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汉语( 2)练习题一答案 一、填空: 132,30 2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3衍文,脱文。 4连绵词,叠音词,附音词,合成词。 5平水韵(或诗韵) , 106 6唐宋(或中古) 7发音部位。 8连绵 9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二、概念题: 1联绵词: 又称联绵字, 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 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 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又叫连语,涟语。 2五音: 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 把声母分为: 唇音 、舌音 、齿音 、牙音 、 喉音五类,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谓的“五音” 。 3粘、对: 所谓“粘”,指一首律诗中相邻两联的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
2、的第二字平仄必须 相同。所谓“对” ,是指一首律诗中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4读为: 音韵术语。这两个术语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5清、浊: 古人从发音方法上对声母进行分析,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清浊”。用现代语音 理论去分析,所谓“清” ,就是指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不带音;所谓“浊” ,就是指发音时声 带颤动的带音。 6本义 :指词的本来意义,但是这里所说的本义,只是取习惯的叫法,或称作一种操作概 念,是指现代人们所能找到的有文献根据或字形根据的最古的意义, 但并不一定是最初的意 义。 7同义词: 指一些意义相同或相近而形式各异的词。 8拗救: 所谓拗救,就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
3、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 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9字母:由于古代没有记音符号, 所以就用记录音节的汉字代表音节中的第一个音素 声 母,这个代表声母的汉字叫做“字母” ,只代表它所记音节的第一个音素。 10、古用今废词: 是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了的词, 也就是古代曾经使用而现代不用的旧词。 11古无舌上音: 即上古时没有舌上音“知、彻、澄” ,中古时的舌上音“知、彻、澄”来 自于“端、透、定” ,也是钱大昕提出的。 12双声: 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声母相同。 13义疏: 义疏即取疏通经注意义的意思。 唐人多称 “义疏” 为“疏”
4、,在唐代又称 “正义”, 即注解经书而得义之正,如孔颖达等人的五经正义 。 14七音: 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 把声母分为: 唇音 、舌音 、齿音 、牙音 、 喉音五类,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谓的“五音” 。宋元等韵学家从舌音中又分出半舌音,从齿音 中又分出半齿音,连同上述“五音” ,就构成了音韵学上所谓的“七音” 。 15、偏义复词: 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 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复音词。 16韵部: 在汉语音韵学里,把同一韵的字归并到一起,构成一个独立的组合,称为韵部。 17古今传承词: 是指在汉语上生命力很强,一直流传至今,仍
5、活跃在口语或书面里的词 18貌:“貌”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 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 19阴声韵: 按照韵尾的不同, 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 叫“阴声韵” ; 20衍文: 简称“衍”,也叫“衍字” 。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来文字的现象。 三、辨析题(同义词辨析) 1畏 、惧: 两者的差异从语法上看。 畏和惧都是动词,当害怕讲。但“畏”多用作及物动词, “惧”多用作不及物动词, “惧” 如带宾语常作使动用, “畏”不表使动,如老子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2畜、养: 两者的差异从习惯用法上分析。 二者在“养活”这
