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线损率是综合反映电力网规划设计、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降低线损率,可以减少电能传输能耗,提高电力供应能力,增加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研究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有很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阐述了进行配电网线损计算的意义和线损的基本概念,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文通过对几种常用配电网线损计算 方法的分析比较,主要采用改进等值电阻法进行配电网线损计算,目的是为了降低配电网电能损耗、加强电网的经济运行。关键词 配电网 理论线损计算 改进等值电阻法 电能损耗AbstractThe line loss rate is a comprehe nsive reflecti on of the po
2、wer n etworkpla nning and desig n, product ion operati on and man ageme nt level of the maineconomic and technicalindicators.Reduce the rate of line loss, can reduce theelectricity tran smissi on en ergy con sumpti on, in crease power supply capacity, and in crease the econo mic efficie ncy of the p
3、ower supply en terprise. Research with a grid of theoretical li ne loss calculati on method has very importa 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 nifica ne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istributi on n etwork line loss calculati on the meaning of the basic con cepts and line loss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t
4、hrough the an alysis of several com mon distributio nn etwork line loss calculati on method, the main improveme nts equivale nt resista nee method with grid lines loss calculatio n, the aim is to stre ngthe nthe economic operationof the gri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power loss ofdistributi on n etwork
5、.Keywords: Distribution network Theoretical line loss calculationImproveme nt of the method of equivale nt resista neeElectric en ergy loss第一章 引言. 1第二章 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简介 . 3第一节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趋势 . 3第二节传统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 3第三节 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新进展 . 4第四节主要研究内容 . 7第三章 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的研究 . 8第一节 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特点 . 8第二节 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步骤 . 8第三
6、节 配电网元件电能损耗数学模型 . 10第四节 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的含义方法分心 . 14第六节影响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准确度的主要因素 . 24第四章 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 25第一节 10kV 配电线路 . 25第二节、0.4kV配电线路. 29第五章 配电网降损措施 . 31第一节 电力网线损管理措施 . 31第二节 电力网降损的技术措施 . 32第三节更换导线截面. 34第四节线路经济运行. 35第五节变压器经济运行 . 36第六节 降低配电变压器电能损耗 . 38第七节平衡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 . 38第八节增加无功补偿 . 39结束语 . 43致谢 . 44参考文献 . 45第1
7、页共50页第一章引言配电网线损率是国家考核电力部门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是电力企业完成国家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供电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创建一流供电企业一项重要指 标。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是配电网线损计算、分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优化配电 网结构、最佳运行方式和经济调度重要依据。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作为配电自动化系统 的高级分析功能之一,在配电网络规划和提高配电系统经济运行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研究出能够准确计算配电网理论线损的新方法, 有 利于配电网线损分析,指定降损措施,有利于降低电能损耗,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 有利于优化配电网结构,确定最佳运行方
