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项目风险评价_第1页
加油站项目风险评价_第2页
加油站项目风险评价_第3页
加油站项目风险评价_第4页
加油站项目风险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石化*石油分公司*加油站改造项目环境风险专题分析目录1.风险识别 21.1物质危险性分析 21.2风险类型 72油罐溢出和泄漏风险事故影响分析 72.1 油罐溢出和泄漏事故源项分析 72.2泄漏事故预测 92.3油罐溢出和泄漏事故影响分析 123风险管理 143.1风险防范措施 143.2管理要求 153.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6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 因素,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 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 ,引起有毒有害或易燃易爆等物质的泄漏,所造成 的人身安全和环境影响损害程度,并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及减缓

2、 措施 ,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为此, 根据 HJ/T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对本项 目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针对性 的防范措施或者应急预案。1. 风险识别1.1 物质危险性分析1.1.1 本工程原材料、产品理化性质及毒性特征本工程经营油品为汽油和柴油,其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见表 1-1 和 表 1-2 :表1-1汽油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第一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燃爆危险易燃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健康危害汽油以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对人体的影响表

3、现为:急性中毒、吸入性肺 炎、慢性中毒。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四肢无力、恶心、呕吐、 视物模糊、酩酊感、易激动、步态不稳、短暂意识丧失等和上呼吸道刺激 症状。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第二部分理化特性外观及性状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液体,具有特殊臭味。熔点(C)v -60相对密度(水=1 )0.70 0.79闪点(C)V -50 -10相对密度(空气=1 )3.5弓1燃温度(C)415 530爆炸上限% ( V/V)6.0沸点(C)40 200爆炸下限% ( V/V)1.3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易溶于脂肪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汽油机

4、的燃料,用于橡胶、制鞋、印刷、制革等行业,也可用作 机械零件的去污剂。第三部分稳定性及化学活性稳定性稳定避免接触的条件明火、高热禁配物强氧化剂聚合危害不聚合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第四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o67OOOmg/kg (小鼠经口),( 120号溶剂汽油)LC5o1O3OOOmg/kg 小鼠,2小时(120号溶剂汽油)急性中毒重度中毒则为吸入咼浓度汽油烝汽后,表现为中毒性脑病,少数可产生脑 水肿,出现颈项强直、面色潮红、脉搏波动和呼吸浅快;吸入极高浓度汽 油后可引起突然意识伤失,反射性呼吸停止而死亡。部分患者可出现中毒 精神病症状,如惊恐不安、欣快感、幻觉、哭笑无常等。急性经

5、口中毒可出现口腔、咽及胸骨后烧灼感,及恶心、哎吐、腹痛以及 肝、肾损害等。液态汽油直接吸入呼吸道,可引起支气管炎、肺水肿。慢性中毒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肢端麻木、 感觉减退、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严重者肢体远端肌肉可萎缩。皮肤接 触可发生急性皮炎,出现红斑、水疱及瘙痒。刺激性人经眼:140ppm (8小时),轻度刺激。最高容许浓度300mg/m 3表1-2柴油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第一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燃爆危险易燃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

6、饮用水的污染。第二部分理化特性外观及性状稍有粘性的棕色液体主要用途用作柴油机的燃料等闪点(C)药5 C相对密度(水=1 )0.87 0.9沸点(C)200 350 C爆炸上限% (V/V )4.5自燃点(C)257爆炸下限% (V/V )1.5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易溶于脂肪。第三部分稳定性及化学活性稳定性稳定避免接触的条件明火、高热禁配物强氧化剂、卤素聚合危害不聚合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第四部分毒现学资料急性毒性LD 50LC50急性中毒皮肤接触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吸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慢性中毒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痛。刺激性

7、具有刺激作用最高溶许浓度目前无标准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1 对项目所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进行危险性识别和综合评价后, 确定本项目经营产品汽油、柴油为易燃易爆物质,将其定为风险评价因 子。1.1.2危险性识别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1进行物质危险性判定,具体见表1-3。表1-3产品危险性判定危险性判定闪点/沸点c重大危险源判定汽油-50-10/40-200储罐取大容量/m315柴油乜5/200-350储罐取大容量/m310易燃物质 判定 标准可燃气体:常温常压下以气体存在,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其

