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 中医学课程标准 供临床专业 中医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名称 中医学 二、学时与适用对象 课程总计72学时,其中理论课 64学时,实验课8学时。本标准适用于临床专业。 三、课程性质地位 中医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通过学习祖国医学的主要精髓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医学 的热爱,达到提高学生医学综合素质的目的。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及其人文背景、主要内容及特点,中医学的认知方法,中医 学未来发展展望;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中医学的病因病机;中医诊断疾病 的主要方法及治疗概述。 四、课程基本理念 本门课程的以课堂讲授为主,力求生动活泼,
2、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采用布置作业,组织讨论, 加强辅导及辅助多媒体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中医学概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五、课程设计思路 1 进一步加强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2鼓励学生以中医模式对疾病进行分析,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和交流中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 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理改革考试模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考核 4.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注意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护士素质、专业形象的培养 六、课程学习策略与建议 1. 明确学习目标 2. 注重人文修养 3. 培养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该课程的任务是介
3、绍与专业相关的中医学的相关知识与技术,让学生了解、理解、应用中医的精 髓和主要内容,学习中医学一些最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常识性知识,掌握中医理论、中药理论,介绍常 用的中医与中药方剂的基础理论和常用的方法、药物、方剂等。 二、分类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中医的基础理论。 2、利用中医方法对病人进行独立诊断。 3、掌握基本的中医治疗原则及用药原则。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课堂理论教学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组织学生展开必要的讨论, 以启迪学生思维,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在实验和临床见习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人际沟 通能力
4、,注意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医师素质、专业形象的培养。 3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应通过平时测验提问,操作技能考核及考试等多方面的情况综合 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以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态度学习本课程,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篇、章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建议 理论 实验 小计 绪论 绪论 2 2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4 4 第二章 气血津液学说 2 2 第二章 藏象学说 8 8 第三章 经络学说 2 2 第十三章 腧穴概论 2 2 第十三章 常用腧穴 4 4 第十三章 毫针刺法 2 2 第十三章 艾灸疗法 2 2 第十三章 火
5、罐疗法 2 2 第十三章 刮痧疗法 2 2 第四章 病因学说 8 8 第五章 四诊 8 8 第五章 八纲辨证 2 2 第八早 防治原则 2 2 第七章 中药概论 2 2 第七章 方剂概论 2 2 第八章 常见病证 12 12 第十四章 常见疾病 4 4 合计 64 8 72 、内容要点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课 绪论 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 段 中医的发展史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史书记载、生活 中常见症进行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型 一.中医学的发展概况: 中医学的起源 中医理论的确立 1.黄帝内经2神农本草经3. 伤寒杂病论等。 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 1
6、晋、隋、唐时期 2宋金元时期 3明清时期 4近现代 1简述中医的发展史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二)辩证论治 辩证:区别证、症、病及其关系 论治:(1)同病异治 (2)异病同治 2详解中医的基本特色 三中医药现代化研究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 中药现代化研究 3了解中医现代的发展 第一章阴阳五行 基本要求: 阴阳学说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课件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一阴阳的基本概论: 1定义 2 阴阳的属性 1简述阴阳的定义及区分 二阴阳