8、式和经济调度;有利于配电网建设与改造设计 方案的制定;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制定配电网线损指标; 有利于降低发电能耗,节约能源; 有利于提高供电能力,缓解目前供电紧缺、供电能力不足局面,意义重大。近几年来,国家十分重视电力建设,相继实施了农村和城市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工程, 我国电力事业迅速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为保证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进步 提供了强大的电力保障。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日益增大,已经出现电力供应不 足的局面,近年来许多省份出现限电情况。 在各级电力网电能损耗所占比例来看,地方 10kV及以下线损电量一般占到总损耗电能的 45%- 60% 10kV及以下电网的降损工作一 直是
9、地区电力局降损工作的重点。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是电力供应不足,另一方面是 配电网存在较高的电能损耗。通过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优化配电网结构,确定配电网 最佳运行方式和经济调度,降低配电网电能损耗,节约资源,提高供电能力。长期以来,国家十分重视降低电网电能损耗,制定并发布了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和电力网电能损耗管理规定。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中对 35kV以下配 电网及低压电网的电能损耗计算给出指导, 并给出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方法 电力网电 能损耗管理规定要求各电网经营企业要定期组织负荷实测,进行线损理论计算,10kV及以下配电网每两年一次,为电网建设、技术改造和经济运行提供依据。配电网线损是供
10、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各级供电企业在生产营销工作中,都必须进行配电网线损计算、统计、分析、考核工作,目的是降低电能损耗,节约能源, 提高经济效益。要做好配电网线损工作中,前提是首先必须做好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工 作,通过进行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 较为准确地计算出配电网理论线损值,才能做好配 电网线损的各项工作。目前,在县市级供电企业,都开展了配电网线损工作,然而所开 第2页共50页展的配电网线损工作都基于抄表电量, 采用简单的线损率计算公式计算, 得出单个配电 线路、单个低压配电台区综合的线损率, 基本没有开展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不能分别 计算出技术线损(理论线损)和管理线损值,无法开展真正
11、意义上的线损分析;配电网线 损率计算方法简单,手段落后,简单粗放;由于没有开展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根本不 清楚单个配电线路、单个低压配电台区的理论线损率,在线损考核指标制定上没有科学 的依据,只能凭经验制定。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确定一种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新方法, 通过这一计算方法的应用,促进黑龙江省县市级供电企业全面真正地开展配电网理论线 损计算工作,为配电网线损计算、分析、考核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在配电网线损工作方 面有所创新。总之,了解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的发展趋势, 掌握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新方法、 新技术,将有助于提高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的精度,优化配电网结构,确定配电网最佳运行方式,经济调
12、度,降损节能,加强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准确 地计算配电网理论线损,不但是配电网线损工作的需要,也是配电网自身不断发展的需 要。研究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十分显著的 工程实用价值,这也是推动配电网理论计算方法不断深入研究和发展的主要原因。第3页共50页第二章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简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是对电能在输送和分配过程中各元件产生的电能损耗进行计 算及各类损耗所占比例,确定配电网线损的变化规律。配电网线损是电力部门一项综合 性的经济、技术指标,是国家考核电力部门的一项重要指标。多年来,随着配电网理论 线损计算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不断丰富,
13、人们研究出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精度达 到较高水平。但由于配电网结构的复杂性、参数多样性和资料不完善以及缺乏实时监控 设备等因素,准确计算配电网理论线损比较困难,一直是个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众 多科研工作者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深入研究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希望研究出更加适合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的新方法,更加快速、准确地计算配电网理论线损,满足电力部 门配电网线损的分析和管理需要。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趋势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有国外学者开始研究,研究电能在配电网络传输的过程中产生的损耗量,分析各元件产生电能损耗的原理,建立数学模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为辅
