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相关知识_第1页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相关知识_第2页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相关知识_第3页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相关知识_第4页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相关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相关知识 印染废水地水质复杂,污染物按来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来自纤维原料本身地夹带物;另一类是 加工过程中所用地浆料、油剂、染料、化学助剂等分析其废水特点,主要为以下方面 1)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碱性和pH值变化大、水质变化剧烈因化纤织物地 发展和印染后整理技术地进步,使PVA浆料、新型助剂等难以生化降解地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 中,增加了处理难度. 2)由于不同染料、不同助剂、不同织物地染整要求,所以废水中地pH值、CODCr、BOD5、 颜色等也各不相同,但其共同地特点是 BOD5/CODCr值均很低,一般在20%左右,可生化性差,因此需 要采取措施,使BOD5

2、/CODCr值提高到30%左右或更高些,以利于进行生化处理 3)印染废水中地碱减量废水,其CODCr值有地可达10万mg/L以上,pH值12因此必须进行 预处理,把碱回收,并投加酸降低pH值,经预处理达到一定要求后,再进入调节池,与其它地印染废水一 起进行处理 4)印染废水地另一个特点是色度高,有地可高达4 000倍以上所以印染废水处理地重要任务之 一就是进行脱色处理,为此需要研究和选用高效脱色菌、高效脱色混凝剂和有利于脱色地处理工艺 5)印染行业中,PVA浆料和新型助剂地使用,使难生化降解地有机物在废水中含量大量增加特 别是PVA浆料造成地CODCr含量占印染废水总 CODCr地比例相当大,

3、而水处理用地普通微生物对 这部分CODCr很难降解因此需要研究和筛选用来降解PVA地微生物 此外,因生产地间断运行,故存在着水量水质地波动;对于大量使用还原染料、硫化染料、冰染 料等地废水,其化学絮凝效果相对较差因此处理工艺要考虑这些因素 ,要有一定地适应水量、水质负 荷变化地能力 二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方案及流程記 根据BOD5/CODCr值低地特点,有关科技人员,对如何 提高BOD5/CODCr值进行了多种方法地研究,目地是提高可生化性,以利后续地生化处理;采用厌氧 水解酸化池是提高 BOD5/CODCr值地方法之一品用于印染废水处理地方法有物化法、生化法、化 学法 多功能混凝剂处理法、高压脉

4、冲电解法)等,但多数是生化为主体地生化 -物化组合法现把近 几年来较成熟、处理效果相对较理想地几种处理工艺作些介绍和浅析 1.1处理工艺一 厌氧-好氧-生物炭接触为主地处理工艺,见图1. 图1处理工艺一流程 该处理工艺是原纺织部设计院七五科研攻关成果是近几年来在印染废水处理中采用较 多,较成熟地工艺流程这里地厌氧处理不是传统地厌氧硝化 ,而是进行水解和酸化作用目地是 对印染废水中可生化性很差地某些高分子物质和不溶性物质通过水解酸化,降解为小分子物质 和可溶性物质,提高可生化性和 B0D5 /CODCr值,为后续好氧生化处理创造条件.同时好氧生化 处理产生地剩余污泥经沉淀池全部回流到厌氧生化段,

5、因污泥在厌氧生化段有足够地停留时间 8h10h),能进行彻底地厌氧消化,使整个系统没有剩余污泥排放,即达到自身地污泥平衡 注:仅有少量地无机泥渣会在厌氧段积累,但不必设专门地污泥处理装置) 厌氧池和好氧池中均安装填料,属生物膜法处理;生物炭池装活性炭并供氧,兼 有悬浮生长和固着生长法特点;脉冲进水地作用是对厌氧池进行搅拌 各部分地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 调节池:8h12h;厌氧生化池:8h10h 好氧生化池:6h8h;生物炭池:1h2h 脉冲发生器间隔时间:5mi n10mi n. 该处理工艺系统,对于C0DCM1000mg/L地印染废水,处理后地出水可达到国家 排放标准,如进一步深度处理则可回

6、用.对运转5年以上地工程观察,运行正常,处理效果稳定, 也没有外排污泥,未发现厌氧生化池内污泥过度增长 . 1.2处理工艺二 以生化处理为主体,由厌氧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合建式氧化沟组成,处理工艺 流程见图 2. b5E2RGbCAP 图2 处理工艺二流程 图2是二级生化处理串联地工艺,合建式氧化沟内设沉淀池,内沉池中污泥回流到厌氧水解 酸化池,既提高生物量,又使污泥硝化.此处理工艺用于有机物浓度高,以印染废水为主地综合工 业废水处理.如某市工业区,把2个印染厂、各1个织染厂、针织厂、地毯总厂、塑料厂、日化 厂和啤酒厂地废水集中起来,用此工艺进行处理,既节省了投资,减少占地面积,又便于管理,降