7、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交感 (二)阴阳对立制约 ( 三)阴阳互根互用 (四)阴阳相互转换 (五)阴阳消长平衡 2解释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3阐述阴阳学说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4. 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 5. 用于确定疾病的治疗及护理原 贝用于指导养生防病 五行学说 主要教学方法: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1简述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课件详细讲解 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五行的各自特性 (二)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三) 五行的相生、相克
8、和制化 型 1 . 五行相生 2. 五行相克 2详述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生克制 3. 五行制化 化及乘侮等概念 (四) 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 相及 1 . 五行相乘 2. 五行相侮 3. 五行母子相及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 解释五脏的生理功能 1 .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2. 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 系 (二)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 . 相生关系的传变 2. (三) 相克关系的传变 用于疾病的诊断 3阐述五行学说在临床上的使用 1 . 指导四诊 2. 推断病情 (四) 用于疾病的治疗 1 . 指导脏腑用药 2. 控制疾病传变 第二章藏象 基本要求: 气、血、津液学说 主
9、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一.气 气的基本概念 气的生成 1. 先天之精 2. 后天水谷精微 3. 自然界清气 气的生理功能 1. 了解气的概念、来源,掌握气的分类、 功能及基本的气机 4. 推动 5. 温煦 6. 防御 7. 固摄 8. 气化 气的运动形式 气的分类 1元气 2宗气 3卫气 4营气 二.血 ()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运行 (四)血的功能 2了解血的生成、运行及功能 三.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及津、液的 区别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三)津液的功能 3了解津液的生成、输布和功能 四.气、血
10、、津液的关系 (一)气与血 1 .气能生血 2 .气能行血 3 .气能摄血 4 .血能载气 (二)气与津液(参考气与血) (三)血与津液一一津血同源 4.掌握气、血、津液间的关系 藏象学说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脏的腑的区 别及各自作用 1掌握五脏与六腑的功能 二.五脏的具体功能以及生理联属 心的生理功能及生理联属 1. 主血脉 2. 主神志 在志为喜,在体合脉,其华在 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 2熟悉心的功能及生理联属 肺的生理功能及生理联属 1.主气、司呼吸 (1)主呼吸之气(2)主一身之气 2主宣发肃降
11、宣发水谷精微和津液 (1 )宣发卫气 (2 )宣发浊气 (1 )肃降清气 (2)肃降水谷清微及津液 (3)肃降呼吸道异物 3熟悉肺的功能及生理联属 3. 通调水道 4. 朝百脉,主治节 在志为忧,在体合皮,其华在 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 脾的生理功能及生理联属 1 .主运化 第三章运化水谷(2)运化水液/ 水湿 2. 主升清 3. 主统血 在志为思,在体合肉,主四肢,其 华在唇,开窍于口,在液为涎 熟悉脾的功能及生理联属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肝的生理功能及生理联属 a) 主疏泄 (1 )疏泄气机 (2 )疏畅情志 (3 )助脾
12、运化 2.主藏血 在志为怒,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开窍于目,在液为泪 熟悉肝的功能及生理联属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肾的生理功能及生理联属 1.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 生殖 2 .主水 3 .主纳气 在志为恐,在体合骨,生髓通脑, 其华在发,在此液为唾 熟悉肾的功能及生理联属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 (一)胆的生理功能 1. 贮存和排泄胆汁 2. 主决断 (二)胃 1 .主受纳、腐熟水谷 2.主通降,以降为和 (三)小肠 1 .受盛和化物
13、2.泌别清浊 (3 .主水液) (四)大肠 传化糟粕 (五)膀胱 贮尿和排尿 (六)三焦 1. 主持诸气,总司人体气化活 动 2. 为人体水液运行的道路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了解六腑的功能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奇恒之府 (一)脑 1.主宰生命活动 了解奇恒之腑的功能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2.产生精神活动“脑为兀神之 府” 3主管感觉和运动 (二)女子胞 1 天癸 2.冲任二脉作用 3心、肝、脾三脏的作用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脏腑间的相互关系 (一) 五脏间的关系 1 .
