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的治理 考纲展示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相应的治理保护措施。 基础梳理 、荒漠化的概念与表现二、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示意图植被景观荒漠荒漠草原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50 mmmm以下J 200200 mmmm以下J 400400 mmmm以下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减少2.2.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因素(1)(1) 干旱的气候决定生态环境脆弱(2)(2)气候异常导致生态失衡、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1. 荒漠化的危害: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
2、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2.2. 荒漠化防治的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2)(2)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3)(3)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3.3. 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 (盐 碱) )、治沙相结合。4.4. 防治措施(1)(1) 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5)控制人口增长。图文拓展1.1.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在干旱、 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中, 大水漫灌会造成地下水位的上升, 地下水位 上升后,地下
3、水易沿土壤孔隙到达地表,在蒸发作用下,地下水形成水汽蒸发, 而其携带的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次生盐渍化。2 2石质荒漠化的形成在降水丰富的石灰岩地区,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 表层土壤被流水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形成石质荒漠化。3 3过度放牧引起荒漠化 过度放牧是荒漠化的一个重要的人为因素, 绝大部分牧区都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的地区, 草原下往往就是贫瘠的土地, 一旦放牧量超过草场的承载量, 使草场的 生态平衡遭受破坏,便造成了荒漠化。4.4.破坏森林引起荒漠化乱砍滥伐森林,开垦新的耕地,也是破坏生态平衡、 造成荒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植被是保持土壤水分、防止风蚀作用最有效地保护
4、层考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高考经典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4 500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 8级)日数157157 天,且多集中在 1010 月至次年 4 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203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 1)说明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2 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3 3)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规范审答1.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该区域冬春季节盛行西风,风力大(8 8级),刮风天数多(157157天)
5、,集中在冬春季 节(1010月至次年4 4月)。另外,沙源在本地(就地起沙),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风沙 灾害对铁路危害严重。2.2.从图象中获取信息我的答案: (1 1)冬春季气候干燥 (降水少 ),地表缺乏植被 (草)的保护;大风多,湖 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2 2)()(铁路路基较高 )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 (和路肩 );损害机车车 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3 3)()(阻沙措施 )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 (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 )在沙地上用碎石 等覆盖沙面,设置石 (草)方格沙障。我国西北地区
6、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其成因具体分析如 下:1 1自然因素 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 1)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最少、 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 干旱是本区域所 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图所示:(2)(2) 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气候植被| 土壤发| 地表多疏松|干旱|稀少|育较差|沙质沉积物例如,上题中众多的河流带来大量泥沙,湖岸地区松散物质多。(3)(3) 动力条件一一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 了有利条件。例如,上题中冬春季节大风日数多。(4)(4) 其他重要条件
7、一一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 荒漠化进程,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2.2. 人为因素一一决定性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 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 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 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因素分布地区破坏原因危害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过度樵米草原地区米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严重破坏植被,易造成风沙侵蚀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加速了草场退化干旱的绿洲边缘能多地放牧牲畜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干旱、
