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经济发展战略_第1页
广东省汕尾市经济发展战略_第2页
广东省汕尾市经济发展战略_第3页
广东省汕尾市经济发展战略_第4页
广东省汕尾市经济发展战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东省汕尾市经济发展战略摘要:汕尾作为粤东地区最靠近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个海滨城市,在发展海洋产业上有很大的优势,同时也受到珠三角经济发展的辐射影响,虽近年来经济发展有所起色,但也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关于其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应从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海洋产业与海洋经济、旅游开发与基础设施的完善着手。关键词:汕尾市 经济发展 战略 海洋产业 0 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汕尾市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相对粤东地区乃至广东省各个城市来说,虽然汕尾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是靠前的,但其经济总量不高,低于粤东地区的其他城市。在当今这个背景下,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可知

2、,产业结构升级作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的主要工作,作为粤东地区最靠近珠三角地区的城市,汕尾在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在此契机下,汕尾市应对此作出积极的反应,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符合自身地区特点的经济发展战略。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与文献,并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对汕尾市概况做了一些探究,并有针对性的对经济发展的某些方面进行分析,最后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关于汕尾市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1 广东省汕尾市概况 图 1 广东省汕尾市地理分布图1.1 地理概况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处于北纬22272328,东经1145411613之间,东临揭阳市,同惠来县交界;西连惠州市,与

3、惠东县接壤;北接河源市,和紫金县相连;南濒南海,毗邻港澳。汕尾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洋性气候明显,冬不寒冷,夏不酷热,光照充足,雨热同季,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22.923之间。汕尾境内海岸线长455.02km,占全省岸线长度11.06%。辖内海域有93个岛屿、12个港口和3个海湖,全市沿海200m等深线内属本市所辖海洋国土面积2.38万km,占全省海洋国土面积的14%。本市水资源丰富。全市境内集雨面积100km以上的河流有螺河、螺溪、赤石河、黄江、大液河等15条。螺河和黄江是汕尾市两大河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总面积的43.7%土地总面积为5271km。辖区内有市城区、海丰县、陆丰县

4、、陆河县、红海湾经济开发试验区、华侨管理区等1市2县3区,总人口330多万人(如图1所示)。1.2 经济现状 汕尾地区的经济在最近几年来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发展的势头也越来越强劲。但其经济总量在全省各个地级市中的排名非常靠后(如图2所示),排名第20位,仅排在云浮市之前。2011年,全年经济呈现生产快速增长、社会需求稳步扩大的良好发展态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0.16亿元(如图3所示),同比增长1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50亿元,增长5.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1%;第二产业增加值258.01亿元,增长20.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7.4%;第三产业增加

5、值201.65亿元,增长9.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5.5%。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1.0%,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3.8%,房地产业增长7.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669元,增长13.5%。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6.7:45.7:37.6调整为16.4:46.9:36.7(如图4所示)。1图 4 汕尾市主要交通线分布图1.3 区域交通汕尾交通地理位置优越,区位及交通条件优良。汕尾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地区交界处,毗邻港澳,南濒南海,是潮汕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各大中城市联系的必经之地。区内水陆交通发达,深汕高速公路和324国道横贯全境。2汕尾市境内公路已

6、形成以市区为中心,国、省干线网于省内惠州、广州、深圳、汕头、揭阳、河源、梅州,省外赣东南、闽西南等地建立了广泛的区际联系,背靠大京九铁路和广梅汕铁路,是粤东北、闽西南、赣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之一(如图4所示)。在铁路建设方面,正在修建中的厦深铁路将贯穿汕尾全境,厦深铁路汕尾段长112公里,投资约93亿元,经过陆丰市、城区、海丰三县(市、区),境内设陆丰、汕尾、鮜门三个站。在海港建设方面,汕尾港规划有汕尾港区、汕尾新港区(红海湾)、海丰港区和陆丰港区共4个港区。海岸线长达455.2公里,有300吨级以上各类生产泊位19个。其中:7万吨级泊位1个,5000吨级泊位3个,10005000吨级泊位10个,

7、1000吨级以下泊位5个。31.4 关于发展前景的设想通过综合分析,并结合汕尾城市目标定位即将汕尾建成一个工业、旅游业和海洋产业发达的现代化滨海新城。笔者认为汕尾市的未来发展趋势一是要提高服装业、电子配件制造业、渔副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水平并扩大其优势;二是加大汕尾港口的开发建设,提高吞吐量,提升港口的等级,发展临港工业,同时与厦深铁路、深汕高速公路等交通线连接发挥其商品转运功能,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产业园区,重新树立起其在粤东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地位,并适当发展船舶制造、石化等重工业,改善产业结构;三是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学习先进管理方式与制度,将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企业重组和科学管理,发展集团公司,实行

8、规模经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四是整合开发本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利用狭长的海岸发展滨海旅游;依靠革命老区的地位优势发展红色旅游;利用众多的宗教场所发展宗教旅游;五是是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进一步发展电子产品生产等高技术产业。因此,汕尾要建成一个以港口产业、海产品生产与加工、旅游业、电子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城市。2 经济分析2.1 海岸线长,建港条件好,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产业优势卓越。汕尾市海岸线绵长,长达455km,沿岸现有港口12个,主要有汕尾、碣石、甲子、乌坎等港口。并且这些港口都建有道路与交通干道相连,近年来汕尾市政建设也加强了对这方面的投入。良好的海运功能与对外联

