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凉冷或发胀,背心冷痛临床经验_第1页
背部凉冷或发胀,背心冷痛临床经验_第2页
背部凉冷或发胀,背心冷痛临床经验_第3页
背部凉冷或发胀,背心冷痛临床经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背部凉冷或发胀,背心冷痛临床经验 主症:背部凉冷或发胀,其冷、胀部位及其特征,常表现为背心有手掌大 小一片寒冷或作胀。少数患者冷胀感呈直线沿背正中沟向下延伸。经年累月, 时轻时重,每遇寒凉之季,阴雨之天,或案牍过劳,多卧少动,饱食、恣食水 浆则病显而症重;反之气候燠暖,明静晴朗,体力劳动,体育运动,背部捶 打,热敷,则症情缓解,甚至可暂时消失。有的病人并兼有前额凉冷、胸膺满 闷、胃脘痞结、纳谷不馨、运化迟滞、咽喉有曀塞感,但不防碍食纳,时或咳 唾清稀痰涎。 舌淡,苔微腻或少苔。 按:中医将背部凉冷之症,称之为痰饮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了,按温化痰 饮为治,累试不爽。背部凉冷一症,临床上有两种情况:

2、一是痰湿内伏,遏阻 阳气不能展布,以致背部凉冷或作胀;一是寒邪客于经脉,阳气被郁而凉冷。 然本症特点是背部凉冷仅如掌大,症近乎怪,故不属于后者,而是痰湿内伏之 候。类似本症的论述,在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已有记载:夫心下 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 ”王隐君泰定养生主论言顽痰怪证时说: “痰 证古今未祥,或脊上一条如线之寒起者。”明代戴思恭说:其人素有痰饮, 常流注肩背作痛。 ”(引自证治要诀)。提倡 “百病多有兼痰者 ”的治痰大家 朱丹溪,他在论述 “善治痰者,不治痰而先治气 ”之后说: “背心一片常如冰 冷,皆痰饮所致。”(丹溪心法 痰)可见古代医家对由内痰而引起的肩 背疼痛、凉冷诸

3、症是很注意观察的,究其病理,乃因寒痰冷饮积留胃中,上凌 胸膈,阻遏胸中阳气不得流行展布使然。脾胃为仓禀之官,职司水谷纳运,脾 胃失和纳运失常,水谷津液化失其正,积成痰饮,留着心下胃脘。故本病多有 纳谷不香,运化迟滞,胃脘痞结等症。病症初起,人多不以为然,渐至痰饮潜 滋暗长,遏积而上渍胸膈。胸膈内居心肺,宗气汇聚其间以为一身之气的流行 出入。灵枢 邪客篇说: 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吸 吸。”灵枢 剌节真邪篇又云: 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 息道。 ”一合经文之义即知胸膈宗气,一合肺气走息道以司呼吸,一合心阳贯注 脉中以运血行,周流展布,运化舒展,有如离照当空,旷然晴

4、朗,而痰饮上 犯,则宛如地气阴浊升于天际,阴霾重合,失去明朗之性。宗气流行碍滞,于 是胸部郁闷,息道喉咙受阻则感曀塞。脉要精微论说: “背者,胸中之 府”,背属阳,心之脉转行于背,痰饮阻膈,宗气不能贯心脉,合心阳转于背, 背失温煦,故背部凉冷、发胀。阻滞严重者症情则重,故可一直延伸至尾骶。 本症虽以背冷发胀为主症,但病情初起,背部寒冷发胀,时有时无,时轻 时重,经捶打、热敷、阳气暂得流行而症状消失。故患者于此多不经意,或仅 以为气血运行不畅,抑或背部偶受风寒而然。就诊时往往忽于主诉,反以纳谷 不馨,运化迟滞,胸胃痞闷,喉咽曀塞求诊。医者不悉心诊察,则多误为食 积、气滞、梅核气等症。采用木香槟榔

5、丸、枳实导滞丸、半夏厚朴汤等理气消 导之法为治,投以上述药物,积饮少去,也可得三五日轻松。但毕竟未中綮 要,甚至中气益伤,痰饮旋复凝聚,病情则又依然。患者不明病情真相,求诊 不愈则情怀苑结,以致气机愈郁滞而痰饮愈聚而不化,彼此相因为患,因而本 病经年不愈者屡见不鲜,尤以女性为多。 治则:温阳和胃行气化痰 方药:薤白桂枝杏仁橘红郁金浙贝母半夏莱菔子旋覆花威灵仙炙甘草 方中薤白性温味辛苦,辛通滑利。自仲景金匮要略瓜蒌薤白白酒汤、 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三方明其用以来,古今皆奉为开胸痹、祛膈 间阴邪痰浊之要剂。桂枝辛温而甘,合甘草辛甘化阳,益心阳而助宗气。威灵 仙除痰湿,通经络,性急善走,每

