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复摆法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_第1页
用复摆法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_第2页
用复摆法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3 年 9 月j ou rnal o f xian u n iv ersi t y o f sci ence and t echnol o gydec. 2003文章编号 : 1671 - 1912 (2003) 04 - 0478 - 03用复摆法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孟泉水 , 班丽瑛 , 朱金山(西安科技大学 基础课部 ,陕西 西安 710054)摘 要 : 利用复摆原理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转动惯量测定仪 。经过实验 ,其测量数据与理论计算值相吻合 ,相对误差小于 4 %. 该实验装置操作简单 ,结构灵活 ,与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相结合 。该仪器还可 验证平行轴定理 ,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够

2、深刻掌握刚体力学所要求的内容 。关键词 : 复摆 ; 刚体 ; 转动惯量 ; 平行轴定理中图分类号 : o 313 . 3文献标识码 : a0引言转动惯量 ( 代号为 j ) 是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 ,是刚体力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 ,因而 ,转动惯量的测量一直是大学物理实验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目前国内工科院校所采用的测量仪器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 类是三线摆法1 ,2 ,一类是塔轮法3 ,4 。这 2 种方法西安科技大学物理实验室先后都采用过 。实验表明 : 前者误差虽小 ,但实验方法及测量手段均较陈旧 ,学生从中很难接受多少现代测量技术信息 ,且实验原理与理论课中关于转动惯量的计算

3、联系并不紧密 ;后者误差很大 ,学生实验时相对误差常超过 70 % ,教师仔细测量 ,也很难把相 对误差控制在 20 %以内 ,原因在于该仪器在设计思路上就有许多先天不足 ,在实验中略去了塔轮转动时的摩擦力矩和砝码的加速度 ,而实验时这两个因素都明显存在 ,因此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大 。理论基础11 . 1复摆5质量为 m 的任意形状物体可绕垂直于图面的光滑水平轴 o 自由转动 , 将它由自然下垂的静止状态拉离平衡位置一个微小角度后释放 , 忽略空气阻力 , 物体将 绕轴 o 作自由摆动 , 这样的装置叫复摆 , 如图 1 所示 。设复摆的质心在 c , c 到 o 的距离为 h , 复摆对 o

4、轴的转动惯量为j , 由于它受2= - m ghsin - m gh, 由转动定律 m = j d得图 1 复摆co mpound pendulum到重力矩 md t 2m gh2fig. 1d2 m gh = 0 =d t 2 +=jjtm gh t 2( 1)j =42式中为复摆摆动的角频率 ; t 为摆动周期 。质心 6 质心是与质点系统质量分布有关的一个代表点 , 它的位置在平均意义上代表着物体质量分布的中心 。其位1 . 2rc = r d m / m矢 rc 的计算公式为对于质量为 m , 长为 l 的匀质杆 , 其质心 c 距其一端的距离 h 为收稿日期 : 2002 - 04

5、- 23作者简介 : 孟泉水 ( 1962 - ) ,男 ,陕西汉中人 ,副教授 ,主要从事普通物理的教学研究工作.l 2 l 111m d x x =lmm0h =x d m =( 2)22ll平行轴定理 7 如图 2 所示 , zc 为通过刚体质心的轴 , 刚体对 zc 轴的转动惯量为j c , z 轴与 zc 轴平行 , 二轴相距 d , 刚体的质量为 m , 则刚体对 z 轴的转动惯量为1 . 32j = jc + m d( 3)2设计思路l取长为 l 的匀质细杆 , 由 ( 2) 式知 , h =, 用米尺量取其中点 , 确定质心 c 的2位置 ; 为尽量减小摩擦力矩 , 在其一端镶

6、上优质轴承作为转轴 , 用支架悬挂 , 作成复摆 , 如图 3 所示 。为了准确测量复摆摆动周期 , 采用电脑计时器 , 为此在棒的另一 端安装遮光棒 。测出 t 后 , 代入 ( 1) 式 , 即可求出杆对 o 轴的转动惯量 , 再与匀质细杆对通过其一端且垂直于杆的轴的转动惯量的理论值图 2 平行轴定理fig. 2 theorem of paralell axis 12( 4)j 10=m l3比较 , 即可求出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 j 10 - j |e =100 %( 5)j10为了验证平行轴定理 , 制作了一个直径为 d , 质量为 m 的匀质金属圆盘 , 它对垂直于盘面 、穿过盘中心

7、的轴的转动惯量的理论值为 1 1 d1222m r =m ( 2 )=m d( 6)j 20=228将盘装在杆上 b 点 , 量得 ob =d , 由 ( 3) 式知 , 该系统对 o 轴的转动惯量的理论值为j 0 = j 10 + j 20 + m d2另一方面 , 系统受到的转动力矩为m= - m ghsin- m gdsin = - ( m h + m d) g设该系统对 o 轴的转动惯量为 j, 由转动定律有( 7)d2- ( m h + m d) g = j = jdt 22d ( m d + m h)+g = 0即d t 2=j( m d + m h) g2=j( m d + m

