,点对点应答必须带原文。 (2)投标人应对以下提出的每一项要求,如实地说明其设备的支持程度。首先对实现或满足程度明确做出“满足”、“不满足”应答,然后做出具体、详细的说明。 (3)不得使用
5、“明白”、“理解”、“部分满足”等词语。对同一条款下的多个要求不能全部满足的应视为“不满足”。对建议部分应和其它部分分别进行答复。对不满足的条款投标人可作具体的说明,以便使买方明白投标人不能满足的情况和原因。 (4)若投标人应答中使用“满足”,但提出了新的建议,这种情况,买方按“满足”处理,可以不与投标人就其建议进行讨论,可以不采纳其建议。 “满足”,但在其后的解释描述中的内容与招 )如果投标人应答中使用5( 标书内容不一致,则投标人的解释描述内容无效。 (6)在答复中,要求明确满足的程度,凡采用“详见”、“参见”方式说明的,应指明参见文档的具体章节或页码。需要做详细解释的内容应尽量放在逐条逐
6、项答复中,若内容太多,可放在指明的附件中。 (7) 卖方在答复中如无特别说明,卖方声明支持的功能应为设备已实现的功能,不包括有能力支持但尚未实现的、近期将要实现的、未来计划实现的功能。中国联通将适时进行验证测试,如发现卖方声明支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与测试结果不符,中国联通将依法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3 系统参考模型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是一种采用点到多点(P2MP)结构的单纤双向光接入网络,其典型拓扑结构为树型。 EPON系统由局侧的光线路终端(OLT)、用户侧的光网络单元(ONU)和光分配网络(ODN)组成。在下行方向(OLT到ONU),OLT发送的信号通过ODN到达各个ONU。
7、在上行方向(ONU到OLT),ONU发送的信号只会到达OLT,而不会到达其他ONU。为了避免数据冲突并提高网络利用效率,上行方向采用TDMA多址接入方式并对各ONU的数据发送进行仲裁。ODN由光纤和一个或多个无源光分路器和相关无源光器件等组成,在OLT和ONU间提供光传输通道。 EPON系统参考结构如图1所示。 用户侧接口 IFIFUNIPONPON 网络侧接口ONU 1SNIODNOLTONU 2ONU n 接口:PONIFPON 图1 EPON系统参考结构 按照ONU在接入网中所处位置的不同,EPON系统通常有以下几种网络应用类型:光纤到路边(FTTCurb)、光纤到楼宇/分线盒(FTTB
8、/C)、光纤到户(FTTH)、 )等。FTTO光纤到办公室( 4 设备类型 目前定义两种OLT设备类型: 类型1:盒式OLT设备,仅提供固定容量,小于等于8个PON接口。应支持以太网/IP业务和VoIP业务,提供以太网上联接口;可选支持电路仿真方式的TDM业务等多种业务,并提供相应的TDM等类型的上联接口。 本次报价模型按4个PON口, 1个GE上联端口模型进行配置,具体配置详见报价说明文档。 请投标方根据以上要求提供具体设备型号。 EPON是否参是否参入网证是否单框最大设备型单框最大为主套片的加集团加集团许可号 推产品 号PON口数上联GE供应商 单系统口数互通性(个) 端(个) 测试 测试
9、 备注:以上产品需与参加集团单系统测试的产品采用相同型号的套片,并描述是否参加集团2008年EPON互通测试。 类型2:机架式OLT设备,能通过插卡方式扩容PON接口。支持以太网/IP业务和VoIP业务,提供以太网上联接口;可选支持电路仿真方式的TDM等多种业务,并提供相应的TDM等类型的上联接口。 本次报价模型按16个PON口, 8个GE上联端口模型进行配置,具体配置详见报价说明文档。 请投标方根据以上要求提供具体设备型号。 EPON是否参是否参入网证设备型单框最大单框最大是否为主套片的加集团加集团上口数联GE许可号 推产品 号 PON供应商 单系统口数互通测端(个) (个) 测试 试 备注
10、:以上产品需与参加集团单系统测试的产品采用相同型号的套片,并描述是否参加集团2008年EPON互通测试。 5 整体设备要求 5.1 投标设备要求 (1)对参与测试的EPON产品,投标人应保证所提供的数据与原中国网通测试结果保持一致。 (2)本次投标时,厂家必须投机架式产品,只投盒式产品的厂家按废标处理。本项为不可偏离条款。 (3)参加投标的设备必须符合: 1)应支持YD/T 1475-2006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 2)应支持YD/T 1771-2008接入网技术要求EPON系统互通性要求。 3)本次招标要求厂家提供工业和信息化部或原信息产业部入网证,并提供扫描
11、件;主推设备必须通过原中国网通测试合格。无入网证、未参与测试的设备不进行评定。 (4)参加测试的设备型号与入网证上设备型号、本次投标设备型号三者名称应保持一致,不一致的投标产品招标方将不进行评定。 (5)投标厂商在投标时需明确主推产品和备选产品。技术规范书的应答以测试过的主推产品为主。 (6)主推产品和备选产品都须符合技术规范书中不可偏离项指标要求。 (7)评标时,主要针对主推产品进行: 1)主推产品经评定如中标,符合技术规范要求且测试过的备选产品也相应入围; 2)主推产品经评定如未中标,相应的备选产品也不入围; 3)主推产品经评委确认不进行评定后,下一步才对备选产品进行评定。 (8)投标方保
