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录 一.摘要 . 1 二.实验目的 . 1 三实验基本原理及内容 . 1 四实验装置说明及流程图 . 3 五实验步骤 . 4 六实验注意事项 . 4 七实验数据处理 . 5 八结果与讨论 . 8 九误差分析 . 9 十思考题 . 9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膜系数测定 实验三 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 一.摘要 选用牛顿冷却定律作为对流传热实验的测试原理,通过建立不同体系的传热系统,即水蒸汽空气传热系统、对普通管换热器进行了强制对流传热实验研究。确定了在相应条件下冷流体对流传热膜系数的关联式。此实验方法可以测出蒸汽冷凝膜系数和管内对流传热系数。本实验采用由风机、孔板流量计、蒸汽发生器等组成的自动化程
2、度较高的装置,让空气走内管,蒸汽走环隙,用计算机在线采集与控制系统测量了孔板压降、进出口温度和两个壁温,计算了传热膜系数,并通过作图确定了传热膜系数准数关系式中的系数A和指数m(n取0.4),得 到了半经验关联式。关键词: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膜系数 蒸汽冷凝膜系数 管内对流传热系数二.实验目的 1.掌握传热膜系数及传热系数K的测定方法; 2.通过实验掌握确定传热膜系数准数关系式中的系数A和指数m、n的方法; 3.通过实验提高对准数关系式的理解,并分析影响的因素,了解工程上强化传热的措施。 三实验基本原理及内容 对流传热的核心问题是求算传热膜系数 ,当流体无相变时对流传热准数关联式的一般形式为:
3、mnpGr?PrNu?A?Re (1) 对于强制湍流而言,Gr准数可以忽略,故 mnPr?A?ReNu? ( 2) 本实验中,可用图解法和最小二乘法计算上述准数关联式中的指数m、n和系数A。 用图解法对多变量方程进行关联时,要对不同变量Re和Pr分别回归。本实验可简化上式,即取n0.4(流体被加热)。这样,上式即变为单变量方程,在两边取对数,即得到直线方程: 1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膜系数测定 Nu?lgA?mlglgRe 0.4Pr (3)在双对数坐标中作图,找出直线斜率,即为方程的指数m。在直线上任取一点的函数值代入方程中,则可得到系数A,即: Nu?A 0.4mRe?Pr (4)用图解法
4、,根据实验点确定直线位置有一定的人为性。而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可以得到最佳关联结果。应用微机,对多变量方程进行一次回归,就能同时得到A、m、n。 对于方程的关联,首先要有Nu、Re、Pr的数据组。其准数定义式分别为: ?dudCp , , ?Re?NuPr? ?实验中改变空气的流量以改变Re准数的值。根据定性温度(空气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对应的Pr准数值。同时,由牛顿冷却定律,求出不同流速下的传热膜系数值进而算得Nu准数值。 牛顿冷却定律: ?A?Q?t (5) m 式中: 传热膜系数,W/(m2); 传热量,W;Q 2 总传热面积Am。 管壁温度与管内流体温度的对数平均温差, tm
5、可由下式求得:传热量 ?/360t?t0/360?0?V?CtWQ?Ct? (6) 1pp221式中: W质量流量,kg/h; Cp流体定压比热,J/(kg); t、t流体进、出口温度; 213; 定性温度下流体密度, kg/m2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膜系数测定 3/h。m V流体体积流量, 空气的体积流量由孔板流量计测得,其流量Vs与孔板流量计压降p的关系为 0.54V?26.?2ps (7) 式中 p孔板流量计压降,kPa; 3/h。空气流量,m Vs四实验装置说明及流程图 1.设备说明 本实验空气走内管,蒸汽走环隙(玻璃管)。内管为黄铜管,内径为0.020m,有效长度为1.20m。空气进
6、、出口温度和管壁温度分别由铂电阻(Pt100)和热电偶测得。测量空气进出口温度的铂电阻应置于进出管的中心。测得管壁温度用一支铂电阻和一支热电偶分别固定在管外壁两端。孔板流量计的压差由压差传感器测得。 实验使用的蒸汽发生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装有玻璃液位计,加热功率为1.5kw。3/h。 17.50kpa,最大流量100m风机采用XGB型漩涡气泵,最大压力2.采集系统说明 (1)压力传感器 本实验装置采用ASCOM5320型压力传感器,其测量范围为020kpa。 (2)显示仪表 在实验中所有温度和压差等参数均可由人工智能仪表直接读取,并实现数据的在 线采集与控制,测量点分别为:孔板压降、进出口温度
