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五年制教学大纲(2014.1)_第1页
内科学五年制教学大纲(2014.1)_第2页
内科学五年制教学大纲(2014.1)_第3页
内科学五年制教学大纲(2014.1)_第4页
内科学五年制教学大纲(2014.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科学五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101005E课程名称: 内科学英文名称: Internal Medicine课程性质: 专业课总 学 时:198学时(理论学时:108学时),(实验、实践、讨论学时:90学时) 学分: 11学分适用专业: 五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 (定向培养 ) 预修课程(编号):人体解剖学( 0101029)、组织学与胚胎学( 0101070)、生 理学(010201Y)、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10601P)、病理生理学(0102030)、 病理学(0103010)、医学免疫学(0105019)、药理学(0701010)、诊断学(101001

2、0)、 医学影像学( 1010031)。建议教材:“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第八版,葛均波主编,人民 卫生出版社出版。课程简介:内科学是重要的临床医学骨干课程之一,近年来医学科学研究 有很大的发展,这些新进展为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提供广阔的 素材。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使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 学能够在突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反映医学研究的新成果, 并能更好地切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福建医科大学内科学教研室主任联席会议召集 人单位组织我校附属第一医院、附属协和医院、附属省立医学院等附属医院内科 学教研室的临床骨干教师编写了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大

3、纲,本教 学大纲有以下特点:(1)根据学科发展状况及我校的教学特点,对每个系统疾病 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了取舍,使理论教学内容更加精炼,更加切合当前医学发展 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兼顾到执业医师考试的基本要求。( 2)明确了每一章节“了解”、“熟悉”和“掌握”的内容,每个章节都增加了部分“课后训练内容” ,更有 利于与前期基础课程的衔接,使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安排更具有层次感,重点 更加突出,有利于引导学生自学和课后复习。( 3)对内科学临床见习课教学 大纲作了比较大的修订,如:明确了教学查房和临床医疗查房的内容和作用;明 确了各系统必须见习的病种等。制定本教学大纲,将使我校 5 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

4、的教学进一步规 范,也有利于教学管理部门对内科学教学进行动态管理。尽管参与编写的各 位老师做了很大的努力,力争使教学大纲更加完善,但是由于编写时间紧迫、科 学技术发展快速,教学大纲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在使用中发 现问题,为下今后的修订工作作好准备。感谢参与内科学教学大纲编写的各 位老师。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 一篇 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1 掌握内科学定义、地位、研究范围。2 2 熟悉医学模式的发展规律,熟悉循证医学的概念。3 3 了解学好内科学的基本方法。二、计划学时数 :2 2 学时三、教学内容1 1、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2 2、内科学的进展3 3、如何学好内科学a a

5、 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b b 正确认识疾病与患者c c 正确对待辅助检查四、课后训练内容:1 1、内科学的特点与发展2 2、学习 内科学的 方 法第二 篇 呼 吸系统 疾 病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和治疗。2 2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二、计划学时数1 1 学时三、教学内容1 1概述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 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以反复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病情持续性进展可导致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心病。着重指出其 危害性大,必须积极防治的重要意义。2 2病因和发病机理 慢性支气管炎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

6、完全明了,可能由于机体内外各 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引起。3 3病理 慢性支气管炎病理变化特征。4 4临床表现(1 1)症状:重点阐述“咳” “痰”“喘”症状。(2 2)体征:急性发作期可闻及干湿啰音,5 5辅助检查 (1 1) X 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紊乱及(或)肺气肿的 X X线征象。( 2 2)肺功能检查:早期常无异常,后期可出现气道阻塞表现。(3 3)实验室检查:急性发作期细菌学及血液的检查对确定发作原因和选择抗菌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6 6诊断和鉴别诊断( 1 1 )诊断:依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 3 3个月,并连续 2 2 年或 2 2 年以 上,并注意排除其它慢性气道疾

