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肿瘤放射治疗知识点及试题_第1页
完整版肿瘤放射治疗知识点及试题_第2页
完整版肿瘤放射治疗知识点及试题_第3页
完整版肿瘤放射治疗知识点及试题_第4页
完整版肿瘤放射治疗知识点及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词解释1.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和标志靶区的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2. 立体适形放射治疗 (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变化的射线进行治疗, 力让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3. 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致死性放射损伤,结局可导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4. 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 )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

2、后立即开始被修复。5. 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出血细胞的加速增殖现行, 此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6. 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5d,总剂量60-70Gy,照射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7. 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的任何因素进行修正。一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8. 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灭效应,提高局控率的药 物。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

3、敏剂。9. 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同时不减少放射对肿瘤的 杀灭效应化学修饰剂。10. 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11. 亚临床病灶临床及显微镜均难于发现的,弥散于正常组织间或极小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w106,如根治术或化疗完全缓解后状态。12. 微小癌巢为显微镜下可发现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手术边缘病理未净。13. 临床病灶临床或影像学可识辨的病灶,细胞数量级109,如剖腹探查术或部分切除术后。14. 密集肿瘤区(GTV )指通过临床检查或影像检查可发现(可测量)的肿瘤

4、范围,包括原发肿瘤及转移 灶。15. 计划靶区(PTV)指考虑到治疗过程中器官和病人的移动、射野误差及摆位误差而提出的一个静态的几何概念,包括临床靶区和考虑到上述因素而在临床靶区周围扩大的范围。CTV+0.5cm16. “ B”症状临床上将不明原因发热38 C以上,连续3天;盗汗;不明原因体重减轻(半年内体重减轻大于10% )称为“ B”症状。17. 咽淋巴环(韦氏环,Waldege s ring )是由鼻咽腔、扁桃体、舌根、口咽以及软腭背面淋巴组织所围绕的环形区域。1、 肿瘤放射治疗学:是研究和应用 放射物质或放射能来治疗肿瘤的原理和方法一门临床学科。它包括 放射 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疗技

5、术学和临床肿瘤学。2、 放射物理学一一研究各种放射源的性能和特点,治疗剂量学和防护。3、 放疗技术学一一研究具体运用各种放射源或设备治疗病人,射野设置定位技术摆位技术。4、 放射生物学一一研究机体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对射线反应以及如何改变这些反应的质和量。5、 临床肿瘤学一一肿瘤病因学,病理组织学,诊断学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各种疗法的配合。6、亚致死性损伤 (sublethal damage, SLD)细胞受到照射后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全修复的损伤。7、 潜在致死性损伤 (potential lethal damage , PLD)细胞受到照射后在适宜的环境或条件能够修复,否则将 转化为不可逆损伤

6、,从而最终丧失分裂能力。&致死性损伤(lethal damage, LD)细胞所受损伤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修复。9、氧效应:放射线和物质作用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下存在差异的现象无氧状态产生一定生物效应的剂10、氧增强比=(OER)有氧状态产生相同生物效应当剂量11、 相对生物效应(RBE)达到相同生物效应时,标准射线与某种射线剂量的比值(250KVX线或6Co 线)产生一定生物效应标准射线的剂量RBE =产生一定生物效应某种射线的剂量12、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一一一个组织的放射敏感性与分裂活跃性成正比,与分化程度成反比。13、 最小耐受量(TD5/5 ):定的剂量-分割模式照射后5年内严重放射并发症发

7、生率不超过5%的剂量。14、 最大耐受量(TD50/5 ):一定的剂量-分割模式照射后5年内严重放射并发症发生率不超过50%的剂量。15、 容积调强旋转放射治疗,是一种 动态调强旋转 治疗技术,这种技术采用一个或多个臂架旋转的方法来治疗病人,在臂架旋转时光栅大小、臂架运动速度和剂量率可根据治疗要求同时进行改变。16、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以圆形小野作非共面、多弧度、等中心旋转照射,实现多个小野集束 分次照射靶区。17、 立体定向放射手术(SRS) 使用小野集束射线对靶区施以 单次大剂量照射。18、 影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 )将治疗及与影像设备结合在一起,每天治疗时采集有关的影像学信息

8、, 确定治疗靶区。19、间期死亡(即刻死亡)一一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受照射后立即死亡大剂量( 100Gy照射后死亡的机制20、 增殖期死亡(分裂死亡、延缓死亡或代谢死亡)一一正在分裂的细胞受照射后再分裂一次或几次后死亡小至中等剂量(2-10Gy)照射后死亡的机制21、细胞存活一一只有保留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才能被称为存活细胞。22、细胞存活曲线一一是定量描述辐射吸收剂量与细胞存活之间关系的曲线。23、 生长分数(GF )GF=增殖周期的细胞数/总细胞数?人体肿瘤:30%80%24、 剂量率概念:放射源/加速器单位时间内释放的剂量,cGy/MinX或Y射线的剂量率是决定一个特定的吸收剂量的生物学

