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品分类及危险性分析资料_第1页
危险品分类及危险性分析资料_第2页
危险品分类及危险性分析资料_第3页
危险品分类及危险性分析资料_第4页
危险品分类及危险性分析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1 1章章 危险品分类及危险性分析危险品分类及危险性分析 危险品性能检测与评价危险品性能检测与评价 于巧丽制作于巧丽制作 本章要点与学习要求 : 【知识目标 】 【能力目标】 1.熟悉液体危险品的种类和检测参数; 2.能熟练使用检测仪并能排除仪器简单故障; 3.能根据检测结果评价液体危险品的危险性能。 1.了解危险品的种类和危险性; 2.熟悉危险品燃烧和爆炸的特点; 3.掌握物质燃烧过程的基本特点和熄灭规律; 4.掌握危险品的使用注意事项。 下一页 第1 1章危险品分类及危险性分析 1.1 危险品的分类 下一页 1.1.1 危险品的分类与特性 1.1.1.1危险品的大类 第1大类 爆炸品

2、第2大类 气体 第3大类 易燃液体 第4大类 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第5大类 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大类 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第7大类 放射性物质 第8大类 腐蚀物质 第9大类 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包括危害环境物质 第1 1章 1.1危险品的分类 标志图 第第1 1章章 1.11.1危险品的分类危险品的分类 标志图 第第1 1章章 1.11.1危险品的分类危险品的分类 标志图 第第1 1章章 1.11.1危险品的分类危险品的分类 标志图 第第1 1章章 1.11.1危险品的分类危险品的分类 标志图 第第1 1章章 1.11.1危险品的分类危险品的分类 标志

3、图 第第1 1章章 1.11.1危险品的分类危险品的分类 标志图 第第1 1章章 1.11.1危险品的分类危险品的分类 1.1.1.2 危险品的分项及特性 (1)爆炸品的分类、分项及特性 爆炸品的分类 a.爆炸性物质 b. 爆炸性物品 c. 烟火物品 第1 1章 1.1危险品的分类 爆炸品的分项 GB6944-2012GB13690-2009 1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混合物 和物品 2 有迸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 物质和物品 具有喷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 的物质、混合物和物品 3 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 部迸射危险或这两种危险都有,但 无整体爆炸危险

4、的物质和物品 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轰危险或较 小喷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 爆炸危险的物质、混合物和物品 4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不存在显著爆炸危险的物质、混合 物和物品 5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 具有整体爆炸危险,但本身又很不 敏感的物质或混合物 6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品 极不敏感,且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 品 第1章 1.1危险品的分类 爆炸品的主要特性 a. 爆炸性强 b. 敏感度高 c. 具有毒性和反应性 第1章 1.1危险品的分类 (2)气体的分类、分项及特性 气体的分类 e. 毒性气体 b. 易燃气溶胶 c. 氧化性气体 d. 加压气体 a. 易燃气体 第第1

5、1章章 1.1危险品的分类危险品的分类 气体的分项 GB6944-2012GB13690-2009 1易燃气体(如氢气、一 氧化碳、甲烷) 易燃气体 2非易燃无毒气体(如压 缩空气、氮气) 易燃气溶胶 3毒性气体(如一氧化氮、 氯气、氨) 氧化性气体 4加压气体 第1章 1.1危险品的分类 气体的主要特性 a. 可压缩性 b. 膨胀性 d. 毒害性 c. 易燃助燃性 第1章 1.1危险品的分类 (3)易燃液体的分类、分项及特性 易燃液体的分类 a. 易燃液体 b. 液态退敏爆炸品 易燃液体的分项 GB6944-2012GB13690-2009 1易燃液体易燃液体(闪点不高于93的液体) 2液态

