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制版方法_第1页
服装制版方法_第2页
服装制版方法_第3页
服装制版方法_第4页
服装制版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服装制版方法 服装真比例真比例技术是从美学意义出发,数学意义落脚的系统的服装结构样片工艺处理技术。它应该是以数学规律为主干,以经验调节为附属。它要必须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最大限度减小工作负荷的前提下,既快速又明确地完成服装结构设计、结构处理以及工业制板操作,并进行高效的系列化样板的制作。在正式学习制板技术的应用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服装真比例技术的基础理论做一下系统的学习。 一、人体与服装的测量 人体从服装研究的角度来观察,可以称作服装人体。 服装人体是服装造型的依据,服装的许多部位都能在人体上找到相应的符合部位,服装各部位与人体相应部位的具体尺寸关系,对于服装的合体要求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确定上述

2、关系的前提就是服装人体与服装成品的科学测量。真比例技术最基础的知识是全新的人体测量知识。 (一)服装人体主要测量部位介绍(图1-1) 1、胸围 (B0):沿胸部最丰满处围量一周。测量时要注意皮尺保持水平,紧度要保证人体正常的呼吸量。 2、腰围 (w0):沿腰部最细处围量一周。 3、臀围(H0):沿臀部最丰满处围量一周。 4、肩围(S0):分别从人体前、后水平测量左右肩端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前后肩宽),取二者之和。(一般可视为前肩宽的2倍) 5、颈围(N0):在颈根处围量一周。 6、身高(h0):头顶至脚底的普通距离。 7、上体长:头顶至耻骨联合处的高度。值得指出的是,上体长不一定等于身高的一半。

3、 除此之外,还有头围、胸下围、臂根围、上臂围、前臂围、腕围、下腰围、臀上围、大腿围、小腿围、踝围等等,但是不常用。 (二)服装成品主要部位介绍 1、胸围 (B):人体净胸围(B0)加放松量得到。 2、腰围 (w):人体净腰围(w0)加放松量得到。 3、臀围(H):人体净臀围(H0)加放松量得到。 4、肩围(s):人体肩围(s0)加放松量得到。 5、领围(N):人体颈围(N0)加放松量得到。 6、号(h):号是服装工业化生产中概括出的以厘米(cm)为单位的身高数值,一般的号采用取整的办法设置,不是直接测量得到的。例如:165号、170号等等。通常情况下,号的个位数值非5即0,号的档差为5。 7、

4、半号:以厘米为单位设置的上体长的数值,等于号的一半。 除此之外,还有头围、胸下围、袖根围、袖上围、袖下围、袖口围、下腰围、臀上围、裤根围、裤腿围、裤脚围等等,但是不常用。 二、服装围度放松量规律 我们知道,服装的各个部位与人体相应部位之间不是紧紧符合的关系,而是应该保持一定大小的间隙的。此间隙直接导致服装各个部位的围度尺寸与人体相应部位围度尺寸的超出量,这就是放松量,简称松量。本书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放松量一般指的是具有代表意义的胸围松量。 图1-2 所示的是服装与人体胸部横截面处的间隙情况。假设人体胸围的平均半径为R,服装与人体的平均间隙为x,如果不考虑面料厚度,则有 放松量=成品胸围-净胸围

5、 =B-B0 =2(R+x)-2R =2x 可见,同身高人群的胸围的放松量与人体的净胸围无关,却与间隙大小直接相关。 那么,特定款式服装与人体的间隙又受什么因素影响呢?很简单,如图1-4 所示:同一款服装与人体之间的间隙,应该与身高呈增函数关系。 图1-4 间隙与身高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特定款式服装的放松量受人体高度、面料厚度以及季节变化的制约。如果忽略季节对放松量的影响,服装的放松量()只与人体高度(h)以及服装用料的厚度(D)有关。它们之间的数学模型是: =h+2D =h+23.14d/2 h+3.14d -(数学模型1) 其中是放松量系数。不同类型的服装的不同部位,值不同。 例如男西服的

6、胸围值一般在0.10(即十分之一)左右。一位身高是170左右的男子,其普通西装的胸围放松量为 =0.10170+6.3 d =17+3.14d 假设面料厚度d=0.4cm,则 =0.10170+6.3 d =17+3.14d =17+3.140.4 =17+1.26 =18.26 18(cm) 忽略用料厚度D的影响,则17(cm) 也就是说,身高为170厘米左右的男子,其西服的胸围放松量大约是17 cm以上。 可见,在服装用料厚度D很小(例如小于0.1cm)的情况下,上述模型可以简化成 =h -(数学模型2) 这个数学模型可以改写为 =h -(数学模型3) (其中为半号松度系数,h为半号) 数

