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进度表周次起止时间授课内容(课题、节次)课时备注18.28 9.8时、分、秒429.11 9.15万以内加减法(一)439.18 9.22万以内加减法(一);449.25 9.29测量459.29 9.30测量1610.1 10.8国庆放假710.9 10.13万以内加减法(二)4810.16 10.20万以内加减法(二)4910.23 10.27倍的认识;口算乘法41010.30 11.3笔算乘法41111.6 11.10笔算乘法41211.13 11.17笔算乘法41311.20 11.24数字编码;长方形和正方形41411.27 12.1长方形和正方形41512.4 1
2、2.8分数的初步认识41612.11 12.15分数的初步认识41712.18 12.22数学广角41812.25 12.29总复习3元旦放假191.1 1.5全册复习4201.8 1.19全册复习4211.22期末考试三年级上册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2. 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3. 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 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 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4. 初步认识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 的含
3、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5.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千米 =1000 米;认识质 量单位吨,初步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吨=1000 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 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 1 分=60 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6. 能找出事物的集合,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 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 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 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2. 结合课题,在
4、课堂交流和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些调查、分析,设计一 些探索性操作活动 ,培养实践能力、 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注意将数学的课堂教学与学生 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将教学内容中的数学问题生活化。3. 注意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严格抓好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2.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3.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7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时、分、秒【单元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
5、间的简单计算。能力目标: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会用时间单位进 行简单的计算。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情感目标: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建立秒的时间观念。【单元教学难点】:会用时间单位进行计算。【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第二单元【单元三维目标】: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知识目标:使学生会计算两(三)位数加、减两(三)位数。能力目标: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 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
6、初步 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情感体验: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经历 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学习。【单元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单元教学难点】: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第三单元【单元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 1吨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 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能力目标: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使 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
7、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情感目标:在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单元教学重点】: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 测量物体长度。2、建立1千米的表象。3、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表象。【单元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估测方法,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长度2、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3、学会估计生活中物体的质量。【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力目标: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 本方法,增强估算意
8、识。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 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情感体验: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经历 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学习。【单元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单元教学难点】:连续进位加法,连续退位减法【单元课时安排】:11课时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单元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2.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单元教学重点】:
9、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单元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能力目标: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 算方法。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单元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单元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准确计算并提高计算速度。【单元课时安排】:13课时第七单元四边形【单
10、元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 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 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2 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能力目标: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单元教学难点】: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11、。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 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能力目标:设计实际操作活动,在活动中直观认识分数。使学生在积累大量感性材 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 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情感目标: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教学重点】: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分数的简单应用。【单元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具体含义。【单元课时安排】:8课时第九单元数学广角【单元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
12、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 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单元教学重点】: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集合的思想。【单元课时安排】:1课时第十单元总复习【单元三维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系统的复习,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情感目标: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能力目标: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
