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儿童早期词汇获得的词类差异北京大学心理系陈杰摘要:儿童早期词汇获得存在词类差异,很多语言中名词比例都要高于其它词类,因 此一些研究者提出“词优势”理论。但是,一些对汉语和韩语的研究发现,儿童早 期获得的动词比例与名词没有显著差异,甚至a J-名词,同时汉语和韩语动词比例也 远大丁英语动词比例。针对不同语言儿童早期获得的动、名词比例差异现象,研究者 认为语言结构特征和成人对孩子的言语输入町以解释不同语言儿童早期词汇中动、爼 词比例的差异,其屮成人言语中词类的频率、单词位置、词形变化复杂性和语用等因 素都会影响儿童早期词汇获得。此外,不同的词汇测最方法、观察情境、词类定义、 词汇量水平、单词理解与
2、说出也会造成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的差异。关键词:动词名词名词优势行为客体1.关丁儿童早期词汇获得的研究儿童早期词汇获得的能力是惊人的。研究观察发现,儿童在6个月左右就町以理 解熟悉的看护人说出的些单词3 1伯在12个月左右就町以说出第一个单词二 通常 在第二年,儿童就可以形成一些抽象的符号与真实世界中的参照物的联系;到第20个 月,他们就可以说出大量的表达词汇二儿童这种词汇学习往往是归纳的过程,进而 将单词与环境中的参照物匹配起来。但是单词和参照物的数目巨大,即使一个有经验 的成人都不可能一一记牢,那么两岁的婴儿是如何建立这种匹配的呢?冃前,最流行 的观点认为儿童具有某些“认知偏向”帮助他们排除不
3、可能的假设,把单词的意义限 制在较小的范用内,而这些原则通常与客体学习相关亠。例如,儿童经常使用分类组织原则(taxonomic organization )和 “互斥原则” (mutual exclusivity)。前者指儿童倾向丁将新异单词看成一个分类范 畴(如四条腿、长绒毛的动物)下的样例(如“狗”)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个体(一只 叫Rover的狗)或者它的某个部分、特征或与其它客体的关系:后者指儿童假设一个 客体只能有一个名称,因此新异单词一定指代前而没有命名过的客体。Markman和 Wachtel 曾对这两种原则进行了检验。实验材料包括三岁儿竜熟悉的客体(鱼、救火 车、相机等)和不熟悉
4、的客体(宝塔、显微镜、肺等),每个客体都带有被试不熟悉 的部分(背鳍、吊杆、聚焦栅;塔尖、平台、气管),考察儿童对一个新异标签的理 解。按照分类组织原则,如果呈现不熟悉客体,被试会倾向丁-将标签与格个客体匹配; 按照互斥原则,如果呈现熟悉客体,被试不会再将新异标签与熟悉客体匹配,因此只 能与客体的部分进行匹配。实验结果表明,在熟悉与不熟悉客体条件下,分别有57%和 20%的被试将标签与客体的部分匹配,二者差异达到显著。另夕些社会语用理论(social-pragmatic theories )主耍关注环境屮的语言 或非语言线索,它们可以解释个体间以及跨文化的差异但不能很好解释不同输入线索 下儿童
5、词汇学习的相似性。除了儿童早期词汇获得的理论解释,研究者也进一步关注儿童词汇学习的具体问 题。例如,儿童什么时候开始说第一个字、什么时候达到单词学习的电程碑(如:50 个单词或100个单词等)、影响儿童词汇发展进程的因索以及儿童早期词汇中不同词 类间的差异等。在这些问题中,早期词汇中的词类差异存在很大争议,名词获得是否 具有普遍优势成为争论的核心内容。1 2 关于“名词优势”的争论2 支持幺词优势的理论和研究一些研究者*:认为儿竜早期词汇获得在“名词优势”,即名词较动词更早且更 多出现在早期词汇中。针对这一现象,他们提出知觉一认知假设,即认为儿童天生具【6】有某些倾向促进客体学习。例如,Gen
6、tner提出一个自然分割(natural partitions) 假设,认为动、名词获得的差异基于一种先天倾向,即可以在知觉和概念上区分具体 概念(如人物、客体)与谓语概念(如行为、状态改变或因果关系)的能力。名词获 得之所以早丁动词,是因为名词对应的参照物或概念范畴耍比动词简单。另外,儿童 天生具有一些认知原则(如分类组织和互斥原则)有利J:客体名词获得。Gentner最早对儿童早期词汇获得的词类差异进行了跨语言研究,她比较英语、 汉语、德语、日语、上耳其语、R鲁利语六种语言儿童早期词汇中名词性、谓涪性、 表达性(直接表达感情,如hi)和不确定性(词形模糊)四种词类的比例,结果发现, 六种语