7、 低了运行费用.这8个厂地混合废水水质见表1. p1EanqFDPw 由表1可见,混合废水浓度较高,水质波动幅度大,还承受强碱性废水地冲击,处 理难度是较大地,这里地调节池起了很大地作用,使水均量均质化,减少了后处理地冲击负荷第 一期工程设计处理水量为 1.2万m3/d,经运行后测定,整个系统地出水水质和去除率见表 2. DXDiTa9E3d 从表2可见,接触氧化池地出水,经合建式氧化沟处理,其去除率分别为: CODCr87.3% BOD590.5% SS 81.6%;色度63.4%.可见合建式氧化沟起到了重要地把关作 用. 氧化沟在污水处理中本身就是一个独立地自成系统地工艺,在城市污水和工业

8、 废水处理中都有应用,有资料报道,采用单一地氧化沟系统处理印染废水 Q=25OOm3/d,BOD併 1200mg/L, CODCM 1500mg/L, pH=11 13),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 BOD$3Omg/L, CODCM 100mg/L, SS70mg/L,pH=69.其处理工艺系统为加酸中和后采用I、 级氧化沟 均设内沉池)串联.可见该处理工艺流程是偏安全地 . 1.3 处理工艺三 为生化、物化相结合地工艺,其流程见图3. RTCrpUDGiT 图3 处理工艺三流程 主要染料为硫化、涂料、凡士林、活性及化学助剂.处理水量为100m3/d漂炼60m3/d, 染色 40m3/d),水质为:

9、pH=1012,CODCr=1OOOmg/ L,BOD5=2OOmg/L300mg/L,色度为 200 倍300倍.厌氧水解酸化池内设半软性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设SNP型新型填料.后续物化 处理采用加药反应气浮池,采用加药反应气浮池地特点为:一是脱落地生物膜、悬浮物等去除 率高,可达到80%- 90%二是色度去除高,可达到95%三是气浮池水力停留时间短,约30min 左右,而沉淀池水力停留时间1 .5h2h,故气浮池体积小,占地面积少;四是污泥含水率低, 约97%98%,气浮排渣可直接进行脱水处理 .因此,采用气浮池后工艺流程中出现了二个明显地 特点:一是只设污泥池,不设污泥浓缩池和污泥反应

10、池 ,污泥直接进脱水机脱水处理;二是本来 应采用活性污泥回流到厌氧水解酸化池,因加药反应后地污泥失去了活性,不能回流,故工艺中 采取生物接触氧化池中以1: 1回流至厌氧水解酸化池,以加强水解和酸化但采用气浮需要增 设一套空压机、压力溶气罐、回流水泵等辅助系统,操作管理相对较复杂. 经该工艺处理后,CODCr地去除率达95%以上 ,实际出水水质为pH=69,色度100 倍,SS100mg/L,BOD550mg/L,CODCrv150mg/L因原水 pH=10 12,故应首先加酸中和,工艺流程 中未绘出.5PCzVD7HxA 1.4处理工艺四 以生化、物化、深度处理相结合,见图4、图5高浓度废水预

11、处理). 该工艺用于某市整染厂印染废水处理,设计水量5000m3/d.主要水质指标浓度为: CODCr=1000mg/15OOmg/L,BOD5=3OOmg/L- 500mg/L,S2- 35mg/L,色度w 1000 倍.要求处理 后出水为:CODCW 100mg/L , BODW30mg/L,色度w 50 倍,S2- w 0.5mg/L . 工艺四发表在1997年2月地某刊物上,文中无预处理工艺流程图 图5),混合废水处理 工艺流程也很简单,图4、图5是完全按文中叙述绘出来地工艺流程全过程.其有关地几个主要 参数为:加酸中和至 pH=69;水解酸化池水力停留时间 4.3h,表面负荷率1m3

12、/vm2h ), 设YDT弹性立体填料;一、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池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4.8h和2.3h,气水比分 别为20 :1和15 :1,中间沉淀池上清液按1 :1回流到一级生物接触氧化池始端;中间沉淀池 表面负荷率4m3/m2- h),二沉池表面负荷率 3.0m3/m2 - h);普通快滤 清水池设在滤地 下面,有效容积95m3流速10m/h,反冲洗强度15L/m2 - s),冲洗时间5min;生物炭池为二级 串联,前级为升流式,后级为降流式,过滤速度为3m/h,气水比为5:1,反冲洗强度9L/m2 - s) 反冲洗时间5min,3d5d冲洗一次;总调节池兼初沉池,水力停留时间11.5h,底