6、退敏爆炸物自燃液体(在与空气接触后5分钟之 内引燃的液体) 第第1 1章章 1.1危险品的分类危险品的分类 易燃液体的主要特性 a. 易燃性 b. 易爆性 c. 流动扩散性 d. 受热膨胀性 e. 带电性 f.毒害性 第第1 1章章 1.1危险品的分类危险品的分类 (4)易燃固体的分类、分项及特性 固体的分类 a.易于引起和促成火灾的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和 固态退敏爆炸品。 b.易于自燃的物质。 c.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第第1 1章章 1.1危险品的分类危险品的分类 固体的分项 GB6944-2012GB13690-2009 1易燃固体、自反应物 质和固态退敏爆炸品 易燃固体 2易于自燃

7、的物质自反应物质 3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 物质 自热物质 4自燃固体 5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物 质 第1章 1.1危险品的分类 易燃固体的主要特性 a.易燃性 c.热分解性 b.可分散性和氧化性 e.毒害性 d.对撞击、摩擦的敏感性 第第1 1章章 1.1危险品的分类危险品的分类 自燃物品的主要特性 a.易氧化 b.易分解 遇湿易燃物品的主要特性 a.遇水或酸反应性强 b.腐蚀性或毒性强 第第1 1章章 1.1危险品的分类危险品的分类 (5)氧化性物质的分类、分项及特性 氧化性物质的分类 a.氧化性物质 b.有机过氧化物 c.氧化剂 d.有机过氧化剂 第第1 1章章 1.1危险品的分类危险品的分类

8、氧化性物质的分项 GB6944-2012GB13690-2009 1氧化性物质氧化性液体 2有机过氧化物氧化性固体 3有机过氧化物 第1章 1.1危险品的分类 氧化性物质的主要特性 a.氧化剂中通常含有高价态的元素都有较强的获得电子 能力 b.氧化剂遇高温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极易引起燃烧爆 炸。 c.许多氧化剂对摩擦、撞击、震动极为敏感。 d.大多数氧化剂,特别是碱性氧化剂,遇酸反应剧烈, 甚至发生爆炸。 e.有些氧化剂特别是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遇水分解出氧 气和热量,有助燃作用,使可燃物燃烧,甚至爆炸。 f.有些氧化剂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和腐蚀性。应,放出 大量热而引起燃烧爆炸。 第1章 1.1

9、1.1危险品的分类危险品的分类 (6)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的分类、分项及特性 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的分类 a. 急性毒性 b. 吸入毒性 c. 生殖毒性 d.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e.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f. 感染性物质 g. 皮肤腐蚀或刺激 h. 严重眼损伤或眼刺激 i. 呼吸或皮肤过敏 j.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k. 致癌性 第第1 1章章 1.1危险品的分类危险品的分类 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的分项 GB6944-2012GB13690-2009 1毒性物质急性毒性;皮肤腐蚀/刺激 2感染性物质呼吸或皮肤过敏;致癌性 3生殖细胞突变性;生殖毒性 4特定靶器官毒性

10、 5严重眼睛损伤/眼镜刺激性; 吸入性危 害 第第1 1章章 1.1危险品的分类危险品的分类 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主要特性 c.分散性 b.挥发性 a.溶解性 第第1 1章章 1.1危险品的分类危险品的分类 (7)放射性物质的分类及特性 放射源的分类 类放射源属极危险源 类放射源属高危险源 类放射源属中危险 类放射源属极低危险源 类放射源属低危险源 第第1 1章章 1.1危险品的分类危险品的分类 放射性物质的分类 一类放射性物品 二类放射性物品 三类放射性物品 放射性物质的特性 a. 放射性 b. 毒性 第1章 1.1危险品的分类 (8)腐蚀性物质的分类、分项及特性 腐蚀性物质的分类 本类危险

11、品按化学性质分为三类: a.酸性腐蚀品 b. 碱性腐蚀品 c. 其它腐蚀品 第第1 1章章 1.1危险品的分类危险品的分类 腐蚀性物质的分项 GB6944- 2012 GB13690-2009 腐蚀性物质金属腐蚀剂 腐蚀性物质主要特性 a. 强烈的腐蚀性 b. 氧化性 c. 稀释放热性 第1章 1.1危险品的分类 (9)杂项危险物质 杂项危险品包括危害环境物质、高温物质、经过基 因修改的微生物或组织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危害环 境物质。 危害环境物质主要指危害水生环境的物质,包括急 性水生毒性和慢性水生毒性。 急性水生毒性是指物质对短期接触它的生物体造成 伤害的固有性质。 慢性水生毒性是指物质在与