7、言中名词比例都是最高的。但是由J-Gentner的研究中只有16名被试(每种语 言只有24名),而且对于不同语言被试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爭后报告retrospective reports、日志journals和抽样转录sample transcription ),因此,结果存在争 议。此外,另有一些对英语和韩语儿童的研究也发现名词优势现象。Nelson对45名均20个J1的英语儿试通过I I然观察和利用早期语言屋农(Early LanguageInventory, ELI)测量,发现早期词汇中名词比例最高,虽然只有一半的名词是指代 具体客体的普通名词(common nouns) ; Au等人
8、和Bates等人 通过量表测量也发现 了英语儿童和韩语儿童存在的名词优势现象。但由于Au的研究仅包含4名被试,且采 用一种未标准化的问卷,因此结果较难信服。近年來,Bornstein等人避免了测眩方 法的不同并且克服了被试最等问题再次对儿童早期词汇组成进行多语言比较,利用ELI 测量269名西班牙语、荷兰语、法语、土耳其语、意大利语、韩语和英语七种语言儿 童早期词汇中的词类比例。评估时将量表上645个单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 其它封闭词类(每类词汇包含的单词数目恒定,不会有新词增加,如介词、代词、连 词、冠词),被试按照词汇量大小分为050、51 100、101 200、201500四组
9、, 分别计算他们门发说出某种词类的相对比例。结果发现,语言与词类、词汇量与词类 分别存在交互作用。虽然七种语言中各个词类所片比例都存在显箸差异,名词所占比 例都是最高的。此外,对不同词汇最被试的分析发现,除0 50词汇量组外,其余三 个词汇量组被试名词比例都显著高其它词类;而在儿童语言发展的最早期(0 50个 单词),动词和名词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虽然此研究可以支持名词优势 现塚的普遍存在,但最小词汇M:被试的结果也反映了这种名词优势可能是后天I大I素(如:言语本身特征和成人的言语输入)造成的。2. 2质疑名词优势的理论和研究相对支持名词优势现彖的研究,另外一些研究者 发现,这种名词
10、优势存在跨 语言差异,特别是在汉语和韩语中,儿童早期词汇中的动词比例耍显著高丁英语儿童 的动词比例。他们认为这种早期词汇组成与认知偏向关系较小,更多依赖语言的结构 特征和输入线索,因此不同语言儿童的早期词汇组成在差异。研究发现,英语名词 相对动词更为具体,如,车分为car, truck, bus等,各个单词间没有语法联系,而 动词可以通过不同短语表达不同意义,如carry a purse和carry a baby o与此相反, 汉语中动词更为具体(带、背等)而名词经常具有同一个词根(轿车、卡车、公共汽 车)。很笫研究者对不同语言输入的特征进行总结,一致认为上味有四个因素可能导 致不同语言对动、
11、名词的强调程度不同O tt先是单词输入的频率,汉语和韩语中主语可以省略,使动词出现的频率耍远大丁 英语动词:其次是单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出现任句尾的单词比出现在句中位置的单词 更突显,很多西方语言(如英语)的句法是主语一谓语一宾语(SVO)形式,名词更多 出现在句末,而由丁韩语的句法是主语一宾语一谓语(SOV)结构,汉语虽然也是SVO但 宾语常可以省略,因此韩语和汉语中,动词出现在句末的比例要鳥于名词;第三是 词形的复杂性和透明度,汉语的名词和动词在不同的句法中词干都不发生变化,而英 语动词伴随人称、数帚和时态等变化,比名词变化更为复杂:最后是语用论,即不同 语言的抚养者强调、关注客体和行为的程
12、度不同并引发儿童说出不同词类,例如英语 母亲更多强调让孩子对客体命名(What,s this?) o除了语言本身的结构特征,一些非言语线索也会造成词类获得的跨文化差异。例 如,在Snedeker Li和Yuan的研究中,分别把汉语和英语语言下儿童和母亲的交流 场景拍摄成短片,把其中母亲强调动词和塔词的部分提取出來,让美国和中国大学生 分别对两个场景中母亲将耍说出的单词进行猜测。结果发现,任英语输入时,美国和 中国大学生对冬词猜测的准确率都高动词:而在汉语输入时,美国和中国大学生对 动词和名词猜测的准确率无显苕差异。因此,我们认为任信息输入过程中不同文化所 提供的非言语线索是不同的。可见,从理论
13、上看,不同语言的结构特征和输入线索具有特异性,这种特性可能 会导致儿童早期词汇获得“在跨语言差异。Tardif等人在对英语和汉语儿童进行跨语言研究发现,汉语儿重早期语言屮动词 比例并不少于名词。研究对10个22个月的中国婴儿的H常生活进行录像,包括室内 游戏、看电视、打扫、喂食、与邻居交谈和玩耍、以及公园淤玩等场景。动词和名词 的计算分为保守与H由两种定义方式:前者仅包括艸通名词(common nouns )和主要 动词(main verbs ,相对助动词),后者包括所有名词和动词(如专有名词和助动词 等)。结果发现,保守定义下儿童说出的动词显著高于需词,H由定义下二者无显著 差异。Si;为了
