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与高司谏书欧阳修阅读答案翻译与高司谏书教案教案教学目标一、掌握部分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继续学习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进一步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二、理清文章思路,准确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三、感受作者疾恶如仇、胸怀坦荡、无私无畏的高风亮节,学习借鉴中国古代正直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胆识。四、学习本文观点鲜明、析理透彻、语言简洁有力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掌握的文言词语:接、厕、卓卓、黜、逮、诛;固、以、其。二、着重理解作者的观点,感受作者刚正的性情和坦荡的胸怀。三、难点:文章的结构及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个别句子的翻译理解。教学方法反复阅读、自学、点拨提示
2、、研讨探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初中时同学们学过醉翁亭记,了解了欧阳修清新、秀美、刚健、婉转的文学创作风格,体味到了他那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的洒脱之气。今天我们将学习欧阳修的另一篇书信体散文 与高司谏书,领会他析理透辟、言辞犀利的另一种风格,感受他疾恶如仇、胸怀坦荡、无私无畏的高风亮节和胸怀胆识。二、题解。这封信写于北宋景三年,欧阳修时年三十岁。当时,宰相吕夷简在位日久,政事积弊甚多,又任人唯亲。为此,范仲淹多次上书,主张选贤任能,指斥吕夷简, 因而得罪宋仁宗和吕夷简,被贬为饶州知府。当时朝臣纷纷论救,而身为左司谏的高若讷不但不救,反而在友人家诋毁范仲淹。欧阳
3、修怒不可遏,便写此信痛斥高若讷。高若讷将此信上奏仁宗,于是欧阳修被贬为夷陵令。高若讷 ( 音) ,字敏之,时任左司谏。三、阅读理解。1 教师范读全文 ( 有条件可听录音 ) ,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同时正音。2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概括各段主要内容,注意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多读课文,可采取自读、齐读、默读等多种方式。第 1 段重点词语和主要内容:家随州:家,用作动词,可译 家住 。未与人接:接,交往。厕其间:置身其间,列名其间,厕,夹杂。卓卓:出众、突出的样子。予固疑足下:固,本来。侃然正色:侃然,耿直刚正的样子;正色,态度严肃。决知足下非君子也:决
4、,断定。归纳:本段通过 三疑 ,断定高若讷非君子。第 2 段重点词语和主要内容:诋诮:诋毁非辜:无罪。以为当黜:黜,贬黜。乃愚者之不逮:逮,及。归纳:本段指责高若讷在范仲淹被贬时不但不救,反而诋毁其为人的拙劣表现,怒斥高若讷是 君子之贼 。第 3 段重点词语和主要内容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骤,屡次。归纳:本段以范仲淹曾被器重的事实,运用两难推理,论证无论范仲淹贤与不贤,高若讷的 默默 都是失职。第 4 段重点词语和主要内容:计其当时之议:计,估计,料想。归纳:本段引用史实,说明贤与不贤自有公论, 世人是不可欺的。第 5 段重点词语和主要内容:便当去之:去,离开。堪其任者:堪,能胜任。归纳:本段以
5、天子之圣明,斥责高若讷的失职。第 6 段重点词语和主要内容:使正予罪而诛之:诛,惩罚。释然:解除疑虑。归纳:本段以安道、师鲁的直言敢谏与高若讷的 默默 作比较,痛斥其 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 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 ,表现出作者无私无畏的慨然正气。第 7 段主要内容:本段说明写信缘由。四、作业。1 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一,完成练习二、三、四、五。2 自学 相关链接 ,结合本课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第二课时一、学生朗读课文。采取齐读和指定个人朗读的方式,了解学生读书情况,并提问重点词语的解释和难句的翻译,检查练习第二题的完成情况。二、课文研读探究。研讨 1:对高若讷的 三疑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作
6、者对高若讷的斥责集中在哪个问题上 ?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归纳小结:通过 三疑 ,揭露高若讷口是心非,并断言其 非君子 ,引出后面对他的正面驳斥,使全文首尾贯通,一气呵成。作者对高若讷的斥责集中在如何对待范仲淹被贬的问题上,揭露高若讷出于一己之私利,颠倒是非,逢迎权贵, 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乃 君子之贼也 。本文语言犀利,气势逼人,言辞激愤,读来令人有痛快淋漓之感。如: 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 今足下有欲欺今人,而不惧后世之不可欺耶 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乃 君子之贼也 ,等等,直言指斥,毫不隐晦,显现出刚直凛然之气。研讨 2:首先检查学生完成练习五 ( 安世仪状魁硕 ) 的情况,然后提出