8、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绿洲地区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 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次生盐渍化水资源利用不当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命题角度 荒漠化问题及成因 读下图,回答1 13 3题。1 1 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A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B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C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D D 水资源分布及数量2 2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 ) )A A .河流水量更大B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C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D D .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3.3.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 A .森林破
9、坏B B. 土地荒漠化C C.水土流失D D .地面沉降解析:第 1 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该地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 该区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分布及数量制约城镇的分布和城镇人口规模。第2 2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古城遗址多位于现在的沙漠之中, 而当代的城镇相对于古代而言, 向河流的上游 迁移了,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获得水资源。 第 3 3 题,该区域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 地区,水资源短缺,容易发生土地荒漠化问题。答案: 1.D1.D 2.B2.B 3.B3.B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 59 9月土壤水分含量( () )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 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
10、成4 46 6题。4 4.该固定沙丘 ( () )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6 68 8月土壤含水量低 6 68 8月土壤含水量高A A B BC C D D 5 56 68 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 () )风速较大 蒸发量较大 气温较高 降水较少A A B BC C D D 6 6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 ) )A A .植树B B.种草C C.栽灌木D D .自然演化解析:第 4 4题,读图可知,深度越深,土壤含水量越高,故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深层土壤含水量高;图中显示 6 68 8 月土壤含水量低。第 5 5 题,该沙丘位于我
11、国 西北地区,冬季风力大,夏季风力小,但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导致表层水分 被蒸发,故 6 68 8月土壤含水量低。第 6 6题,材料显示,沙丘所在地区 “无人为 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故为维护生态安全,应该保持自然演化的过程,减少人 为扰动。答案: 4.C4.C 5.B5.B 6.D6.D考点二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图解考点我国西北地区不同区域的荒漠化治理(高考经典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耕地和牧草地。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 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规范审答从图象中获取信息我的答案: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
12、 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针对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形成的影响,应采取以下的防治措施:1 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措施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地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 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 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4.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冇利于防冇利于防 治荒漠化治荒漠化5.5. 控制人口增长命题角度荒漠化的治理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
13、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读图, 完成1 12 2题。1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 ) )A A .自然植被改善B B.风力侵蚀减弱C C 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 D .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2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 A .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解析:第 1 1 题,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是生态脆弱区, 在绿洲区附近过量开采地下 水,易造成绿洲区水位下降,其他地区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故 C C 项正确。交 错带生态环
14、境恶化会造成自然植被生存条件恶化, 植被减少,从而导致风力侵蚀 增强,固定沙丘转变为流动沙丘。第 2 2 题,要保持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合 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采取工程措施与非 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防风固沙,使其恢复自然植被,故 D D 项正确。荒漠地 区不适合植树造林; 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会造成水资源过度使用; 禁止开采 地下水不现实,应该合理开采地下水答案 :1.C1.C 2.D2.D(2019(2019合肥二模)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广布,在沙漠的东南部有众多湖泊,湖泊水位 常年较稳定, 湖泊旁有高大沙山, 沙山与湖泊共存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