6、一意义上是同义词,但“畜”习惯上用于养禽兽。 “养”习惯上指养 人,它们也有通用的时候,即畜用于人,所畜的对象都是当时的地位低贱卑下的。如孟子梁 惠王上“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可以说,两词虽然有时可通用,在多数情况 下、正常情况下还是有分别的。 3肌 肉: 两者的差异从词义上看。 在先秦时, 肌和肉二者在词义的适用对象上区别很严;肌是人的肉;肉是指禽兽的肉,只 有当骨和肉连用或并举时,或者指称死人的时候, “肉”才指人的肉。 4之 往: 两者的差异从语法上看。 在“向某处去”的意义上, “之”和“往”是同义词。往是向所要去的地方走,仅仅表示 方向性或目的性,是不及物的,所以不带宾
7、语。但“之”必须带宾语,可以直接接所要到达 的目的地。 5笑 哂: 两者的差异从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上看。 都有笑的意义。笑,笑是情绪外在的表现,是通称,笑有很多种,苦笑,讥笑,开怀大 笑等。但“哂” ,表微微一笑,常常含有不以为然的意思,或者是带有轻蔑、嘲讽的感情色 彩。 6谏、诤: 两者的差异从词义上分析。 这组词都含有规劝君主、 尊长、朋友并使之改正错误的意思。 其间的主要差异在于规劝词义 的轻重。谏是一般的直言规劝。诤则有力争、强谏的意思。 7步 跬: 两者的差异从词义上看。 步与跬的区别在于词义所表的概念范围大小不同。 步,古指两脚各动一次的距离,现在把行进间的两脚的距离叫一步,这古代
8、只能叫跬, 跬指现在的半步。小尔雅广度:“跬,一举足也,倍跬谓之步。”司马法中说:“凡人 一举足曰跬,两举足,步也。 ” 8杀 弑: 两者的差异从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上看。 这两个词都有杀的意思,残害人生命的意思。“杀”是个泛用的动词,适用面广,对 一切生物都是适用的, 凡致死都可以叫杀, 不论用什么器物或是徒手, 不论是对人或动植物 只要致死都叫杀。弑,它是等级森严的奴隶制、宗法制下特有的用词。只限于臣弑君,子弑 父母,弟杀兄长总之,以下杀上都可以用“弑。” 9耻 辱: 两者的差异从语法上看。 两个词都指羞愧之心或可耻之事,是名词,如果它们活用为动词时,耻一般表意动,辱 一般表使动,如论语公治
9、长:“不耻下问”,即不以下问为耻。论语子路:“不辱使 命”。即不使君命受辱。 四、归纳题 元 文 幽 谈 冬 之 文 职 药 真 之 鱼 侵 冬 蒸 八、 宵 文 职 之 歌 五、论述题 1、词义引申的途径有哪些?举例说明。 一般来说词义引申的途径可以基本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延展引申: 延展引申是指在不改变某词词类的情况下, 把原来词义所概括的内容中的某一点在一线 上加以延展或突出,用来标志另一事物的引申方式。如:临,从本义 “从高处往低处看” 引申出“从上监视着”和“从上面到下面来” (2)、比喻引申是一个词的基础意义 (或本义) 用于比喻的用法使其固定化而形成新的义项 的一种词义发
10、展的运动。如:斗,由古时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器皿(舀酒的勺子) ,引申出北 斗星,只因两者形状相似。 (3)、条件引申: 条件引申是一个词的词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受句中前后搭配关系的制约而产生新义 并进而形成新的义项的一种词义发展的运动。如:刊,本是砍,所以可以说“刊木” ,而引 申出“刊误”的“刊” (删改义)是因其与谬误的搭配关系而形成的。 (4)、活用引申: 活用引申是指古汉语中由于语法上词类活用现象而产生的新义。如“衣”常作动词用, 引申出“穿衣”的意思,它是因为经常活用而产生新义,并为人们所公认的。 2写出五言律诗的首句不入韵的平起式的格律形式。 平起仄收式: (即首句不入韵的平起式
11、)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词义引申的类型有哪些?举例说明。 从词义引申的类型上说, 即由本义 (或基础义) 派生出引申义, 所显现层次和线路上说, 也有一定格局和规律。 我们就管词义引申所形成的格局叫词义引申的类型, 一般可分两大种: 1、连锁式的引申:由本义(或基础义)在不同层次上所产生的连锁派生。即由本义A 派生 出引申义引申义引申义ct引申义x;因为它是连锁式的,一环套一环的,所以叫“连 锁式”引申。如:习,(反复地练习飞)t反复练习、钻研t熟习、熟悉t习惯。 2、放射式(辐射式)的引申:是以本义为中心