7、病后,才能建立诊断。( 2 2)鉴别诊断:着重慢性支气管炎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肺癌等 的鉴别。7 7治疗不同病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1 1)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a.a. 以控制感染为主,一般常用抗菌药物或视感染病菌对药物的敏 感性选用药物。b.b. 祛痰、止咳c.c. 解痉、平喘d.d. 中医中药( 2 2)缓解期的治疗: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为主a.a.戒烟b.b.增强体质,预防感冒c c.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可试用免疫调节剂。8 8 .预后:指慢性支气管炎如能及早接触发病因素如戒烟、防尘等,并积极治疗,预后是好 的。如不坚持治疗,发病因素持续存在,迁延不愈,或反复呼吸道感染

8、,使病变不 断发展,则预后较差。四、实验 (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选择1 12 2个带典型病例进行示教,以加强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教学目的与要求1 1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 2 2熟悉阻塞性肺气肿的病因,发病机理,鉴别诊断,治疗。二、计划学时数1 1 学时三、教学内容1.1.病因和发病机理:指出COPDCOPD勺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着重说明机体内在因素 与外在因素对发病的关系,包括吸烟,职业粉尘,空气污染,感染,蛋白酶 - -抗蛋白 酶平衡因素。2 2病理:指出COPDCOPD病理变化特征,慢性支气管炎发展为

9、阻塞性肺气肿的过程及其病理变 化特征。4 4病理生理:阐述COPDCOPD勺肺功能改变,包括通气障碍、残气增多、肺泡膨大,内压升高,毛细血管受压以及毛细血管床减少。 从而导致通气 / / 血流比例失调、 通气和换气功能 障碍,引起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最终出现呼吸衰竭。5 5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6 6辅助检查:(1 1 )X X 线检查。(2) 肺功能检查对诊断COPDCOPD有重要意义。(3) 实验室检查:指出痰细菌学,血液检查及血气分析的临床价值。7 7 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根据国家制定的诊断标准,并注意排除其他心肺慢性疾病后。8.8.鉴别诊断:着重COPDfCOPDf肺结核、支气管哮喘、

10、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肺癌等的鉴别。 9 9并发症:肺部急性感染,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010治疗:(1)急性加重期的治疗A.A. 确定急性加重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治疗地点。B.B. 支气管舒张药C.C. 控制性氧疗D.D. 抗生素E.E. 糖皮质激素( 2 2)稳定期的治:疗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为主A.A. 戒烟,脱离污染环境B.B. 支气管舒张药C.C. 祛痰药D.D. 糖皮质激素:对重度极重度,反复加重的患者,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B2 2肾上腺素受、计划学时数2 2 学时.概述定义、流行病学。.病因支气管、肺病变;胸部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其他.发病机制1 1)肺动脉

11、高压形成的原因(着重于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临床表现2 2)3 3)1 1)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的原因其它重要脏器损害肺、心功能代偿期主要是慢阻肺的表现.实验室检查2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主要为呼吸衰竭,可有右心衰竭、心律失常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血液检查的价值。6.6.诊断与鉴别诊断1 1)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以及 X X线、EKGEKG超声心动图作出诊断。2 2)鉴别诊断:与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原发性心肌病鉴别要点。.治疗1 1)急性加重期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衰竭与心力衰竭等。2 2)缓解期的治疗略述.并发

12、症.预后体激动剂联合制剂E E.家庭氧疗四、实验 (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典型病例示教,包括 X X 线胸片、肺功能等。第三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教学目的与要求1.1.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检查和心电图)。掌握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机制。诊断方法以及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措施。2.2.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并发症。、教学内容肺性脑病、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DIC)肺心病常反复急性发作致肺功能损害渐加重,多数预后不良。积极治疗可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四、实验 (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1 1.典型病

