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技巧_第1页
高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技巧_第2页
高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技巧_第3页
高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技巧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例说物理选择题解题技巧基础题型基础一定性分析选择题定性选择题通常用文字或数字的形式来考察学生的记忆、 理解、应用、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比较、鉴别、和评价等多种能力。 定性选择题具有考察面广,概念性强、灵活简便的特点, 主要用于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判断和应用的能力。其选项具有似真性和迷惑性, 利用其干扰因素考察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能有效地区别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对知识灵活应用的程度。 定性选择题的解法:要看清楚题干并理解题干的含义, 明确题干的要求。 对选项要认真、仔细地逐一分析、判断和比较, 选择出一个符合题干要求的正确答案。 由于定性选择题一般不涉及到很多计算, 所以定性选

2、择题在要求学生能迅速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更注重于运用物理过程、方法解决综合性、应用性、开放性等问题。题型 1:概念辨析型:例 1:下面关于竟摩擦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C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D静止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一定为零 答案: C题型 2:类比推理型:例 2: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电势能的变化。下面是有关这个问题的几个说法:中性钠原子失去电子的过程中系统的电势能增大; 中性氯原子得到电子的过程中系统的电势能减小; 钠离子和氯离子结合成氯化钠分子的过程中系统的电势能增大氯化钠电离为钠离

3、子和氯离子的过程中系统的电势能减小。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答案: A题型 3:理解判断型:例 3:美国“勇气”号火星探测器 2004 年初成功登陆后向地球发回首批珍贵的黑白照片后,还发回更为精彩的彩色照片和更多科学数据,在太阳系中, 火星是靠近地球最近的一个行星, 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准备对火星进行探测, “勇气”号火星探测器运用最新科技手段对火星进行近距离探测,将在火星的重力分布、磁场分布以及含有的元素测定方面做出最新研究。 根据预测,探测器有可能在一些环行山中发现质量密集区, 当飞越这些密集区时, 通过地面的大口径射电望远镜观察,探测器的轨道参数发生微小变化。这些可能的变化是:A

4、半径变小B.半径变大C速率变小D.速率变大答案 A、D题型 4:对称分析型:第1页共14页例 4: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处于 a 位置,当一重球放在弹簧上端径直时,弹簧上端被压缩到b 位置。现将重球(视为质点)从较高的位置c处沿弹簧中轴线自由下落,弹簧被重球压缩到最低位置 d。以下关于重球运动过程的正确说法应是:A重球下落压缩弹簧由 a 至 d 的过程中重球做减速运动B重球下落至 b 处获得最大速度C重球下落至 d 处获得最大加速度D由 a 至 d 的过程中重球克服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小球由c 下落至 d 时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答案: B、C、D基础二定量计算选择题计

5、算型选择题是考察考生思维敏捷性的好题型,能否迅速解题, 一方面靠学生的悟性,更主要的是靠平时积累的速解方法加上灵活运用能力。因此, 只有在考场外夯实基础,才能在考场上得心应手。 计算型选择题主要有推理型、 数形结合型、规律应用型、分析估算型、赋值计算型和分析综合型等几类。计算型选择题主要特点是量化突出,充满思辨性 , 数形兼备,解题灵活多样,考生不能“小题大做”,要充分利用题设、选择项的提示和干扰两方面提供的信息,可很快作出判断。其中一些量化明显的题,往往不是简单机械地计算,而蕴涵了对概念、原理、性质的考查,有些则只需估值就可作出判断。题型 1:推理计算型例 1:一个小物块从斜面底端冲上足够长

6、的斜面后,返回到斜面底端。已知小物块的初动能为 E,它返回斜面底端的速度大小为 v,克服摩擦阻力做功 E/2 。若小物块冲上斜面的初动能变为 2E,则有:A返回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为 EB返回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为 3E/2C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D. 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题型 2:数形结合计算型2v2v答案: A、D例 2:如右图所示,直线 A 为电源的 U I 图象,直线 B 为电阻 R的 UI 图象,用此电源与电阻组成闭合电路时,电源的输出功率分别为:A4W33.3%B.2W33.3%C4W67%D.2W67%答案: C题型 3:规律应用计算型第2页共14页例 3:如图所示。半径为 r