9、效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27、OR (危险器官)一一其放射敏感性可能对治疗计划及(或)处方剂量有重要影响的正常组织。1. 何为放射治疗的临床剂量学四原则(6.3.1答:肿瘤剂量要求准确照射野应对准所要治疗的肿瘤即靶区;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剂量分布要均匀;射野设计应尽量提高治疗区域内的剂量,降低照射区正常组织的受量;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照 射,至少不能使它们接受超过其耐受量的照射。2. 简述放射治疗剂量选择的基本原则(6.3.4答:放射治疗的剂量取决于肿瘤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肿瘤的大小,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对射线的耐受性等。一般情况下治疗鳞癌需要 60- 70Gy/6 7W,腺癌需要70Gy /7W

10、以上,未分化癌约需50- 60Gy /5-6W。 对于亚临床病灶,放疗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只需一般剂量的2/ 3或4/5即可控制肿瘤生长。目前治疗方法多适当地扩大照射野,使其包括可能浸润或可能转移的淋巴区,待达到亚临床剂量后,缩小射野, 针对肿瘤补足剂量。对于大的肿瘤,由于血运差及乏氧状态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故最好能采取与热 疗或手术的综合治疗。3. 放射治疗有哪些主要全身反应?答: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感。血液系统:白细胞计数减少。其它系统:疲乏、头 痛、眩晕。4. 什么要采用分次照射的方法治疗肿瘤? (6.2.4 )答:应用分次照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消灭肿瘤、减少正常组

11、织损伤。5. 分次照射中的 4 个“ R ”分别代表什么?( 6.3.4)答:放射损伤的修复(repair of radiation damage);周期内细胞时相的再分布或重新安排(redistribution or reassortment of cells in crcle);组织的再群体化(组织通过存活细胞分裂而达到再群体化,(repopulation of the tissue by divisio n of survivi ng cells);乏氧细胞的再氧合( reoxygenation of hypoxic cells)。7、列举放射肿瘤学的主要进展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是一种

12、精确的放射治疗技术,在肿瘤靶体积受到高剂量照射的同时,其肿瘤靶体积以外的正常组 织则受到较低剂量的照射。调强放射治疗将加速器、 钴-60 机均匀输出剂量率的射野按预定的靶区剂量分布的要求变成不均匀的输出的射野的过 程,实现这个过程的装置成为调强器或调强方式。质子治疗 质子放射治疗技术治疗恶性肿瘤是放射肿瘤学中一门新兴的重粒子治疗方法。利用质子束优良的剂量 分布特性可以使剂量区(即 Bragg 峰)集中于肿瘤部位,周围组织照射量极少,从而减少对正常组织放疗 并发症的产生,提高肿瘤病人的治愈率及生活质量。中子治疗 中子治疗技术也是重粒子治疗方法。由于其不良深度剂量和对瘤床正常组织的严重损伤,中子治

13、疗仅 用作临床上难治性的肿瘤,且多与光子线或电子线配合应用。9、X 线等剂量曲线的特点: 同一深度处,射野中心轴上的剂量最高,向射野边缘剂量逐渐减少。为了使在较大深度处剂量分布较平坦,均整器设计有意使其剂量分布在靠近模体表面处,中心轴 两侧的剂量分布偏高一些。 在射野边缘附近(半影区),剂量随离轴距离增加逐渐减少,一方面由于几何半影、准直器漏射引起,另一方面由于侧向散射的减弱引起。由几何半影、准直器漏射和侧向散射引起的射野边缘的剂量渐变区称为物理半影,通常用80% 和 20% 等剂量线间的侧向距离表示物理半影的大小。 射野几何边缘以外的半影区的剂量主要由模体的侧向散射、准直器的漏射线和散射线造

14、成。 准直范围外较远处的剂量由机头漏射线引起。10 、一定能量电子线的 PDD 曲线特点包括剂量建成区、剂量跌落区、 X 射线污染区。建成区很小,表面剂量高, 80%-85% 以上,并随深度的 增加剂量很快达到最大点,形成 “高剂量坪区 ”。 “剂量跌落 ”对保护正常组织有利。11 、陈述放射治疗的最佳剂量以及临床不同时间剂量因子照射方案设置的基本原则。在取得最大肿瘤局部控制率 (TCP) 的疗效的同时只带来最小并发症的发生率 (NTCP) ,亦即可获得最大 治疗增益 (TG) 的照射剂量。在不造成正常组织严重晚期放射损伤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 剂量;在不造成正常组织严重急性放射反

