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沉井下沉施工方案_第1页
20XX沉井下沉施工方案_第2页
20XX沉井下沉施工方案_第3页
20XX沉井下沉施工方案_第4页
20XX沉井下沉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沉井下沉施工方案 一、 工程概况 大浦抽水站沉井基础于 2001年 2 月 24 日制作完成,其刃脚底标高为 -5.0(制作高程 ),终沉刃脚高程为 -10.3.整个沉井平面尺寸为35(长)X23(宽),沉井平均下沉5.3M,将排出3. 4500M 土方约二、地质情 况沉井现位于地质资料 3 灰色粉质粘土质淤泥夹粉砂层上 ,沉井下沉将 穿过此层进入 4-1 棕黄、灰黄色重、中壤土渐变为砂质粘土,最终在 4-2 粉质粘土、中轻壤土层和砂夹薄层壤土持力上。三、施工方法3.1 准备工作沉井制作完成后,下沉前应做好以下各项准备工作:1、 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设立观测标志; 2、养护砼; 3、拆除模板,

2、修补对销螺丝眼; 4、井内清理,安装内、外爬梯; 、 5干沉设备到位; 、6 在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沟及集水坑,防止水浸入井内,减小摩擦系数; 7、沉井下沉时,周围地面将产生沉降,由于下沉土层为层,灰色粉质 粘土质 8、淤泥夹有粉砂薄层土, 下沉前, 对下沉影响范围内的土体进行削坡减载,以防下沉过程中,周围土体产生滑坡,影响沉井稳定及造成沉井 位移,避免加大沉井下沉冲土工作量。3.2沉井下沉施工方法 本工程沉井下沉采用排水下沉,即干沉。待沉井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的70%后,即 开始下沉,采用水力冲挖机组开挖井内土方,共布置 六台套机组。.0.5m每层挖土厚在下沉过程中,以沉井中心对称,由中间开始均

3、衡 地逐渐挖向四周,一段顺刃脚长度方向逐 2-3m左右,沿刃脚周围保 留1.0m宽土堤,然后再沿沉井壁;每左右,当土层经不住刃脚的挤 压而被10cm层、全面、对称、均匀地削薄土层,每次削 裂,沉井 便在自重作用下,克服井壁与土层的摩擦力均匀垂直地挤土下沉。在沉井下沉过程中,由专人负责测量工作,专人检查,初沉时观察井的 四角高程和 沉井的轴线位称情况,每六小时不少于三次。沉井接近 终沉时,下沉过程中各角高差不超过 20cm下沉时保持速度均匀、 缓慢。左右)每小时不得少于一次观测四角高程和轴线,并及时将测 量成果2m (距设计标高反馈到挖土下沉调度人员手中,便于调度人 员及时对取土方法和下沉情况进

4、行调整、控 制。3.3下沉各阶段的下沉系数验算沉井下沉时的正常糸数一般为为了确保沉井下沉速度 ,根据以往的 施工经验,1.10-1.25初沉阶段(1)1129x2.5GK- 下沉系数G- 沉井自重(吨)R 下沉初期砂垫层承载力 (吨) 初 f 初沉时沉井重心高,沉井与砂垫层接触面小, 下沉主要靠 其自重(在井内挖土时 )下沉。 因此沉井下沉初期下沉系数较大, 此时主要控制其下沉速率要缓慢均 匀下沉。采 用高压水枪冲击砂垫层并用泥浆泵排出基 坑。(2) 中沉阶段(进入软土层中) 按隔墙下被掏空, 井壁刃脚不被掏2.50K=2.03空(搁置在土面上)1129 G1.25139695+5 R中fR

5、沉井下沉时,作用在井壁四周摩擦力总和(吨)中 f=V(h-2.50)f R 中 f V 沉井周长(米) h 沉井入土深度(米) f=2.0/ 米)取 f 土与井壁的单位面积摩阻力(吨因此井内的中隔梁底部不能全部掏空,沉井进入软土层时下沉系数偏大,经过计算,仍有部分隔梁底部搁置在土体上, 应及时回填井壁四周土体, 以保证 井壁四周土体的摩 擦力不小于计算值,增加阻沉反力。控制下沉速 度,以防突沉。 终沉阶段 (3) 计算暂未考虑沉井进入土层的摩阻 力对地基承载力增大的有利因素。 2.51129G0K=1.071.11.25(247+139R 695+5 )终 f 计算中井壁和隔梁的底面积均按扩大

6、后的面积进行的, 故在下沉过程中, 隔墙底部 不能全部掏空。当沉井下沉到位并经观测稳定后应立即着手进行刃脚扩大二期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3.41、冲土时,相邻土面高差不超过 1m。 下沉过程中,井壁刃脚不能被淘空,以防产生突沉。 2、 开始下沉 4m3、 内,保持沉井的平面位置与垂直度的正确,防止继 续下沉时 不易调整。4、保持沉井下沉后的平面尺寸及高程偏差,满足规范要求,并在沉 井顶板施工时,根据泵站尺寸的要求,消除这一偏差。5、下沉过程中, 根据沉井出现偏差的不同原因,分别采取措施及时 纠偏,保证沉井顺利、准确下沉到位。6、针对各阶段下沉系数计算成果,下沉系数偏大,在下沉过程中, 控制

