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传统饮食文化特点_第1页
畲族传统饮食文化特点_第2页
畲族传统饮食文化特点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畲族传统饮食文化特点畲族传统饮食文化特点畲族是一个散居在我国东南闽、浙、赣、粤、皖五省部 分山区的少数民族。据我国人口普查资料公布,目前畲族总 人口数达60余万。畲族历史悠久,民间文化丰富多彩,人 民勤劳勇敢,民风纯朴。本文结合笔者业余研究整理畲族民 间民俗文化二十余年所积累的资料入手,拟就畲族传统饮食文化特点、相关习俗及其开发工作展开讨论,并就此求教于 大方之家。畲族传统饮食文化之特点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隋唐之际,畲族先民就已居住在闽、 粤、赣三省交界,自宋代开始陆续向闽中、闽北一带迁徙, 大约在明清时期形成了目前主要在闽东、浙南山区与汉族杂居的局面。畲族先民缘山近水而居,其经济文化属山地农

2、耕 类型。如果我们从饮食文化的材料、口味、方式、文化积淀 以及禁忌等材料分析入手,畲族传统饮食文化有下列特点:1、一年四季以杂粮为主食畲族先民长期过着随山而种的游耕山地农业生活,虽也租种当地地主的水田种水稻,但所种的大米基本都用于交租,所 以一年四季以番薯、玉米等杂粮为主食。民俗学家沈作乾在 1924年发表的括苍畲民的调查 一文中详细纪录了浙江丽 水碧湖畲村畲民的饮食情况:畲民的饮食以番薯为主粮、玉蜀黍次之,食米的很少。普遍用番薯切丝,掺米饮食,叫做“番薯丝饭”。佃29年德国学者史图博先生在景宁敕木山所 见到畲民的饮食情况是:“吃的非常简单,只有富裕的人家 才吃得起大米饭,以甘薯为主食。每天吃

3、两餐,很少吃三餐。2、嗜辣重咸,喜食野味、河鲜,善腌制食品 畲族的饮食习惯之一,嗜辣。畲民喜欢在炒菜煮食时加辣椒 调味,正如畲族谚语所谓:“火笼当棉袄,辣椒当油炒,番 薯丝吃到老”。关于畲族饮食习惯中嗜辣之原因大概有三: 一为贫困,缺油,以辣椒当油炒;二为,畲民客观居住的条 件使然,居在深山,地阴气寒,吃辣能去湿却寒有利于健康; 三为,畲民喜食河鲜、野味,加辣调味能去腥。畲族同胞散居于深山之中,耕山而作,日常狩猎、捕鱼以供 饮食之需。故其饮食风俗中喜食野味、河鲜。关于此,清杨 澜临汀汇考卷三风俗考 ?畲民附一文中录福建长汀 杨睿诗云:“姜薯蓣豆种山椒,叉木诛芋各打寮;夜半风腥 呼野菜,强弓毒矢

4、竟相邀。”古田县志亦有载:畲家“男 女赴山耕作,每腰系鱼篓,捕鱼螺以为馔羹,执柴刀采薪以 供粉饷。为了保存食物,畲族先民特别重视腌制和腊制食品。关于畲 族饮食习惯之中喜腌和腊重咸这一特点,畲谚有云:食最好 是咸腌货,穿最好是蓝青色。如:把芥菜略晒,加盐腌制在 大缸或木桶之中,即成酸咸可口的酸菜;青辣椒加盐腌制, 即成酸辣可口的酸辣椒;萝卜加盐腌制,即成咸萝卜;竹笋 加盐腌制,即成酸竹笋。此外,尚有色似金黄琥珀的咸菜、 咸豆、霉豆腐等等。鱼类河鲜,小鱼泥鍬之类则烘干,大鱼 则剖开以盐腌咸再加酒糟腌制,挂于透风阴凉处晾干,则成 风味独特的腌鱼干。腊制食品一般在冬季,有腊猪头、腊条 肉、腊猪脚等。其

5、中,畲家腊腿制作工艺特殊,风味独特, 于每年冬季,取新鲜猪腿,用食盐抹透,挂于灶头,常年以 烟火熏之,时历一年则肥肉似白玉,精肉似火红,以刀片之 成薄片即可入口食用,肉肥而不腻,有股淡淡的烟熏味道, 美味无比,口感独特。3、喜热食,善饮酒喜热食,善饮酒,是畲族传统饮食文化之中的一大特色。所 谓热食,即桌上架炉,随煮随吃,类似于今日之火锅。畲家 家家户户于餐桌之上均常年备有一只小风炉。此炉一般为泥炉,也有讲究一点的用铁炉。风炉置于桌中间,生以炭火, 架上小铁锅或小铜锅,待汤料水沸时,将豆腐、青菜之类倒 入现煮现吃。请客摆酒席时,也设小风炉,一道道地上桌倒 入小锅煮着趁热吃。畲民热情好客,善饮酒,