7、研讨题: 本课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结合课后的几段短文谈谈自己的体会。归纳小结:本文充分显现了欧阳修疾恶如仇、无私无畏、不避险恶、仗义执言的性情。从安世、海瑞身上也可以看到这种可贵的精神。尽管他们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帝王的统治, 但他们所体现出的古代正直 _ 的优秀品质,对于今天的我们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 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 看法不必强求一致, 对片面的不恰当的说法教师可适当引导。 )三、检查练习三、四的完成情况,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着重掌握几个文言常用词的多个意义和用法。四、作业。1 在作业本上总结归纳本课重点词语的意义,自己归纳 其 以的用法。2 将 安世 一段古文译成现代汉语,写
8、在作业本上。附1其 的用法足下厕其间:其,人称代词,他们。其后更十一年:指示代词,那。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人称代词,你的。其立朝有本末:人称代词,他。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人称代词,他。以智文其过:自己的。2以 的用法以文学大有名:介词,因为。以不屈之节:介词,凭。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介词,因为。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连词,而,因而。以智文其过:介词,用。必以石显、王凤为忠臣:介词,把。与高司谏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一、掌握部分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继续学习翻译文言文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二、理清文章思路,准确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学习重点、难点
9、】一、重点掌握的文言词语:接、厕、卓卓、黜、逮、诛;固、以、其。二、难点:文章的结构及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个别句子的翻译理解。 【学习方法】反复阅读、自学、点拨提示、研讨探究。一、知识链接1 、欧阳修 (1007 1072)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 是岂不为六一乎?” )。谥号“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 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欧阳修幼
10、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天圣进士。 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时,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 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一生写了 500 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
11、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深入浅出,精炼流畅,叙事说理,娓娓动听,抒情写景,引人入胜,寓奇于平,一新文坛面目。他的许多政论作品,如本论、原弊、与高司谏书、朋党论、新五代史 ?伶官传序等,恪守自己“明道”、“致用”的主张,紧密联系当时 _ ,指谪时弊,思想尖锐,语言明快,表现了一种匡时救世的怀抱。他还写了不少抒情、叙事散文,也大都情景交融,摇曳多姿。他的释秘演诗集序、祭石曼卿文、苏氏文集序 等文,悼念亡友,追怀往事, 情深意挚,极为动人;他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 诸作,徐徐写来,委婉曲折,言辞优美,风格清新。总之,不论是讽世刺政,还是悼亡忆旧,乃至登临游览之作,无不充分体现出他那种从
12、容宽厚、真率自然的艺术个性。2 、 这封信写于北宋景三年,欧阳修时年三十岁。当时,宰相吕夷简在位日久,政事积弊甚多,又任人唯亲。为此,范仲淹多次上书,主张选贤任能,指斥吕夷简,因而得罪宋仁宗和吕夷简,被贬为饶州知府。当时朝臣纷纷论救,而身为左司谏的高若讷不但不救,反而在友人家诋毁范仲淹。欧阳修怒不可遏,便写此信痛斥高若讷。高若讷将此信上奏仁宗,于是欧阳修被贬为夷陵令。高若讷 ( 音) ,字敏之,时任左司谏。【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A级)侃然()诋诮()罢黜()未暇()谬说()利禄()擢用( )当诛()忤 () 殁 () 闵() 辄 () 更十一年()班行( ) 更
13、加() 行走()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B 级)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概括各段主要内容。第 1 段家随州: 未与人接: 厕其间: . 卓卓:予固疑足下: 侃然正色:决知足下非君子也:归纳:本段通过“三疑”,断定高若讷非君子。第2段:诋. 诮: 非辜:以为当黜:乃愚者之不逮: 归纳:本段指责高若讷在范仲淹被贬时不但不救,反而诋毁其为人的拙劣表现,怒斥高若讷是“君子之贼”。第3段: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 归纳:本段以范仲淹曾被器重的事实,运用两难推理,论证无论范仲淹贤与不贤,高若讷的“默默”都是失职。第4段:计其当时之议:计,估计,料想。归纳:本段引用史实,说明贤与不