15、应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疗效而缩短总治疗时间。12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3-D CRT )较常规放射治疗的技术优势是什么?你认为哪些临床肿瘤病况适宜实 施这种治疗?3-D CRT 使高剂量区分布在三维方向上均与病变(靶区)范围的形状相一致,从而可使肿瘤病灶获得 更高的局部控制剂量,而使周围的正常组织和器官得到最大限度的防护,是一种大幅度提高治疗增益的照 射技术。1. 肿瘤位于密集而复杂的解剖结构中,如头颈部肿瘤;2. 肿瘤相邻放射敏感的重要组织或器官,如脊髓,肾,眼球;3. 肿瘤形态不规则,如体腔内某些表现弥漫浸润扩展倾向的侵袭性肿瘤;4. 肿瘤规则且较局限,位于均质器官,但增殖慢,相对抗拒,

16、局部控制明显相关于递增的照射剂量, 如脑瘤,前列腺癌;5. 孤立的转移病灶或复发病灶的再程治疗,如NPC;6. 某些良性病变,如颅内 AVM。13 、在许多肿瘤的根治切除术后,仍需给予放射治疗,其肿瘤学及临床的依据是什么?阐述术后放射治疗 的基本原则。依据 1 、手术难于完全清除的亚临床病灶;切缘未净或主体病灶周围的残存微小癌巢。根治术后 40% 的局部复发率,证实其存在; 2、残存病灶氧供、血供良好,几无静止期细胞,迅速复发或可成为转移的发 源。临床资料提示, 凡局部未控制或复发组, 远位转移 率均 上升; 3、手术本身的操作程序和技术性原因, 造成手术野区的肿瘤溢漏或种植;4、根治术未予清

17、扫的邻近高危淋巴引流区。术后放疗临床实施的基本原则1. 适应症:脑瘤、头颈部癌、肺癌、食道癌、乳腺癌、直肠癌、软组织肉瘤等。2. 时机:一般术后 24 周,伤口愈合后尽快开始。3. 剂量:病灶微小,相对敏感,局控剂量 4565 Gy.4. 范围:完整包括原位瘤床及手术野区;局部 区域淋巴引流区;手术未涉及但 潜在高危转移的区域。14、放射生物学参数测定,a值较高或B值较高,提示了细胞株什么样的生物学特征?a (Gy-1 )值描述存活曲线的陡度,反映线性细胞杀灭效应,依赖于剂量沉积的单击双断效应,导致难 于修复性 DNA 损伤。3 (Gy-2 )值描述存活曲线的弯曲度,反映指数性细胞杀灭效应,依

18、赖于剂量沉积的双击双断效应,导 致的损伤在几个小时后可能部分获得修复急性反应组织a / 3值较高(8-15 Gy ),有相对较高的a值;晚期反应组织 a /3 值较低( 1- 5 Gy) ,有相对较高的 3 值。15 、亚致死性损伤和潜在致死性损伤有什么不同,举证以说明它们的存在。SLD 一定剂量照射后,导致群体细胞一定比率的死亡,当同样的剂量间隔时间分次给予时,细胞存活 率将有所提高,提示某些致死性损伤在一定时限内可获得修复。1 照射后,存活曲线肩区的出现,反映了 SLD 的存在,二者良好正相关,较大的 Dq 值体现细胞株有 较强的 SLD 修复能力;2. 在LQ模式,3值的大小影响着抛物线

19、的曲度,反映了 SLD的存在,二者良好正相关,较大的 3值体 现细胞株有较强的 SLD 修复能力。PLD 群体细胞在受到一特定剂量方式的照射后,如改变其生存的环境及条件,部分放射损伤有可能得 到恢复,而表现为细胞存活比率的提高。1 离体细胞照射后,置于平衡盐溶液(而非完全生长培养液)几小时,再予细胞培养克隆计数,可观察到细胞存活率的上升;2利用密度抑制静止期的离体培养细胞群,模拟在体肿瘤,可观察到同样现象;3体内实验肿瘤,照射后继续留置体内几小时,然后再取出进行克隆生长分析,细胞存活比率明显提 高;4机制,特定剂量方式照射后,若处于适宜的环境,染色体DNA 受损伤了的细胞不能进入正常分裂程序,

20、则无法形成克隆,被认为死亡;若处于不适生长繁殖的条件下时,细胞周期延滞,损伤 DNA 获得了 修复的机会,环境条件恢复后,被修复细胞再度分裂,存活比率提高。16 、阐述放射治疗中的总治疗时间效应、机制及临床对策。1当一特定总剂量及分割照射次数的治疗方案,总治疗时间被延长时,由于延滞分割间期细胞的修复、 增殖及再群体化,可致预期的放射生物效应降低。如:宫颈癌放疗超过 30 天, 每延时一天,局部控制率 下降 1 % 。2分割剂量间隔时间延长时,预期效应下降缘于:细胞内SLD和PLD的修复增强;细胞周期的相对同步化;在一个暂短潜伏期后的细胞群反应性增殖。3. 保持预期疗效预期效应的等效剂量随总治疗