12、生物体生命周期相关的 接触期间对水生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潜在性质或实际 性质。 第1章 1.1危险品的分类 1.1.2 危险品的标志与编号 1.1.2.1 危险品的标志 (1)标志的种类 根据常用危险品的危险特性和类别,其标志设有主 标志16 种和副标志11 种 (2)标志的图形 主标志由表示危险特性的图案、文字说明、底色和 危险品类别号四个部分组成的菱形标志。副标志图 形中没有危险品类别号。 (3)标志的尺寸、颜色及印刷 按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第1 1章章 1.1危险品的分类危险品的分类 1.1.2.2 危险品的编号 国危险品名编号由 5位阿拉伯数字组成,表示危险

13、 货物所属的类别、项别和顺序号。编号的表示方法 如下: 第一位数字表示该危险品的类别; 第二位数字表示该危险品的项别; 后三位数字表示该危险品在铁路危险货物品名 表中的排列顺号,顺号 001 500 为一级危险 品,顺号501 999 为二级危险品。 第1章 1.1危险品的分类 1.2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 1.2.1 燃烧的危险性 1.2.1.1 燃烧的特征 一是燃烧过程发生了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一是燃烧过程发生了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是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 三是反应过程发光。 第1 1章 1.2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 1.2.1.2 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助燃物 (3)着火源

14、1.2.1.3 燃烧的过程 (1)气体的燃烧 预混燃烧 扩散燃烧 第1章 1.2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 (2)液体的燃烧 第1章 1.2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 闪燃与闪点 在可燃液体的上方,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遇火源 发生的一闪即灭的瞬间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液体表面能够产生闪燃的最 低温度称为闪点。 影响闪点的因素 a. 压力对闪点的影响 b. 液体中含水量对闪点的影响 c. 点火源强度与点火时间对闪点的影响 第1章 1.2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 (3)固体的燃烧 固体燃烧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五种 蒸发燃烧 表面燃烧 分解燃烧 熏烟燃烧(阴燃) 动力燃烧(爆炸) 第1章 1.2

15、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 1.2.1.4 燃烧的种类 (1)燃烧的种类 燃烧现象按其发生瞬间的特点,分为着火、闪燃、 自燃和爆燃四种 着火在有空气存在的环境中,可燃物质与明火接 触能引起燃烧,并且在火源移去以后仍能保持继续 燃烧的现象叫着火。 第1章 1.2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 闪燃 任何液体的表面都有蒸气存在,可燃液体表面的蒸任何液体的表面都有蒸气存在,可燃液体表面的蒸 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可燃气体,遇到明火以后,就 会出现瞬间闪火即闪燃。 自燃 可燃物质在助燃性气体中(如空气),在无外界明 火的直接作用下,由于受热或自行发热能引燃并持 续燃烧的 现象叫自燃。 爆燃(或称燃爆) 爆燃是火药或燃

16、爆性气体混合物的快速燃烧。 第第1 1章章 1.2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 (2)燃烧类别 依据可燃物质的性质,燃烧一般可划分为四个基本 类别,即A类燃烧、B类燃烧、C类燃烧和D类燃 烧。 A类燃烧 可燃物质的燃烧 B类燃烧 易燃石油制品或其他易燃液体、油脂等 的燃烧。 C类燃烧 可燃气体的燃烧。 D类燃烧 可燃金属的燃烧。 第1章 1.2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 1.2.1.5 燃烧的特性参数 (1)氧指数 氧指数又叫临界氧浓度( COC)或极限氧浓度 (LOC),它是用来对固体材料可燃性进行评价和分 类的一个特性指标。 氧指数高的材料不易着火,阻燃性能好;氧指数低 的材料

