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化学安全工程化学安全工程)8 )8 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储运和使用安全技术储运和使用安全技术8.1.3压缩气体和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液化气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特性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特性 储于钢瓶内的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受热膨胀,储于钢瓶内的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力升高,能使钢瓶爆裂。特别是液化气体装得太满时尤其危险,应压力升高,能使钢瓶爆裂。特别是液化气体装得太满时尤其危险,应严禁超量灌装,并防止钢瓶受热。严禁超量灌装,并防止钢瓶受热。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不允许泄漏。其原因除有些气体有毒、易燃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不允许泄漏。其原因除有些气体有毒、易燃外,
2、还因有些气体相互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燃烧爆炸。例如氢外,还因有些气体相互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燃烧爆炸。例如氢和氯、氢和氧、乙炔和氯、乙炔和氧均能发生爆炸。因此,凡内容物和氯、氢和氧、乙炔和氯、乙炔和氧均能发生爆炸。因此,凡内容物为禁忌物的钢瓶应分别存放。为禁忌物的钢瓶应分别存放。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除具有爆炸性外,有的还具有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除具有爆炸性外,有的还具有易燃性易燃性(如氢如氢气、甲烷、液化石油气等气、甲烷、液化石油气等)、助燃性助燃性(如氧气、压缩空气等如氧气、压缩空气等)、毒害性毒害性(如氰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如氰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窒息性窒息性(如二氧化碳、氮
3、等,虽无毒,如二氧化碳、氮等,虽无毒,不燃,不助燃,但在高浓度时亦会导致人畜窒息死亡不燃,不助燃,但在高浓度时亦会导致人畜窒息死亡)等性质。等性质。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分项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分项 根据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理化性质,分为三项,根据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理化性质,分为三项,易燃气体、不易燃气体、不燃气体、有毒气体燃气体、有毒气体。58.1.4易燃液体易燃液体易燃液体易燃液体特性特性 高度高度易燃易燃性、性、易爆易爆性、性、高度流动高度流动扩散性、扩散性、受热膨胀受热膨胀性、性、忌忌氧化剂和氧化剂和酸、毒性。酸、毒性。易燃液体分项易燃液体分项 1. 1.低低闪点液体闪点液体。闪点低于。闪
4、点低于-18的液体的液体。例如:汽油、乙硫醇、例如:汽油、乙硫醇、二乙胺、乙醚、丙酮等。二乙胺、乙醚、丙酮等。 2. 2.中闪点液体中闪点液体。闪点。闪点在在- 18至至23的液体。例如无水乙醇、的液体。例如无水乙醇、苯、甲苯、乙酰氯、丙烯腈、丙烯酸清烘漆、硝基清漆及磁漆苯、甲苯、乙酰氯、丙烯腈、丙烯酸清烘漆、硝基清漆及磁漆等。等。 3. 3.高闪点液体高闪点液体。闪点在。闪点在23至至61的液体。例如二甲苯、氯的液体。例如二甲苯、氯苯、正丁醇、环己酮、糠醛、松节油、醇酸清漆、环氧清漆等苯、正丁醇、环己酮、糠醛、松节油、醇酸清漆、环氧清漆等。6 8.1.5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
5、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易燃固体 易燃固体系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易燃固体系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入爆炸品的物品。易燃固体特性:易燃固体特性: 1. 1.易燃固体易燃固体的主要特性是容易被氧化,受热易分解或升华,遇火种、的主要特性是容易被氧化,受热易分解或升华,遇火种、热源常会引起强烈、连续的燃烧。热源常会引起强烈、连续的燃烧。 2. 2.易燃固体易燃固体与氧化剂接触,反应剧烈而发生燃烧爆炸。例
6、如:赤磷与氧化剂接触,反应剧烈而发生燃烧爆炸。例如:赤磷与氯酸钾接触,硫磺粉与氯酸钾或过氧化钠接触,均易立即发生燃烧与氯酸钾接触,硫磺粉与氯酸钾或过氧化钠接触,均易立即发生燃烧爆炸。爆炸。 3. 3.易燃固体易燃固体对摩擦、撞击、震动也很敏感。例如,赤磷、闪光粉等对摩擦、撞击、震动也很敏感。例如,赤磷、闪光粉等受摩擦、震动、撞击等也能起火燃烧甚至爆炸。受摩擦、震动、撞击等也能起火燃烧甚至爆炸。 4. 4.有些有些易燃固体与酸类易燃固体与酸类(特别是氧化性酸特别是氧化性酸)反应剧烈,会发生燃烧爆反应剧烈,会发生燃烧爆炸。例如:发泡剂炸。例如:发泡剂H与酸或酸雾接触会迅速着火燃烧,萘遇浓硝酸与酸或