14、助工具,加速各种计算方法的研究和发展, 计算精度逐步提高,逐步应用于工程实际。到二十世纪后期,各种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 方法已经成熟,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级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实际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几年来,随着配电网系统的迅速发展,配电网络结构更加趋于复杂化,为配电网 理论线损计算增加了难度;配电网自动化系统逐步应用,加强配电网的监控,各种数据 采集变得容易,为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提供丰富的运行数据资料,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方面,需要研究新的更加适合于目前配电网实际情况的理论线损计算方法,从而推动计算方法研究不断深入。目前,国内外发表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的文献很多,其采用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的
15、精度也各有不同,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二节 传统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传统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依据网络主要损耗元件的 物理特征建立的各种等值模型算法;一类是根据馈线数据建立的各种统计模型。传统等 值模型计算方法中按计算精度又分为两类, 一类是计算精度较低的简化近似法; 一类是 计算精度高的精确计算方法。10kV配电网等值模型计算方法如均方根电流法、平均电 流法(形状系数法)、最大电流法(损耗因数法)、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法、等值电阻法等,第4页共50页低压配电网等值模型计算方法如等值电阻法、 电压损失法、台区损失率法等,这类方法 是典型的传统等值模型计算方法中比
16、较粗略的简化近似法,计算精度不高,不便于降损分析,但由于需要的数据资料少,计算方法简单,便于计算机编程,计算精度能够满足 工程要求,所以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潮流法是典型的传统等值模型计算方法中计算 精度高的精确计算方法,计算精度高,能够精确计算配电网理论线损,但由于配电网结 果复杂,表计不全,运行参数无法全部收集,或者网络的元件和节点数太多,运行数据 和结构参数的收集、整理很困难等因素,无法采用潮流方法,所以在实际工程中很少应 用。概率统计模型是一种统计模型,分为配电线路概率统计模型和配电变压器概率统计 模型,是一种简化计算模型,需要的数据资料少,在计算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等值电 阻方面,只
17、需要配电变压器容量、 数量等较少参数就可以计算,这种计算方法是基于概 率统计的基础上,因此计算精度低,很少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第三节 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新进展近年来,随着各项科学技术和各种理论迅速发展, 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研究也 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新的计算方法不断出现,这些方法为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的研 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拓宽了新思路。新发展起来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主要有: 潮流改进算法、遗传与人工神经网络结合算法、模糊识别算法等。一、潮流改进算法对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在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下,多彩用潮流计算的方法,提 高计算精度。传统的潮流计算方法有牛顿法、PQ分解法、等效节点
18、功率法、损耗累加法等,由于配电网网络结构复杂、负荷节点数量多、运行数据收集不全、数据整理困难 等因素,传统的潮流法很难采用。基于这种情况,部分学者对潮流算法中的部分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加以改进,形成新的算法,主要有改进迭代法、前推回推区间迭代法、匹配潮流法等。迭代法是一种非线性方程组求解方法, 将其应用于潮流法,求解潮流方程,在求解 过程中,在初始条件参数基础上,经过多次迭代,达到收敛条件,停止迭代。改进迭代 法和前推回推区间迭代法是对常规迭代法进行改进。改进迭代法根据配电网得实际情况和网络特点,充分利用现有运行参数,将数据结 构中的链表技术和“前推回代”潮流算法结合起来,运用于配电网理论线损
19、计算。这种 算法重要特征是引入链表技术-“节点双亲孩子兄弟链表”,是根据网络中节点与支路 得关联关系,由动态指针将网络中得各节点链接起来而形成链表。以此链表为基础,由第5页共50页“前推回代”潮流算法求得配电网潮流分布, 进而求得线损及其分布。此算法在处理负 荷时依然使用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中的简化方法处理,影响计算精度。前推回推区间迭代法是建立在数据区间概念基础之上。数据区间是属于数学范畴,用来求解问题的未知解所在的范围或求取区间解。在实际工程中,当一个问题的原始数据不能精确地被知道,而只知其包含在给定的界限范围内, 或者原始数据本身就是一个 区间而非某个点值时,就可以用这一方法求解。传统
20、的迭代法属于点迭代法,如牛顿法, 负荷和其它参数是用一个数值,而不是用一个数值的范围即区间来表示,求解都是系统 的瞬时状态,不符合实际。前推回推区间迭代法正是使用负荷和参数变化区间来表示, 不但可以处理具有不确定性的点信息,而且可以方便地求解给定时间段上系统状态量的 变化范围,从而能更全面真实地反映系统的状态。但这种计算方法在负荷处理上,采用区间方法定量描述缺乏量测的负荷变化, 只利用变压器容量信息,并没有考虑实际配电 网中的少数自动化量测信息及典型用户的变化规律,使得计算的理论线损结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不够充分。匹配潮流法是以潮流法为基础,以配电网自动化系统采集数据为前提进行理论线损 计算的。
21、匹配潮流法主要是如何确定配电网各节点负荷功率。在获取节点负荷功率后, 在求解潮流时,用线路量测冗余信息来修正配电网节点负荷, 从而使潮流解更趋于合理, 收敛性好,数值稳定性好,计算效率高(陈得治等,2005)。匹配潮流法将配电网理论线 损计算范围扩展到支路损耗,而不向其他计算方法是将整体馈线作为计算对象, 有利于 帮助运行人员考察配电网局部理论线损值及变化情况,制定降损措施。该方法很好地考 虑了目前配电网的实际情况,有普遍性,适合城市配电网结构,但在配电网节点负荷功 率获取方面,一是依赖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实时量测信息,条件苛刻,二是对于没有实时量测信息的配电网节点负荷功率,则节点负荷功率的获取