9、系的便利是推动汕尾港现代化物流产业园区建设巨大助力,即将建成通车的厦深铁路将使汕尾港进一步加强对外联系,扩大其经济辐射地域。同时,汕尾港的建设也推进了船舶制造、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业的发展。2.2 汕尾地区在劳动力价格上有优势从图5中可以看出,汕尾地区相对于珠三角地区与周边其他地区来说,本地区平均工资在表中的各地区中排名倒数第二,平均工资水平较低,劳动力价格较为低廉,可发展制造业、服装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2.3 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旅游开发潜力大汕尾市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有风光旖旎的海滨度假区、著名的革命遗址和遗迹、历史悠久的宗教圣地、还有一系列的山水风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均十分丰富

10、。自然旅游资源方面,主要有山地、湿地、海滨、温泉;人文旅游资源方面,主要有历史古迹、革命史迹、宗教胜地、体育、美食等旅游资源。资源丰厚、生态环境优越,相互交融、点面结合,群体效应和规模效应明显,构成了汕尾市旅游开发的优势。同时,旅游业作为汕尾市的一个新兴产业,在旅游开发区建设方面,现有主要旅游区有汕尾遮浪滨海旅游区、陆丰金厢滩、陆丰玄武山景区、汕尾凤山祖庙旅游区、海丰红宫红场博物馆等项目。2.4 毗邻经济发达地区,可进入性程度高汕尾靠近深圳、香港等经济发达地区,是粤东地区最靠近珠三角地区的城市,深汕高速与国道324为两地提供了便利交通,深厦铁路的建成通车将大大加强两地的联系,所以在区域合作上有

11、地理可进入程度高的优势。同时,作为一个发展层次不高的城市,其发展的潜力对其他地区企业有着较大的吸引力,经济可进入性程度较高。2.5 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一是汕尾市存在体制和管理上的某些缺陷;现有基础设施较差,投资环境有待优化;产业结构比例不理想,产业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总量小;三次产业发展不够协调,农业比例偏大,二、三产业比例偏小,与全省发展水平差距大。二是要素瓶颈制约十分突出。近年来,土地、资金、外部环境逐渐成为影响我市重点项目建设的主要问题。征地难度大、配套设施不到位及与农民关系等环境问题给项目建设带来很大影响,造成部分项目征地不到位、进度缓慢、工期延长,甚至出现长时间停工的现

12、象。3 经济战略制定3.1 发展目标建立在对本身自然与环境资源充分利用基础上的新型工业化地区,和具有经济活力的外贸型工业城市;大珠江三角洲的东部粤东滨海旅游渡假胜地;渔港功能保持、港口资源优势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是广东省水产品和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粤东沿海地区(毗邻珠三角)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汕尾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3.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一要优先发展临港工业;第二要加快发展服装,电子等制造业与渔副产品加工工业;第三要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以海滨和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形象推广为先导,以度假旅游为重点,以专项旅游为补充,带动区域旅游发展。2第四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五要

13、支持发展特色农业。3.3 针对自身特点,发展海洋产业。在海洋产业方面,汕尾市审时度势,提出“发展海岸经济,实现蓝色崛起”战略,着力发展港口物流、临港产业、滨海旅游、外向型制造业和海洋水产业“五大龙头产业”。4在发展港口物流业上,以建成立足粤东、辐射泛珠三角的重要物流基地为目标,建设汕尾新港区为国际枢纽港口,建设甲子港、碣石港为对台小额贸易港口。在发展临港产业上,以建成全国重要电力能源基地为目标,做大做强与海岸线资源直接相关的能源产业。在发展加工制造业上,以建成全省重要电子信息业和高新技术出口基地为目标,大力发展有利于发挥海岸线资源优势的制造业和创新产业,重点建设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发

14、展滨海旅游业上,以建成全省重要滨海休闲度假胜地为目标,建设市区城市游憩旅游区、红海湾海洋运动旅游区、鲘门滨海度假区、碣石玄武山金厢滩宗教滨海旅游区、赤坑温泉度假旅游区和陆河绿色走廊生态旅游区等五个旅游区。在发展海洋水产业上,以建成“蓝色产业经济带”为目标,建设罗非鱼、对虾、海马、牡蛎和鲍类五大养殖基地;建设粤东区域性水产物流中心,形成完善的生产、加工和流通产业链。3.4 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区汕尾市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完善交通,做好地区的交通建设规划,在财政支出上给予更大的支持,同时要加强对交通建设项目的监管。对于已建的道路,要做好维护与修复的工作。其次要强

15、化能源供应与用水保障。对于类似于红海湾发电厂等电力生产企业提供政策优惠与财政支持,完善供电网的规划与建设。三是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要吸收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优化投资环境与提高投资服务水平。3.5 加强区域合作与扩大对外开放要加大开放力度,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推进与香港、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更紧密合作,提升与周边地区的经贸合作水平,建设好“汕尾-深圳合作开发区”,加强与台湾地区的交流,积极引导本市企业走向国外。4 结论与讨论(结语)经济发展战略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与计划。但是时代是发展的,社会各方面因素也会随时间而变化。所以,经济的发展不能单依据一纸“战略”,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汕尾地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等各方面的因素,但同样重要的是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和高效的管理机制,这样才能为汕尾地区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参考文献】:1 汕尾市统计局 .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12,32 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汕尾市旅游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