14、心与肺主血脉与主气、朝 百脉以及宗气的 作用 2 .心与脾心主血,脾统血, 为气血生化之源 3 .心与肝心主血,肝藏血, 心主神志,肝主疏 泄 4 .心与肾心属火,肾属水 5.肺与脾一一脾运化精微,肺呼 吸清气,肺通调水 道,脾运化水液 6 .肺与肝一一肝主升,肺主降 7.肺与肾肺通调水道, 为上 源,肾主水,为下 源。肺主气,肾纳 气 &肝与脾一一肝疏泄,脾运化, 肝藏血,脾统血 9 .肝与肾肝藏血,肾臧精, 肝主疏泄,肾主封 藏 10 .脾与肾一一脾为后天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 (二) 六腑间的关系 1 .七冲门 2 .绘表说明六腑间关系 (三) 脏与腑间的关系 1 .心与小肠 2 .肺与大
15、肠 3 .脾与胃 (1) 脾主运化,胃主运化 (2) 脾主升清,胃主降和 (3) 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 4 .肝与胆 (1) 肝之余气聚而成胆汁 (2) 胆汁贮存于胆,疏泄靠肝 (3 )肝主谋虑,胆主决断 5 .肾与膀胱 掌握五脏之间的联系,了解五脏与六腑间 的表里联系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第三章经络 基本要求: 经络学说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课件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一经络概述 经络的概念 经与络的内容 经与络的区别 1简述经络的概念,经与络的区别 二十二经脉 1十二经脉的名称和含
16、义 2十二经脉的分布 十二经脉的手足分布、躯干分布规 律 3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 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 律 5十二经脉的循环流注 2讲述十二正经的名称、分布、走行 (二)奇经八脉 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 维、阳维 3阐述奇经八脉的内容及其功能 第十三章针灸 基本要求: 腧穴概论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腧穴概述 (一)腧穴的分类和命名 1分类 1)经穴 2)奇穴 3)阿是穴 2腧穴的命名 1了解腧穴的分类及命名原则 (二)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 1腧穴的作用 2腧穴的主治规律 2. 了解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 (三)特定
17、穴 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背俞 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 下合穴,交会穴 3了解特定穴的概念 (四)腧穴定位法 1体表标志法 2骨度分寸法 3指量法 (三)血与津液一一津血同源 4.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 常用腧穴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一)手太阴肺经腧穴 天府,尺泽,列缺,太渊,鱼际 1.掌握手太阴肺经的常用腧穴 (二)手阳明大肠经经腧穴 商阳,三间,合谷,曲池,迎香 2.掌握手阳明大肠经的常用腧穴 (三)足阳明胃经腧穴 承泣,地仓,大迎,头维,乳根, 天枢,足三里,丰隆 3.掌握足阳明胃经的常用腧穴 (四)足太阴脾经
18、腧穴 三阴交,阴陵泉,血海 4.掌握足太阴脾经的常用腧穴 (五)手少阴心经腧穴 极泉,少府 5.掌握手少阴心经的常用腧穴 (六)手太阳小肠经腧穴 支正,颧寥 6.掌握手太阳小肠经的常用腧穴 (七)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睛明,攒竹,风门,肺俞,心俞, 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 三焦俞,肾俞,膏肓,委中 7.掌握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 (八)足少阴肾经腧穴 涌泉,太溪,照海,复溜 8.掌握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 (九)手厥阴心包经腧穴 天池,曲泽,郄门,内关,大陵, 劳宫 9.掌握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 (十)手少阳三焦经腧穴 外关,支沟,天井,翳风,丝竹空 10.掌握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 (十
19、一)足少阳胆经腧穴 瞳子寥,听会,阳白,风池,风市, 阳陵泉,阳辅 11.掌握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 (十二)足厥阴肝经腧穴 行间,太冲 12.掌握足厥阴肝经的常用腧穴 (十三)任脉腧穴 中极,关兀,气海,神阙,水分, 中脘,膻中,承浆 13.掌握任脉常用腧穴 (十四)督脉腧穴 命门,灵台,大椎,百会,素寥 14.掌握督脉常用腧穴 (十五)奇穴 四神聪,印堂,鱼腰,太阳,癜风 15.掌握常用奇穴 毫针刺法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教学录像 腧穴疗法及 实验操作 主要教学手段: 实训 (一)针刺方法 1. 毫针结构的讲解 2. 正确的毫针进针方法。 1)单手进针 2)双手夹持进针 3. 进针后晕针等情
20、况的处理 1.掌握毫针的针刺方法 (二)行针方法 得气的概念 得气后施针者及受针者的感觉 2.掌握正确的行针手法 不得气下常用的行针方法 上肢常用腧穴的针刺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教学录像 腧穴疗法及 实验操作 主要教学手段: 实训 (一)上肢常用腧穴 1上肢常用腧穴的定位 2.正确的进针方法。 1)单手进针 2)双手夹持进针 1.掌握上肢常用腧穴 (二)行针 上肢腧穴针刺后的留针及行针 2.正确进行行针 下肢常用腧穴的针刺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教学录像 腧穴疗法及 实验操作 主要教学手段: 实训 (一)下肢常用腧穴 1. 下肢常用腧穴的定位 2. 正确的进针方法。 1)单手进针 2)双手夹持进
