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1页
河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2页
河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3页
河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4页
河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阅读专题郑州市初中中招适应性测试(二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4-18题。(共10分)(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

2、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孟子告子上)(二)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 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 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

3、焉有君子而可以货 取乎?”(节选自 孟子公孙丑章句下)【注】兼金:好金,上等金。镒:单位名称。赆:临别时赠送的礼物。未有处:指没有理由接受礼物。货:动词,贿赂。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冋的一项是(2分)A.万钟于我何加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B.此之谓失其本心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C.舍生而取义者也引喻失义D.故患有所不辟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5.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2 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1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启之不受/非也了B. 前日之

4、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C. 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D. 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17. 结合语段(一)的内容,谈谈你对孟子语言风格的认识。 (2 分)18. 对待金钱问题,你从孟子身上得到什么启发?请结合语段(一)(二)简要谈谈。 ( 2分)14 D(2 分)15. 先前(有人)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 了。(译出“乡” “得” 1分,大意对 1分,共 2分)16. C(2 分)17. 选取“鱼”与“熊掌” ,“生”与“义” ,“生”与“死” ,“所欲”与“

5、所恶”两两相对 的事物或心态对比说明, 正反论述, 层层分析, 逐步深化; 文章大量使用排比 (对偶) 句, 节奏感强, 富于气势, 词锋犀利; 善用比喻 (类比),文章开头以 “鱼”和“熊掌” 喻“生” 与“义”,生动形象,含义丰富,富有文学趣味。“一箪食,一豆羹”三字短语起始,节 奏加快,情绪高昂,在对比说理之后,转为铺排,最后推演出汪洋恣肆的议论,排山倒海的质疑,气势充沛,议论犀利。善用反问,增强气势。(一条1分,答出任两条意思对即可,共 2 分)18. 示例:文段(一)告诉我们,要反对不顾礼义而贪求金钱的做法。文段二告诉我们,不 能接受不正当的馈赠, 君子不能被金钱收买 (或:对待别人

6、的馈赠要有原则, 既不贪图钱财, 也不故作清高,才是真正的君子风范) 。( 2 分)信阳市二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 ,完成 15-18 题。 (共 10分)(一)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 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 种作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威来问讯。 自云先世理秦时乱,子来比绝地,不复出焉,遂与外人同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

7、叹惋。余人各复廷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 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二)乃瞻衡宇,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做,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 ,抚孤松而盘 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 ,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 欣以向荣,泉涓消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 ,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

8、来兮辞并序)【注】衡宇,简陋的房子。三径,院中小路。眄,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看”的意思。审,觉察。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园日涉以成趣 ,天天到园里行走,自成一种乐趣。策,拄着。扶老,手杖。憩,休息。景,日光。息交,意思是不再同官场有 任何瓜葛。复驾言兮焉求,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事,这里指农事。畴,田地。巾车,有车 帷的小车。善,欢喜,羡慕。行休,行将结東。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属予作文以记之 陶后鲜有闻又何间焉15.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得林尽水,便得一山B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 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 间遂与外人间隔16.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

9、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7. 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语段 (一)所展现的桃花源图景。(3分)18. 从语段(一)和语段(二)可以看出作者陶渊明所向往的理想生活是怎样的?(3分)15. C(2 分)16.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2分)17. 桃花源一派幽美宁静的田园风光,那里的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和谐幸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共3分。围绕“幽美宁静”“和乐富足”“热情好客”来描述。18. (1)没有剥削和战争的和平生活;(2)人人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3)远离官场,亲近自然的 田园生活。

10、(每点1分,共3分)开圭寸一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4-17题。(共10分)(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

11、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 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 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 勤且艰苦此。(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 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 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

12、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 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节选自为学)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相同的一项是()A、不敢出一言以复.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B、久而乃和.春和景明(岳阳楼记)C、主人日再食.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无鲜肥滋味之享陶后鲜有闻(爱莲说)15、把语段(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16、 结合语段(一)写求师之难的语句,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2分)17、语段(一)第二段与语段(二)的叙事部分在文中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述。(4分)itc I乩鞭却賢特曲妁我駅*牛糖rtfitn龙申晝

13、无撲鼻的宜恩.】点廉割參之先迭拖绘叩 用这一 猷耳先达畧之育、单子之金、丼色之产、斗斥之厉与件舌身慎畔色倉肇札 董不畝出一醫以复殆改罰对比诵岀7网卡的甘苦.17.的欽累部井,陈述件希冃己餐苦察学的證历垠身说怯襦育对耳牛的副田,达獅为学的0的】诉理f二中的載Vi讲建博人的战IT兗当审宾论K 引庆仅论* 速点*新乡一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6-19题(共10分)【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明宋濂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

