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个性细摹赏形象内涵-资料_第1页
品个性细摹赏形象内涵-资料_第2页
品个性细摹赏形象内涵-资料_第3页
品个性细摹赏形象内涵-资料_第4页
品个性细摹赏形象内涵-资料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品个性细摹 赏形象内涵一、借传神的描摹,丰富读者的感受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说何人,肖何人,说某事, 切某事。”就是说描述人和事就要描绘得像。怎样才能“像” 呢?就是要写出让读者能够感受出来的具体的可以体验的感觉 来。读者有了这种感觉,文章中的人或景才能具有个性特征,才 能丰满。例如学生习作豆花香中对豆花师傅的一段描写,即是如此:薄薄的刀片一削,手腕轻轻一转,一片洁白的豆腐将被舀进 了青花瓷碗。再快速撒上一把虾米、紫菜、榨菜,上面还滴着几 滴闪闪的香油,再上一把青花瓷小勺,一碗豆腐花便成了风 在屋顶的瓦缝中穿行,声如短笛,拖着长长的尾音。空气中弥漫 着淡淡的咸香。豆腐花上升腾其阵阵白雾,白

2、白的豆腐,轻抿一 口,便融在了口中,伴随着清幽的咸味。“风在屋顶的瓦缝中穿行,声如短笛,拖着长长的尾音”, 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短短的文字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了儿 时的回忆,“阵阵白雾”“淡淡的咸香”自然唤起了读者的内心 体验,人们一边品尝着佳肴,一边唠唠家常,当真是一件惬意的 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简单的幸福, 这简单的幸福也构成了 对童年的记忆。所谓“栩栩如生”就是这个意思。不少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描写不具体、不生动,没有给读者提供可体验的感觉。清代沈宗骞在传神总论说:“天下之 人,形同者有之,貌类者有之,至于神则有不能相同者矣。”就 强调只有采用“传神”的笔墨, 方能写出这可供体验的

3、感觉。 例 如有学生写了这样一段话:“还记得高一的一次晚自习, 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我所在的学校离家很远,我没办法,准备在同学 宿舍睡一晚,我给家里打电话,可没有人接。我知道你一定是来 学校接我了,我连忙出去找你,在冰冷漆黑的冬雪之夜,我看见 一个熟悉的身影,那夜我和你依偎在一起,久久不能入眠” 这一段虽有细节,但描写不力,没有传神的描摹,不能很好地打 动读者。二、展词语的弹性,获得丰厚含义简单地说,词语除了有本来的、实在的意义外,还有与文学 作品密切相关的带有暗示性的“不同意义”。这些“不同意义”的特点,是通过原词语固有符号同某种现象所唤起的主体经验来 联系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动态生成的

4、,有着许多非限定的 含义。然而,也正是该词语获得非固定的意义,才使词语本身具 有很强的弹性。这种弹性,对于词语使用者的情感信息就有很大 的容纳性;对于词语的接受者来说, 也是可以唤起自己极为宽广 的基于情感体验的联想。例如冰心的一日春光写道:“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 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吞 咽”的含义是什么?结合全文, 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作者要尽情 地享受北平的春天。这里作者运用了词语弹性的特质, 采用通感 的手法非常形象地把在冬末对春天强烈的期盼之情写得清清爽 爽。三、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形象感抽象的事物有时是很难表达的,但是如果我们用表示具体行 为的词语表明

5、抽象的事物,那就可以给人以形象感,使人 ?a 生 丰富的联想。例如 2011 年上海一篇优秀高考作文心雨有这样一段话: “一座名为父亲的大山就此坍塌。 倒地的声响不大,仅使得倒伏 的玉米秆呻吟吱呀,却将一个孩子的心震碎成沙。”这位孩子不说“父亲倒下了”, 因为这样说太概念化、抽象 化了,不生动也不形象。为了使概念具体形象,给读者留下鲜明 深刻的印象,他用“一座名为父亲的大山就此坍塌, 仅使得倒伏 的玉米秆呻吟吱呀”的细节表示父亲倒地, “玉米秆呻吟吱呀” 是摹拟玉米秆倒下的声音,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在孩子心中的崇高 地位,还写出了自己内心因为误伤父亲而产生的深深的自责和巨 大的悲伤之情。文字简练,

