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管理思想_第1页
韩愈管理思想_第2页
韩愈管理思想_第3页
韩愈管理思想_第4页
韩愈管理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韩愈管理思想摘要韩愈是我国中唐时代杰出的散文家、思想家和诗人,他积极倡导儒学的复兴,主张发扬儒家道统道,并将之融入诗歌创作。韩愈 匡正时弊,抨击佛老,反对割据,限制君主昏暴专断,责斥宦官当权,主张兼济天下。韩愈作为一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在社会管 理、经济管理、政治管理、教育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人性论,提出仁义道徳、性情三品等思想,并想通过此来维护 当朝政治制度的集权和复兴儒家思想。韩愈的社会分工、人才管理等对现在社会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关键字:社会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教育管理、局限性一、社会管理思想(一)人性论韩愈的人性论继承了董仲舒的人性三品说,认为,“性也者,与生

2、俱生也。情也者,接 于物而生 也。性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情者七。”(原性)韩愈认为人性有三品,“上等者,善多而已矣;中等者,可导上下也;下等者,恶多矣(原 性)上品的人本性善,具备仁、义、礼、智、信五种基本的德性,而喜、怒、哀、惧、爱、恶、欲这 七种感情适中而协调,这种人“就学而易明”;中品之人本性善恶混合,五德 混合、杂而不纯,这种人 可以使之“导而上下”;下品之人性本恶,这种人的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畏刑而寡罪”。韩愈的人性论包括人道、人性、人伦三个方面。1、 人道在人道仁义方面,认为儒家道德乃是以仁义为具体内容,着重以仁义规定道德,以仁义充实道德, 注重“定名”。他明确了儒家道德的涵义和

3、重要标志,并把道德赋予了儒家社会 规范的性质,以用来拯 救颓废的民风,恢复社会“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信仰。2、 人性在人性情欲方面,韩愈提出了 “性情之品有三”的学说,从人性分析出发,通过分析人 性,来解决 对人民教化问题,从人性上寻找拯救社会的本质依据。也因此来反对佛道二教的性情之论,弘扬儒家行 为规范。3、 人伦在人伦社会方面,韩愈最关心的如何改变社会的现状,解决佛道二教所造成的社会问题以及现实社 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他认为首先要正位纲纪,整合社会。他在批判佛教的清静寂灭的同时也构造了自 己理想中的社会模式。在这社会模式注重“正位”,从人生人文人伦 等方面赋予儒家憧憬“大同小康”的模式韩愈的

4、人性论以伦理价值为中心、以社会国家为本位、以义务至上为准则、以民本主义 为依据、以会价值观和出世思想6人们衣、食、住的情况是:穿丝和麻制成的衣服,吃粟米、果蔬、鱼肉,住宫室。不 接受佛教与 道教的生活方式。7、人们都有仁义道德的修养,都自觉恪守儒家制定的一种社会规范,人人都心平气和,并能“顺 而祥”,使自己的欲望和理想得到满足。在处理人与人关系时则能“爱而公”,所 以整个社会生活秩序“无所处而不当”,呈现和谐安定的景象。8、由于社会和谐安定,人们都能生得其情,死尽其常,所以天神、祖先也都感到十分舒畅,乐于 接受人们的祭祀。(五)社会分工和分配的思想韩愈在原道中提到:“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

5、之食;水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 之宫室;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古之无圣人,人之类 灭久矣很明显,他认为出现了 “圣人”并教会人们共同生存的方法,于是便有了社会分工,把社会 分工归功于“圣人”所赐,这显然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因为社会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 果,并非“圣人”所赐,但他能把农、工、商、医药卫生等行业从社会中分列出来,各司其业,各尽所 能的社会分工理论是值得肯定的。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上,韩愈继承和发扬了先秦大儒孟子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 治于人;治 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的观点,提出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如何分工的说教“是故君者,出令

6、者 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 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于民,民不出粟米 麻丝,作器皿,通财货,以事其上,则诛”。认为君、臣、民都有各自明确的职责,应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否则便应受到惩罚。同时又从统 治阶级立场出发,强调统治者应受别人供养,而被统治者则以供养别人为天职,旨在让少数的统治者不 劳而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于分配问题,韩愈根据其社会分工理论,提出每个人都必须按照自己对 社会贡献的大小来取得相应的报酬,另一方面,政府应根据每个人贡献大小来分配社会财富。这就要求每个人一旦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某种角色,无论是君、臣、民

7、,还是农、工、商都应担负相应的职责,做岀相应贡献,并由此取得相应报酬。这种根据个 人职责、贡献和物质生活分配相联系的分配方式,体现了社会分配的公平、合理 性,有利于调动个人 的积极性,在管理思想上是一大进步。二、政治管理思想余徳仁韩愈的经济思想研究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6月,第一版中外管理思想史,王徳清,重庆大学出版社(-)人才管理1、 重视对人才的甄别和选拔。韩愈认为,王朝中兴亟须大量人才,而当时唐朝通过科举、荐举以及门荫入仕者虽多,但真正 有才学者却相当少。特别是“以门第勋力进者”又“有倍”于科举、荐举,因此不免良莠相杂,以 至出现“自御史台、尚书省以至于中书、门

