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审美价值提升学生素质_第1页
挖掘审美价值提升学生素质_第2页
挖掘审美价值提升学生素质_第3页
挖掘审美价值提升学生素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挖掘审美价值 提升学生素质一、诗的形象美 中国的诗歌早于绘画,古典诗歌的艺术成就给中国绘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很 多中国画都取意于诗,或者干脆是为诗作注,描摹诗境。宋代的宋迪,提出了 自然景色的八个题材:平沙落雁、远浦归航、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 月、潇汀夜雨、古寺晚钟、渔村落照。这些都是中国古典诗歌最常见的情境。 但是诗本身却是对生活形象的概括,它来自生活,诗歌展现的就是活生生的生 活画面。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去体会诗歌所展现的优美画 境。美总是以生动感人的形象出现的,这是美的第一特性。美更多是形式,是直观 的。因此马克思才说眼睛对美的追求最坚决。李白非常擅长于从生活中发现

2、 美,并用他的如椽巨笔把它描摹刻画出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 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仅十四个字,就再现了一幅意境开阔、情 意深长的送别画面。在这里,我们似可看见画面中友人渐行渐远,诗人却依然 翘首以望的怅然身影。梦一诗中也不乏这样的句子:天姥连天向天横,势 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运用对比与夸张,写 出天姥山之巍峨高耸,直插云霄之势如在眼前,使人不敢逼视。而末句以拟人 手法反衬原本高峻的天台山面对天姥,如小孩在作拜倒之势,恭敬之态使人不 禁莞尔,也不禁对天姥山产生崇敬之情。这样的笔法相比于任何一幅高山奇石 图也不逊色。对诗歌中类似美的画面的赏析,不仅令

3、人怡情悦目,而且能丰富 人的感情,促进人的性格全面发展,开拓人的思维。厖从而净化了人的心灵。 (陆一帆在美育丛书)这是欣赏梦一诗的美学价值之一。二、诗的情感美形象的美是种外化,它还依赖于人的主观感受,内化为某种审美情感。审美不 单要体会形象之美,更要融合自己的感情形成审美感受、审美判断。这就要求 审美者要透过直观、外在的形象去探寻内在的情感。梦一诗中有这样的句 子: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里除了有伫足半 山,远望海日升空、天鸡高唱的辽远、空旷的意境美,更有一种豪情勃发,壮 志凌云的情感蕴含其间。结合作者的遭遇,他当时初到长安,带着满腔抱负, 也终于能被皇上赏识,青云直

4、上,岂不是雄姿英发,意气风发?而后来群小谗 毁,无奈骑驴出京都,一时之间前路无定,岂不是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 忽已暝?李白的梦一诗在情与景的融汇表达上也创造了美的典范。梦的情感美还表现在其跌宕起伏的旋律美。李白生性自由,追求解放,因 此他的诗在感情的表达上也如朝日,如滔滔逝水,不可阻抑。在诗歌写作上, 也是不拘形式,表现其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感情。梦起句情感苍茫,意 境渺远,仙山之美却渺不可及,现实与愿望的矛盾在此语中一览无遗。继而想 及尚有天姥可到,情怀顿时激昂不可抑制,连续用四个句子极力渲染天姥山之 雄奇高伟。因梦成行后,他沉浸于剡溪美景之中,攀登至半山腰,又不由为所 见的壮阔景观所激

5、荡。暮雨将至,熊咆龙吟,林栗巅惊,令读者的感情也随之 沉郁凝重。至此情感由渺茫而激昂而宁静而高昂又沉郁,已有数转,但作者并 不就此收束,继而随电闪雷鸣创造了最瑰奇最绚烂的想象。诗人描绘了辉煌灿 烂,气象万千的神仙世界,可谓惊心眩目,动人魂魄,情感更是排山倒海而 来,难以抑控。但是忽而梦醒,无限寥落,情绪大起大落,起承过渡,全无痕 迹。这时诗人的感情本已沉至谷底,似乎再不能昂扬了,但末句安能摧眉折腰 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如奇峰突起,一种不卑不屈的巍然正气冲天地而 出。梦这首诗正是这样把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与艺术结构的腾 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地结合起来的,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三、

6、诗的气质美 中国的儒家文化历来注重温良恭俭让与文质彬彬,而道家思想则推崇修身养 性,因此弱美、静美则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相对的对力美、壮美的追求与表 现则显得较为薄弱。就女子形象而言,从诗经中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到 汉乐府中纤纤作细步的刘兰芝,到杜甫丽人行中态浓意远淑且真的杨贵 妃,到现代始终微笑着的刘和珍君,无不是娴静温柔的。从琴棋书画的文化传 统的深入人心,到对名士风流的景仰,到对家庭和美、田园理想的追求,无不 是寻找一种人生宁静境界。诗歌的气质追求与文人的文化心态的深层结构是适 应的,李白深受儒、道思想影响,他的诗当然也会打上这种文化品格的烙印。 梦一诗,虽然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瑰丽想象与昂

7、扬气势,但其最根本的气质 却是沉静、飘逸的。经历了政治大失败的李白,对人生做了深刻的思考,最终 他认识到在一个不正确的时代里,个人的理想是难以实现的,他所能够做到的 最大的反抗便是蔑视权贵,鄙薄富贵,前后更叹息,浮荣何足珍?(拟古十 二首?其九)他决意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对弱美、静美的追求,不免有消极的嫌疑,但对一个 时代中人物的评价应站在他所处时代的思想高度来评析,过高的要求显然是不 客观的。而这种文化品格对社会的安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浮躁的时代 容易滋生急功冒进的情绪,这对于和平社会来说未必是好事。而从个人的角度 来说,弱美、静美的文化品格可以通过抒发忧愤郁悒,从而冲淡个人不幸与社 会现实的冲突,更为人的伦理构造提供了美的表现形式,形成儒雅、沉静、含 蓄、飘逸、从容、开阔的优美气度与风格。这也是欣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