13、例临床示教与讨论。2.2.缓解期的处理,本病的预防。第四章 支气管哮喘、教学目的与要求1 1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2 2熟悉本病急性发作期和非急性发作期病情分度的标准。 3 3掌握本病急性发作期和非急性发作期不同程度病情的处理措施。 4 4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等。二、计划学时数 3 3 学时三、教学内容1.1. 概述 哮喘的定义、临床特点: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熟悉全球性哮喘防治倡议 (GINAGINA)。2 2病因及发病机制 哮喘与变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神经机制等因素的相互作用。3 3症状 常见临床表现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运动性哮喘等。4 4

14、体征 包括轻度与危重度哮喘发作时的体征。5 5实验室检查血液与痰液嗜酸性粒细胞检查、肺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 X线或CTCT检查、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6 6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症状、体征作诊断,必要时做肺功能测定,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支气管扩张 试验。根据症状、体征、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等进行非急性发作期与急性发作期病情分度, 同时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 1)心源性哮喘( 2 2)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3 3)支气管肺癌( 4 4) 变态反应性肺浸润7 7并发症 发作时注意并发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长期反复发病可致慢支并感染、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8 8防治 认识治疗哮喘的最终目的是长

15、期使用最小剂量药物使患者症状得到良好控制,并降低未来疾病风险。(1 1)脱离变应原(2 2)药物治疗a.a. 支气管舒张药物的品种及其作用机制B2 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抗胆碱药b b抗炎药的作用机制:糖皮质激素、色甘酸钠c c其它药物:如白三烯调节剂等 3 3)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根据病情分度处理(包括重度哮喘的处理)(4 4)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根据病情分度处理(5 5)哮喘缓解期的教育与管理 锻炼身体、去除诱因、规则吸入糖皮质激素、脱敏治疗、引用色甘酸钠、酮替芬等。3 3 病理生理9 9预后 坚持缓解期处理可减轻发作或达到长期缓解甚至痊愈。病情重、气道高反应性易复 发、伴发COPDCOP

16、D肺源性心脏病等提示预后不良。长期抗炎治疗对哮喘的积极意义。四、实验 (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1 1熟练掌握哮喘的定义,熟悉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原则等。2 2熟悉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3 3强调危重哮喘的处理措施第六章 呼吸衰竭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1 1掌握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2.2.掌握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3 3掌握呼吸衰竭时的血气分析改变,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的改变。4 4掌握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5.5.了解机械通气的目的、应用指征和并发症。二、 计划学时数2 2 学时三、教学内容 ( 一) 概述

17、:呼吸衰竭是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按血气分析分为I型呼吸衰竭:PaOPaOM8 8 KpaKpa (60mmHg,PaCO260mmHg,PaCO2正常或降低;U型呼 吸衰竭:PaOPaOM 8 8 KpaKpa (60mmHg60mmHg , ,而 PaCOPaCON6.67Kpa6.67Kpa (50mmH50mmH)( 二) 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 1病因: 2 2发病机制:是全身炎症反应的肺部表现,也是机体正常炎症反应过度表达的结果。3.3. 病理生理:肺泡I型上皮细胞的广泛坏死和基底膜的脱落一肺泡管和肺泡腔玻璃膜形成一中性粒细胞炎症。

18、4.4. 临床表现:潜伏期、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5.5. 诊断:高危因素、诊断标准6.6. 治疗:(1 1)原发病治疗,预防ALI/ARDSALI/ARDS发生;(2 2)改善通气和组织供氧;(3 3)控制输入液体量;( 4 4)减轻肺和全身损伤( 三) 慢性呼吸衰竭1 1 病因2 2发病机制(1 1)肺泡通气不足(2 2)通气 / /血流比例失调(3 3)弥散功能减损(4 4)氧耗量增加1 1)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肝肾血液系统、细胞代谢和电解质等的影响;(2 2)二氧化碳潴留对这些生命器官以及酸碱平衡等的影响。4 4临床表现( 1 1)以缺氧为主的临床表现;(2