21、时间的延长而逐步提高, 达一定延时后, 等效剂量的上升趋于变缓, 提示细 胞分裂渐被抑制;提高分次剂量 d或增加照射次数 n,以补偿预置总剂量针对细胞修复和反应性增殖的剂量消耗;4总治疗时间效应对急性反应组织非常重要,但对晚反应组织效应影响较小。19 、阐述同期放化疗过程中,产生相互修饰,协同增益效应的可能机制。1 某些药物可抑制放射损伤的修复如:放线菌素D,阿霉素,顺铂,羟基脲、Ara-C2 在对放射和药物的细胞周期依赖性方面的互补作用如:5-Fu,羟基脲,喜树碱为S期特异性药物,作用于 DNA 合成期;泰素阻滞细胞于 G2-M 期。3 放疗间隔期,肿瘤细胞反应性增殖,再群体化过程;化疗只要

22、保持效应浓度及效应期,则可削弱这种再增殖。4 化疗可激活不活跃周期时相的细胞转化为活跃周期时相。5. 某些药物以乏氧细胞为靶细胞,或可促进乏氧细胞的再氧合。Taxol , DDP 促进乏氧细胞氧化MMC ,以肿瘤乏氧细胞为效应靶6 .任何一种措施使瘤体缩小, 均可通过血供,氧供,药物输送,而为另一措施效能的发挥提供有利条件。 细胞毒药物对放射生物效应的修饰1 5-Fu 特异效应于 S 期细胞;抑制 DNA -DSB的修复;CF可强化5-Fu的放射增敏效应。2 . CPT喜树碱,HCPT S期特异性药物DNA拓扑异构酶为效应靶;CPT-Topo I -DNA 复合,致 DNA复制停滞;DNA双链

23、断裂;与放射有相加/协同作用3. HU 选择性杀灭DNA合成期细胞; 抑制DNA单链断裂的修复; 阻滞细胞于 G1/S期之间,放疗相对敏感。4 . MMC丝裂霉素以乏氧肿瘤细胞为效应靶。5 . DDP增加细胞内自由基的形成;与DNA结合抑制其损伤的修复。6 . PLT (Taxol)细胞微管抑制剂阻抑细胞于G2/M期; 促进乏氧细胞再氧合, 增加细胞调亡。20、临床放射治疗中,决定正常组织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严重程度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急性反应:一定时限内,照射剂量累积的速度。晚期损伤:一定总剂量前提下,分割照射剂量的大小。21、简述你所了解的放射线在分子水平上所导致的细胞生物效应。1高能射线通过

24、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导致细胞的损伤和死亡。导致哺乳动物细胞生物效应的三种损伤形式为:致死性损伤(LD),亚致死性损伤(SLD)和潜在致死性损伤(PLD)。穿射径迹射线能量的沉积导致激发和电离作用,为DNA SSB和DSB的损伤机制,未能修复的DNA DSB与细胞存活率正相关。辐射致DNA碱基改变,脱氧核糖破坏,交联或二聚体形成,易位或断裂,造成染色体的种种畸变。大剂量照射,导致细胞一切生理活动中止,细胞崩溃融解,致即时死亡(间期死亡)。 DNA SSB可能获得修复,未能修复的DSB则是导致细胞增殖性死亡的关键性损伤。2. 辐射作用于 DNA、细胞的微管及膜系统,可能激活或失活许多细胞生物化学事

25、件启动或调控的信号 传导通路,导致多种终极效应。3. 导致细胞周期运行的障碍或中止辐射可造成细胞周期分子关卡基因功能表达异常或失活,导致细胞损伤后不出现G2期阻滞,遗传信息的缺失被带入子代细胞。4. 辐射诱导细胞启动程序死亡 (PCD )正常情况下,细胞损伤,wtp53表达,G1期俘获,细胞修复或凋亡,PCD受活化基因p53和抑制基因 Bcl-2 ,以及系列蛋白酶 Caspases 基因表达的调控。? 通常 P53 低表达, 不足以中止细胞的增殖分裂而致死亡; 辐射可致 P53 迅速高表达, 致细胞 修复损伤或发生调亡, PCD 成为射线致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辐射致上述调控蛋白基因突变,异常表

26、达或失能,或同时伴有调控细胞增殖基因 的突变,高度恶性化状态的细胞群体将出现。 肿瘤的增殖状态、敏感性、转移倾向及复发几率均与调亡指数( AI )相关。5. 辐射损伤细胞的修复机制 DNA 损伤 / 错误的修复形式包括切除修复:碱基切除修复( BER)核苷酸切除修复( NER)全基因组切除修复转录切除修复6. 辐射为诱发恶性肿瘤的病因 辐射致细胞生物效应表现为射线低剂量诱导细胞转化效应渐进为高剂量细胞杀灭效应的复合过 程。 诱导转化效应体现于致 DNA 序列关键位点的突变、嵌合或丢失;等位基因的丧失;DNA 重排致原癌基因活化或抑癌基因失能; 基因异常表达致生化信息传输调控系统功能失常,从而导