12、,在同一层次以上的向不同方向的引申,即 由本义A派出引申义a、b、c、dx;派生的方式犹如光束向四周放射,所以叫放射式的 引申。如:节,有竹节引申出“季节” ,“骨节”,“节拍”,“节省”等义。 4写出五言律诗的首句入韵的仄起式的格律形式。 仄起平收式: (即首句入韵的仄起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5. 什么是本义、引申义及其关系? ( 1)、定义:本义应该指词的本来意义,但是这里所说的本义,只是取习惯的叫法,或称 作一种操作概念, 是指现代人们所能找到的有文献根据或字形根据的最古的意义,但并不一 定是最初的意
13、义。而我们所说的引申义,是指从本义发展衍生出来的词义。 (2)、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 1)、本义在一组词义中只有一个,而引申义的数量可以很多。 2)、引申义总是围绕着本义这个中心发展的,即引申义都是从本义发展引申来的。 3)、词的本义一般都是比较具体的事物或行为,引申义一般比较抽象。 4)、引申义有的从本义直接引申出来,距离中心较近,和本义关系较密切,这叫直接引申 或近引申;有的是间接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由距离中心较近的引申义进一步引申出来的, 距离中心较远, 这叫间接引申或远引申, 直接引申由于从本义直接引申出来,贴近本义,所 以容易看到它和本义的关系, 而间接引申是由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意义
14、, 辗转引申后距离本 义较远,需要费一些思索才能意识到它和本义之间的关系。 6举例说明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辨析同义词? ( 1)、从词义内容上辨析 同义词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意义上的细微差别,例如:步,跬,步古指两脚各动一次 的距离,现在把行进间的两脚的距离叫一步, 这古代只能叫跬,跬指现在的半步。 步与跬的 区别在于词义所表的概念范围不同。 ( 2)、从用法上辨析 1)、从习惯用法上分析 如:畜、养:二者在“养活”这一意义上是同义词,但“畜”习惯上用于养禽兽。 “养” 习惯上指养人,两词虽然有时可通用,在多数情况下、正常情况下还是有分别的。 2)、从语法上分析 如:之、往: 在“向某处去”的意
15、义上, “之”和“往”是同义词。往是向所要去的地方 走,仅仅表示方向性或目的性,是不及物的,所以不带宾语。但“之”必须带宾语,可以直 接接所要到达的目的地。 ( 3)、从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上看 如:笑、哂,都有笑的意义。 笑是个通称, 有很多种, 苦笑,讥笑, 开怀大笑等。 但“哂”, 表微微一笑,常常含有不以为然的意思,或者是带有轻蔑、嘲讽的感情色彩。 7三十六字母代表的是哪一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其中全清声母有哪些? 三十六字母大约反映了唐代末年宋代初年的声母系统, 它是研究和认识历史上其他各个时 期声母系统的桥梁。 全清的有: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影晓 8写出五言律诗的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的格律形
16、式。 仄起仄收式: (即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9. 从词义演变的结果看古今词义的差异,有哪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1)、词义扩大: 词义从古义过度到今义, 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也随之扩大, 或由部分扩大到整体, 或由个 别扩大到一般, 或由狭窄变为宽泛, 扩大的结果使古义成了新义外延的一部分, 这种演变叫 词义扩大。如:河,汉代以前,河特指黄河,不包括一般的河流,后来河扩展为北方河流的 总称现代,不论南方水系还是北方水系,都可以称河了。 (2)、词义缩小: 词义有的从原义过度到新义后, 反映客观
17、事物的范围, 也随之收敛由整体到部分, 由一 般到个别,由宽泛到狭窄,使新义成了古义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词义缩小。如:臭, 本指所有的气味,包括好闻的,难闻的,香气,秽气。后来词义范围缩小到专指秽气。 (3)、词义转移: 词义在发展过程中,新义和原义之间,彼此没有类书关系,他们是靠现实中的某种关 联修辞上的关联, 语法上的关联, 某种事实上的关联, 甚至某种偶然的关联联结在 一起的,这种由事物的关联发展出的词义,叫做词义转移。如:领,上古汉语指脖子,后来 因为脖子和衣领的部位相关, 于是把衣服围绕脖子的部位也叫领, 这是部位相关引起的转移。 10论述上古音系中唇音和舌音的研究成果。 答:(
