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框架结构毕业设计论文_第1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框架结构毕业设计论文_第2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框架结构毕业设计论文_第3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框架结构毕业设计论文_第4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框架结构毕业设计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文摘要本毕业设计是完成“XXXXX楼”的工程设计,包姑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建筑设计部分包括 建筑方案的设计思路、建筑做法和建筑的平立剖设计。结构设计部分包括结构方案设计、结构 il算和施工图设计。该建筑物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方案包括梁柱的选用, 结构计算包括梁柱板的配筋讣算,施工图设计包扌舌基础和楼梯的设讣。结构讣算部分应用 PKPM系列软件,主要用到PMCAD、SATWE、JCCAD、LTCAD模块。地震作用及内力计 算、地鳶位移验算采用手工计算分析。建筑和结构施工图全部采用AutoCAD及天正系列软件完 成。关键字: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PKPM软件应用、抗繼设计、钢筋混凝

2、土框架结构XXXX大好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英文摘要The graduation projeci is the engineering design of The Language and Cultural College Building of Shanxi University includ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structural desig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includes the designing idea of the whole preject, architectural practices and the

3、 plan, elevation and section design of the building. The structural design consists of structural pIan. structural calculations and construction design. The building lakes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In the process of structure plan, the beams* and columns* section are calculated and

4、selected. During the structural calculation, the reinforcement of plates. beams and columns are calculated. In construction design, the design of foundations and stairs are the main two parts. The software PKPM is employed in the structural calculation to analyze the structural effect and the steel

5、distribution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For example. PMCAD. SATWE. JCCAD. and LTCAD modules are used during the process. However the force calculation and seismic displacement are checked by hand. And architectural and structural drawings are all completed with AutoCAD and Tangent series.Keyword: s

6、tructural 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appliance of PKPM software, seismic calculation .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xxxx大好士学位论文目录III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第一章设计要求1.1毕业设计的与要求1.2 题 U1.3设计资料1.4设讣任务及要求1.5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第二章文献综述第三章建筑方案与工程概况3.1匸程概况3.2设讣依据3.3设计原则3.4建筑方案的选择3.5建筑功能划分3.6技术指标3/7建筑防火设计3.8水平垂直交通设计3.&1楼梯II-2-4-16-1

7、6-17-17-17-17-18-18-18-18-xxxx大好士学位论文目录VI382电梯-19-3.9建筑方案图-19-第四章建筑做法说明-22-4.1散水-22-4.2台阶-22-4.3地面做法431卫生间地而(用度243)432大报告厅地面做法-23-433其他地面做法-23-4.4楼面做法441卫生间及茶水间楼面做法442小报告厅楼面做法-24-443其他楼面做法-24-4.5屋面做法-24-4.6顶棚做法-24-4.7外墙做法:-25-4.8内墙做法-254.&1卫生间及茶水间内墙做法:-25-4&2 般墙面做法:-25-4.9踢脚线做法:4.10屋面防水采用改性沥青柔性油毡防水层

8、做法-26-26-26-4.11墙体-26-29-4.12门窗第五章结构方案说明5.1柱网布置-29-5.2结构形式选择-29-5.3楼板形式选择-29-54材料信息-29-5.5各层结构平面布置-30-5.6梁柱框架尺寸初步确定561第1部分梁柱尺寸确定562第II部分梁柱尺寸确定-32-563第III部分-32-第六章荷载及地震位移验算-34-61计算简图-34-6.2第I部分荷载及抗震验算35621建筑物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i的计算35622刚度和自掘周期计算40623地震作用讣算-42-63第II部分631建筑物总a力荷载代表值Gi的计算632刚度和自振周期计算48633地震作用讣算-5

9、0-第七章PKPM计算过程-52-7结构布置及荷载输入-52-72楼板施工图生成-55-73讣算5574配筋图和计算过程的显示-57-75基础设计-59-76楼梯设计-60-参考文献-65 -66 -67-附1.结构设计信息-67-附2结构位移文件-77-附3楼梯计算书-82-XXXX大学学士報论文第一萃设计要求第一章设计要求14毕业设计目的与要求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它是全而检验大学四年学习效果的一个 关键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同学可以综合以前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毕 业设计,同学可以得到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通过毕业设计,同学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 理论课程

