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湘教版五班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 我们要做好教案,教案可以反映老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是衡量老师教学水平凹凸,尤其是教学看法仔细与否的重要尺度。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湘教版五班级语文下册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湘教版五班级语文下册教案1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榴”等6个生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把握“便”这个多音字,理解“廉价、喜爱”等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悄悄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风光,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
2、文,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悄悄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风光,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榴”等6个生字,把握“便”这个多音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具预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导入: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打一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猜谜语 2.老师板书课题,同学齐读课题。(板书:落花生) 3.简介: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k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
3、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_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4.“落花生”就是我们平常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出示课件2) 5.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3)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检查,订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借助多媒体检查认读生字
4、词状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竞赛读)。 4.检查同学读课文状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状况。 (出示课件4) 5.默读课文,思索: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 (种花生、收花生。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预备。吃花生时的谈论。) 老师:根据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生商量,并回答,师总结: 第一部分(1)写“我们”根据母亲的叮嘱开发空地种花生,居然收获了。 其次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定下过节的地点。 第三部分(315)写“我们”和父亲吃花生、议花生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出示课件5)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索:你读懂了
5、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沟通。(出示课件6)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开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会写课后10个生字。 2.熟读课文。 3.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表达中的作用。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悄悄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风光,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具预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
6、入,交代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连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对花生为什么有着特别的感情,还要学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深化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出示课件7)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谈论花生的好处。其次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谈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出示课件8) 3.小组商量沟通。 4.全班沟通,老师引导。(出示课件9) (1)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出示父亲的话。 指名读父亲的话
7、,然后完成如下填空:(出示课件10)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让人一见就_,但是和_相比,还是_最珍贵。 分析父亲的话,同学议答。(出示课件11) a.“喜爱”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喜爱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喜爱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喜爱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珍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珍贵? (板书:悄悄无闻地奉献最珍贵) (引导同学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悄悄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同学再次读父亲的话,并依据自己的理解,推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出示课件12) (a
8、)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板书: 对比的手法落花生和桃子、石榴等对比。 师: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冲突,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老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悄悄奉献的品行,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出示课件13)
9、 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喜爱之心的?有没有其他事物具有花生这样的品质?你能用上“喜爱”一词说一说吗? (2)体会其次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出示课件14) 出示父亲的话。 同学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行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当做怎样的人;父亲训练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行,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_、对别人有用的人。) 老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商量沟通 “风光”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风光”?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
10、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悄悄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挨次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索练习2)(出示课件15) 种花生()()() (板书:收花生品花生评花生) 2.思索: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受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受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为什么要这样支配?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沟通。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
11、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风光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解并描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具体。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来写,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楚明白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留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延长拓展 人们经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湘教版五班级语文下册教案2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等8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
12、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理解父亲借花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风光,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同学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字词的理解,了解花生的特点和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弄清课文的主次。 2.难点是想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绽开朗读体会,让同学认识到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预备: 1.布置同学搜集有关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常识的资料。 2.老师预备落花生和其他果实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和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爱好。 1.出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