22、依然采用传统的方法,仍需 要进一步研究。二、遗传算法(GA)与人工神经网络(ANN)结合算法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人工神经网络(ANN大量开创性应用。人工神经网络 的优越性一方面体现在它的自学习能力,自动发现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 ANN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功能,可以把学习到的复杂的数学关系,建立成具有丰富内 涵的网络模型。常用的 ANN模型是BP网络模型,利用一个简单的三层人工神经网络模 型,就能实现从输入到输出间非线性映射任何复杂函数关系。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的优点,国内外部分学者开始提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第6页共50页算法来计算配电网理论线损方法。这种模型算法正逐渐成为
23、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研 究的新热点,为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提供了新思路。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利用ANN!行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的研究仍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各种文献确定的模型机理无法让人 信服,计算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在实际应用中不成熟。人工神经网络(ANN)是由多个神经元连接而成,用以模拟人脑行为的网络系统,它 通过学习获得合适的参数,用来映射任意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学习功 能和处理输入输出变量间非线性关系的能力,以及较短的计算时间。但是,应用单一的ANN+算线损的最大缺点就在于确定适于线损计算的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算法中的具 体参数时,都是靠反复试验确定的,没有规则可循。这不仅浪费
24、时间,而且很难保证设 计出的用于线损计算的ANN一定最佳。基于上述原因,部分学者引入遗传算法(GA),现有对GA的改进也都存在一定的局 限性,不适用于线损计算。部分研究人员又对 GA进一步改进,并于人工神经网络(ANN) 相结合,研究新的算法。遗传算法(GA)是一种参数搜索算法,主要应用于优化计算。引 入遗传算法(GA)的目的是使用GA来优化ANN使优化后的ANN具有自进化、自适应能 力,构造出进化的神经网络,最后应用优化的BP型ANN来拟合影响线损的特征参数与线损之间的复杂关系,建立适合配电网线损计算的新模型, 从而获得了比传统配电网理 论线损计算方法和单一使用 ANN模型方法更好的计算效果
25、,其计算精度分别提高了16倍和4倍。对于一个具体的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工程来说, 用于理论线损计算的人工神经网络 的研制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原始资料积累、 学习样本的选择、训练和模型修正,才能确定 配电网理论线损与特征参数之间的复杂关系, 研制过程复杂,从研制到实用的周期较长。可以预见,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人工神经网络为揭示复杂对象的运行机理提 供了一条新途径,将有更多的学者将其应用于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的研究中,研制出符合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的新算法。三、模糊识别算法模糊理论是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系的L.A.zadeh教授于1965年创立的模糊集合理论的数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
26、括模糊集合理论、模糊逻辑、模糊 推理和模糊逻辑控制等方面的内容。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模糊理论处于不断理 论探索阶段,逐步完善。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模糊理论开始与实践相结合,研制有 实际意义的模糊逻辑控制器。模糊识别技术在自动控制等领域有着较为深入研究和应第7页共50页用。事实上,模糊理论应用最有效、最广泛的领域就是模糊逻辑控制,模糊逻辑控制在 各种领域出人意料的解决了传统控制理论无法解决的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并取得了一些令人信服的成效。基于此,在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模型中, 引入模糊识别技术。该方法采用模糊理论 中的模型识别原理对支路电流的分配进行修正, 使计算结果尽可能准确,即理论运
27、行状 态尽可能接近实际运行状态,提高了线损计算的精度。但该方法在对电流大小及变压器 负荷率的大小进行模型判别时,隶属函数的选择较难,在实际应用中较困难。该方法引 入模糊识别技术,虽然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但开拓了新思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第四节主要研究内容目前,对于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结合配电网实际情况,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 理论研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部分计算方法已投入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结算结果。对发、供电企业来说,降低电能损耗,就意味着节约能源,增加经济效益。目前, 供电企业在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面开展较少, 特别是0.4kV低压配电网,几乎没有开 展理论线损计算,基本是以电量为数
28、据, 通过简单的线损率计算公式计算,计算方法原 始,不能计算出理论线损,不能开展科学的降损分析,不能制定出合理的降损措施,这 种状况即跟不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也不能满足电力部门的要求。有鉴于此,针对县市供电企业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问题,结合配电网的实际情况, 对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出一种需要数据资料少、计算速度快、计算 结果精度高的计算方法。因此,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步骤和过程;2.对现有常用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并分析其特点;3.分析影响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的因素;4.改进等值电阻法理论研究;5.配电网降损措施研究。第三章配电网理论