7、酸雾接触会迅速着火燃烧,萘遇浓硝酸(特特别是发烟硝酸别是发烟硝酸)反应猛烈会发生爆炸。反应猛烈会发生爆炸。 5. 5.许多许多易燃固体有毒,或燃烧产物有毒或有腐蚀性。例如:二硝基易燃固体有毒,或燃烧产物有毒或有腐蚀性。例如:二硝基苯、二硝基苯酚、硫磺、五硫化二磷等苯、二硝基苯酚、硫磺、五硫化二磷等。7自燃物品自燃物品自燃自燃物品物品特性:特性: 自燃自燃物品多具有容易氧化、分解的性质,且燃点较低。在物品多具有容易氧化、分解的性质,且燃点较低。在未发生自燃前,一般都经过缓慢的氧化过程,同时产生一定热未发生自燃前,一般都经过缓慢的氧化过程,同时产生一定热量,当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积热使温度达到该物
8、质的自燃点量,当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积热使温度达到该物质的自燃点时便会自发地着火燃烧。时便会自发地着火燃烧。 凡凡能促进氧化反应的一切因素均能促进自燃。空气、受热、能促进氧化反应的一切因素均能促进自燃。空气、受热、受潮、氧化剂、强酸、金属粉末等能与自燃物品发生化学反应受潮、氧化剂、强酸、金属粉末等能与自燃物品发生化学反应或对氧化反应有促进作用,它们都是促使自燃物品自燃的因素或对氧化反应有促进作用,它们都是促使自燃物品自燃的因素。8遇湿易燃遇湿易燃物品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特性遇湿易燃物品特性 1.1.与与水或潮湿空气中的水分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易燃水或潮湿空气中的水分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易燃
9、气体和热量。例如:气体和热量。例如: 2K+2H2O2KOH+H2+热量热量 CaC2+2H2OCa(OH)2+CHCH+热量热量 即使当时不发生燃烧爆炸,但放出的易燃气体积集在容器或即使当时不发生燃烧爆炸,但放出的易燃气体积集在容器或室内与空气亦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导致危险。室内与空气亦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导致危险。 2.2.与与酸反应比与水反应更加剧烈,极易引起燃烧爆炸。例如:酸反应比与水反应更加剧烈,极易引起燃烧爆炸。例如:NaH+ HClNaCl+H2+热量热量 3.3.有些有些遇湿易燃物品本身易燃或放置在易燃的液体中遇湿易燃物品本身易燃或放置在易燃的液体中(如金属如金属钾、钠等均浸没
10、在煤油中保存以隔绝空气钾、钠等均浸没在煤油中保存以隔绝空气),它们遇火种、热源,它们遇火种、热源也有很大的危险。也有很大的危险。 此外,一些遇湿易燃物品还具有腐蚀性或毒性,如硼氢类化此外,一些遇湿易燃物品还具有腐蚀性或毒性,如硼氢类化合物有剧毒,应当引起注意合物有剧毒,应当引起注意。98.1.6氧化剂和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特性和有机过氧化物特性 1.1.氧化剂氧化剂中的无机过氧化物均含有过氧中的无机过氧化物均含有过氧基,基,很不稳定,易分很不稳定,易分解放出原子氧,其余的氧化剂则分别含有高价态的氯、溴、碘、解放出原子氧,其余的氧化剂则分别含有高价态的氯、溴
11、、碘、氮、硫、锰、铬等元素,这些高价态的元素都有较强的获得电氮、硫、锰、铬等元素,这些高价态的元素都有较强的获得电子能力。因此氧化剂最突出的性质是遇易燃物品、可燃物品、子能力。因此氧化剂最突出的性质是遇易燃物品、可燃物品、有机物、还原剂等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引起燃烧爆炸。有机物、还原剂等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引起燃烧爆炸。 2.2.氧化剂氧化剂遇高温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极易引起燃烧爆炸。遇高温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极易引起燃烧爆炸。特别是有机过氧化物分子组成中的过氧特别是有机过氧化物分子组成中的过氧基很基很不稳定,易分解放不稳定,易分解放出原子氧,而且有机过氧化物本身就是可燃物,易着火燃烧,出原子氧,
12、而且有机过氧化物本身就是可燃物,易着火燃烧,受热分解的生成物又均为气体,更易引起爆炸。所以受热分解的生成物又均为气体,更易引起爆炸。所以,有机过,有机过氧化物比无机氧化剂有更大的火灾爆炸危险。氧化物比无机氧化剂有更大的火灾爆炸危险。10 3.3.许多氧化剂如氯酸盐类、硝酸盐类、有机过氧化物等对摩擦、撞许多氧化剂如氯酸盐类、硝酸盐类、有机过氧化物等对摩擦、撞击、震动极为敏感。储运中要轻装轻卸,以免增加其爆炸性。击、震动极为敏感。储运中要轻装轻卸,以免增加其爆炸性。 4.4.大多数氧化剂,特别是碱性氧化剂,遇酸反应剧烈,甚至发生爆大多数氧化剂,特别是碱性氧化剂,遇酸反应剧烈,甚至发生爆炸。例如过氧
13、化钠炸。例如过氧化钠(钾钾)、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二苯甲酰等,遇、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二苯甲酰等,遇硫酸立即发生爆炸。这些氧化剂不得与酸类接触,也不可用酸碱灭火硫酸立即发生爆炸。这些氧化剂不得与酸类接触,也不可用酸碱灭火剂灭火。剂灭火。 5.5.有些氧化剂特别是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如过氧化钠有些氧化剂特别是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如过氧化钠(钾钾)等,遇水等,遇水分解放出氧气和热量,有助燃作用,使可燃物燃烧,甚至爆炸。这些分解放出氧气和热量,有助燃作用,使可燃物燃烧,甚至爆炸。这些氧化剂应防止受潮,灭火时严禁用水、酸碱、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剂氧化剂应防止受潮,灭火时严禁用水、酸碱、泡沫、二氧化碳