27、致恶性转化的发生。23 、肿瘤细胞对放疗和化疗药物所导致生物效应的反应性 表现有哪些不同的特征。1. 对电离辐射最敏感 和 最抗拒的哺乳动物细胞系,其差异系数不大,肿瘤细胞对化疗敏感的差异, 则相对要大得多。2. 通过一定的干预,改变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其可调性及修饰程度,均较对放疗为明显。3. 在化疗中, SLD 和 PLD 更具可变性和不可预测性。4. 低 LET 射线照射, 8090% 的 DNA 损伤是由间接作用所导致,强相关于氧效应,依赖自由基效应的药物(如DDP)同样存在氧效应问题;在无氧条件下或不依赖于自由基即可发挥生物还原效用的药物(如MMC),则疗效与氧效应无关,表现有高

28、LET射线特征。5. 放射治疗的连续分割剂量模式,使得在照射间期,肿瘤细胞会有部分的修复和反应性再增殖;化疗只要保持药代动力学的效应浓度,则可削弱这种修复和增殖。6. 细胞相对更容易产生对化疗药物的抗拒性,但与放射不平行。24 、简述系统治疗的药物分类,并举例。1. 通过不同机制直接作用于癌细胞的化疗药物。I 烷化剂,如 NH2、CTX、IFO、TEM、 PAM、BCNU、CCNU、DTIC、BUS、thiotepa 等活跃的烷化基因造成 DNA内嘌呤碱间的联结,或DNA与蛋白质之间的交联,阻抑DNA的修复和转录;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 Go 期细胞亦敏感;量效曲线直线上升,适用于超大剂量化疗。

29、n 抗代谢类药物,如MTX、5-FU、Ara-C、6-MP、dFdc 等结构拟似体内代谢物,但不具其功能,干扰核酸,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川 抗肿瘤抗生素类,如 ADM、EPI、DAM、Act-D、BLM、MMC等蒽环类与 Act-D,嵌入DNA,阻抑依赖于 DNA的RNA合成; BLM 直接损害 DNA 模板,致 DNA 单链断裂; MMC 与 DNA 双螺旋形成交联,阻抑 DNA 复制。IV 抗肿瘤植物类,女口 VCR、VLB、PLT、taxol、docetaxel、VP-16、VM-26、CPT、HCPT、CPT-11 等 长春碱类,与微管蛋白二聚体结合,抑制微管形成,细胞不能形成纺锤丝; 紫

30、杉醇类,促进微管聚合,抑制解聚,停止有丝分裂;鬼臼毒素类,抑制拓扑异构酶n,阻抑 DNA复制;喜树碱类,抑制拓扑异构酶I,阻抑 DNA复制。V 铂类药物,如 DDP、CBDCA、L-OHP、lobaplatin 等 与 DNA 双链形成交叉联结,阻滞 DNA 修复及复制。W其它 PCZ,形成活跃甲基,烷化DNA ; L-asp,使缺乏合成蛋白质必须的门冬酰胺。2. 与肿瘤细胞增殖相关的内分泌制剂乳腺癌: 三苯氧胺,孕激素 前列腺癌:3. 肿瘤生物反应调节剂( BRM)I细胞因子干扰素 IFN- a - 3, -y白细胞介素IL-1 -18肿瘤坏死因子TNF -a, -3n 单克隆抗体 非何杰金

31、淋巴瘤: IDEC-C2B8 抗 CD20 抗体 转移性乳腺癌: Herceptin 抗 HER2 抗体in造血细胞生长因子G-CSF GM-CSF EPO29 、简述超分割和加速分割治疗在实施方式、疗效反应和适应证选择方面的特征。I超分割治疗1 .特点:照射次数增加,分割剂量减小,总剂量(BED)提高,总治疗时间缩短或不变。2优势:分割剂量减小,或可保持肿瘤局控率而显著降低晚期损伤;或可不加重晚期损伤而显著 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剂量。3 .适用:Tpot为短,a / B值较大的肿瘤。4. 疗效:取得更好的肿瘤局部控制率;急性反应中等或加重; 晚期损伤不增加或减轻;5. 缺陷:急性反应相对较重;