7、且水平放置的光滑绝缘的环形管道内,有一个电量为e,质量为 m 的电子,此装置放置在匀强磁场中,其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 B B0 kt(k 0) 。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均匀变化的磁场将产生稳定的电场,该感应电场对电子将有沿圆环切线方向的作用力,使其得到加速。设t=0 时刻电子的初速度大小为 v0 ,方向顺时针, 从此开始运动一周后的磁感应强度为 B1,则此时电子的速度大小为:B re22 r 2keB0 reA 1B v0C mmmD v22r 2 ke0m答案: A、B题型 4:分析估算计算型例 4:质量为 m,带电量为 +q 的小球套在水平固定且足够长的绝缘杆上,如图所示,整

8、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 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现给球一个水平向右的瞬时冲量 I 使其开始运动, 则球运动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不计空气阻力)不可能的是:I 2AB02mIB1I 2m3 g2I 2Cmq2 B2D 2m答案: D题型 5:赋值计算型例 5:在右图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时,电压表 V1的读数变化量为U1 ,电压表 V2的读数变化量为 U 2 ,则 U1 与 U 2 大小相比较,应为(设路端电压 U 不变)AU1U2BU1U2第3页共14页CU1U 2D无法比较基础三图表图象选择题物理图表选择题以图表的形式给出物理信息;物理图象选择题是以解析几何中的

9、坐标为基础,借助数和形的结合,来表现两个相关物理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从而直观、形象、 动态地表达各种现象的物理过程和规律。图象法是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题型 1:图象识别型例 1:一物体沿光滑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从 t 0时刻起,在与物体垂直的方向上施加一个水平恒力 F,则物体的动能 EK 随时间 t 变化的情况是图中所示的哪个图:答案: D题型 2:作图判断型:例 2:质量为 2m的长木板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a 所示,一质量为 m的小铅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初速度v0 由木板左端恰能滑至木板的右端与木板相对静止,铅块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始终不变。现将木板分成长度与质量均相等的两

10、段(和)后紧挨着仍放在此水平面上,让铅块仍以相同的初速度由木板的左端开始滑动,如图b 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小铅块仍能滑到木板的右端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B小铅块滑过木板的右端后飞离木板C小铅块在到达木板的右端前就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D图 a 所示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少于图b 所示过程产生的热量答案: C答图第4页共14页答图题型 3:计算判断型:例 3:加在一个定值电阻R 两端的电压由 U1 增大到 U 2 ,通过该电阻的电流由 I1增加到 I 2( II 2I1 ) ,则电阻的电功率变化了A U2U1 I1BU1 U2 IC U2U1IDU2 U1I2答案: B题型 4:理解推理型:例 4:

11、如图 a 所示, AB是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 若在 A 点由静止释放一电子,它沿 AB由 A 运动到 B 的过程中的速度图象如图 b 所示,则下列关于 A、B 两点的场强 E 和电势 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 EAEBABB EAEBABC EAEBABD无法判断答案: A题型 5:图象转换型:例 5:一闭合线圈固定在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中,设向里为磁感应强度 B 的正方向,线圈中的箭头为电流 i 的正方向 ( 如右图甲所示 ) 。已知线圈中感应电流 i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右图乙所示, 则磁感应强度 B 随时间而变化的图象可能是下图丙中的:答案: C、D题型 6:图示模拟型:第5页共14页例 6:

12、在高空中有四个小球,在同一位置同时以速度 v 向上、向下、水平向左、水平向右被抛出,经过 1s 后四个小球在空中的位置构成的图形正确的是 答案: A题型 7:图表信息型:例 7:表面上,虽然金星被称为地球的“孪生姐妹”金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 0.95 倍,金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0.82 倍,但金星与地球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如在金星上可谓度日如年, 其自转周期大于公转周期, 金星表面有 95%的 CO2 等,人们称之为“蒙面金星” 。下面是金星、地球、火星的有关情况比较表:星球金星地球火星公转半径1.0 108 km1.5 108 km2.25 108 km公转周期225日36525 日188

13、年自转周期243日23小时 56分24小时 37分表面温度480?C15?C100?C0?C表面气压900atm1atm0.007atm大气主要成分CO278%N2 , 21%O2约 95%CO2约 95%由此可知:关于地球及地球的两个邻居金星和火星, (行星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金星运行的线速度最小,火星运动的线速度最大B金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的向心加速度C金星表面温度最高,主要是因为距太阳最近所造成D火星表面大气主要是由CO2 组成,故温室效应最强答案: B、 D基础四信息应用选择题信息应用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提供“新知型” ,如提供新概念、新知识、新情景、新模型

14、、新科技等,并要求以此解决题目中给定的问题;另一类是学生已学的物理知识的基础上,以日常生活、 生产及现代科技为背景信息给予题, 信息题能够深化、活化对物理概念、 规律的理解, 要求学生具有比较完整的有机的物理知识体系,同时具备阅读分析能力、 一定的洞察力及迁移应用能力, 特别能反映学生的素质,所以近几年的物理高考选择题,常有几例信息应用题。 解信息给予题的过程由四步组成: 第一步是信息处理,包括丢弃与问题无关的干扰信息,找到有用的信息,并使之跟物理知识发生联系;第二步是把题目中的日常生产、生活或现代科技背景抽去, 纯化为物理过程; 第三步为确定解题方法或建立解题第6页共14页模型;第四步为列式

15、求解,其中第一、第二步是解信息题特有的,也是解信息题成败的关键。题型 1:新概念信息应用例 1:2003 年,俄罗斯科学家阿布里科索夫和英国科学家金兹布尔格、美国科学家利盖特三人因为在创立解释量子论中的两大现象: 超导体和超流体的理论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超流体是物体在极端低温下形成的奇特现象,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看,在低温状态下:A分子平均动能很小,分子间距极小B分子平均动能很小,分子间距较大C分子间距极小,分子斥力大于分子引力D分子间距极小,分子斥力小于分子引力答案: A、 C题型 2:新知识信息应用例 2:超导电磁推进船运用了超导技术。它由船上的超导磁体产生竖直向下的

16、强磁场,船两侧的正负电极使海水中产生从船的一侧流向另一侧的电流, 磁场对海水中的电流产生作用力。 在海水的反作用力作用下, 船将获得向前的推力, 如图为船的电路简图,如果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5T(可看作匀强磁场),水通道宽为 1m,产生的推力为 50N,则船的运动方向、海水中的电流为:A船将向左运动,水中的电流为 10A B船将向右运动,水中的电流为 10A C船将向左运动,水中的电流为 250A D船将向右运动,水中的电流为 250A答案: B题型 3:新情景信息应用例 3:从事太空研究的宇航员需要长时间在太空的微重力下工作、生活,这时适应了地球表面生活的人,将产生很多不良影响,例如容易患骨质

17、疏松等疾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建议未来太空中建设一个宇宙空间站,该空间站包括两个一样的太空舱,它们之间用硬杆相连。可绕 O 点高速转动,如图所示。由于做匀速圆周运动,处于太空舱中的宇航员将能体验到与在地面上受重力相似的感觉。假设O 点到太空舱的距离等于100m,太空舱中的宇航员能体验到与地面重力相似的感觉,则:A太空舱中宇航员感觉到的“重力”方向指向 O B太空舱中宇航员感觉到的“重力”方向背向 O C空间站转动的角速度最好大约 3 转/ 分D空间站转动的角速度最好大约 6 转/ 分答案: B、 C题型 4:新模型信息应用第7页共14页例 4:如图是光检流计的示意图, 在检流计的转轴上固定