14、灭火剂扑救。扑救。 6.6.有些氧化剂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和腐蚀性。例如铬酸酐、重铬酸有些氧化剂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和腐蚀性。例如铬酸酐、重铬酸盐等既有毒性,又会灼伤皮肤;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有较强的腐蚀性。盐等既有毒性,又会灼伤皮肤;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有较强的腐蚀性。操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操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7.7.有些氧化剂与其他氧化剂接触后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放出大量热有些氧化剂与其他氧化剂接触后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放出大量热而引起燃烧爆炸。如亚硝酸盐、次亚氯酸盐等遇到比它强的氧化剂时而引起燃烧爆炸。如亚硝酸盐、次亚氯酸盐等遇到比它强的氧化剂时显还原性,发生剧烈反应而导致危险。所以各种氧化剂亦
15、不可任意混显还原性,发生剧烈反应而导致危险。所以各种氧化剂亦不可任意混储混运。储混运。118.1.7有毒品有毒品有有毒品特性毒品特性 这类物品的主要特性是具有毒性。少量进入人、畜体内即能这类物品的主要特性是具有毒性。少量进入人、畜体内即能引起中毒,不但口服会中毒,引起中毒,不但口服会中毒,吸入其吸入其蒸气也会中毒,有的还能蒸气也会中毒,有的还能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中毒。所以除不得经人口及吸入大量蒸气外,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中毒。所以除不得经人口及吸入大量蒸气外,还应避免触及皮肤。还应避免触及皮肤。为为保证人身安全,对有毒品特别强调以下几点:保证人身安全,对有毒品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1.1.有有毒品在水
16、中的溶解度越大,其危险性也越大。因为人体毒品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其危险性也越大。因为人体内含有大量水分,所以越易溶解于水的有毒品越易被人体吸收。内含有大量水分,所以越易溶解于水的有毒品越易被人体吸收。 2.2.有些有些有毒品虽不溶于水,但能溶于脂肪中,同样能通过溶有毒品虽不溶于水,但能溶于脂肪中,同样能通过溶解于皮肤表面的脂肪层侵入毛孔或渗入皮肤而引起中毒解于皮肤表面的脂肪层侵入毛孔或渗入皮肤而引起中毒。12 3.3.有毒品经过皮肤破裂的地方侵入人体,会随血液蔓延全身,有毒品经过皮肤破裂的地方侵入人体,会随血液蔓延全身,加快中毒速度。因此,在皮肤破裂时,应停止或避免对有毒品加快中毒速度。因此,
17、在皮肤破裂时,应停止或避免对有毒品的作业。的作业。 4.4.有毒品通过消化道侵人人体的危险性比通过皮肤更大,因有毒品通过消化道侵人人体的危险性比通过皮肤更大,因此进行有毒品作业时应严禁饮食、吸烟等。此进行有毒品作业时应严禁饮食、吸烟等。 5.5.固体有毒品的颗粒越小越易引起中毒,因为颗粒小容易飞固体有毒品的颗粒越小越易引起中毒,因为颗粒小容易飞扬,容易经呼吸道吸人肺泡,被人体吸收而引起中毒。扬,容易经呼吸道吸人肺泡,被人体吸收而引起中毒。 6.6.液体有毒品的挥发性越大,空气中浓度就越高,从而越容液体有毒品的挥发性越大,空气中浓度就越高,从而越容易从呼吸道侵人人体引起中毒。其中无色无味者比色浓
18、味烈者易从呼吸道侵人人体引起中毒。其中无色无味者比色浓味烈者难以察觉,隐蔽性更强,更易引起中毒。难以察觉,隐蔽性更强,更易引起中毒。有毒品分项有毒品分项 有毒品分为剧毒品和毒害品二项。有毒品分为剧毒品和毒害品二项。剧毒剧毒品品:具有非常剧烈毒性危害、食人致死的化学品具有非常剧烈毒性危害、食人致死的化学品。 毒害毒害品品:有毒品中除剧毒品以外的均为毒害品有毒品中除剧毒品以外的均为毒害品。138.1.8放射性物品放射性物品放射性物品特性放射性物品特性 具有放射性,能自发、不断地放出感觉器官不能觉察到的射具有放射性,能自发、不断地放出感觉器官不能觉察到的射线。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可分为四种:线。放射
19、性物质放出的射线可分为四种:射线射线,也叫甲种射,也叫甲种射线;线;射线射线,也叫乙种射线;,也叫乙种射线;射线射线,也叫丙种射线;还有,也叫丙种射线;还有中中子流子流。但是各种放射性物品放出的射线种类和强度不尽一致。但是各种放射性物品放出的射线种类和强度不尽一致。 如果上列射线从人体外部照射时,对人的危害很大,达到一如果上列射线从人体外部照射时,对人的危害很大,达到一定剂量时易使人患放射病,甚至死亡。如果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定剂量时易使人患放射病,甚至死亡。如果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时,内时,射线的危害最大,其他射线的危害较大,所以要严防射线的危害最大,其他射线的危害较大,所以要严防放射性物品进入体