32、治疗操作增加。n加速分割治疗1 .特点:总治疗时间显著缩短,照射次数、分割剂量、总剂量相对不变或减少。2. 优势:减少了照射间期 反应性增殖肿瘤细胞的剂量消耗,阻抑肿瘤细胞修复,增殖,再群体化 的可能,提高肿瘤控制率;治疗时间缩短,只有当消耗于肿瘤细胞再增殖所需剂量的下降超过急性反应耐受限度 需求的总剂量下降时,治疗增益才能体现。3 .适用:Tpot为短,a / B值较大的肿瘤。4. 疗效:取得更好的 肿瘤局部控制率;如不相应降低 总剂量,急性反应明显加重; 由于缩短了 SLD 修复时间,晚期损伤可能加重。5. 缺陷:放射反应加重。45 、早期肝癌的根治性放疗的适应症 病灶所在位置根治手术困难

33、的早期肝癌,如肝门区肝癌; 因合并肝硬化或其他疾病不宜手术的早期肝癌; 肝癌手术后局部小范围复发; 自愿选择放射治疗的早期肝癌(无明显的肝功能损害)。 明确的乙肝标志物阳性的肝硬化。1. 根据放射敏感性的不同,可将肿瘤分为哪三类?(6.2.1)答: (1)放疗效果最好的肿瘤 (即放射敏感肿瘤 ):如恶性淋巴瘤、精原细胞瘤、肾母细胞瘤、鼻咽癌、视网膜 细胞瘤等。(2)放疗有效的肿瘤 (即中度敏感肿瘤 ):如皮肤癌、宫颈癌、食管癌、唇癌、舌癌、喉癌、 肺癌、乳腺癌、脑肿瘤等。(3)放疗效果差的肿瘤 (即放射不敏感肿瘤 ):如骨肉瘤、纤维肉瘤、黑色素瘤等。2. 肿瘤放疗在临床应用中可分为那几种方式(

34、6.2.1)答: 1单纯放射治疗 包括根治性放疗和姑息放疗。所谓根治性放疗目的是希望能给以足够的剂量根 除肿瘤。凡属根治性放疗照射范围一定要充分,不仅要包括肿瘤区以外的1 2cm 的正常组织,还要包括其引流淋巴区。姑息放疗只用于无治愈希望的晚期癌患者。此类患者多属病变广泛或已有多处转移,治疗目 的仅限于减轻患者痛苦和延长寿命。因此治疗范围不宜过大,剂量不宜过高,一般只要达到姑息的目的即 可停止放疗。2与手术综合治疗 放疗与手术结合有术前、术中及术后放疗。术后放疗其目的在于清扫未能切净的 肿瘤、潜在的或术中可能移植的瘤细胞。术前放疗的目的在于:缩小肿瘤、便于手术切除,扩大可手术 范围。降低了瘤细

35、胞的活性,即使肿瘤细胞被移植到其它部位也难以成活。闭锁微小血管、减少播散 机会。3与化疗的综合治疗区域放疗针对肿瘤局部,化疗则是包括转移灶的全身治疗,两者疗效互补,并可相互增效,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4与热疗的综合治疗对较大的肿瘤,其中心血液循环不好,造成的乏氧状态不利于放射治疗,可用热疗方法弥补,使放疗不易控制的乏氧细胞在加热中首先被杀死。3. 试述影响放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6.3.1)答: 1)肿瘤的组织类型:判断肿瘤能否用放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肿瘤对射线的敏感程度,一般认为 起源于放射敏感组织的肿瘤对射线也敏感,如淋巴肉瘤、白血病、精原细胞瘤等。来源于中等敏感组织的 鳞状细胞癌属于中度

36、敏感,腺癌则需要很大的剂量,对于大多数肉瘤如纤维肉瘤、骨肉瘤等单纯放疗几乎 无效。2)肿瘤的分化程度:同一类肿瘤由于分化程度不同放疗效果各异,分化程度越高,放射敏感度越差, 但并不意味着后果不好。因为分化差的肿瘤虽对放射敏感,但其恶性程度大,容易复发或扩散,远期效果 不好。3)肿瘤分期:肿瘤早期患者多数一般情况好、瘤体小、血液供应好、乏氧细胞少,肿瘤容易控制。肿瘤 晚期多数患者一般情况差、瘤体大,乏氧细胞多而且常出现坏死或合并感染,如已出现远处转移则愈后更 差。4)以往治疗的影响:在瘢痕的基础上生长的癌,血运差,影响放射敏感性。近期曾用过化疗,影响造 血机能,不易给到足够的放疗剂量。曾用过放疗

37、部位复发或转移来的新病灶,由于肿瘤组织结构变异和局 部纤维组织增多,血液供应差,放疗效果亦差。5)肿瘤的类型;外生型较内生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菜花型效果明显。溃疡型效果不好、浸润型更差。6)肿瘤部位:不同部位的同类肿瘤放射治疗效果不同,这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对射线的耐受力相关以鳞癌为例,生长于子宫颈的鳞癌其附近有对射线敏感的直肠、膀胱;生长于食管的鳞癌其附近有对射线 敏感的肺、脊髓,皆不易给到较大剂量,而生长在皮肤上的鳞癌部位表浅,易定位,影响正常组织少,易 达到足够剂量,所以治疗效果满意。7)瘤床:瘤床即包绕肿瘤生长的根部组织。瘤床组织松软者,血液供应丰富,疗效较好,如扁桃体癌。 瘤床组织硬固