29、线损计算的研究第一节 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特点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是根据配电网结构参数和运行数据来计算配电网理论线损,所第8页共50页以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工作研究的对象是网络结构基本固定、负荷实时变化的配电网, 根据配电网的结构和负荷类型需要采用适当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模型,计算出配电网理论线损。因此其特点如下:一、不准确性由于配电网网络结构的复杂性,负荷功率性质的多样性,负荷功率实时变化性,夕卜 部环境条件不确定性,要完全准确计算出配电网理论线损实际是不可能的, 无论采用哪 种计算方法和计算模型,只能是尽力作到理论运行状态尽可能接近实际运行状态, 使计 算结果尽可能准确,近似于实际值。二、条件性传统
30、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由于配电网网络结构的复杂,各节点没有监测设 备,在计算理论线损过程中,都要假设一定的条件来简化计算,在假设条件的基础上, 确定计算模型。由于假设条件的存在,使计算结果误差大,精度低,或高于实际值,或 低于实际值。但这种假设条件并不是没有实际意义、 毫无根据的凭空假设,而是建立在 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的,是必要的。三、多方案性正是由于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的近似性和条件性, 所以在进行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 过程中,结合配电网的网络结构和负荷情况以及假设条件, 对同一配电网进行理论线损 计算可以有不同的计算方案,选择不同的计算模型。第二节 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步骤一、明确内容和要求在
31、对配电网进行理论线损计算时,首先要了解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的内容和要求, 对配电网分压、分线、分台区进行分类,明确不同的类别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范围、 计算内容和计算要求。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根据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的内容与要求,搜集进行配电网进行理论线损计算所需要 的各种资料。首先要搜集有关配电网结构的接线图、结构参数、运行数据等资料,尽量 齐全。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加工整理, 对资料中的数据去伪存真,提高资料的准确度。三、 对资料进行分析配电网资料的齐全与准确是影响配电网理论线损的重要因素 (杨秀台,1985),因此 要对收集到的配电网资料,如配电网的单线接线图、结构参数、运行数据等资料进
32、行认 第9页共50页真分析。对于单线接线图的结构,区分是辐射状还是环形结构,在单线接线图上导线、 配电变压器参数是否标注齐全、 正确,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配电网结构一般不会发生变 化,若由于改造等原因发生变化,应在计算之前补充修改,使之与实际相符;对于运行 数据,如以月为时间单位记录的供电量、售电量等数据,应分析数据的合理性,对于异 常值进行分析,找出异常值产生的原因,查明异常值是否合理。四、 选择计算模型根据配电网结构、负荷功率性质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模型。 正确选择计算模型是配 电网理论线损计算中最关键的一步, 选择不同的计算模型、计算方法及假设条件,对于 同一配电网线路或低压台区,可能得出不
33、同的计算结果,准确度各不相同,如果选择不 适当,可能造成计算误差过大,必要时可以选择多个计算模型进行计算,并对比计算结 果,以供选择。目前,在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实际工作中,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如均方根电流 法、平均电流法(形状系数法)、最大电流法(损耗因数法)、等值电阻法、潮流法、人工 神经网络法等多种方法。各种计算方法均有其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要根据计算的内 容和要求来选择。五、 理论线损计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研究有了较大的进步,各种新的计算方法和模型不断出现,并且对计算机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依赖性越来越强。依据选 择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模型,根据所掌握的资料
34、数据,运用计算软件进行计算,能够 获得比较准确的计算结果,获得更高的精度,更好的满足供电企业对配电网理论线损计 算结果和精度的要求。六、 分析计算结果根据所选择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并不一定与实际值相符,这是由于所建立的计算模型是对实际情况的近似模拟,是用理论状态来近似实际状态,在计算过程由于数据资料不全、假设计算条件、计算模型精度等因素,必然产生误差。因 此,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计算结果是否可信。第三节 配电网元件电能损耗数学模型配电网的电能损耗是网内各元件电能损耗的总和,要计算电能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电能损耗,就必须掌握网内各元件的物理特性,并确定这些元件的数
35、学模型。在IOkV及以 下电压等级配电网中,元件数量较大,每个元件的运行数据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根据配电 第10页共50页网元件电气特性及线损产生机理的不同,可将元件电能损耗分为:变电、配电元件中导线 电阻发热损耗;变压器铁芯损耗;电缆线路、并联电容器的介质损耗;架空线路的电晕损耗; 户外绝缘子漏电损耗,以及二次回路、谐波损耗等。二次回路包括测量、保护、信号、控制、监视系统。其中用户及变电站二次回路的 损耗分别计入用户电量及变电站的自用电量。除此之外 ,那些用于测量、保护、信号、 控制、监视的户外以及环网柜、开闭所内的损耗因所占比例较小可以忽略不计。谐波对线损的影响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己超出了
