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祝福》教学反思汇总_第1页
高中语文《祝福》教学反思汇总_第2页
高中语文《祝福》教学反思汇总_第3页
高中语文《祝福》教学反思汇总_第4页
高中语文《祝福》教学反思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语文祝福教学反思汇总祝福教学反思第一篇在长久的授课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到,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已经渐渐失去了阅读的耐心,大家都习惯于形象化,比如喜欢看电视剧,看微博、朋友圈,简短的文字配以大量的图片,取代对文字本身的理解与想象。长期的游荡式的没有目的的碎片化阅读会让你在读长文时浮躁,降低在阅读时的注意力。我们越来越失去了阅读文学作品本身,也就是对文字本身的细细品味、鉴赏、联想、共鸣等等,没那个耐心了。我们的阅读理解力在退化,这是人类的悲哀。人们即使在读书时,也是基于抓情节,找结局,其实,就这篇小说而言,你要找结局,结局开头就给你摆出来了:祥林嫂死了。但祥林嫂为什么会死 ?这一个过程更需要我们关注

2、研究,这才是真正读小说。在图文信息时代,我们还应该尽可能学会和保持一种古典的阅读。祝福描写了一个淳朴的劳动妇女祥林嫂。 丈夫死后,她为了逃避被出卖的命运,便来到了鲁镇,在地主鲁四家里做工。但不久仍被婆家绑回去,逼嫁到山村里。“她一路只是嚎,骂”,后来还“一头撞在香案角上”,不惜以自己的生命来反抗旧社会、旧礼教的压迫。当她再一次在鲁四家里出现,那是第二个丈夫病死,儿子被狼叼走之后。因她再嫁再寡,鲁四把她看成不祥之物,暗暗告诫家人不许她沾手祭第 1页品。镇上的人由于受到封建礼教的毒害,也跟着嘲笑她。柳妈又以“阴间”的锯刑来恐吓她,要她到土地庙捐一条门槛,当作赎罪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她为了自己

3、的生存,不断挣扎,捐了门槛 ; 但仍然无效,主人还是不许她摆设祭品。她从此精神失常,像一个木偶人。不久被鲁四赶走,成为乞丐。最后怀着对“阴间”的恐怖和疑惑,在年终“祝福”时,死在街头上。教授这篇课文,是为了让学生在了解文学作品本身的魅力的同时,了解到封建礼教对人的思想的摧毁。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的悲剧,人们麻木地对不存在的鬼神加以祝福,对身边的人却充满冷漠,这是多么虚伪 ! 按照传统教学,我分析赏析小说的结构、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人物刻画手法等等,但是学生对此并没有兴趣,没有兴趣何来阅读 ?于是乎,他们麻木僵硬地跟着我学习了这篇文章,从我布置的作业反映了出很大的问题。我曾经给一个班级布置了一

4、篇习作祥林嫂,我想对你说 ,可是你知道 90 后的学生时怎么样写的么 ?摘录如下:“祥林嫂,听了鲁迅先生讲了你的故事后,我觉得你的一生都很悲哀。先是第一任丈夫去世,随后逃到了鲁迅家中当杂役,却被老远寻来的婆婆逮住,捉回了家,由婆婆的安排,又替祥林嫂找了户人家,被迫与第二任丈夫生了个儿子,结果第二任丈夫也不幸去世,留下了孤儿寡母的祥林嫂,后来儿子又被狼叼跑了。再后来你就疯了,第 2页真可怜。其实我觉得, 你太倔,丈夫死了就好好在家待着嘛,何必出去乱跑 ?婆婆叫你嫁你就嫁呗,何必要死要活 ?就好好在家看孩子嘛 ! 结果,孩子也看不好, 被狼叼走了。 你说你,做妻子,克死了丈夫 ; 做儿媳妇,还要别

5、个老人家到处找你 ;做母亲,又让孩子被狼叼走,你失败不 ?就连最后,回鲁迅先生家做佣人,摔锅砸盆的,把别人家闹得鸡犬不宁,你叫我怎么说你好 ?真是越想越生气,今天就你说到这儿吧,再说下去,我也得呕死 ! ”看到如此习作,我哭笑不得。这就是我费力从考试的角度出发授课的结果。学生压根没觉得人与人之间的麻木和冷漠会带来恶果,反而觉得祥林嫂是自食其果。反思之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到底在教什么 ?应试教育难道不是新的对人的摧残么 ?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既保证高考的需求,又真正让学生学会思考、积极参与,将德育与智育相结合呢 ?这既要有专业素养,也要有对学生个性的分析和洞察。这就需要巧妙设计问题,深化认识,渗透德