14、比较不同研究方法下儿竜早期词类差异是否存在不同结果,Tardif 采用白 然观察、量表测量和母亲报告三种方法再次比较英语儿童和汉语儿童的词汇差异,结 果不仅发现动、名词获得的跨语言差异,也发现不同研究方法和观察场景对词类比例 的影响。fT先,研究者采用MacArthur Communicative Development Inventory (MCDI ) 词汇応表对24名英语儿童和24名汉语儿童(平均年龄20个月)进行测量。结果发 现,虽然两组被试的名词比例都耍尚丁动词,但在英语儿童中,名词与动词的比例差 异更大。同时,在汉语儿童中,并不是所有的被试都显示出名词比例较高的趋势:有 一个被试报
15、告的动词耍多丁名词,三个被试动词与名词没有差异。另外,对MCDI上 分数最低的1/3被试和最高的1/3被试进行检验,结果同样发现英语儿童相对中国儿 童有更多的名词以及更少的动词。其次,Tardif还通过设置实验情景比较两组儿竜说出的单词。实验分为游戏和阅 读场景,分别记录母亲和孩子在给定情景中说出的词汇。在结果分析中,将儿童巫复 和引用的词汇排除,发现两组儿竜在这些场景中平均说出的名词都耍多于动词,但是 存在语言和单词类型的交互作用:英语儿童名词与动词的差异比中国儿童更大。同时, 单词类熨和情境也心在交互作用,并且与不同语言无关:两组儿童在阅读场景产生的 名词都多丁动词,在游戏场景产生的动词都
16、多丁名词。进一步分析排除儿童对母亲问 题的反应只保留儿竜IH发说出的单词,结果发现,汉语儿童说出的名词不再多于动词, 但英语儿童继续显示名词多丁动词的模式。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Tardif等人发现,英语儿童在量表测量上的结果会 低佔实际能说的动词和名词的比例:被试在Il然观察中使用的动词更多没有在锻表上 标注,也就是说英语国家的母亲更容易忘记孩子能说的动词,因此低估实际能说的动 词比例;被试自然观察中使用的很多名词MCDI量表上都没有包含,因此认为量表本 身会低佔英语儿童的第词比例。同时,在mcdi上的笛词比例j-n然观察的爼词 比例。另外,梁卫兰等人对16-30个月的1056名北京儿童进
17、行MCDI测验,结果发现 16、17个刀的儿童会说的动词和名词基本相同,18个刀以后,动词百分比要岛丁名 词。除了汉语儿童早期词汇中不在名词优势,对韩语儿童的研究也有类似发现。在 Choi和Gopnik的跨文化研究中,对9需韩语儿童从14个月到22个月每月跟踪访问, 由母亲报告孩子在早期语言问卷上(Early Language Questionnaire)上的成绩。数 据结果与之前收集的8名英语儿童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有7名儿童在跟踪阶段(14一 22个月)可以说出动词,其小6名儿童动词出现的时间耍早于名词,这一现彖在英 语儿童身上没有发现。同时,韩语儿童早期词汇中动词占据1/3,且与勿词没有显
18、著 差异。另外,Kim等人“也对韩语儿竜和英语儿童早期词汇的词类比例进行跟踪测帚。 对8名韩语儿童从18个月追踪到21个月,8名英语儿童从16个月追踪到20个月。 采用母亲口记和词汇最表(MCDI)的测暈方法。结果发现,英语儿童与韩语儿童的早 期词汇中名词比例都高于动词,但是韩语儿童的动词比例与紅词更接近,显著筒于英 语儿童的动词比例。虽然Kim没有发现与Choi和Gopnik等人一样的结果(韩语儿童 动、名词比例没有差异),但可以支持不同词类比例确实”在跨语言差异。Kim认为 Z所以结果与Choi和Gopnik等人不同,主耍因为方法程序以及被试差异(Choi和 Gopnik的研究被试住在矣国
19、加州)。H语儿童早期词汇的动、需词差异较为复朵。Miyata等人的一项纵向研究中, 4名一至两岁的口语儿童在门由游戏场景中表现出不同的名词偏向和动词偏向。这种 个体差异与H语本身的特征有很大关系,H语使用具有很多选择性。自先,II语口语 的单词顺序有很大门由,虽然I语语法是主语一宾语一谓语形式(S0V),但名词也可 以放在句尾:其次,名词短语表语可以没有系动词,【大I此也经常出现在句尾:最后, II语中主语和宾语省略的程度也随说话者和场景的不同而改变。这些语言结构特征的 不稳定造成11语词汇词类比例的差异。这些研究显示,儿童早期词汇获得的名词偏向并不是一种普遍的门然倾向,至少 汉语和韩语儿童的