36、本文的研究范围。在谐波治理 和电能质量管理要求的约束下,由于谐波产生的损耗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电晕损耗及绝缘子的泄漏损耗,其损耗量的大小与绝缘子外形、绝缘材料及气候条 件等因素有关,尚缺乏成熟的计算方法。因配电网中电压等级较低 ,漏电损耗所占比例很 小,故也忽略不计。一、配电线路导线损耗等值数学模型电力线路的数学摸型是以电阻、电抗、电纳、电导元件组成其等值电路对于1O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线路,由于电压较低,线路对地电纳及电导的影响较小,故将其等值为 由电阻、电抗元件组成的简化等值电路,如图1所示.图2.1配电线路等值电路若通过某段线路的电流I稳定不变,则在计算时段T内产生的电能损耗为:A=3T
37、I2R 10 kWh)(2.1)若整条线路由多段参数不同的导线组成,则在计算时段T内产生的线路电能损耗为第11页共50页mi=3LZ liRxIOkWh)(2.2)i若已知通过线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上式可改写为:m P2 +Q23A 二T- 2 -R 1O3(kWh)(2.3)i Ui式中:li为第i段线路在时间T内的电流(A); R为第i段线路在时间T内的有功功率(kW); Qi为第i段线路在时间T内的无功功率(kvar);Ri为第i段线路导线电阻(Q);mi为线路总段数;Ui为第i段线路平均线电压(kV);T为计算时段小时数(h)。二、配电变压器绕组损耗等值数学模型配电变压器一般均为双
38、绕组变压器,可用电阻、电抗、电导、电纳元件组成的T形的等值电路来表示 如图2所示.I G-jBU2图2.2变压器的型“丨”等效电路若通过变压器绕组的电流ITi稳定不变,在计算线损时段T内,配电变压器绕组产生的损(2.4)式中:PKi为第i台配电变压器短路损耗功率(kW); IT为第i台配电变压器绕组上电流(A); IN为第i台配电变压额定电流(A)。三、配电变压器铁芯损耗等值数学模型配电变压器的铁芯损耗与其运行电压有关,因此,在计算线损时段T内,配电变压器的ZT -RTjXT耗Acui为:T(kWh)第12页共50页2avlT(kWh)(2.5)(2.7)(2.8)铁芯损耗.:ATfe为:式中
39、:uEOi为第i台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功率(kW); UN1为第i台变压器的额定电压(kV);UaVl为第i台变压器的平均运行线电压(kV)。四、并联电容器损耗等值数学模型并联电容器的等值电路由一个无损耗的理想电容器与电阻并联而成,如图3所示。图2.3并联电容器等值电路在交流电压作用下,流过电容器的电流有两部分:有功电流IR和无功电流.Ic通常把IR 与IC的比值称为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g S,即(2.6)电容器有功功率为:P =罟=U2 w C tg Q tg在计算线损时段T内电容器有功功率损耗:AC为:AC 二 QK tg、T式中:QK为第i组并联电容器投入容量(kavr);tg S为第i组并列
40、电容器介质损失角正切值。五、电缆线路损耗等值数学模型_J-ZZIICCUa6第13页共50页变电站10k母线馈线IT11#7段T61#2段T2f1#4段1#3段1#6段T3T5T4:AD 二 U2 w G tg、.j Lj T 10- kWh(2.9)式中:Ui为第i条电缆平均运行线电压(kV); 3为电网电压角频率(rad/s); C为每相的工作电容(卩F/km);tg S为介质损失角正切值;Li为第i条电缆长度(km)。六、配电网线损计算的基本假设前述给出了元件损耗的计算模型,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个配电网线损的线损计算.不过由于配电网中元件数很多,每个元件上的运行数据又具有随机特性,所以收集
41、这些运行数据相当困难.因此,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是在尽量减少原始资料收集范围的前提下,进行足够准确的元件电能损耗计算。T7图2.4配电网示意图如图4所示的配电网,变电站IOkV侧有两条馈线,馈线首端经过高压降压变压器与 供电网相连,末端经低压降压变压器与用户相连.每条馈线如同树状,一般以辐射型网络 连接若干台配电变压器,馈线与馈线之间除在树根处(馈线首端)通过高压母线相连外, 没有其它电气联系.一条馈线内的负荷波动相对于一个大供电网来说可以忽略不计,故可以认为馈线根节点的电压是恒定的。因此,给定馈线根节点的电压及沿线各负荷节点 1#1段1#5段第14页共50页的负荷,此馈线的潮流分布就可完全确定
42、。基于上述特点,配电网的线损计算不再以全网 为单位,而是以馈线作为基本单位.根据给定某馈线的根节点电压及沿线各负荷点的负 荷,求出各段的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得到各段在一定时间区域内的电量损耗,从而确定 整条馈线的线损分布,进而通过对馈线逐条计算以得到全网的线损那么,在进行配电网 线损计算时,需收集沿线各节点的负荷,但由于配电网节点数多,负荷在不同时段的变化 又比较大,运行数据根本无法全面收集。为尽量减少运行数据的收集量,同时又不影响线 损计算精度,一般作如下假设:(1)各负荷节点负荷曲线的形状与首端相同。(2)各负荷节点功率因数与首端相等。(3)忽略沿线的电压损失对能耗的影响。(4)负荷的分配
43、与负荷节点装设的变压器额定容量成正比,即各变压器的负荷系数相同。(一般把通过变压器的视在功率与其额定容量的比值称为负荷系数)第四节 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的含义方法分心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是在已知配电网结构和负荷功率性质等数据条件下, 研究或选 择一种计算方法来进行数据处理,在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条件下,计算一段时间内(如一个月)配电网的理论线损值。目前,传统和现代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是基于两种配电网参数、运行数据资料获取情况和三种配电网结构的开展理论线损计算方法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在两种配电网参数和运行数据资料获取情况中, 一种是以配电网结构参数和历史运行数据资料 为基础;另一种是以供电企业综
44、合管理系统 (MIS)提取配电网结构参数和以调度自动化 系统(SCADA)配电网自动化系统(DMS实时采集、存储的数据为基础。在三种配电网结 构中,第一种是辐射状配电网,如农村配电线路;第二种是环状配电网,如部分城市配 电网,第三中是辐射状与环状相结合,属于混合结构,如部分城市配电网。由于黑龙江 省县市供电企业的配电网结构参数、 运行数据资料获取方式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普遍没有实现配网自动化,所以在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过程中, 应结合配电网的实际情况进 行选择负荷实际的计算方法。一、均方根电流法均方根电流法是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的基本计算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均方根电流法的基本思想是,线路中流过