12、证对其所提供的产品功能和接口以及软件协议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并承担相关的责任和义务。 (9)投标方提供的所有设备必须是最新一代开发且稳定可靠,并保证所提供 产品的数量、质量,特别是接口的兼容性。 (10)投标人在对本技术规范书进行点对点应答时,原则上需针对每一种型号的OLT产品分别应答。如果所有OLT产品在应答时具有共性,无需分别应答,但需明确说明适用所有OLT产品。 (11)投标方所提供的OLT应至少能和4个ONU厂家的ONU互通,并描述当前在现网实际互通部署情况,包括分公司名称(包括联通和电信)、互通规模(ONU用户侧端口数)、互通ONU厂家的名称、ONU类型(类型1、2、3),在互通情况
13、下开通的业务有哪些。 (12)技术评标时,招标人已经组织测试的产品类型,技术指标表由招标人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定,投标人未参与测试的子项得分为0。 5.2 承载业务要求 EPON系统可能承载的业务类型包括以太网/IP业务、语音业务、TDM业务和CATV业务等,其中TDM业务为E1电路仿真业务。EPON系统应具有多业务承载能力,在承载普通以太网/IP业务的同时,应支持对IPTV业务的承载,应支持语音业务,可选支持TDM业务和CATV业务。 6 OLT设备要求 6.1 设备硬件要求 投标方应按照以下要求逐项详细说明其设备的支持情况。 6.1.1 基本要求 投标方须详细阐述所选用硬件设备的总体结构,背
14、板带宽、槽位带宽、背板交换容量、板卡(模块)类型、接口类型、板卡密度和槽位数量,用户容量,OLT是否支持GPON/EPON板混插,是否可占用任意用户槽位,及设备扩容的方法。 投标方应以图示的方式说明OLT设备的网络构架,说明是集中式还是分布式结构。说明各系统模块完成的主要功能和数据处理流程。 6.1.2 设备尺寸 设备必须适合于安装在标准机架上。请详细说明参与投标的各型号设备尺寸。投标方应说明是否具备为自身OLT设备提供机柜的能力。 6.1.3 指示灯 设备应提供直观、方便的指示灯,建议包括电源指示灯、运行状态指示灯、 端口连接状态指示灯、端口工作模式指示灯、链路活动指示灯等。 6.1.4 控
15、制 建议设备提供简单、方便、直接的操作按纽,包括电源开关、复位按纽等。 6.1.5 热插拔 主控模块能在不中断通信的情况下,可带电进行板卡的热插拨操作。设备应支持用户业务板的热插拔。拔插某一个业务板对其他业务的业务应无影响。拔出配置有业务的业务板卡,插上另一块同样型号和软件版本的业务板卡,网管下发业务配置命令,业务应能够自动恢复 6.1.6 冗余保护 设备的核心部件必须支持冗余保护和备份,可以支持用户端口的冗余保护和热备份功能。对于机框式OLT设备主控模块应实现冗余热备份,电源应实现冗余备份。OLT设备应支持上行接口之间的负荷分担和主备功能。请投标方说明各部件实现冗余和保护的具体方式。 6.1
16、.7 配件 设备应提供完备的配件,包括电源线、配置线、连上标准机架的配件及专有配件等。 1)尾纤 要求厂家根据现场工勘的实际结果提供相应长度的尾纤,余长小于300mm。 2)电力电缆 规格型号:要求提供符合信息产业部标准(YD/T 1173-2001通信电源用阻燃2铜芯阻燃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软电耐火软电缆)的RVVZ-1KV-XXmm缆; 线径大小:要求厂家根据现场工勘的实际结果提供相应线径的电力电缆。 3)保护地线 2 规格型号:同电力电缆,RVVZ-1KV-XXmm线径大小:要求厂家根据现场工勘的实际结果提供相应线径的保护地线。 6.1.8 可靠性指标 投标方应提供其设备平均故障间隔
17、(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等可 靠性指标。 投标方应描述各种软件版本升级是否对系统产生影响和中断业务。 6.1.9 包装 产品包装要求:应符合GB3873的有关规定。 随机文件包含: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产品随机备附件清单。 6.2 设备接口要求 6.2.1 网络侧接口 OLT的网络侧必须支持GE接口,GE接口类型应为光口和10/100/1000自适应电口,可选支持10/100BASE-T、10GBASE-X接口、FE光接口。 类型1 OLT应提供至少2个GE上联接口;类型2 OLT应提供至少8个GE上联接口。 对于提供E1 TDM数据专线业务的OLT
18、设备,网络侧应支持E1接口或STM-1接口。 类型2 OLT:应支持通过扩展板扩展上联接口能力,请提供扩展板具体型号和端口扩容数量。请投标方说明上联板是否需要占用专用的槽位,是否可以和用户板混插。 6.2.1.1 GE接口 GE接口可以是1000BASE-LX、1000BASE-SX、1000BASE-CX和1000BASE-T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各种接口类型均应符合IEEE 802.3-2005的规定。投标方设备应满足以上接口类型。投标方应分别详细列出其光接口的各种指标(光源类型、发射波长范围、接收波长范围、最大发射功率(dBm)、最小发射功率(dBm)、最大接收功率(dBm)、最小接收功率