7、和两个壁温。3.流程说明 本实验装置流程如图1所示,冷空气由风机输送,经孔板流量计计量后,进入换热器内管(铜管),并与套管环隙中的水蒸气换热,空气被加热后,排入大气。空气的流量由空气流量调节阀调节。蒸汽由蒸汽发生器上升进入套管环隙,与内管中冷空气换热后冷凝,再由回流管返回蒸汽发生器,用于消除端效应。铜管两端用塑料管与管路相连,用于消除热效应。 3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膜系数测定 1 套管式换热实验装置和流程图 、空气出口测54、空气入口测温点; 2、孔板流量计; 3、空气流量调节阀; 1、风机; 、冷凝水回9、不凝气体放空阀; 7、水蒸气出口壁温; 8温点; 6、水蒸气入口壁温; 13、排水阀
8、 12、补水阀; 、蒸气发生器;流管; 10 11、补水漏斗; 五实验步骤 以便正确开启按钮。先弄清配电箱上各按钮与设备的对应关系,1、实验开始前, 。1/22/32、检查蒸汽发生器中的水位,使其保持在水罐高度的 、打开总电源开关(红色按钮熄灭,绿色按钮亮,以下同)。3、实验开始时,关闭蒸汽发生器补水阀,启动风机,并接通蒸汽发生器的加热4 电源,打开放气阀。(8将空气流量控制在某一值。待仪表数值稳定后,记录数据,改变空气流量5、 次),重复实验,记录数据。10 、实验结束后,先停蒸汽发生器电源,再停风机,清理现场。6 六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前,务必使蒸汽发生器液位合适,液位过高,则水会溢入蒸汽套
9、管;过1 低,则可能烧毁加热器。、调节空气流量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为保证湍流状态,孔板压差读数不应从2 。实验中要合理取点,以保证数据点均匀。0.1kpa0开始,最低不小于 4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膜系数测定 3、切记每改变一个流量后,应等到读数稳定后再测取数据。 七实验数据处理 本实验内管内径为0.020m,有效长度为1.20m。 1.原始数据: 蒸汽压 1.01kPa 蒸汽温度100.5 表1原始数据 管路压降孔板压降?t 进口出口1kPakPa -0.02 0.16 0.29 0.45 0.63 0.85 1.09 1.36 1.66 1.98 2.31 2.67 3.04 3.45 3
10、.82 ?t2 壁温 壁温1() 99.9 99.8 99.7 99.6 99.7 99.7 99.7 0.20 25.3 22.1 65.5 0.52 22.8 0.69 22.8 65.2 0.90 22.8 64.6 1.14 22.8 64.0 1.40 23.0 63.3 1.70 62.1 23.1 2.02 2.39 2.75 3.16 3.68 4.03 4.51 4.94 62.2 23.3 99.7 61.6 23.7 99.7 61.3 99.7 24.2 61.1 99.7 24.8 61.2 99.7 25.9 61.7 99.7 27.7 61.8 28.7 99.
11、7 62.9 31.2 99.7 100.2100.1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99.999.9100.0 数据处理:2. 本实验的数据处理由如下几个步骤完成:选取其中部分数据步骤1给出了各个相应温度下的干空气的物性参数,1:文献 所示;1如附录1 t,并利用线性插值,2步骤利用:求取各个流量下流体的平均温度)?t(?tt 212 所示:求得各个平均温度下的相应物性参数,线性插值具体过程如附录2t?,tt,其过程见附:利用平均壁温和流体进出口温度求得各流量下的步骤3m21 2所示;表 8),式()求得对应的流量和流速;:
12、步骤4利用式(7? )求得各流量对应下的传热膜系数),式(利用式(5步骤:655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膜系数测定 NuNu、Re、数据组的定义式,求得各流量下的Pr值 步骤6:利用Re、PrNu作图,并利用其中的拟合命令求解得到对对对7:利用origin步骤lgRelg 0.4Prm ;与应的Alg)计算出Tm:步骤8利用实验条件下的炮和蒸汽压查出t利用公式 K=Q/(A s,K 总传热系数 1-6中涉及到的中间数据和最终结果如下所示:上述步骤 表2-1.直管处理中间数据 3 hm/流量 流速 比热容密度 热导率?mmW 粘度11?K 传热量 kgm/s 3kJkgm 1?K ?sPa W -
13、3.17 -2.80 1.190 1.005 26.21 18.3 -3.307 9.74 1.113 8.62 1.005 27.89 19.3 129.225 13.43 11.88 1.114 1.005 27.88 19.3 177.089 17.02 15.06 1.115 1.005 27.86 19.3 221.450 20.41 18.06 1.114 1.005 27.82 19.3 261.510 24.00 1.117 21.24 1.005 27.81 19.3 301.600 27.45 24.30 1.118 1.005 27.77 19.3 339.268 30.