8、沸点是 20 C或以下的物质贮存场所标准临界量/t20易燃液体:闪点低于 20 C,沸点高于20 C的物质可燃液体:闪点低于55 C,压力下保持液态,实际操作条件下(如高温高压)可引起重大事故的物质判定结果属于可燃、易燃物质判定结果属重大危险源本加油站正常储油量120 ,其中汽油储量90 ,柴油储量30 m2均米用内地式钢制储油罐存储,共设 4个油储罐,其中汽油储罐3个, 容量为30 ,柴油储罐1个,柴油储罐容量为30 ,由于柴油闪点较 高,其危险性远不如汽油,故根据有关规定,柴油罐容积可折半计入汽 油罐总容积,加油站总储油量折合计105 ,储存量达到存区临界量(汽 油贮存区临界量为 20t

9、),为重大危险源。1.2 风险类型加油站对各种油品进行储存及加油,工艺流程包括汽车油、储存、 发油等。根据对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工艺过程危险性等危险性因素的分 析结果看,本加油站主要事故类型可以分为火灾与爆炸和溢出与泄漏两 大类。关于火灾与爆炸事故主要是加油站安全生产所要解决的内容,这些 内容在该项目的安全评价报告中应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不涉及此类问 题。本次评价重点分析油罐溢出和泄漏对环境的影响。 2油罐溢出和泄漏风险事故影响分析 2.1 油罐溢出和泄漏事故源项分析油罐溢出、泄漏的发生带有明显的随机性和偶然性。这类事故的出 现对环境的影响将会持续一定的时间,带来的后果也较为严重。本项目 各输油

10、管道和油罐都按照有关规范进行了设计和施工,并采取了有效的 检测渗漏的设施,只要加强管理,按照行业操作规范作业,发生这类事 故的几很小。类比分析,油库管道、输送等的小型泄漏事故发生概较高 为 0.1 次 / 年,管线、阀门、储罐等严重泄漏事故概不大于 10-3 次/ 年。近年来国内外采用高科技自动控制系统措施以来,事故风险的发生概明显下降,风险率有大幅降低的趋势。2.1.1油罐溢出源项分析储油罐可能发生溢出的原因有:(1)油罐计量仪表失灵,致使油罐加油过程中灌满溢出;(2)在卸油过程中,由于存在气障气阻,致使油类溢出;(3)在卸油过程中,由于接口不同,接不严密,致使油类溢出;2.1.2油罐泄漏源

11、项分析可能发生油罐泄漏的原因有:(1)输油管道腐蚀,致使油类泄漏;(2)由于施工而破坏输油管道;(3)在收发油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致使油类泄漏;(4)各个管道接口不严,致使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油罐溢出和泄漏事故树图见图2-1图2-1油罐溢出和泄漏事故树图2.2泄漏事故预测对于本项目的危险物质汽油、柴油,汽油泄漏所发生的风险较大。 因此,本次泄漏事故预测以汽油作为简述的对象。2.2.1泄漏形式装卸泄漏:装卸货车出现事故性溢漏油的情况,主要有输油软管破 裂等原因,如对接软管接缝的破裂,或软管过长被扭结或压裂,或软管 太短被扯裂等。2.2.2液体外流量汽油液体一旦泄漏,如果环境温度是常温,汽

12、油在泄漏后仍是液态, 可以估算其泄漏过程中保持液态形式,以及计算迅速挥发的液体部分, 尽管后来可能进行燃烧,但是在泄漏过程中保持液态形式。用Bernoulli 流量方程式计算汽油液体从容器中泄漏的速率。Ql =CdA:l 2(Pt _Pa) 2gh, Pt式中,Q液体排放率,kg/s ;G排放系数,一般为0.6-0.64 ;A裂口面积,川,管径100伽;pt液体的密度,kg/m3;Pa贮存压力,MPaPa大气压力,MPag重力加速度,m/s2;h裂口之上液位高度,m该项目是常压贮存的液体,具体源强参数和预测源强计算结果见表2-1所示。表2-1源强参数和预测源强计算结果一览表序号源强参数事故类型