13、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能猜出这是什么?(板书课题。) 让同学说说自己对花生的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 2.导入新课。出示落花生的图片,老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本文的有一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的童年时间。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疏通字词。 (1)要格外留意 正音:“榨”是翘舌音,读zh,不读z;“空地”的“空”读第四声;“叮嘱”的“咐”和“廉价”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写字:“慕”的中部是不要多写一横,不要写成“目”,下部不要少写一点,不要写成“小”;“亭”下面是“丁”
14、,留意不要写成“子”;“叮嘱”都是“口”字旁;“亩”和“播”都有一个“田”字。 排火车读生字:亩(m)播(b)浇(jio)叮嘱(fnfu)亭(tng)榨(zh)慕(m)矮(i) (2)新词理解。 叮嘱:口头指派或指令。 喜爱:由于宠爱或敬重而情愿接近。 风光:(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2.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留意停顿。)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同学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2.引导同学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课文以“落花生”为题,写了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的事。) (1)朗读第1
15、自然段,思索: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写种花生、收花生。) (2)朗读第2自然段,思索: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预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事情进展挨次): a.课文先写(种花生、收花生),再写(吃花生),最终写(议花生)。 b.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其次部分(第2自然段):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预备。 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父亲对花生品行的赞扬,使我们对花生产生了鄙视之情。 其次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把握状况。 2.复习旧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
16、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花生的格外。这一课我们要连续学习这篇课文,感受花生的特点及爸爸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哪一部分是详写?哪一部分是略写?(议花生是详写。) 思索:收获花生后,全家人的心情怎样?(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商量:花生的特点是什么?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答:花生味美、可以榨油、价钱廉价。(同学依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珍贵之处。 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珍贵之处: 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17、位置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矮矮的鲜红嫩绿 有无果实挖起来才知道一见就生喜爱之心 出示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子、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同学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特别有用,悄悄地为人类奉献。) (2)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盼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风光,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风光,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风光,更
18、盼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3)出示父亲的话,启发思索:父亲借落花生来训练孩子们做个什么样的人?引导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齐读父亲的话,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回顾课文,开展活动。 1.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风光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小练笔:生活中有许多平凡的人,他们像“花生”那样,悄悄无闻地作着贡献,用一段话写写你身边这样的人。 湘教版五班级语文下册教案3 白鹭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鹤”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联系课文
19、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致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同学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致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难点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预备: 白鹭课件共四组。 第一组:白鹭与朱鹭、苍鹭、白鹤的对比图。 其次组:白鹭的外形图及文字描述。 第三组:白鹭生活场景图三幅及文字。(觅食、栖息、低飞) 第四组:白鹭全部生活场景图及文末一段文字。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爱好。 1.出示谜语让同学猜: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
20、边结伙伴,田野沟渠寻食粮。(打一动物)谜底:白鹭(师出示图片) 2.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以清爽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同学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质疑沟通。 3.重点区分翘舌音“朱、澄”,平舌音“增”,指导“鹤、嫌”的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引导同学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索: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致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21、 3.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1)白鹭是一首精致的诗。 其次部分(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合,非常精致。 第三部分(68)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布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911)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其次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把握状况。 2.请同学背诵有关白鹭的诗句。 二、赏读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致”美。 1.直入开篇,抓住中心: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它却是一首“精致的诗”。 板书:精致的诗 2.指名回忆诗的特点:在你们印象中,诗有哪些特点呢?(语言精炼形象,节奏感强
22、,富有意境。) 3.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白鹭诗一般的“精致美”。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致的诗呢?打开课本,读读1-5小节,边读边想边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致? 整体感知,读出同学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鹭外形的诗一般的精致美。 4.集体沟通,引导,感悟。相机用法多媒体展现白鹭的外形图和对比图。 其次小节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引导同学抓住关键词体会并通过观看课件中的白鹭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第三小节对比描写: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有其独特的小巧美和寻常美。(引导同学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巧、玲珑、严厉、平常。伴随音乐,读中感受如诗般精致、漂亮的
23、白鹭。) 第五小节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工巧夺!(引导同学观看白鹭的近景图,说出白鹭的外形,读中体会白鹭形体一切都很适合,像诗一样精致,优美。) 白鹭真是一首“精致的诗”啊!古往今来,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听听课文6-11自然段,或许大家能从“白鹭”这首诗中找到优美的、富有诗意的画面! 三、赏读6-11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范读课文6-11小节。(音乐稍低) 2.指名沟通捕捉到的关于白鹭生活的画面:此刻,你仿佛看到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觅食、栖息、低飞) 3.布置同学自读自悟:哪些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专心读一遍,画出访你回味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
24、受! 4.同学自读自悟自写,老师巡察指导。 5.指名同学集体沟通,相机用法多媒体展现画面,师生导读导悟。 第一幅图白鹭觅食(第6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现画面“觅食图”:是啊,白鹭觅食恬静安详,如诗般迷人! (3)观赏画面并取画名:多美的一幅画,你们能给它取个画名吗? (4)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手法的绝妙,体会白鹭与水田的和谐搭配。 文中不说白鹭“叼鱼”,却说它“站着钓鱼”,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指导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读出诗一般的韵味。 其次幅图白鹭栖息(第7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现画面“栖息图”是啊,白鹭垂钓美妙绝伦