7、学模型2(和模型3)可以表述为:在忽略用料厚度的情况下,服装的放松量与人体身高(或半身高)成正比。 下面将几种常见服装的胸围放松量设置情况列表如下(表1-1): 表1-1 常见服装胸围理想松量与号(或半号)的关系 款式 旗袍 少女装 日本原型 普通西服 夹克衫 衬衫 中山装 两用衫 大衣 0.02 0.02 0.06 0.10 0.10 0.12 0.12 0.12 0.18 0.04 0.04 0.12 0.20 0.20 0.24 0.24 0.24 0.36 170号(85半 号)松量 34 cm 34 cm 910 cm 1718 cm 1718 cm 2021 cm 2021 cm

8、2021 cm 3032 cm 当然,表中所列松量仅为忽略面料厚度时的参考数据,时装类可以酌情变化。另外,季节的变化一般不会导致值的变化,但用料厚度的改变直接导致松量的变化。儿童服装的胸围松量也可以参考表1中的值来设置。 例题1冬季穿用的成人夹克衫,用料总厚度为0.5 cm,假设所穿内衣厚度也是0.5cm,请设置该款夹克衫的胸围放松量大小。 分析:成人的平均身高在170 cm左右,内衣厚度可以算作用料厚度的延伸量。 解:=h+3.14(0.5+0.5)=0.1170+3.141=20.1420(cm) 可知该款夹克衫的胸围松量可设置为20cm。 例题2为身高大约在130厘米左右的儿童设计一款学

9、生装,其胸围放松量设成多少较为合适呢? 分析:学生装可以参考夹克衫的松量设定(=0.10),再适当考虑用料的厚度以及儿童好动的特点来设置即可。 解:=h =0.10130=13(厘米) 加上面料厚度、儿童活动等因素,其松量应控制在1415厘米左右。 三、服装个体裁剪与工业裁剪样板 (一)服装的个体裁剪: 一般的服装店采用单量、单裁的办法解决个体定做服装的裁剪问题。操作时要设置各个部位的松量,然后根据成品规格进行具体衣片的尺寸处理。这种性质的裁剪对服装的合体性考虑较多,测量的人体部位也较多。 从原理上讲,测量人体的部位越多,根据这些部位进行裁剪的服装合体程度越高。过去我国民间采用的短寸裁剪法法就

10、是本着这个指导思想来从事操作的。但是,人们不可能通过测量得到人体所有部位的尺寸,除了少数几个起主要控制作用的关键部位(即主控部位)需要通过测量得到其实际尺寸数据以外,其他部位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推算得到。这些主控部位就是前面介绍的人体主要测量部位。 主控部位的选取数量要视人体体态的特殊程度而定。对于非常普通的人体来说,只需要34个控制部位就可以进行裁剪制图了,即使采用一个控制部位尺寸(如胸围或身高)也可以轻松进行裁剪制图。 由于生活中的人体较标准体存在一定的偏离,因此很少采用三个以下的主控部位来进行裁剪制图,一般都采用57个甚至更多的主控部位。可以说,个体裁剪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个体之间的体态差异性。

11、 (二)服装的工业裁剪样板: 服装的工业裁剪是建立在批量测量人体并加以归纳总结得到的系列数据基础上的裁剪方法。该类型的裁剪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群体体态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对立统一。 服装工业化生产通常都是批量生产,从经济角度考虑,厂家自然希望用最少的规格覆盖最多的人体。但是,规格过少意味着抹杀群体的差异性,因而要设置较多数量的规格,制成规格表。值得指出的是:规格表当中的大部分规格都是归纳过的,是针对群体而设的,并不能很理想地适合单个个体,只可以一定程度地符合个体。 在服装企业生产过程中,每个规格的衣片要靠一套标准样板来作为裁剪的依据。这些成系列的标准样板就是工业裁剪样板。 (三)工业化成衣的包容性:

12、 说到包容性,首先要重新认识“合体”的概念。 “合体”这个概念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可以说,尽管这两个字人们说了上千年,到如今似乎也只能和“得体”、“舒服”、“雅观”、“好看”等字眼相当。 实际上,工业生产的大部分服装其合体只是“基本合体”,所谓基本的意思是说大体上、差不多、不严格。很难想象一件紧箍在身上的服装会给人带来美感,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非针织类服装与人体之间都存在着间隙,这样的服装才会穿着舒适,并且方便人们的运动。穿着舒适是因为间隙可以为人体创造一个小的体外环境,营造一个小气候,方便运动说的是非针织类面料的伸缩性能有限,只能靠足够的宽松量来满足人体运动造成的体表变形。 从以上意义来说