15、客前 来观光。同时,巴丹吉林沙漠也是我国沙尘暴的沙源地。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 了一系列措施, 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 “握手”。下图示意巴 丹吉林沙漠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 据此完成3 35 5题。3 3湖泊群的主要直接补给水源是 ( () )A A 大气降水B B.冰雪融水C C.河流水D D 地下水4 4图中湖泊附近高大沙山的沙源主要来自 ( () )A A 黑河洪积扇B B.北大山C C.石羊河洪积扇D D 湖泊群枯水期湖滩5 5为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民勤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 )生态移民 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 变天然放牧为舍饲畜牧业 大面 积
16、营造乔木防风固沙林从黑河跨流域调水A A B B.C C.D D 解析:第 3 3 题,湖泊群位于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干旱,而且远离黑河和石羊河 等河流,因而大气降水或河流水不会是主要直接补给水源, A A、C C 错;同时,该 湖泊群远离南部冰雪资源丰富的祁连山脉,不可能是冰雪融水直接补给湖泊水, 但冰雪融水和河水等水源渗入地下,形成丰富的地下水,可补给湖泊群, B B 错、 D D 对。第 4 4 题,图示区域主要盛行西北风, 黑河洪积扇上的堆积物在西北风作用 下,主要向东南方向移动并在湖泊附近堆积形成高大沙山, A A 对;位于湖泊南面 的北大山和东南方向的石羊河洪积扇一带的堆积物在西北
17、风作用下不可能移向 湖泊附近, B B、C C 错;湖泊主要由地下水补给,水位常年较稳定,枯水期不明显, 湖滩比较湿润,不易堆积形成高大沙山, D D 错。第 5 5 题,民勤县位于巴丹吉林沙 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之间, 保护好现有植被, 增加植被覆盖率是阻止两大沙 漠“握手”的有效措施。 生态移民,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 以及变天然放牧为 舍饲畜牧业等都是保护植被的有效措施, 对;民勤县气候干旱, 大面积营 造乔木防风固沙林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得不偿失,错;黑河流域水资源比较 紧张,从黑河跨流域调水会加剧黑河流域水资源紧张状况, 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不可行,错。答案: 3.D3.D 4
18、.A4.A 5.A5.A考点三 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高考经典题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一 图 1 1 为某区域略图 ? 。图 2 2 为图 1 1 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约2 2亿吨的泥沙?,图1 1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约8 8万 平方千米的三角洲。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规范审答我的答案:流域面积大,泥沙来源广(泥沙来自两条河流);流域内降水量大(两河 支流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迎风坡);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地形 坡度大;坡地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水土流失 面积大,分布范围
19、广;二是流失强度大,侵蚀严重区比例高;三是流失成因复杂, 区域差异明显。因此对其深入研究十分必要。1.1. 成因(1 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 本条件。它们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如下表所示:自然条件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例如,典题试做中由所给的气候资料可以看出,该地降水主要集中 在夏季,降水强度丄)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 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例如,典题试做中河流流经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地形坡度大)植被与植被
20、的覆盖率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径流和保持水土的能 力就越弱,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2 2)人为因素:是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得以实现的,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如不合理的耕作制 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2.2. 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 水文整体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3.3. 主要的治理措施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 采用合理利用土地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相结 合,实
21、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 命题角度一 水土流失的成因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整。 据此回答1 13 3题。1 1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 ) )A A 气温分布图B B.降水量分布图C C.工业分布图D D .旅游景点分布图2 2流域产沙量 ( (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 ) )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 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 () )A A .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B. 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 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