14、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送天台陈庭学序(节选)明宋濂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注释】陈庭学:从四川来到南京求学的有志后生。顾:但是。逮:等到。耄(oo):八九十岁。泛指老年。16、用斜线(/ )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标出一处停顿。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17、下列各项中加粗字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略无慕艳意B. 足肤皲裂而不知C. 当余之从师也D

15、. 而予齿益加耄矣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而予齿益加耄矣腰白玉之环精益求精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翻译: 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翻译:19、本文也是赠序,作者宋濂当时地位显赫,但能激励提拔后进。说说这些赠序的劝勉能让 后生乐于接受的原因。16.欲如庭学之iS/fe可得乎?U分)17-C (2)18.4 分)因为我心中有足以为歩的車,就不感到衣食的事受不如别人了。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出外游历天下的志愿(前后旬各1分)分)以自易经历来鞭策对方。尊車对方”态度谦和乜一点2分”的点 3分)平顶山一模三、古诗文阅读(共 14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

16、5- 18题。(10分)(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

17、妾之奉,所识穷乏 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 )(二)孟子曰:说 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堂高数仞,榱题 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 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孟子说大人,则藐之 )【注】说(shul ),游说,向进言。巍巍然:高高在上的样子榱(cu 1)题:指屋檐的前端。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是心:苟得:古之

18、制:古代的礼乐制度。)(2 分)A. 非独者有是心也B. 故不为苟得也C.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6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这种心 苟且偷生 如使:假如,假使 万钟:高官厚禄2 分)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17孟子善于将抽象难懂的道理化为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论证,请结合语段(一)第一 段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 2 分) 18“文以载道”,语段(一)和语段(二)都闪耀着孟子思想的光辉。请结合语段内容,分析两个语段中孟子观点的异同。 (4 分)15.D16釆緜种手段就蹴竄碾訓人耶肯掰:耦珮脇獻鳏 斷歎可是醐人也不肯采轧17示例:刘开头用彎聊鱗啖生与

19、义:用鲫辭不可兼删例 轴岀胳啥生敎的躺作舗啥生鞅艇軌为幢躺鱗曲 櫛述 魏者更易接受这一道 (2分)18用同点:不为胡地飾畝不錮物購受;不会为了个人解乐耐婷自己的本心(2分)不同克緞彌舍生取:能却不战飜前圧下0,購自亟人洛尊巴(2分)驻马店名校联合模拟三、古诗文阅读(共 14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417题。(共10分)(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 .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20、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二)唐开元中,代州都督以五台多客僧,恐妖伪事起,非有住持者,悉逐之。客僧惧逐,多权窜山谷。有法朗者,深入雁门山。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朗多赍乾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

21、日月甚明。更行二里,至草屋中, 有妇人。并衣草叶,容色端丽。见僧惧愕,问云:“汝乃何人? ”僧曰:“我人也。”妇人笑云:“宁有人形骸如此!”僧曰:“我事 佛,佛须摈落形骸,故尔。”因问:“佛是何 者?”僧具言之。相顾笑曰:“语甚有理。”复问:“宗旨如何?”僧为讲金刚经,称善数四。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妇人云:“我自秦人,随蒙恬筑长城,恬多使妇人, 我等不胜其弊, 逃窜至此。 初食草根, 得以不死。 此来亦不知年岁, 不复至人间。 ”遂留僧, 以草根哺之,涩不可食。僧住此四十余日,暂辞,出人间求食。及至代州,备粮更去,则迷 不知其所矣。注:赍:携带。事:侍奉。(选自载孚广异记秦时妇人)14.

22、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 舍便舍船不舍昼夜B. 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C. 闻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不求闻达于诸侯D.出不复出 焉水落而石出 者15.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6. 语段(一)中体现桃花源人热情的句子有哪些?(2 分)17. 语段(一)(二)的主题及主题的表现形式相似又有所不同,请加以分析。(4 分)14. B ( 2 分)【知识点】文言实词【解题思路】 A 项,舍弃,丢弃 / 止息; B 项,类; C 项,听到 /闻名,出名; D 项,出去, 走出 /显露,故答案为

23、B。15.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乃”“不论”1分,大意 1 分。共 2 分)【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题思路】注意“乃”“不论”的翻译。翻译文言文语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文从句顺。16.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酒食。(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一点 1 分,共 2 分)【知识点】文言文内容理解【解题思路】 在理解语段 (一) 大意的基础上可知其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与捕鱼人之间的 互动,其中邀请、问讯、设酒作食这些互动体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17. 相似:语段(一) (二)都是通过描绘虚构的世外之境来表现对美好生活

24、向往主题的。(1 分)不同:语段(一)是通过描绘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定、民风淳朴的世 外桃源,直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1 分)语段(二)描绘的也是世外之境, 虽无战乱、压迫、折磨,但那里的人穿草叶、吃草根,生活难能称上美好。( 1 分)作者欲借此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动乱和百姓生活的困苦,间接表达对社会和平的渴望。(1 分)(意思对即可。共 4 分) 【知识点】课内外文言语段对比阅读 【解题思路】 作答本题时应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语段主题和主题的 表现形式。语段(一) (二)的主题同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且都是通过描绘虚构的世外之 境来表现主题,但