10、的理解和巩固。上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讣的目的是:1全面了解建筑工程设il的全过程: 2基本具备进行建筑方案、建筑设il及绘制建筑施工图的能力: 3能熟练、正确进行结构方案、结构设计计算、构造处理及绘制结构施工图的能力: 4培养同学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的配合意识: 5培养正确、熟练运用规范、手册、各种标准图集及参考书的能力;6通过实际工程训练,建立功能设计、施工、经济全面协调统一的思想: 7通过毕业设ih进一步建立结构工程师的责任意识:1-2题目XXXX学院1.3设计资料1工程地点及地形图:山西大学校园内,地形图附后。2工程总建筑面积:6000 M-3工程性质:1)建筑性质:学校办公、教学2)建筑组

11、成:教学部分:学术报告厅2间:500 M-和200M2;教室5间:90 M-办公部分:大办公室5间:90 M-;中办公室20间:45 M-:小办公室40间:20 M-: 会议4间:45 M-;图书资料室2间:90 M-其它:卫生间每层2间,302;值班室、储藏间每层1间:20M2;客货两用电梯2部 (1600 公斤)。3)设计要求与总平面要求合理安排功能分区,流线顺畅,造型美观大方,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建筑形象。总平面布置:逍路、出入口、停车场、绿化及其它场地(场地东、北两面建筑至少距边 缘5M以上)。4)空间组合要求三部分联系需方便,同时须有相对的独立性。盥洗、厕所等布置时以集中为宜,便于管

12、 线布置:实验室应有好的采光、通风条件:根据周围环境考虑建筑体型及立而处理;入口广场应保证一立的停车和回车场地,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空间。5)室内外装饰要求主体建筑外墙采用贴面材料,室内主要公共空间墙壁用涂料,做吊顶,采用水磨石地 面:实验室内部按要求功能设ih其余房间装饰自泄,所有水房间均为瓷砖墙壁,马赛克地 面。装饰材料的色彩自定。6)建筑标准耐火等级二级,耐久等级二级,丙类建筑。4自然条件1)气象资料 基本风压%=0.45kN鬧 基本雪压S=Q.45kN/m- 主导风向:西北风2)工地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见附表3)地震烈度:8度5施工条件及材料供应1)施工条件:由一级建筑施工单位承建,具有

13、多种大型建筑机械,混凝土标准构件由 预制厂提供。2)材料供应:钢材、木材、水泥及砖、石、砂等均自行采购。3)水、电均由建设单位保证供应,通往工地的道路良好。1.4设计任务及要求1.4.1建筑设计任务及要求根据给能的设计资料,要求每一个学生单独完成建筑施工图设计。 具体要求如下:1)按施工图设计深度绘制平、立、剖面建筑施工图以及总平而图。-86 -2)3)4)5)选择装饰用料及装怖构造做法。绘制必要的节点构造详图。编写设计说明书。列出技术经济指标: 总建筑面积 使用面积 使用面积系数 各项设计指标对于最后完成的设讣成果要求做到:方案合理、选材适当、构造正确、图文清晰详尽。1.4.2建筑设计图内容

14、总平面图各层平而图各向立而图楼梯详图屋面排水图纵横剖而图墙身剖而及节点详图1)2)3)4)5)6)7)I: 5001: 1001: 1001: 501: 2001: 1001; !00装饰用料及做法、施工说明门窗选型及数量统计1.4.3结构设计任务及要求在满足使用功能及建筑设讣的基础上,本着“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设 计。1)设计说明 结构类型:钢筋混凝上框架结构 使用荷载及有关要求: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结构设讣内容 结构布置选型 荷载讣算 上部主要受力结构设计:变形验算,强度设计、抗無构造设讣。 基础设计计算 其他构件设计1.4.4结构施工图及计算书内容1)8)9)2)3

15、)4)屋而结构平而布置图 楼而结构平而布置图基础平面布置及配筋图 上部主要受力结构配筋图5)其他构件配筋图6)计算书一份1.4.5毕业设计计算书1)2)3)4)5)文献综述 外文资料翻译 建筑设计说明 结构设计计算书参考文献5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编号土层概况层耳(M)fk (kPa)地基类型1朵填土不均匀0,802粉质粘止稍密,均匀1201103砂质粉土中密均匀220190天然基础4粗砂密实,均匀6,60250XXXX科士学位论文第一电文献综述第二章文献综述半刚性端板连接的文献综述摘要:半钢性端板连接在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其精确计算十分幣琐。本文旨在总结 前人对半刚性连接计算的经验结论,并且