22、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 D 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3 3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 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 () )A A B BC CD D 解析:第 1 1题,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是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考查热点。水土流 失与地形、降水量、植被、土壤关系密切,因此调查水土流失问题,要优先收集 地形图和降水量分布图, B B 项正确。第 2 2 题,以流域产沙量为切入点,考查运用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是要理解流域产沙量的概念。 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 池,才能获得泥沙总量, D D 项正确。第 3 3 题,正确理解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
23、量之 间的关系是关键。一般来说,地面坡度在一定范围之内时,坡度越大,单位面积 产沙量越大, A A 项正确。答案 :1.B1.B 2.D2.D 3.A3.A 命题角度二 水土流失的治理(2019(2019广东六校联考) )黄土高原河流的径流和泥沙主要来源于几次大的暴雨过程。延河流域分别在 19771977年7 7月和 20132013年 7 7月发生了两次极端降水事件, 而洪水过程及水沙特征表现差异较大。 读图和表,回答4 45 5题19771977年7 7月20132013年7 7月最大6 6小时降雨量最大1212小时降雨量最大2424小时降雨量最大6 6小时降雨量最大1212小时降雨量最大
24、2424小时降雨量48.848.8 mmmm66.166.1 mmmm83.783.7 mmmm69.869.8 mmmm85.285.2 mmmm97.297.2 mmmm4.4. 关于延河流域泥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A.19771977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大,泥沙颗粒越大,数量越多B.B.20132013年小粒径泥沙比重明显增加,泥沙颗粒明显变细C.C.20132013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0.010.01 mmmm以下粒径泥沙最多D.D.20132013年较19771977年,各粒径泥沙数量均有明显增加5.5.导致延河流域泥沙粒径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 ()A A .降雨量减少,河流径流量
25、减少,侵蚀作用减弱B.B.流域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沉积作用强C.C.大量修筑淤地坝起到显著的拦沙效果D.D.修建梯田,破坏坡面,水土流失加剧解析:第4 4题,图示小于0.10.1 mmmm粒径的各级别中,小于基粒径的沙量比重都是 19771977年小于20132013年,说明20132013年泥沙粒径变小了,则 B B正确 易错辨析:图示19771977年小于0.01mm0.01mm与大于0.10.1 mmmm粒径的比重都较小,颗粒越 大所占的比重越大、数量越多的说法错误,故 A A错误;20132013年流域泥沙颗粒较 小,但是0.010.01 mmmm以下粒径泥沙比重较小,故 C C错误;
26、20132013年较19771977年,粒径 在1 1 mmmm左右的泥沙数量没有明显增加,故 D D错误。第5 5题,上游大量修筑淤地坝,具有拦沙效果,可以使粒径较大的颗粒在上游沉积,从而导致下游颗粒减小,故 C C正确;材料显示20132013年7 7月的降水量比19771977年7 7月更大,因而侵蚀作用更强,故 A A错误;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故B B错误;修建梯田,会减少水土流失,故 D D错误。答题思路:首先明确粒径变化是指粒径变小了, 然后分析可能原因,包括河流侵 蚀、搬运能力降低,或泥沙在上游堆积。再结合材料分析答案。答案:4.B4.B 5.C5.C(2018201
27、8高考全国卷n)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2013年7 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 6 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 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 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 6次降水形成的洪 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6 68 8题。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mm汾川河洪峰情况1 12 253.053.0无明显洪峰2 24 480.380.3无明显洪峰3 35 5100.1100.1无明显洪峰4 42 273.273.2无明显洪峰5 52 290.790.7洪峰流量346346 m m3/s/s6 62 254.454.4洪峰流量1 1 7
28、50750 m m3/s/s6.6.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 ) )A A 减小降水变率B B.减少河水含沙量C.C.增加降水量 D D .加大河流径流量7 7第 5 5 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 () )历时长 强度大 下渗少 植被截流少A A .B B.C C.D D .8 8.第 6 6 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 )A A .河床B B.沟谷C C.裸露坡面D D .植被覆盖坡面解析:第 6 6 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因此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 率大幅度提高,会减小河流径流量和河水含沙量, B B 对、 D D 错。汾川
29、河流域植被 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对减小降水变率和增加降水量影响不大,A A、C C错。第7 7题, 由于该月降水异常增多, 因此到第 5 5 次降水时,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 下渗减少, 地表径流增大,从而产生洪峰;由表可知,第 5 5 次降水时间短,降水量多,即降 水强度大,对。由表可知,第5 5次降水历时只有2 2天,相对于第2 2次和第3 3 次降水来说,历时较短,错。由于该地植被覆盖率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植被截 流差异不明显,错。第8 8题,由表中信息可知,第6 6次和第5 5次降水过程相比, 河流洪峰流量明显增加, 且洪水含沙量极高, 说明河流水位上升, 淹没部分植被 覆盖的坡面,造成水土
30、流失严重,使得河流含沙量增多, D D 对。第 5 5 次和第 6 6 次 降水过程, 都为同一流域的河床和沟谷, 因此水土流失变化不可能相差太大, A A、 B B 错。第 5 5 次降水的强度更大,对裸露坡面泥沙的冲刷作用更明显,但河流泥沙 含量较低,说明裸露坡面不是主要的泥沙来源,C C错。答案: 6.B6.B 7.B7.B8.D8.D考点四 土地利用类型图的判读( (高考经典题 ) )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1)(1)(2)(2)题。( ( 1 1 ) ) 1 1 998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 ( ) )A A 由耕地、