14、贤自有公论, 世人是不可欺的。第5段:便当去之: 堪其任者: 归纳:本段以天子之圣明,斥责高若讷的失职。第6段:使正予罪而诛之: 释然: 归纳:本段以安道、师鲁的直言敢谏与高若讷的 “默默”作比较,痛斥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表现出作者无私无畏的慨然正气。第 7 段主要内容:本段说明写信缘由。三、当堂检测( B 级)1. 解释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足下厕其间:其后更十一年: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其立朝有本末: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以智文其过:2.解释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以文学大有名:以不屈之节: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以智文其过:必以
15、石显、王凤为忠臣: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某年十七时,家随州。B. 使正予罪而诛之。C. 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D. 乃是朋邪之人尔。四、作业。1 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一,完成练习二、三、四、五。2 【拓展阅读】 自学“相关链接”,结合本课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欧阳修与滁州的不解之缘欧阳修知滁,于庆历五年十月二十二日到任,庆历八年闰正月朝廷诏徙知扬州,二月离开滁州,前后在滁州计约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时间虽然不长, 却给滁州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给滁州留下了许多建设遗迹,留下了一些不朽的诗文,留下了与滁州人的深厚感情。他留下的建设遗迹和诗文, 成了滁州不可多得的
16、宝贵遗产; 留下的与滁州人的深厚感情,成为滁州人永远不可磨灭的记忆。承继前人开发滁州如今说到滁州,人们自然会想到琅琊山,想到醉翁亭,想到欧阳修。琅琊山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都远近闻名。琅琊山最有名的景点是醉翁亭,被誉为全国“四大名亭”之首,名扬海内外。与醉翁亭隔山相望的丰乐亭, 也是令许多探幽访古之士向往的胜迹,与醉翁亭一起被称为“姊妹亭”。丰乐亭下的“紫薇泉”,则与醉翁亭的让泉合称为“姊妹泉”。这些,都是欧阳修知滁时开发、建设而遗留下来的。正是这些建筑, 加上他亲自撰写的 丰乐亭记、醉翁亭记,才使滁州琅琊山的名声大震起来。追溯琅琊山之名,应自东晋始。东晋以前,琅琊山本无名,其主峰当地人称摩陀
17、岭,其他都是些小山头。西晋末年,琅琊王司马睿因避乱驻跸于此,后来,司马睿成了东晋元帝, 借其曾在此山一住之光,才有了琅琊山这个名称。但是,司马睿本人,乃至整个东晋时代,并未给琅琊山带来多少变化, 它依然是一片沉寂的山岭。 直到唐代大历六年 ( 公元 771 年) ,滁州刺史李幼卿在 L 山司兴建宝应寺 ( 即今日之琅琊寺 ) ,琅琊山才打破 _ 沉寂,开始起步向着繁荣与发展迈进;琅琊山这个名称也是这个时候才叫起来的。 而这从司马睿驻跸山间时算起来,已经经历了 300 多年的时间。宝应寺的兴建,改变了琅琊山多年寂静的状况,但只是个开始,而且仅限于琅琊寺这一块,影响仍不是很大。琅琊山真正鹊起,是在
18、它又经历了 200 多年以后,北宋的著名文士欧阳修知滁开始的。“宽简”知滁政绩斐然欧阳修知滁的第二年夏,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发现了丰山脚下幽谷中的一眼泉水,经过实地察看,“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开始在这里进行美景胜地的建设。他很快修好了泉眼,建好了亭子,泉取名“幽谷泉”,亭取名为“丰乐亭”,并亲自撰文作记。同年,与丰乐亭一山之隔的醉翁亭亦建成,他取名“醉翁亭”,作醉翁亭记记之。两亭的建成与两记的问世,迅速在全国引起轰动。尤其是醉翁亭记这篇文章,以其生动的文字,精美的语言,为滁州展示了一幅风光绚丽的大自然画面; 又因为文章中深邃的含义,及其所表达的怡然情怀,一时震动整个学
19、界。文章一出,远近争传,滁州琅琊山从此热闹起来。此后,琅琊山、丰乐亭、醉翁亭,各景区陆续扩展,内容逐渐丰富,虽经历史沧桑,但屡废屡兴,久而不衰,终成今日之规模。追本求源,都是欧阳修打下的基础。欧阳修是唐代李幼卿之后开发滁州琅琊山最有力的奠基人,可以说,没有欧阳修,就没有滁州琅琊山之今日。欧阳修在滁州时,除了开发幽谷泉,兴建丰乐亭及醉翁亭以外,还进行了其他一些建设, 如在丰乐亭景区建设了醒心亭,特请曾巩作醒心亭记;在丰乐亭附近辟建练兵场,作训练民兵之用,以保卫地方;又维修损毁严重的滁城,使滁州之城更加坚固和壮观。有人读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从他悠游山水、饮酒作乐的表现,以为他因受贬守滁,是处于不问