16、对半刚性连接的发展现状进行讨论,进而得出一系列有 价值的结论。关键词:钢结构:半刚性连接:加劲肋:端板连接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semi-rigid connection of endplatesAbstract: The semi-rigid connection of endplates is widely used in engineering. However, the calculation of such connection is extremely sophisticated. The article aims at concluding the f

17、ormer researchers* experiences and discussing the future of semi-rigid connection, so as to offer some useful information.Keywords: Steel structure: semi-rigid connection: stiffening rib; endplate connection1半刚性连接概况 bl半刚性连接的概念传统的钢框架分析设计都假梁柱连接是完全刚性的或者是理想较接的。虽然这些假定使分 析设il过程大大简化.但是.当连接的刚性程度处于完全刚性和理想狡接之

18、间的中间状态时,这 些假立的有效性就值得怀疑了。而试验表明,实际工程中运用的全部连接形式所具有的刚度,都 处在完全刚性和理想狡接这两种极端情况之间(lo欧洲规范Eurocode3规楚,以连接的初始转动刚度K,为标准定义:如KekbEIh/lb则为刚接:如Ki0.5EIb/lh则为较接:如 O.5EIh/lb0, b0。一一般说来.二参数模型不能很好 地代表连接特性.如果要求精确的结果就不推荐使用。Kishi和Ghent 15函数模型0=M /RSZM/Mif 严式中,Rki是初始连接刚度,Mu是连接的极限弯矩承载力.n是曲线的形状参数。模型特点:三参数模型,不如样条模型精确,但所需数据大大减少

19、。(3)Ang和Morris(161幕函数模型e/(er)o = KM/(KM)o/H+ (KM/(KM)o)治丿/模型特点:四参数模型,能极好地表达各种连接的非线性Me模型。5指数函数模型(l)Lui和Ghent 171多参数指数模型式中,Mo是曲线拟合的连接弯矩初始值,Kp连接应变粳化刚度,a是标量系数(用来保证数 值稳泄),Cj是由线性回归分析求得的曲线拟合常数。模型特点:在曲线拟合试验数摇方而与三 次B样条模型一样好。但是,如果Me曲线上有斜率急剧改变,该模型则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2)Kishi和Chen指数模型Kishi和Ghent 18改进了LuiYhen指数模型,使之能够适应M

20、e曲线斜率的急剧变化,其形 式如下M=Cj(ld輸2“)+Mo+DR(erek)Herek式中M,义如上式。弘是曲线线性部分的起始转角.He是Heaviside阶梯函数(当空0时为1.当敗0时为零),q和Dt是由线性回归分析求得的曲线拟合常数。模型特点:改进了 Lui-Chen指数模型,能够适应M-O曲线斜率的急剧变化。6 一种实用计算模型(强化双线性节点模型)丁洁民和沈祖炎fl9提出了一种半刚性节点的实用计算模型 在弹性阶段当M =0.8 时,K产(1 / 301 / 60)曲在结构分析时,Kf取值变化的影响甚小,因此可统一取 必0。通过分别取卑函数模型 和此强化双线性节点模型对框架进行计算

21、。得出由于节点线性化造成的误差在5%以内,能满足 工程设计的要求。7 M-e曲线的自适应函数法陈林、崔佳和吴惠弼20提出了一种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函数模型,其基本思想是首先根据已 知试验点确定出一个代表拟合函数的常微分方程,通过求解此微分方程便可得到拟合函数的具体 形式。拟合曲线可表示为M(e)=“十 C討卅模型特点:节点的连接函数模型由具体的试验数据确建,使得经选择后的模型具有最佳的逼 近效果。该方法一来可以克服多项式模型精度较差,一阶导数不连续的缺点,二来弥补了指数函 数取项太多且函数分段表达的不足。但是,对于各种不同的连接节点都必须找出一个合适的 设讣表达式,该工作量是巨大的。2半刚性连接刚