31、草地向林地转化B.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C.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D D 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2)(2)据图可以推断,从 1 1 976976年到 201201 0 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 () )A A 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B B 得到持续明显改善C 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D.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规范审答从图象中获取信息我的答案:A A (2)C(2)C1 1. 土地利用类型图判读的方法技巧方法技巧常考图示判读步骤类图套用第一步:抓住 关键,找到依 据图1 1反映的是在某一 时间段土地覆被类型 面积变化率,正值表通过读图名、 坐标、图例, 了解图中反 映的主
32、要信 息示增加、负值表示减 少图2 2反映的是上海市 某围垦区土地利用类 型的变化,纵坐标表 示增加的面积图3 3反映的是1996199620082008年西宁市土地 利用类型结构的变 化,纵坐标表示不同 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 比例第二步:比较 信息,找出规 律通过比较,找出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区分布、面 积大小、比重 变化及变化 规律图1 1中耕地、沙地比 重增加,草地、建设 用地、盐碱地、沼泽 地比重减少图2 2中旱地面积增加 最多,其次是建筑用 地、水浇地图3 3中耕地比重下 降、居民点及独立工 矿用地增加第三步:推断 问题,分析原 因根据图中各 种土地结构 的比重、变化 情况,推断区 域
33、存在的环 境问题,并分 析产生的原 因由图1 1中土地覆被类 型面积变化可知,大 量草地开垦为耕地, 沙地面积增加,生态 环境呈退化趋势由图2 2中各种土地利 用类型面积增加量可 知,农业、工业、城 市化发展较快由图3 3土地利用类型 结构变化可知,退耕 还林、还草致使耕地 比重降低,城市化、 工业化使居民点及独 立工矿用地增加2.2.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及影响耕地:面积的增加可能来自陡坡开垦、毁林开垦、草地开垦和围湖(湿)造田等; 陡坡开垦和毁林开垦会造成水土流失, 草地开垦会造成草原退化和土地沙化, 围 湖(湿)造田会造成湿地萎缩。耕地的减少可能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湿),也 可能转化为
34、建设用地。(2 2)林地、草地:面积的增加可能来自退耕和生态建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面积的减少可能被转化为耕地或建设用地,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水水体:面积的减少可能为围湖(湿)造田、过度引水或建设用地占用等,会造成 生态恶化、水旱灾害的增加;面积的增加可能为退耕还湖 (湿)、湿地建设等,会 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旱涝灾害。(4 4)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可能为占用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会造成生态环 境的恶化和农业的减产。 命题角度一 土地利用类型的判定(20192019杭州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山区2012201220162016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量的变 化。读图,完成1 12 2题。1
35、1 图中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A A 荒地、耕地、林草地 B B.荒地、林草地、耕地 C C.林草地、荒地、耕地 D D .林草地、耕地、荒地 2 2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出 ()A A .该山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B.B.下渗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C.C.该山区降水季节变化小D D 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 解析:第 1 1 题,由年降水量可知,该山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区域的土地 利用类型总体来讲, 荒地面积最大,林草地面积最小。 另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径流量主要受降水量和下渗量影响, 而下渗量主要与植被覆盖状况有关。 植被覆 盖状况越好,涵养水源能力越强,下渗量越大,则径流量
36、越小。由图中 径 流量依次减小可知,其植被覆盖状况依次变好,分别为荒地、耕地、林草地。第 2 2题,由上题分析可推知,下渗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答案 :1.A1.A 2.B2.B 命题角度二 不同类型土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下图为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 34 4题。3 3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A .城市化B B.全球变暖C C人口增加D D .自然灾害4.4.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 )A A .生态环境趋于好转B.B.河流含沙量减少C.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D.D.水资源短缺加剧1 1 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
37、出现在 ()解析:第 3 3 题,图中信息显示,耕地和牧场这两类农业用地面积在不断扩大,而 森林和 (稀树)草原的面积在逐渐缩小,其根本原因是人口不断增长,对粮食和畜 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为了生产出更多的农畜产品, 扩大耕地和牧场面积不可 避免。第 4 4 题,为了扩大农业用地面积,森林和草原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旱 涝灾害频率增加,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加,水资源短缺加剧。答案: 3.C3.C 4.D4.D 基础巩固组 (20192019天津模拟)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 12 2题A A .热带雨林带B B.热带草原带C C 热带荒漠带D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