6、剂中不得少于 50g,合桂枝辛通,促使胸背阳 气展布流行,松弛背部肌肉。上述四药专从温阳行气着眼,即如喻嘉言所谓 “补 天浴日 ”,一旦离照当空,何患胸际阴霾不开。天气之窒塞因于地气之上升,故 还当用化橘红、半夏和胃化痰,以靖痰饮之源。旋覆花、浙贝母、郁金化痰散 结行气,与橘、夏配伍,化痰之力益增。莱菔子化痰积而兼消导,以灭减痰饮 再生之势。 本症虽以寒痰冷饮遏阻阳气为多见,但偶也见到因痰饮久郁,气机郁滞渐 变化热,症成寒热夹杂,背部作胀时,伴有口苦、尿黄赤。凡此,则可于上述 药物中稍事变通,适当加入瓜蒌甘凉清润,连翘清热散结,枇杷叶化痰泄热, 亦不难治愈。痰血同源,痰疾旷日持久不解,势必兼夹

7、瘀血,症见凉冷而胀痛 甚,用肉桂、水蛭、橘红、威灵仙等制成蜜丸与服。如病致阳气虚馁者,又当 适当选用补脾乃至补肾阳之剂,如补骨脂、蜈蚣、鹿角片等等。 1967 年冬,笔者在湖北省神农架 “开门办学 ”,一日见一年轻司机(解放军 战士)开车时,将背部紧靠司机台椅背,频频挨动,并时而以手猛捶打背部。 其痛苦之情,益于颜表。约莫十日后,又见此司机在开车时复如前。我问:解 放军同志,何故如此?答曰:在一次野营 “拉练 ”之后,部队加餐改善生活,食 肥肉油腻过多,不久即出现背部胀满凉冷,故时时以背部紧挨椅背或使劲捶打 以解其急。说话间,取出旧棉衣两件,棉衣背部均已磨烂,棉衣中的棉絮一片 无存,而卫生队又

8、说没有病因其部队战士煎药不便,即以外敷药为治(即 本症附方),制送威灵仙、蜈蚣、橘红 等化痰丸一料。约半年后,该同志荣 升某车队队长,一日他送我一挂包 “红宝书 ”(毛泽东语录),这在当时的 确是一件很珍贵的礼物。往事重提,意在说明许多疑难杂症,从痰论治,是一 条有效的思路。 禁忌:笔者治病,除癌症、癫痫等特殊病症之外,极少讲禁忌,本 “天人合 一 ”之理,以患者自感适宜之衣食住行为准。比如:讲茶叶、萝卜、绿豆等 等解药,我历来是不苟同的,但痰饮留伏背部寒冷作胀之症,即要在某些方面 作些适当禁忌:即治疗期间、或病情初愈之后,必须少食腥荤油腻,少食冷饮 冷盘,少饮酒,甚至多带汤水的菜肴也应少吃(

9、我在深圳遇到十多位先生、女 士喝早茶稍一过量,即感背部不适,并作呕恶!他们常开玩笑说,有了金钱, 没有口福!其实这是痰饮作祟。本院 87 级有几位同学,早餐只吃馒头或油条等 干焦食物,不能喝清稀之稀饭,稍进稀食,即感背部作胀,胃中有水气荡漾 然),多吃些干、焦、烧、枯、香食物,待痰饮化净,脾胃气复如强壮者流, 肝气疏泄而不郁滞时,方可 “解禁 ”。这样作,对杜绝痰饮病复发大有俾益(由 于不注意饮食禁忌,或房事过度,愈而复发者不少)。 儒门事亲有言: “因隆暑津液焦涸,喜饮寒水,本欲止渴,乘快过多, 逸而不动,亦为留饮。”素问至真要大论讲的 湿淫所盛民病积 饮”等等,是泛指痰饮形成之病因病机以及

10、地区方域、大气运行致痰致饮 之言,张子和等人是单言饮水过多而为痰饮留伏之说,至今仍有临床价值。改 革开放的政策好,食客、请吃、白吃之辈多,恣食豪饮、冷盘冷饮者众,痰饮 病愈而复发者屡见不鲜,可不慎乎?附:外敷经验方一则 威灵仙辣椒粉肉桂小茴香苏叶麻黄白芥子樟脑 上药共研极细末,装于布袋内,拍整平,用线含缝,不使药粉聚落在一 起,干敷于背部凉冷胀满处。布袋另套一布袋,一则脏了可换,二则使药力缓 慢释放,延长其药效。布袋周围各系一条布,以便随挂随取。此药袋最好是热 敷,即:先将布袋挟在两个暖水袋中间约十分钟,再从速挂于背上,或以火烤 热后挂于背部。越热越效,越热见效越快。有不少这样的实例,热药袋挂上, 不到三分钟时间,患者即感到背部及浑身轻松,或几声快意的呃逆之后,宛如 平人。 “离照当空,阴霾自散 ”,此之谓也。 谢谢,我也是有这样的症状 听你分析,倍感通融 可以告 诉我,方剂的剂量嘛,我试试 有鉴于众多朋友问及用量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