17、容易着火,阻燃性能差。 一般来说,材料的氧指数越高,阻燃性能越好。 第第1 1章章 1.2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 (2)最小点火能量 在处于爆炸范围内的可燃气体混合物中产生电火 花,从而引起着火所必需的最小能量称为最小点火 能。 可燃混合气点火能量的大小取决于该物质的燃烧速 度、热传导系数、可燃气在可燃气与空气(或氧) 系混合气中的浓度(体积分数)、混合气的温度和 压力以及电极间隙和形状。 第1章 1.2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 (3)燃烧速度 物质的燃烧速度在本质上是由可燃物和氧发生化学 反应的能力决定的,可燃物和氧的反应能力越强, 燃烧速度越快。 可燃气体的燃烧速度 可

18、燃液体的燃烧速度 可燃固体的燃烧速度 (4)燃烧温度 火焰温度就是燃烧的温度。 第1章 1.2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 第1 1章 1.2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 1.2.2 爆炸危险性 (1)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 (2)爆炸点附近瞬间压力急剧上升; (3)发出声响; (4)周围建筑物或装置发生震动或遭到破坏。 第1章 1.2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 1.2.2.1 爆炸的分类 (1)物理爆炸 (2)化学爆炸 简单分解爆炸 复杂分解爆炸 爆炸性混合物爆炸 第1章 1.2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 1.2.2.2 爆炸的极限 (1)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或氧)组成的混合物在点 火后可以使火焰蔓延

19、的最低浓度,称为该气体或蒸 气的爆炸下限(也称燃烧下限);同理,能使火焰 蔓延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燃烧上限)。 第1章 1.2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 (2)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原始温度 原始压力 惰性介质 容器 点火能源 火焰的传播方向 含氧量 第第1 1章章 1.2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 (3)爆炸极限的计算 闪点法 式中P总混合气的总压力,常压时为 1.013105Pa; P闪闪点时该液体的蒸气分压, Pa。 第第1 1章章 1.2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 按可燃气体完全燃烧时的化学当量浓度计算可燃气 (液)体完全燃烧时的化学当量浓度可用来确定

20、链烷烃(液)体完全燃烧时的化学当量浓度可用来确定链烷烃 类的爆炸下限,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C0 气体在完全燃烧时的物质的量浓度。 第第1 1章章 1.2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 根据含碳原子数计算爆炸极限 脂肪族碳氢 化合物爆炸极限的计算可以根据脂肪族碳 氢化合物含碳原子数用下式计算: 式中nc脂肪族碳氢化合物含碳原子数 第第1 1章章 1.2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 复杂组成的可燃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复杂 组成的可燃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可根据 Le Chatelier 方程来进行计算: 式中Lm混合气的爆炸上限或下限; Li混合气中某一组分的爆

21、炸上限或下限; yi某一可燃组分的摩尔分数或体积百分数; n可燃组分数量 第第1 1章章 1.2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 1.2.2.3 爆炸温度与压力的计算 从理论上讲,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温度和压力 可以根据燃烧反应热或内能来进行计算。 第第1 1章章 1.2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 例1 乙醚在空气中爆炸。试求爆炸时的最高温度和 压力。 解:首先写出乙醚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方程式,并 将空气中的氮气也加以考虑。 由反应方程可以看出,爆炸前系统的分子数为29.6 ,爆炸后 系统的分子数增加为31.6 。查有关资料得各物质的热容 (单位kCal/ kg

22、 k): N2 的分子热容为:4.8 + 0.00045t H2O 的分子热容为:4.0 + 0.00215t CO2 的分子热容为:9.0 + 0.00058t 燃烧产物的热容为: 第第1 1章章 1.2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 所以燃烧产物的热容为: 164.48 + 0 .02324t。 这里的热容是用定体积热容,符合密闭容器中爆炸 情况。 第第1 1章章 1.2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 已知乙醚的燃烧热为650300kCal/ kgk。由于爆 炸的速度很快,基本上是在绝热情况下进行,故燃 烧热全部用于提高燃烧产物的温度。于是得: 解上式可得爆炸最