13、(汽油泄漏)1大气压力Pa (Pa)1013202贮存压力Pt (Pa)908503液体密度pt (kg/m3)7504裂口面积A (卅)(按20%计)0.00165裂口之上液位高度(m)1.56液体排放系数Cd0.647重力加速度g9.819液体泄漏速度Ql (kg/s)4.01据统计绝大部分蒸气云爆炸事故发生在泄漏开始后的3min内,因此在计算泄漏量时泄漏时间取3min,则泄漏量为Q=180X Q/1000=0.7t2.2.3液体泄漏蒸发量油罐车泄漏时,站内设有围堤,液体将在站内散流,液体表面挥发造成对环境的影响。液体挥发量采用下面公式进行计算:-40 95Qp=9.0X 10 x A x

14、 Mk PV/ (t+273 )式是,M为物质分子量;A为液池面积,川;Pv为汽油饱和蒸汽压, kPa; t为液池温度,C; Qp为表面皿蒸发量,kg/s。汽油平均含碳数为8个,分子量为100-120,计算时取平均值110, 以瞬时扩散到20川计算,汽油饱和蒸汽压为3.865kPa,液池温度取25C 计算得Qp=0.02kg/s3min内汽油蒸发量为0.004t2.2.4大气扩散预测模式在油罐车发生泄漏而未能及时制止时,当汽油的蒸发速度与排放速 度相等时,蔓延的积块不再扩展。但是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外泄汽油 液体形成积块的面积不同,以及扩散方式、扩散速率也不同。假定汽油 气体因湍流引起的矿散速

15、率大于重力引起的扩散速率,那么其烟云的浓 度分布符合高斯(Gaussi)分布。由于是积块面的蒸发扩散,必须用面 源模式进行扩散后落地浓度的计算。采用后退点源法进行计算,其公式如下:CsQexp;兀 U(。+0)(0 +bz)、 2 (。Zz) J式中:0和二Z0分别为面源的水平及垂直尺度引起的初始散布尺度,其中(L是面源的迎风面边长),二z0二He/2.15 2.2.5预测结果分析泄漏历时3min、风速2.0m/s时,不同时刻不同距离处的浓度见表2-4表2-4泄漏液体2.0m/s风速下不同持续时间地面浓度(mg/m)预测距离(m)预测时刻(s)5102550100200400800302.50

16、963.23334.61423.98660.42380.000600602.50973.23444.68155.34584.15140.096900902.50973.23444.68155.34634.88641.39910.000401202.50973.23444.68155.34634.88793.16510.013601502.50973.23444.68155.34634.88793.41450.155601802.50973.23444.68155.34634.88793.41760.6893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病接触限值(GBZ2-2002汽油的接触限值浓度见表2-5。表2-

17、5汽油职业接触限值最高容许浓度(MAC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STEL300mg/m (溶剂汽油)450mg/m(溶剂汽油)由表2-5可见,事故状态时,站址区域污染物浓度随泄漏持续时间 的延续而增大,在120s时站区浓度趋于稳定,未超过短时间内接触容许 浓度,未超过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汽油的半致死浓度值LC(50)为103000 mg/m, 2h (小鼠吸入),而油罐车发生泄漏时的最大浓度为 5.3463 mg/m,没有超过汽油的半致死浓度LC( 50),可见油罐车泄漏条件下由于汽油泄漏量较小,其表面挥发产生的环境毒害性能力环境接受。2.3油罐溢出和泄漏事故影响分析2

18、.3.1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泄漏或溢出的成品油一旦进入地表河流,将造成地表河流的污染, 影响范围小到几公里大到几十公里。污染首先将造成地表河流的影观破 坏,产生严重的刺鼻气味;其次,由于有机烃类物质难溶于水,大部分 上浮在水层表面,形成一层油膜使空气与水隔离,造成水中溶解氧浓度 降低,逐渐形成死水,致使水中生物死亡;再次,成品油的主要成分是 C4C9的烃类、芳烃类、醇酮类以及卤代烃类有机物,一旦进入水环境, 由于可生化性较差,造成被污染水体长时间得不到净化,完全恢复则需 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本加油站规模小(油罐容积为 105m3),油罐一旦发生渗漏与溢出事 故时,油品将被在油罐区控制,不会