19、 2)缺氧并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现。5 5 诊断6 6 治疗(1 1)氧疗:指征、方法和有关事项;(2 2)建立通畅的气道和改善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人工气道,气管切 开以及机械呼吸;(3 3)控制感染:正确使用抗生素;(4 4)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5 5)脱水剂、利尿剂和强心剂;(6 6)肾上腺皮质激素;(7 7)全身支持治疗;(8 8)休克和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处理。7 7预防积极防治原发病,避免不适当给氧和使用镇静剂,利尿不当等。( 四 ) 呼吸支持技术1.1. 目的2.2. 应用指征3.3. 常用通气模式4.4. 并发症5.5. 无创正压通气6.6. 有创正压通气实验(讨

20、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典型病例示教第七章 肺 炎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1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包括感染性休克的治疗)2 2熟悉葡萄球菌肺炎、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3 3了解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军团菌、厌氧菌、念珠菌和曲菌性肺炎的临床表现、X X线征象和治疗特点。二、计划学时数 2 2 学时三、教学内容1 1 概述 肺炎的临床分类,指出病因诊断的重要意义,及按患病环境分类指导经验治疗 的重要性。以细菌性肺炎多见,而以肺炎球菌肺炎为代表重点讨论。介绍葡萄球 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其他病原菌所致的肺炎以支原体肺炎为代表。2 2

21、肺炎球菌肺炎(1 1)病因和发病机理:说明肺炎球菌的生物特性,分型和致病性,机体的抵抗力和诱发因 素。(2 2)病理和病理生理:肺炎球菌不损害肺泡结构,引起肺泡内的浆液和细胞浸润的实变,消散后肺泡结构完全恢复正常。病变引起通气 / / 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3 3)临床表现 a.a. 典型临床表现。注意:典型临床表现已不多见。b.b.严重中毒症状,包括消化道症状以及末梢循环衰竭的症状。c.c.典型实变体征不多见。(4 4)辅助检查 重点介绍胸部 X X 线片表现。提及不典型表现。(5 5)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有效地治疗,并发症已不多见。主要有急性浆液、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和消散延缓,机化性肺炎

22、。感染性休克为严重并发症。(6 6)诊断 根据症状、体征、粒细胞增多、痰(和血)细菌培养和X X线检查等作出诊断。( 7 7)鉴别诊断 a.a. 与其它细菌性肺炎相鉴别。b.b.与胸膜炎、肺脓肿、肺结核、肺癌相鉴别。( 8 8)治疗一经诊断即应给予抗生素治疗,不必等待细菌学培养结果。以后根据痰和 / /或血培养结果调整治疗。肺炎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性近年有明显上升,使用时 剂量加大。青霉素治疗应用时强调药敏试验。青霉素过敏或无效时可用喹诺 酮类、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或万古霉素。对感染性休克的治疗。3 3葡萄球菌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发病机理、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4 4肺炎克雷白杆菌肺

23、炎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为革兰染色阴性杆菌肺炎中最常见的。病原菌的生物特性、病理特 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5 5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典型病例示教,包括典型 X X 线胸片。第八节 肺部真菌感染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1 了解引起真菌感染的因素、地理区域特点以及易引起真菌感染的部位。2 2 熟悉近年来引起肺真菌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3 3 掌握肺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二、计划学时数1 1 学时三、教学内容1 1 真菌感染的发生是机体与真菌相互作用的结果。真菌的结构及致病特点 地理区域致病特点 真菌感染的易发部位

24、2 2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使肺真菌感染增 力卩。X X线特征及诊断有赖于培养结果。3 3 肺念珠菌病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念珠菌支气管炎和念珠菌肺炎。两者的临床表现、 X X 线特征、诊断肺念珠菌病需连续三次以上痰培养有白色念珠菌生长、 涂片查见菌丝等。留痰标本方法,确诊仍需组织病理学的依据;病情严重者应用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两性霉 素B B及脂质复合体,用药注意点及药物副反应。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1 1床边示教典型病例,重点讨论临床表现与诊断等。2 2自学肺曲菌病该病临床上分为四种类型;临床诊断本病的要点,尤其认识确诊此病有赖于培养及