23、高温度为: 第第1 1章章 1.2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 爆炸的最大压力可根据上述计算的温度进行计算: 1atm=101325Pa,以下同。 式中P 0、 P高原始压力与爆炸最大压力,大气压; T 0、 T高原始温度与爆炸最高温度,; m,n爆炸前、后的气体分子数。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温度和压力也可以根据燃烧反 应方程式和气体的内能进行计算。 第第1 1章章 1.2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 1.2.3 毒害危险性 1.2.3.1 毒害品的毒害途径 (1)呼吸中毒 (3)皮肤中毒 (2)消化中毒 第第1 1章章 1.2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危险品固有

24、的危险性分析 1.2.3.2毒害品的火灾危险性 (1)遇湿易燃性 (2)氧化性 (3)易燃性 (4)易爆性 (5)烟气毒性 第第1 1章章 1.2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危险品固有的危险性分析 1.3 危险品生产的危险性分析 1.3.1 生产过程的危险性 1.3.1.1 生产工艺过程分类 第1 1章 1.3危险品生产的危险性分析 1.3.2.1 影响生产火灾危险性的因素 (1)生产工艺条件的影响 生产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压力、氧含量和 所用的催化剂、容器设备及装置的导热性和几何尺 寸等因素。 (2)生产场所可燃物料的存在量的影响 (3)物料所处状态的影响 第第1 1章章 1.3危险品生产的

25、危险性分析危险品生产的危险性分析 1.4 危险品经营的危险性分析 从危险品经营中的典型事故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 知,危险品经营的危险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 面: (1)无证经营 (2)不具备经营条件 (3)经营者和操作者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 (4)企业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第1 1章 1.4危险品经营的危险性分析 1.4.2 危险品经营中的危险性根源 (1)国家相关法律标准规范尚不完善 (2)经营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3)经营单位建筑简陋、设备设施老化,缺乏更新 和维护 (4)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思想认识不够 第第1 1章章 1.4危险品经营的危险性分析危险品经营的危险性分析 1.5 危险

26、品储运的危险性分析 1.5.1危险品储存的危险性 除了混合储存具有的危险性外,仓库选址及库区布 置不合理、库区存储量过大以及人员的违章操作等 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 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根据储存物质 的品种和临界量来确定是否属于重大危险源。的品种和临界量来确定是否属于重大危险源。 第1 1章 1.5危险品储运的危险性分析 1.5.1.1 危险品正常储存的危险性 (1)着火源控制不严 (2)产品变质 (3)养护管理不善 (4)包装损坏或不符合要求 (5)违反操作规程 (6)建筑物不符合存放要求 (7)雷击 (8)着火扑救不当 第第1 1章章 1.5危险品储运

27、的危险性分析危险品储运的危险性分析 1.5.1.2 危险品混合储存的危险性 (1)危险品混合接触的危险性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危险品混合存放时无意的接 触,在室温条件下,就有可能立即或经过一个短时 间发生急剧化学反应而产生危险 . 两种或两种以上危险品混合存放接触后,可能形 成爆炸性混合物或比原来物质敏感性强的混合物而 产生危险. 第第1 1章章 1.5危险品储运的危险性分析危险品储运的危险性分析 (2)不宜混合储存的危险品 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不宜混 合储存 化学性盐类和强酸不宜混合储存 第第1 1章章 1.5危险品储运的危险性分析危险品储运的危险性分析 1.5.2 危险品运输的

28、危险性 危险品运输是流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危险品运输 是将危险源从相对密闭的工厂、车间、仓库带到敞 开的、可能与公众密切接触的空间,使事故的危害 程度大大增加;同时也由于运输过程中多变的状态 和环境而使事故的概率大大增加。危险品运输是危 险性较大的作业,其危险性应该被人们普遍重视。 第第1 1章章 1.5危险品储运的危险性分析危险品储运的危险性分析 1.5.2.1 危险品运输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 (1)疏于管理 (2)监管不力 (3)法规和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4)教育培训制度不健全 (5)消防应急能力弱 (6)包装质量差 第第1 1章章 1.5危险品储运的危险性分析危险品储运的危险性分析 安全色