6、育 !我按照 90 后、艺术类学生思维敏捷、活泼好动、喜欢表演的特点,重新调整祝福的授课方向和预设。“礼教杀人”无疑是祝福要表现的主题,我想让他们在感受形象的同时受到心灵的触动,从人性的角度认识到,“礼教”不仅仅是恶人杀人的武器,也是无数普通的人甚至是善良的人,无意杀人的工具。于是,我通过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出第 3页一个辩论题:祥林嫂的悲剧到底是谁造成,她是自杀还是自然死亡 ?班级的同学兴致高昂,完摆脱了被动、无奈、麻木的学习状态, 每个人都化身福尔摩斯, 仔细阅读,分析文本,感受语言,寻找线索,通过蛛丝马迹佐证自己的观点。在这个寻找与辩论的过程中,完成了一次有意思的阅读。主张祥林嫂是自杀的组

7、员找到证据:祥林嫂提出一个问题:“人死后有没有魂灵?死掉了的人会不会见面 ?”问题本身就说明她有想死的欲望,已经有自杀的动机 ; 原来祥林嫂以为如果捐一个门槛就可以赎罪,但是结果还是没能赎罪,依然遭到嫌弃,所以她就绝望了 ; 四叔说:“不迟不早,偏偏在这个时候,可见是一个谬种”。如果是自然死亡,四叔就不能说是谬种,“偏偏”两个字,就是说明祥林嫂的死是突然的,死亡时间是经过选择的。主张祥林嫂是自然死亡的组员找到证据:如果祥林嫂要自杀,应该在她的孩子死了以后就自杀 ; 前面祥林嫂问我,有地狱吗 ?她还去捐了门槛用来死后赎罪。都说明她怕死 ; “分明纯乎是一个乞丐了”,祥林嫂连沦落到要饭的地步都没有

8、自杀,就说明她的确是不想死。那两天是冬天最冷的几天,她就是一个乞丐,应该是被冻死饿死了。其实,祥林嫂究竟是怎么死的,我也不知道,我知道的是阅读必须建立在有兴趣、善分析、有感触的基础上,作品才能深入内心。我赞成丁玲的一句话:“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第 4页的,同情他的人和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给她精神上增加痛苦。这就是,无论她是自杀还是冻死饿死,反正祥林嫂是被逼死的。”我认为,比弄清她具体是怎么死的,更重要的是,究竟哪些人把她逼死了。谁是元凶呢 ?- 这就能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到对主题的思索,自然而然地我们就会联想到鲁迅笔下的中国人孔乙己和祥林嫂,他们有惊人的相似,虽然一个是读书人,一个是

9、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但他们都是被人歧视和嘲笑的对象。孔乙己到了酒店,“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气氛”,“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但有他没他大家也一样地过”,他唯一给大家带来的快乐就是取笑。最后,两个人都不明不白地死了。这就是中国人的生活。正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造成了这一切,人们对祥林嫂的歧视、嘲笑和冷落,特别是周围人的冷漠,是这些逼死了祥林嫂。鲁迅有很多小说都有这样一个贯穿主题,就是展示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这种冷漠源于封建礼教,也源于人性的弱点。鲁迅年轻时在日本读书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落后 ?他的结论是,因为中国人的国民性有劣根性,人人都在嘲笑别人,人人都在被嘲笑,冷漠无处不在 ! 一百年前

10、鲁迅提出的“改造国民性”的命题一直延伸到今天,仍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这就是鲁迅的不朽。是的,现在我们中国经济上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第 5页是中国人精神上是不是也相应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呢?今天,会有“扶不扶”这样的现象和论题,便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还在蔓延,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关爱信任,导致了包括善良在内的人的天性的失落。课程的结束,我放了一段短片,内容是一个法国盲人在街头行乞,旁边放了一块纸板,上书“我是个盲人,我看不见”,路人经过施舍寥寥 ; 一位路过的女士提笔修改了纸板上的文字“这真是美好的一天,而我却看不见 ! ”路人路过盲人身边纷纷解囊。美好的语言,伸一伸手的帮助,谁说不会产生巨大的能

