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气血精液气血精液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津液,是人体脏腑、经络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津液,是人体脏腑、经络 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也是这些组织器官进行生理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也是这些组织器官进行生理 活动的物质基础。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血,基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血,基 本上是指血液;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从气本上是指血液;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从气 、血、津液的相对属性来分阴阳,则气具有推动、温

2、煦等、血、津液的相对属性来分阴阳,则气具有推动、温煦等 作用,属于阳;血和津液,都有是液态物质,具有濡养、作用,属于阳;血和津液,都有是液态物质,具有濡养、 滋润等作用,属于阴。滋润等作用,属于阴。 气、血、津液的生成,及其在机体内进行新陈代谢,都依赖气、血、津液的生成,及其在机体内进行新陈代谢,都依赖 于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而这些组织器官进行于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而这些组织器官进行 生理活动,又必须依靠气的推动、温煦,以及血和津液的滋生理活动,又必须依靠气的推动、温煦,以及血和津液的滋 润濡养。因此,无论在生理还是病理的状况下,气血津液与润濡养。因此,无论在生理还是病

3、理的状况下,气血津液与 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之间,始终存在着互相依存的密切关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之间,始终存在着互相依存的密切关 系。系。 此外,构成人体并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还有此外,构成人体并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还有 “精精”。“精精”在中医学理论上的基本含义,有广义和狭义在中医学理论上的基本含义,有广义和狭义 之分。广义之之分。广义之“精精”,泛指一切精微物质,包括气、血、津,泛指一切精微物质,包括气、血、津 液和从饮食中来的营养物质;狭义之液和从饮食中来的营养物质;狭义之“精精”,即通常所说的,即通常所说的 肾中所藏之精,这种精与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都有直接肾中所藏之

4、精,这种精与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都有直接 关系。关系。 气、血、津液均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气、血、津液均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 物质,都离不开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因而气和血,气和津物质,都离不开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因而气和血,气和津 液,血和津液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病液,血和津液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病 理上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理上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一、一、 (一)生成之源(一)生成之源 先天之精气先天之精气自然界之清气自然界之清气水谷之精气水谷之精气 肾肾藏精 肺肺主呼吸 脾脾胃运化 人体之气人体之气 相关脏腑 1、肾为生

5、之根 2、脾胃为生气之源 3、肺为生气之主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二、二、 先天之精气先天之精气自然界之清气自然界之清气水谷之精气水谷之精气 A.元气元气B.宗气宗气 C.卫气卫气 D.营气营气 A.元气元气 通过三焦循行全身。具有推动人体生通过三焦循行全身。具有推动人体生 长发育和生殖,激发和调节各个脏腑、长发育和生殖,激发和调节各个脏腑、 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作用,为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作用,为 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B.宗气宗气 积聚于胸中。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积聚于胸中。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 脉以行气血;资助元气;与人体的视脉以行气血;资助元气;与人体的视

6、听言动等机能相关。听言动等机能相关。 C.卫气卫气 运行于脉外。温养脏腑组织;调节腠运行于脉外。温养脏腑组织;调节腠 理开合,汗液排泄,维持体温的恒定;理开合,汗液排泄,维持体温的恒定; 防御外邪。防御外邪。 D.营气营气 运行于脉内。化生血液;营养全身。运行于脉内。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分布与功能分布与功能 营气营气 津液津液 精髓精髓 脾胃运化脾胃运化 水谷精微、心肺水谷精微、心肺 化赤化赤 肾所藏之精肾所藏之精 一、濡养一、濡养 二、化神二、化神 面色面色 肌肉肌肉皮肤皮肤 神志活动神志活动 (血者,神气也)(血者,神气也) 1. 1.面色红润面色红润 2.2.肌肉丰满壮实肌肉丰满壮实

7、3.3.肌肤毛发光滑肌肤毛发光滑 4.4.甚至活动正常甚至活动正常 毛发毛发 血的濡养功能血的濡养功能 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包括各脏腑组 织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分泌物,如胃液、肠液、织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分泌物,如胃液、肠液、 涕、泪、唾等。涕、泪、唾等。 津液津液 津津 液液 性质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性质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 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 并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并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 性质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性质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 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 织