22、度和内力研究现状2003年,王燕,李华军,厉见芬6给出了考虑节点半刚性连接的线性化模型初始刚度的计算 公式,推导了半刚性连接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公式,讨论了半刚性连接对框架内力的影响。 通过分析表明,半刚性连接的初始刚度主要与连接件的抗弯刚度、板厚以及螺栓的分布位置有 关。半刚性连接框架受连接柔性的影响,钢框架采用半刚性连接会使横梁的杆端负弯矩减少,而 跨中正弯矩要相应增加,按刚性连接设计不符合实际受力情况。其结果将高估由梁端传到柱的负 弯矩而低估梁的跨中正弯矩,框架的半刚性连接对结构受力性能有明显影响,在钢框架分析和设 计中,应考虑半刚性的影响。2.1端板连接研究现状2006年,施刚,石永

23、久,王元淸4提出了一种计算钢结构梁柱半刚性端板连接转动变形的 方法,通过与试验结果比较得到验证,该方法不但能够很好地计算端板连接的整体转动变形特 性,包括初始转动刚度和弯矩转角全过程曲线,而且能够较好分析计算其转动变形的*种来源, 包括节点域剪切变形、螺栓伸长、端板和柱翼缘弯曲变形等,从而能够提供弯矩剪切转角和弯矩 缝隙转角曲线,为准确分析端板连接的细部转动变形特性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也为我国钢结构 设讣规范关于节点转动变形的具体设计计算方法提供了有益补充。2008年,施刚,石永久,王元淸3运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8 个不同形式、不同构造的钢框架梁柱端板连接进行了非线

24、性有限元分析(FEA),并与相应的试验 结果进行了全面对比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文的有限元模型不但能够准确地分析计算各种类型 和不同构遗的钢框架梁柱端板连接节点的整体受力特性,包括承载力、弯矩转角曲线、极限变形 状态等,还能有效地分析计算节点及其组件的细部受力特性,包括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端板和柱翼缘之间的接触状态,以及节点域、端板、螺栓、端板加劲肋、节点域加劲肋等组件的受力状 态,为进一步运用该模型对各种形式和构造的端板连接进行全面的有限元参数分析计算提供了正 确性依据。同时,有限元分析还给出了螺栓预拉力引起的接触面预压力分布、荷载作用下接触而 的摩擦力分布以及节点的主应力流分布等对于全而和

25、深入理解瑞板连接节点受力特性非常有意义 但是又难于通过试验进行测量的结果。2008年,翟厚智,肖亚明5提出了钢框架梁柱外伸端板连接节点的半刚性结构力学模型,这 种模型用已知节点尺寸来预测其卩关系的非线性数学模型,模型中的主要参数是节点初始转 动刚度和极限承载力。文章给出了考虑外伸端板半刚性节点连接的线性化模型初始刚度的讣算公 式,推导了半刚性连接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公式,讨论了半刚性连接对框架内力的影响。2008年,王素芳,陈以一7将节点分为受弯端板、受弯柱翼缘和受剪节点域三类组件,分别计 算各组件的初始刚度并将其进行组装,提出了端板连接节点初始刚度的理论计算方法。该方法考 虑了端板有加劲肋

26、、无加劲肋两种构造形式,考虑了螺栓预拉力对节点刚度的影响,考虑了柱翼 缘对节点域刚度的贡献,通过与试验和有限元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具有足够的精度,可用于节点 刚性的判断。最后利用理论方法对按照现行规范设汁的端板连接节点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并讨 论了端板加劲肋的影响。2.2端板连接组合节点研究现状钢-混凝土组合梁与钢柱组成的框架成为组合钢框架。在组合钢框架中,钢梁和钢筋混凝上 楼板之间设置有足够数量的抗剪栓钉,形成整体共同工作作用。由于混凝上楼板的组合作用,不 仅节省了钢梁钢材的用S,同时混凝上楼板还能有效地抑制钢梁的局部失稳,提高构件的延性。 钢-混凝上组合梁与纯钢梁相比,其承载力、刚度提高很多

27、,而且可以减小梁高和楼层的结构高 度。组合梁与钢柱的半刚性连接节点可以成为半刚性连接组合节点。22004年,何天森李国强21分析了平端板连接组合节点在对称弯矩作用下的工作性能。对 平端板连接组合节点用ANSYS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并用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利用有限元 分析程序.进行了一系列的参数分析,探讨了平端板连接组合节点在单调荷栽作用下的工作性能 及其影响因素。2007年,李国强,石文龙,肖勇22全而介绍了半刚性梁柱组合节点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 势,包括试验研究、理论分析模型和滞回模型等几个方而,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方 向。2006年,舒兴平张再华23在钢一混凝土组合钢框架结构分析中