20、政事的消沉状态,显然是不正确的。欧阳修在滁州,对于政事实行的是“宽简”政策。所谓宽简,顾名思义就是宽容和简化,办事遵循人情事理,不求搏取声誉,只要把事情办好就行了。这是他一生为政的风格。他后来曾权知开封府,前任是有名的“铁面老包”,即包拯,威严得很;而他则持以宽简,办事往往不动声色,同样把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清朝时,有人曾将他与包拯相比较,在开封府衙东西侧各树一座牌坊,一边写着“包严”,一边写着“欧宽”。文学名篇名扬天下欧阳修知滁时,已在文学上卓有成就,是当时文坛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虽然做了官,并且在仕途上屡历坎坷, 但始终未忘文学,写诗作文仍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他在滁州时期,写出许多
21、文字生动、情景交融的作品, 其中直接写滁州的, 除了著名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菱溪石记以外,还有大量的诗篇及短文。仅描写琅琊山自然景色及名胜景点的诗,不完全统计就有 30 多首,如永阳大雪、题滁州醉翁亭、琅琊山六题等。 欧阳修所写滁州的诗文,对滁州山水之美作了极其生动、 实在的描绘。如在醉翁亭记中写琅琊山,以“林壑尤美”、“蔚然深秀”概括,同时以简练的笔触写出了琅琊山早晚和四时的景色: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清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他在丰乐亭记中则写道:“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他的许多诗,写景寄情
22、,语言精美,读后同样令人留连。如他在题滁州醉翁亭中写道:“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流人岩下溪,幽泉助涓涓。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真是美不胜收 ! 因此,后人在醉翁亭不远处建了听泉亭, 让人们不断体会这美好的诗意。又如他的琅琊山六题,对琅琊山归云洞、琅琊溪、庶子泉等各个景点都作了生动的描绘。虽然每首诗只有四句,但尽用了点晴之笔,字字珠玑。他是用对滁州山水的真爱之情写作出来的。欧阳修描写滁州及琅琊山的诗文,以其诗文的质量及其个人的人品、地位,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竞来滁州探幽访胜。欧阳修在滁时,有的是直奔欧阳修而来;欧阳修离滁后,则以欧公之诗文以及欧公之遗迹而来
23、。他们在这里,不仅留下足迹,也留下墨迹,日积月累,描写琅琊山及滁州的诗文已难以计数。 1988 年琅琊山志选录欧阳修及其以后的各代诗篇 150 余首 ( 包括部分当代诗歌 ) ,依然只是全部琅琊山诗文的一部分。用“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现代词汇来说, 欧阳修无论从哪一方面, 都给滁州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知滁两年结下不解缘欧阳修在滁州两年多的时间,不仅给滁州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产,也与滁州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滁州这块古老的地方,与他结下了一生不解之缘。欧阳修离开滁州之后,再也没有来过滁州,但他的心中却时刻想念着滁州。寄答王仲仪太尉素:作于熙宁三年( 公元 1070 年) 。这年他已 64
24、岁,离开滁州 22 年了,依然念念不忘他在滁州的一段生活。诗一开头便写道: “丰乐山前一醉翁,馀龄有几百忧攻。”始终把自己和滁州联系在一起。如今,欧阳修离开我们已经一千多年了,但他的名字仍然时刻与滁州紧紧地相连着。没有欧阳修,就没有滁州琅琊山的响亮名声,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共识。醉翁亭自欧阳修知滁时建成后,历经沧桑,但屡废屡兴,数百年不败。醉翁亭大门原有一副对联,写道:“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联中的“翁”即指欧阳修。当时制作这个大门及其对联的时间,是清光绪七年( 公元 1881年) ,离欧阳修知滁已经800 多年,人们没有忘记他。 至今日则已 900多年,人们依然没有忘记他
25、,今后也永远不会忘记他。1998 年新编滁州市志 ( 原县级市 ) 的人物传中,所列第一人便是欧阳修,俨然把他当作了滁州人。【反思一下】与高司谏书(时间: 45 分钟 分值: 60 分)积累与运用1 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实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再:又。B 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暇:空闲。C 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接:交往。D 春秋之法,责贤者备责:要求。解析 再:两次。答案 A2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不存在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 某年十七时,家随州B 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C 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廷D 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解析 A 家,名词用作动词,安家。B. 非,意动用