7、下沉速度,且经常观测,观测沉井停沉后的惯性下沉量,便于终沉时 的停沉控制。7、在距终沉高程 2m 时,加强对下沉的观测,控制下沉速度,保持 沉井平稳 就位,预留少量的自沉量,加强观测,做好记录,特制是沉降观测。8、加强观察,通过设在沉井中间的观测井,每班必须至少观 测一次。确保沉井基坑地下水位控制在 -10.5 以下.若不能达到上述要 求,则在沉井外侧增设降压井,以便满足施工要求.四、排泥场布置沉井排泥场布置在沉井西北角废弃鱼塘内, 采用人工在四周筑 围堰,沉井内由水力冲挖机组形成的泥浆用 22KW泥浆泵抽排至围 堰内。五、工程进度整个沉井下沉力争40天完成,2月15日开始,3月25日结束。六

8、、人员及机具辅助工熟练操作工工种管理人机工人员8 60 10 18人数.名称泥浆泵高压离高压水配套水(22KW)心泵(台枪管(M ) 套)8 6 12 400 数量七、干沉除土过程的相关事宜1、沉井下沉是连续不间断,因此沉井下沉过程中的值班尤为重要, 本工程下沉过程每班安排2名技术人员,一名总值班,技术人员负责 观察下沉量及水平位移,同时观测井外工面变化及降水情况, 总值班 负责协调现场发生各种突发事宜,同时负责调度沉井内的除土机械和 控制取土进度。2、技术员及时收集整理各时段的观测结果, 并汇报项目经理和项目 总工,为施工决策提供技术依据。3、沉井下沉过程中, 周边严禁积水, 同时组织人员及

9、时进行井外侧 填土或砂。八、下沉异常情况分析处理8.1、偏除土纠偏 沉井在入土时,容易产生倾斜,但也容易纠正,可在沉井刃脚高 的一侧人工取土, 在刃脚低的一侧保留较宽的土堤, 随着沉井的下沉, 在沉井高的一侧减少刃脚下面下阻力, 在沉井低的一侧增加刃脚的正 面阻力,使沉井的偏差在下沉过程中逐渐纠正 。纠偏位移时, 可以故意使沉井向偏位方向倾斜, 然后沿倾斜方向 下沉,直至沉井底面中轴线与设计中轴线的位置状重合或接近时, 再 将倾斜纠正向相反方向倾斜一些, 最后调至使倾斜和位移都允许的范 围以内 。8.2 井外射水,井内偏除土纠偏 当沉井入土深度较大时,沉井四周土层对井壁的约束力亦相应增加, 这

10、给沉井纠偏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当沉井下沉深度大时, 若纠正沉井的偏斜, 关键在破坏土层的被动压力(如下图)此种纠偏方法在沉井下沉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 只有当沉井接近 到位时,且在较低的一侧用块石和砼板承垫时才使用。8.3 用增加偏土压重或偏心压重来纠偏由于其他原因形成的沉井两侧有土压力差存在,会使沉井产生偏 斜,同理在沉井倾斜低的一侧回填砂或土,并进行夯实,使低的一侧 产生的土压力加于沉井高的一侧的土压力, 即可起到纠偏作用, 如在 沉井高的一侧内压重, 最好使用钢锭或生铁块, 这时沉井高的一侧刃 脚下土的压力大于低的一侧刃脚下土的压力, 使沉井高的一侧下沉量 大些,以达到沉井倾斜纠偏的作

11、用。8.4 沉井位置扭转时的纠正沉井位置如发生扭转(如下图)可在沉井的A、C二角偏除土,B、D二角偏填土,借助于刃脚下不 相等的土压力所形成的扭矩,使沉井在下沉过程中逐步纠正其位置。 以上所述沉井的倾斜、位移、扭转,应在沉井下沉到距设计标高 1M 以上时基本纠正好,纠正后应谨慎下沉,在沉井刃脚接近设计标 高 30CM 内时,必须不使再有超出容许范围的位移及方向偏差,否 则难以纠正。九、质量控制标准9.1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223-1999) 9.2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02-83 9.3建设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 GS 7 9 0 - 9 1 9.4土工试验规程YBJ44

12、2-92 9.5水工砼施工规范SDJ207-82水工砼试验规程SD 1 0 5 - 8 29.6 .9.7泵站技术规范SD2 04-86十、安全技术措施10 1 广泛宣传,使施工人员牢固树立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 全的思想,全面贯彻 JDJ59-9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确保安全 生产,文明施工。10. 2 施工现场设立规范的安全管理 “五牌一图”,所有人员进入施工 场地必须带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挂安全网。带、网、帽 必须检查合格后使用。 张贴、悬挂安全标语牌、 横幅,随着工程进展, 悬挂相应的安全信号标志, 定期编写安全生产简报和版报, 努力营造 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10.3 施工机械实行安全验收制度,落实专人管理,明确安全责任, 供电线路推行三极五线制。10.4 承重脚手、高脚手和大型脚手的搭建必须有方案、有报批、有 验收有检查、资料齐全,台帐完备。10.5 成立消防领导小组和义务消防队,保证灭火水源,设置足够的 灭火器材,并随时保持可靠的工作状态 。10.6 对全体员工及时发放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特种作业人员发放特 安全防护用品和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