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意象看古典诗歌意象的构成_第1页
从“月”意象看古典诗歌意象的构成_第2页
从“月”意象看古典诗歌意象的构成_第3页
从“月”意象看古典诗歌意象的构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月”意象看古典诗歌意象的构成 摘要:意象,即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古代诗人见物而兴情,再借物以抒情,创造出诗歌的有情世界。胡应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意象是诗人抒发情感的基本方式,也是古典诗词最鲜明的艺术特征。本文以“月”意象为例分析古诗意象的构成。 关键词:意象;月亮;构成 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山水草木,皆可构成意象。月亮由于其美丽、高洁、深杳为人喜爱,更被诗人寄托了朦胧深邃的情感,成为古典诗歌的一个经典意象。“月”意象的构成可以从两方面分析: 一、因“象”以立“意” 意象由意(主观情感)与象(客观物象)两个基本因素构成,其中象是基础,即诗人的情感必须

2、要借助于某个客观物象来表达。在古诗的传统里,人们总对某种事物寄托某种特殊的情感,比如望月思乡、折柳惜别、鸿雁思归等,这与事物本身具备的特质有关。 比如月亮引发相思,李白的静夜思写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自然而然,并不因诗人与读者时代和生活经历的差异产生隔膜。这与月亮的特质有关。首先,宁静的月夜,离乡背井的人容易感受到孤单,想及家乡、亲人、爱人朋友并渴望团聚。夜的静谧比之白昼更易让人陷入沉思,产生缠绵邈远的情思。其次,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自然勾起人们关于分离和团聚的联想。宋代吕本中的

3、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月亮不分南北东西与人相随,爱人与他却分隔异乡不能相聚;月亮圆了又缺,缺了还会圆,但人却是一经分散,难得团圆。人生的聚散与月亮的圆缺就建立了关联。再次,由于月亮的唯一性,天南地北的人共一轮明月,因此月亮便被作为传情的媒介,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为一种共通的情感体验,月亮承载了天下所有人的相思,“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张九龄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古)更是道出,望月思乡是一种普遍

4、的情感模式,自然界的月亮脱胎成经典的艺术形象。 二、“象”的丰富“意”蕴 意,不只是“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个性等许多因素。虽然人们习惯把一种情感投递于一种物象之上,但在这个基础上,也会由不同的个体生发出其他的联想,产生不同的意蕴和情感。 (一)人格境界决定的月亮的气质 曹植的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这首诗是曹植代思妇抒情,借明月抒发对久游在外的丈夫的思念。月光照耀引忧樗迹高高在上的月亮代表只可仰望不可倚

5、靠的夫君。丈夫在外仕途发展、情感变化一无把握,自己在家独守、被动等待、充满忧虑、终至无奈。她将夫君比喻为路中的清尘,将自己比喻为污浊的水泥,两人就像是没有交集的平行线,愈行愈远。诗人写出了古代不独立的女性生命依附于人的卑微和无奈。这里月亮引起的情思委婉深致、悲戚惶惶,具有强烈的女性气质。 再看一首杜甫诗,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天地一沙鸥。”历尽沧桑、垂垂暮年的杜甫在成都草堂度过了难得的宁静岁月,由于好友严武去世失去生活依靠,被迫离蜀东下。他放眼望去,只见星星低垂,水天相接处一片旷野开阔伸展,俯身看一轮明月映照水中,随着江水波澜起伏动荡。好一番豪

6、壮静谧的景致!月亮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涌动不息的,它蕴含着不折的生命力。作者是“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的杜甫,是“致君尧舜上,能使风俗淳”的杜甫,虽然一生坎凛,但志气未消,这里的月就有了一种阔大悲壮之感,具有阳刚之气。 (二)人生际遇带来的月亮的基调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首诗写于李白在宣州饯别族叔李云时。此时李白因被谗毁离开京城重新开始漫游生涯,政治理想受挫让志高才大的李白忧愁不已。借着酒兴别情,李白赞美对方和自己,在忧愤苦闷中发出欲要摆脱和抗争的愿望,青天明月就代表着心中的光明理想。越是受到外界的压抑,越是激发出豪情,在浪漫诗篇中追求理想人格的完成。 人生境遇的不同,使月亮在不同作者笔下具有不同意蕴,比如王维,一生平顺,半官半隐,晚年在辋川别墅沉浸于佛理研究,心态日渐沉寂,接近无欲无求的精神境界。他在山间所写的诗句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这里的月带有清幽闲适意蕴,它回归到了纯粹的自然物的状态。而南唐李后主则经受了生命价值被摧毁的境遇,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他对一种无常有深痛的体验,他笔下的月亮,则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