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结核9例的螺旋CT诊断.doc_第1页
脾脏结核9例的螺旋CT诊断.doc_第2页
脾脏结核9例的螺旋CT诊断.doc_第3页
脾脏结核9例的螺旋CT诊断.doc_第4页
脾脏结核9例的螺旋CT诊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脾脏结核 9 例的螺旋 CT诊断作者:赵宝平,谭继东,黄卫春,王伟明,黄松涛【关键词】脾脏结核;螺旋CT诊断随着近几年结核发病率的上升以及各种检查技术的迅速发展,报道脾脏结核的病例逐年增多,因其在影像学上缺乏特征性的表现,而脾脏结核又相对少见,因此早期诊断往往比较困难,为了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我们对 2004 年 8 月2007 年 8 月经我院收治的9 例脾脏结核的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CT表现及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9 例脾脏结核中,男例,女例,年龄 2156 岁,平均 3

2、8 5 岁。病程 30 天1 5 年。经手术探查证实者例,经淋巴结活检证实例,抗结核治疗有效而临床确诊者2 例。1 2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是腹痛和发热。例中 8 例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多为隐痛。 7 例均有低热、盗汗、乏力纳差等表现。主要体征:脾肿大 6 例,肝肿大例,腹部压痛4 例。1 3 实验室检查 轻中度贫血 7 例。血沉增高 6 例。WBC总数基本正常,中性粒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 骨髓检查 3 例,2 例正常, 1 例呈刺激增生性贫血骨髓相。球蛋白升高6 例。1 4 扫描方法 9 例均行西门子欢悦单排螺旋 CT扫描。层厚 5 mm,层距 5 mm,6 例静脉团注 75 ml 非离子型造影

3、剂行三期增强扫描。对感兴趣区行薄层重建。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2 结果2 1 脾脏表现2 1 1 脾脏肿大 例中有 6 例显示脾脏轻中度肿大。占据 6个肋单元,脾脏厚度cm。边缘变钝。2 1 2 脾内低密度病灶 例脾内见单发或多发的(类)圆形、结节状、斑点状低密度影,边界清或欠清,大小不等,从数毫米至约 3 cm。部分呈融合状,其 CT 值 3849 HU。增强扫描,低密度灶增强无强化,病灶更为清晰,显示小病灶数目增多。2 1 3 脾内钙化灶 首诊发现脾内钙化灶 2 例, 1 例为脾内广泛钙化灶, 1 例为脾脏内多发结节性病灶,周边有少许斑片状

4、钙化灶。另有例于抗结核治疗个月后复查CT,见脾内低密度灶内及周围出现弥漫的不规则斑点状钙化。2 2 脾外表现2 2 1 腹部表现 (1)淋巴结:淋巴结最常受累, 主要分布于胰周、脾门等处。例显示脾门、胰周、腔静脉旁、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大小 12 cm,中央密度低,部分呈多结节融合趋势。增强扫描表现为环状强化或轻度均匀强化。多结节融合病灶表现为花环状强化。2 例无明显增大的淋巴结,但腹部“正常大小”的淋巴结数目增多。 2 例显示腹膜后、脾门淋巴结钙化。 (2)腹内其他器官:肝脏都有轻度增大,例密度减低,例见多发不规则低密度病变,增强无强化。1例显示密度不均匀,增强为细小的低密度结节。例有弥漫性斑

5、点状钙化。胰腺异常例,例表现为胰头肿大,胰头内低密度不均病灶2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和较大的低密度病变, 增强表现为有隔的环状强化, 低密度区无强化,1 例伴有胰腺体尾部弥漫性肿大、边缘僵直等慢性炎症征象,脂间隙模糊边缘僵直。 胆道受累 3 例,1 例显示胆总管下段壁均匀环状增厚,无明显扩张。例显示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左、右肝管,肝总管亦稍宽。左右肝管、胆总管明显增厚。尤以胆总管改变明显,壁厚约0 cm,管腔狭窄,粗细不均,部分层面近乎闭锁。胆囊壁增厚,内缘毛糙。2 2 2 腹外表现 全部病例均行胸片及椎体检查,例显示肺结核表现,其中 2 例为侵润