28、,必须了解粱柱组合节点 连接的受力性能,其中节点承栽力性能是最基本的受力性能。利用1欧洲规范3(EC3)与欧洲规范 4(EC4)介绍的组件法思想,针对已有的端板连接组合节点承栽力分析方法的不足,提出了端板连 接蛆合节点负弯矩作用下抗弯承栽力的详细il算步骤,分析结果打试脸!bA果进行了比较验证。该 方法符合工程设计习惯,精确度高。方便工程设计。23螺栓对端板连接的形响2005年,施刚,石永久,王元淸,李少甫,陈宏24:通过4个不同构造钢结构梁柱端板连 接试件在单调荷载下的破坏试验,研究了不同构造端板连接中高强度螺栓的受力特性,给出了螺 栓拉力一荷载、螺栓弯矩一荷载变化曲线以及螺栓拉力分布状态,

29、研究了节点形式、端板加劲 肋、节点域柱腹板加劲肋等因素对螺栓受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受拉区螺栓同时承受拉 力和弯矩、端板加劲肋和柱腹板加劲肋对螺栓拉力发展变化和分布状况影响较大:不同的节点计 算模型适用于不同的节点构造.2006年,楼国彪,李国强,雷青门5回顾与总结了钢结构高强度螺栓端板连接在常温及火 灾下的性能与设计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包扌舌连接分类、试验、简化方法承载力与初始抗弯刚度计 算、设计方法、有限元分析、以及连接弯矩一转角曲线数学模型化等方面的研究。2006年,张世杰26基于ANSYS软件对门式钢框架采用不同的螺栓直径和角钢厚度的半刚 性连接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表明随着角钢厚

30、度增加及螺栓直径增大,门式钢框架的滞回曲线 而积逐渐增大,其抗離性能逐渐提高。3加劲肋研究现状加劲肋的作用27:(1) 在集中荷载较大处设置加劲肋,可将集中荷载逐步均匀地传递到腹板上。(2) 横向加劲肋的主要作用是抵抗因剪切应力引起的腹板局部失稳;横向加劲肋不应设置在 腹板屈曲的两波絲或波谷之间。(3) 纵向加劲肋的主要作用是抵抗因弯曲正应力导致的腹板局部失稳。(4) 短加劲肋可提高纵向、横向加劲肋的作用,当有较大移动集中荷载时具有减小因局部轮 压导致的腹板局部失稳的作用。(5) 受弯构件(如梁)可以通过加设横向加劲肋来满足高厚比的要求,但如果是圧弯构件(如柱) 需加设纵向加劲肋。建筑结构抗震

31、规范(GB 50011 - 2001)并没有可以通过设置加劲肋控制。XI外伸端板加劲肋的布置对节点刚性的研究现状2008年,王素芳,陈以一将节点分为受弯端板、受弯柱翼缘和受剪节点域三类组件,分别 计算各组件的初始刚度并将其进行组装,提出了端板连接节点初始刚度的理论讣算方法。该方法 考虑了端板有加劲肋、无加劲肋两种构适形式,考虑了螺栓预拉力对节点刚度的影响,考虑了柱 翼缘对节点域刚度的贡献,通过与试验和有限元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具有足够的精度,可用于节 点刚性的判断。最后利用理论方法对按照现行规范设il的端板连接节点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井 讨论了端板加劲肋的影响。参考文献1.1 Chen W Lu

32、i F M. Stability design of steel flamesM- Boca Raton: CRC Press. 199L1.2 施刚,石永久,王元淸,李少甫,陈宏.钢结构半刚性端板连接的设计方法与应用J.工业建 筑.2003, 33(8)2 李国强,石文龙,王静絲.半刚性连接刚框架结构设计M.北京:工业建筑出版社,20093 施刚,石永久,王元淸.钢框架梁柱端板连接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工程力学,2008.124 施刚,石永久,王元淸.钢结构梁柱半刚性端板连接弯矩-转角全曲线计算方法卩.工程力 学,2006. 23(5)5 翟厚智,肖亚明.外伸端板半刚性节点的初始刚度和内力分

33、析J.工程与建设.2008,22(2)6 王燕,李华军,厉见芬.半刚性梁柱节点连接的初始刚度和结构内力分析J.工程力 2003,20(6)7 王素芳,陈以一.梁柱端板连接节点的初始刚度计算J.工程力学,2008.25(8)8 叶康,李国强,张彬.钢框架半刚性连接研究综述J.结构工程师,2005-21 (4)9 Yee Y.L.and Yce.RE Melchens.Momeni-rolalion curves for boiled connections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 1993.112(3).615-63510 TarpyTS