20、研究结果支持这种动、劣词差异的语言特异性,部分II语儿童的研 究结果也支持这一观点。3. 言语输入对儿童早期词汇获得的影响既然大帚研究己发现儿童早期词汇中词类组成存在跨语言差异,那么言语输入对 mboZ于儿童早期词汇获得的影响就更加值得探讨。Tardif- , Choi和Gopik、Kim等人的 研究都发现抚养者的言语输入与儿童早期词汇中动、名词比例有很大关系。hiTardif曾对英语(6对)、意大利语(6对)和汉语(10对)中母亲与孩子的 门然交流样本进行检验,发现母亲言语中的动、名词比例与儿童|发说出(排除巫复 和引用)的词类比例十分一致。汉语儿童出说的动词显著高丁名词,而英语和意大利 语
21、儿童说出的名词比例高f动词,虽然二者没有达到显著差异(可能由丁样本数量较 少)。其次,对母亲言语中动、名词的频率、词法和句法的复杂性、句尾词汇以及母 亲的疑问词(作为语用功能)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英语母亲更强调名词(名词更多出 现在句尾,词法变化更少,问题更多关于客体);而汉语母亲更多强调动词(频率更 高,更多出现在句尾,词法变化少);意大利语的母亲对动、名词的强调介于二者之 间(虽然动词出现在句尾的频率高丁英语,但与名词出现的概率相同),但整体的语 言模式更类似英语。Choi和Gopik对英语和韩语儿童的研究也检验了母亲言语输入对儿童早期词汇 的影响。结果发现,韩语母亲比英语母亲说出更多的行为
22、动词和更少的客体名词;在 语用方面,韩语母亲比英语母亲更多关注一个行为或活动,即更多彼励孩子去做一些 行为,如你把小轿午放入午库(You put the car in the garage.)或对一个复杂的 行为进行描述,如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Kim等人对英语和韩语儿童 的跨语言研究也有类似的发现,即韩语母亲相对英语母亲说出更多行为取向 (activity-oriented)的句子、更多的动词以及给动词提供更多的线索(如词尾的一 些屈折变化)。因此以上各研究都支持言语输入差异确实与儿童早期词汇中动、名词比例差异 相关,从而可以进一步解释儿童早期词汇获得的跨语言
23、特异性。4. 影响儿童早期动、名词比例研究结果的其它因索除了不同语言的言语特征或输入信息的差异,还有其它因素可能造成不同研究结 果的分歧。测M:方法和观察情境是词类比例差异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最表测晴的名词 比例高于门然观测;阅读场景的名词比例高丁游戏场景。除此Z外,还有一些其它因 素会影响词类比例结果。首先,动、名词比例差异随看儿童词汇量的增加而显著变化。由丁儿童词汇发展 后期会受到语用线索、成人言语输入等的影响,同时一些语言儿童具有的名词优势到 底是天生的认知偏向还是后天的策略仍存在争议,因此研究儿童最早期的词汇获得更 为雨耍。Tardif曾对不同词汇帚:水平的英语和汉语儿竜进行研究,发现虽
24、然汉语儿童 在词汇发展后期表现出名词比例高于动词的现象,但在诃汇量小于10个的儿童中动词 比例显著高丁名词。Bornstein等人对七种语言儿竜的研究也发现在词汇帚:小丁巧0的 被试小,动词比例和名词比例没有差异。其次,名词与动词的定义也会影响动、名词比例的研究结果。名词性单词的范畴 很广,既包括具体的普通名词,也包括一些抽象名词和专有名词(这些抽彖和专有名 词并没有淸楚的参照物)。如果对名词没有一个一致的定义,那么动、名词的比例会 有很大的差异。由于Gentner等人提出的认知偏向基于一个假设:即名词与动词的区 分对应丁具体客体和行为活动的区分,那么对儿童早期词汇中的名词和动诃进行计算 就只
25、能包括那些普通名词和主动词,否则很难对结果进行解释。Tardif 对Gentner的 数据巫新分析,发现虽然这些国家的被试名词比例占据优势,但是其中很大部分都是 专有名词。当除去这些名词以后,名词优势明显变小,捷至在卡鲁利语中出现动词优 势。此外,最表测最包括理解和能说两部分,不同标准卜的动、名词比例也存在显著 差异。例如,Tardif等人对汉语和英语儿童理解和能说的词汇分别计算动、名词比 例,结果发现,英语儿童名词能说比例高于理解:汉语儿童的需词理解比例耍高于能 说。最近,Tardif对以上因素严格限定,再次比较英语和汉语儿童获得的动、需词比 例。她对265名美国(英语)、336名北京(普通
26、话)和369名香港(广东话)8-16 个月的被试进行CDI测量。这些儿童的词汇量均少于10个,从而可以发现在儿童词汇 发展最早阶段的词类差异现象。同时,对词汇进行详细分类,包括普通名词、人称名 词、声音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结果发现,美国儿童说出的普通名词多于动词,而 北京儿童说出的动词多丁名词,香港儿童两类词汇没有差异(由于香港儿貳处于多讥 言背最,这种语言和文化因素会造成两地儿童词类比例存在差异。),从而再次支持 语言特征和输入线索对丁儿童早期词汇获得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此研究不仅在词 类水平上比校不同语言儿童的差异,也比较了词类内部不同类型单词的比例。结果发 现,虽然三地儿童的早期词汇
