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热处理综合实验_第1页
钢的热处理综合实验_第2页
钢的热处理综合实验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二 钢的热处理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 全面熟悉钢的热处理综合实验过程;2. 掌握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标准的制定;3. 了解热处理的操作方法;4研究热处理对钢的性能的影响;5认识碳钢经各种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 进一步了解碳钢经热处理后,在 组织和性能上有什么改变。二、实验设备和材料 设备:箱式电炉和控温仪表、洛氏硬度机、台式金相显散镜、预磨机、抛光 机材料:45、T10钢样、45钢、T10、T12、20钢热处理过试样一套、各号金 相砂纸、金刚石研磨膏、水、油。三、实验内容制定出材料的热处理工艺标准。分组进行热处理操作。测定热处理后样品的硬度值。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观察各种热处理后的显微组

2、组织,绘出组织示意图。将测得的硬度值与应得到的显微组织一起填入实验报告。四、概述一设计、制定热处理工艺标准 钢的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步骤来改变其内部组织,而获得所 需性能的一种热加工工艺, 它的根本过程包括: 将钢加热到选定温度, 在该温度 下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用选定的速度冷却。1 加热温度的选择淬火加热温度根据 Fe Fe3C 相图来确定 :对亚共析钢,适宜的淬火加热温度为 AC +30 50C,淬火后的组织为均匀细小的马氏体。如果加热温度缺乏 低于AC.那么淬火组织中将出现铁素体,造成淬火后硬度缺乏。对过共析钢和共析钢,适宜的淬 火加热温度为ACI+30 50C。淬火后的组织为

3、隐晶马氏体与粒状二次渗碳体, 组织中的粒状二次渗碳体可以明显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过高的淬火加热温度咼于ACCM会使淬火后得到粗大马氏体和较多的剩余奥氏体组织使材料的 耐磨性下降,脆性增加,这是因为共析钢含碳量高,加热到ACCM以上时,碳化物全部溶解,使奥氏体晶粒易于长大,淬火后的马氏体粗大。同时,奥氏体内 的含碳量越高,那么淬火后的马试体量越少,剩余奥氏体量越多。回火温度将淬火后的钢重新加热到AC1 一下某个温度,在该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然 后在空气或油中冷却,这一操作过程叫回火。回火的目的地是消除淬火时产生的 能应力,降低钢的脆性,提高钢的韧性。按加热温度不同,回火可分为三类。见图3-4图

4、1-2回火种类示意图图1-3在共析钢C曲线上估计连 续 冷 却速度的影响图中:a-低温回火。主要用于高碳钢和高碳合金钢,回火后保持高硬度和高耐磨 性,内应力和脆性降低。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硬度约为 HRC5864 般用于切削工具量具滚动轴承及渗碳和氰化。b 中温回火。主要用于0.50.7% C的碳钢和合金钢,回火后内应力基本消除,有一定的韧性和较高的弹性于屈服强度。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屈氏体, 硬度约为HRc3545. 般用于各种弹簧及热锻模。c 高温回火。主要用于0.30.5 % C的碳钢和合金钢,回火后既有较高 的强度、硬度,又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硬度约为 H

5、Rc2035 般用于轴、螺栓等重要零件。钢的退火和正火温度对于不重要的工件,退火、正火可作为最终热处理。对于重要的工件,退火、 正火是中间热处理,用来消除或改善铸、锻、焊过程中的造成的缺陷,为下一道 工序作组织准备。表1 1各种不同成分碳钢的临界温度局部別钢号临界点人1或.AnA fi錯 构 钢20735K556808353071281367740724790680伽457247S07605072576069075060727770695721工钊730770700745730700730700730S20700750830700钢的退火是将钢加热到 Ac1或Ac3,以上保温后随炉冷却。钢的正

6、火是将钢加热到 Ac3或Accm以上30 50C保温后空冷。正火的冷却 速度比退火大。正火得到的组织比退得到的组织细,强度、硬度也较高。2 保温时间确实定为了使钢件内外各局部温度均匀一致,并完成组织转变,必须在加热温度 下保温一定时间。1500 nrm9 DOW TOO图 1-4 正火和各种退火的加热温度范围对于碳钢件,放进预先已加热至选定加热温度的炉内加热。如果是火焰炉、 电炉,所需保温时间大经为 1 分钟/ 毫米直径或厚度 ,合金钢应相对延长一 点。回火时的加热、保温时间,应与回火温度结合起来考虑。低温回火时,为了 稳定组织、消除内应力, 使零件在使用过程中性能与尺寸稳定, 回火时间要长一

