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_第1页
《藤野先生》_第2页
《藤野先生》_第3页
《藤野先生》_第4页
《藤野先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imBMJ.COhA 课程信息 年级 初二1学 科丨语文 1版本 1人教新课标版 课程标题 藤野先生 编稿老师 魏洁 一校 林卉1二校 黄楠 1审核 马加蕊 询课程解读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 能收集关于鲁迅生平和创作的资料,认识鲁迅的人生道路,为理解鲁迅作品打下基础。 能力目标 1、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2、复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探究本文外貌描写及典型事例对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 重点、难点: -. 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

2、诚、治学严谨、没 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难点: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重点解读分析: 藤野严九郎 1、背景知识 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作者1902 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 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 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 2、作者简介 鲁迅(1881 1936年)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 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 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3、整体感知,思考以下问题 速读课文,思考: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

3、这段经历中,作者 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哪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重点写发生在哪里的事情?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1-3)东京 (4一对山台相识 N相处 I离别 (3638)北京怀念 “我离开仙台之后”。 第一部分: 第三部分!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括。 叙述线索又是什么? 叙述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 一相处一离别一怀念) 选材: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 (3)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A. 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 B. 赴仙台途中

4、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C. 受到仙台医专职员的优待; 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E.弃医从文思想的转变。- 在东京 所见所闻 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 第二部分: 修辞:夸张、比喻、反语 爱国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不学无术思想腐朽 所感一一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去仙台 去1山台J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 爱国 L水户:反a志士客死之地 在仙台 虽然得到一些优待和关照,但面对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作者推断为“物 以希为贵”,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一种辛酸,一种弱国国民难于承受的内心的辛酸, 这里反映出他极强的民族自尊心。爱国 两个事件_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5、 弃医从文的原因, 匿名信事件一一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爱国 看电影事件一一思想受到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小结 WWW. chinaedu.c am 第2页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爱国 在东京所见所闻一憎恶至极 日暮里、水户一敬仰忧国 匿名信件愤慨心酸 看电影件悲愤震动 弃匮从文一忧国忧民 暗线f感情线索 (4)双线结构: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感一弃医从文) (5)课文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 外貌廈,八字须,戴着眼镜二 举止一着一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一慢而很育顿挫 目睹印象一自学严谨 耳闻亲见一生活俭朴 学君形象 (6)藤野先生

6、的学者形象 人物身份 仙台医学院的医学教授_ 特点鲜明的肖像 “黑瘦” “八字须” “戴着眼镜” 治学态度 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对待学生的态度 热情诚恳循循善诱 (7)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 想品质? 没有民族fi见 治学产谨 正直热tt 添改讲义一一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一一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科学 关心解剖实习真诚关怀、正直无私、热情 了解裹脚一一认真求实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 (8)“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首先是感激、怀念。 体现在装订收藏讲义悬挂先生的照片多

7、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 4、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1)精读1 2段,思考: 刊101銅救硕 55* dirWDsJ.COM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相呼应。 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 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反衬了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用以讽刺。“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 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而 “实在标致极

8、了”改为“实在丑陋极了”可以吗? 不可以。因句中“标致”是反语, 加强“标致”,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 改动后语意直露,缺乏了讽刺意味。 (2)精读第5段,思考: 究其原因是“物以希为贵”,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 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 为”替代吗? 与句末的语气助词“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的语气。 “优待”的原因,有自谦、自喜、感激之情。但推断为“物 不可以。因“大概”表示猜测, 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 以希为贵”,包含了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用“因为” 表达不出这层意味。 “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居然

9、”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 料的睡安稳了,表露出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居然” 一词加强了句子的幽默感。 (3)精读第24 31段,思考: 而是以其时日本人的心理来写,这种出于偏见 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受侮 话中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 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 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 辱,更是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 .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句中的“何尝” “何尝”与“不”

10、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 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 是什么意思? 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 不仁。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酒醉似的喝采”原指日本学生 看到中国人被枪毙时兴高采烈的表现。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 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 不同? 匿名信事件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现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 愤懑的感情中。看电影事件反映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 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国富强的志向,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的不觉悟一一这是造成民族 衰弱的重要原

11、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4)精读第38段,思考: 指 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 指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 “良心发现” “增加勇气” 便增加了勇气。 指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 “正人君子” 本段的结句有什么意思?这样的结尾有何作用?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 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精神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 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5屮 CjirWIXJ.COVi 5、对于课文主旨的理解,下面

12、的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 程。 正确答案应选(1) 四、 课 处。 比较阅读: 这三篇文章都是写老师的, 但这几位老师的身分不同 (三味书屋中的先生是私塾中的先 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即将被德国占领的法国小镇的语文老师,藤野先生则是日本医专的教 这篇回忆录是写老师的,你学过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小说最后一 也是写老师的,但三篇课文中蕴含的作者对老师的感情不尽相同。试说说它们的不同之

13、 生, 授),所记的事不同,作者的感情自然也不同。 最后一课中作者高度赞扬了以韩麦尔先生为代表的法国普通百姓同仇敌忾的爱国情 感,对韩麦尔先生充满了崇高的敬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对三味书屋中施行 封建教育的先生只是“很恭敬” ;而藤野先生则表现了作者对毫无民族偏见,热心诚恳 的关心、帮助“我”的藤野先生真诚的感激和深切的怀念。) 五、课外拓展:! 阅读散文两条路,回答文后各题。 新年的夜晚,一位老人伫立在窗前。 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 在澄静的湖面上。老人又低头看着地面,几个比他自己更加无望的生命正走向它们的归宿。 老人在通往那块地方的路上,也已经消磨掉六十个寒