20、内。放射性物品进入体内。 许多放射性物品毒性很大。许多放射性物品毒性很大。 不能用化学方法中和或者其他方法使放射性物品不放出射线,不能用化学方法中和或者其他方法使放射性物品不放出射线,而只能设法把放射性物质清除或者用适当的材料予以吸收屏蔽。而只能设法把放射性物质清除或者用适当的材料予以吸收屏蔽。148.1.9腐蚀品腐蚀品腐蚀品特性腐蚀品特性 强烈的腐蚀性、毒性、易燃性、氧化性。强烈的腐蚀性、毒性、易燃性、氧化性。腐蚀品分项腐蚀品分项 腐蚀品分为酸性腐蚀品、碱性腐蚀品、其他腐蚀品三项。腐蚀品分为酸性腐蚀品、碱性腐蚀品、其他腐蚀品三项。158.1.10危险化学品标志危险化学品标志 常用危险化学品标
21、志由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由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规定,该标准对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规定,该标准对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进行了分类,并规定了危险品的包装标志,既适用于常用危性进行了分类,并规定了危险品的包装标志,既适用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包装标志,也适用于其他化学品的分类和包险化学品的分类及包装标志,也适用于其他化学品的分类和包装标志。装标志。 标志的种类标志的种类: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类别,设主标: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类别,设主标志志16种,副标志种,副标志11种。种。标志的图形标志的图形:主标志由表示危
22、险特性的图案、文字说明、底色:主标志由表示危险特性的图案、文字说明、底色和危险品类别号四个部分组成的菱形标志。副标志图形中没有和危险品类别号四个部分组成的菱形标志。副标志图形中没有危险品类别号。危险品类别号。标志的使用原则标志的使用原则:当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一种以上的危险性时,:当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一种以上的危险性时,应用主标志表示主要危险性类别,并用副标志来表示重要的其应用主标志表示主要危险性类别,并用副标志来表示重要的其他的危险性类别。他的危险性类别。标志的使用方法标志的使用方法:按:按GB 190的有关规定执行。的有关规定执行。16178.2 危险化学品储存安全技术危险化学品储存安全技术
23、8.2.1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基本要求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基本要求 储存要求储存要求 1. 1.必须储存在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危险化学品仓库中,必须遵必须储存在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危险化学品仓库中,必须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的规定。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的规定。 2. 2.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内,储存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内,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 3. 3.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必须在专用仓库
24、内单独存放,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品必须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储存单位应当将储存剧毒化学品以及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储存单位应当将储存剧毒化学品以及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当地公安部门险化学品的数量、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当地公安部门和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和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4. 4.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对安全、消防的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对安全、消防的要求,设置明显标志。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的储存设备和安全要求,设置明显标志。危险化