34、and CardinakJ.W., Behavior of semi-rigid beam-to-column end plateconnection.Proceedings Conferencejoints in Structural Steelwork,Halsted Press.London.2.3-2.2511 lLui,E.M.Chen.W.R.Strength of H-column with small end restrainsJoumal of the Institution of Structural Engineers. 198361 B( 1 ),17-2612Fryc

35、JM and Morris.G.A.Analysis of flexibility connected steel frames.Canadian Journal ofCivil Engineering.Nai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Otiawa.CanadaJ975.2,280-29113卩oncsSW,KirbyPA and Nethercol.D.A.:Effect of semi-rigid connections on steel column strength Journal of Steel Construction research,

36、1980.138-4614 Krishnamurthy NHuangHT Jcffrcy.PK and AverL.K/Analytical M-0cun es for end-plate connections, Journal of Structural Division.ASCE. 1979,105( 1K133-! 4515 KishiN and Chen.W.E:Moment-rotaiion relations of semi-rigid connections with anglesJoum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 1990.116(7

37、), 1813-183416 AngKM and Morris.G.A.:Analysis of three-dimensional frames with flexible beam-column connections,Canadia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1984J L245-25417 LiuEM and ChcnWF:Analysis and behavior of flexibility-jionted framcs.EnginccringStructuresJ986.8J07-l 1818 KishLN. and Chcn.W.F.:Dat

38、a base of steel beam-to-column conneciions.Engineering Reports No CE-STR-86-26,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Turdue Universily.Wesl LafayetteJN.198619 丁洁民,沈祖炎.节点半刚性对框架结构内力和位移的影响.第十一届全国高层会议论 文集,199020 陈林,崔佳,昊惠弼.半剧性连接钢框架曲线的自适应函数法.重庆建筑工程学 院学报.199221 何天森,李国强.平端板连接组合节点性能研究.建筑钢结构进展卩.6(4).200422 李国强,石文龙,肖勇.半刚

39、性梁柱组合节点的研究现状J.建筑钢结构进展,9(4).200723 舒兴平,张再华.端板连接组合节点抗弯承载力的分析J.钢结构,2 (31) 200624 施刚,石永久,王元晴,李少甫,陈宏.不同构造端板连接中高强度螺栓受力特性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J,37(l),200525 楼国彪,李国强,雷青.钢结构高强度螺栓端板连接研究现状.建筑钢结构进展,8(3),200626 张世杰.螺栓直径及角钢厚度对钢框架连接性能的影响.山西建筑,36(1).2010-86 -XXXX大学学士報论文第三童建筑方案与工程概况第三章建筑方案与工程概况3.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XX学院楼,该建筑为新建工程,建

40、设地点位于XX市XX大学校区内,建设 场地东西长100m,南北长90m,外部主干道位于拟建场地东侧。总建筑而积约为7000mm其中 包括大中小办公室、图书室、教室,毎层男女厕所2个,每层还设有储藏室。该建筑物结构采 用钢框架结构,场地土类别I【类,工程耐久年限为二级,抗離设防烈度一间为8度,耐火等级为 二级,耐火等级为二级,丙类建筑。Q1s1 laooooJ laoqgImaf 89tf75TBWr*丄* i *_*4* A -4 J* -4图33.2设计依据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城市规划通知书以及现行国家规范、规程等。3.3设计原则1)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建筑设计首先要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

41、为人们的活动提供健康 舒适的环境,建筑应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性能。建筑分区明确,尽量减小各功能分区间的干 扰。2)采用合理的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是构成建筑空间环境的fi架:建筑设备是保 证建筑物达到使用要求的技术条件:建筑施工是实现建筑生产的过程和方法。结合建筑的使用功 能,选用合理的技术措施,保证建筑的安全性、耐久性、经济性等。3)具有美观的建筑形象:建筑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一楚的艺术形象,它不仅用来满定人 们的物质功能要求,还应满足人们的精神和审美要求。良好的建筑形象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另外,建筑形象还应反映社会和时代的特点。4)符合总体规划要求:单