13、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及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单元教学难点】: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单元课艮题秒的认识课型新授第1课时1、借助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教学目标2、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 体会1分、1秒的长短。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2、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
14、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二二新授C一)认识钟面上的秒1、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仔细观察钟表,有什么发现。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3、反馈: 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如果是电子表,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4、体验1秒钟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小结5、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呢?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C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1、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12,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变
15、化。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3、小结:秒针走1圈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1分=60秒。C三)体验1分钟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D2、1分钟能做什么呢?分组写字、做口算等,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三、巩固练习1、做练习十四:12、补充:3、活动: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秒的认识a必:练习册1分=60秒b选:思考题想一想:I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小明跑100米要用19 ()0第()单元课题时间的计算课型新授第2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
16、意识和习惯。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掌握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猜谜游戏引入: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走一圈呢?时针呢? 1时等于多少分? 1分等于多少秒?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4、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 2时=()分(1) 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2) 学生合作、自主探究。(3) 小结 a 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 2=120分2、 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
17、3时=()分2分=()秒3、教学例2:(1) 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2) 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3) 讨论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4、请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 让其他学生帮忙算一算三、巩固练习:1、完成P62 “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2、填空:3、竞赛: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四、全课总结作业设计:a必:练习册 b选:思考题板书设计:时间的计算例1: 2时=()分a、60+60=120分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 2=120分例2: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a、分
18、针从6走到9。走了 3大格,是15分钟。b、45-30=15,是 15分钟。课题时、分、秒的巩固练习课型练习第3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2、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J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难点巩固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兀成练习丨四相关题目二、补充练习1、我能填得准(1) 钟面上走得最快的是()针,它记录的时间比()针和() 针都短。(2) 80秒=()分()秒2、我能算得快5秒 5=()秒50秒- 18秒 =()秒15秒+40秒=()秒3时
19、+65分=()时()分1 时 30分+2 时25分 =()时()分3、我能更细心(1) 小明每天睡眠约9()。(2) 小兰玩跳绳,跳20下大约用10 ()。(3) 小刚吃一顿饭大约用20 ( )0三、梳理本单元内容 指名板演大纲四、小结板书设计:时、分、秒的巩固练习1时=60分1分=60秒作业设计: a必:练习册 b选:思考题教学反思10第(二)单元课题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课型新授第1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 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类推能力.3. 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的思考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掌握
20、口算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旧知.1. 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26+ 3048 + 2049 2056 + 328 92. 连加、连减:52+ 30+ 757 30 555+ 30+ 672+ 10+ 786 20 775 40 8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1: 35+ 34 问:不用竖式计算谁能很快算出结果? 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引导学生观察、总结.2、练一练,先独立写出结果,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3、出示例题:39+44交流的算法:39+40+4=8340+44-仁834、小结三、巩固练习.1 .基本练习
21、.15+ 30+ 425+ 40+ 8 39 20 624+ 1537+ 2683+ 17 24+ 4244+ 3972+ 362、P12第1 4,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计算下面各题.(1) 一个加数是36,另一个加数是24,和是多少?(2) 被减数是57,减数是38,差是多少?四、全课小结.板书设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35+34=6939+44=83 35+30+4=69 (34+30+5=6939+40+4=83 (44+30+9=83 35+4+30=69 (35+4+30=6939+4+40=83 (44+9+30=83 35+35-仁 69 40+44-仁83 (30+30) + (5
22、+4 ) =69(30+40) + (9+4) =83作业设计:a必:练习册 b选:思考题11第)单元a必:练习册b选:思考题13课题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课型新授第2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类推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的思考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1、口算:322、口算:二、新课1. 出示例 2 (1): 64 54=(1) 学生尝试做.(2) 学生汇报解题的方法.2. 出示例 2 (2
23、): 65-48=分组讨论,指名汇报方法:A . 65-40-8=17 B . 65-8-40=17C. 65-50+2=17D.( 15-8 ) + (50-40) =173. 观察对比64 54和65-48两题有什么不同?4. 练一练:36 20=52 10 =36 24=52 18 =三、巩固练习.1. 下面各题要在两分钟内完成.35 + 2462-1872 2564+ 3072+ 1581 372. P13第5-8 ,独立做,再订正3. 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扩展题)()+ 34= 70400()= 320(87()= 50()+ 72= 9063(17四、小结28+ 3734+ 3
24、2+ 4654+ 3876-20 45-30 25-436+ 4245+ 1989-334 23=90 25=75 2872 1837+ 2515+ 6598 76=42 39=35+ 4072 1528 + 5427+ 16)+ 53= 86)=板书设计65-48=17A.B.C.D.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65-40=25, 25-8=1765-8=57, 57-40=1765-50=15, 15+2=1715-8=7, 50-40=10, 10+7=17作业设计:第(二)单元课题P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笔算)课型新授第3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十或几百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5、2. 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3.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十或几百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准备.1. 拆数游戏.(1) 把下面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360, 480, 520, 790, 210, 630(2) 把下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360, 720, 270, 450, 840, 9802. 口答:(1)32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2)3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3) 32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3. 口算:(1) 20 + 40+ 300=( 2) 300+ 400+ 20=(3)60- 2