25、学品专用仓库的储存设备和安全设施应当定期检测。设施应当定期检测。 5. 5.储存的危险化学品应有明显的标志。储存的危险化学品应有明显的标志。18 6. 6.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必须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必须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其仓库及场所应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安其仓库及场所应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全防护用品。 7.7.危险化学品露天堆放,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危险化学品露天堆放,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剧毒物品不得露天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剧毒物品不得
26、露天堆放。放。 8.8.储存方式:根据危险化学品品种特性,实施隔离储存、隔储存方式:根据危险化学品品种特性,实施隔离储存、隔开储存、分离储存。根据危险品性能分区、分类、分库储存。开储存、分离储存。根据危险品性能分区、分类、分库储存。 9. 9.各类危险品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储存,灭火方法不同的危各类危险品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储存,灭火方法不同的危险化学品不能同库储存。险化学品不能同库储存。 10. 10.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物、区域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物、区域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11. 11.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
27、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19危险化学品出入库管理危险化学品出入库管理 1.1.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必须建立严格的出入库管理制度。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必须建立严格的出入库管理制度。 2.2.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前均应按有关进行检查验收、登记,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前均应按有关进行检查验收、登记, 3.3.经核对后方可入库、出库,当商品性质未弄清时不准入库。经核对后方可入库、出库,当商品性质未弄清时不准入库。 4.4.装卸、搬运危险化学品时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做到轻装、装卸、搬运危险化学品时应按照
28、有关规定进行,做到轻装、轻卸。严禁摔、碰、撞击、拖拉、倾倒和滚动。轻卸。严禁摔、碰、撞击、拖拉、倾倒和滚动。 5.5.装卸对人身有毒害及腐蚀性物品时,操作人员应根据危险装卸对人身有毒害及腐蚀性物品时,操作人员应根据危险条件,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条件,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6. 6.装卸易燃易爆物料时,装卸人员应穿工作服,带手套、口装卸易燃易爆物料时,装卸人员应穿工作服,带手套、口罩等必需的防护用具,操作中轻搬轻放、防止摩擦和撞击。罩等必需的防护用具,操作中轻搬轻放、防止摩擦和撞击。 7. 7.各类危险化学品分装、改装、开箱各类危险化学品分装、改装、开箱(桶桶)检查等应在库房外检查等应在库房外进
29、行。进行。 8.8.不得用同一个车辆运输互为禁忌的物料。包括库内搬运。不得用同一个车辆运输互为禁忌的物料。包括库内搬运。 9.9.在操作各类危险化学品时,企业应在经营店面和仓库,针在操作各类危险化学品时,企业应在经营店面和仓库,针对各类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准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和制定急救预对各类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准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和制定急救预案。案。20消防措施消防措施 1.1.根据危险化学品特性和仓库条件,必须配置相应的消防设根据危险化学品特性和仓库条件,必须配置相应的消防设备、设施和灭火药剂。并配备经过培训的兼职或专职的消防人备、设施和灭火药剂。并配备经过培训的兼职或专职的消防人员。员。 2.2
30、.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物内应根据仓库条件安装自动监测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物内应根据仓库条件安装自动监测和火灾报警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 3.3.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物内,如条件允许,应安装灭火喷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物内,如条件允许,应安装灭火喷淋系统淋系统(遇水燃烧危险化学品,不可用水扑救的火灾除外遇水燃烧危险化学品,不可用水扑救的火灾除外)。 4.4.危险化学品储存的企业应设有安全保卫组织。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储存的企业应设有安全保卫组织。危险化学品仓库应有专职或义务消防、警卫队伍。无论专职还是义务消防、仓库应有专职或义务消防、警卫队伍。无论专职还是义务消防、警卫队伍都应制定灭火预案并经常进
