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教学目标】 1、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理解词人报国无 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 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 趣,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韵味,品味诗词语言。 2、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悲苦心情。 【教学难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学方法】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析句品词,体会情感,品味语言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了解作者相关
2、知识,熟读本词,查找典故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他是一把倚天巨剑,被爱国的烈焰灼烧, 他是一支如椽巨笔,把历史的词章抒写, 他完美地将文韬与武略集于一身,令后世无数文人墨客与将士仰望。 他是铁骨铮铮的民族英雄,是慷慨悲壮的一代词宗! 这个人就是南宋豪放词人辛弃疾。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辛弃疾,欣赏他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来感受他 文武双全的人格魅力。 二、诵读初体验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一遍课文, 要求读文章时应注意一下生字词的读音, 句子的停顿、语气和情感。 补充作者和写作背景。 可能读的时候少了那么一点味道,就是情感不够:为更好地理解这首千古绝 唱,先了解一下作者今天我们要学习
3、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 (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由于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又参加 过农民起义,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再加上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触犯了 当权者的忌讳。所以,辛弃疾南渡归宋的十余年,一直未受到朝廷重用。在这种 境遇下,辛弃疾心头的报国热火燃烧得他难以忍受。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 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 情词。那我们知道了这样的写作背景以后我们再读文章时就应该注意情感的表达, 应该是一种悲愤情感。那么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读一遍。 师:很有气势,把词人的那种悲愤之情给传达出来了。 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
4、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下面就请大家结合课下注 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问题 1、本次的上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请试着结合本词的写作背景,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并具体 分析。 明确:无人会,登临意 登临所见所感(写景抒情) 三、上片赏析 问题 1: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上片中词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明确:借景抒情 问题 2、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明确:长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 问题 3、此情此景,作者有着什么样的行为? 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学生讨论完成) 明确: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 词的上片以写景开
5、端,可以分成四个层次: 第一层:“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 “楚天千里清秋”一句,点出登临的地点、环境、季节。楚天:下面有注释, 代指南方的天空。紧扣登临的地点。 “楚天千里清秋” ,境界壮阔。“水随天去秋无 际”,江水悠悠之景。开头两句是实写眼前之景,却蕴蓄着深厚的情。为什么这么 说呢?大家都知道, “秋”这个意象带有悲的气氛。这一开头就用了两个秋字。并 用“秋无际”来加深“千里清秋”之意,使境界和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营 造了一种“雄浑而不失清丽”的意境。 第二层:“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 岑,小而高的山。遥岑:远山。 “遥岑远目”这里的目: ,作动诃,看的意思。 词人
6、看到了什么呢?“玉簪螺髻” 。玉簪:玉做的簪子,是古代妇女绾束头发用的 器物,状如没有把柄的剑,这儿比喻山峰尖峭。螺髻,古代妇女梳理的一种发型, 将头发盘旋成田螺形状。这儿是用来比喻圆形的山岳姿态优美。以玉簪螺髻来比 喻远山,既符合远望的特点,也描写出远山的秀丽。“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 螺髻。”这三句词,按照今日的语言习惯来说,应是,“远目遥岑,玉簪螺髻,献 愁供恨。”这里用的是倒装。在赏心亭上纵目眺望,远处错落有致的峰峦,形态优 美,像妇女头上螺旋式的发髻和尖细状的玉簪一样。但这美景只是给词人带来了 愁和恨。其实是人心中有仇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是在献愁供恨。词人不说自 己的心情不好,而
