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_第1页
浅谈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_第2页
浅谈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_第3页
浅谈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_第4页
浅谈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浅谈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作者:单位:邮编:)孙秀英【关键词】多发性创伤急救护理多发性创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的作用下, 人体同时或相继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 即使这些创伤单独存在,也 可能危及生命。此病伤情变化快,死亡率高1。随着城市建设和交通的高速发展及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 交通事 故呈直线上升趋势,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致死的人数至少有 10万人, 其中大部分死于多发性创伤。由于多发性创伤来势凶险、病情发展快、 病死率高而成为急诊工作的一个难题,2005年3月2006年3月, 我科共收治多发性创伤126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

2、般资料本组126例,男84例,女42例,年龄多在2050 岁之间,受伤至就诊时间约 20120mi n。致伤因素:交通事故 101 例,坠落伤11例,刀砍伤12例,塌陷伤2例。损伤情况:以颅脑损 伤为主的74例,胸腹部损伤为主的38例,四肢骨盆损伤为主的14 例。1.2 救治措施剖腹探查术31例,气管插管术8例,心肺复苏术15例,开颅术52例,胸腔闭式引流6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4例。1.3 结果本组抢救成功95例,死亡31例。2 急救与护理措施2.1 快速作出伤情评估急诊预检护士在迎接伤员时,应力争在最早的时间内迅速评估伤情2。再询问的同时,立即解开(或剪开)病 人的衣裤,按ABBCSfe检

3、查3 : A(airway气道)有无堵塞;B(breathe 呼吸)幅度和频率;B(bleeding出血)体表出血部位;C(circulate 循 环)脉搏、血压、末梢循环;S(sense感知觉)意识、反应。对病人主 要存在的问题和重要脏器的功能状况有一个初步的评估,然后根据各部位伤情的轻重缓急安排抢救顺序。2.2 确定危及生命的部位根据评估结果,迅速判断和找出危及生命的所在部位,同时一定要避免遗漏诊断。2.3 快速准确地执行急救程序2.3.1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给氧。及时清除口腔血块、呕吐物、 痰液等分泌物,必要时做好人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 并备好呼 吸机。2.3.2 立即建立静脉通

4、路,快速输液、输血,以扩充血容量,维持循环稳定。可以迅速在上肢建立 23个静脉通道,使用动、静脉 套管针,确保维持液体的快速输送及标本的采取,如外周静脉循环不好,同时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液体的复苏遵循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 并及时配血,为急诊输血做好准备。2.3.3 心脏泵功能监测。通过监测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及肺 毛细血管楔压等血液动力学指标,及时发现纠正心律失常、心源性休 克等。若发现心脏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术。234 紧急控制出血。有明显外出血的必须立即加压包扎,并抬高损伤部位的肢体。上、下肢大出血时,可使用止血带止血和固定, 并准确记录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上肢不得超过1.5h,下肢不得超过

5、2h,注意轮流松带,防止肢体坏死。对腹腔内有进行性大出血者,迅 速做好各项术前准备,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235 需要紧急手术的病人,立即送手术室手术,并注意转运途 中生命体征的监测。2.4 置管抢救中一般均需留置尿管,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及尿 量,了解有无泌尿系统损伤及损伤程度; 疑有空腔脏器损伤患者则需 留置胃管作胃肠减压,并观察胃液颜色、性质和量;对合并血胸或血 气胸病人,应及时作胸腔闭式引流术,并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 以确定是否需要剖胸手术处理。2.5 备血和青霉素、普鲁卡因试验在建立静脉通道时,常规留取 血标本备血,为急诊输血争取时间。需紧急手术治疗者需预先做好青 霉素、普鲁卡因

6、皮试,并通知手术室做好准备。2.6 做好转运途中的监护及处理在护送病人住院或急诊手术途中,需配备急救物品,确保途中氧气供给和注射用药,掌握搬运技巧, 防止由于搬运不当继发伤害,做好转运监测,发现病情恶化及时报告 医生共同处理,同时做好抢救记录和交接班工作。2.7 心理护理突发严重创伤打击,使患者产生恐惧和悲观情绪, 护理人员应以热情、诚恳的态度安慰患者并做好疾病的宣教工作, 使 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信心,积极配合治疗。3 讨论3.1 提高对多发性创伤危险的理论认识。创伤病人有三个死亡高 峰和六大并发症,三个死亡高峰为:一是在创伤后数分钟之内,极少 人救护存活;二是在受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被称为