8、,起濡养作用。织,起濡养作用。 病理:病理:伤津和脱液伤津和脱液 气对血气对血 A.气能生血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气能摄血 气为血之帅气为血之帅 血对气血对气 A.血能生气血能生气 B.血能载气血能载气 血为气之母血为气之母 临床应用:血虚时,补血补气;血瘀时,活血行气临床应用:血虚时,补血补气;血瘀时,活血行气 气虚出血时,补气止血气虚出血时,补气止血 病理:大出血时,气随血脱病理:大出血时,气随血脱 气对津液气对津液 A.气能生津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气能摄津 津液对气津液对气津能载气津能载气 临床应用:津液不足时,滋阴补气;水液停滞时,临床应用

9、:津液不足时,滋阴补气;水液停滞时, 利水行气气虚津液流失时,补气固津利水行气气虚津液流失时,补气固津 病理:津液大量丢失时,气随津脱病理:津液大量丢失时,气随津脱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气气 津液津液 血血 气能生血气能生血 气能行血气能行血 气能摄血气能摄血 血能生气血能生气 血能载气血能载气 气能生津气能生津 气能行津气能行津 气能摄津气能摄津 津能载气津能载气 津血同源津血同源 举例 气血失常气血失常 ( (一一) )气的失常气的失常 生化不足生化不足 耗损过多耗损过多 气(量)不足气(量)不足 某项功能不足某项功能不足 运动失常、紊乱运动失常、紊乱 气机失调气机失

10、调 产生病变产生病变 气虚气虚 滞滞 逆逆 陷陷 闭闭 脱脱 气气 . .气虚气虚 概念:概念:指气虚损不足,脏腑组织功能低下或衰退,指气虚损不足,脏腑组织功能低下或衰退, 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 先天禀赋不足先天禀赋不足元气衰少元气衰少 脾胃虚弱脾胃虚弱水谷精气不足水谷精气不足 肺虚肺虚吸入清气不足吸入清气不足 劳损、久病劳损、久病 气耗散太过气耗散太过 气生化乏源气生化乏源 推动、防御、固摄推动、防御、固摄 气化、营养作用气化、营养作用 全身机能活动低下全身机能活动低下气虚气虚 形成:形成: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目眩、自汗、活神疲乏力、少

11、气懒言、头晕目眩、自汗、活 动时诸证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动时诸证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常见的气虚证:卫气虚、脾气虚、心气虚、常见的气虚证:卫气虚、脾气虚、心气虚、 肺气虚及元气虚。(示气虚病例)肺气虚及元气虚。(示气虚病例) . .气机失调:气机失调: 概念:概念:指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致病因指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致病因 素的影响,进而导致气机的运行不畅,升降出入素的影响,进而导致气机的运行不畅,升降出入 功能失去平衡协调的病理变化。功能失去平衡协调的病理变化。 (1)(1)气机郁滞气机郁滞 概念:概念:指气的流通不畅,甚至阻滞,或气郁指气的流通不畅,甚至阻滞,或气郁

12、而不散,从而导致某些脏腑,而不散,从而导致某些脏腑, 经络功能障碍的病经络功能障碍的病 理状态。理状态。 气滞气滞气运行不畅而停滞(宜通)气运行不畅而停滞(宜通) 气郁气郁气郁结而不得发散(宜散)气郁结而不得发散(宜散) 气机郁滞气机郁滞 形成:形成: 情志不舒,外邪阻遏情志不舒,外邪阻遏 痰、食、湿、瘀阻滞痰、食、湿、瘀阻滞 脏腑功能障碍脏腑功能障碍 全身或局部气机郁滞全身或局部气机郁滞 闷、胀、痛闷、胀、痛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肺肺气壅滞气壅滞胸闷、咳、气喘胸闷、咳、气喘 肝肝气郁滞气郁滞胁肋胀满,少腹胀痛,随情绪忧思恼胁肋胀满,少腹胀痛,随情绪忧思恼 怒而加重。怒而加重。 胃肠胃肠气滞