25、是语段(一) (二)主题的表现形式又有所不同。主题的表现形式可分为 直接表现主题和间接表现主题,语段(一)是通过生活美好来直接表现主题,语段(二)是 借困苦来批判当时社会现实,间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唐朝开元年间, 代州都督因为五台山客僧多, 恐怕妖伪之事发生, 就下令把没有度牒的和尚, 全部赶走。 客僧害怕被驱逐,大多暂时逃避到山谷中去。 有个叫法朗的和尚,逃进雁门山深 处。雁门山深涧当中有个石洞,能容纳人出进。法朗就多带干粮,想要住在这座山里,于是 他就寻找洞口进去了。走了几百步之后,那里渐渐空阔了。到了平地,踏过流水,渡过到另 一岸,那里太阳、月亮都很明亮。又走了

26、二里,到一个草屋中,草屋中有女人,穿着草叶, 但容颜端庄秀丽。 她看见和尚, 害怕而又惊讶, 就问和尚说: “你是什么人?”和尚说: “我 是人啊!”女人笑着说: “难道有这样形骸的人吗?”和尚说:“我侍奉佛,侍奉佛必须剃 光头发,所以这样。 ”她又顺便问: “佛是干什么的?”法朗就详细地说给她听。 女人们互 相看了看, 笑着说: “他的话很有道理。 ”又问: “佛教的宗旨如何?”法朗就给她们讲解 金刚经。她们听了再三再四称赞叫好。 法朗就问她们: “这个地方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女人说:“我们本来是秦时人, 随着蒙恬修筑长城。蒙恬多使用妇女, 我们忍受不了那样的 折磨,就逃避到这里。 当初吃

27、草根, 得以不死。 来到这里也不知道年岁, 也没有再到人间。 ” 于是她们就把法朗留下,用草根养活他。草根涩,根本不能吃。法朗在这里住了四十多天, 就暂时告辞出去, 到人间去寻找粮食。 等到他到了代州, 准备好粮食再去时, 却迷失了道路, 不知道那个地方在哪儿了。河南省实验中学模拟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4-17 题。(共 10 分)我孰与城北徐公(一)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 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 之客曰:“吾与徐

28、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

29、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 廷。(邹忌讽齐王纳谏)(二)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 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 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 之流,何可胜记!朕今以蜀王为元龟,卿等亦须以延年为覆辙也。”(节选自贞观政要)【

30、注】禄秩:俸禄秩爵。规:贪求。公仪休:公仪,复姓。休,名。战国时鲁相。 秦惠王:即秦惠公。大司农:官名。汉武帝时置大司农, 掌钱谷之事。元龟:本指大龟, 这里引申为可做借鉴的前事。1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臣之妾私.臣私:偏爱B. 吾妻之美我者美:美丽C. 地方千里方:方圆D. 吾与徐公孰 美孰:哪一个15. 把语段(一)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16. 语段(一)中,邹忌的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2分)17. 语段(二)与语段(一)的说理方式与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分)14. B (2 分

31、)15. 在公共场所指责讥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谤讥” 1分,大意 1分,共2分)16. 邹忌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式(或现身说法),以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大见小,把家事和国事巧妙类比,道理由浅入深,说理透彻,自然亲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蓄,易于为 齐王所接受。(意思对即可。2分)17. 语段(一)运用设喻的方式(或现身说法),对齐王进行规劝,以自己的妻妾客人对自 己偏爱或有所求而说谎话为由,劝诫齐王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语段(二)中,唐太宗举例论证,以公仪休不贪人鱼而保住自己的禄位、蜀人贪金、田延年赃贿而招致国毁人亡的例子告诫君臣不要贪。(意思对即可。共 4分)郑州12

32、校联合模拟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417题。(10分)(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二)江南岸有山孤秀,从江中仰望,壁立峻绝。袁山松为郡,尝登之瞩望焉。北对夷 陵县之故城。城南临大江。夷陵县北三十里,有石穴,名曰马穿。尝有

33、白马出穴,人逐之入 穴,潜行出汉中。汉中人失马,亦尝出此穴,相去数千里。袁山松言江北多连山,登之望江 南诸山,数十百重,莫识其名,高者千仞,多奇形异势,自非烟寨雨霁,不辨见此远山矣。 余尝往返十许过,正可再见远峰耳。(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14.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B.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C.回清倒影清:清澈。D.属引凄异凄异:凄惨悲凉。15.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6. 语段(一)中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三峡的水,请简要概括不同季节的水的特征。 (2分)17. 语段(一)中三峡的山与语段 (二)中夷陵的山各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14. C( 2 分)15.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