26、0+ 300=(4) 300 200+ 60=二、学习新课.1、出示例 6(1) 380 + 550=想一想380加550等于多少?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算出的吗?计算过程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小声说,同桌同学互相说)2、 出示例 6 (2)550 380=问:550减380等于多少呢?你们是怎么算出的?分组讨论,指名说过程并板演3、小结:笔算时应注意些什么?百位、十位和个位分别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注意每个数位上的竖对齐,如果不够减向前一位退1。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2、完成练习三第1-3题。四、课堂小结380 + 550 = 930380+ 550550 380 =
27、170550380板书设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笔算)作业设计:a必:练习册b选:思考题93017014第(二)单元课题万以内加减法估算课型新授第4课时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2、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3、培养学生合理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情站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1. 求近似数: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 人, 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 米, 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
28、, 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2. 口算:400+500300+400600+200 100+800二、新知研讨1. 出示例4,问题: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探究估算方法。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在同组内交流,说 一说自己是如何想的。然后全班交流。2. 延伸拓展: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 196名和226名团员,同时看巨 幕电影坐得下吗?分组讨论,指名回答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能估算出结果吗?三、形成应用1. 完成教材练习三第5题。独立估算,指名说一说各自的估算过程,结果是多少。2. 完成练习三第6题。先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白题意后独立完成。3. 集体研讨完成练习
29、三第7、8题。四、课题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万以内加减法估算共441个座位221+239=200+200=400不能确定221+239= 220+230=450坐不下作业设计:a必:练习册b选:思考题16第(二)单元课题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综合练习课型练习第5课时1、进一步巩固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及相应的估算。教学目标2、更加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只要合理就行:要与实际情况相符。3、渗透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能熟练计算几百几十的加、减。教学难点能运用正确的估算策略进行加、减法的估算。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练习1 .出示数字
30、卡片:650, 200, 160, 280, 450,以开火车的方式要求学生连续计算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9题。先独立完成,把结果直接填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评价。二、笔算解决实际问题练习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0题要求学生认真看图、读题。说一说题中说的是什么?怎样列式?2.完成教材P18页练习三第12题独立思考题意,独立列式解答,并指名学生上台板演。三、技能训练。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1题引导学生分析出本题中的隐蔽条件:“小朋友已看的页码是142143 页”,进而一起估算出结果。2、完成教材P18页练习三第13题先让学生独立估算。学生估算结果后,引导学生对估算的结果进行分析
31、,预测冷饮店叔叔第二天两种冷饮的进货情况。四、练习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作业设计:a必:练习册360+280=710+280=490-270=800-270=b选:思考题360710490800+280+ 280- 270-270课题整理和复习课型复习第6课时教学目标1、总结本单元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冋题,提咼计算速度准确度。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3、渗透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总结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教学难点能运用正确的估算策略进行加、减法的估算。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准备学习1出示口
32、算卡片52+35 86 34 47+33 23+69 6218 70 262 总结归纳口算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3 口算练习:完成第P19第1题。二、基本训练。1. 教材P19 “整理和复习”第2题。归纳总结:“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如果是口算应注意哪些问 题?如果采用笔算,要特别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或是 退位减又必须注意哪些问题?2. 完成P20第2题。三、技能训练。1 .集体研讨教材P19“整理和复习”第3题。交流各自的估算过程及结果,集体评价订正。2、完成P20第3题。四、复习总结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650370840750+340+480-560-540作业设计:
33、 a必:练习册 b选:思考题教学反思18第(三)单元课题毫米、分米的认识课型新授第1课时教学目标1、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引言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 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估计 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师:你是怎么想的?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2、让学
34、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2、 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 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 1毫米。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 1厘 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出:1厘米=10毫米七、巩固发展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匕的长度。八、全课小结。板书设计:毫米的认识1厘米=10毫米作业设计:1、必做:练习册2、选做:思
35、考题课题毫米、分米的认识课型新授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使学生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1、引入:昨天同学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 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2、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3、全班交流。4、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O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 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
36、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 长度约是1分米。3、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4、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三、认识几分米,用分米量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3、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四、巩固发展1、练习一的第三题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3)小明高14分米(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3、填空: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五、全课小结:板书设计:分米的认识作业设计:1
37、分米=10厘米1、必做:练习册2、选做:思考题课题千米的认识课型新授第3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2、认识分米,建立 1分米的长度概念。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认识千米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 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3、 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 的意义。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