13、,片面地强调合体显然是不妥的。 服装厂商的商业活动使得合体概念更是增加了扑朔迷离的色彩。许多促销人员都在讲自己经营的服装怎样怎样合体,唯一的根据是大多数人试穿了他的服装都“比较合体”。其实,他在有意无意之中偷换了合体的概念:对消费者宣传时讲的“合体”是貌似严谨的概念,而试穿时人们看到的的“合体”却是非确定性的概念。这种偷梁换柱式使用概念的习惯,不仅仅容易使消费者陷入困惑,同时也容易导致服装厂商本身在技术上不思进取,满足现状。 试想,如果真的是大多数人试穿了他的服装都严格地合体,那只有一种可能的前提他的服装有无数多个规格。因为人体是有高矮胖瘦的区别的。事实上服装企业不可能对任何一种类型的服装制定

14、无数个规格。所有服装企业在制定服装规格上的出发点几乎没有什么分别,都是“用尽可能少的规格,覆盖尽可能多的人体”。有限的服装规格,预计覆盖的人体越多,对合体要求的标准越低。 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两个体形有很大区别的女孩子先后分别试穿同一件衣裙,摊柜的业主都会极力地渲染说:“太合体了,简直就象给你量身定做的一样!”是业主的商人本性使得他在搞欺诈吗?不是,而是服装本身具有一种以往不被人们注意的属性包容性。 什么是包容性呢?就是某一件服装能够适合的人体体型变化范围大小(包括高矮胖瘦)。换句话说就是:一件服装能够适合多少不同体型的人来穿着。 服装的包容性是因服装种类的不同而异的。例如,一件防寒大衣的包容性

15、一般比较大,可以被对应身高段各种体态和胖瘦的人穿用,甚至连身高也有一定的跨度;而一件曲线旗袍的包容性就比较小,只可以被身高、三围、体态很接近的女子穿用。这就是防寒大衣只设很少几个规格,且每个规格可以大量生产,而曲线旗袍要设许多规格,每个规格却只能少量或单件生产的原因。 服装的包容性主要是由服装的放松量大小决定的,可以近似地认为是与放松量的大小成正比。可见,前面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合体”概念,其实就是指包容。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亲身体验:二年前自己比较瘦削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讲自己穿的西服合体,而二年后自己已经明显发福,周围的人仍然称身上的同一件西服合体。有更多的人购买或者定做了服装,一穿就是多年

16、,尽管自己的体形在不断地变化,一直没有感觉不合体。这说明服装还表现在对同一人体在时间上的包容。 建立了服装包容性的概念,就意味着服装可以不用苛刻地追求合体。是不是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随意地设定服装规格了呢?也不是。有另一方面的东西是我们要严格追求的,那就是塑形,即塑造人的形体,这也是对服装型体的追求。本意是通过对服装型体的欣赏,产生对理想化人体的美的想象。这实际上是在弥补大部分人体的或多或少的缺陷。 四、真比例数学模型及新型裁剪制图操作方法 (一) 服装结构数学模型的演变: 既然服装存在着合体与造型的对立统一问题,就说明服装结构上的许多部位都存在着比例关系。然而关于服装结构的比例问题,人们经历

17、了比较漫长的认识过程。 过去比较传统的比例认识是这样的:服装的许多小部位(或分部位)与主控部位的关系是:该部位占主控部位的几分之几。这种概念型处理方法的结果是通过计算得到的尺寸要加或减一个数值以便接近真实尺寸。而这种概念的支持也导致了六分法、八分法、十二分法、五分法、和十分法多种裁剪制图方法同时并存却又相互排斥的局面出现。例如,同样是西服的前胸阔这一部位,对于正常人体来说,就有如下多个数学模型存在: 前胸阔=(1/3)半胸围+0.5寸-(1) 前胸阔=(1/6)胸围+1.5厘米-(2) 前胸阔=(1.5/10)胸围+1寸-(3) 前胸阔=(1.5/10)胸围+3厘米-(4) 前胸阔=(2/10

18、)胸围-2厘米-(5) 前胸阔=(1/10)胸围+8厘米-(6) 前胸阔=(1/10)胸围+2.5寸-(7) 目前(3)、(5)两种模型应用情况最为普遍。 其实,上述一系列模型都在描述同一个比例,就是18%。前胸阔与胸围之间最典型的比例应该是18%。具体的表达式为: 前胸阔=0.18B-(8) 下面我们用图象解析的手段来分析一下(3)、(5)两个近似数学模型相对于模型(8)的偏离程度(图1-5)。 图1-5 三种数学模型的图象解析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三条直线有一个公共交点(100,18),即x=100时,y= 18。但y=(1.5/10)x+3和y=(2/10)x-2两条直线分别在y轴上产

