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汉语对比看韩国语话题和主语的关系_第1页
从韩汉语对比看韩国语话题和主语的关系_第2页
从韩汉语对比看韩国语话题和主语的关系_第3页
从韩汉语对比看韩国语话题和主语的关系_第4页
从韩汉语对比看韩国语话题和主语的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韩汉语对比看韩国语话题和主语的关系 【摘要】本文通过从形式和语义两个方面对比韩汉语两种语言的话题和主语,试图达到如下的目的。一是对大家普遍所接受的汉语话题和主语的形式和语义特征重新进行鉴别,二为通过比较确定所谓的韩国语话题标记“-?/?”与主格助词“-?/?”的性质,并找出两者在本质上的区别点。 【关键词】韩汉语 话题和主语 “-?/?”与“-?/?” 对比研究 一、引言 一直以来人们对韩国语话题的认识多集中在对其标记的识别上,认为韩国语是有话题标记的语言,因此大多数的研究学者认为韩国语话题和主语的差别十分显著,语法学界的研究对象以及范围主要集中于对其语法特征和篇章功能的分析上。 归纳其特征

2、基本达成共识如下,句法上,韩国语话题位于句首;韩国语话题必须带有话题标记;韩国语话题跟谓语动词没有一致关系;在语义上话题总是有定的;在语用上:话题是“注意中心”;话题表示旧信息。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句去验证一下上述标准。首先,我们知道韩国语是语序较为自由的一种语言,也就是说句法成分往往不具备固定的位置,而根据句法结构的调整而灵活地进行搭配。 (1) a) ? ? ? ?. (昨天在公园发生了起打架事件。) b) ? ? ? ?. c) ? ? ? ?. d) ? ? ? ? ?. 我们通过上述例句中韩国语话题标记“-?/?”的转移发现,在汉语结构中固定的句法成分在韩国语中呈现四种句式表达。事

3、实上在语用层面上述四种话题标记也可以出现在同一句子中,如“? ? ? ?.”。当然这种表达式在句法结构中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在本文中不做详细讨论。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话题标记转移的情况是与句法的深层结构有关的,我们把主格助词“-?/?”出现的情况定为 s1np+vp,而主题标记“-?/?”则只能定义为s2np+?+vp。如,把s1中np定义为主语的话,s2中出现的 np就不能再是主语,而在这基础上加主题标记“-?/?”就是主题,这时的?就是主语的痕迹,也就实现了主语的话题化。 其次,“-?/?”是主要的主题标记但不是必要的标记。 (2) a) ? ?. (下雨。) b) ? ?. (3) a) ?

4、 ? ? ?? (你吃了饭没有?) b) ? ? ? ?? c) ? ? ? ?? 在(2)(3)中我们不难发现主题标记“-?/?”的有无在语义的表达上有着明显的差别,相对于(2)a、(3)a句中对事件本身的陈述,(2)b、(3)b和c对比突出话题本身。显然不能把它们之间产生的差别简单地归类为标记的省略或替换,因为助词在句法结构中表格的影响力和结合度都要高于表义。 再次,在韩国语中的确存在着一些为数不多,但受陈述语限制的语法单位,如“?”与“?”。而它们对人称的要求有所不同,在句子结构上呈现不同的特点。 (4) a) ? ?. (我快乐。) b) ? ?. (5) a) ? ?. (我享受。)

5、 b) ? ?. 如果上述情况仍然按照话题跟谓语动词没有一致关系的原则处理的结果,我们只能够得出“-?/?”或“-?/?”不 是话题标记的结论。 二、汉语的话题和主语 迄今为止的语法研究中大多数学者认为话题和主语是相同的,某种方面上是可以替换使用的,我们从汉语语法中对主语概念的定性就可以窥见一斑,“在汉语里主语、谓语当作话题和说明来看待较合适”;“主语是话题,谓语是说明”。但是,随着人们对两者的不断深入了解和研究涌现出了一批与传统观点持着不同看法的学者,主要代表人物有沈家煊、石毓智等。石毓智曾在自己的代表作汉语的主语和话题之辨中对主语和话题之间的关系做了系统而又全面的介绍,在本文中作者也持相同

6、的观点。汉语的主语和话题之辨一文中对主语和话题之间的关系做了如下的论述。 1)话题的形式特征: 话题的结构不能进入从句; 话题化的成分不能被焦点标记“是”标识; 话题化的成分不能用疑问代词提问; 话题成分通常居于句首; 2)话题的语义特征: 话题代表的是已知信息; 话题指示的是有定的事物; 主语应具有以下的语义、形式特征: 1)主语的形式特征: 主语所在的格式可以用于从句和句子两个层面; 主语可以被焦点化; 主语可以用疑问代词提问; 2)话题的语义特征: 行为动作的施事; 性质、状态的主体; 通过上文中对话题和主语形式特征的比较,我们发现能否进入从句层面是决定话题结构与主语结构的首要条件。例如