6、以自家酿制的美酒待客。客人一到 畲家,主人一般不先泡茶,而是恭恭敬敬地用双手捧上一大 碗米酒请客人品尝,这是畲家最高的待客礼节。畲族一年四 季过节日,办红白喜事,没有酒就不算过节;没有酒请客人喝醉就不算办喜事,不算请过客。所以畲家一年四季,家家 均酿有米酒,建房时有“上梁酒”;生日时要吃“生日酒”; 定亲时要喝“定亲酒”;嫁女时要吃“嫁女酒”;娶亲时要吃 “讨亲酒”;真可谓无酒不办事。畲民喜饮酒,也更善酿酒,有悠久的酿酒历史。据有关客家 文化史研究专家考证, 自南北朝以后为避战乱而由北方中原 地带迁入南方的客家人的酿酒技术就是向当时的畲族先民 学习的。畲民酿酒,一般分两步走,一为制酒药做红粬;

7、二 是用红粬和合糯米发酵酿酒。好酒关键在于要有好的红粬。 制粬,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手艺,成为畲族民间的一门绝 活,并成为半职业化的工作。制粬一般在秋季进行,畲民的 制粬师傅一般采用一种生于河边的红苕草发酵,或用“酒 脚”,与米粉一起发酵,来制作红粬的“粬娘”。“粬娘”制成后,先把早米浸泡一天,上甑蒸熟后,倒在地上摊开,使 之略凉,再用“粬娘”拌米饭,使每粒均沾上“粬娘”,然后堆成一堆,用布袋将粬米盖好,约经一昼夜发酵到粬米发 烫时就马上摊开晾干。制粬是一项全凭经验和感觉的技术 活。一年之中,四季均可酿酒,但以农历十月是最好的酿酒 季节,畲俗称十月份酿制的酒为“十月缸”。在酿酒时,畲民根据不同

8、的需要,还用草药煎水酿酒,称“药酒”。酿酒后的酒糟,也有多做用途,一为加上番薯丝经第二次发酵, 用来蒸烧酒。这种白酒的酒精度可高达50度左右,称“番 薯烧”。二为用来当菜吃,如酒糟毛芋、酒糟萝卜、酒糟豆 腐等等。三为,用来糟制各种风味食品,如酒糟鱼、酒糟带 鱼、酒糟肉、酒糟猪肠等。腌制酒糟类食品很有讲究。如酒 糟带鱼,取新鲜带鱼,用一磁罐,以一层酒糟一层带鱼,撒 一层薄盐再加一层酒糟,再加一层猪肥肉或猪大肠,如此, 层层相加,压实后用竹箬叶扎紧封口,大约腌制月余,即可 食用。食用时只需略加姜丝,上锅蒸熟即可。此菜,酒香、 鱼香、肉香、鲜香无比,是下酒下饭的第一等好菜。4、九药不如一补 重视食疗

9、畲族先民自古以来大多居住、劳作、生活在山区,在长期的 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低下生产条件下,为了谋求生存和繁衍, 他们根据实践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山区丰富的草药资源, 大胆地将草药与食品配伍,创造性地开发和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和山地文化色彩的民族民间饮食文化食疗。畲族食疗历史悠久,民间有谚云:“九药不如一补”,即是这段历史 生活的总结与概括。畲族食疗既用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延年益寿,也可用来治疗一些急慢性疾病,使用面广,涉及 内、儿、外、妇、眼、五官、肛肠、骨伤等,且普及率极高, 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应用。畲族民间食疗首先强调以脏补脏,认为禽畜的内脏或肌肉与人体相应的内脏或组织有特殊的对应补益关系,所

10、以治疗四肢关节痛多用猪蹄与干品榛寄生、红酒适量炖食治关节风湿 病。又如,治头风痛配用猪(羊)脑加白埔姜鲜根、冰糖适 量炖服。再如,治疗胃脘痛则加猪肚与一些健脾养胃利气的 草药炖服。其次,畲族食疗注重人身体的寒、热属性。认为体质寒冷者 要配用热性食物,体质热者要用冷性食物。如胃脘冷寒者要 用属热性的羊肉来炖药; 如热性体质则选用温性平和猪肚或 猪夹心肉炖药。添加糖酒类亦依此区分,白糖、冰糖性凉, 红糖性热;白酒性凉,红酒(米酒、黄酒)性热。同时还要 注重季节的变化,夏天气温高,阳气旺,故食疗用料及草药 大都选用冷性;冬天则常用热性食品和草药为上。其三,用药剂量大,强调药物的新鲜度。最好是现采现用

11、, 陈年药物不用。畲族食疗,不仅可改变药物的口味,同时还具有滋补、防治 疾病的双重作用,所以对于治疗慢性疾病和养生保健有较显 著的功效。5、畲族美食传说多畲族饮食风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饮食文化理念,而且在流传过程中还产生了许多美丽动人的 传说。这些有关畲族饮食风俗习惯的民间传说,为我们深入 了解畲族饮食风俗文化及其制作工艺提供了极为难得的研 究资料。如关于畲族三月三吃乌饭的传说,据畲族史研究专家雷弯山 先生统计就达八种说法之多:一说:是畲族先民在抗击敌人时,敌人常来抢米饭吃,于是 畲民故意把米饭染成乌黑,敌人怕中毒,不敢食用,畲族人 民能吃上米饭,有了力气,终于把敌人打败