27、中动、名词比例有很大差异,但是词类下的具体词汇却 存在很大相似。例如,三组儿童能说出的最多的久词都是可以操作的客体(manipulable objects)和动物,最多的动词都是行为动词(action verbs)。因此,当单词编码越 具体时,这种跨语言的相似性越强。5. 小结毫无疑问,名词和动词都是儿童早期词汇学习的重耍范畴,但足儿堇早期词汇中 的动、名词比例差异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特別是语言特征和输入线索。很多研究 发现在英语、意大利语、西班分语、法语、荷兰语等语言中,儿童早期词汇的名词比 例耍多于动词,但汉语和韩语儿童却表现出不同的结果,动词与名词比例相似扶至更 高,口语儿童个体差异较
28、大,存在分歧。不同语言研究的差异支持动、名词优势现彖很大程度上受到语言特性的影响。不同语言中动、名词在词法、句法、词形、甚至语 义、语用、输入频率等方而都存在差异,英语的名词特征更有易丁名词获得,而汉语 和韩语的动词特征更易于动词获得,这些特征与儿童早期词汇获得的动、名词差异一 致。因此,名词优势理论认为儿童具有一种普遍的“名词偏向”的看法是不全而的。 我们应该把这种“认知偏向”与语言输入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结合起來,共同探究 早期词汇获得的词类差异。目前关于儿竜早期词汇获得的研究方法主耍集中r最表测帚:和it然观察,实验研究 相对较少。虽然一些研究者在实验条件下通过控制客体和行为动作的出现考
29、察儿童获 得名词和动词的难易程度,但也仅涉及英语儿童和II语儿童。这些研究发现.灿利啷丿皿 对于体名称的芈拥都雯比行为动作快.相同时间内对客体名称的理解笊确率更高.贰然汉语和韩语儿厳任眾农测晟和n然观测 中都表现出与英谱儿負的词类差异.那么是否汉碍和韩语儿敵获對行为动作概念嬰易于客体名称呢?目前还没有 相关实验研究证实。另外,由丁认知偏向不能够解释儿童早期词汇的跨语言差异,因此一些重耍的问题 仍然需耍进一步解决。第一,目前提出的“认知偏向”是否正确以及需更进一步改进 來解释这种词汇学习的跨语言差异。第二,这些认知偏向或原则是否建立在词汇学习 经验上的晚期出现的偏向。笫三,是否学习不同语言的儿童
30、会发展出不同的认知原则。 只有将认知原则与言语输入特征结介起來才能够更全而地了解儿竜早期词汇发展的特 征。参考文献:1Tincoff R, Jusczyk P W . Some beginnings of word comprehension in 6montholdsPsychological Science, 1999, 10: 172-175C2:Tardif T, Fie th 亡 r P, Liang W L, et a 1 Early Vocabulary in Cantonese and Putonghua:Using the MacArtherBates Communicati
31、ve Development Inventories to Compare Develoment across Languages, In pressMarkman E M, Wachtel G F. Children* s use of mutual exclusivity to constrain the meanings of words Cognitive Psychology, 1988, 20: 121-157Golinkoff R M, Mervis C B, Hirsh-Pasek K Early object labels: The case for a developmen
32、tal lexical principles framework,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1994, 21: 125-155【4】Bloom L, Tinker E, Margulis C The words children learn: Evidence against a noun bias in children* s vocabularies Cognitive Development, 1993, 8: 431-450 Gentner D Why nouns are learned before verbs: Linguistic relativit
