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_第1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 6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目的1 1、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2 2、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3 3、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教案重点景物描写、情感和主题教案难点情感、主题一些疑难词句的理解教案课时:3 3 课时教案设想一、安排两教时。二、课文第 2 2 自然段描写百草园的景物和童年的生活情趣,写得具体、生动,是教案重点,应当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反复朗读成诵。对非重点内容,例如 “美女蛇”的故事,只需略讲,至于私塾先生所念的书的内容,艰深难懂,要 求学生读时分清句逗就行,不必多作解释。三、文章词汇丰富、篇幅较长,要布置课前预习。词语

2、教案可以分散在两教时 内完成。四、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一项体育活动,课后完成“思考和练习四”。第一课时教案要点一、简介作者和朝花夕拾。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 1 16 6 小节)并掌握这部分课文中的词语。教案内容和步骤一、预习指导(一)扫清语言障碍(二)查阅资料 查阅有关朝花夕拾和鲁迅的资料,课上向同学介绍(三)阅读课文,参考课后练习二、导人投影鲁迅图片,解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有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鲁迅? 作家作品简介。鲁迅简介(188118811936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 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 里。从百草园到

3、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组 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 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 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2/ / 6 6朝花夕拾包括:狗 ? ?猫? ?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十篇散文和朝花夕拾小引后记,其中 前文篇是鲁迅在北京期间写的,后五篇是在厦大期间写的。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 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 4040 多岁了,这本散

4、文集题名 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 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二、 检查预习,给小黑板上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确凿zao,菜畦qi,桑椹shen,轻捷,油蛉ng,斑蝥mao,缠络chan,攒cuan,珊瑚shan hu高枕而卧,豁huo,敛1 idn,脑髓sui,陌生m? ?。三、 学习新课。1.1. 启发学生分段。这篇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生活的两个片断,即在百草园 和三味书屋的不同生活,文章可以自然地分成两部分,怎样分?回答,归纳: 第一部分(第 1 19 9 节)写“我”在百草园中的无

5、穷乐趣。第二部分(第 1010 2424 节)写“我”在三味书屋的枯燥的读书生活。2.2. 集体朗读课文第 1 1 节。提问:文章一开头介绍了什么情况? 回答:文章一开始就扣住题意,介绍了百草园的位置、来历以及现在的归 属。提问:怎样理解“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一句。回答:“似乎”、“确凿”两个词用在一起,好像是矛盾的,实际上精确 地表达了作者特殊的心情对百草园怀恋的深情。百草园确实只有一些野 草,因此用“确凿”,但这个百草园只是童年留下的美好的印象,也许还不那 么确实,因此,“确凿”前面又用了“似乎”。“只有一些野草”尽管可能有 不确凿的地方,那是“我的乐园”倒是确凿的,“但却”表示语

6、气的 第 1 1 节是课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写百草园是“我”童年时代的乐园3.3.2 2、默读课文第 2 2 节(或听录音),同学思考: (1 1) 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 (2 2) 作 者是怎样写这些景物的? (3 3) 为什么作者能把这些景物写得具体、真切、生动? (4 4) 读了这段文章,你对百草园有怎样的印象?(学生可在书上划线作记号,准 备回答。)3 3、提问: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 回答: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 “黄 蜂”、 “叫天子”、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何首 乌”、3/ / 6 6“木莲”、“覆盆子”。提问:作者用

7、了哪些确切的词语来描写这些景物的?(出示小黑板,指名学生 上黑板在括号里填上确切的词语。)(三) 板书设计 (写在小黑板上 ) 口述:百草园里有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什么季 节的景色?春季(写在小黑板上)。作者描写春季百花园景物的方位是由低处到高 处,写的是静物。口述:在百草园里听到鸣蝉长吟声,这是什么季节? 夏季(写在黑板上)。作者描写夏季百草园写的是动景,方位是由高处写 到低处。口述:在百草园里能听到蟋蟀弹琴,该是什么季节了? 秋季(写在黑板上)。口述:记叙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井井有条,但又错综交织,浑然一 体。作者是用什么句式把它们联系起来的?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

8、 是就”的句式,勾画园中景色。用了两个“不必说”,这撇开的说法 已经勾画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生趣盎然的百草园景物图。紧接着用“单是”一 词提起,强调了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那儿还有惊险的蜈蚣,有趣的斑蝥, (动物)还有何首乌、木莲、色味比桑椹好,形如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的覆盆 子(植物)。(四)提问:在描写百草园景色时,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回答: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齐读拟人句:“油蛉在这里 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齐读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如 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 桑椹要好得远。”提问: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写得有声有色、