13、气滞腹胀而痛,时作时止,得矢气、嗳气腹胀而痛,时作时止,得矢气、嗳气 则舒。则舒。 (示病例)(示病例) (2)(2)气逆气逆 概念:概念:指气机升多降少,脏腑之气逆上的病理指气机升多降少,脏腑之气逆上的病理 状态。状态。 情志内伤情志内伤 外邪侵犯外邪侵犯 痰浊壅滞痰浊壅滞 饮食冷热不适饮食冷热不适 气气 机机 升升 降降 失失 常常 上升太过上升太过肝肝气升逆气升逆 不降反升不降反升 肺肺气上逆气上逆 胃胃气上逆气上逆 形成:形成: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肺肺气上逆气上逆咳逆、气喘咳逆、气喘 胃胃气上逆气上逆恶心、呕吐、呃逆、嗳气恶心、呕吐、呃逆、嗳气 肝肝气逆上气逆上头痛而胀、面红目赤、

14、易怒、或头痛而胀、面红目赤、易怒、或 咯血、吐血、甚则昏厥。咯血、吐血、甚则昏厥。 (一般来说,气逆于上,以实证为主,治当(一般来说,气逆于上,以实证为主,治当 降气,但也有因虚而气上逆者。)降气,但也有因虚而气上逆者。) (3 3)气陷)气陷: : 概念概念: : 在气虚病变基础上发生的以气的升清功在气虚病变基础上发生的以气的升清功 能不足和气的无力升举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能不足和气的无力升举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 形成:形成: 脾气虚损脾气虚损 (气虚证)(气虚证) 升清无力升清无力头目失养头目失养上气不足证上气不足证 升举无力升举无力 气陷于下气陷于下 内脏器官内脏器官 位置下移位置下

15、移 中气下陷证中气下陷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上气不足证上气不足证头晕眼花,耳鸣,疲倦乏力头晕眼花,耳鸣,疲倦乏力。 中气下陷证中气下陷证疲乏无力,气短声低,面色不华,疲乏无力,气短声低,面色不华, 脉弱无力,或少腹胀满重坠,便意频频,或内脏下脉弱无力,或少腹胀满重坠,便意频频,或内脏下 垂。垂。 (4)(4)气闭气闭 概念:概念:指气郁太过,壅阻心胸,闭塞清窍,以指气郁太过,壅阻心胸,闭塞清窍,以 致突然昏厥或浊邪闭阻气道,气之出入受碍,肺气致突然昏厥或浊邪闭阻气道,气之出入受碍,肺气 郁闭,呼吸困难的病理状态。郁闭,呼吸困难的病理状态。 形成:形成: 情志抑郁情志抑郁 外邪外邪 痰浊痰浊

16、 阻滞阻滞 气郁心胸,闭塞清窍气郁心胸,闭塞清窍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示昏厥病例)(示昏厥病例) 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兼见四肢逆冷,或呼吸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兼见四肢逆冷,或呼吸 困难,气急鼻煽,甚则面青唇紫等。困难,气急鼻煽,甚则面青唇紫等。 闭厥闭厥 气厥气厥 痛厥痛厥 (5)(5)气脱气脱 概念:概念:指气不内守,太量向外脱逸,导致全身性指气不内守,太量向外脱逸,导致全身性 气虚不足,功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气虚不足,功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 形成:形成: 正气骤伤,慢性疾病正气骤伤,慢性疾病 大失血,汗吐下太过大失血,汗吐下太过 气大量外散脱失,功能气大量外散脱失,功能 全面衰竭全面

17、衰竭气脱气脱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示气脱病例)(示气脱病例) 面色苍白,汗出不止,目闭口开,全身软面色苍白,汗出不止,目闭口开,全身软 瘫,手撒,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瘫,手撒,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 ( (二二) )血的失常血的失常 生化不足生化不足 耗血太过耗血太过 濡养功能濡养功能 血(量)不足血(量)不足 血液血液 运行运行 过缓、过速过缓、过速 逆乱,妄行逆乱,妄行 循环运行失常循环运行失常 产产 生生 病病 变变 血虚血虚 血瘀血瘀 血热(出血)血热(出血) . .血虚血虚 概念:概念:指血液不足,血的营养和滋润功能减指血液不足,血的营养和滋润功能减 退,以致脏腑百脉,形体官窍失