21、针 1.掌握下肢常用腧穴 (二)行针 上肢腧穴针刺后的留针及行针 2.正确进行行针 实验考核 主要教学方法: 抽签考核,考核学 生对腧穴的掌握 程度及进针、行针 手法的掌握 主要教学手段: 实训 (一)腧穴定位的考核 1.考核学生对腧穴定位的掌握 (二)针刺方法的考核 2.考核学生对毫针针刺方法的掌握 第四章病因病机 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 段 病因学说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利用教学 课件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型 一病因的概念、分类 (一)病因的概念 (二)病因的分类 1.外因 2内因 3不内外因 4病理产物 1.简述病因的概念及分类 外感六淫
22、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利用教学 课件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型 一.外感六淫的概念 1. 六淫 2. 六气 3. 六气转化为六淫的条件 4. 六淫的致病特色 1.了解六淫的概念及致病特色 1)风 a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b风善行而数变 2.掌握风的致病特色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利用教学 课件详细讲解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 段 c风为百病之长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 2) 寒 a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b寒性收引 c寒性凝滞 3.掌握寒的致病特色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利用教学 课件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 3)暑 a暑为阳邪,
23、其性炎热 b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c暑多挟湿 4.掌握暑的致病特色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利用教学 课件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 4)湿 a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耗伤阳 气 b湿性重浊 c湿性粘滞 d湿性趋下 5.掌握湿的致病特色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利用教学 课件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 5)燥 a燥性开涩,易伤津液 b燥易伤肺 6.掌握燥的致病特色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利用教学 课件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 6)火 a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b火易耗气伤津 c火易动血生风 d火易致痈疡 7.掌握火的致病特色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利用教学 课
24、件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 疫疠之气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利用教学 课件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 疫疠之气的致病特色 1. 了解疫疠之气的致病特色 七情损伤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利用教学 课件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 一七情对脏腑的影响 1喜伤心 2怒伤肝 3思伤脾 4忧伤肺 5惊恐伤肾 1.熟悉七情对脏腑的影响 二七情对气机的影响 1喜则气缓 2.掌握七情对气机的影响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 段 2怒则气上 3思则气结 4悲则气消 5惊则气乱 6恐则气下 三七情对疾病发展的影响 3. 了解七情对疾病发展的影响 饮食内伤 一. 饮
25、食不节 二. 饮食不洁 三饮食偏嗜 1了解饮食内伤的觉原因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利用教学 课件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 劳逸损伤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利用教学 课件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 一. 过劳 1劳力过度 2劳神过度 3房劳过度 二. 过逸 1了解劳逸损伤的常见原因 不内外因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利用教学 课件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 一. 刀枪伤 二. 跌仆伤 三. 扭挫伤 四. 虫兽伤 五. 烧烫伤 六. 冻伤 1了解常见的不内外因 痰饮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利用教学 课件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 一.痰 1有