18、一块小平面镜 M,当无电流通过线圈时,从光源 S 发出一束细光束,通过小孔 O 垂直射在镜面上,反射后恰好射在刻度盘中 O 处,刻度盘是在以镜面的中心为圆心的水平圆弧上。已知线圈转过的角度与通过线圈电流成正比,即kl , k 1 /A 。如果有某一电流通过线圈时光点从 O移到 P 点,弧 OP对应的圆心角为 30,则通过检流计的电流为:A30aB15AC60AD 7.5A题型 5:新科技信息应用 答案: B例 5:光子有能量,也有动量,动量p h /,它也遵守有关动量的规律,如右图所示,真空中,有一“”字形装置可绕横杆中点的竖直轴 OO在水平面内灵活转动,其中左面是圆形黑纸片(吸收光子),右边

19、是和左边大小、质量相同的圆形白纸片(反射光子)。当用平行白光垂直照射这两个圆面时,关于装置开始时转动的情况(俯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顺时针方向转动B 逆时针方向转动C都有可能D不会转动答案: B题型 6:图表图象信息应用例 6:北京时间 2004 年 8 月 23 日中国选手李婷和孙甜甜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女子网球双打冠军。 网球运动是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运动项目, 设一个网球从一定高度落下, 到水平地面后又反弹到空中如此无数次的落下和反弹, 若以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设与地面接触相碰时碰前碰后动能不变,所受阻力大小一定,如下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关系图象中哪一个是正确的答案: B基础五类比递推选

20、择题类比递推选择题是将不同的物理模型、物理性质、物理过程、作用效果、物理图象或物理结论等进行比较对照,将一个物理解法与另一个物理解法类比,运用另一种规律进行比较推理。 类比递推选择题的解法: 看清题干的叙述, 分析、理解题中两个物体或规律间的关系,明确题干的要求。在分析规律, 明确两个第8页共14页物体之间的相似关系的基础上,从中选出相应的物理规律去解题。此种选择题主要培养和考查学生对事物间关系的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 类比方法的运用加速了思维变式的升华。 如借助物体在重力场中的运动类比带电粒子在静电场中的运动, 发现两者可归结为同一物理模型。 这样就使学生对这两种场中运动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达到了

21、新的高度。 通过类比,比出运动特征;通过类比,比出运动规律;通过类比,找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类比递推选择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屡见不鲜,着重考查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怎样选取类比的最佳方法和类比点进行合理地类比, 成为解决这累题的突破口。题型 1:作用效果类比递推例 1:从地面以速度 v0 竖直上抛一质点小球,由于受空气阻力,小球落回地面的速度减为 v0 / 2,若空气阻力与速度v 成正比,则:A上升和下降阶段空气阻力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上升阶段空气阻力的冲量大小大于下降阶段空气阻力的冲量大小C小球整个运动过程经历的时间为3v02gD小球整个运动过程经历的时间为v02g答案: A、C题型

22、2:物体形状类比递推例 2:如右图所示,一个横截面积为 S 的圆筒形容器竖直放置,金属圆柱 A 的上表面水平,下表面是倾斜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圆柱的质量为 M,不计圆柱与容器之间的摩擦。若大气压强为 p0 ,则被圆柱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压强为p0Mgp0MgA SsinBSp0p0MgMgScosD p0 sinCS答案: B题型 3:物体性质类比递推例 3:在光滑水平面上的 O点系一长为 L 的绝缘细线,线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 m、带电量为 q 的小球,如图所示。当沿细线方向加上场强为 E 的匀强电场后,小球处于平衡状态, 现给小球一垂直于细线的初速度 v0 ,使小球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 若