8、h) g t2t故j=( 8)42测出 m , d , m , h 及 t, 代入 ( 8) 式 , 即得系统对 o 轴转动惯量的实验值 。测量图 3 实验模型fig. 3 experimental model| j- j 0 |的相对误差e=100 %( 9)j03 实验数据3 . 1原始数据 ( 为节省篇幅 , 仅列出各量 5 次测量的平均值)lm = 0 . 213 2 kg ; m = 0 . 586 5 kg ; l = 0 . 800 m ; h = 0 . 400 m ; d = 0 . 100 m ; d = 0 . 780 m ( 另一次12实验时 , d2 = 0 . 06

9、1 m) ; t = 1 . 49 s , t1 = 1 . 73 s , t2 = 1 . 26 s.理论值由 ( 4) 式3 . 211j 杆 =m l 2 =0 . 213 2 ( 0 . 800) 2 = 4 . 55 10 - 2 kg m233480西 安 科 技 学 院 学 报2003 年11j 盘 =m d2 =0 . 586 5 ( 0 . 100) 2 = 7 . 33 10 - 4 kg m2由 ( 6) 式由 ( 7) 式88= j 杆 + j 盘 + m d1 2 = 4 . 55 10 - 2 + 7 . 33 10 - 4 + 0 . 586 5 ( 0 . 78

10、0) 2= 0 . 403 kg m2= j 杆 + j 盘 + m d2 2 = 4 . 55 10 - 2 + 7 . 33 10 - 4 + 0 . 586 5 ( 0 . 061) 2= 4 . 84 10 - 2 kg m2j 01j 023 . 3实验值由 ( 1) 式m gh t2 = 0 . 213 2 9 . 80 0 . 400 1 . 492= 4 . 70 10 - 2 kg m2j 杆 =424 3 . 142( m d1 + m h) g( 0 . 586 5 0 . 780 + 0 . 213 2 0 . 400) 9 . 822由 ( 8)t =1 . 73j

11、( 杆 +盘)=424 3 . 1421= 0 . 404 kg m2( 0 . 586 5 0 . 061 + 0 . 213 2 0 . 400)2- 22j ( 杆 +盘)=9 . 8 1 . 26 = 4 . 77 10 kg m4 3 . 14223 . 4相对误差e = | 4 . 70 - 4 . 55 |杆 :由 ( 5) 式100 % = 3 . 3 %4 . 70| 0 . 403 - 0 . 404 |杆与盘系统 :当 d = 0 . 780 m 时 , 由 ( 9) 式100 % = 0 . 25 %e1 =0 . 403100 % = 1 . 4 %4 . 84 -

12、4 . 77当 d = 0 . 061 m 时 , 由 ( 9) 式e2 =4 . 84这种方法在各种实验教材中均无记载 , 也无现成仪器 , 属于创新 。实验表明 , 用复摆法测量转动惯量 , 思路正确 , 方法可行 , 误差较小 。在进一步改进仪器后 , 相对误差还可进一步减小 。该方法的实验原理紧密结合理论课教 学内容 , 对学生加深对理论课学习内容的理解很有帮助 , 而平行轴定理的验证 , 更是同类实验中所没有的 , 在测 量手段上 , 使用了电脑计时装置 , 可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到现代化测量技术 。参考文献黄国良 ,王树林. 物理实验 m . 西安 :陕西科技出版社 ,1997 . 4

13、2 .赵 渤. 大学物理实验 m . 西安 :陕西科技出版社 ,1997 . 65 .崔亚量 ,梁为民. 大学物理实验 m . 西安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 . 66 .廖少俊. 大学物理实验 m . 西安 :陕西科技出版社 ,1993 . 93 .马文蔚. 物理学 (下) 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 93 .程守洙 ,江之水. 普通物理学 (1) 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马文蔚. 物理学 (上) 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 167 .1234567mea suring the rotat ional inert ia o

14、f rigid bodywith the method of compoun d pen dul umm en g q uan2shui , ban li2ying , zhu j in2shan( dept . of b asic cou rses , x i a n u ni versi t y of s cience a n d tech nology , x i a n 710054 , chi na)abstract : a new inst rument fo r measuring rotatio nal inertia has been devised by t he p ri

15、nciple ofco mpo undpendulum. it s p rinciple of experiment is clo se in to uch wit h t he related teaching co ntent s of mechanic of rigidbo dy o n bot h college p hysics and t heo retical mechanics. it s measuring data agree wit h t he result s of t heo retical calculatio n t hro ugh experiment . it s relative erro r is less t han 4 %. this inst rument is simple and smart , and be clo se in to uch wit h t he teaching co ntent s of t heo ry , and can als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