29、与安全色标 安全色是根据颜色给人们不同的感受而确定的。 颜色可分为彩色和非彩色两种,白色和黑色属于非彩 色,其他各种颜色属于彩色,安全色属于彩色类;白 色和黑色能使安全色反衬得更醒目,更令人容易辨 认。故成为安全色的对比色。 中国的安全色国家标准是采用红、黄、蓝、 绿这四种颜色,作为发达“禁止”、“警告”、“指 令”和“提示”等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安全色要求 容易辨认和引人注目。 第1章 安全色与安全色标 红色:含义是禁止、停止。用于禁止标志。机器 设备上的紧急停止手柄或按扭以及禁止出动的部位通 常都用红色,有时也表示防火。 蓝色:含义是指令,必须遵守。 绿色:含义是提示,表示安全状态或可以通

30、 行。车间内的安全通道,行人和车辆 通行标志,消防设备和其他安全防护 设备的位置表示都用绿色。 黄色:含义是警告和注意。如厂内危险机器 和警戒线,行车道中线、安全帽等。 第1章 安全色与安全色标 一、安全色的含义及用途 (1)红色引人注目,使人在心理上会产生兴奋感和刺激 感。适用于表示危险、禁止、紧急停止的信号。 凡是禁止、停止和有危险的器件、设备或环境,均涂 以红色的标记。例如:交通岗和铁路上的红灯作为禁行标 志,禁止标志、消防设备、停止按钮和停车、刹车装置的操 纵把手、仪表刻度盘上的极限位置刻度、机器转动部件的裸 露部分(飞轮、齿轮、皮带轮等的轮幅、轮毂)、液化石油气 汽车槽车的条带及文字

31、、危险信号旗等均以红色为标志。 (加图说明) 第1章 安全色与安全色标 第第1 1章章 安全色与安全色标安全色与安全色标 第第1 1章章 安全色与安全色标安全色与安全色标 (2) 黄色是一种明亮的颜色。黄色和黑色相间组成 的条纹是视认性最高的色彩,特别能引起人们的注目,所 以适用于警告或注意的信号。 如:警告标志、文通警告标志、道路交通路面标志、 皮带轮及其防扩罩的内壁、砂轮机罩的内壁、楼梯的第一 级和最后一级的踏步前沿、防护栏杆、警告信号旗等等。 凡是警告人们注意的器件、设备或环境,应涂以黄色或黑 、黄相间的标记。 第第1 1章章 安全色与安全色标安全色与安全色标 第第1 1章章 安全色与安

32、全色标安全色与安全色标 (3)蓝色蓝色虽然注目性和视认性都不太好,但和白色配 合使用效果较好。特别是在阳光照射下,蓝色和白色衬托 出的图像或标志,看起来明显,所以被选用为指令标志的 颜色。 如:指令标志、交通指示标识等,要求必须遵守。 第1章 安全色与安全色标安全色与安全色标 第第1 1章章 安全色与安全色标安全色与安全色标 (4)绿色虽然注目性和视认性都不高,但使人感到 舒服、平静和有安全感。所以采用绿色作为表示通性、安 全提示的颜色。 凡是在可以通行或安全情况下,应涂以绿色标记。如 :交通岗和铁路、机器启动按钮,安全信号旗。 第1章 安全色与安全色标 二、对比色二、对比色 为了使安全色衬托得更醒目,规定用白色和黑色作 为安全色的对比色。黄色的对比色为黑色;红、蓝、 绿色的对比色为白色。 红色与白色相间隔的条纹表示禁止通行、禁止跨越 的意思。使用实例:用于公路、交通等方面所用的防 护栏杆;化工企业中禁止靠近的变电站等。 黄色与黑色相间隔的条纹表示特别注意的意思。使 用实例:工矿企业内部的防护栏杆、吊车吊钩的滑轮 架、铁路和公路交叉道口上的防护栏杆。 蓝色与白色相间隔的条纹表示指示方向。使用实例: 用于交通上的指示性导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