38、想 5圈约有多长。 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 一看100米有多远。2)汇报:(1)说一说走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走1000米大约走多少步。(2) 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 米?是多少千米?汇报:1千米=1000米(3)体验1000米有多远。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 1千米长的物体吗?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1)练习二第二题(2)补充题(略)3、填空:1千米=()米1米=()厘米1米=()分米1分米=()毫米四
39、、全课总结: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板书设计:作业设计:1、必做:练习 册2、选做:思考 题千米的认识1千米= 1000米课题千米的认识课型练习第4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难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过程二次备课、2、二、1、2、3、4、三、创设情境,探索新知;1、出示情景图: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选钥匙开门;第一道门: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 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
40、米、50 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第二道门: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 +4千米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巩固、运用看一看大树有多咼。(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摘苹果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 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全课总结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
41、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作业设计:1、必做:练习 册2、选做:思考 题3千米=(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米7公里=()米48千米一40千米=()千米7600米一2600米=()千米教学反思23第(三)单元课题吨的认识课型新授第5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牛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 1吨的重量概念。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I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教学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1)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3)再猜一猜一头牛、一匹马、一头猪
42、、一只熊约重多少千克?2、引出课题二、探索新知1、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1)出示例7,认识“吨”(2)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3)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2、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8,独立完成,指名汇报(2)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3、吨的估算(1)出示例9 ,分组讨论(2)指名汇报,总结方法三、巩固、运用新知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2、完成P32做一做3、独立完成P34勺第1-3题,集体订正4、P34第4题,指名回答。5、拓展延伸:P34第5题四、全课总结:说说这
43、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吨的认识1 吨=1000千 克1、必做:练习册2、选做:P34第5题课题整理和复习课型复习第6课时1、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牛记单位间的进率。教学目标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3、培养学生学会观祭生活的能力。教学重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教学难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1、复习长度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2、复习质量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
44、量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一)自学课本第14页的内容1、学生看书第14页的内容。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3、全班交流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4、指名讲曹冲称象的故事(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 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三、巩固练习四、全课总结:板书设计: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作业设计:1、必做:练习 册2、选做:思考1 吨=1000千 克题教学反思25第(四)单元课题1万以内的加法课型新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
45、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 续进位的加法题。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会运用计算方法检验和验算。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1、基础训练 口算:9+6=5+5=6+8=8+6+1=8+2+1=6+5+1= 求3 8 5与7 0 5的和。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 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2、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二、学习新课1、教学例 1: 271+122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小结方法。2、教学例 2: 271+
46、31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书写竖式,指名板演 讲评:在进位时“ T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 漏与1或忘加103、小结三、巩固练习1、P37做一做,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2、P39第 1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3、P39练习八第3题,连一连4、P39第5题,指名说出错在哪里,并改正。四、小结板书设计:万以内加法作业设计:1、必:练习册2、选:思考题271+122=393271+31=302271271271+ 122+ 31+ 9033933021174课题1、万以内的加法课型新授第2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
47、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会运用计算方法检验和验算。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1、列竖式计算:59+7785+6859+89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2、口算:600+800900+1001000+1003、估算:599+800900+101989+112问:不用笔算,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二、学习新课1、估算野生植物445野生动物298 ,你能估计出一共有多少种吗?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2、笔算列竖式做精确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3、怎样验算呢?指名说一说,并板演4、小结三、巩固练习1、P 39做一做,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P 40第7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P 40第8题,同桌讨论完成订正4、P40第9题,指名说一说板书设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种)验算:298+445743作业设计:1、必做:练习 册2、选做:思考 题四、小结445+298=743445+ 298743课题1、万以内的加法课型练习第3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应用法则准确地计/32、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绿化活动计划
- 公司转让租赁合同范本
- 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与挑战研究
- 国内旅游市场趋势分析
- 卖给父母买房合同范本
- 合肥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农村院子售卖合同范本
- 养殖生猪买卖合同范本
- 卖场水产联营合同范本
- 刻章合同范本模板模板
- 2024年吉他授课教案
- 培训勇闯沙漠
- 《日常手语学习》课件
- 小学生微生物科普课件
- 青海省西宁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数学试卷(含简单答案)
- 100以内加减法列竖式练习题-1680题
- PRP注射治疗膝关节炎
- “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件 2024-2025学年电子工业出版社(2022)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
- 2024版管理咨询合同范本
- 火灾车辆鉴定评估讲解
-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铭记抗战历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