7、: (6) a)王明看完了书 这就是王明看完书的地方 b)书王明看完了*这就是书王明看完的地方 话题和主语的第二个区别在于是否被焦点化。我们都知道在现代汉语语法中由判断动词语法化而得来的“是”具有典型焦点标记功能,而另一个与焦点相关的则是特指疑问代词的使用。疑问代词在现代汉语中自身具有+焦点特征,换言之,如果一个句子里包含着一个疑问代词,那么唯有这个疑问代词才具有加焦点标记“是”的功能。例如: (7) a)是谁那天用钳子把自行车车修好的? b)*谁是那天用钳子把自行车修好的? 但是当主语是非疑问代词时这种情况就可以避免发生,因此原则上句子中的每个成分都有被焦点化的可能,例如我们可以说“他是昨天

8、用钳子把车修好的”,也就是可以被疑问代词提问的句子成分都可以被焦点化使用,总之,我们认为能否加焦点化标记与能否用疑问代词提问,均具有判断依据和价值。 柳英绿在汉韩语话题对比中指出,用以上两种标准确定汉语的主语和话题并不科学和全面。文章中认为话题是某个句法成分附带的语用功能,而非独立的句法成分,不可同日而语。 (8) a)我写信。 这里就是我写信的地方。 b)信我写了。*这里就是信我写的地方。 (9) a)这棵树叶子大。 b)这棵树叶子大的原因是什么? (10) a)他看完了红楼梦 谁看完了红楼梦? b)红楼梦他看完了*什么他看完了? c)在房间里,爷爷看报纸,我做作业 *在哪儿,爷爷看报纸,我

9、做作业? 首先文章中认为之所以b)不成立而b)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是有无标记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与这棵树是有标记主语,而信则是无标记主语。 然后又指出a)是无标记句子,他既是主语又是话题,而b)中红楼梦则为兼有标记主语和标记话题,c)中的在房间里只是由状语充当的话题成分而非主语成分。 而这些例句则说明有无标记的问题,而无法成为区别主语和话题的标准。我们通过对比发现,所谓的有无标记主语有无标记话题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具有某种统一性。 (8) b)信我写了。 ? ? ?. (10) b)红楼梦他看完了 “?”? ? ? ?. 我们发现,例句(8) b)和(10) b)中的韩国语表达式是通过下列变

10、换而来。 (8) b)? ? ?. ? ? ? ? ? ?. (10) b)? “?”? ? ?. “?”? ? ? ?. “?”? ? ? ?. 上述例句不仅为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关于在句法结构中使用韩国语话题标记的必要性问题提供了佐证,还从另一个方面指出韩国语对格助词“-?/?”也具有话题功能,因为例句 中的变换也是对格助词“-?/?”实现话题化的推导过程。换 言之,只有在韩国语句子结构中 “-?/?”实现标记话题化 时,相对应的汉语句子结构才会有此类病句的出现。另外,(10) c)句在韩国中有如下的表达方式: a) ? ? ? ? ? ? ?. b) ? ? ? ? ? ? ?. 而在韩国语

11、句子结构中b)句是可以被疑问代词提问,且仍成为一个有标记的话题,只不过成为话题的成分发生了改变,即从a)句的“?(房间里)”变成a)“? (爷爷)”和“?(我)”。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认为c)中也可以有其他话题的实现,汉语话题的位置也绝非一定要出现在句首呢? 从以上的语料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施事具有被焦点化和被疑问代词提问的特征,而受事则不具有此项功能。在现代汉语中作为句首成分的受事往往都是有标记主语兼作话题。这里当然也有例外的出现,即为被动句时,则不然。 (11) a)小王被领导批评了 是小王被领导批评了 b)谁被领导批评了? 是谁被领导批评了? c)小王被领导批评的时候,他还是笑呢 *是

12、小王被领导批评的时候,他还是笑呢 汉语有的时间或者处所成分,也可以被焦点化或用疑问代词提问。 (12) a)昨天很缓和 是昨天很暖和 哪一天很暖和? b)墙上挂着一幅画 是墙上挂着一幅画 什么地方挂着一幅画? 在对比中我们发现,(11) a)和(12)句在韩国语中兼有话题和主语两种表达方式,而只有成为主谓句结构时才能够满足与汉语相同的语义,并完成上述例句中的变换。如下: (11) a)? ? ?. ? ? ?? ? ? ?. *? ? ?? (12) a)? ? ?. ? ? ? ?? ? ? ?. *? ? ? ?? (12) b)? ? ? ? ? ?. ? ? ? ? ? ?? ? ?