38、 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 ) 人口增长 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过度砍伐 大约 600600 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过度放牧 大约 2.4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过度开垦 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 A .B B.C C.D D .解析:第 1 1题,依据图中荒漠化严重区位置,结合非洲气候分布,可判断答案。第 2 2 题,从图中可看出,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图中显示,过度砍伐 面积大约为 6060 百万公顷,过度放牧面积大约为 240240 百万公顷,过度开垦面积约 为 110110 百万公顷。在人为因素中,过度放牧面积最大,应该是首要因素。答案:
39、 1.B1.B 2.A2.A(2019(2019威海模拟) )农牧交错带是我国的生态屏障,也是生态集中表现的地带。下图 为清代鄂尔多斯地区农耕推进的界限和幅度示意图。据此完成3 34 4题。3.3.影响图示农耕推进幅度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 A .植被B B.水分C C.地形D D .土壤4 4清代鄂尔多斯地区农耕推进会导致 ( () )A A .河套平原水土流失加剧B.B.长城西北草地面积扩大C.C.河套平原土地盐碱化加重D.D.长城东南森林面积增加解析:第 3 3 题,题目设问角度为:推进幅度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据图中信息可 知,图示农耕推进幅度最大的地区是有黄河水源可供灌溉
40、的河套平原, 而推进幅 度小的区域位于鄂尔多斯地区的干旱且缺少水源的地区。 所以可以推断出, 影响 图示农耕推进幅度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第 4 4 题,清代鄂尔多斯地区农耕 推进会导致河套平原引黄灌溉面积扩大, 而该地区蒸发旺盛, 容易加重土地盐碱 化。答案: 3.B3.B 4.C4.C(2019(2019湖南名校联考) )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 称作土壤侵蚀。下图为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5 57 7题。5.5.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 )A A .海拔、降水量B B. 土质、地形C C.降水量、地形D D 风
41、力、海拔6 6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的是 ( () )A A .甲B B.乙C C.丙D D .丁7 7.为防治土壤侵蚀,甲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 ( () )平整土地, 大力发展种植业 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 减轻水土流失 实 施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 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A A B B C C D D 解析:第 5 5题,印度半岛属于季风气候,甲地地处迎风坡,降水多,丁地地处背 风坡,降水少;甲地位于山地,地形崎岖,丁地位于高原,地形平坦。第 6 6题, 土壤侵蚀危害大小主要跟人文因素有关。 甲地虽然侵蚀强度大, 但是人口城市比 较少,土壤侵蚀危害小;丙地侵蚀较小,人口、城市比较
42、少,土壤侵蚀危害小; 丁地侵蚀较小, 人口城市比较少, 土壤侵蚀危害小。 乙地虽然土壤侵蚀强度不是 最大的,但是其人口最为密集、工农业比较发达,经济发达,城市集中,土壤侵 蚀对这一地区影响最大。第 7 7题,甲地属于山区,梯田是治坡工程的有效措施; 甲地区适宜造林种草,以增加植被覆盖率。答案: 5.C5.C 6.B6.B 7.B7.B8 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京新高速公路 ( (北京乌鲁木齐 ) )临白段始于内蒙古临河市,止于内蒙古和甘肃交 界处的白疙瘩。 临白段穿越数百千米的戈壁无人区和上百千米的移动沙丘, 是在 无水、无电、荒无人烟的 “三无” 环境下,建成的我国最高等级的高速公
43、路。它 是阿拉善地区融入 “一带一路”和“向北开放 ”战略的重要保障。防风固沙是京新高速公路建设最先进的环保工程。 施工人员专门设计了独特的防 风沙袋, 沙袋为有鳍沙袋, 编织袋边沿都会留出来三厘米的穗子。 将装满沙子的 沙袋依次摆放到公路两侧, 呈田字形交叉叠放, 形成了一个个一平方米的小方格, 连成一片 ( (如图所示 ) )。沙袋采用耐寒耐晒的材质,至少可以保持 2020 年。下图示 意京新高速公路沿线局部示意图。(1)(1) 说出建设京新高速临白段面临的生态问题。(2)(2) 说明鳍状防沙袋在防风固沙方面发挥的作用。解析: 第(1)(1)题,从气候、植被、动物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第(2
44、)(2)题,从所给的文字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具体分析防沙袋所发挥的作用。答案: (1)(1)干旱缺水;大风、扬尘、沙尘暴、流沙;干旱区植被的保护;野生动 物迁徙过道建设;野生动物饮水点的保护等。(2)(2)沙袋对沿线的沙土起压覆作用;鳍状防沙袋能减缓风速;交叉叠放的田字形 网格可以把吹起的沙留在框格内, 起到固沙作用; 网格可以截留水分, 利于沙漠 地区的植物成活和生长; 将流沙阻隔在公路外, 减少流沙对公路的影响; 使用时 间长,可以在 2020 年内发挥防沙作用。能力提升组(2019(2019保定一模) )绿洲是干旱、沙漠化地区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发展灌溉农业所形 成的一种特殊的人工自然生态
45、系统。 下图为某区域绿洲生态系统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1 12 2题。1 1绿洲自然生态系统包括发源区、流通区、形成区、外围区,其中戈壁对应的地区可能是 ( ( ) )A A .发源区B B.流通区C C.形成区D D .外围区2 2.如果图示区域大量开采煤炭,可能导致 ( () )A A .森林、草场萎缩B B.地下径流增加C C.沙漠面积扩大D D .湖水盐度下降解析:第 1 1 题,图示高山冰川是绿洲水的来源,则高山冰川是发源区;森林、草 场、冲积扇、戈壁等是融水进入绿洲的必经区域,则属于流通区;绿洲外围沙漠 是外围区。第 2 2 题,大量开采煤炭,会使冲积扇区及戈壁的地下水位下降,从而
46、 流入绿洲、盐湖的水量减少,则沙漠面积扩大、湖水盐度上升。答案: 1.B1.B 2.C2.C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 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 自开展 “城市 修补、生态修复 ”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 坡退台、设置“V V”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 据此完成3 35 5题3 3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 ( ( ) )A A 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B 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C 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丧失D D 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4 4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