14、93 27.37 1.118 1.005 27.78 19.2 375.522 34.45 30.49 1.118 1.005 27.77 19.2 407.506 438.737 33.53 19.2 1.005 37.891.118 27.78 469.560 19.2 1.116 41.181.005 36.44 27.80 488.412 1.005 19.3 1.113 44.5327.83 39.41 504.094 27.90 1.005 42.27 1.112 47.7619.4 524.536 1.110 45.26 1.005 51.1427.98 19.4 527.392
15、 54.031.103 1.005 47.81 28.10 19.5 6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膜系数测定 表2-2.直管处理中间数据 ?t? ? K NuPr Re Nu m 2/)W/(m W/(m 2 /) 0.4Pr 76.29 53.01 -0.575 32.348 -0.665 32.258 0.701 0.697 -0.414 23.290 -3641.53 9942.03 -0.48 26.91 53.21 44.163 44.073 0.698 31.800 13714.32 36.72 53.61 54.01 54.814 64.250 54.724 64.160 0.697
16、 0.698 39.470 46.620 17400.93 20848.54 45.60 53.83 54.38 73.595 73.505 0.697 52.990 24585.58 61.22 55.97 80.435 80.345 0.698 57.910 28152.75 66.87 54.98 55.20 90.634 97.961 90.544 97.871 0.698 0.698 65.260 70.530 31874.65 35508.15 75.35 81.44 55.19 105.488 105.398 0.697 75.950 39048.48 87.75 94.06 1
17、13.055 113.145 0.698 81.460 42361.50 55.07 98.75 118.788 118.698 85.520 45454.23 54.56 0.698 103.98 90.000 48457.98 53.51 124.917 125.007 0.697 108.99 94.340 131.230 0.697 131.140 51792.37 53.04 113.34 136.250 98.160 0.698 51.33 136.340 54086.59 所示:7中所得的图如下图2步骤 10004.0100rP /u N10 10000 Re 100000 y
18、= 0.8313x -1.8735 R 2 = 0.998 Nu 2.Re与关系图图 0.4Pr 7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膜系数测定 八结果与讨论 1.强制湍流条件下空气侧的给热系数,由表2-2中第二列给出。 2.关联式中系数A和指数m.n,因为空气被加热n=0.4由图2给出方程: y=0.8313x-1.8735 所以A= 0.0134 m=0.8313 3.总传热系数K,由表2-2第三列给出。 可以看出给热系数跟总传热系数很接近。 参考文献: 1陈敏恒.化工原理(上册).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北京:2011.6:268 2杨祖荣.化工原理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11.8:60-6
19、3 附录1.干空气物性参数 密度比热容热导率粘度 温度?31?Pas 1?1?KkgkJmkg KmmW 1.128 40 1.005 27.45 19.1 19.6 50 1.093 28.24 1.005 20.1 1.005 60 1.060 28.93 2. 附录 一维插值过程:?xYX,XY,所对应的 已知相邻的两组数据值,其具,求之间的X,Xy211221体式子如下: ?x?YX?)(x?X?Y1212 y? X?X12 ?t求解过程: mt?t12?t? ?m)?t/)?ln(TtT21t? 式中 平均对数温度m8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膜系数测定 分别为冷、热流体温度 t,t21
20、 壁温 T 九误差分析 影响给热系数的主要因素: 1 液体的状态:气体、液体、蒸气及传热过程是否有相变化等; 2 液体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比热容、粘度及导热系数; 液体的流动形态:层流或湍流; 3 液体对流的对流状况:自然对流,强制对流等; 4 传热表面积的形状、位置及大小。 5 温度不稳定, 在该实验过程中,空气流量读数时存在误差;进行温度读数时,使得读数时存在误差;实验是在固定水流量的条件下进行的,但在实验过程中, 水流量会出现波动,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十思考题 1.本实验中管壁温度应接近蒸汽温度还是空气温度?为什么?为程数传热系方实温温接近于蒸气的度。可推出此次验中总的壁答:?ddd111222?RR? 21?dKdd2m111是是水蒸气的传热系数,K是总的传热系数,1是空气的传热系数,2其中和金属壁的热RR为污垢热阻。因R、铜管的厚度,是铜的导热系数,R、2211 ,于是可推导出阻较小,可忽略不计,则Twtw1?TT? w2?1tT?w? 1显然,壁温Tw接近于给热系数较大一侧的流体温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智慧城市产业市场供需分析投资潜力布局规划趋势评估研究
- 2025-2030智慧地产产业商业前景深度研究及其行业发展趋势与资源配置报告
- 2025-2030智慧司法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智慧医疗设备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评估分析报告
- 2025-2030智慧医疗行业技术创新与应用市场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智慧医疗行业市场技术供需特点分析及医疗高端企业投资规划
- 2025-2030智慧农业领域农产品溯源系统技术应用研讨
- 2025-2030智慧农业行业目前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发展趋势评估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智慧农业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前景与农业现代化技术应用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智慧农业系统研发投资研究及产业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 电梯公司培训计划
- 儿童眼保健知识培训课件
- 初中英语固定搭配大全
- 中国地面气候标准值数据集台站表(全国2160站点)
- 古诗文默写-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湖北专版)(带答案)
- 影视部岗位职责
- 《病理心血管疾病》课件
- 房屋拆迁补偿合同范本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分红股东合伙协议书范本
- 挖掘铲运和桩工机械司机-国家职业标准(2023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