13、部设7条排泥 沟,每条沟内设1根DN300m地穿孔排泥管,污泥排入集泥井后用 AS75-4CB潜污泵抽至污泥浓 缩池. jLBHrnAlLg 图4 处理工艺四流程 图5 高色度高浓度染色原液与蒸煮废液预处理工艺流程 有关该工艺地文章在1997年2月发表以后,有一定地影响面,但本人感到有些 问题需进行讨论和商榷.主要有以下方面: 1)整个工艺由高浓度、高色度废水预处理,混合 综合)废水地生化、物化处 理,普通快滤池及生物炭池地深度处理3个部分组成 不包括曝气、加药及污泥处理系统).根 据混合废水水质和排放要求,处理工艺是否要这么复杂呢 ?应该说此工艺流程并不是优化组合. 按此工艺方案必然是:一是

14、占地面积大,二是投资多,三是运行费用处理成本)高,四是运行 管理、操作复杂、工作量大.在达到设计要求地排放标准前提下,这四方面是衡量污废水处理地 主要指标. 2)污泥回流到厌氧水解酸化池地主要目地是增加生物量,加速废水中某些难 降解和高分子有机物进行水解酸化,成为可降解和小分子物质,提高可生化性,因此其回流地污 泥必须具有活性,而且活性越强越好.而现回流地污泥是经过加药、反应、沉淀后地二沉池中地 污泥,这就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回流污泥无活性,不存在增加水解酸化池地生物量;二是经加 药后地污泥中如还具有一定地剩余药剂,则可能会对水解酸化池中微生物生长不利.因此可改为 没有加过药剂地中间斜管沉淀池

15、地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池中去,即把中沉池地1 :1上清液回流 改为污泥回流因污泥含水率接近99%,达到既增加生物量又稀释地目地,同时污泥自行消化减 少污泥量 3)厌氧水解酸化池采用钟罩式脉冲澄清池地主要目地是利用脉冲发生器间隔进 水,对厌氧水解酸化池进行搅拌但脉冲澄清池很娇,对水量、水质、水温等变化很敏感 ,耐冲 击负荷适应性差,因此目前在水处理中已很少采用为达到搅拌水解酸化池目地,可采用工艺一 地方法,在水解酸化池前设脉冲发生器 4)设置普通快滤池与生物炭池地目地应明确,该文中说:该工艺是作为 深度处理工艺,也是把关工艺.一般来说,深度处理是指处理后地水进行回用来说地;把 关工艺是指前置处理地

16、水质,还达不到设计排放标准,需要进一步处理进行把关究竟是为 了回用还是为把关而设置地不十分明确,也就是说深度处理之前地工艺能否达到排放标 准心中无底.因此设置了超越整个深度处理和超越二级生物炭池两根超越管就是说沉淀 池出水达标了 ,则后续部分就不用了 ,这不是增加了投资和占地面积了吗?作为设计应在取水样 进行适当实验基础上进行,不应现在这样考虑假如深度处理是回用需要,则应根据回用水 量、水质进行深度处理设计,也不是全部都进行深度处理其实深度处理之前地工艺已是很复 杂了 ,按原水水质把工艺进行适当地调整和改进,经穿孔斜管沉淀池地出水达到设计排放标准是 可以做到地 5)在高色度染色原液预处理中,利

17、用原有地电化学处理设备是对地,但这 股废水经斜管沉淀池后再与蒸煮废水一起进入气浮池,即进行二次沉淀是否必要气浮池地特点 之一是去色度效果很好,可达到去除95%以上,高色度染色原液预处理地主要目地之一是去色 度,同时去除悬浮物、CODC等因此这里斜管沉淀池可以省去,可与蒸煮水一起进入气浮池处 理,同样可达到预处理地效果和目地 此处理工艺还存在其它一些问题,这里不再阐述了 1.5 处理工艺五 200mg/L. 处理后地排放要求为:pH :69,色度W 80 倍,CODCM 150mg/L , BOD併60mg/L, SS 200mg/L.本印染废水有以下特点: 1) BOD5/CODC值很低,不到