23、 v0第9页共14页很小,则小球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所需时间为:A 2mlmlCmlqEB D 无法确定qE2qE答案: B题型 4:运动情景类比递推30例 4:如图所示,有一倾角为的光滑斜面,斜面长L 为 10m,一小球从斜面顶端以10m/s 的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g 取 10 m/ s2 ),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小球将做匀变速运动B小球从开始运动到到达底端的过程中合外力的冲量方向沿斜面向下C小球沿斜面滑到底端时水平位移为20mD小球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10m/s答案: D题型 5:运动规律类比递推例 5:如图所示,光滑弧形金属双轨与足够长的水平光滑双轨相连,间距为L,在水平轨道空间充满

24、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 B。乙金属棒静止在双轨上,而甲金属棒在 h 高处由静止滑下, 轨道电阻不计。 两棒的质量均为 m,电阻均为 R。甲棒与乙棒不会相碰,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从开始下滑到最终稳定,甲、乙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当稳定后,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从上向下看是逆时针的C乙棒受到的最大磁场力为B2 L22gh2RD整个过程中,电路释放的热量为1 mgh2 答案: C、D题型 6:计算结果类比递推第10页共14页3a2b2c例 6:地球同步卫星到地心的距离r 可由 r4 2 求出。已知式中 a 的单位是 m,b 的单位是 s, c 的单位是 m / s2 , 则Aa 是地球半径,

25、 b 是地球自转的周期, c 是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Ba 是地球半径, b 是同步卫星绕地心运动的周期, c 是同步卫星的加速度Ca 是赤道周长, b 是地球自转的周期, c 是同步卫星的加速度Da 是地球半径, b 是同步卫星绕地心运动的周期,c 是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答案: A、D综合题型综合一基础实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要学好、用好物理知识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的技能,又包括科学性的猜想和假设、逻辑的思考和论证、必要的计算和推理, 以及对结果进行恰当的表述, 是一种全面的综合能力。物理基础实验主要是指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关于实验能力的具体化表述是

26、: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整个中学阶段所要求的学生实验; 会运用在这些实验中学过的实验方法; 会正确使用在这些实验中用过的仪器;会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基础实验类能力题包括基本仪器的选择和使用、 基本物理量的测定、 物理规律的验证与研究、实验原理的探索、 实验步骤的设计、 实验数据的处理以及实验误差的分析等方面。实验能力只能在认真做实验的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没有其他所谓的捷径。综合二综合实验所谓综合实验, 是指课内实验与课外实验的综合; 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综合;物理实验与物理计算的综合; 物理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综合; 物理实验与信息技术、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与应用。 综合性实验考题也是立足于

27、课本, 在过去已学实验(包括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及课后小实验)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它涉及到对实验原理的深入理解、实验器材的选取、实验步骤的合理 、具体的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实验误差的分析和实验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知识、技巧和能力,在此基础上, ,要求学生能够结合物理、化学、生物、数学、信息技术等各学科知识,去灵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 综合性实验题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开展研究性学习、 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 更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三力学综合力学的知识总的来说就是力和运动的问题, 力和运

28、动的关系是力学的中心问题。其中,力的知识是基础,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的核心内容, 圆周运动和简谐运动则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具体应用。 因而力学也可以认为包含了两大方面的规律: 一是物体的受力规律,二是物体的运动规律。第11页共14页在力学中,物体的多过程运动和多个物体的运动问题, 往往能将不同种类运动的知识综合在一起; 两类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问题, 实际上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综合; 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常常成为应用动量和能量观点求解的力学综合题的热点;而机械波的问题,又可与机械振动综合在一起等等。综合四电学综合电磁学是物理学