25、组织学检查。治疗本病首 选两性霉素 B B 及氟胞嘧啶等。第九章 肺结核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1 掌握肺结核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与变态反应和免疫力的关系,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抗结核药物的正确使用,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大咯血的处理。2 2 熟悉肺结核 X X 线特点及与病理变化的关系,痰结核菌的检查方法,防痨原则和方法,结核菌素试验,卡介苗接种。二、计划学时数 3 3 学时三、教学内容1 1 概述 建国以来结核病防治成就,各地发展不平衡,尚待进一步努力以控制和消灭结核病。2 2 病因和发病机制(1 1) 结核杆菌:类型、生物特性(抗酸性、生长速度,原始耐药和继发耐药) ,兼及非典 型

26、分枝杆菌。(2 2)感染途径:呼吸道为主。飞沫传播是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3 3)人体反应性:免疫力及变态反应,初感染和再感染。3 3 病理 基本病理变化(渗出、增生、干酪样坏死)及其转归,肺结核播散途径。4 4 肺结核演变过程及常见临床类型结核杆菌感染、发病、 KochKoch 现象、原发结核与继发结核。 分述原发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和其他肺外结核 的临床特点。5 5 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全身、呼吸道)和体征,应注意部分病例无症状或不典型临床表 现。6 6 辅助检查( 1 1)结核菌素试验:检查方法,结核菌素剂量,阳性和阴性反应的意义。(2)痰结核菌检查

27、:确诊肺结核病的主要方法。(3) X X线胸部透视、平片、体层摄影、CTCT检查的价值。活动性和非活动性 结核病灶在 X X 线胸片上的征象特点。7 7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程序,临床分型按临床表现、病灶性质、是否排菌等确定其活动性。鉴别诊断应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癌、 淋巴瘤等相鉴别。8 8 并发症 可并发肺气肿,自发性气胸,继发性感染,肺源性心脏病,结核性脓胸,支气管扩张等。9 9 治疗 抗结核药适应证;各型活动性肺结核。( 1 1)化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 2 2)抗结核药物介绍:主要介绍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3)初治和

28、复治的方案( 4 4 )手术治疗:适应证、禁忌症。 (5 5)对症治疗:毒性症状及大咯血等的处理。1010预防 强调预防肺结核的重要意义。本病病因明确,防有措施,治有办法,关键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和健全防治机构,种好卡介苗,早期发现并彻底治疗病人。( 1 1)流行病学调查指标:感染率,患病率,耐药率、递降率等等。( 2 2)防痨措施 a.a. 防治系统和卫生宣教b.b. 早期发现c.c. 登记管理d.d. 彻底治疗,门诊或住院强调 DOTSDOTS( DirectiveDirective ObserveObserve Treatmeat-ShortTreatmeat-Short )的重要性。e.

29、e. 接种卡介苗,接种对象和方法,反应,效果,复种及注意事项。f.f. 药物预防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1 1 典型病例示教2 2 自学防痨措施第十二章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2 2 病理及分类1 1)中央型和周围型、教学目的与要求1 1 掌握本病的早期症状、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2 2 熟悉本病的病理特点、计划学时数2 2 学时 三、教学内容1 1 病因尚未明确。吸烟、职业致癌因子、空气污染、电离辐射、饮食和营养均与肺癌的发生有关。2 2)细胞分型:鳞状上皮细胞癌、未分化小细胞癌、未分化大细胞癌、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3 3 临床表现( 1 1)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2 2)肿瘤局部扩展