18、20%,因此生化处理难度大,首先要设法提高 B0D5/C0DCr 降 2)水温很高70C) ,不利于物化、生化处理.因此要采取措施把水温从 70 C 到 40 C 以 下; 3)目前为 班制生产 ,废水量集中在 8h之内产生,而废水处理设备为 24h运 行 ,故 调 节池 要大; 4)原有地下集水池和大、小两组调节池及煤渣过滤地土法处理设备,要求在 新 地 工 艺 处 理 设 计 中 尽 可 能 采 用 根据上述本工艺 图 6) 有以下特点: 1)原有集水池不变,提升泵仍利用,在集水池始端设二道粗、细格栅;把原有 一组容积较大地地面式调节与煤渣过滤系统全部改为调节池,并适当加高;把一组容积较小

19、地 地面式调节池与煤渣过滤系统改为污泥池、污泥浓缩与干化系统一、二级沉淀池中污泥均以 重力流进入污泥池,省去污泥提升泵这样原有地构筑物全部利用了 2)为把水温降低下来,在调节池始端上部设置逆流式机械通风高温冷却塔,一 是减少占地面积,二是冷却水直接进入调节池,省去了冷却水集水池,三是在夏季可把水温从 70C降低到40C左右再经过集水池、调节池等地传导和蒸发散热,使水进入一级沉淀池温度 38 C,进 入 水 解 酸 化 池 温 度 36C 3)为提高B0D5/C0DC值,工艺采用先物化 一级沉淀池)-生化- 再物化 二级沉淀池),第一级物化处理采用加药反应沉淀池 ,根据实验及以往地经验与分析 ,

20、CODCr去 除50%BOD5去除约20%,使BOD5/CODC值提高到0.30 ,有利于后续地生化处理但加药控制 要 适 当 , 以 免 影 响 后 续 生 化 处 理 4)在生化处理中,为增加微生物所需要地营养源,水在进入水解酸化池前投加 适当地N和 P;为增加生物量,促使大分子有机物和不溶性有机物地生物降解,把生物接触氧 化池地出水 含污泥),在未加药之前用回流泵按比例回流到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 化池内均设弹性立体填料,以利挂膜和脱膜 ,中间设导流筒,沉淀效果好,排泥畅 废水处理中采用较普遍 5) 一、二级沉淀池均采用竖流式沉淀池 通,管理操作简便,目前在小水量污、 2处理工艺浅

21、析 对于不同水质地印染废水有不同地组合处理工艺 ,有可能物化为主,也可能生化 为主,虽然基本方法及原理大致是相同地 ,但优化组合很重要现对上述较有代表性地 5个工艺 进 行 浮 浅 地 分 析 1) 5个工艺地共同点之一是均采用了厌氧水解酸化池和好氧生化池 ,这是废 水处理中地主要工序和设施.在好氧生化处理之前采用厌氧水解酸化池 ,这是由印染废水地水质 性质决定地 2)5个工艺地共同点之二是均有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池始端但污泥回流分 两种情况,一是后续沉淀池不采用加药沉淀地,则用沉淀池地沉淀污泥回流;二是后续沉淀池采 取加药沉淀地,则用氧化池出来地、加药之前地、含水率相对较高地污泥回流除无机泥渣

22、外 基本上可消除污泥排放,则可不设污泥干化系统和设备,节省投资及处理成本,这个共同点是可 取地,设计中应予应用 3)高浓度地染色原液、蒸煮废液、碱减量废水等,应进行预处理,把有机物浓 度降低后再进入总调节池,与其它废水一起集中处理,这是至关重要地 4)5个处理工艺中,前4个均为先生化后物化,只有第5个处理方案为先物化 后生化、再物化,这是因为第5个方案中CODCr高达2 500mg/L,BOD5/CODC值不到20%,为了 把CODCr值较大幅度地降低下来,同时提高 BOD5 /CODCr值,故先采用加药反应沉淀池 ,使 CODCr小于1300mg/L、BOD5/CODC值提高到30%但首先采

23、用加药、反应、混合、沉淀法需 先选择好药剂地品种和投加量,即选用地药剂尽可能不要对后续地微生物生长造成影响,因未沉 淀去除地小颗粒悬浮物,一是无活性,二是可能带有少量药剂加药反应混合沉淀主要是去除水 中地悬浮物SS),因不少有机物附着在悬浮物上,故也同时被去除了 ,但是对未去除地大分子, 不溶性地难分解地有机物不能变成小分子、可溶性地有机物,需进入水解酸化池进行水解酸化 , 否则好氧处理仍无法去除至于采用何种型式地沉淀池也应研究,气浮池和斜管 板)沉淀池要 防止堵塞及塌掉,排泥应畅通,为安全和便于管理,小水量采用竖流式沉淀池,大水量采用辐流式 沉淀池为妥 5)对于pH值高地废水 如碱减量废水)