19、(dBm)、光通道代价(dBm)、允许范围(dBm)、典型情况下的最大传输距离(km)等)。 6.2.1.2 10/100BASE-T接口 10/100BASE-T接口应符合IEEE 802.3-2005的规定。 6.2.1.3 10GBASE-X接口 10GBASE-X接口应符合IEEE 802.3-2005的规定。 6.2.1.4 E1接口(设备可选接口) 的规定。GB7611-2001和ITU-T G.703接口应符合E1 6.2.1.5 STM-1接口(设备可选接口) STM-1接口应符合ITU-T G.707的规定。 6.2.1.6 网络侧接口双路保护 当OLT的网络侧具有多个GE或
20、10/100Base-T接口时,应支持端口主备用保护,并在一条链路出现故障时进行自动倒换。 投标方应针对各种上联接口描述双路保护实现方式,并提供倒换时间。 6.2.2 用户侧接口 设备支持EPON接入,PON光模块应支持1000Base-PX20光模块,并符合我国通信行业标准YD/T 1475-2006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的规定。 建议设备支持向10GEPON接入的平滑演进,10GEPON接入符合IEEE 802.3av标准的要求。请投标方说明设备10GEPON产品研发进度。 投标方应说明OLT的各PON接口是否支持非工作波长,可采用外接OTDR等仪器进行在线测
21、试,且对正承载的业务无影响。 投标方应说明EPON套片的供应商、型号、Firmware版本等相关信息。 机框式设备应说明单板的端口数量。对类型1、2两种OLT设备,应说明用户模块的端口数及扩容的最小端口单位。 6.2.3 管理接口 应支持以下管理接口: 本地维护管理的接口(Console口); 远程集中维护管理的带外接口(100BASET); 远程集中维护管理的网络侧带内接口。 6.2.4 其它接口 可选支持GPON、外时钟同步引入、级联等接口。厂商应说明具体支持的接口类型及单板端口数量。 6.2.5 接口技术指标 (1)OLT PON-C 接口技术指标 ;+7dBm+2光口的平均发送光功率应
22、符合范围:PON-C 设备OLT OLT设备光接收机灵敏度应符合范围:-27dBm。 (2)OLT下行平均发送光功率 用光功率计测试PON口的发送光功率, 当采用1000BASEPX20时为:+2+7dBm。 (3) OLT的PON口接收动态范围 用光功率和可调衰耗器,配合测试终端, 当采用1000BASEPX20时为:-30-10dBm。 (4)保护切换 1)如果设备提供PON口的光纤11保护功能,倒换时间50ms。 2)如果设备提供主备电源,可以单电源工作。 (5)OLT的上联GE口发光功率 用光功率计测试GE口的发送光功率,波长1310nm的单模光口:102dBm。 (6)OLT的上联G
23、E口接收动态范围 用光功率和可调衰耗器,配合测试终端,波长1310nm的单模光口:21-9dBm。 (7) OLT的上联STM-1口发光功率 用光功率计测试STM-1口的发送光功率, 波长1310nm的多模短距光口:158dBm; 波长1310nm的多模长距光口:50dBm; 波长1310nm的单模长距光口:50dBm。 (8) OLT的上联STM-1口接收动态范围 用光功率和可调衰耗器,配合测试终端, 波长1310nm的多模短距光口:288dBm; 波长1310nm的多模长距光口:3418dBm; 波长1310nm的单模长距光口:3418dBm。 接口误码率E1 )9( -9,用误码仪环回测
24、试24小时误码为0。 长期比特误码率BER110(10)10GEPON接口技术指标(可选支持) 设备应该支持非对称10GEPON(上行1G,下行10G)和对称10GEPON(上下行均为10G速率)模式。 10G速率下行波长范围为15751580nm。 10G速率上行波长范围为12601280nm。 1)OLT下行平均发送光功率: 当采用10GBASEPRD1,10GBASEPRD3,10/1GBASEPRXD1,10/1GBASEPRXD3时为:+2+5dBm; 当采用10GBASEPRD2,10/1GBASEPRXD2时为:+5+9dBm。 2)OLT的PON口接收灵敏度: 当采用10GBA
25、SEPRD1时,接收灵敏度为:-24dBm; 当采用10GBASEPRD2,10GBASEPRD3时接收灵敏度为:-28dBm; 当采用10/1GBASEPRXD1时接收灵敏度为:-24dBm; 当采用10/1GBASEPRXD2时接收灵敏度为:-27dBm; 当采用10/1GBASEPRXD3时接收灵敏度为:-29.7dBm。 6.3 设备基本功能要求 6.3.1 主控模块功能要求 (1)设备主控模块与PON接口模块、语音接口模块、以太接口模块和其他接口接口模块之间有对应的接口,对各模块进行调度和管理。 (2)设备应提供网络管理系统,提供网管接口,提供控制终端接口。 (3)设备具备时钟同步功
26、能。 (4)设备应具备系统的基本维护和管理功能,包括测距、增加ONU、分配带宽、ONU状态监控和告警收集等。 (5)设备应支持不同PON系统之间的业务汇聚和交换功能。 6.3.2 EPON系统模块功能要求 最大传输 之间ONU和OLT标准的激光器,1000BASE-PX20)对于满足1( 距离不小于20km,支持 最大分路比至少为1:32。 (2)在1:32模型下,EPON系统应满足如下MPCP的注册功能指标: 1)某一ONU加电对其它在线ONU性能无影响; 2)某一ONU拔纤对其它在线ONU性能无影响; 3)单个ONU断电注册时间40s; 4)32个ONU断电注册时间60s; 5)单个ONU