38、,血液供应差,疗效差、如疤痕癌。8)年龄;患者年龄小整个机体能力旺盛,所患的肿瘤对射线也相对敏感,但年幼者肿瘤蔓延机会多, 近期疗效虽好而远期效果差。9)营养差与贫血:这些患者对射线耐受性差,放射反应重,影响放疗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肿瘤组织 由于贫血乏氧明显地影响肿瘤对射线的敏感性。10)合并感染:感染可加重局部组织乏氧程度,影响放疗效果。11)合并症:肺、肝疾病,活动性肺结核、甲亢、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都能影响放疗的顺利进行和治疗效果。4. 试分述放射性皮肤早、晚期反应的表现及预防和治疗(6.3.1)答:1早期反应:钴-60或高能X线照射的表皮量低,只出现色素沉着、毛囊扩张、脱发等放射性干性

39、 皮肤反应。常规 X线或电子线照射的反应较重,剂量在30-40Gy左右即可出现湿性皮肤反应(表皮浮起、水泡、溃破)。湿性反应时应停止放疗,保持射野内皮肤干燥洁净,外用抗炎药物以预防合并感染,忌用酒精、 碘酒、红汞、胶布、膏药等,轻者7 10天,重者2 3周可完全愈合,但可能留有瘢痕。2晚期反应: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改变因放射物理条件,照射面积、时间剂量及个体差异等因素不同, 并发症的程度亦各异。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并发症出现较晚,表现为照射区皮肤,特别是皮下组织,甚至肌 肉的纤维化,挛缩,进而缺血、坏死可引起放射性溃疡,但少见。如果发生,则治疗非常困难。因此, 重要的在于预防;要选择合适的放射线,正确

40、掌握时间剂量因素,照射范围要适当,及时调整照射野,避 免照射野重叠形成超量区。注意保护照射区的皮肤,避免外伤及刺激。对有过皮肤湿性反应并已形成放射 花斑样瘢痕者要注意保护,避免一切理化刺激,一已有溃破应给予局部清洁、抗炎,增加营养。若保守治 疗无效,可进行清创后加皮瓣移植手术。5. 试述放射性肺炎的概念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6.3.1)答:1.概念:胸部肿瘤如乳腺癌、食管癌、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 发生放射性损伤,表现为炎性反应,称为放射性肺炎。肺照射20Gy后即会产生永久性损伤,照射30 40Gy/3 4周后,所照射的肺呈现急性渗出性炎症。这种改变,所有受

41、照射的肺都有,但大多数无症状。此时 若有感染,即产生症状,叫急性放射性肺炎。若不产生症状,照射结束后,炎症逐渐吸收、消散,逐渐形 成不同程度的进行性血管硬化及肺实质纤维变,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至呼吸 衰竭。1、LET,高LET和低LET射线的特点LET :线性能量传递(liner energy transfer , LET)传能线密度,是反映能量的微观空间的一个量;是描 述射线质的一种物理量,表示沿次级粒子径迹单位长度上传递给介质的能量(100Kev/um)(1)高LET射线包括快中子,质子负 n介子等物理学特点:能量传递大,Bragg峰,100 KeV/um生物学特点

42、:a.氧增强比低,对氧的依赖性较小,b. 对细胞周期依赖较小;c. 主要为致死性损伤(2) 低LET射线包括深部x射线,钴-60 丫射线,加速器的x线和电子线物理特点:能量传递较小 (10keV/um)生物学特点:a.氧效应较明显,对乏氧细胞作用较小;b. 对细胞的生长周期依赖性教大;c. 以亚致死性损伤为主2、光子与物质作用的物理效应有哪几种光电效应入射光子把全部能量传递给原子的内层轨道电子,光子消失,获得能量的电子挣脱原子束缚成为自由运动的电子(称为光电子)v 35keV低能射线的主要效应康普敦效应入射光子把部分能量传给原子内的外层轨道电子,使其脱离原子成为反冲电子,而损失部分能量的光子改

43、变射程方向成为散射线。0 .5MeV-1MeV 时的主要效应电子对效应当入射光子从原子核旁经过时,在原子核的电荷场作用下形成一对正负电子。光子能量10MeV时成为主要效应.5、正常组织对放射的反应(1 )早反应组织:皮肤、粘膜,等增殖能力强;放射反应出现在照射期间或其后较短时间内; 修复损伤能力弱(2 )晚反应组织:神经组织、肺、肾不增殖或仅有缓慢增殖;放射反应出现在照射后较长时间;修复损伤能力强12、远距离照射与近距离照射的特点 远距离照射的特点? 放射源强度大(上千居里),治疗距离较长(10cm100cm)? 能量大部分被准直器,限束器等屏蔽,只有少部分能量达到组织? 放射线必须经过皮肤和