26、形之痰 2无形之痰 1熟悉痰的形成原因及致病特色 二.饮 1痰饮 2悬饮 3支饮 4溢饮 2了解常见的饮及致病特色 瘀血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利用教学 课件详细讲解 一.瘀血的成因 1.气虚 1. 了解瘀血的成因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 段 2. 气滞 3. 血寒 4. 血热 5. 内外伤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 二.瘀血的致病特色 1. 疼痛 2. 青紫 3. 出血 4. 脉涩 2.熟悉瘀血的致病特色 第五章诊法 基本要求: 望诊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课件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一、望神 1、得神 2、失神 3、假神 1.掌握望
27、神的方法,了解望神的四种常见 表现 二、望面色 1、常色与病色的区别 (1) 常色 (2) 病色 2、五色主病的机理和特点 (1) 青色 (2) 赤色 (3) 黄色 (4) 白色 (5) 黑色 2.掌握望色的基本方法 三、望形态 1. 望形体 (1) 强弱 (2) 胖瘦 (3) 畸形 2. 望姿态 3.熟悉人体常见的形态 四、望头颈五官 头形,囟门,眼,耳,口,鼻, 齿等 4. 了解望头颈五官的方法 五、望皮肤 斑,疹,痈,疽,疔等 5. 了解常见的皮肤疾病表现 六、望排泄物与分泌物 1、观察涕 2 、观察呕吐物的临床意义 6. 了解异常排泄物及分泌物对诊断的影 响 七、望舌 1、正常舌 2、
28、望舌质 3、望舌质 7.掌握正确的望舌方法 4、望舌态 5、望苔色 6、望苔质 闻诊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课件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一、听声音 1、音哑与失音 2、谵语、郑声、独语、错语 3、咳嗽、喘、哮 4、呃逆,暧气 1.了解基本的闻诊方法 二、嗅气味 2.了解临床常见的异常气味 问诊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课件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一.问寒热 1.恶寒发热 2但寒不热 3但热不寒 4.寒热往来 1.掌握临床的寒热表现对疾病诊断的意义 二.问汗 1. 自汗 2. 盗汗 2.掌握临床上汗出表现对疾病诊断的意义
29、三.问疼痛 1. 胀痛 2. 刺痛 3. 固定痛 4. 游走痛 5. 绞痛 6. 掣痛 7. 冷痛 8. 灼痛 9. 重痛 10. 空痛 11 .隐痛 3.掌握临床上疼痛表现对疾病诊断的意义 四问饮食 1. 问口渴与饮水 2. 问食欲与食量 3. 问口味 4.掌握临床上饮食异常对疾病诊断的意义 五.问睡眠 1. 问失眠 2. 问嗜睡 5.掌握临床上睡眠异常对疾病诊断的意义 六.问二便 1. 问大便 (1) 便秘 (2) 泄泻 2. 问小便 6.熟悉临床上二便异常对疾病的诊断意义 切诊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课件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一概述 寸口 “三部九候” 1.了解切诊原理
30、及方法 二.正常脉象 1.平脉 2.了解正常脉象的表现 2.脉象胃、神、根的含义 (1) 胃 (2) 神 (3)根 多媒体、板书、模 型 三常见脉象 (1) 浮主表证,亦主虚证 (2) 濡主虚,主湿 (3) 芤主失血,伤阴 (4) 沉主里证 (5) 弱主气血不足 (6) 弦主肝胆病,诸痛, 痰饮 (7) 紧主寒,痛,宿食 (8) 滑主痰饮,食滞 (9) 涩主伤精,血少,挟 痰,挟食 (10) 洪主气分热盛 (11) 实主实证 (12) 细主气血两虚 (13) 虚 主虚证 (14) 微主阳衰气少 (15 )长主肝阳有余,阳 盛内热 (16 )短有力为气郁,无 力为气损 (17) 缓主湿,脾胃虚弱
31、 (18) 迟主寒证 (19) 数主热证 (20) 结主阴盛气结,寒 痰血瘀 (21 )代主脏气衰微,风 证痛证 (22)促主阳盛实热,气 血痰饮宿食停滞,亦主肿痈 1了解常见脉象的临床诊断意义 八纲辨证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课件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一、概述 八纲辨证在诊断中的地位 八纲辨证的内容 1了解八纲辨证 二、表里 1表证与里证的概念 2表证的临床表现 3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1) 表里同病 (2) 表里出入 2掌握表里的辨证方法 三、寒热 (1) 寒证与热证的表现 (2) 寒热的鉴别 3掌握寒热的辨证方法 四、虚实 1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 2
32、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3鉴别要点 4掌握虚证实证的辨证方法 五、阴阳 5掌握阴证阳证的辨证方法 1阴阳的鉴别要点 2真阴不足与真阳不足 第六章防治原则 基本要求: 预防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1未病先防 (1 )调养生体,提高正气的 搞邪能力 (2 )防止病邪的侵害 1了解中医预防疾病的措施 2既病防变 (1 )早期诊治 / o a ap. Ft卫乙 zxrr z uk 2了解中医早期的治疗原则 (2)先安未受邪之地 治则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1正治与反治 (1)正
33、治 (2)反治 1熟悉常用的正治法与反治法 2治标与治本 (1)急者治其标 (2)缓者治其本 (3 )标本兼治 2了解常见的标证、本证及处理措施 3扶正与祛邪 (1)扶正 (2)祛邪 (3)先祛邪后扶正 (4)先扶正后祛邪 3掌握扶正与祛邪的适应证 4调整阴阳 4. 了解调整阴阳的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5调整脏腑 5. 了解调整脏腑的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6调整气血关系 6. 了解调整气血的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