27、拔纤注册时间5s; 6)32个ONU拔纤注册时间20s; 7)PON口拔纤所有ONU注册时间20s; 8)PON板插拔所有ONU注册时间300s; (3)设备应支持在线测距、(静态)自动测距和初始测距。 1)(静态)自动测距:最小测距范围为0Km,最大测距范围应不小于20Km。 2)动态测距:正在测距的ONU应不影响其他ONU的业务,测距精度为16ns。 3)系统应支持测距值以米为单位向网管系统上报。 (4)设备应具备用户管理功能,能在线删除ONU。 (5)PON系统应该支持双向的前向纠错(FEC)功能,并且应能针对每个ONU激活/关闭其上行或下行FEC功能。OLT应支持下行FEC编码和上行F
28、EC解码功能。FEC功能缺省时关闭。 (6)设备应具备10GEPON和EPON共存功能要求,即在10GEPON的同一个端口下,在同一个ODN网络中,应该支持10GEPON的ONU和EPON的ONU共存。(可选) 请投标方说明产品研发进度。 6.3.3 以太网基本功能 6.3.3.1 MAC地址交换功能 OLT应支持根据MAC地址进行交换,应支持MAC地址的动态学习,MAC地址学习能力不小于1000个/秒。投标方应提供产品的MAC地址学习能力(个/秒)。 。4K地址缓存能力不低于MAC汇聚交换部分的1 OLT类型 。地址缓存能力不低于16K类型2 OLT汇聚交换部分的MACOLT的EPON接口板
29、上每个PON接口的MAC地址缓存能力建议不低于2K。 投标方应提供本次投标产品上述相应指标。 OLT的MAC地址老化时间应支持选择设置。 6.3.3.2 二层交换能力 OLT应支持以太网业务二层交换功能,二层交换能力应确保上下行业务的线速转发。 6.3.3.3 帧过滤功能 OLT应支持基于源MAC、目的MAC、VID、Type/Length、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TCP/UDP源端口和目的端口的以太网数据帧过滤。 OLT应支持对非法帧的过滤和非法组播源(例如用户端组播数据流)的过滤。 6.3.3.4 二层隔离功能 OLT应实现同一PON口下各ONU之间的二层隔离,并应支持通过配置实现同一P
30、ON口下相同VLAN内二层互通。 6.3.3.5 生成树功能 当OLT的网络侧具有多个GE或10/100Base-T接口时,应支持三种生成树协议:STP、RSTP和MSTP。 要求在简单拓扑环境下(网络层次不大于2层)标准生成树协议的链路收敛时间不大于45秒,快速生成树协议的链路收敛时间不大于5秒。 6.3.3.6 流量控制功能 OLT的网络侧接口应支持全双工方式下的IEEE 802.3x流量控制协议,其相关功能应支持选择设置。 6.3.3.7 链路聚集功能 当OLT的网络侧具有多个GE或10/100Base-T接口时,应支持IEEE 802.3ad规定的链路聚集功能,且支持跨板卡链路聚集。
31、类型2 OLT设备要求支持至少4个链路聚合组。要求设备FE端口最大可聚合的端口数应不小于8个,GE端口最大可聚合的端口数不小于4个,并保证在普通 条件下各聚合链路内流量的均衡。SVLAN或启用VLAN 投标方应说明其OLT设备FE和GE端口最大可支持的聚合端口数目,并详细说明各聚合链路间负载分担的算法,提供在各种聚合链路数目情况下的带宽利用效率。 要求链路故障时的收敛时间必须小于800ms,建议达到50ms以下。 6.3.3.8 网络侧本地汇聚功能 当OLT存在多个PON接口时,应支持对所有业务板的以太网业务二层汇聚功能。 6.3.4 VLAN功能 (1)基本要求 OLT应支持IEEE 802
32、.1Q协议。应支持按照ONU的端口和业务类型划分VLAN,可选支持按照MAC地址划分VLAN。OLT应支持VLAN标记/去标记,VLAN透传,VLAN优先级标记,VLAN过滤等功能,支持VLAN Translation(含1:1 VLAN转换、N:1 VLAN转换和1:N VLAN转换功能)(N不小于8)。 OLT的网络侧接口应支持VLAN Trunk功能,投标方应说明其VLAN聚合功能的具体技术实现方式。 (3)OLT应同时支持4096的VLAN数,VLAN ID的范围是14094。投标方需说明每设备最大可配置的VLAN ID交换数目。 (4)主交换板支持的VLAN Translation条
33、目数应为4096个,PON接口板上的每个PON接口应支持至少8支持的最大LLID数量个VLAN Translation条目数。投标方应说明OLT设备每个PON口和整机分别支持的VLAN转换条目数(如1:1转换条目数、N:1转换的条目数、N的最大值等)。 (5)实现N:1 Translation时须保证原有不同VLAN业务间的二层隔离。同时,要求OLT设备在实现1:1 VLAN转换和N:1 VLAN聚合及混合使用时设备转发性能不能受到影响。 (6)VLAN Translation模式下,应支持不同LLID、不同PON口之间的用户VLAN重用功能: 1)N:1的VLAN Translation包括
34、同一LLID下不同VLAN的汇聚以及不同 汇聚;1:N的VLAN之间指定LLID 2)包括同一PON口下不同VLAN的汇聚和不同PON口之间的指定VLAN的N:1汇聚。 3)OLT在进行同一个LLID内不同VLAN的N:1聚合时,N应不小于8;在进行不同LLID之间指定VLAN的N:1聚合时,N应至少不小于32PON端口数。 OLT应支持足够VLAN Translation条目,在主交换板(即由主交换芯片实现)和PON接口板(即由PON MAC芯片或者PON板的交换芯片实现)上均须支持VLAN Translation功能。 6.3.5 VLAN Stacking功能 OLT应支持符合IEEE