47、目的是 ( () )A A 降低爬山难度B B.增加耕地面积C C.便于汇集雨水D D 提高地面美观度5 5适合用于该山体修复的植被的特点应具有 ( () )A A .耐旱、耐贫瘠B B.耐旱、耐盐碱C C 耐涝、耐贫瘠D D .耐涝、耐盐碱解析:第 3 3 题,“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 ”,说明植被少,坡度大;而该地位 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海南岛, 降水多, 则易造成水土流失; 同时该山体为石灰岩 矿山,易出现因水土流失导致的荒漠化,自我修复能力差,故要进行人工修复。第 4 4 题,注意修复的目的是使其恢复植被, 减轻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植被修复 离不开水, 该山体坡度大而不利于地表水下渗,
48、 同时石灰岩地区地表水缺乏, 故 修建退台要考虑收集雨水。第 5 5 题,石灰岩在一定条件下,易形成喀斯特地貌, 该地貌区地表水缺乏,土壤贫瘠,故植被要能适应干旱和土壤贫瘠的条件。答案: 3.C3.C 4.C4.C 5.A5.A(2019(2019河北质检)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水分和空气 两者的组成比例随外界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 下图为我国某地 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特征变化图。 据此完成6 67 7题。注:牛肝地发育在以红层软岩为主的区域, 是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 的红层荒漠。6 6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
49、是( ( ) )A A土壤厚度增大B.B.土壤中空气含量减少C.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D.D.土壤肥力提高7 7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 A .气候变异B.B.地表形态的变化C.C.土壤肥力变化D.D.过度的农业活动解析:第 6 6题,该地出现了牛肝地 ( (红层荒漠 ) ),说明演化过程是由常绿阔叶林到 荒漠的过程, 因此土层厚度减小, 土壤肥力降低; 图示过程随着常绿阔叶林到牛 肝地的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含水率不断下降;而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 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则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和空气含量增大了。 第 7 7 题,这 种演替过程,直接表现的是地表植被
50、的破坏,最可能的原因是过度的农业活动。 答案: 6.C6.C 7.D7.D8 8. (2018(2018高考海南卷)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世纪 70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 实施了退耕还林 ( (草 ) )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 400400 毫米的地区,林草植 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 400400 毫米的地区 ( (地表 1 1 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 量极低的干土层 ) ),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 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 “小老头树 ”。(1)(1) 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
51、境条件。(2)(2) 分析在降水量 400400 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3)(3) 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解析:第( ( 1 1 ) )题,将“小老头树 ”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 降水量低于 400400毫米、地表 1 1 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冬春季节多大风相结合 即可。第 (2)(2)题,该区域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主要作用是防治水土流失小老头树 ”的存在说明在降水量 400400 毫米以下区域不利于树木的存活和生长,而且树木的存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 相对于草本植物,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导
52、致区域环境更干燥。第(3)(3)题,根据前面两题的提示,主要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 答案:(1)(1)降水量少 ( (低于 400400 毫米) ),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 1 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2)树木生长不良 ( (形成“小老头树” ) )。树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 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 ( (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 ) )。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根系 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3) 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 ( (宜林则林,宜草则草 ) )。在生 态
53、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第二讲 森林与湿地的开发和保护考纲展示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相应的治理保护 措施基础梳理一、森林资源现状与作用1.1.分布及现状 分布A亚寒带针叶林(原始林)俄罗斯、加拿大-亚马孙河流域、 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B B热带雨林(原始林)(2)(2)现状:急剧减少,原始森林破坏殆尽。2.2. 森林的作用(1)(1) 经济价值:重要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2)(2) 生态价值: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3.3. 森林破坏的后果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二、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