13、? ? ? ?. *? ? ? ? ? ?? 结合在前面我们提到的关于汉语中话题和主语的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汉语中话题和主语不仅是平行的单位,而且石毓智在汉语的主语和话题之辨中所列的关于话题的形式特征的标准具有可行性。 三、韩国语的话题和主语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普遍认知里韩国语不仅话题和主语都较为明显的语言,而且区别也较为明显。但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又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以下的困扰。 (13) a) ? ?. (这是事实。) b) ? ?. 我们明显感到两个句子在语义上的区别,难道只能够用标记来说明前者“?”是主语,而后者“?”是话题?一个表确认,一个则为强调?还是用一个表示是新信息,另一个则为旧信

14、息来区分。 其实两个句子的差别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而又有效的方式进行说明。 (14) a) ? ?. ? ?. b) ? ?. *? ?. 之所以会出现(14) b)是因为完全不符合逻辑。这是由于“?”与“?”的外延的不同所带来的结果,换句话就是(14) a)中的“?(这)”“?(事实)”,而(14) b)中的“?(这)”“?(事实)”。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之所以话题的结构不能进入从句的原因。例如: (15) a) ? ? ? ? ? ? ?. b) *? ? ? ? ? ? ?. (如果)他是人就不会做那种事。) 从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想要句子成立,那么我们只能够使用格助词“-?/?”,

15、而不能使用助词“-?/?”。通过(15)中句子的转换,再结合合同和归属原理很容易说明此类现象。 那么,非名词性句子是不是仍遵循此规律呢?我们再看看其他的谓语性句子。 (16) ? ?.(花儿美) ? ? ?. (花儿是美的) (17) ? ?. (风吹) ? ? ?. (风是吹的) (18) a) ? ? ? ?. (花儿美,但是叶子不太好) b) ? ? ? ? ?. (刮风,但是不太冷) (16)与(17)句虽因-(?)? ?使谓语性成分 “?”、“?”转换为名词性成分“? ?”、“? ?”从而仍遵循名词性句子对外延的要求,但是与(18)句中的a)和b)显然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对前面探

16、讨过的在外延性问题中的和重新进行审视。换言之,两者不是独立分开的两个个体,前者不仅可以成为后者的一个特殊形态,后者也必然存在一个表达方式是以前者的方式呈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对传统意义理解的话题和主语进行全新的认识,也就是说“-?/?”固然是主格助词且这是它的主要功能,但它也会以话题标记的方式出现,“-?/?”作为话题标记虽被人们所熟识,但这也不仅是它唯一的功能。从下面的例句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非话题标记的功能。 (19) a) ? ? ? ? ? ? ? ?. (那个人越吃越瘦) b) *? ? ? ? ? ? ? ?. 我们发现,(19) b)再添加了一些句子成分之后不仅变得自然了

17、,而且语义上似乎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20) b) *? ? ? ? ? ? ? ?. (你知道他越吃越瘦这件事儿吗?) c) ? ? ? ? ? ? ? ? ? ? ? ??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一直以来我们对韩国中的话题和主语的理解,即格助词“-?/?”为主语标记,助词 “-?/?”则为话题标记是有所偏差的。韩国语不仅是话题明显的语言,其功能类型多样丰富,其中格助词“-?/ ?”作为话题标记的功能也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那 么,格助词“-?/?”作为话题标记的功能我们要如何区分使用呢?既然都是话题标记传统意义上的指定和强调已经不能够解决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例如语义表达上的

18、特点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换句话就是说,格助词“-?/?”与助词“-?/?”都是 话题标记,只不过在功能表达上格助词“-?/?”具有排他 性对立,而助词“-?/?”则有对照性对立。 四、结论 我们发现虽然对汉语话题和主语的研究分歧大,但是相对而言汉语是话题明确,句子结构条理清晰的语言。而研究表明,韩国语应为“话题陈述”结构的语言,许多语法中我们无法解释的现象,只有通过“话题陈述”结构才得以解决。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两个关于韩国语是话题性而非话题和主语显著的语言的理由就是,一为格助词“-?/?” 与助词“-?/?”的外延问题,前者为合同而后者则为归属问题。这打破了我们贯有的思维模式,我们不赞同非黑即白,与格助词“-?/?”搭配就是主语成分,助词“-?/?” 则表话题。不仅如此,格助词“-?/?” 既可以是助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