11、量呢 ?教师只要把握时机,巧启发,巧诱导,多给学生进行一些恰如其分的德育渗透,把德育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就能从语文的常规教学自然过渡到德育渗透,让他们能感受到语文殿堂里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精神财富,这样对于提高学生们的道德水平和完善他们的人格,以便将来更好的参加和谐社会的建设,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祝福教学反思第二篇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经典小说,篇目较长,在上课前的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鲁迅的文章较难理解,很难领会文本的内在含意。因此在设计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时,我侧重从人物形象着手来分析文章所表达的反封建礼教的主旨。第一课时我的设计是先复习小说相关的一些文学常识,第 6页再通过联系之前

12、学生学过的鲁迅的小说 故乡和孔乙己中的两个典型人物引出本文的人物形象。检查预习方面则主要包括把握生字词和介绍自己对作者的了解情况。接下来我从小说的情节结构的几个方面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简单的表述,最后着重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关于这堂课的教学存在的问题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反思:第一,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作为第一课时,我所设计的内容过多,导致详略失当,主次不分,导入和检查预习部分花去大部分时间,而本节课原先设计的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则只能利用短短的十来分钟时间来讲解,明显不科学。通过分析课后几位听课老师的反馈意见,我意识到针对这样篇幅较长、教学内容较多的文章,第一课时应该

13、以整体感知为主, 具体的文本分析应该安排后面的几个课时。 同时,在各个知识点的衔接方面缺少适当的过渡,以致学生在面对我的提问时显得措手不及。第二,在师生互动和课堂讨论方面。 在整堂课的过程中,只有部分学生能参与到师生互动和课堂交流活动中,我在讲解和提问时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没有设计不同难度级别的问题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提问的方式单一,都是自由回答, 没有指名回答, 导致不少学生消极应对问题,第 7页回答问题的学生呈现一边倒的形式。另外,我在授课的过程中没有把握好教学节奏,没有给学生缓冲的时间,缺少课外知识或话题的引导,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热情。针对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汲取其

14、他老师优秀的教学经验,认真研究和学习自主课堂的教法,并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因材施教,让学生能踊跃发言,愉快地学习语文。第三,在情感目标的实现方面。这篇文章的教学情感目标是把握人物的悲剧性,认清封建礼教对人的戕害。然而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引导学生情感的培养,也没有很好地将这种情感传达给学生,还使用了一些与本文的情感相悖的教学语言,在这方面的处理很不恰当。总体来说,由于我对自主课堂的认识不足,导致这堂课依然是按照传统课堂的模式进行,没有体现出自主课堂的独特性,课堂气氛太过沉闷严重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研读,教学效率较低,没有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精心备课,教学时结合学生的实际

15、设计一些难易结合的问题,提出有质量、精练的问题,重点突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快乐、自信地学习语文。祝福教学反思第三篇高中语文新教材几经变动,文本有删有增,而祝福却始终是保留篇目之一,自然有它独到的魅力,那么,如何第 8页让“老”教材焕发新意,也就成为我着力思考的问题。在祝福的讲授过程中,除了让自己的教学理念体现“生本位”这一课改标志性的理念外,还强化了教学过程的多元性、思维过程的多维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尤其是注意做到把这一创设点延续到了课外,即让学生以“阿毛”的身份写一篇反映“母亲”不幸遭遇的文章。这样安排的目的,既能让学生清晰地、完整地把握小

16、说的情节、明确小说的倒叙手法,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更能让学生通过角色的置换,进一步调动他们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审美热情。也许阿毛的存活,会降低文本悲剧性的感染力,但却能给学生宽广的空间去想象“母亲” - 祥林嫂命运的悲惨,同情有如“祥林嫂”般的底层劳动妇女生存的艰难,进而让他们学着把视角放到自己周围乃至社会中的弱者身上,获得较为真实的生活体验,学会关怀,懂得珍惜。之所以这样设计,还源于目前一些学生日益缺失的情感现状。比如,在讲包身工时,读到包身工们“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 ; “他们会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公然在男人面前换衣服”时,有些学生往往会无所顾忌地大笑 ( 个别学生还会窃笑 ) ,因为他们觉得笑的理所当然,把课文的第 9页悲剧气氛全给毁了。诚然,由于时空的距离,学生对这段生活的了解可能只是止于历史教材般意义的理解,缺少直觉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