6、内涵丰富,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 象,这样的表述效果,远比一般化的行文好得多。为了化抽象为具体,在记叙文写作中,我们还可以采用迭现 的方法,就是描写人物、场景以及回忆往事、憧憬未来时,将一 系列画面、一个个镜头、一连串栩栩如生的形象,采取直接连接 拼凑,这样就增强了语言的画面感、 形象感。因此,较好的作文, 它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应该都能够转化为画面,它的叙述、描写、 抒情乃至议论都可以转成可见可闻的形象或声音。比如:“那土地,就像汹涌的金色海洋;高粱喝醉了,摇着 黑红黑红的大脸,嗬咧咧,嗬咧咧地在唱;大豆说话了,像孩子 们在拍手,哗哗哗,哗哗哗地笑。”(林肯大豆摇铃的时节) 这段文字有声有色,

7、生动感人,比单纯抽象地说庄稼熟了,要生 动形象多了。郁达夫先生在江南的冬景一文中,为了写出江南冬景的 明朗色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富有江南特点的画面。那“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 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 里去坐着”的曝背谈天图,“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 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的午后冬郊图, 突出了江南冬天的和暖;那“微雨寒村里”的农村冬景图和“前 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的江南雪景图, 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和谐 与闲适。文章采用了电影艺术中的蒙太奇

8、技法(组装和剪接), 用直接连的方式,将人物、场景等画面迅速拼接,加快了作品的 节奏,将一幅幅画面直接诉诸人们的视觉,作品的一个个层次就是一幅幅活动着的画面。读者在阅读时,犹如看到一幅幅图画在 书页中闪动,会有很深的感受,这就是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了。四、取鲜活的个性语言,充实情感内涵文学大家沈从文关于他的文章, 有过这样的论述:“我的文 章是一种体操一种使情感凝聚成为渊潭、 平湖成湖泊的体 操,一种扭曲文字试验它的韧性、重摔文字试验它的硬性的体 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沈先生在写作时,往往要把文字扭 曲和重摔,测测韧性和硬度,看看它们到底能不能表达自己独特 的感受。其实这就是语言的个性创造。

9、写文章时,我们要调取新 颖的个性语言,不能满足于它固有的意义和被人用滥了的意义。 对于这一点,老舍先生讲得更到位,“光记住些柳暗花明等 泛泛的话,是没多大用处的。用我们自己的话道出东西的特质, 便出语惊人,富有诗意”。老舍先生身体力行,他在微神集中有这样一段话:“蜂 儿可是一出世就那么挺拔,好像世界确是甜蜜可喜的。天上只有 三四块不大也不笨重的白云,燕儿们给白云上钉小黑丁字玩呢。 没有什么风,可是柳枝似乎故意地轻摆,像逗弄着四外的绿意。” 在这段话中,老舍用“挺拔”修饰“蜂儿”,很是出奇,“挺拔” 一词往往用来描写树木或人,可仔细揣摩,这里非“挺拔”不可, 其他词汇难以代替。接着他又把燕子向高

10、空飞去, 说成是“给白 云上钉小黑丁字玩呢”,这种写法只有老舍一人写得出。再如他 描写柳树,用了“逗弄”这个词,“逗弄”本是用来逗弄具体的 生物,而老舍在这里却说是逗弄“绿意”,这种用法非一般人所能为。这些普通的词语经过老舍强烈的独有改造,在写景状物上 确实做到了个性鲜明, 有韵味, 也做到了老舍“用我们自己的话 道出东西的特质”,表达出了作者独特的发现和强烈的主观感 受。例如一个初中学生在上课睡觉时被老师叫起的神态是这样 的:语文课上,正在电风扇的呼呼声中迷迷糊糊“钓鱼”的他被 教师叫起来回答问题。他站起来,极力撑开双眼望着老师,在听 到背后同学重复一遍问题后, 他好像忽然“活”过来似的, 恢复 了平日的灵性, 黑溜溜的一对眼珠子在他的大眼眶里滴溜溜不停 转着,一会儿左顾右盼,像在寻求援助,一会儿又若有所思,像 在专门等来自背后同学的提醒。 他开始翕动嘴唇, 结结巴巴地回 答起来。勉强得到老师“赦免”后,趁老师转身写字的当儿,他 得意地扮了个鬼脸,同时转身向后面一揖。他的眼睛,是一双机灵的眼睛,可惜放在了不认真听讲的 “他”身上, 于是“滴溜溜不停地转着”的眼睛变成了渴望求助 的眼睛。 这些具有个性特征的动作语言, 说明了这个初中男生的 特点,要是放在大人身上,就不伦不类了。“形象丰满”是高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