25、,白鹭登高栖息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3)看看图,读读画面下的文字,再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4)指名沟通感受。 (5)点击画面隐蔽的文字“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质疑激趣,启发想象:你们说,在晴天的早晨,白鹭悠闲登高,独处小树的绝顶,真的是在眺望吗? (6)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 (7)配乐齐读课文。的确,郭沫若的这一疑问,真能引起我们读者无限的遐想。多么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啊!专心读一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第三幅图白鹭低飞(第8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现画面“低飞图”及第8小节的内容。 (3)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悠闲和欢乐。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
26、无穷的乐趣!看白鹭乘着夕阳归去,是一件多么欢乐的事情啊!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目睹白鹭的亲身经受。 当我们再次聚焦白鹭生活的画面,不得不惊叹于白鹭全身流泻的、诗一般的美! 第四幅图白鹭全部生活场景 (1)展现白鹭生活场景组合图,配乐让同学静静地观赏。 (2)质疑: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它美中还有不足吗? (3)指名集体沟通,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4)老师描述: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全景图中显示第11小节文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6)齐读第1
27、1小节。让我们和郭老一样,面对这可爱的小精灵,发出内心的赞美吧! (7)板书:韵味无穷的诗 四、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赏读全文。 或许白鹭这首精致的诗,这首韵味无穷的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觉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宠爱。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 2.齐读。(音乐渐高) 3.指名说说观赏了全文以后的感受。 4.老师总结: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人类发觉美的眼睛。真诚地祝福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觉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五、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
28、抄写你喜爱的自然段。 2.阅读类似课文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 湘教版五班级语文下册教案4 白鹭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等11个字。把握“精致、配合”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通过对比、挺直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对白鹭的宠爱、赞美之情,激发同学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对比、挺直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对白鹭的宠爱、赞美之情,激发同学对鸟类,对
29、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8个生字,会写“素、宜”11个字。把握“精致、配合”等词语。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方法。 教具预备 课件,白鹭的图片 教学设计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1.老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日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 2.展现沟通有关郭沫若的资料。(出示课
30、件3)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的_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头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白鹭也作鹭鸶。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同学字词。(出示课件4) 2.精准、流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出示课件5) (1)课文主要描写的
31、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四、沟通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盼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白鹭外形美) 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板书:清田独钓图。(出示课件7) 清晨望哨图(出示课件8) 黄昏低飞图。(出示课件9) 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几部分? 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师总结: 这篇散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 其次部分(2-10)从不同方
32、面介绍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鹭,明白了白鹭的美,体会到了对白鹭的宠爱之情。可以说,这一课是很有收获的。 六、布置作业。 1.把握课后生字词。 2.背诵课文。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明白的情感。 3.学习通过对比、挺直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对白鹭的宠爱、赞美之情,激发同学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具预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连续学习白鹭这篇文章。(板书:白鹭) 2.听写词语,订正。(出示课件12) 精致色素配合身段生
33、硬寻常常见 忘却流线型结构青色清晨平稳悠闲黄昏恩惠美中不足散文诗 3.抽查背诵。 二、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在上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描写了白鹭的美,那么,是如何体现白鹭的美的?就让我们深化阅读课文,去感受一下。 重点句子解析。(出示课件13) 白鹭是一首精致的诗。 运用比方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的美。用“诗”来比方,新颖,贴切,耐人寻味。 板书:精致的诗 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对此是如何评价的? 同学商量,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色素美洁白铁色青色 评价: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句话说明白白鹭颜色的恰到好处。 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对此是
34、如何评价的?(出示课件14) 同学商量,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身段美;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评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这句话说明白白鹭身段美得恰到好处。 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合。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是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写出了白鹭无论色素的配合,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合的特点,突出了白鹭的美。 而白鹭却由于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出示课件15) 同学商量,师生共同总结: 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专心体会,就会发
35、觉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 现在我们仔细品尝描绘白鹭的三幅图,看看是怎样挺直描绘白鹭的美的。(出示课件18-20) 图画之美:清田独钓图。 生商量:是怎样描写“图画美”的? (板书:图画美) 师生共同总结:借助插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图画之美。田为镜匣,白鹭为主体,好一幅水墨丹青。 悠闲之美:清晨望哨图 生商量,是怎样描写白鹭的“悠闲之美”的? (板书:悠闲美) 师生共同总结:描绘的背景-清晨;描绘的状态-悠闲,这是其他鸟儿没有的,是白鹭独特的。 清澄之美:黄昏低飞图 生商量:是怎样描绘白鹭的“清澄之美”的? (板书:清澄美) 师生共同总结: 背景-黄昏 状态-低飞 感觉: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 三、合
36、作探究,把握主旨。 (同学商量总结,老师引导指正)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21) 白鹭是一首精致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板书: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宠爱赞美 开头句的比方旨在点出的发觉,引出下文;结尾的两个比方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通读课文。 这篇文章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出示课件22) 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表达了对白鹭的宠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宠爱赞美 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能发觉常见的美吗? 四、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纯洁自然,富有情趣。通过对形象和颜色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方,使白鹭的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伙开汽修店协议合同
- 卖服装入股合同协议书
- 劳务派遣公司合同范本
- 农村老宅出租合同范本
- 公司花园维修协议合同
- 台架装置技术合同范本
- 双方合作协议变更合同
- 电商平台品牌推广方案
- 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的影响研究
- 关于确定墓地的协议书
- 包工不包料建房合同书范本
- 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4年国家体育总局事业单位招聘人员(秋季)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海南公司防止电力建设事故三十条措施题库
- 个人所得税知识培训
- 配电柜的维护、管理、保养方案
- 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情况登记表
- 意外伤害急救知识培训
- 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指导 中华文化
- 某部队副食品供货项目配送方案
- 空调机组维保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