7、抢救危重病人 的“黄金时刻”,往往是救治成败的关键;三是在伤后数日至数周内, 多因继发感染、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或 MOD死亡。因此,早期、及时 处理创伤病人至关重要。六大并发症:是指受伤后先后发生的创伤性 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ARDS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功能衰竭、胃肠 或肝功能障碍及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等,其中主要表现为一个重要脏 器功能衰竭或MOD,死亡率极高。3.2 早期、准确、主动采取救护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休克是多发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休克能否早期复苏,直接关系到休克 伤员的预后。上海市多家医院统计表明,休克1h内得到救治病死率为10%,但若超过8h则病死率上升为75%。因此,对创伤

8、性休克的 抗休克处理要早期、快速、全面,避免发生MODS国内学者在强调临床急诊反应水准的重要性时指出,对严重创伤的急救水平,主要表 现在“反应” 一词上,关键在于提高反应速度和反应质量,急诊抢救 应分秒必争,让病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救治, 任何拖延和耽搁 都将给伤员增加痛苦,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多发伤伤情复杂,病情 变化快,重要器官生理功能紊乱,死亡率较高。笔者认为,提高多发 性创伤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合理及时的治 疗,争取在“黄金1h内使病人的生命体征平稳;同时必须做好患 者诊治过程中的急诊抢救、手术中及手术后的监护治疗工作。3.3 及时、全面、连续观察病情变化并准

9、确记录及汇报是急诊科 护士的基本功。严重多发性创伤的病情常常变化多端,其伤情确定、 复苏等问题是危重病急救医学面临的难题之一,急诊护士要善于及 时、全面、连续地观察病情并准确记录,有助于提供病情的动态信息, 特别是有些伤员的损伤部位、程度尚不明确时,护士应做到有预见性 的观察病情,针对可疑的症状、体征及指标等认真评估,一旦发现异 常及时报告,协助医生诊断。因此,有条件的医院需要建立一个由具 有丰富经验的医护人员组成的创伤抢救组, 专门负责严重多发性创伤 病人的全程抢救和治疗,以提高多发伤的抢救质量,降低病死率4参考文献1 黎鳌.现代创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834.2 Lewi

10、sAM.TraumatriadofdeathEmergency!Nursing, 2000 ;30(3)62 64.3 刘喜文,刘冬焕,万宝珍等.多发伤病人的急救系列护理.中 华护理杂志,2000; 17(5)51.4 Gu nn elsD,G unn elsM.Thecriticalresp onsen urserole aninno vativesolutio nforprovidi ngsidledtra unmn urses.l ntJTrau maNurs,2001; 7(1) : 37.【关键词】多发性创伤急救护理多发性创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的作用下, 人体同时或相继两个 或两个以

11、上的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 即使这些创伤单独存在,也 可能危及生命。此病伤情变化快,死亡率高1。随着城市建设和交通的高速发展及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 交通事 故呈直线上升趋势,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致死的人数至少有 10万人, 其中大部分死于多发性创伤。由于多发性创伤来势凶险、病情发展快、 病死率高而成为急诊工作的一个难题,2005年3月2006年3月, 我科共收治多发性创伤126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6例,男84例,女42例,年龄多在2050 岁之间,受伤至就诊时间约 20 120mi n。致伤因素:交通事故 101 例,坠落伤11例,刀砍伤12例,塌陷伤2例。损伤情

12、况:以颅脑损 伤为主的74例,胸腹部损伤为主的38例,四肢骨盆损伤为主的14 例。1.2 救治措施剖腹探查术31例,气管插管术8例,心肺复苏术15例,开颅术52例,胸腔闭式引流6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4例。1.3 结果本组抢救成功95例,死亡31例。2 急救与护理措施2.1 快速作出伤情评估急诊预检护士在迎接伤员时,应力争在最早的时间内迅速评估伤情2。再询问的同时,立即解开(或剪开)病人的衣裤,按ABBCSfe检查3 : A(airway气道)有无堵塞;B(breathe 呼吸)幅度和频率;B(bleeding出血)体表出血部位;C(circulate 循 环)脉搏、血压、末梢循环;S(sen

13、se感知觉)意识、反应。对病人主 要存在的问题和重要脏器的功能状况有一个初步的评估,然后根据各部位伤情的轻重缓急安排抢救顺序。2.2 确定危及生命的部位根据评估结果,迅速判断和找出危及生命的所在部位,同时一定要避免遗漏诊断。2.3 快速准确地执行急救程序231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给氧。及时清除口腔血块、呕吐物、 痰液等分泌物,必要时做好人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 并备好呼 吸机。2.3.2 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输液、输血,以扩充血容量,维持循环稳定。可以迅速在上肢建立 23个静脉通道,使用动、静脉 套管针,确保维持液体的快速输送及标本的采取,如外周静脉循环不好,同时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液体

