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育思想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精选教育文档.doc_第1页
论语教育思想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精选教育文档.doc_第2页
论语教育思想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精选教育文档.doc_第3页
论语教育思想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精选教育文档.doc_第4页
论语教育思想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精选教育文档.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语教育思想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儒学思想体系几经演进, 从汉朝以后始终是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主导思想, 孔子也成为古代文化史、 学术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孔子在中国历史上, 至少做出以下三项破天荒的创举:一是进行大规模私家讲学活动, 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 将之引向民间; 二是创立了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学派, 即不依附某个特定的政治势力, 以思想的传承为纽带的学术集体; 三是最早地将政治、社会及人际关系等实际问题转化为非参政人士探讨的学术问题,并且建立起系统的思想体系。 中国古代历朝统治思想基本上是建立在孔子思想体系之上的,而论语中所反映出的教育理论,对音乐教育有很大的启示。一、论语中的艺术素

2、质孔子把艺术素质当作文化素质的一种延伸,他在把文学作品诗三百重新谱以曲调后,诗三百就不单是一种文化作品,亦是艺术作品。 很少有人在评价孔子的时候提到他是一个艺术家,但事实上孔子通过对艺术的学习、实践、研究、交流,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思想, 培养了自己的审美意识, 具有了相当高的审美趣味。美与善是孔子的审美标准,美是指音乐本身旋律优美,善是指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健康向上, 对人能产生良好的影响。 他指出完美人格的形成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过程,并美普遍存在于大自然和生活之高度评价了艺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中,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亦是人类永远的追求,艺术欣赏和艺术实践是提高人们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1.

3、 艺术欣赏。当时的乐,并不仅仅是指音乐。郭沫若说过,中国旧时的所谓乐,它的内容很广泛。音乐、诗歌、舞蹈本是三位一体自不用说,绘画、雕镂、建筑等造型美术也被包含在内,甚至于连仪仗、田猎、肴撰等都可以涵盖。凡是使人快乐,使人感官可以得到享受的东西,都可以广泛地称之为乐,但它以音乐为代表,是毫无疑问的。因此所谓乐,在春秋时代,还泛指当时的文艺。它包括词、曲、舞三部分,相当于后世的诗歌、音乐和舞蹈三者的结合。 孔子刻苦学习旧时流传下来的乐,并在一生中长期坚持对乐的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孔子的艺术素质不断提高,对乐的认知水平也高于常人, 他对乐做了大量整理工作, 由于孔子一生都在对诗歌、音乐进行学习、研究

4、,因此他具有相当高的审美素质。2. 艺术实践。孔子经常进行艺术实践活动, 论语中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除了唱歌,孔子还经常击磐、弹琴,论语中对于孔子此类艺术行为均有颇多记载。孔子一生爱好唱歌,只要孔子不参加丧礼,那么其余时间他是天天唱歌的;孔子除了自己唱歌外,还经常与别人一起切磋,相互学习:“子与人歌而善, 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孔子耗费了极大的精力进行了孜孜不倦的音乐学习和实践, 而且他的一生弦歌诵乐不绝,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经过长时间的浸润, 乐已经成为孔子生活的一部分, 在孔子心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音乐教化则是孔子艺术教育的核心。 孑 L 子

5、弟子在孔子的影响和教导下, 均对乐有一定的造诣, 且经常进行艺术活动;通过对其弟子艺术活动的研究, 亦可从侧面反映孔子对乐的重视。二、论语教育思想对音乐教学的启示1. 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 知行统一。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知识结构以及自身修养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音乐教学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关键。 论语 ?述而中提到“诲人不倦” ,是说教诲别人不能厌倦。作为音乐教师,要想做到诲人不倦, 不但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 还应该有好的德行。在专业方面, 音乐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演唱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

6、、提炼,运用到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并且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的学习, 积累大量曲目, 不但要注重优秀经典作品的积累,也应该关注新创作的作品,广泛浏览、学习和试唱,不断地补充和丰富自己的曲目量, 在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作用的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专业修养。在师德方面,论语中说:“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这是对孔子温和而又严肃,威仪而不凶悍, 恭谨而又安详的写照。 要求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和蔼可亲又严肃不苟, 神情上威严庄重而不凶猛强悍, 作风上谦恭谨慎、从容不迫而又不浮躁骄横,表里如一、 知行统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性格等方面的情况,循循善诱、言传身教,让学生自觉地尊重老师、

7、积极地配合教学, 如果老师过于严厉甚至急躁动怒,会使学生紧张害怕,不能领会和做到老师的要求,影响教学质量。因而,音乐教师应为人师表, 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和教育学生, 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2. 音乐教学要实施启发式教育。 启发式教育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教育思想, 是孔子教学经验的升华和结晶, 也是我们应该提倡和践行的重要教育思想。 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 以自身的体会告诉我们, 要使学生获得广博精深的学问, 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自觉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音乐教学也是如此,成功的音乐教学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积极配合。 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和良好的歌唱习惯,

8、教师应有意识地运用比喻,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歌唱欲望, 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现代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如果教师大包大揽, 那么作为主体的学生就失去了主体意义, 而主体不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就无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孔子这种启发式教育的精神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 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关键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及时的启发, 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 为人师者只有当学生的思想在心中汹涌、 喷薄欲出的时候去引领他、点化他,才能使他得到的领悟终生难忘。音乐教学中,知识的传授、技巧的训练大多都是教师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演唱经历以及对作品

9、的理解和感受来完成的,启发式的语言能够调动学生积极的想象和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教师的教学意图。3. 教师要因材施教。 孔子认为人性是有差异的, 提出“性相近,习相远也。”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充分把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原则,在共性标准的基础上,针对个性特点,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了解、 研究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的音乐修养、接受能力、性格爱好等情况,在不违背基本教学原则的基础上, 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按照学生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曲目,也就是说不论以什么为代价, 教师都不能让学生唱不适合他嗓音条件的作品。同时,教师也要

10、发掘学生的优势,启发学生发挥自身特长,真正实现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另外,还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 及时、合理地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修改,循序渐进。4. 学生要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子曰:“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就是要求学生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 并且在学习上不能满足。音乐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的学科, 有的学生明白了教师讲的道理,但就是做不到,这就要求在学习中多听、多练、多思考,“受之于师”然后“熟之于己” 。在实际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只要在音乐学习上取得进步的学只有喜欢,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都是热爱音乐艺术的,才会愿意去学,才有可能学好。由于自己对音乐艺术的

11、热爱,所以有很大的学习热情, 不但课前会作充分的准备, 在上课时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 与老师沟通, 让老师能够及时准确地得到反馈信息,从而合理地制定和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 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在课后,还能够反复思考和练习, 认真体会教师的授课内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就会有所收获和进步。5. 师生要平等合作、教学相长。在教学活动中,孔子提倡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理论上说, 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授知识的过程, 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 这两方面是辩证统一的互动过程。 正是由于师生平等, 孔子与学生之间才能形成平等交流、相互切磋、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老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缩短, 使双方教学相长、 共同进步。教学过程中,师生是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工作而结合起来的, 教学任务的完成必须靠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师生双方应相互尊重和爱护。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错误理解教师的要求, 或者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 不能很好地跟教师配合, 这需要教师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耐心地解释与引导,消除学生的疑问。作为学生来说,要认真踏实地领会教师的教学要求, 积极与教师配合, 不能急于求成。在音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