7、 些,一般不少于2小时。高温回火时可不宜过长,过长会使钢过分软化, 对有的钢种甚至造成严重的回火脆性,一般为 1 小时左右。 3冷却速度的选择冷却是决定钢的最终组织与性能的重要工艺参数, 同一种碳钢在不同冷却速 度下冷却,会得到不同的转变产物。常采用的冷却介质有炉冷、空冷、风冷、油 冷、水冷、等温盐浴冷却等。钢热处理后的质量检查工件热处理后的质量检查都是通过硬度检验来实现的, 因为硬度既不损坏试 样,又可通过查表或公式换算出强度或其它机械性能值对于较软的钢如退火、正火,可用洛氏硬度计测出HRB值。HRB勺测量范 围:25100。对于较硬的钢如淬火、调质,可用洛氏硬度计测出HRCS。HRC勺测量

8、范 围: 20 57。无论HRC还是HR睹E可通过查表,换算成 HB值,以便进行硬度比拟。钢经热处理后的根本组织概述 索氏体:是片状渗碳体与铁索体的层片相间的机械混告物,层片分布的较珠 光体细密高倍显微镜下才能分辨出来,是由奥氏体过冷直接得到的。回火索氏体:淬火钢在高温回火后得到的组织具体的金相特征为铁素体的 基体上分布着细的颗粒状渗碳体。 这些小粒状碳化物分布得很均匀, 所以它的综 合机械性能好、 碳钢经热处理后可得到这种回火索氏体组织, 其铁素体己成等轴 状,已没有针状形态。屈氏体;也是珠光体类型的组织, 是渗碳体和铁素体层片相间的机械混合物, 但它的层片比索氏体还细密。 在一般光学显微镜

9、下无法分辨, 只有在电子显微镜 下才能分辨出其中的层片,是由奥氏体过冷直接得到。回火屈氏体:淬火钢经中温回火后得到的组织,其金相特征是;原来的条状 或片状马氏体的形态还未完全破坏, 第二相渗碳体析出在其上, 这些渗碳体颗粒 很细小,以致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分辨。马氏体:它是碳在 aFe 中过饱和固溶体。 马氏体形态按含碳上下分两种, 即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板条马氏体: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淬火后得到组织为板条马氏体组织,其金 相组织特征是: 大小差不多的细马氏体条定同平行排列成束状, 在束与束之间位 相差较大, 在一个原始奥氏体晶粒内可形成几个位向不同的马氏体领域 束 ,韧 性较好。片状马氏体:

10、在含碳较高的钢中经淬火后得到马氏体呈片状 也叫针状、透镜状、竹叶状 ,在一个奥氏体晶粒内形成的第一片马氏体较粗大,往往横穿整 个奥氏体晶粒, 将奥氏体晶粒加以分割, 使后形成的马氏片大小受到限制, 所以 片状马氏体的大小尺寸不一,其间还残留奥氏体。回火马氏体:马氏体经低温回火后,得到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组织。它仍保 持原有片状马氏体的形态, 但由于在低温下回火, 有极小的碳化物析出, 所以回 火马氏体易受侵蚀,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比淬火马氏体稍暗一些。贝氏体:贝氏体分三种金相形态:上贝氏体、下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 上贝氏体:亦称针状贝氏体,其组织特征是:条状铁素体大致平行排列,渗 碳体分布于铁素体

11、条间。下贝氏体:亦称针状贝氏体,其组织特征是;针状铁素体内有碳化物沉淀, 碳化物的位向与铁素体长轴约为 5560,针状呈黑色, 易腐蚀, 与回火马氏体 相似。粒状贝氏体:其组织是由铁素体和铁素体所包围的小岛状所组成,岛状组织刚形成时 为高碳奥氏体, 其后转变的三种情况是: 分解为铁素体和碳化物; 发生马氏体转变;仍保持 富碳奥氏体。四、 实验步骤及考前须知 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 制定好的热处理工艺标准要经教师检查无误前方可进行热处理操作。 当炉温到达设计温度后 ( 或从控温仪表上读出 ) ,将工件装入炉内,保温 时要注意控温 仪表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教师。 淬火冷却时,应迅速地将试样放入水或油中,并不停地搅动试样,注意 不要将试样露出液面。 淬火后的试样用砂布磨掉氧化皮,然后测定硬度疽,同时将本次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