26、法,以用作动词,张榜公告。答案 D3 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A 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B 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C 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D 以智文过,此君子之贼也解析 都是介词,凭借。( )(3分) ( )(3分) ? 为非。 C.名词 ( )(3分)答案 D4 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3分)A 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B 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C 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言者D 宋,何罪之有解析 A 、C都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答案 AC5 下列各句中,“见”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3分)
27、A 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B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C 时变节乃见D 冀君实或见恕也解析 B 、D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答案 BD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69 题。 (23 分)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 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
28、,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 足下也。春秋之法,责贤者备。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以贤者责也。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尔,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 亦谏臣之一效也。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 (4 分)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_ 足下幸生此时: _ 昨日安道贬官: _ _ 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_ 答案 认为对对方的尊称被贬谦称自己的心意7 从文段找出 3 个文言特殊句式,并说明。 (6 分)答:_ 答案 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 ( 省略句、被动句 )戒百官
29、不得越职言事。( 省略句,句前省略“榜”)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 定语后置句 )8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9 分)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译文: _ _ 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译文: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以贤者责也。译文: _ _ 答案您幸运地生在当世,碰到如此能听取意见的圣主,尚且不敢说一句话,为什么呢?您在谏官的位置上却不说话,就应该离职,不要妨碍胜任谏官之职的其他人。 如今我还一心一意地希望您能够向天子进一言,不忍心就与您断交、而不拿贤者来要求您。9 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欧阳修怎样的品格和胸怀?(4 分)答:_ 答案 表现欧阳修嫉恶如仇、追求正义、胸怀坦荡的高贵品质和宽广胸怀。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014 题。 (22 分)梅圣俞集序欧阳修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筑梦的舞者#舞蹈赛事赞助权益互换合同
- 初三适应式考试题及答案
- 轨道交通故障模式识别与排除技术-洞察及研究
- 中式烹调师基础知识课件
- 肿瘤免疫逃逸-洞察及研究
- 代谢综合征纤维化影响-洞察及研究
- vb高中会考试题及答案
- 2025保安证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湖南名校数学试卷
- 海淀区小学数学试卷
- 科普版四年级上册英语全册同步练习
- 2024年巴西血液透析膜市场机会及渠道调研报告
- 2024全新标准黄金回收合同任意下载
- 《中国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年版)》解读
- 奇瑞汽车在线测评题库
- 初中英语语法、词汇及固定搭配专题训练100题(含参考答案)
- 2024年浙江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能效对标管理制度范文
- 监测断面超标原因分析报告
- PE管生产记录单
- 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