54、应1 1 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2.2.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3.3.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三、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1. 雨林的生态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牛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谏。2.2. 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1)(1) 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 (2)(2) 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 到破坏。四、 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五、雨林的前途 开发还是保护1 1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图文拓展 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对应的含义如下: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可归纳为七个字: “水气净美无
55、(物)尘沙2 2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森林起着类似海绵的作用, 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因而能涵养水源; 森林的 树冠减轻了雨水对地面的侵蚀, 森林的土质疏松, 一部分雨水渗入地下, 使地表 径流减少,因而森林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3 3雨林地区植物茂密,但生态脆弱可以说热带雨林是 “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o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植物可连续不间断地迅速生长,因而形成了高大茂盛的植物群落。 在茂密的森林覆盖下, 与沙漠地区有同样贫瘠的土壤;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破坏,恢复相当困难,因此考点一森林的生态效益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
56、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 6月5 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大气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水文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土壤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生物为多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根据上表,概括森林的生态效益规范审答从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从“吸收二氧化碳吸附飘尘”可获取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增加碳储 量的信息。(2)(2)从“蒸腾水汽水循环”可获取调节气候,增加降水量的信息。从从“根系固持土壤降水”可获取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信息。(4)(4)从“为多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可获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信息。我的答案:增
57、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1 1 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带来的环境问题2 2.不同区域森林生态功能的差异地区主要生态功能丘陵、山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沿海地区阻挡海风、保护农田城市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交通线两侧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除尘、净化空气命题角度 森林的破坏和生态效益 下图为某区域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 12 2题1 1造成该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 ) )A A 乱砍滥伐B B 不合理灌溉C C.过度开发沼泽D D 过度城市化2 2图示地区森林资源的主要生态意义是 ( ( )
58、 )A A 保护耕地B B.调节大气成分C C.涵养水源D D .保持水土解析: 第 1 1 题,由图可知,沙漠面积随着森林面积的减小而扩大,故造成该环境 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乱砍滥伐。 第 2 2 题,由图示信息可判断, 随着森林的大面积减 少,该地区河流数量减少,流程变短,沙漠面积扩大,因此森林的主要生态意义 是涵养水源。答案: 1.A1.A 2.C2.C考点二 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效应(20192019杭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在茫茫的中国南海上, 南海诸岛的一片片绿色雨林, 如同荒漠上的绿洲。 南海诸岛年降水量在 2 2 000000至3 3 000000毫米,多大风天气,特
59、别是夏秋两季还常受 台风影响。由于岛屿成陆时间不长,土壤受海水影响盐分含量高,加上海拔低、 面积小,植物独立演化的条件相对较差 ? ,导致植物习性与大陆雨林不同。岛上 的植被呈环状分布,高低有致,内部是高大的麻枫桐林,外侧是灌木植物带,最 外侧是沿着海岸的低矮草木植物带 ? 。材料二 中国五大热带雨林分布图(1)(1) 墨脱位于北纬2929。附近,是中国最北的热带雨林分布区,请分析原因(2)(2) 指出南海诸岛热带雨林的生态意义。(3)(3) 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相比,分析南海诸岛热带雨林的特点及原因。规范审答我的答案:(1)(1)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热量条件好;西南季风沿谷地深入,带 来印度
60、洋的水汽,降水丰沛。(2)(2) 为众多动物提供栖息地;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保护土壤( (促进土壤的形成) )(3)(3) 特点:生物量小;物种数量少;耐盐碱( (耐旱) );抗风能力强。原因:成陆时间短、面积小;海拔低,地势起伏小;土壤盐分高;多大风天气。1 1.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效应(1)(1) “地球之肺”(2)(2)“绿色水库”(3)(3)“基因宝库”2 2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 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破坏,其后果不堪设想。(1)(1) 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空 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异常,全球旱涝失衡的频度和强度将加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