35、802.1ad标准的VLAN Stacking功能,VLAN Stacking以太网帧的外层TPID参数应可配置。 CVLAN优先级标签应能映射到SVLAN中。一般情况下,SVLAN映射业务类型,CVLAN映射用户端口。 OLT应支持基于LLID、CVLAN ID、EtherType、和CVLAN优先级标签等字段映射到SVLAN ID。对每个LLID,OLT应支持至少8个SVLAN ID。OLT设备每个PON业务板上的每个PON端口支持SVLAN功能的条目数应至少为2K。 OLT应支持的CVLAN和SVLAN的数值为14094。 OLT网络侧接口应支持SVLAN TRUNK功能。 OLT网络侧
36、接口应可以配置为SVLAN TRUNK和VLAN TRUNK两种模式中的一种。 1) 要求OLT设备的SVLAN功能应具有和其他投标方的交换机、BRAS设备良好的互通性。外层标签的ETHERNET TYPE字段值建议可配置。 2) OLT设备建议通过硬件实现支持选择性SVLAN的功能,即在同一个下行端口上支持根据单层VLAN ID灵活加载外层VLAN ID;同时能够透传标准VLAN(单VLAN)流量;识别和分配标签过程不能影响设备转发性能。 3)OLT应支持基于C-tag+LLID切换上行数据的C-tag并添加S-tag,其中新的C-tag应保证在接入节点中是唯一的,即实现1:1 VLAN模式
37、。每PON口应支持 条切换条目。512至少 6.3.6 三层功能(可选) OLT设备是否支持三层功能,并提供所支持的路由协议,以满足三层组网需求。若不具备,请投标方提供具备三层功能的开发计划。 6.3.7 ONU断电通知功能 ONU应具有通过OAM的Dying Gasp事件通知功能将自身掉电事件通知OLT的能力。OLT应能将该事件传送给EMS。 6.4 多业务功能要求 6.4.1 总体要求 EPON系统应提供相应的QoS和业务提供机制,以支持高速Internet接入、IPTV、VoIP、E1和CATV等多种业务的综合接入。EPON系统应支持基于ITU-T Y.1291的QoS机制,包括业务流分
38、类(Traffic classification)、优先级标记(Marking)、排队及调度(Queuing and scheduling)、流量整形(Traffic shaping)和流量管制(Traffic policing)、拥塞避免(Congestion avoidance)、缓存管理(Buffer management)等。具体实现机制应符合我国通信行业标准YD/T 1771-2008接入网技术要求EPON系统互通性中的相关规定。 EPON系统支持多业务,推荐采用单LLID+CoS方式或多LLID方式实现,具体实现方式暂不作规定。 为了避免下行突发数据业务对CATV业务质量的影响,推
39、荐OLT具有相应防拉曼散射机制,具体实现方式本标准不作规定。 6.4.2 带宽管理功能 (1)总体要求 EPON系统应支持对每种下行业务流的限速和上行带宽高效分配的机制。 EPON系统应采用DBA来提高系统上行带宽利用率以及保证业务公平性和QoS,应能根据LLID报告的队列状态信息分配带宽授权。 OLT应具有针对每种业务分别设置和保证下行SLA的能力。 OLT应同时支持上行带宽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两种机制。 OLT应支持如下三种带宽分配类型:固定带宽(Fixed Bandwidth)、保证带宽(Assured Bandwidth)、尽力而为带宽(Best Effort Bandwidth)。 中
40、的最大带宽,即使线路上有剩余SLA的流量不超过ONU机制应限制DBA 带宽也不应为ONU分配超过最大带宽的授权。应支持对系统内带宽分配的约束机制(当所配置的系统上行保证带宽超过系统吞吐量时,应给出提示,并阻止过度分配系统带宽)。 当ONU的实际业务流量未达到保证带宽时,OLT应能够将其剩余带宽分配给其他ONU。 EPON系统的DBA算法应支持公平性机制,能够保证剩余带宽按照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公平分配: 1)按照优先级进行剩余带宽的加权分配; 2)按照与不同用户所签署的SLA的保证带宽进行剩余带宽的加权分配; 3)按照ONU类型(如商业客户、住宅用户;ONU类型1和ONU类型2的ONU)进行剩余带
41、宽的加权分配(可选)。 DBA算法的参数应可配置(具体参数待定),并应具备根据业务需要进行算法参数在线调整的能力。 OLT应基于ONU对每个LLID本地队列状态信息的汇报进行上行带宽分配。ONU可选在DBA分配的带宽授权基础上,基于本地的队列状态进行上行业务的调度。 带宽最小分配粒度不应大于256kbit/s。 最小可配置带宽不应大于512kbit/s。 带宽控制的精度应优于5。 (2) OLT的DBA功能要求 OLT可选支持静态带宽分配,即对同一个PON下不同的ONU采用不同的轮询周期和授权周期。 6.4.3 业务等级协定(SLA) EPON系统应支持针对每个用户和每种业务的服务水平协议(S