34、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7三因制宜 (1 )因时制宜 (2 )因地制宜 (3)因制宜 7.理解三因制宜的含意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第七章中药 基本要求: 四气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1寒 2执 3温 4掠 1.熟悉中药的四气及作用 五味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1酸 2苦 3甘 4辛 5咸 1.熟悉五味的特性 升降浮沉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
35、、板书、模 型 1升 2降 3浮 4沉 1. 了解中药的升降浮沉及应用 毒性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1大毒 2有毒 3.小毒 4无毒 1. 了解中药的毒性 中药七情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1.单行 2相须 3相使 4相畏 5相杀 6相恶 1.掌握中药的搭配方法及用药禁忌 7相反 (1)十八反 (2)十九畏 第八章方剂 基本要求: 组方原则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君药 臣药 佐药 (1)佐助药 (2)
36、佐制药 (3)反佐药 使药 (1)引经药 (2)调和药 1掌握君、臣、佐、使的配合原则 方剂的变化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1)药味加减变化 (2)药量加减变化 (3)剂型更换的变化 (4)药物的相互代替变化 1熟悉方剂的变化方法 常用剂型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1)汤剂 (2)散剂 (3)丸剂 (4)膏剂 (5)丹剂 (6)酒剂 (7)露剂 (8)捻剂 (9)线剂 (10)炙剂 (11)现代新制剂:针剂、片剂、 糖浆剂、冲剂、胶囊剂、气雾剂、 口服剂等。 1.
37、 了解方剂的常见剂型 汤剂的熬制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1. 常规熬制方法 2. 特殊煎煮方法 1.掌握汤剂的熬制方法 型 第九章常见病证 基本要求: 表证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一.风寒束表证 1. 证候 2. 病因病机 3. 证候分析 4. 治疗方法 5. 常用方剂 6. 辨证要点 1掌握风寒表证的辩证及治疗 二.风热犯表证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2.掌握风热表证的辨证及治疗 热证 主要教学方法: 一.肺热炽盛证 1证
38、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1掌握肺热炽盛的辨证及治疗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二.心火亢盛证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1掌握心火亢盛的辨证及治疗 三.肝火炽盛证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1掌握肝火炽盛的辨证及治疗 四.胃火炽盛证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1掌握胃火炽盛的辨证及治疗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化 寒证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一寒
39、凝胃脘证 1. 证候 2. 病因病机 3. 证候分析 4. 治疗方法 5. 常用方剂 6. 辨证要点 1.掌握寒凝胃脘证的辨证及治疗 二.寒凝心脉证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1.掌握寒凝心脉证的辨证及治疗 三.寒凝肝脉证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1.掌握寒凝肝脉证的辨证及治疗 气虚证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一.脾气虚证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1.掌握脾气虚证的辨证及治疗 二.脾不统血证 1证候 2
40、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1.掌握脾不统血证的辨证及治疗 三.心气虚证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1.掌握心气虚证的辨证及治疗 四.肾气虚证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1.掌握肾气虚证的辨证及治疗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血虚证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心血虚证 1. 证候 2. 病因病机 3. 证候分析 4. 治疗方法 5. 常用方剂 6. 辨证要点 1.掌握心血虚证的辨证及治疗 二.心脾两虚证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
41、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1.掌握心脾两虚证的辨证及治疗 三.肝血虚证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1.掌握肝血虚证的辨证及治疗 阴虚证 .心阴虚证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1.掌握心阴虚证的辨证及治疗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二.肺阴虚证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1.掌握肺阴虚证的辨证及治疗 三.肾阴虚证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1.掌握肾阴虚证的辨证及治疗