8、下者,成不足其官”的人才匮乏局面。他要求执政者应 具备鉴才和识才的能力,并在实践当中重视对人才的甄别和选择。2、 “唯才是举”,打破门户第限制,不论亲疏贵贱。作为庶族士人的韩愈,反对国家在用人方面以门第论选才,主张唯才是举。他在论今年权 停举选状中提及故之“四贤”:傅说、太公、宁戚、公孙弘虽均出身寒微,但贤明的君主能因其 贤将他们予以重用,最终取得不世之业绩,来证明国君打破门第限制,不论尊 疏贵贱,以“才” 为标准,选人任人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3、 善待人才,量才使用。重视人才,就必须善待人才,方能发挥其才。为此,韩愈认为执政者首先应了解人才的所欲所 求,然后视其才能大小,安排到适当的位置上

9、,并为其才能发挥创造条件,以满足其需要。4、 才尽其用,让人充分发挥其作用。韩愈特别强调才尽其用,因此主张政府应尽可能地让那些 行将致仕的年长官员续留在朝中发挥余热,以人尽其才。同时,反对执政者对人才“壮而见用,老 而见疏”的做法。(二) 道统管理学说韩愈效法佛教与道教,虚构了一个儒家一脉相承的道统。佛教的禅宗认 为,佛教有一个由历代佛祖一脉相承的祖统,由释伽牟尼一直到弘忍和慧能。韩愈认为,儒家也有一个 一脉相承的道统,这个道,由尧舜传下来,一直传到孟子,“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之传之禹,禹以是 之传之汤,汤以是之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孟 轲死,不得传 焉。”(原

10、道)道生于仁义,在于人的道德自觉,“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O(原道)正心、诚意,也就是人的道德自我完善的过程。从而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这实际上就 是传统儒家所说的内圣外王。(三) 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割据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天下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唐宪宗时,曾随同裴 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并立下大功,详细可参考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韩愈中第五章沙场初点 兵。昌黎先生集卷37,中外管理思想史中外管理思想史中外管理思想史中外管理思想史钱重物轻状王徳清,重 庆大学出版社,王徳清,重庆 大学出版社,王徳清,重庆大 学出版社,王徳清,重庆大学 出版社,223韩愈管理思想223韩愈管理思想22

11、3韩愈管理思想223韩愈管理思想三、经济管理思想(-)赋税管理思想赋税是中国历代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政治机器的经济基础”。针对“钱重物轻”的社会弊病,韩愈反对“定税计钱”的措施,认为赋税征钱是导致这一社会弊病的主要因素。对此,他说:“夫五谷布帛,农人之所 能出也, 工人之所能为也。人(民)不能铸钱,而使之卖布帛谷来以输钱于官,是以物愈贱 而钱愈贵也。”主 张将赋税由征收货币改为征收实物。认为要从实际出发,民间生产什么,那就征收什么,如此才能调 动人们安心务农,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并使“人益农,钱益轻,谷米布帛益重”,让老百姓得到休养 生息,收到很好的成效。韩愈这种从实际出发,联系各 地生

12、产经营特点以调动人们生产积极性为目的的 赋税管理思想,对后世赋税管理影响深远。(二)货币管理思想1、 “在物土贡”。对农业赋税根据各地生产经营特点征收实物之法。2、 严肃法纪,堵塞漏洞。韩愈在钱重物轻状中指出:“在塞其隙,无使之泄,禁人无得以铜为器皿蓄铜过 千斤者, 铸钱以为它物者,皆罪死不赦五岭旧钱,听人载出,如此则钱必轻矣。”强调严 肃法纪反对毁钱和屯 钱,控制币材,堵塞钱币流失的漏洞,符合金融学理论。3、 提高钱币的票面价格,依法治理金融。韩愈在钱重物轻状中提到:“更其文贵之,使一当五,而新旧兼用之。凡铸钱千,其费亦 千;今铸一而得五,是费钱千,而得钱五千,可立多也。”明确主张政府推行专

13、门的金 融法治理金 融,用行政法律手段来提高钱币面值。因为钱的面值一高,就等于钱多了,而钱一多,钱与物的比值 必然降低,从而消除钱重物轻的问题。4、 用新钱代俸禄。主张用新钱代官吏俸禄,政府带头使用新钱,并以“轻重平”提高质轻而值高的新钱的价值。四、教育管理思想(一)学校教育1、 用德礼而重学校。韩愈支持以儒德治国,把教育作为首要的政治工具。德礼拒德政和礼教,德 礼和刑罚在政治撒很难过是不可缺少的两种手段。对民众惊醒道德的思想灌输,人 民对封建统治会更加 顺从,要实行德治,先德礼后刑罚。2、学校的任务在训练官吏。3、整顿国学。放宽入学条件,学官任用,整顿教学秩序。4、恢复发展地方学校(-)教学

14、1、教学目的:修先王之道2、教学途径:读六艺之文3、学习方法:1)业精于勤荒于嬉2)博学3)积极思考,不可食而不化4、教学方法:1)因材施教,应人尽其才2)生动活泼。教学要生动有趣,有张有弛,灵活运用。(三)师生关系:尊师重道“人非生而知之者”、“学者必有师”(师说)其中就强调了老师的重要性,老师 的社 会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韩愈强调师生关系在道和业面前是一种平等关系,师生 关系可以互相转 化,“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这对维护教师绝对权威的师道尊严思想是一 种否定。韩愈一生历经坎坷,被贬者二;一次是元和年间,谏迎佛骨,结果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 州路八千。” 一次是贞元年间,为民请命,结果是“朝为青云士,暮作白首囚。”虽然几遇挫折,但韩 愈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贡献极大,且影响深远,在现今社会 仍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韩愈思想也有其局限性。五、局限性(一)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