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知识梳理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 所有。 2.奴隶社会: 制井田制。 (1 )含义:井田制形成于商代;鼎盛于西周;瓦解于 春秋;废除于战国。井田制与分封制密切相关。夏、商、周时期,国君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君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在“井田”(又称公田)里集体劳作。 井田制的实质就是王田制,即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这种土地的国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公有制,它是国君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
2、被排除在外。因此,奴隶制国家以及周王,代表的是少数人利益,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也就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了。 (2)瓦解标志:鲁国实行“初税亩”。 3.封建社会: 制 (1)形成:A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 (2)分类: 按土地占有形态分类,一般认为封建社会有三种土地所有制:A国有土地:如均田制,即是封建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使用,作为征收赋税、增加国家收入或壮大军队、维护统治的依据。B地主土地私有制: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
3、土地。其特点是个人所有,土地可以买卖。由此,土地兼并成为封建社会不可避免也无法根除的现象。C小农土地私有制:广大农民占有很少土地。其中以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体,国家政权控制部分土地,小农土地私有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3)措施:面对土地高度集中,历朝政府都采取措施抑制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A北魏至隋唐的 :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B明朝实行 ,即丈量田亩 ,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二、“重农抑商” 1.原因: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维护封建国家政权的 (即自然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
4、的征收。 3.演变: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政策。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 (2)西汉汉武帝 “重农抑商”政策。 (3)明清继续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4.评价: 积极作用:重农,能促进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实际生活中也发挥过巨大作用,比如商鞅变法时期秦发展最为强大,汉武帝时国力强盛,都与此项政策有关。 消极作用:人为割裂农、工、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商业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也受到限制;从政府行为与经济自身规律来看,抑商政策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封建社会晚期,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束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
5、展,阻碍了社会进步。 封建社会不同时期,作用各有侧重。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为主。 三、“海禁”和“闭关锁国” 1.明代的“海禁”: (1)原因: 。 (2)内容: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3)实质: 。 2.清初厉行“海禁”: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 (1)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 。 (2)内容:A禁止官民私自出海;B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 3.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A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B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C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2)内容: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并不
6、是 海外贸易。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时只开 一处通商,并设立政府特许的贸易机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3)后果:A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C“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重点突破 1.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 (1)基本类型:分为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屯
7、田制、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 长期存在的基础。 (2)变动趋势:一方面:大地主、大官僚和贵族不断地兼并土地。其结果是:地主阶级控制了大量土地;农民无以为生;封建统治力量严重削弱;进而导致了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的爆发,旧王朝往往迅速溃灭。另一方面:新建立的封建政权中比较有远见的统治者往往利用政权力量,对土地占有状况进行调整,调整的基本点在于:确保国家控制一定数量的土地,以保证维护强大的国家机器所必需的赋税财政收入;安定农民,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以恢复生产,稳定统治。但封建政权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这样
8、农民起义的不断爆发,封建王朝的不断更迭就难以避免。 2.正确认识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 从根本上来讲,它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反映,是生产力低下的必然产物。 (1)基本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及目的: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3)明清两代“重农抑商”的具体表现“重本轻末”的治国理财思想。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独占专利,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歧视商人。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4)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后果: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
9、经济;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发展;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 (5) 评价“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巩固新兴地主政权,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重视农业的思想也是正确的。如:对秦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秦国,农业是经济基础,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到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具体见上面。 3“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原因和评价 (1)
10、含义: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禁海”。需要注意的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2)原因: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明中期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是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客观原因。清朝统治者民族狭隘性的表现。满清统治者企图通过“海禁”、“闭关”,将国内汉人与外界完全隔绝,以防他们内外联结,形成反清力量。 (3)评价:积极作用: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消极防御手
11、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消极作用:它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4)启示: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进步,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 才能超越世界先进的国家。 典例解析 例1(09年浙江卷)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7 60:40
12、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厢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 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在实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材料的能力。农业税的“消”有可能是农业生产削弱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税率降低引起的,说法错误。我国古代自商鞅变法到清朝,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说法不符合史实。宋代随着商业外贸的发展,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 非农业税不断增长, 符合题意由表格中非农业税所占比例可知,非农业税已经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符合题意。答案
