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东北秧歌第二章 东北秧歌的扮演方式和内容东北秧歌包括高跷秧歌、寸跷秧歌、地秧歌三大类:东北秧歌包括高跷秧歌、寸跷秧歌、地秧歌三大类:一、高跷秧歌:一、高跷秧歌: 高跷秧歌在辽宁省流传甚广,普及城乡各地,它高跷秧歌在辽宁省流传甚广,普及城乡各地,它演演出方式共有两种:大鼓高跷、小鼓高跷。出方式共有两种:大鼓高跷、小鼓高跷。1、大鼓高跷、大鼓高跷 主要是以大鼓、钹、锣、小钹和唢呐等乐器为主,主要是以大鼓、钹、锣、小钹和唢呐等乐器为主,在在秧歌队伍的尾部伴奏扮演的秧歌,称大鼓高跷。秧歌队伍的尾部伴奏扮演的秧歌,称大鼓高跷。 方式又有辽南、辽东、辽西和辽北之分,其中尤方式又有辽南、
2、辽东、辽西和辽北之分,其中尤以辽以辽南高跷为最。南高跷为最。 辽西高跷那么主要以大高跷著称,即扮演者脚缚一辽西高跷那么主要以大高跷著称,即扮演者脚缚一米米以上的跷腿进展扮演,根本上以大场集体舞蹈为主,具有以上的跷腿进展扮演,根本上以大场集体舞蹈为主,具有大搧大舞的特征。大搧大舞的特征。 大鼓高跷的扮演方式大鼓高跷的扮演方式: 大象、跑大场、清场、过街楼四部分大象、跑大场、清场、过街楼四部分1大象:详见教材第大象:详见教材第10页第页第2、3段段2跑大场:大场的队形有圆场、龙摆尾、二龙吐须、跑大场:大场的队形有圆场、龙摆尾、二龙吐须、四面斗、编蒜辫子等。详见教材第四面斗、编蒜辫子等。详见教材第1
3、0、11页页 3清场:又叫单场或小场,是秧歌的主要扮演部分,清场:又叫单场或小场,是秧歌的主要扮演部分,由舞蹈小场和小戏演唱组成。详见教材第由舞蹈小场和小戏演唱组成。详见教材第11、12页页4过街楼:是秧歌队走在周围群众很多的繁华街道上过街楼:是秧歌队走在周围群众很多的繁华街道上边走边扮演的一种愉快的扮演方式,也称街趟子。详见边走边扮演的一种愉快的扮演方式,也称街趟子。详见教材第教材第12、13页页2、小鼓高跷、小鼓高跷 又称上打家什、锣鼓四件。该高跷扮演时,主要以又称上打家什、锣鼓四件。该高跷扮演时,主要以其中演员手持小锣、身挎腰鼓,边扮演边为秧歌伴奏其中演员手持小锣、身挎腰鼓,边扮演边为秧
4、歌伴奏的一种扮演方式,故称小鼓高跷。的一种扮演方式,故称小鼓高跷。 小鼓高跷又分天津高跷和回民高跷。小鼓高跷又分天津高跷和回民高跷。 天津高跷主要流传于丹东,营口沿海一带,是由天津高跷主要流传于丹东,营口沿海一带,是由天天津传入该地域,扮演者多是渔民。津传入该地域,扮演者多是渔民。 回民高跷主要流出于沈阳一带,扮演者多是沈阳回回民高跷主要流出于沈阳一带,扮演者多是沈阳回回营的居民,该秧歌由十六至二十人组成,跷腿高约回营的居民,该秧歌由十六至二十人组成,跷腿高约一尺六寸左右,有各种花场和下场扮演,载歌载舞形一尺六寸左右,有各种花场和下场扮演,载歌载舞形式丰富。式丰富。二、寸跷秧歌二、寸跷秧歌 寸
5、跷秧歌,又名踩寸子,主要流传于辽宁省本溪、寸跷秧歌,又名踩寸子,主要流传于辽宁省本溪、丹东等市县。寸跷秧歌根本上吸收了地秧歌的扮演形丹东等市县。寸跷秧歌根本上吸收了地秧歌的扮演形式和扮演特征,结合寸跷的扮演,构成了独具特征的式和扮演特征,结合寸跷的扮演,构成了独具特征的艺术种类。寸跷秧歌是由大鼓、钹、小钹和唢呐组成艺术种类。寸跷秧歌是由大鼓、钹、小钹和唢呐组成乐队为之伴奏。乐队为之伴奏。 寸跷秧歌的扮演是以寸跷秧歌的扮演是以“花场为主,即走阵式。其花场为主,即走阵式。其“花场可分为大花场和小花场。花场可分为大花场和小花场。 大花场,即秧歌队整体变化各种花场阵式;小花大花场,即秧歌队整体变化各种
6、花场阵式;小花场,即大花场后由几个人物变化各种阵式。场,即大花场后由几个人物变化各种阵式。3、地秧歌、地秧歌 地秧歌是一种不踩高跷扮演的秧歌。其历史悠地秧歌是一种不踩高跷扮演的秧歌。其历史悠久,它同高跷秧歌和寸跷秧歌皆有亲密关系,是非常久,它同高跷秧歌和寸跷秧歌皆有亲密关系,是非常普及的一种自娱性、扮演性很强的艺术方式。地秧歌普及的一种自娱性、扮演性很强的艺术方式。地秧歌的扮演方式非常丰富,并以各种不同的称号流传于辽的扮演方式非常丰富,并以各种不同的称号流传于辽宁省的城市各地。宁省的城市各地。 其中有伞灯秧歌:它是由伞、鼓、棒、花为主要其中有伞灯秧歌:它是由伞、鼓、棒、花为主要人人物组成的扮演