45、的均方根电流所产生的电能损耗相当于实际负荷在同 第15页共50页一时间内所产生的电能损耗。其计算公式如下:A=3l2fRt 10;(2.10)式中:也A为损耗电量(kWh; R为元件电阻(Q); t为运行时间(h);为均方根第16页共50页Ijf1242:(2.11)式中:Ii为代表日整点负荷电流(A); Ijf为均方根电流(A)。若实测为Q、Ui,均方根电流Ijf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Ijf:4 P2 Q2i4 U72(2.13)式中:Pi为代表日整点时通过元件电阻的有功功率(kW; Q为代表日整点时通过件电阻的无功功率(kvar); Ui为与口、Qi同一时刻的线电压(kV); “为均方根电
46、流(A)。电能损耗计算公式如下:-4 P2 - Qi2A =公!一RT 1024(2.14)式中:Pi为代表日整点时通过元件电阻的有功功率(kW; Qi为代表日整点时通过元件电阻的无功功率(kvar); Ui为与pi、Q同一时刻的线电压(kV) ; R为元件电阻(Q);t为运行时间(h)。若实测为有功电量、无功电量和电压,均方根电流可以使用下式计算:Ief2 A2 2Ay U i RT 1072(2.15)式中:Aai为代表日整点有功电量(kWh; Ari为代表日整点无功电量(kvarh ) ; U:为与Aai、Ari同一时刻的线电压(kV)。电能损耗计算公式如下:电流Ijf (A)均方根电流
47、I jf计算公式如下:第17页共50页;4 Ai +A:匕 U 23:A 亠一 RT 10(2.16)24式中:Aai为代表日整点时通过元件电阻的有功电量(kWh; Ari为代表日整点时通过元 件电阻的无功电量(kvarh); Ui为与pi、Qi同一时刻的线电压(kV); R为元件电阻(Q ); t为运行时间(h)。由于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是由电度表计量的,精度比较高,一般使用2.16式计算电能损耗。均方根电流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按照代表日24小时整点负荷电流或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或有功电量、无功电量、电压参数等数据计算出均方根电流就可以进行电能损 耗计算,计算精度较高。缺点是:在对 10 k
48、V配电网线路计算理论线损时,对没有实测 负荷记录的配电变压器,其均方根电流按与配电变压器额定容量成正比的关系来分配计 算,这种计算不完全符合实际负荷情况; 各分支线和各线段的均方根电流由各负荷的均 方根电流代数相加减而得,但一般情况下,实际系统各个负荷点的负荷曲线形状和功率 因数都不相同,因此用负荷的均方根电流直接代数相加减来得到各分支线和各线段的均 方根电流不尽合理;均方根电流法计算的理论线损是代表日的线损值,利用代表日线损值、代表日电量、月平均日电量和月总电量归算出的月理论线损值在客观上必然有一定 差距。二、平均电流法平均电流法也称形状系数法,是利用均方根电流法与平均电流的等效关系进行电能
49、 损耗计算的,由均方根电流法派生而来。 平均电流法的基本思想是,线路中流过的平均 电流所产生的电能损耗相当于实际负荷在同一时间内所产生的电能损耗。其计算公式如下:A=3l;rK2Rt 10;(2.17)式中:AA为损耗电量(kWh; R为元件电阻(Q); t为运行时间(h); Iar为平均电流(A),K为形状系数。形状系数K的计算公式如下:第18页共50页(2.18)ar3Uar(2.19)U;rK2Rt 103(2.20)Ijf若实测为有功电量、无功电量和电压,平均电流也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式中:A为代表日的有功电量(kWh; A为代表日的无功电量(kvarh) ; Uar为代表日的电压平
50、均值。电能损耗计算公式如下:式中:A为代表日通过元件电阻的总有功电量(kWh); A为代表日通过元件电阻的总无 功电量(kvarh) ; Uar为平均线电压(kV) ; R为元件电阻(Q) ; t为运行时间(h)。形状系数K根据负荷曲线的负荷率f及最小负荷率a确定较为复杂。平均电流法的优点是:用实际中较容易得到并且较为精确的电量作为计算参数,计算结果较为准确,计算出的电能损耗结果精度较高; 按照代表日平均电流和计算出形状 系数等数据计算就可以进行电能损耗计算。缺点是:形状系数K不易计算,在实际使用中其值存在计算简化,与直线变化的持续负荷曲线有关,对没有实测负荷记录的配电变 压器,不能记录实际负
51、荷曲线;需改进负荷分配因子;配电网电压假设为平均低压后, 计算精度受到了一定影响。三、最大电流法最大电流法也称损耗因数法,是利用均方根电流法与最大电流的等效关系进行电能 损耗计算的,由均方根电流法派生而来。 最大电流法的基本思想是,线路中流过的最大 电流所产生的电能损耗相当于实际负荷在同一时间内所产生的电能损耗。其计算公式如下:2_3:A=3lmaxFRt 10(2.21)式中:为损耗电量(kWh) ; R为元件电阻(Q) ; t为运行时间(h) ; Imax为最大电流(A),F为损耗因数式中:I jf为代表日均方根电流(A), Iar为代表日负何平均电流(A)。Iar第19页共50页(2.2
52、2)荷曲线作为极限状态,分析得到如下损耗因数损耗因数F的计算公式如下:2 jf损耗因数F值的大小随电力系统的结构、损失种类、负荷分布及负荷曲线形状不同 而异,特别是与负荷率f密切相关,分析表明:损耗因数F与负荷率f的关系,应介于 直线和抛物线之间,即:(2.23)式中:B是与电力网负荷曲线形状、网络结构及负荷特性有关的常数,通常介于0.10.4 之间,在不同网络结构下,B值不同,f负荷率。对于损耗因数F有三种计算方法,第一种是利用理想化得负荷曲线推求F(f)关系,第二种是采用统计数学方法来求取F(f)得近似公式,第三中是数学积分方法求取F(f)得近似公式。对于损耗因数F第一种计算方法,我国有人
53、采用以两级梯形和梯形两种理想化的负(2.24)式中:F是损耗因数;f是负荷率;B是常数对于损耗因数F第二种计算方法,采用二项式公式和三项式公式近似求取。1926年法国人杨森利用二项式公式求取得:f f2F(2.25)2式中:F是损耗因数;f是负荷率。1928年美国人布勒尔利用二项式公式求取得:F -0.3f0.7f2(2.26)式中:F是损耗因数;f是负荷率。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沈阳地区采用:F =0.2f 0.8f2(2.27) 式中:F是损耗因数;f是负荷率式中:I jf为代表日均方根电流(A), Iar为代表日负何平均电流(A)。imax23(1+0 )第20页共50页在二十世纪七十
54、年代上海地区采用:F =0.175f0.825f2(2.28)式中:F是损耗因数;f是负荷率。使用三项式求取损耗因数F的典型代表有1948年前苏联凯捷维茨,求取的计算公 式如下:2F 二 0.124 0876f(2.29)式中:F是损耗因数;f是负荷率。对于损耗因数F第三种计算方法,典型代表有:1980年美国雷蒙特(Raymond A)对持续负荷曲线采用直接积分的方法得到如下计算 公式:F = f2 +0.273(f -阳(2.30)式中:F是损耗因数;f是负荷率,B是常数。当f 0.8时,使用F二f2。1982年我国西宁电力局刘应宪采用双动点形成的四折线代表持续负荷曲线族,利用分 段积分方法