31、行消防演练。警卫队伍都应制定灭火预案并经常进行消防演练。21人员培训人员培训 1.1.仓库工作人员应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仓库工作人员应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对危险化学品的装卸人员进行必要的教育,使其按照有关对危险化学品的装卸人员进行必要的教育,使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操作。规定进行操作。 3.3.仓库的消防人员除了具有一般消防知识之外,还应进行在仓库的消防人员除了具有一般消防知识之外,还应进行在危险化学品库工作的专门培训,使其熟悉各区域储存的危险化危险化学品库工作的专门培训,使其熟悉各区域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种类、特性、储存地点、事故的处理程序及方法。学品种类、特性、储
32、存地点、事故的处理程序及方法。228.2.11危险化学品储存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分析危险化学品储存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分析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危险化学品储存发生火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危险化学品储存发生火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九种九种情况:情况: 1. 1.着火源控制不严。着火源控制不严。 2. 2.性质相互抵触的物品混存。性质相互抵触的物品混存。 3. 3.产品变质。产品变质。 4. 4.养护管理不善。养护管理不善。 5. 5.包装损坏或不符合要求。包装损坏或不符合要求。 6. 6.违反操作规程。违反操作规程。 7. 7.建
33、筑物不符合存放要求。建筑物不符合存放要求。 8. 8.雷击。雷击。 9. 9.着火扑救不当。着火扑救不当。238.5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8.5.1事故应急管理的内涵事故应急管理的内涵预防预防:从应急管理的角度,防止紧急事件或事故发生,避免应:从应急管理的角度,防止紧急事件或事故发生,避免应急行动。为预防、控制和消除事故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的急行动。为预防、控制和消除事故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的危害所采取的行动危害所采取的行动 预备预备: 事故发生之前采取的行动,主要是为了建立应急管理能事故发生之前采取的行动,主要是为了建立应急管理能力。它把目标集中在发展应急
34、操作计划及系统上。力。它把目标集中在发展应急操作计划及系统上。响应响应:故发生期间和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目的:故发生期间和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目的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群,尽可能控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群,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制并消除事故。恢复恢复:使生产、生活恢复到正常状态或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使生产、生活恢复到正常状态或得到进一步的改善。241.1.预防阶段预防阶段 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安全法律、法规、标准 灾害保险灾害保险 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系统 安全规划安全规划 风险分析、评价风险分析、评价 土地勘测土地勘测 建筑物安
35、全标准、规章建筑物安全标准、规章 安全监测监控安全监测监控 公共应急教育公共应急教育 安全研究安全研究 税务鼓励和强制性措施税务鼓励和强制性措施 252.2.预备阶段预备阶段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 应急预案(计划)应急预案(计划) 应急通告与报警系统应急通告与报警系统 应急医疗系统应急医疗系统 应急救援中心应急救援中心 应急公共咨询材料应急公共咨询材料 应急培训、训练与演习应急培训、训练与演习 应急资源应急资源 互助救援协议互助救援协议 特殊保护计划特殊保护计划 实施应急救援预案实施应急救援预案263. 3. 响应阶段响应阶段 启动应急通告报警系统启动应急通告报警系统 启动应急救援中心启动应急救援
36、中心 提供应急医疗援助提供应急医疗援助 报告有关政府机构报告有关政府机构 对公众进行应急事物说明对公众进行应急事物说明 疏散和避难疏散和避难 搜寻和营救搜寻和营救274. 4. 恢复阶段恢复阶段 清理废墟清理废墟 损失评估损失评估 消毒、去污消毒、去污 保险赔付保险赔付 贷款和核批贷款和核批 失业评估失业评估 应急预案的复查应急预案的复查 灾后重建灾后重建288.5.2应急预案的基本概念应急预案的基本概念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减少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尽