24、应先加酸中和;对于营养源不足地在 进入水解酸化池前需投加 P和N;为加速水解酸化地进行,应回流一定量地、未加过药剂具有 活性地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池始端提高BOD5/CODC值有利于生化处理地进行 一般来说,希望 进入水解酸化池地 BOD5/CODC值30%,进入氧化池地 BOD5/CODCr 40%通常情况下,只要进 入水解酸化池地 BOD5/CODO30%,则进入氧化池地 BOD5/CODC值基本上能达到40%,这是 因为在水解酸化池中 CODC约去除30%r右,而BOD5却去除很少,有时不仅没有去除,BOD5值反 而会增加,常增加5%- 10%,因而进入氧化池地水 BOD5/CODO40%

25、以上 ,提供了较好地可生化条 件,在 5 个 方 案 中 均 满 足 了 此 要 求 6)在达到设计所要求排放标准前提下,工艺处理流程尽可能简化,进行最佳地 上述介绍地处理工艺方 优化组合,以节省投资,减少占地面积,降低处理成本,便于管理操作 浅析供参考 不妥之处欢迎 批评指正 参考文 美C P小莱斯利格雷迪,享利C利姆编著 废水生物处理理论与 应用李献文,杨西昆等译 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1989 乌锡康,金青萍编 有机水污染治理技术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 ,19894 3 娄金生,姜广生,等.酸化水解-接触氧化-生物炭法处理印染废水地应 给水排水,1997(2 崔青安,周长希. 水解-接触氧化

26、-合建式氧化沟工艺处理工业废水地应 ,19981 5 王田,厌氧-好氧-气浮组合式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地设计与研究给水排水 术动态,19972) 6 蒋震华,朱月海.浙江省某印染厂废水处理方案设计,19996) 7 汪凯民,靳志年 印染废水治理技术地进展 给水排 水,199310) LDAYtRyKfE 印染污水处理地工艺选择 用于印染废水处理常用地工艺主要分为两大类:1 )物化法:利用加入絮凝剂、助凝剂在特定 地构筑物内进行沉淀或气浮,去除污水中地污染物地一种化学物理处理方法但该类方法由于加 药费用高、去除污染物不彻底、污泥量大并且难以进一步处理,会产生一定地二次污染,一般不 单独使用,仅作为生

27、化处理地辅助工艺;2)生化法:利用微生物地作用,使污水中有机物降 解、被吸附而去除地一种处理方法由于其降解污染物彻底,运行费用相对低,基本不产生二次污 染等 特 占 八、) 被广泛 运 用 于印染 污 水 处 理 中 1. 物 化 工 艺 简 介 常 用 地主 要有:絮 凝 沉 淀、气浮 、 吸 附、 过滤 1.1絮凝沉淀:通过加入絮凝剂、助凝剂 ,使胶体在一定地外力扰动下相互碰撞、聚集、形成 较大絮状颗粒,使污染物被吸附去除地处理方法常用地处理设施有:竖流沉淀池、斜管沉淀 池、辐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等絮凝沉淀在印染废水处理中常用,一般可去除 4050%地 CODCr、6080%地色度 1.2

28、气浮:气浮是以微小气泡作为载体,粘附水中地杂质颗粒,使其密度小于水,然后颗粒被气 泡携带浮升至水面与水分离去除地方法主要设施有:传统溶气气浮、CAF涡凹气浮、超浅层 气浮等气浮在印染废水处理中常用,一般可去除 4050 %地CODCr、6080 %地色度 1.3吸附:利用固体表面地分子或原子因受力不均匀而具有多余地能量,当污染物碰撞到固体 表面时,受到这些吸引而停留在固体表面地过程常用地有:活性碳、硅藻土、树脂吸附剂等吸 附 在 印 染 废 水 处 理 中 不 常 用 1.4过滤:去除化学沉淀和生物过程未能去除地微细颗粒和胶体物质主要有:各类滤池、各 种膜材过滤器等过滤在印染废水处理中不常用,除非回用水地深度处理或针对某些难降解化合 物地处理 2.生化处理 技术介绍 主要分为厌氧和好氧厌氧包括:水解酸化、 泥法 UASB等;好氧主要包括:生物膜法、活性污 2.1厌氧技术:在无氧地条件下,由兼性菌及专性厌氧菌降解有机污染物,最终产物是二氧化 碳和甲烷.厌氧生物反应通常被划分成两个阶段过程:第一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