30、引起的症状(3)由癌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4) 肺外表现:如指端肥大、关节疼痛、内分泌失调等。4 4 辅助检查(1 1) X X线检查(包括CTCTa.a. 肿瘤本身的征象周围型肺癌的圆形肿块 癌性空洞 肺门肿块b.b. 支气管阻塞引起的征象局限性肺气肿,段或叶的肺不张,阻塞性肺炎。c.c. 肺泡细胞癌(单个结节性、弥漫性)d.d. 其它骨质破坏,癌性胸腔积液和癌性淋巴管炎。( 2 2)痰脱落细胞检查(包括胸水脱落细胞检查)( 3 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4 4)浅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5)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组织检查和胸膜活组织检查( 6 6)放射性核素扫描( 7 7)开胸肺活检(8 8)其它癌相

31、关抗原,如癌胚抗原,神经肽类和神经元类等。5 5 诊断 强调早期诊断6 6 鉴别诊断主要与肺结核、肺炎、肺脓肿、肺部良性肿瘤和结核性胸膜炎相鉴别7 7 治疗 强调综合性治疗的重要性。( 1 1 )手术治疗( 2 2 )化学药物治疗( 3 3)放射治疗( 4 4 )免疫治疗( 5 5)中医治疗 ( 6 6 )靶向治疗( 7 7 )介入治疗8 8 预后 建立防癌网,普及防癌知识,戒烟,改善环境卫生,消除大气污染。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典型病例示教,包括X X光片,CTCT等第十三章 胸腔积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 1掌握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和鉴别诊断。2 2掌握结核性胸膜炎的防治方法。3

32、 3熟悉脓胸的治疗原则。二、计划学时数1 1 学时三、教学内容1 1概述 正常人胸膜腔微量液体产生和吸收的动态平衡。2 2病因和发病机理 胸水发生的机制。熟悉胸腔积液的病因,以结核性胸膜 炎最常见。3 3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与原发病及胸腔积液量的多少有关。4 4辅助检查 X X 线及肺部CTCT检查,超声波检查,胸腔穿刺液检查,胸膜活检,结核菌素试验等。5 5诊断和鉴别诊断 从病史,临床表现,X X线或肺部CTCT检查,超声波探查、胸腔穿刺液检查等可作出诊断。6 6胸腔积液性质的鉴别诊断 漏出液,渗出液,血性胸液,乳糜性胸液。7 7结核性胸膜炎与下述疾病的鉴别类肺炎旁积液,癌性胸腔积液,肺栓塞

33、、结缔组织病以及心、肝、肾 等疾病所致胸腔积液,胸膜增厚。8 8治疗(1 1)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a.a. 一般治疗 b.b. 抗结核治疗 c.c. 胸腔穿刺抽液d.d.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指征 e.e. 对症治疗(2 2)脓胸的治疗 控制感染,胸腔穿刺排脓,胸腔冲洗给药。必要时胸腔闭式引流;慢性 脓胸的外科适应证。(3 3)癌性胸水的治疗 病因治疗、局部化疗,免疫治疗和胸膜粘连等。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典型病例示教,包括X X线胸片和肺部CT,CT,观察胸腔穿刺抽液和分析胸腔 积液检查报告;熟悉胸腔积液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第三 篇 循 环系 统疾 病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第二章 心

34、力衰竭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1 掌握心衰的基本病因、诱因及病理生理特征。2 2 掌握心衰的临床表现和诊断、鉴别诊断。3 3 掌握心衰的治疗原则,了解治疗进展。二、计划学时数3 3 学时三、教学内容1 1 概述 心衰的定义;基本病因;诱因;病理生理;心衰的类型及分级。重点是诱因、病 理生理、心衰的类型和分级。2 2 慢性心衰( 1 1)临床表现:左右心衰的临床表现。(2 2)实验室检查:强调检查的客观性。(3 3)诊断及鉴别诊断。3 3 心衰的治疗1 1)治疗原则,病因和诱因治疗。(2 2)利尿剂的应用: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3 3)扩血管药物的应用:重症心衰中血管扩张剂的应用原则、注意事项。(