42、体建筑是处于特定环境中的,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设计时 就应考虑到总体平而图中的情况,如原有建筑、道路、绿化等情况,拟建建筑的朝向、门窗设计 等都要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否则可能会给建筑的使用带来不便。3.4建筑方案的选择建设场地东两长100m,南北长90m,外部主干道位于拟建场地东侧。建筑物可大致根据场 地的长宽来设计,既有利于建筑外部道路的规划,又能够保证建筑内部具有良好的采光条件。拟 建建筑坐北朝南,以南面为主要广场。在建筑物南侧开一个正门一个侧门,北侧开一个侧门。 建筑分为教学、办公、报告厅三个部分。教学、办公部分位于建筑的I、II两个主体部分。主体 部分I共六层,其中一二层为教学部分

43、,便于大量人员的交通,三至六层为办公部分,不易被教 学区干扰。主体部分II共有四层,分区同I 一样。每层在建筑的I、11部分设有男女卫生间,方 便使用。井且每层都有三个楼梯,电梯可以连接上下六层的垂直运输。第III部分为200平米报 告厅,在主体部分I的西面,设1000平米大报告厅。3.5建筑功能划分本工程建筑而积7000肿左右,6层。层高为33-3.9 m,Jt中首层设置图书资料室(87.12 m-) 2个;中办公室(43.56 m2) 1个,小办公室(21.78 m2) 9个,会议室(43.56曲)1个,大 教室(87.12 m2) 2个。二层设置3个大教室,其他区域设为办公室,另外还有会

44、议室1个。三 层除有2个会议室之外,其他均为办公室,包括敞开式大办公室,中办公室、小办公室等:四 层、5层和6层均为办公室。外,1-4层每层设有男女卫生间(21.78时各2个,5、6层各! -86 -XXXX大学学士報论文第三童建筑方案与工程概况个.另外每层均配有储藏室(2376nVO整个教学楼配有一个200平米报告厅作为副楼。在整 座建筑西而还有一个1000平米报告厅。3.6技术指标工程总建筑而积:9000m-建筑占地面积:2364.24 m2总建筑面积:71024 m2层层高J 39m标准层层高J 3.6m主体建筑髙度:22.8m室内外高差:045m3.7建筑防火设计消防车道:本工程设计中

45、建筑周囤设有环形消防车道,路面宽度均大于4m。安全疏散:本工程设计有三部疏散楼梯,疏散距离及疏散宽度均满足防火规范的有关规立。 根据防火规范要求,所有管井(送、排风及排烟井除外)在管线安装完毕后,在每层楼板处 后浇钢筋混凝土做上下层防火分割,该处楼板应预留连接钢筋,后浇钢筋混凝土的厚度和钢筋与 相邻楼板相同。电缆井、管道井与层间吊顶相连通的空洞空隙,用硅酸铝纤维等不燃材料填充密 实。凡穿过防火墙及楼板的各类皆道,在管道四周空隙处用细石混凝土填充密实。3.8水平垂亶交通设计3.&1楼梯开间:3米,进深:66米:梯井:宽0.2米;扶手高度:09米:宽:006米:一层踏步总数:26,等跑楼梯,两跑均

46、为13步(符合适用和安全要求:每个梯段踏步一般 不超过18步,也不少于3步):踏步高度:0.15米,宽度:0.26米(符合要求:对于住宅,适 宜的踏步高为150-175 mm,踏步宽为260-300mm)。二至六层踏步总数:24.等跑楼梯,两跑均为12步:踏步高度:0.15米,宽度:026米。382电梯采用载重量为1600kg的电梯,现行国标可运送21人,额定速度为LOm/So3.9建筑方案图-86 -Mjjnj zn zi IB-礙图32建筑首层平面图LUUI kiiLq p卜e&I IMSO99(ellllllllllIIIUMIllI iiiir IIIhA MMlUllIlllllli |U|lWI|匚1, IIIIMII .taiiilillillDj:|iHi 林谢丄 iS I T *腮 LI图3-3建筑二层平面图卜 I 卜; I丰”严 _ 一 _ _ 一二一 一 一 .I :? ZvT:ll l K H AfifXJ litvfT vflXl I v:-T1TC-: WKK“V:曰 I MEV 尢空迺【“Il【fb? UM R:小【&川国iiiiiiiiHiKg miiiiiiiiH liiiiiiiiiilH iiiiiiiiiiiifl3CICI#=申厢HlK2*!? HaHIwL 三扫Cl0仙0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