42、 四.肝肾阴虚证 1.掌握肝阴虚证的辨证及治疗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阳虚证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心阳虚证 1. 证候 2. 病因病机 3. 证候分析 4. 治疗方法 5. 常用方剂 6. 辨证要点 1.掌握心阳虚证的辨证及治疗 二.脾阳虚证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1.掌握脾阳虚证的辨证及治疗 三.肾阳虚证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1.掌握肾阳虚证的辨证及治疗 气滞证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
43、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一.肝气郁结证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1.掌握肝气郁结证的辨证及治疗 二.肝郁脾虚证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1.掌握肝郁脾虚证的辨证及治疗 三.肝胃不和证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1.掌握肝胃不和证的辨证及治疗 血瘀证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一.气滞血瘀证 1. 证候 2. 病因病机 3. 证候分析 4. 治疗方法 5. 常用方剂
44、 6. 辨证要点 1.掌握气滞血瘀证的辨证及治疗 二.气虚血瘀证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1.掌握气虚血瘀证的辨证及治疗 三.寒凝血瘀证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1.掌握寒凝血瘀证的辨证及治疗 湿阴证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一.寒湿困脾证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1.掌握寒湿困脾证的辨证及治疗 二.脾胃湿热证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1.掌握脾胃湿热证的辨
45、证及治疗 三.肝胆湿热证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1.掌握肝胆湿热证的辨证及治疗 痰证 一.痰浊壅肺证 1 .证候 2. 病因病机 3. 证候分析 4. 治疗方法 1.掌握痰浊壅肺证的辨证及治疗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5. 常用方剂 6. 辨证要点 多媒体、板书、模 型 二.燥痰阻肺证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1.掌握燥痰阻证的辨证及治疗 三痰湿中阻证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1.掌握痰湿中阻证的辨证及治疗 水饮证 主要
46、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一寒饮停肺证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1.掌握寒饮停肺证的辨证及治疗 二饮停中焦证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1.掌握饮停中焦证的辨证及治疗 三.水湿内停证 1证候 2病因病机 3证候分析 4治疗方法 5常用方剂 6辨证要点 1.掌握水湿内停证的辨证及治疗 第十四章常见疾病 基本要求: 支气管炎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1 .外寒内饮 2. 痰热蕴肺 3. 肺脾气虚 4. 肺肾阴虚 5. 脾肾阳虚 1掌握支气管炎的诊断及治疗 咼血压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1肝阳上亢 2肝肾阴虚 3痰浊中阻 4痰血阻络 5阴阳两虚 1掌握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 冠心病 主要教学方法: 配合图示禾U用教 学模型详细讲解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模 型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1心脉瘀阻 2痰浊痹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能源转型2025:煤炭清洁利用技术产业链上下游研究报告
- 幼儿园园长标准聘用合同范本
- 中考体育专项训练活动策划方案
- 社群展会活动方案
- 端午团建手工活动方案
- 田间摸鱼活动方案
- 端午外卖烤鱼活动方案
- 电影街区活动方案
- 电厂运行文化活动方案
- 砸金蛋幼儿活动方案
- 医院中层干部素质与能力
- 临床基于ERAS理念下医护患一体化疼痛管理实践探索
- 心内科工作汇报
- 2025年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单招考试文化素质数学试题预测试卷带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学堂在线 战场侦察监视技术与装备 章节测试答案
- 企业人员分级管理办法
- 2025年一级(高级技师)中式面点师理论考核试卷真题合集(后附答案和解析)
- 山东2025年中小学国防教育知识竞赛
- 政府单位消防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腊味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风险报告
- 北师大版英语九年级Unit 3 Creativity Lesson 8 Good or Bad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