7、说山的峰峦为自己“献愁供恨”,仿佛峰峦本身就是愁和恨的化 身。这里用的是什么手法啊?(学生齐答:移情)对,这一句用的是移情的手法。 把自己的感情移到了本身不具有感情的远山上,使客观景物带上了主观感情色彩, 在写景之中,便显示出自己的悲苦心情。 以上几句,从“楚天”写到“遥岑”,由大入小,由远而近。千里楚天之下, 随天而去的秋水之上,是玉簪螺髻似的峰峦,而峰峦为词人“献愁供恨”,所以下 面笔锋便转向词人自己,由景及人,由物及我。 第三层:“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这三句,是写作者当时的处境。楼,即赏心亭。“落日楼头”是说夕阳斜照在 赏心亭上。“断鸿”,失群的孤雁,这里既借雁之哀鸣以渲染环
8、境的凄凉哀怨,也 是象征自己飘离失所的身世和孤独寂寞的处境。“游子”,离家远游的人,是词人 自称。作者在“游子”之前,特别冠上“江南”二字,正是要表达自己孤独无依 的处境。从字上面看,这几句是说自己这个从北方来到江南的游子,黄昏时候站 在赏心亭上,看到夕阳下落,听到断鸿鸣叫,不禁感到孤独寂寞,内心十分伤感。 实际上这几句包含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同学们觉得它会包含什么意思?如果你对 这几句有自己的理解不妨大胆的讲出来,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好,同学你来讲一 下。是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 “落日”,点明时间是黄昏, 一天将尽,“断鸿”, 点明季节是秋天,一年将尽。两者都写出时不我待,光阴虚度,未能利
9、用少壮年 华而大有作为。同时,词人又以落日隐喻国家形势,半壁江山岌岌可危,又以断 鸿暗示自己如失群的孤雁,立志报国而无所依归。这句本是描写景物,但作者也 将“落日”二字暗喻南宋朝廷如日落西山,国势危殆,犹如摇摇欲坠的落日,因 而触景生情,黯然种伤神,为国势担忧。这三句是本词的第二个层次,前两句烘 托后一句:以突出作者“举世独立”的处境。 第四层: 这种被压抑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是没有人能够理解的,所 以接下去就说: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吴钩,春秋时吴国 出产的一种钩子,用来挂帐子或宝剑的。但旧时的注家认为吴钩是吴国制造的一 种弯形宝刀,后来就把吴钩作为宝刀
10、的代名词。我们考试的时候 , 就按书上的来。 李贺南园诗中就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句子。 “吴钩”, 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用武之处,这就把作者虽 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辛弃疾在写 给陈亮的破阵子词中说“醉里挑灯看剑” ,也是这个意思。这里的“把吴钩看 了”,则是从另一角度说自己空有宝刀,却派不上用场,不能为国杀敌立功。作者 描绘了两个具体的动作,生动地展现了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 “看了”,当 看过、看完讲,实际上包含着看了又看的意思,这是第一个动作。辛弃疾一遍又 一遍地抚看着宝刀,是怜惜“物不尽其用” 。他
11、由物及人,想到自己文韬武略,但 无法施展,正如这宝刀被闲置一般。胸中之苦闷需要发泄,于是,他便“栏杆拍 遍”一一第二个动作。拍阑干即是借以发泄难以诉说的满腔悲愤。但是,拍遍了 阑干,也还是无人理解自己,如同看罢了吴钩依然无济于事一样。不仅拍,而且 拍遍,可见胸中悲愤之深切、强烈。然而,可悲的是,昏聩的南宋朝廷无人能够 理解作者的这种心情,“无人会,登临意”六字便是辛弃疾为“世无知音”发出的 深沉喟叹。 词的上片主要是即景抒情,表现爱国忠心无人理解的痛苦,侧重于写景,兼 写由景物引起无穷的思绪。但“登临意”的具体内容并没有明说,于是词的下片 就扣着“登临意”三字去展幵抒情和议论。 在上片中,词人以饱含感情色彩的景物和带有强烈激情的动作抒发内心情感, 这就是我们这首词上片的全部内容,我们通过赏析,看到了一位我们看到了 一位雄才大略,襟怀磊落,忧国伤时、壮志难酬的诗人。 四、重读感受 最后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重新读一遍课文: 希望能够读出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读出落日楼头的孤寂悲凉,读出栏杆拍 遍的苦闷悲愤。读出词人壮志难酬的痛苦。 五、课堂小结。 玩味着句句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雄才大略,襟怀磊落,忧国伤时的诗人, 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是啊,锦绣河山必然哺育无数英雄,遗憾的是辛弃疾 至死也没有收复这祖国的大好河山。不过,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幵,无意插柳 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语文(四)(全国)试卷及答案
- 重庆江津市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蠡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度长途旅行车辆租赁及保障服务合同
- 2025版高性能变频器研发与生产合作协议
- 2025版水田灌溉设施共享与维护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专业法律顾问团队服务合同
- 2025年度餐饮业智能点餐系统合作协议
- 2025版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区间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美容美发店门面租赁及服务套餐合同
- 2024北京七年级(下)期末英语汇编:阅读单选AB篇
- 深圳天使基金管理办法
- 物业用房管理管理办法
- 国际劳工组织强迫劳动指标(中文版)
- 水利白蚁防治检查方案
- DB42T 1521-2019 电梯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
- 烟草专卖培训
-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方案计划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5年七年级英语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
- 联想集团复盘管理制度
- 呼吸机撤离和拔管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