14、暑了。在那旅途中,他除了有过失和懊 .悔之外,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别人的东西。他(),(),(),一把年纪折磨着老人。 (一)(二)(三)(四) 年轻时代的情景浮现在老人眼前,他回想起那庄严的时刻,他父亲将他置于两条路的入 口一一 一条路通往阳光灿烂的升平世界,田野里丰收在望,柔和悦耳的歌声四处回荡;(五) 另一条路却将行人引入无底深渊,从那里涌流出来的是毒液而不是泉水,蛇蟒满处蠕动,吐 着舌箭。(六) 这人仰望着昊天,苦恼的失声喊到:“青春啊,回来!父亲哟,把我重新放回人生的入 口吧,我会选择一条正路的!”(七)可是,父亲以及他自己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他看见阴暗的沼泽地上空闪烁着幽光,_那

15、光亮游移明灭,瞬息即逝。那是他轻抛浪掷的 年华。他看见天空中一颗流星陨落下来,消失在黑暗之中,那就是他自身的象征。徒然的懊 丧像一支利箭穿射了老人的心脏。他记起了早年和自己一同踏入生活的伙伴们,他们走的是 高尚、勤奋的道路,在这新年的夜晚,载誉而归,无比快乐。(八) 高耸的教堂钟楼鸣钟了, 钟声使他回忆起儿时双亲对他这浪子的疼爱。他想起了发蒙时 父母的教诲,想起了父母为他的幸福所作的祈祷。强烈的羞愧和悲伤使他不敢再多看一眼父 亲居留的天堂。老人的眼睛黯然失神,泪珠儿泫然坠下,他绝望地大声呼唤:“回来,我的 青春!回来呀!” 老人的青春真的回来了。原来,刚才那些只不过是他在新年夜晚打盹儿时做的一

16、个梦。 尽管他确实犯过一些错误,眼下却还年轻。他虔诚地感谢上天,时光仍然是属于他自己的。 他没有堕入漆黑的深渊,尽可以自由地踏上那条正路,进入福地洞天,丰硕的庄稼在那里的 阳光下起伏翻浪。(九) WWW. chinaedu.c am 第12页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依然在人生的大门口徘徊逡巡,踌躇着不知该走哪条路的人们, 你们在魆黑的山路上步履踉跄,再来痛苦地叫喊: 徒劳的了。(十)() (一 )先给黑体字注音,再解释词语。 1.伫立() 3.昊天() 5.逡巡() 7.韶华() 记住吧,等到岁月流逝, “青春呀,回来!还我韶华! ”那只能是 2.悲戚( 4.泫然( 6.魆黑( 8. ) ) )

17、 ) (二 )下列短语结构形式都相同的一组是 A. 遥望苍天 B. 轻抛浪掷 C. 四处回荡 D. 大声疾呼 )。 堕入深渊 步履踉跄 瞬息即逝 流星陨落 吐着舌箭 福地洞天 无底深渊 闪烁幽光 (三)括号中应填进的一组恰当的短语是 A. 头脑空虚 B. 心绪忧郁 C. 老态龙钟 D. 老态龙钟 )。 心绪忧郁 头脑空虚 心绪忧郁 头脑空虚 老态龙钟 老态龙钟 头脑空虚 I心绪忧郁 (四)第一段的大意是 伫立窗前,望天感叹。 回首往事,激动不已。 低头看着地面,感慨万分。 回首往昔,痛苦不已。 A. “老人” B. “老人” C. “老人” D. “老人” (五)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转

18、折 B表示递进 C表示解释D表示话题转换 第二段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 )。 (七 ) “我会选择一条正路的”,“正路”指的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 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什么作用? (九 ) “老人的青春真的回来了”,理由是什么?判断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他虽然年老了,但内心不服老。 B. 他还年轻,时光是属于他的。 C. 他还没有堕入深渊,可以走正路。 D. 光明幸福之路在等着他去走。 (十)最后一段可以用古诗句作概括,选出恰当的一句 A.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B.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C.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D. 少壮不努力,老大

19、徒伤悲。 (十一)本文所写的人物属于哪一类人?作者将人物设计成这样一类人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一)1. zhu长时间地站着2. q 1,悲哀忧愁 3. he,广大无边的天空 4. xum,眼泪滴下的样子 7. she,美好的青年时代 二) A(三)D(四) 5. q m,有所顾虑俳徊不前 6. x U很黑暗 8. y rn,从高空掉下 D(五)C (六)回忆青年时期曾经有过的好时机。(七)正路指的是,一条通往阳光灿烂的升平世界 田野里丰收在望,柔和悦耳的歌声四处回荡的路。它的含义是光明、幸福、欢乐。 (八)比喻 对比 说明“自己”年华虚掷,,同伴载誉而归。 (九)A (十)D (十一)犯过错

20、误的年轻人。作者设计这样的人物更有现实意义,对 每个人都有启发和教益。 、预习新知: 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我的母亲 。 二、预习点拨: 1、文中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事? 的人”的形式组织语言, 2、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句,试用“母亲是一个 评价母亲的形象。 垃回寥蜒亠J (答题时间:45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 6题。一一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慢的时节, 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但花下也缺不了 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

21、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 有时还值得去一转; 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 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兼以满房烟 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 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 ,表现了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无非”的意思是 “我” 的思想感情。 进行描叙,表现了作者 这个词中可以看出,它运用的修辞手法 3、本文段主要针对清国留学生的 的思想感情,其中从 的丑恶灵魂。 是。 4、本文段描述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方式,表现了清国留学生 怜护 dimsxj.cohA

22、 5、从本文段可以看出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是 6、文段最后一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7 16题。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 独的头骨中间,一一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 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 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23、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 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一一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 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 着黑板上那样的画。”_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 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 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 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 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