12、。二说:相传唐代有个畲族英雄雷万兴,在反抗统治阶段压迫 的斗争中,被关进牢房,他力气大,饭量也大,一顿要吃一 斗的米饭,其母送来的米饭常被狱卒抢吃掉,万兴就叫母亲 把饭染黑,狱卒见状再也不敢吃了。万兴吃了饭,养足了力 气,恢复了体力,后来越狱,勇敢作战,于三月三日战死沙 场。后族人就于每月三月三日染食乌米饭以示悼念。此外, 亦有一种说法:唐总章二年,雷万兴带领畲军抗唐朝庭南征 官兵,有一次被围困在山上,断了粮草,只好以黑色的乌稔 果充饥。胜利后,在三月三节日的酒桌上,雷万兴忘不了乌 稔树果子的功绩,就吩咐士兵上山采摘。可是这三月时节, 乌稔树刚开花,所以兵士们只采了些乌稔树叶回来。这时有 人出

13、了一个主意,把乌稔树叶与米一起煮,果然米饭变成了 乌黑透亮的乌米饭,吃了之后,畲军士气大振,打了不少胜 仗。为了纪念抗敌胜利和雷万兴的功绩,畲民每年三月三就 采摘乌稔树叶熬汁煮乌米饭吃。三说:畲族英雄蓝天风被关进地牢,家里送的饭经常被狱卒 吃掉。怎么办?一天,歌手钟秀姑娘用山蚂蚁做饭,送到牢 门口,毒死牢头。后来畲民把饭染黑,狱卒就再也不敢吃了, 天风才在牢中吃上了饭。为纪念蓝天风,后来三月三就开始 吃乌米饭了。四说:相传畲族祖先当年居住在深山,曾以“乌饭侬”(乌稔树果实)充饥,畲族后代不忘根本,于三月三吃乌米饭以 示纪念。五说:始终公龙麒爱吃乌米饭,所以便以乌米饭来祭祖。六说:三月三是谷米的

14、生日, 畲民要给谷米穿衣, 涂上颜色, 米谷就可获大丰收。七说:相传明代日本倭寇常侵犯海边的畲村。一天倭寇发现畲民吃的乌米饭,不知是何物,便以为畲人是奇人,而逃之 夭夭。八说:三月三,虫蚁大作,而乌米饭粒粒乌黑如山蚁,故有“吃了乌米饭,来年可不受蚁害;吃了乌米饭,上山不怕蚁咬。”为防蚁害,所以三月三才吃乌米饭。再如,畲族民间传说土莲香就是一则广泛流传在福建福安畲区的关于畲民如何采摘土莲香这种草本植物和米发酵制作酒药红粬的神奇故事。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福安县卷编录了这则传说:畲家善酿酒还善制粬药。相传在很早以前,畲家有个名叫土 莲香的阿妹去宰相家帮厨。一天,她为宰相盛饭时不小心被 锅划破了

15、手指,一滴鲜血滴进了米饭之中,宰相没有发觉, 就将饭吃下。吃了饭马上上朝面君,皇帝见他满面红光,年轻了好多岁,就好奇地问宰相当日的饮食。宰相说:“上朝要紧,匆匆吃饭,不知饭内有什么,待臣回去问后再奏。”次日,宰相上朝,把土莲香划破手指的事奏皇上。 皇帝心想, 宰相吃了土莲香一滴血就变得这么年轻,我要吃她十滴血, 那不就能比他年轻十倍吗?于是皇帝立刻下令,叫武士抓来土莲香抽血供他饮用。土莲香因被抽了过多的血,不久就死 了。她死后,尸体被埋在畲山上,次年春天,她的坟前长出 一棵像莲花一样美丽的植物。清明时节,祭墓人采下莲花状 的植物插在祭品米饭上,一阵工夫,这碗饭就化作了清清的 米酒,人们喝下,顿

16、觉醇香可口,手脚轻快,精神倍增。后 来,畲族同胞就称这种能化米饭为米酒的神奇植物叫“土莲 香”,并开始用她来合米饭制作酿酒必需的酒药一一红粬。关于畲族饮食风俗的民间传说尚有很多。如:反映畲族秋后 新谷落田,新米归仓的丰收时节,炊新米庆丰收的传说尝 新米;讲述四月八畲民采摘艾草,制作春菊糍,祭祖飨神 的传说春菊糍;关于畲族山地种麦的来历的传说 麦神; 关于畲族酿酒和饮酒的传说酒仙;关于谷米及其他食物的碾扎工具一一石臼的传说 金鸡臼、神奇的石臼和箬叶6、畲族饮食禁忌中国民族文化大观?畲族编及浙江省少数民族志二书关于畲族饮食禁忌事项作了初步的统计,现转录于下,以供参考:(1)古时忌吃狗肉、蛇肉。(2)吃了牛肉忌吃橄榄。(3)服了中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