6、型肺结核, 1 例为粟粒型肺结核,例双上肺纤维条索影及钙化点;椎体结核伴双侧腰大肌冷脓肿例; 2 例腹外脏器显示正常。 3 讨论在我国,脾结核是一个少见病,它也同其他部位的结核一样,主要有发热、盗汗、贫血、消瘦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表现为血沉加快,OT或 PPD试验阳性率高。 特别是绝大多数病例有以脾大触痛为主的体征,提示多为炎性而非肿瘤性病变 1,2。据文献报道,在腹部结核中一般均有合并其他脏器的结核,并以腹部淋巴结结核者居多,本组 9 例中 7 例均有脾外结核的证据。因此,我们认为脾脏结核通常是全身结核的一部分,发现脾外结核有助于脾结核的诊断建立,疑脾结核,应仔细寻找脾外结核的证据。一般认

7、为病理表现与病期有关,而任何一种影像学方法所能反映出的均是某种病理特征的形态学表现,实质性器官不同病期以及不同病变有不同的 CT影像特点。粟粒型脾结核仅表现脾肿大,目前不能做出诊断,CT 平扫能发现直径 1 cm 以3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上的病变,增强扫描能发现直径05 cm 以上的病灶 1,3。此型CT扫描难以发现。干酪型和伴有脓肿形成的脾结核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较低密度灶,边缘模糊且不规则, CT 值在 3750 HU,冷脓肿 CT值便低,可在 20 HU以下或近似于水的密度。 增强扫描病灶中央无强化,边界清楚,呈坏死表现特征 3,4

8、。这种表现在实质性肿瘤中很少见,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对脾结核诊断意义较大。纤维硬结钙化型常为愈合期表现,依据原有病灶的形态,会有不同的钙化形态。本组脾结核表现为斑点状、斑块状和多个环状钙化。脾结核钙化在 CT上易于发现。 脾外征象: CT在淋巴结的显示方面优于其他检查方法,脾门、胰周及邻近大血管周围可见多枚肿大的淋巴结和 (或)“正常大小”的淋巴结数量增多,肿大的淋巴结可有融合趋势,由于坏死液化而显示密度不均。增强扫描淋巴结呈环状强化,内壁光滑,中央干酪、液化区无强化,具有脓肿的特征 1,3,5,是结核性淋巴结肿大的特征。淋巴瘤及转移癌放化疗所致的坏死区内缘常不光滑。此外,肿大淋巴结的分布也

9、具有一定特征性,即脾门、胰腺周围、门静脉周围和下腔静脉旁居多。 综上所述,脾脏结核在螺旋 CT上有如下诊断要点:(1)脾脏结核好发于 2050 岁者;(2)肝脾肿大,伴脾内单发、多发或弥漫性无强化的低密度病灶; ( 3)脾门、胰腺及门静脉周围、下腔静脉旁淋巴结肿大伴有环状强化; (4)其他脏器结核;(5)淋巴结、脾脏等部位的钙化灶。根据典型的 CT 表现结合发热、盗汗、腹痛、腹部压痛等提示炎性病程的症状和体征,以及血沉增高、 PPD 或 OT试验阳性,通常能做出诊断。4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参考文献】1 Schinina V,Rizzi EB ,Mazzuoli G ,et al.US and CT findingsin splenic focallesions in AIDS.Acta Radiol,2000, 41( 6):616-620.2 吴佩,周光,李先斌 . 孤立性脾脏结核的诊治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89,12(5):292-293.3 李曙光 . 脾脏结核、腹腔淋巴结核误诊为恶性淋巴瘤二例.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6,19(3):177.4 罗绍凯,何伟雄,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