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煤矿拆除立风井井盖及梯子间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根据?昌吉市福江煤矿采煤方法改造设计?、?昌吉市福江煤矿提升运环节改造设计?及?昌吉市福江煤矿通风系统(优化)专项设计?,矿井采用斜井立井混合开拓方式,副井利用现有的混合提升斜井,新建主井位于现有的混合提升斜井西南70米的位置,风井利用原有的立风井改造,落底标高为+1125m水平。原立风井井筒为矩形,净断面5.3,本次改造将断面刷扩成圆形,断面12.56,净直径4m,井筒全长179m,担负矿井通风和行人第二安全出口。 现立风井井筒内安有梯子间,梯子间的第一层位于原安全出口处,标高约1297m,最底一层在+1125m水平,层间距为5m,共有3
2、5层。每层梯子间由主梁、副梁、水平踏板以及梯子、锚杆托架等组成。在立风井进行刷扩施工前,必须对梯子间进行拆除,才能下放吊盘等井筒吊挂设施。 在井筒内梯子间拆除的同时详细检查井筒实际情况,为下步刷扩施工提供技术依据。检查的内容包括: 1、检查井壁表面质量,包括井壁接茬平整度、预留孔洞及预埋构件等情况; 2、探明井筒支护情况、井壁完好情况及壁后围岩情况; 3、测量井筒净直径及竖直度; 二、井筒梯子间拆除及井筒检测工艺流程 措施工程施工工序主要有:拆除井盖设置井口围栏施工井筒平台及排水、供风、供水、通风等吊挂装置设置井筒封口盘及井盖门拆除井筒梯子间井筒净直径及竖直度检测、井筒支护质量提交检测资料。
3、三、主要工序施工方法 1、井筒施工平台布置 先加工吊桶井架并吊装调试为井筒作业做准备。 2、井筒梯子间拆除 吊桶内放置施工机具和材料,梯子间气割后,直接下放到井底,再从井底运至地面。 四、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 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防范重点:防坠落是本工程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1、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对项目部作业队的施工安全生产进行管理。严格执行指挥部及上级部门的安全监督指令。每班跟班负责人和各班组设专职安全员,负责本班组的安全工作。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个人对安全工作应负的责任,分级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施工前制定出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采取强有力的手段保证各项制度落实。 4、加强施工前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1)所有进场人员均应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认真贯彻本措施并进行考试。 (2)对特殊工种必须进行新技术操作和新岗位的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并取得安全合格证,方能入场作业。 5、坚持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6、项目部的所有员工有责任遵守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电话交换设备寿命周期评估与维护服务合同
- 2025版个人货车货运代理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绿色环保冷库建设施工合同
- 2025版离婚债务清算及财产分割协议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云计算SaaS平台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停车库车位使用权租赁与增值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建筑工程安全应急响应预案合同
- 二零二五年农业科技合作研发合同
- 妇女权益保障法律知识讲座课件
- 2025版成都房屋买卖合同:含贷款及利率调整条款
- 转让律所合伙人份额协议书范文
- 《骆驼祥子》名著阅读课件
- 2023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第二版)对比版
-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雅礼中学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 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实施方案
- 居间服务合同范本复制版
- 游戏开发外包合同
- 2024-2030年中国公路养护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虚拟货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报告
- 施工现场的防汛应急预案
- 《学科教学与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