42、LA)参数的设置和SLA保证。SLA主要参数包括最小保证带宽、最大允许带宽、最大延时等,并应支持对上、下行业务分别进行配置。 6.4.4 QoS机制要求 6.4.4.1 业务分流分类功能 应支持基于以太网帧中的相关参数对上行业务流进行分类,并支持优先OLT 级重新标记功能。缺省状态下,OLT信任ONU提供的优先级标记,不开启此功能。 可用于业务流分类的参数包括:LLID,MAC DA、MAC SA、User Priority(IEEE802.1D)、Ethernet类型(例如PPPoE、PWE3、MAC Control等)、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IP类型(v4&v6)、IP TOS/DSC
43、P、L4协议端口等。建议支持报文的深度检测(前80个字节)流分类。 OLT应支持按照扩展OAM方式对ONU的业务流分类功能进行远程管理。 6.4.4.2 优先级标记 OLT设备应支持根据流分类,并支持对上行业务进行优先级标记,应具有强制修改优先级标记的功能。标记应采用IEEE 802.1D 优先级(User Priority),可选支持IP TOS和DSCP优先级标记。具体实现机制应符合我国通信行业标准YD/T 1771-2008接入网技术要求EPON系统互通性中的相关规定。 缺省情况下,IEEE 802.1D的优先级(User Priority)排序及其与各种业务映射关系如下表所示: Use
44、r 缩写 业务类型 备注 Priority值包括TDM Network Control 7 NC IC 6 Internetwork Control 10 ms latency and (VoiceVoIP VO 5 jitter) 100 ms latency Video(IPTV、视频 VI 4 )and jitter CA Critical Applications 3 Excellent Effort EE 2 0普通上网业务 BE Best Effort )Default( 1 BK Background 6.4.4.3 优先级队列机制 OLT的上、下行业务应根据IEEE 802.1
45、D User Priority标记映射到不同的优先 级队列,并进行调度。 OLT网络侧端口应支持8个优先级队列。 6.4.4.4 优先级调度 OLT应支持根据SLA进行下行业务的调度功能。OLT对下行业务的调度应支持严格优先级队列调度(SP),加权循环队列调度(WRR)和SP+WRR算法并可配置,缺省采用SP+WRR。 上行业务的优先级调度由OLT的DBA功能和ONU的本地调度功能共同完成。 6.4.4.5 缓存管理 为保证每种业务的QoS,OLT应提供足够的缓存,具体缓存容量不做规定。 OLT应支持拥塞避免机制,拥塞避免算法有Tail-Drop、RED、WRED,设备应至少支持Tail-Dr
46、op算法。 6.4.4.6 流限速 上行业务流限速功能 OLT应支持DBA机制,以实现对每个LLID的上行带宽分配和上行业务流限速功能。 在存在L2汇聚功能的OLT设备,其上行端口(SNI)可选支持L2 Traffic Shaping功能。 下行业务流限速功能 对于下行业务,OLT应支持针对用户或不同分类流的速率控制功能,应支持L2 Traffic Shaping或Policing机制。 要求速率限制最小可配置带宽不大于512Kbps,带宽最小分配粒度不应大于256kbit/s;限制结果精确,误差不大于5%。 6.5 组播功能要求 6.5.1 组播实现方式 请投标方描述在EPON系统中组播实现
47、方式,业务分发及组播业务访问权限控制的具体实现方式。 的组播复制机制。OLT请投标方针对自身设备详细列举出 6.5.2 组播协议 EPON系统应支持IGMP V2(RFC 2236),可选支持IGMP V3(RFC 3376)和组播管理协议MIB(RFC2933)。 OLT 应支持IGMP Proxy功能。 6.5.3 组播控制 OLT应支持通过对用户以太网端口划分组播VLAN的方式实现对用户访问权限的控制。OLT应支持本地和远程查询、配置用户的频道访问权限的功能。 OLT应根据其PON接口下的用户对特定频道的访问权限(基于该用户的LLID),利用IGMP Proxy功能动态申请该频道的组播业
48、务流。 如果用户发送IGMP消息申请允许访问的频道,则可向用户转发该频道的组播流。 如果用户发送IGMP消息申请禁止访问的频道,则不再向上发送IGMP消息。 OLT应支持CDR(Call Detail Record)呼叫信息记录功能,记录用户的基本访问信息(包括IGMP请求类型(加入、离开)、IGMP请求时间、用户标识、申请访问的频道、频道权限、IGMP请求成功/失败、离开方式(强制、自主离开)、CDR记录产生时间等)。 短时间的组播加入离开可不作CDR记录要求,具体时间参数应可设。 支持CDR信息定时同步到管理系统,确保CDR信息不丢失。 每个用户端口可同时申请的组播数可配置(Group N
49、um Max)。 6.5.4 组播性能要求 类型1 OLT设备应支持255个以上组播组,类型2 OLT设备应支持1024个以上组播组。 投标方说明整机支持的组播组数量及OLT每个PON口支持的组播组数量。 在组播数据流已经送达OLT网络接口的情况下,用户发出IGMP report消息到组播流到达用户侧设备的加入延时,应小于100ms; 在组播数据流已经送达OLT网络接口的情况下,用户发出IGMP leave消息到组播流被切断的快速离开延时时间,应小于100ms; PON接口板应提供不小于每PON口400M的组播转发能力。 功能要求OAM组播相关的扩展 6.5.5 组播控制由采用扩展的Get r