29、中研究电磁现象规律的分支学科, 高中阶段电磁学的内容包括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等方面的知识,概括起来,一是“场”,二是“路”。所谓“场”是指研究电场、磁场和他们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对电荷的作用;所谓“路” ,研究的是直流电路及交流电路的有关规律。电磁学中的 “场”与“路”知识既各自独立, 又相互联系,表现为“荷与场”、“场与场”间的关系, 电磁学知识以“场” 为基础,进而研究“场与路”的关系。在学习中要“以场带路” 、“场路结合”。电磁学中的综合知识主要体现在电场和磁场中带电体的平衡和运动, 关联体的动量和能量的综合问题。综合五力电综合力从性质上可划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

30、力、安培力、洛伦兹力等,在实际应用中, 这些力又有不同的力学效果。可见力和电的综合也是学科内知识综合的一种必然。 电场力和磁场力的引入无疑使力的内涵更加丰富。力电综合题目都离不开研究对象基本带电体。所以,这类题目通过场对带电体的作用,通常又把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结合在一起,构成空间复合场类问题,难度和思维量都教大。要能够正确、 熟练求解力电综合题, 首先应对力电综合题的解题方法及途径要有清楚的认识和把握。带电物体在电场中的静止及在电场中的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静止和运动,这些问题除了应用电场、 磁场和电磁感应等方面的知识外, 还需要应用相应的力学知识。当电场是由连接在电路中的电容器产生时、当

31、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而又形成闭合回路时,问题还可以与恒定电流或交流电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力电综合问题是历年高考的一个热点,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求解的关键综合六物理学科内综合物理学科综合是一种含有多个物理过程、 多个研究对象、 运用到多个物理概念和规律的难度较大的题目。 它的特点就在于知识的综合与能力的综合。 综合题的题型可以是计算、证明,也可以是选择、填空、问答,但以计算题为多,故在此着重研究综合计算题。物理综合题的分类1以设问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递进式”和“并进式”。“递进式”题目中有两个以上的小问,所问的内容依次深入,问题的难度依次增加,前后问间有密切的牵连,前一问解答的正确

32、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下一问的解答。这就是“递进式”题型“并进式” 题目中的各小问的解答相对独立, 彼此并列, 互不包含,互不影响,前一问做错了,不影响对后一问的正确解答。这就是“并进式”题型。2以内容的综合方式来划分,可分为“积木式”和“混合式”。“积木式”题目中包含着前后连贯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理过程,第12页共14页各个过程都遵循本身的规律,前后过程之间又相互牵连。这就是“积木式”题型。“混合式”题目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包含着几个同时出现的物理过程,它们交织在一起,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这就是“混合式”题型。3以知识内容来划分,则可分为综合、热学综合、电学综合、力学和电学综合、力学与热学

33、综合、热学与电磁学综合等等。求解物理综合题的步骤:看懂题目的文句; 弄清题目所描述的物理现象;选定研究对象,涉及到力学问题的,要对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同时作受力图) ;依次分清要研究的对象所经历的前后物理过程或状态 (即力学方面的运动分析, 电学方面的电路分析与场况分析等,可同时画出示意图) ;明确每个过程或状态所对应的物理模型,所联系的物理知识、物理量和物理规律;注意寻求出隐含条件,明确已知量和所求量;找出各个物理过程或状态之间的联系。创新题型创新一生活应用型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实践性)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高考试题紧密联系生活,可以有效地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引

34、导教学朝着新课改的大方向快速发展。物理知识源于实践,身边的物理现象比比皆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学生要学会观察、体验生活,感悟其中的物理情景。近年来生活应用类问题为何在高考中频频亮相?仔细推敲其共性不难发现: 第一,试题背景鲜活、生动、新颖、有情趣,能立足于生活;第二,切入点熟悉,学生易于“找路”;第三,涉及知识面广,考生在“走路”中不易走“远” ,且试题又有一定的梯度,有利于高考选拔。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要建立相应的物理新模型, 利用物理新模型将教材中难度不大、要求不高而又属于重点内容的基础知识及相关问题加以有效拼接, 演化成各种立意新颖, 设计科学的题目, 从而更能从高层次上考察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迁移能力、综合能力、 创新能力,因此这种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