37、可能地减少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环境破坏,在事故后果和应急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财产损失和对环境破坏,在事故后果和应急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包括在应急准备、应急行动和现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包括在应急准备、应急行动和现场恢复等方面所做的具体安排。场恢复等方面所做的具体安排。 应急预案明确了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应急预案明确了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是事故救援活动的指南。备,是事故救援活动的指南。29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应急
38、管理条例应急管理条例企业应急文件企业应急文件各类应急规定各类应急规定管理机构管理机构功能部门功能部门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救援队伍救援队伍统一指挥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属地为主公众动员公众动员信息通讯信息通讯物资装备物资装备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财务经费财务经费30应急救援预案(计划)应急体系的发展应急救援预案(计划)应急体系的发展 v 19821982年,欧共体年,欧共体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塞(塞韦索法令),提出了重大事故预防与救援问题韦索法令),提出了重大事故预防与救援问题v 19841984年,印度博帕尔事故,促进各国修改法律法规、完年,印度博帕尔事故,促
39、进各国修改法律法规、完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v 19861986年,美国提出年,美国提出紧急事故应急计划和社区知情权法紧急事故应急计划和社区知情权法案案v 19931993年,年,ILOILO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提出应急计划要提出应急计划要求求v 20012001年,年,911911后美国成立国土安全部后美国成立国土安全部v 20022002年,中国年,中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规定企业与政府制定应急规定企业与政府制定应急预案预案31我国的应急体系我国的应急体系 生产生产安全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应急救援体系 公共卫生公共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应急救援体系 自然灾害
40、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应急救援体系 社会社会安全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应急救援体系3233国家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国家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地质应急救援指挥分中地质应急救援指挥分中心心化学应急救援指挥分中心化学应急救援指挥分中心消防应急救援指挥分中消防应急救援指挥分中心心海事应急救援指挥分中海事应急救援指挥分中心心矿山应急救援指挥分中心矿山应急救援指挥分中心核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分中心核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分中心铁路应急救援指挥分中铁路应急救援指挥分中心心航空应急救援指挥分中心航空应急救援指挥分中心电力安全应急救援指挥分中心电力安全应急救援指挥分中心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市
41、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市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企业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企业应急救援指挥中心34中国应急管理机制形成过程中国应急管理机制形成过程1.1. 20022002年年5 5月,广西南宁市应急联动系统正式运行,成为中国月,广西南宁市应急联动系统正式运行,成为中国最早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最早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2.2. 20032003年年初,上海市启动编制工作,经过两年努力,编制年年初,上海市启动编制工作,经过两年努力,编制完成完成上海市灾害事故紧急处置总体预案上海市灾害事故紧急处置总体预案,这是省级政,这是省级政府中最早编制应对灾害事故的预案。府中最早编制应对灾害事故的预案。3.3. 2