18、养的病理状态。退,以致脏腑百脉,形体官窍失养的病理状态。 形成:形成: 化源不足化源不足 失血过多失血过多 气虚肾亏气虚肾亏 血液虚少血液虚少 濡养功能濡养功能 脏腑百脉失养脏腑百脉失养 机能活动衰退机能活动衰退 神志活动衰惫神志活动衰惫 全身或局部全身或局部 虚弱症状虚弱症状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示血虚病例)(示血虚病例) 面色、唇、舌、甲淡白无华,头晕健忘,神疲面色、唇、舌、甲淡白无华,头晕健忘,神疲 乏力,形体消瘦,心悸失眠,手足发麻,两目干涩,乏力,形体消瘦,心悸失眠,手足发麻,两目干涩, 视物昏花,皮肤干燥,毛发枯搞等视物昏花,皮肤干燥,毛发枯搞等 (由于肝藏血,心主血,故血虚病变

19、以心肝两(由于肝藏血,心主血,故血虚病变以心肝两 脏多见。)脏多见。) . .血瘀血瘀 概念:概念:指血液运行迟缓,或流行不畅,甚则血指血液运行迟缓,或流行不畅,甚则血 液瘀结停滞成积的病理状态。液瘀结停滞成积的病理状态。 形成:形成: 气滞、气虚气滞、气虚 寒凝、痰阻寒凝、痰阻 热结、外伤热结、外伤 产后产后 血液运行郁滞血液运行郁滞 不畅或瘀积不畅或瘀积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示瘀血病例)(示瘀血病例) 疼痛(呈持续性、部位固定、得寒温不减)疼痛(呈持续性、部位固定、得寒温不减) 肿块(持续存在,位置固定)肿块(持续存在,位置固定) 望诊(肌肤甲错,唇舌紫暗或见瘀点,瘀斑、望诊(肌肤甲错,

20、唇舌紫暗或见瘀点,瘀斑、 血缕。)血缕。) 瘀血证瘀血证 . .血热血热 概念:概念:指血内有热,使血行加速,脉道扩张或指血内有热,使血行加速,脉道扩张或 血液妄行出血的病理状态。血液妄行出血的病理状态。 阳热亢盛,灼伤血络阳热亢盛,灼伤血络实热证实热证十十出血证出血证 形成:形成: 邪热入血邪热入血 五志化火五志化火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身热夜间为甚,心烦或躁扰发狂,谵语甚则身热夜间为甚,心烦或躁扰发狂,谵语甚则 昏迷或衄血、吐血、尿血、月经过多,舌质红绛,昏迷或衄血、吐血、尿血、月经过多,舌质红绛, 脉数等。脉数等。 血热与损伤、气虚、瘀血所致出血的区别:血热与损伤、气虚、瘀血所致出血的

21、区别: 血热血热迫血妄行迫血妄行 损伤损伤破损脉络破损脉络 出血较急,量多,色鲜红,病程短出血较急,量多,色鲜红,病程短 气虚气虚固摄无力固摄无力 瘀血瘀血阻滞脉道阻滞脉道 出血较缓出血较缓, ,量少量少, ,色淡红色淡红, ,病程长病程长 血色紫暗夹有血块。血色紫暗夹有血块。 血液血液 妄行妄行 ( (三三) )气血关系失调气血关系失调 . .气滞血瘀气滞血瘀 概念:概念:由于气的运行郁滞不畅,以致血液运行障碍,由于气的运行郁滞不畅,以致血液运行障碍, 继而出现血瘀的病理状态。继而出现血瘀的病理状态。 形成:形成:情志内郁或闪挫伤,伤及气血,气滞、血瘀情志内郁或闪挫伤,伤及气血,气滞、血瘀

22、同现。同现。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多见多见肝肝病病 血瘀气滞血瘀气滞多见多见心心病病 . .气虚血瘀气虚血瘀 概念:概念:指因气虚,推动无力,血行迟缓之病理状态。指因气虚,推动无力,血行迟缓之病理状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气虚证气虚证某部瘫软无力,萎缩,半身瘫痪等。某部瘫软无力,萎缩,半身瘫痪等。 . .气不摄血气不摄血 概念:概念:由于气虚不足,统摄血行功能减退,血由于气虚不足,统摄血行功能减退,血 不循经,逸出脉外,导致各种失血的病理状态。不循经,逸出脉外,导致各种失血的病理状态。 脾气虚损脾气虚损统血失职统血失职 肝气不足肝气不足收摄无力收摄无力 形成:形成: 临床表