7、队伍,主要流传在铁岭一带;老母会:物组成的扮演队伍,主要流传在铁岭一带;老母会:又称太平会、桔祥会,主要流传于瓦房店一带;谢杖又称太平会、桔祥会,主要流传于瓦房店一带;谢杖子地秧歌:又称黄河阵秧歌,主要流传于朝阳地域;子地秧歌:又称黄河阵秧歌,主要流传于朝阳地域;辽阳地秧歌、抚顺地秧歌。详见第辽阳地秧歌、抚顺地秧歌。详见第2226页页第三章第三章 东北大秧歌的风格特点东北大秧歌的风格特点 东北大秧歌在风格上既有火爆、泼辣,又有稳静、幽默的特点。动作即哏又俏、即稳又浪,而且稳中有浪,浪中有稳,刚柔结合,不能扭扭捏捏缠绵无力。要扭起红似火,静似花儿笑,站立一棵松,跑起水上漂。 纵观流传在辽宁地域的
8、各种秧歌方式,表达其根本特征的共同点是上身扭、摆、圆,下肢软、硬、颤,扭法圆、活、抖,节拍有长又短,男逗女媚哏又俏,鼓中动作有特点。 表达上述动律特征的主要环节: 韵律、屈伸、体态、扭法、节拍、手绢。第五章第五章 组合教学组合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以各种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以各种不同 方式的组合予以表达的。为达此训练目的,将动方式的组合予以表达的。为达此训练目的,将动 作、复合动作、动律、技巧、扮演,组织在一同,作、复合动作、动律、技巧、扮演,组织在一同, 构成一套完好系统的训练单元构成一套完好系统的训练单元组合,这是对组合,这是对 学生进展课堂训练的主要教学内容。在东北秧歌学生进展课堂训练的主要教学内容。在东北秧歌 教学中,同样是经过各种不同性质的组合训练来教学中,同样是经过各种不同性质的组合训练来 到达一定的教学目的。到达一定的教学目的。 秧歌组合包括动作个性组合、动律训练组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眼动追踪阅读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水力电站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国际花卉投资合作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环保项目组织机构及职责
- 儿童剧圣诞节专场开场白串词主持稿范文
- 危险废物处理技术2025年计划
- 2025版高端护肤品牌代理销售合同范本
- 2025版退货退换货责任及处理合同模板
- 2025版商铺租赁合同违约金及赔偿承诺书
- 2025年度幼儿园安全照明灯具购销合同范本集锦
- 砍树 栽树劳务合同范本
- 避免车祸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胸腰椎压缩骨折课件
- 音乐课简谱教学课件
- 2025年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答辩备考试题及答案(50题)
- 剖析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问题洞察与改革路径探究
- 2025年法院书记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附答案
-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警示教育
- 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