9、亲切感人? 回答:小结:这是作者对百草园景物作过细致的观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 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又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童年乐园的热爱之 情。4.4.齐读课文第 2 2 节,读后说说你对百草园有怎样的印象?回答:百草园有美好 的景色,无穷的乐趣。5.5.教师小结:第 2 2 节里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描写百草园景色(写在大黑板 上)和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章处处表现出儿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 对大自然的热爱。6.6.指名学生朗读第 2 2 节。(朗读时要注意语调,要能表现儿童的情趣。)7.7.学生轻声读课文第 2 2 节,加深印象,迅速记忆,争取背诵。 思考:第 3 3 6 6 节并思

10、考: 这儿写了什么事? 回答: 写了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这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三层。这故事是带有神怪色彩的民间传说,结局是美女蛇被制服了。听讲这个故事, 符合儿童喜爱惊险故事的心理,是儿时的一种乐趣。也是百草园是“乐园”的 一个原因。(另一说法可供参考:作者写美女蛇的故事是要人们理解“我觉得 做人之险”的道理。处在 19261926 年的黑暗时代,要时时防备暗中有人算计;更要 善于识破“美女蛇”那样伪善狡猾的敌人。这里作者横刺一枪,以“旧事”讽 刺“时事”。) 四、布置作业 :1.1.背诵课文第 2 2 自然段。2.2. 做“思考和练习五”。3.3. 预习课文(第 7 7 节到末尾)的词语4

11、/ / 6 6第二课时教案要点一、继续学习课文(第 7 72424 节) 二、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教案内容和步骤、背诵课文第 2 2 自然段。、检查预习。(给小黑板上加黑的词注音,正音,然后释义。) 鉴赏,人迹罕至han,觅食mi,竹筛shai,秕谷bi,系ji,传授sho u,书塾shu,渊博ydu n,消释,宿儒rd,蝉蜕tui,人声鼎沸ding,窦dou,厥土jue,倜傥titang,金叵罗p6,盔甲kul,绣像xiuo三、指导学生学习新课。1.1.齐读课文(第 7 78 8 节)(一)提问:这几节主要写了些什么? 回答:写雪天捕鸟,这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二)默读课文第 7 7

12、 节,划出生动形象写出捕鸟方法的一连串动词。作者用“扫开露出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罩 住”一连串动词,清晰准确地记下捕鸟的全过程,可见“我”的童年时代,对 捕鸟十分爱好,这也反映了鲁迅小时的广泛兴趣。(三)文章第 8 8 节又描绘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闰土 的父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童年时代对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钦佩的心 情。这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四层四)提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用哪段话过渡的?2.2. 轻声齐读课文第 9 9 节。 提问: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回答:归纳:这儿用了三个“也许是因为”的排比句,对离开百草园的原 因进行推测,补叙园中孩子气的活动毁泥墙,

13、抛砖头等等,同时表现了 “我”对百草园的深刻眷恋和被迫离开它时依依惜别的心情。这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五层,写离别百草园。由这段文章过渡,转入描写三味 书屋的生活。“我”离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儿的生活情形是怎样的呢?第二部分写的 就是我在三味书屋的生活。3.3. 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我”对先生的印象又怎样?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 10101414 节)后回答。回答:三味书屋的环境陈设:“一扇黑油的竹门”,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 道:“三味书屋”,下面有“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这 些呆板的陈设给人以单5/ / 6 6调、沉闷的感觉。这种环境正好与百草园的情景形成鲜 明的对比。提

14、问:“我”对先生的印象又怎样?回答:小结:“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 境”。先生态度“和蔼”,且又听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 人”,因此,“我”对先生的态度“很恭敬”。课文(第 10101111 节)是文章第二部分的第一层,写三味书屋的陈设和“我”对 先生的印象。6/ / 6 64.4. 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分角色朗读课文(第 1212 2424 节)(一人当 “我”,一人当“先生”,一人读叙述部分。)朗读第 2020 节时要注意引号里句 子的句逗应该是这样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上九,潜龙, 勿用。”“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

15、请同学们加上标点) 提问:“我”在三味书屋的学习是怎样的? 回答:归纳:在三味书屋,学生正常的发问和游戏遭到禁止,因此他们只能偷 偷地到后面一个园中去自寻乐趣“折腊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 喂蚂蚁”。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是单调的:“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 教案方法:有“戒尺”,“也有罚跪的规则”。教案内容:“有念” 念”,“有念”,是封建陈腐,艰深难懂、不适合儿童读的书籍 里作者如实地描绘了一幅私塾生活的风画,一幅生动活泼的“闹学图”: 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当先生摇头晃脑读得入神时,学生做 戏、画图,从中自找乐趣。这反映了孩子们的爱好同封建教育内容、方式不相 容,表达了作者对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的厌恶和反抗。这是文章第二部分的第二层,写了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 提问:你读了文章的第二部分(第10102424 节)对三味书屋有怎样的印象? 回答:归纳: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枯燥无味的。文章第二部分写的是“我” 在三味书屋枯燥的读书生活。5.5. 归纳主题。作者把枯燥乏味的三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