35、4 4)强心剂的应用:重点是应用方法、适应证及禁忌症。(5 5)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强调 ACEIACEI 的重要性、适应证、用药方法。(6 6)醛固酮拮抗剂及B受体阻滞剂:B受体阻滞剂在心衰治疗中的进展及用药方法。( 7 7 )舒张功能不全。(8 8)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表现、抢救原则及措施。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1 1 典型病例示教2 2 复习常用药物的药理学特征第三章 心律失常、教学目的与要求1 1 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2 2 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和诊断。二、计划学时数4 4 学时三、教学内容(一)概述 1.1.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2 2心律失

36、常的分类(冲动传导异常、冲动形成异常)、发生机制(冲动传导异常、冲动形成异常)。重点是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冲动形成异常及冲动传导异常;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二)窦性心律失常和房性心律失常1 1窦性心律失常:窦速,窦缓及病窦。重点是窦性心律失常的生理性,病窦的临床意义。2 2 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房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重点是房颤、房扑的临床表现 和处理原则。(三)与房室相关的折返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重点是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处理原则。(四)室性心律失常1 1 室早:强调室早的诊断和处理原则。2 2 室速:重点是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与室上速的区别

37、、处理方法。3 3尖端扭转型室速:重点是其病因和处理的特殊性。4 4室扑和室颤:(简单提及,重点在心肺复苏一节中讲述)。(五)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重点是心电图表现、如何分度。(六)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强调药物分类。(七)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及电复律。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及自学内容1 1 自学窦停,窦房传导阻滞自学室内传导阻滞:重点是左、右束支阻滞的表现。自学心脏电生理4 4 复习有关药物的药理学知识第四章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1 了解心脏骤停的病因与病理生理。2 2 熟悉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3 3 掌握心肺脑复苏的程序和处理。二、计划学时数1 1 学

38、时三、教学内容1 1 概述 定义。指某种情况下心脏突然停止搏动,即心室完全停止收缩处于静止状态或心室 颤动或由于心电机械分离所发生的临床表现。猝死的概念,流行病学和防治的重要性。2 2 病因 心脏本身的原因和非心脏原因;引起心脏骤停的直接原因。3 3病理生理 心、脑、肾等生命器官对缺氧的耐受力;对器官和全身的损害;复苏的病理生 理。4 4临床表现和诊断 心脏骤停的临床征象和迅速诊断要点。5 5心肺复苏基础生命维护的ABCD法,强调于此同时尽早实行脑保护措施。(1 1)建立静脉路和心电监护;心肺复苏(特别是胸外心脏按压的具体做法)(2 2)复苏第一线药的应用及用药途径;(3 3)尽早应用冰帽等脑

39、部降温措施;(4 4)电除颤或复律,起搏器的应用;( 5 5)辅助通气和辅助循环,气管插管和自动胸部按压;( 6 6)开胸按压的指征和具体实施。6 6心肺脑复苏的有效指标和失败的原因。7 7复苏后处理。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及自学内容 自学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学,见习实习中掌握心肺复苏、电复律的操作。第七章 原发性高血压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1 掌握高血压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基本治疗方法。2 2 熟悉高血压病类型、危险分层、并发症和高血压急症的诊疗特点。3 3 了解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与发展规律。二、计划学时数3 3 学时三、教学内容1 1 概述高血压的定义,诊断标准(WH

40、O/ISHWHO/ISH关于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的区别。2 2 病因和流行病学 高血压在国内的发病情况。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多种后天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3 3 发病机制 血压调节的影响因素(心排的量及体循环周围血管阻力),高血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枢神经与交感神经系统;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胰岛素抵 抗等之间的关系。4 4 病理 全身小动脉病变和中、大动脉粥样硬化,使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发生继发性改变。5 5 临床表现和危险分层( 1 1 )一般表现( 2 2)并发症:心、脑、肾、眼底及血管病。(3 3)危险度的分层:根据血压轻、中、重度,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并存的临床情况作 出危险分层的评估。6 6 临床类型( 1 1)高血压急症:恶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和高血压脑病。(2 2)老年人高血压7 7 实验室检查 全血细胞计数,尿常规,血生化(空腹血糖、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