50、equest/Response、Set request/response OAMPDU承载,主要包含一个或者多个Multicast相关的Variable Container。具体的与组播相关的扩展OAM消息应符合我国通信行业标准YD/T 1771-2008接入网技术要求EPON系统互通性中的相关规定。 6.6 安全性要求 6.6.1 PON接口数据安全 EPON系统下行方向应支持三重搅动(Triple Churning)功能。系统应支持针对每个LLID的搅动功能,每个LLID应有独立的密钥。搅动由OLT提出密钥更新要求,ONU提供3字节搅动密钥,OLT使用此密钥完成搅动功能。在启用搅动功能后,
51、对所有的数据帧和OAM帧进行搅动。 密钥的更新和同步过程采用基于Organization-Specific Extension的OAMPDU方式。 三重搅动的具体实现方式和密钥的产生及交互过程应符合我国通信行业标准YD/T 1771-2008接入网技术要求EPON系统互通性中的相关规定。 6.6.2 MAC地址数量限制 OLT应支持基于LLID的MAC地址数量限制功能,限制的MAC地址数量应可配置。 当MAC地址数量超过OLT的MAC地址数量限制时,OLT应支持新MAC地址对最旧的MAC地址的覆盖,或者支持忽略新MAC地址直到有MAC地址老化。 6.6.3 帧抑制 OLT应支持对广播以太网帧、
52、组播以太网帧、未知MAC地址单播以太网帧进行速率抑制。 OLT应支持对带有未知的源MAC地址的以太网帧进行丢弃处理,以防止MAC地址欺骗。 6.6.4 ONU认证功能 OLT应支持基于ONU的MAC地址的认证方式,具有对ONU合法性进行认证的能力,应拒绝非法ONU的接入。OLT应支持对该功能的开启和关闭配置。对于已被拒绝注册的非法ONU,应减少ONU不断尝试注册给系统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考虑工程的便利,仍然给该ONU一定的尝试注册的机会。ONU的MPCP层次的状态机应符拒绝注册后的静默OLT的高层协议应支持被ONU的规定,并且IEEE802.3-2005合 机制。 投标方请说明所提供的OLT对
53、ONU合法性判断除MAC地址外的其他方式,并描述其技术方案及优势。 6.6.5 ICMP报文攻击 系统应能防止用户向设备本身的IP地址恶意发送ICMP报文。 6.6.6 用户端口识别和定位功能 OLT应支持PPPoE代理功能和DHCP中继代理Option82功能实现端口标记,端口信息可包括OLT设备标识、槽位号、PON端口号、ONU标识、用户物理端口号、VLAN ID等信息。 6.6.7 防DoS攻击 OLT应支持对发往控制平面的协议报文进行限速处理,应支持防止攻击目标为本设备的Ping of Death、SYN Flood、LAND攻击和IP欺骗等DoS攻击。 6.6.8 其他安全功能 投标
54、方请提供OLT所具有的其他安全性功能,并描述其优势。 6.7 设备保护功能 6.7.1 OLT主控板冗余保护 类型2 OLT应支持双主控板配置,并支持主控板的11保护倒换。当主用主控板发生异常自动倒换时应将全部业务配置倒换到备用主控板。主控板倒换发生后应向EMS上报倒换事件以及倒换触发条件等必要信息。 OLT应支持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的配置信息实时同步功能。主控板倒换时间应小于50ms。 OLT的主控板保护倒换功能应支持被保护业务的自动返回或人工返回功能。投标方应说明其是否支持主控板的1+1保护及其实现方式。 6.7.2 OLT上联保护 OLT应支持上联板的双归属的保护功能,即OLT的两个上
55、联链路分别连接到两个不同的上联网络设备上,在OLT检测到一个主用上联链路异常后主动切换到另外一个备用上联链路。这种方式需要上联网络设备支持VRRP等保护协议。 的上联双归属保护功能应支持被保护业务的自动返回或人工返回功能。OLT 投标方应说明其是否支持上联口双归属保护及其实现方式。 6.7.3 配置恢复功能 EPON系统应支持配置恢复功能。在OLT设备断电后上电、板卡更换等异常事件发生后,设备的业务可以自动恢复正常。在ONU由于设备更换、ONU断电后恢复等原因重新启动后,OLT应能自动恢复对ONU的配置。 投标方应说明其是否支持配置恢复及其实现方式。 6.7.4 电源冗余保护功能 类型2 OL
56、T设备应支持电源1+1冗余保护功能。当主用电源模块失效发生自动倒换(或者1+1的分布式双电源供电)时系统的业务应不受影响。当电源模块发生倒换后,系统应向EMS上报倒换事件以及倒换触发条件等必要信息。 投标方应说明其是否支持电源1+1冗余保护功能及其实现方式 6.8 操作管理维护功能要求 EPON系统的操作维护管理功能应支持对OLT和ONU的配置、故障、性能、安全等管理功能。OLT的操作管理和维护功能主要通过EPON网元管理系统(EMS,即设备网管)进行。ONU的操作管理和维护功能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本地管理,一种是远程管理。本地管理一般是指维护人员利用PC机通过本地网管接口(专用的Conso