19、溢出油罐区外,也不会进入地表水 体。2.3.2 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储油罐和输油管线的泄漏或渗漏对地下水的污染较为严重,地下水 一旦遭到成品油的污染,将使地下水产生严重异味,并具有较强的致畸 致癌性,无法饮用。又由于这种渗漏必然穿过较厚的土壤层,使土壤层 中吸附了大量的燃料油,土壤层吸附的燃料油不仅会造成植物生物的死 亡,而且土壤层吸附的燃料油还会随着地表水的下渗对土壤层的冲刷作 用补充到地下水,即使污染源得到及时控制,地下水要完全恢复也需几 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本项目储油罐采用玻璃钢防腐防渗技术,对储油罐内外表面、防油 堤的内表面、油罐区地面、输油管线外表面均做了“六胶两布”的防渗防腐处理

20、,加油站一旦发生溢出与渗漏事故,油品将由于防渗层的保护 作用,积聚在储油区,对地下水不会造成影响。2.3.3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于突发性的事故溢油,油品溢出后在地面呈不规则的面源分布, 影响油品的挥发速度因素为油品蒸汽压、现场风速、油品溢出面积、油 品蒸汽分子平均重度等。本项目采用地埋式储油罐工艺,采取了防渗漏检查孔等渗漏溢出检 测设施,加油站一旦发生渗漏与溢出事故,可及时发现,油品渗漏量较 小,再由于受储油罐罐基及防渗层的保护,渗漏出的成品油将积聚在储 油区。储油区表面采用了混凝土硬化,较为密闭,油品将主要通过储油 区通气管及人孔井非密封处挥发,不会造成大面积的扩散,对大气环境 影响较小。3

21、风险管理3.1 风险防范措施本项目为防止事故的发生,严格按照汽车加油气站设计与施工规 范GB50156-2002进行了设计与施工,采取了防止措施,其中主要包 括: 总图布置严格按照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严格控制各建、构筑物的安全防护距离; 按有关规范设计设置了有效的消防系统,做到以防为主,安全可靠; 工艺设备、运输设施及工艺系统选用了高质、高效可靠的产品加油站防爆区电气设备、器材的选型、设计安装及维护均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和漏电保护器安装 与运行(GB13955-92的规定; 在可能发生成品油挥发及泄漏积聚的场所,设置了可燃气体

22、报警 装置; 在管沟敷设油品管道的始端、末端和分支处,设置了防静电和防 感应雷的联合接地装置; 该项目的土建结构设计单位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采取了较大的抗 震结构保险系数,增加了加油站的抗震能力; 油罐安装高低液位报警器,减少管线接口,油罐的进出口管道采 用金属软管连接等。3.2管理要求各类事故及非正常生产情况的发生大多数与操作管理不当有直接关 系,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在以下几个 方面予以关注: 加强油罐与管道系统的管理与维修,使整个油品储存系统处于密 闭化,严格防止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明确每个工作人员在业务上、工作上与消防安全管理上的职责、 责任。 对各类贮存

23、容器、机电装置、安全设施、消防器材等,进行各种 日常的、定期的、专业的防火安全检查,并将发现的问题落实到人,限 期落实整改; 建立夜间值班巡查制度、火险报告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3.3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于自然灾害与人为原因,当事故灾害不可避免的时候,有效的应 急救援行动是唯一可以抵御事故灾害蔓延和减缓灾害后果的有力措施。 所以,如果在事故灾害发生前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系统,制定周密的救 援计划,而在灾害发生的时候采取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以及系统 恢复和善后处理,可以拯救生命、保护财产、保护环境。事故救援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应急救援系统的建立和组成; 应急救援计划的制定; 应急培训和演习; 应急救援行动; 现场清除与净化; 系统恢复和善后处理。系统的恢复和善后处理。事故应急的预案应见表 3-1 。表 3-1 事故应急预案序号项目预案1应急计划区储罐区、加油岛、邻近地区储罐区及加油岛:由站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