19、生了y=3和y= - 2两个截距,即这两条直线都不通过坐标原点,而只有直线y=0.18x通过坐标原点。可以说,只有模型y=0.18x的y与x之间才是真正的比例关系(即真比例关系)。那么,三个模型究竟哪一个更符合人体客观情况呢?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简洁的办法来证明:当x偏离了100,例如x=120时,模型(3)和(5)的y值分别为21和22,而模型(8)的y值介乎两者之间,为21.6。 据了解,当胸围=120厘米的时候,前胸阔=21厘米与前胸阔=22厘米都是人们认可的具体尺寸,而21.6正介乎二者之间,因此其合理性便得到了证明。 关于服装结构的数学模型的演变,还有如下一些具体例子: 上衣前胸阔=(

20、1/6)胸围+1.5厘米 上衣后背阔=(1/6)胸围+2.5厘米 衬衫领口开=(1/5)领大-1.6厘米 衬衫领口深=(1/5)领大+1.6厘米 以上线性公式的适应范围比较小,稳定性较差。因为后面的调节数(如2.5、1.6等等)破坏了比例函数关系。更突出的问题的是计算很烦琐。 真比例的方法是将上述公式还原成真比例函数,如: 上衣前胸阔=0.18胸围 上衣后背阔=0.19胸围 衬衫领口开=0.16领大 衬衫前领口深=0.24领大 西服的袖山高=0.16胸围 对于普通人体来说,同一款式服装的各个部位的比例分配特点是比较稳定的。当然,体型的变化对数学模型的影响也是存在的,而且袖窿深度与立档深度变化规

21、律的数学模型,也具有很大的特殊性, 这些问题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详细讲解。 (二)不同空间层面的部位模型分析 将人体表面展开,我们会得到一个平面的展开图形,它所体现的只是人体表面结构的二维空闯关系即长与宽的关系。由于人体各部位都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所展开的平面图形各部位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在等距离人体表面一定的空间层面进行展开,我们会得到另一个与人体表面相近似的二维平面图。这个平面图不仅模仿人体表面,而且要体现服装在那一空间层面的基本结构关系。其各部位之间的比例关系区别于人体表面固有的比例关系。 在距离人体表面不同的空间层面进行展开,就会得到无数个与人体表面相似而各部位间比例又有区别的二维

22、平面图。 以女人体胸围一周的比例分配为例。据有关资料载(李井田服装制图设计原理与技术,吉林科技出版)19872),我国中号女人体均值是胸围 833cm、胸宽 3361cm、背宽 339cm。胸宽、背宽如分别占胸围的40.3、 407,按服装裁剪方式计算半胸宽与半背宽分别是胸围的202、204 ,剩下每边腋宽只占胸围的94。 在距离人体159Cm空间层面(净胸围加放10cm松度)的标准服装,其半胸宽、半背宽分别是胸围的182、193(半背宽多加 1Cm松裕量),腋宽则是125。 在距离人体318cm空间层面(净胸围加放20cm松度)的标准服装,其半胸宽、半背宽分别是胸围的179、188,腋宽则为

23、133。 于是,我们可以整理出一个不同松量范围的服装对应的各部位的比例分配系数的列表(见表1-2)。 表 1-2 不同服装松量对应不同的分配比例 空间层面 服装放松量 前胸宽 后背宽 腋宽比例 典型服装 0 (皮肤层面) 0 0.202 0.204 0.094 0.8 cm 5 cm (0.06半号) 0.19 0.195 0.115 少女装 1.59 cm 10 cm(0.13半号) 0.182 0.193 0.125 适体装 3.18 cm 20 cm(0.25半号) 0.179 0.188 0.133 西 装 以上数据是靠统计分析得出的,只反映了某一时期人群的平均水平,是比较静态的观察分

24、析结果。如果考虑到身高以及服装厚度的变化因素,规律就会更加复杂。 不过可以看到,由于间隙度不同,各空间层面服装各部位的比例关系也不相同,有多少个不同的间隙度就有多少个不同的相应的比例关系。 如果停留在一个间隙度上进行研究,就避开了不同间隙度层面结构部位比例关系的变化因素,这样的比例关系就比较单纯。因此你可以用真比例格式的数学模型,也习以用短寸法(直接用服装号型系列的部位规格表),甚至可以用直量的人体尺寸(加适当松度)。总之,只要你得出的结果符合那一间隙度上服装所需要的各部位尺寸就行了。所以市面上出现了多种方法绘制的一般性服装都是可行的。 我们选取了真比例形式,除了特定间隙度的服装对应着特定的部位比例分配系数的原因之外,主要是因为真比例格式可以帮助我们免除复杂的比例分配计算。 但是,人总不能只穿一个间隙度的服装,遇到要裁剪不同于少女装间隙度的服装时怎么办呢?比如少女装间隙度是1.59Cm(加放松度10cm),而服装间隙度需要3.18cm(加放松度 20cm),结构设置方法就需要用间隙度3.18cm那个层面的部位比例关系对照少女装的比例关系,在原基础上重新进行比例分配,以此为依据绘制新的服装结构图。 应该说,针对不同的放松度,我们选择的胸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