13、:C。 例2(09年广东卷B)4. 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且因此不纳税的人成为“盗贼”。这反映当时朝廷( ) A.要求民众纳税 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 C.不要求民众纳税 C.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 解析:既然朝廷将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说明朝廷要求民众纳税,也就是说如果不纳税,就有可能被官府当作“盗贼”对待。答案:A。 例3(2008上海)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西周北魏唐朝明朝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均田制是我国古代北魏至唐中叶推行的土地分配制度。答案:B。 例4(2007年海南4)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
14、,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解析:限定各地方设置交易市场的资格条件,说明唐朝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 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答案:C。 例5(2007年海南7)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解析:解题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材料,明朝政府坚持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可排除BC
15、D三个干扰项,张居正之所以有农商并重的言论,主要是由于明朝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时代趋势决定的。答案:A。 例6从秦代到清代,在各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农民土地私有制 B.井田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土地国有制 解析:战国时期确立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占统治地位。答案:C。 例7对明清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产生 B.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D.有利于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解析:明清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根源是资本主义萌芽,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 而“重农抑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故
16、也不利于民主思想产生。答案:A。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孔子审订的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均田制 C.氏族公社所有制 D.农民土地所有制 2诗经大田写道“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从这些充满现实主义古典文学气息的文字中,我们能探究到的古代经济信息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土地兼并严重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井田制趋于瓦解 3.下图是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一枚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以纪念在中国存在了2600年的农业税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国的农业税大致开始于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4
17、(2007年肇庆)春秋末期,鲁国某贵族拥有封地300亩,另开垦荒地2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 A.100亩 B.200亩 C.300亩 D.500亩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 5(2007年扬州)“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井田制瓦解,分封制遭到破坏 B.按军功赐田授爵,废除贵族特权 C.新的赋税制度动摇井田制基础 D.铁农具导致私田大量开垦 6.战国时期,秦国“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 A.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C.提高了劳动者的身份地位 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7.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
18、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 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土地兼并 B.封建土地私有制 C.国家授权许可 D.豪强地主贪婪成性 8吕氏春秋上农载:“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民贵君轻 B.施行仁政 C.重农抑商 D.闭关锁国 9.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始于 A.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B.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C.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D.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 10(2007年海口)齐民要术序
19、中载:“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厥而不录。”材料表明,贾思勰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态度是 A.反对 B.赞同 C.听其自然 D.主张适当改变 11(2007年汕头)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是正确的 B.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C.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始终起消极作用 D.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12.关于明代海禁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根源是小农经济 B.直接原因是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C.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D.政府始终严格执行海禁政策 13(2007年韶关)下列不属于清王朝实行
20、抑商与禁海政策理由的是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 C“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D.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反抗斗争 14(2007年临沂)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 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 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 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 二、材料解析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白居易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
21、“机梭声札扎,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材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 (2)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 16. 阅读下列材料: word整
22、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猬救活荒民书 材料四:金宝庐舍,转瞬灰炽,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推原 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 (2) 材料二反映
23、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发生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 样的影响? (3) 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举例说明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该问题而采取的措施,结果如何?为什么? (4) 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匹布,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2) 材料二反映出来的现象与材料一反映出来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陈列落地培训课件
- 《工程力学》课件第10章 组合变形
- 肝性脑病免疫失调研究-洞察及研究
- 平台供应链整合策略-洞察及研究
- 几何量公差和检测试题与答案解析
- 服装制版师中级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版医院管理顾问聘用制院长服务合同
- 2025版船舶内墙涂料粉刷服务合同范本
- 2025标牌规范建设项目技术咨询与服务合同
- 2025年新材料进口贸易合同协议书
- 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培训
- 高中生德育教育主题班会
- 婚介服务协议书范本
- 2025届高考作文备考之主题素材:家国情怀
- 蜜雪冰城加盟合同(2025年版)
- 消毒供应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
- ACS合并消化道出血治疗策略
- 数字化转型视角下H公司订单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 精益管理看板
- 汽车产品初期流动管理计划
- 《战略资源稀土》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