55、求取如下计算公式:F =0.639f2 0.361 f f(2.31)式中:F是损耗因数;f是负荷率,B是常数。上式有较大实用价值。最大电流法的优点是:计算需要的资料少,只需测量出代表日最大电流和计算出损 耗因数等数据就可以进行电能损耗计算。缺点是:损耗因数不易计算,不同的负荷曲线、网络结构和负荷特性,计算出的F不同,不能通用,使用此方法时必须根据负荷曲线实 际情况计算F值;计算精度低,常用于计算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四、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法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法的意义是,在一段时间内,若用户始终保持最大负荷不变,此 时在线路中产生的损耗相当于一年中实际负荷产生的电能损耗。计算公式如下:(2.32)式
56、中:uA为损耗电量(kWh); Smax为最大视在功率(kVA) ; T为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数(h); R为元件电阻(Q), U为额定电压(kV)。第21页共50页令T=8760, U为常数,则T计算公式如下:8760S2dt.二 一(2.33)Smax式中:T为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数(h); S为实际负荷视在功率(kVA); Sm为最大 视在功率(kVA)。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法的优点是:通过计算出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数 T,能够计算出电 能损耗,计算需要资料少,计算简单。缺点是: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法计算精度较低,一 般用来估算年度配电网理论线损,不宜进行精确计算。五、等值电阻法等值电阻法的理论基础是均方根
57、电流法。 等值电阻法的基本思想是,在配电线路首 端,假想一个等值的线路电阻Rel,在通过线路首端的总电流 , 产生的损耗,与线路 各段不同的分段电流Ii通过分段电阻R产生的损耗的总和相等。线路等值电阻法具体介绍详见3.1.1 o等值电阻法的优点是:在理论上比较完善,在方法上克服了均方根电流法的诸多方 面的缺点;不用收集运行数据,仅与结构参数配电变压器额定容量、分段线路电阻有关, 计算出等值电阻数据就可以进行电能损耗计算,适合于10kV及以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缺点是:需要假设计算条件,影响计算结果精度;对没有实测负荷记录的配电变压 器,假设负荷分布按与配电变压器额定容量成比例,各节点负荷率相同
58、,这种计算不完全符合实际负荷情况;假设各负荷点功率因数、负荷系数和电压相同,但一般情况下, 实际系统各个负荷点的功率因数、负荷系数和电压都不相同,计算出的电能损耗值偏小。六、潮流法潮流法是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中计算精度较高的计算方法。 配电网潮流计算以 馈线作为基本单元,基本任务是求解出系统的状态变量,即馈线上的各母线的电压或功 率。传统的潮流计算方法有牛顿法、 PQ分解法、等效节点功率法、损耗累加法、前推第22页共50页3IRcos :100%(2.34)KPU1cos2 :(2.36)P%U %(2.37 )法、迭代法等。随着配电网网络结构复杂化,负荷节点数量多,运行数据无法全部收集 等
59、因素,传统的计算方法已经不再实用,必须进行改进和创新,研究出新的潮流算法。 新的潮流算法主要有改进迭代法、 匹配潮流法、前推回推区间迭代法、基于区间算法的 配电网三相潮流计算方法等,新的计算方法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逐步实用化。潮流法的优点是计算精度高,缺点是由于配电网需要收集的数据资料多, 若表计不 全或运行参数收集不全,或者网络的元件和节点数太多,运行数据和结构参数的收集整 理困难,则无法采用潮流方法。七、电压损失法对于低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 推荐使用电压损失法。电压损失法主要是利用功率损耗与电压损耗百分数之间的关系来粗略计算低电压配电 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如下:假设
60、负荷集中在低压配电网线路末端,按照电压向量图可以得到电压损失率近似计 算公式:式中:I为线路首端电流(A) ; R为线路电阻(Q) ,:为功率因数角。功率损耗率计算公式如下:3|2 RP%100%(2.35)V3UI cos式中:I为线路首端电流(A) ; R为线路电阻(Q) ;为功率因数角;U为线路首端电 压(V)。功率损耗率与电压损耗率之比:式中:,为功率因数角假设,贝般的可以写作如下计算公式:nJ2%j业nI x IjRjj彳第23页共50页(2.38)式(2.39)2 26m n 1(2.40 )式中:lj从配电网变压器出口出到电压最低点间各段的电流(A) ; %从配电网变压器出 口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猎聘网络面试题库及答案
- 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中2025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及对策研究报告
- 快递员的面试题库及答案
- 安全教育培训费用明细表课件
- 安全教育培训评分课件
- 新能源并购重组2025年知识产权评估标准与案例解析
-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措施课件
- 新能源企业绿色信贷2025年研发投入风险与机遇分析报告
- 安全教育培训经费与课件
- 2025年城市垃圾分类与填埋气发电技术创新研究报告
- 建筑工程岗位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国企)2025年
- 第21章 二次根式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2025-2026学年数学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 2025-2026学年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每课教学反思
- 2025-2026学年人教鄂教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37)
- 2025版金融业务合同委托管理协议
- 部队手榴弹使用课件
-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课件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
- 2025年辅警面试考试试题库目(答案+解析)
- 品管圈PDCA改善案例-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 钢板桩及支撑施工方案
- 冷藏车保温箱冰排使用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