14、的复苏遵循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 并及时配血,为急诊输血做好准备。2.3.3 心脏泵功能监测。通过监测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及肺 毛细血管楔压等血液动力学指标,及时发现纠正心律失常、心源性休 克等。若发现心脏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术。2.3.4 紧急控制出血。有明显外出血的必须立即加压包扎,并抬 高损伤部位的肢体。上、下肢大出血时,可使用止血带止血和固定,并准确记录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上肢不得超过1.5h,下肢不得超过2h,注意轮流松带,防止肢体坏死。对腹腔内有进行性大出血者,迅 速做好各项术前准备,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235 需要紧急手术的病人,立即送手术室手术,并注意转运途 中生命体征的监测。2

15、.4 置管抢救中一般均需留置尿管,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及尿 量,了解有无泌尿系统损伤及损伤程度; 疑有空腔脏器损伤患者则需 留置胃管作胃肠减压,并观察胃液颜色、性质和量;对合并血胸或血 气胸病人,应及时作胸腔闭式引流术,并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 以确定是否需要剖胸手术处理。2.5 备血和青霉素、普鲁卡因试验在建立静脉通道时,常规留取 血标本备血,为急诊输血争取时间。需紧急手术治疗者需预先做好青 霉素、普鲁卡因皮试,并通知手术室做好准备。2.6 做好转运途中的监护及处理在护送病人住院或急诊手术途中,需配备急救物品,确保途中氧气供给和注射用药,掌握搬运技巧, 防止由于搬运不当继发伤害,做好转运

16、监测,发现病情恶化及时报告 医生共同处理,同时做好抢救记录和交接班工作。2.7 心理护理突发严重创伤打击,使患者产生恐惧和悲观情绪,护理人员应以热情、诚恳的态度安慰患者并做好疾病的宣教工作,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信心,积极配合治疗。3 讨论3.1 提高对多发性创伤危险的理论认识。创伤病人有三个死亡高峰和六大并发症,三个死亡高峰为:一是在创伤后数分钟之内,极少 人救护存活;二是在受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被称为抢救危重病人 的“黄金时刻”,往往是救治成败的关键;三是在伤后数日至数周内, 多因继发感染、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或 MOD死亡。因此,早期、及时 处理创伤病人至关重要。六大并发症:是指受伤后先后发

17、生的创伤性 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ARDS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功能衰竭、胃肠 或肝功能障碍及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等,其中主要表现为一个重要脏 器功能衰竭或MOD,死亡率极高。3.2 早期、准确、主动采取救护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休克是 多发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休克能否早期复苏,直接关系到休克 伤员的预后。上海市多家医院统计表明,休克 1h内得到救治病死率 为10%,但若超过8h则病死率上升为75%。因此,对创伤性休克的 抗休克处理要早期、快速、全面,避免发生MODS国内学者在强调临床急诊反应水准的重要性时指出,对严重创伤的急救水平,主要表 现在“反应” 一词上,关键在于提高反应速度和反应质量,

18、急诊抢救 应分秒必争,让病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救治, 任何拖延和耽搁 都将给伤员增加痛苦,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多发伤伤情复杂,病情 变化快,重要器官生理功能紊乱,死亡率较高。笔者认为,提高多发 性创伤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合理及时的治 疗,争取在“黄金1h内使病人的生命体征平稳;同时必须做好患 者诊治过程中的急诊抢救、手术中及手术后的监护治疗工作。3.3 及时、全面、连续观察病情变化并准确记录及汇报是急诊科 护士的基本功。严重多发性创伤的病情常常变化多端,其伤情确定、 复苏等问题是危重病急救医学面临的难题之一,急诊护士要善于及 时、全面、连续地观察病情并准确记录,有助于提供病情的动态信息, 特别是有些伤员的损伤部位、程度尚不明确时,护士应做到有预见性 的观察病情,针对可疑的症状、体征及指标等认真评估,一旦发现异 常及时报告,协助医生诊断。因此,有条件的医院需要建立一个由具 有丰富经验的医护人员组成的创伤抢救组, 专门负责严重多发性创伤 病人的全程抢救和治疗,以提高多发伤的抢救质量,降低病死率4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