33、y versus natural partitioning In S Kuczaj (Ed). Language development: Language, cognition and culture. Hillsdale, XJ: Erlbaum, 1982, 2:301-334Au T K F, Dapretto M. Song Y K Input versus constraints: Early word acquisition in Korean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1994, 33: 567-5828:Bates E, Marchman
34、 V, Thai D. et al Development and stylistic variation in the composition of early vocabulary.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1994, 21: 85T23 Nelson K. Hampson J, Shaw L K. Xouns in early lexicons: Evidence, explanations, and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1993, 20: 61-84Bornstein M, Cote L, Ma
35、ital S, Painter K, Park S Y, Pascual, L,et al Crosslinguistic analysis of vocabulary in young children: Spanish, Dutch, French, Hebrew, Italian, Korean and American English Child Development, 2004, 75: 1115-1140cmChoi S, Gopnik A Early acquisition of verbs in Korean: A cross一linguistic study Journal
36、 of Child Language, 1995, 22: 497-529Kim M, McGregor K K, Thompson C K Early lexical development in English一and Korean-speaking children: Language-general and Language - specif ic pat terns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2000, 27: 225-25413Tardif T Nouns are not always learned before verbs: Evidence fro
37、m Mandarin s peakers * early vocabularie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6, 32: 492一50HTardif T, Shatz M, Naigles L. Caregiver speech and children* s use of nouns versus verbs: A comparison of English, Italian, and Mandarin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1997, 24: 535-56513:Tardif T, Gelman S A, Xu F Put
38、ting the noun-bias in context: a comparisonof English and Mandarin Child Development, 1999, 70: 620*635X6:Tardif T But are they really verbs? Mandarin words for action. In K. Hirsh-Pasek, R M Golinkoff (Eds.), Action meets word: How children learn verb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17Snedeker J, Li