23、现:临床表现: 失血症状失血症状面色不华,神疲乏力,脉无力,舌面色不华,神疲乏力,脉无力,舌 淡胖等气虚症状。淡胖等气虚症状。 统藏失司统藏失司血逸脉外血逸脉外各种出血证各种出血证 . .气随血脱气随血脱 概念:概念:指在大量出血的同时,指在大量出血的同时, 气随血液的突然流气随血液的突然流 失而脱散,从而形成气血两虚或气血并脱的病理状态。失而脱散,从而形成气血两虚或气血并脱的病理状态。 形成:形成: 外伤,产后失血外伤,产后失血 呕血、崩中呕血、崩中 血液血液 虚虚 脱脱 气无所依附气无所依附 气气 虚虚 脱脱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大出血时,突然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出血时,突然

24、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 甚则昏厥、脉芤或微细。甚则昏厥、脉芤或微细。 . .气血两虚气血两虚 概念:概念:指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组织器官失养指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组织器官失养 而致人体机能衰退的病理状态。而致人体机能衰退的病理状态。 形成:形成: 久病耗伤久病耗伤气血两亏气血两亏 先失血先失血气随血衰气随血衰 先气虚先气虚血渐亏少血渐亏少 气血不足证气血不足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面色淡白或萎黄,少气懒言,疲乏无力,心悸面色淡白或萎黄,少气懒言,疲乏无力,心悸 失眠,肌肤干燥,肢体麻木等。失眠,肌肤干燥,肢体麻木等。 津液代谢失常津液代谢失常 概念:概念:指全身或某一环节的津液代谢发生

25、异指全身或某一环节的津液代谢发生异 常,导致津液的生成,输布或排泄发生紊乱或障常,导致津液的生成,输布或排泄发生紊乱或障 碍的病理过程。碍的病理过程。 ( (一一) )津液亏损不足津液亏损不足 概念:概念:指机体津液数量亏少,致脏腑,形体,指机体津液数量亏少,致脏腑,形体, 官窍失于充分的濡润、滋养和充盈,产生一系列官窍失于充分的濡润、滋养和充盈,产生一系列 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 形成:形成: 热盛、烧伤、久病热盛、烧伤、久病 汗、吐、下太过汗、吐、下太过 耗伤耗伤 津液津液 脏腑、形体脏腑、形体 官窍失养官窍失养 干燥枯涩病证干燥枯涩病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伤津伤津口

26、干欲饮,大便干燥秘结,小便短少而黄,口干欲饮,大便干燥秘结,小便短少而黄, 鼻、咽、舌干,干咳,皮肤干裂,干痒,鼻、咽、舌干,干咳,皮肤干裂,干痒, 落屑,无弹性,螺瘪。落屑,无弹性,螺瘪。 脱液脱液形瘦骨立、大肉尽脱,皮肤干燥,毛发枯形瘦骨立、大肉尽脱,皮肤干燥,毛发枯 槁,舌光红干枯,甚则手足蠕动、筋挛肉槁,舌光红干枯,甚则手足蠕动、筋挛肉 瞤等。瞤等。 伤津与脱液的区别:伤津与脱液的区别: 伤津伤津 脱液脱液 丧失水分丧失水分 其它物质损失不多其它物质损失不多 损失多种物质损失多种物质 证候证候 伤津不脱液伤津不脱液 脱液必伤津脱液必伤津 治疗特点治疗特点 津易亏耗、亦易补充津易亏耗、亦易补充 液不易耗、亦不易迅速补充液不易耗、亦不易迅速补充 (二)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二)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 概念:概念: 津液的输布障碍:津液的输布障碍:指津液不能正常转输布散,升指津液不能正常转输布散,升 降环流迟缓,因而湿浊内生或滞留于某一局部,导致降环流迟缓,因而湿浊内生或滞留于某一局部,导致 津液不化,水液困阻,或酿痰成饮之病理状态。津液不化,水液困阻,或酿痰成饮之病理状态。 津液的排泄障碍:津液的排泄障碍:是指津液气化不利,转化成汗是指津液气化不利,转化成汗 液或尿液功能减退,从而导致水液贮留,上下溢于肌液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