57、le口、UNI FE接口、串口等)对ONU进行本地的配置、故障、性能和安全管理。远程管理则是由系统管理员通过EMS系统实现对ONU的远程管理,内容也包括配置、故障、性能、安全等方面。ONU的远程管理又有多种实现方式: OLT作为网管系统的代理,通过IEEE802.3规定的以太网OAM方式对ONU进行远程管理; 由ONU实现SNMP功能,网管系统通过SNMP协议对ONU进行远程管理。 由自动配置服务器(ACS)通过DSL Forum规定的TR-069方式对ONU进行远程管理; 对于不同类型的ONU,远程管理的实现方式也不同,具体要求见6.7.2节所述。 6.8.1 OLT管理功能 OLT的操作维
58、护管理功能应支持对OLT本身的配置、故障、性能和安全管理, 的远程管理。ONU方式实现对OAM同时应支持通过 OLT的网络管理功能应支持SNMP协议和IEEE802.3-2005中规定的OAM功能,即OLT与EMS系统之间的通信应采用SNMP协议,实现相关的管理功能,同时,OLT实现SNMP Agent功能,通过标准的OAM通道实现其与ONU之间的OAM发现、链路状态监控(主要是Remote Failure Indication)和Remote Loopback等维护功能。此外,OLT应通过对OAM功能的扩展(Organization Specific Extension),实现扩展的OAM发
59、现、churning的密钥更新与同步、DBA参数管理等功能。其他管理功能,如软件/固件下载、用户端口管理、FEC功能管理、VLAN、业务分类和标记、业务调度、保护倒换、TDM CES业务管理、VoIP业务管理等待定。 OLT与EMS系统之间采用标准的SNMP协议,SNMP协议应支持SNMP V2c版本,可选支持V3版本。 OLT与ONU之间的OAM功能应符合IEEE802.3-2005 Clause 57的规定,同时应符合我国通信行业标准YD/T 1771-2008接入网技术要求EPON系统互通性中的有关扩展OAM功能要求的规定。 6.8.2 OLT网元管理系统要求 6.8.2.1 基本要求
60、(1)管理协议和设备管理接口 1)EMS应通过SNMP v2c网管协议对EPON系统进行操作、管理和维护,可选支持V3版本;可选支持TELNET或WEB方式的网管; 2)EMS应支持以带外和带内两种方式实现对OLT设备的访问,带外访问方式应当提供所有带内访问方式的功能,带外访问方式应当实现访问控制,防止非授权访问; 3)EMS与OLT设备之间应采用以太网和2Mbit/s(G.703同向型接口)中的一种DCN接入方式;建议支持以太网接入方式; 4)EMS管理系统应具备对设备进行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的功能; 5) OLT应支持用户通过其所带的CONSOLE口对其进行带外方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河北唐山银行校园招聘50人笔试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浦发银行广州分行招聘9人考试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道真自治县兴投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6吉安市永丰县公开选调32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新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城市共建报告
- 2025年党员管理监督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球低空经济市场潜力分析及2028年发展前景报告
- 2025年地热能发电技术革新对能源结构调整的影响报告
- 2025重庆瞬立达人力资源咨询有限公司招聘劳务派遣员工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浙江嘉睿人力派遣至海云公司招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上海市长宁区延安初级中学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 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规划课件
- GB/T 693-2024化学试剂三水合乙酸钠(乙酸钠)
- 【新课标】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咯咯哒》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正式版)HG∕T 20644-2024 弹簧支吊架选用标准
- 手术清点记录评分标准
-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大纲
- 人教版小学英语单词表(完整版)
- 2024年4月自考0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题
- 《民航客舱设备操作与管理》课件-项目四 飞机舱门及撤离滑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