39、 P, Yuan S. Cross-culture differences in the input to early word learning Proceedings of the XV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 Mahwah, NJ: Erlbaum, 2003ru:梁卫兰,郝波,王爽等.幼儿中文语言词汇发展的研究中华儿科杂志,2002.650-653【19:Mi ya ta S, 0shimaTakane Y, Mahieu A Noun bias in early Japanese vocabulary
40、andcharacteristics of maternal speech Studies in Language Science, 2003, 3, 87-101二 0:Tardif T, Fietcher P, Liang W L, Zhang Z X, Kaciroti N, Marchman V Baby s First Words. Unpublished manuscript. 2006Ki:Tardif T, Casasola M,Choi S, Meng X. Z Cultural bases and biases for wordlearning Unpublished ma
41、nuscript, Ann Arbor, Michigan, 2006Childers J, Tomasello M Two-year-olds learn novel nouns, verbs, and conventional actions from massed or distributed exposures Development Psychology, 2002, 37: 698-705Kersen ASmith L. Attention to novel objects during verb learning ChildDevelopment,匕4:2002, 73: 93-109Imai M, Haryu E, Okada H Mapping novel nouns and verbs onto dynamic actionevents: Are verb meanings easier to learn than noun meanings for Japanese Children? Child Development, 2005, 76: 340一355aWerker J F, Cohen L B, Lloyd V L Acquisition of word-object associations by lHmonthold inf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在进行时用法课件
- 2025年Python数据库应用培训试卷:实战演练与押题解析
-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专项训练模拟试题版
- 2025年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模拟试卷 程序设计专项训练
- 2025年高考物理电磁学难题解析冲刺试卷
- 2026届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化学高三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玩水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第十中学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研究生法律类题目及答案
- 个人信息保护协议格式
- 兽药销售业务培训教材
- 2025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公开招聘小学语文真题(附答案)
- 2025-2030中国医疗护理器械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 2025四川绵阳市医学会招聘2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测绘法规与管理课件
- 湖南省安仁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2026学年秋季第一学期学校德育工作安排表
- 2025-2030中国汽车工程服务外包(ESO)行业现状调查与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 外墙排水管施工合同
- 2022年十部经典的三级片电影
- 顶推法钢箱梁安装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