18、 1)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中古时的轻唇音“非、 敷、奉、微”来自于“帮、滂、并、明” ,由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如: 同一个联绵字在不同文献中有不同的写法:匍匐扶服扶伏蒲伏。 ( 2)古无舌上音,即上古时没有舌上音“知、彻、澄”,中古时的舌上音“知、彻、 澄”来自于“端、透、定” ,也是钱大昕提出的。如: 杨倞注荀子 :“特,犹直也。 ”特(定)舌头音,直(澄)舌上音。 11写出五言律诗的首句入韵的平起式的格律形式。 平起平收式: (即首句入韵的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12写出
19、五言律诗最常见的格律形式。 五言律诗最常见的格律形式即仄起仄收式: (即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古代汉语( 2)练习题二答案 一、填空: 1纪传,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 正义。 2战国,吕不韦,纪,论,览,八览, 吕览。 3内篇,外篇,杂篇,郭象,成玄英。 二、注释题: 1怒:振奋,这里指鼓动翅膀。 2轨:遵循,用如动词。 3晦:夏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4埏:做陶器的模子,这里用如动词。埴:黏土。 5渐:浸泡。 6扶摇:旋风。 7壁:军队的营垒。
20、8干:求,谋求。 9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筋骨聚结处。 10史记:记载历史的书。 11特:独。 12质:本来是箭靶,智力引申为对象的意思,即郢人。 13息:休息。 14恢恢:很宽绰的样子。 15园圃:种树的地方。是偏义复词。圃字无义。 16离:通“罹” ,触犯。文学:古代文献经典。 17飡:同“餐” ,饭食。 18輮:通“煣” ,用火熨木使弯曲。 19会:节奏。 20效:呈献。 21比:合,适合。 22窾:空。 23族:交错聚结,这里指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24方:并,并列。 25户:门。 26举:称赞。 27虫:指蜩和学鸠。 28穷:尽,这里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29绝:直上穿过。 30薦:
21、通“搢” ,插。 31苦:粗劣。 32舍:军队停下来住一夜。 三、 识别题: (一)指出下文中加点字是一个复音词还是两个单音词,并解释其意义) 1蓬蒿:两个单音词。蓬:蓬草。蒿:蒿草。 2瘖聋:两个单音词。瘖:哑。聋:失聪,听不见。 3瓠落:一个复音词(或连绵词) 。廓落,大的意思。 4妻子:两个单音词。妻:妻子。子:儿女,子女。 5苍苍:一个复音词(或叠音词) 。深蓝色的意思。 6夭阏:一个复音词(或连绵词)拦阻的意思。 7权衡:两个单音词。权:秤锤。衡:秤杆。 8望洋:一个复音词(或连绵词) 。仰视的样子。 9作息:一个复音词,偏义复词,只有“作”的意思,劳作。 10衣冠:一个复音词,偏义
22、复词,只有“衣”的意思。衣服。 11果然:一个复音词,饱的样子。 12埏埴:两个单音词。埏:造陶器的模子,这里用如动词。埴:黏土。 13刓敝:两个单音词。刓:磨去棱角。敝:损坏。 (二) 识别题(指出下文中复音词的类型) 1布衣:合成词 2匍匐:连绵词 3瓠落:连绵词 4坎坎:叠音词 5阿爷:附音词 6披靡:连绵词 7有众:附音词 8、融融:叠音词 9、诸侯:合成词 10望洋:连绵词 四、标点题 1、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 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 此非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网销售培训体系构建
- 超市员工沟通培训
- 地下水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重点基础知识点
- 培训课件花卉生产管理
- 道路事故协议书范本
- 变电运维系统培训大纲
- 退款售后协议书范本
- 智能制造协议书
- 转让平板木床合同协议
- 邮件自取协议书范本
- 三年级语文下册《火烧云》课件
- MOOC 思辨式英文写作-南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残疾人辅具申请
- MOOC 旅游学概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数学试题
- 2023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部分答案(三套)
- 宋教仁出生及伟大事迹及遇刺真相
- 承包经营食堂日控管周排查月调度记录和管理表
- 培训课件:超前地质预报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课件
- 陪诊可行性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