42、0032003年年5 5月,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布。公布。4.4. 20032003年年7 7月,国家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月,国家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国务院办公厅专门成立大课题,国务院办公厅专门成立“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工作小组预案工作小组”。5.5. 20032003年年9 9月,月,北京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北京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公布。公布。356.6. 20042004年年5 5月,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各省人民政府编制突发公共月,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各省人民政府编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
43、急预案,在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在20042004年年9 9月底前报国务院办公厅备案。月底前报国务院办公厅备案。7.7. 20052005年年1 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国家突发公共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和2525件专项预案、件专项预案、8080件部门预案,共计件部门预案,共计106106件。件。8.8. 20052005年年7 7月月22222323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标志着中国应急管理纳入了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工标志着中国应急管理纳入了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工作轨道。作轨道。9.
44、9. 20062006年年1 1月月8 8日,国务院发布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预案,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已编制了国家专项预案和部门,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已编制了国家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突发公共事件总预案;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均已编制完成。体应急预案均已编制完成。368.5.4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应急预案过于简单、粗略,只能作为一般的管理规章,缺应急预案过于简单、粗略,只能作为一般的管理规章,缺乏可操作性;乏可操作性; 2.2.应急预案并未按科
45、学的程序制定,缺乏充分的应急能力评应急预案并未按科学的程序制定,缺乏充分的应急能力评估和风险评价、资源评估等;估和风险评价、资源评估等; 3.3.应急预案的要素和功能论述不全,不能满足应急的要求;应急预案的要素和功能论述不全,不能满足应急的要求; 4.4.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差,很多应急的方法和措施不具体,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差,很多应急的方法和措施不具体,责任不明确;责任不明确; 5.5.应急预案中的应急指挥和应急管理方面的叙述,缺乏相关应急预案中的应急指挥和应急管理方面的叙述,缺乏相关部门之间必要的协调,存在矛盾或重复现象,造成事故应急行部门之间必要的协调,存在矛盾或重复现象,造成事故应急行动时职责不清、指挥不力、操作混乱的局面;动时职责不清、指挥不力、操作混乱的局面; 6.6.预案制定后,并未很好的宣传、培训、演练、维护与实施。预案制定后,并未很好的宣传、培训、演练、维护与实施。378.5.5应急救援预案的分级应急救援预案的分级企业级企业级预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家居安全系统安装协议
- 的股权转让合同书
- 节能环保设施采购与运营协议
- 农民合作种养殖技术支持合同
- 详细收入及年终奖金津补贴证明(7篇)
- 行政管理市政学知识更新试题及答案
- 在建筑工程中提升竞争力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的组织变革试题及答案
- 现代管理中的实施策略与执行力考查试题及答案
- 科技助力市政管理试题及答案
- 一级建造师的挂靠合同范本(4篇)
- GB/T 19277.1-2011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第1部分:通用方法
- GB/T 11418-1989搪瓷耐热性测试方法
- 2023年甘肃省特岗教师理科综合真题
- 英语演讲与辩论教程
- ARCGIS10基础培训课件
- 商业银行押品风险排查报告
- 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定位诊断治疗
- 2022年中原工学院辅导员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管理学原理(南大马工程)
- 酒店VI设计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