44、正常组织才能达到肿瘤,肿瘤剂量受到皮肤和正常组织耐受的限制, 为得到高的均匀的肿瘤剂量,需要选择不同能量的射线和采用多野照射技术? 靶区剂量分布的均匀性较好 近距离照射的特点? 照射放射源强度较小(几个毫居里10居里),治疗距离较近(5mm5cm)? 大部分能量被组织吸收? 直接在治疗组织内照射? 离放射源近的组织剂量相当高,距放射源远的组织剂量较低? 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较差14、放疗在综合治疗中的应用综合治疗的理由肿瘤放射敏感性的差异局部晚期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的风险高正常组织器官 耐受剂量的限制及功能保留放疗与手术综合术前放疗缩小肿瘤,提高切除率降低肿瘤种植机会减少远处转移术中放疗肿瘤剂量大,

45、正常组织受保护术后放疗消灭手术野或区域淋巴结的残留灶或亚临床灶放疗与化疗综合目的加强局部控制降低远处转移发生率综合方式诱导化疗(新辅助化疗)同期化疗辅助化疗19、放射敏感性定义放射敏感性是指一切照射条件完全严格一致时,机体器官或组织对辐射反应的强弱或速度快慢不同; 若反应强、速度快,其敏感性就越高,反之则低细胞放射生物学角度来看,放射敏感性定义为造成相同数量DNA双链断裂所需的辐射量(剂量)越小,放射敏感性越高。B - T定律:一个组织的放射敏感性与分裂活跃性成正比,与分化程度成反比。21、器官分类(基于放射损伤) I类器官包括骨髓、肝、胃、小肠、脑、脊髓、心脏、肺、肾和胎儿等多为人体的重要器

46、官,受到照射后在一定剂量下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放射损伤,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命;临 床计划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不照射或少照射 n类器官包括皮肤、口腔、咽部、食管、直肠、唾液腺、膀胱、子宫、睾丸、卵巢、生长期软骨、儿童骨、成人软骨、成人骨、眼(视网膜、角膜、晶体)、内分泌腺(甲状腺、肾上腺、垂体)、周围神经、耳(中耳、内耳)等可以耐受一定的放射剂量,产生中度的放射损伤,损伤后可能导致一定的功能障碍,但基本对生命无 严重影响;临床计划设计可在肿瘤剂量充足的条件下考虑减少此类器官的照射量 川类器官包括肌肉、淋巴结和淋巴管、大动静脉、关节软骨、子宫、阴道、乳腺等 组织的耐受量大多高于肿瘤的致死量,照射后一般不产生

47、或产生轻度的放射损伤 临床计划设计时常优先考虑肿瘤的致死量,而不着重考虑此类器官的耐受和损伤问题24、单次剂量与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单次剂量与正常晚反应组织晚期损伤程度明显相关单次剂量大者,组织器官的出现严重晚期放射损伤的几率会明显增加常规放疗的单次剂量指1.82.0Gy,但低分割的定义为2.5Gy,临床实践中也把2.02.5Gy看作常规分次剂量的范围之内。超过2.5Gy者放射晚期损伤就会明显增加26、急性放射反应在放疗过程中出现的放射性损伤临床指放疗开始第一天至放疗结束后90天内所发生的放射性损伤全身各器官组织的急性放射反应在不同的个体、不同时期、不同照射条件下发生的几率和严重程度也 不尽相同

48、对早期效应来说,靶细胞的特征通常是很清楚的,增殖较快的细胞数量及速度决定了急性反应的损伤 程度晚反应 RTOG/EORTC晚期放射并发症的观察时间定义为放射治疗结束第90天后实质细胞耗竭后无力再生而最终导致纤维化晚反应应该看作是成纤维细胞的直接效应包括成纤维细胞的内在敏感性,血管损伤,成纤维细胞激活,产物过度和胶原降解下降 晚反应产生的分子机制放射诱发的长久性细胞因子级联效应。照射后细胞成份(如膜、胞浆体和DNA等)的损伤启动了细胞间对话,从而使基因表达发生了改变遗传异质性所支配的宿主反应和剂量效应照射体积外免疫细胞的大量涌入所致的照射体积内的急性、自发免疫样反应放射的远地伴随效应。激活的巨噬

49、细胞的迁徙可以产生某种物质敏化其他细胞而产生远地伴随效应 急性反应和晚反应的关系晚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急性反应不一定完全相关两者的细胞存活曲线斜率是不同的两种反应并非是同一事件的不同阶段RTOG/EORTC定义,从另一角度表明,急性放射反应与晚反应不是序贯发生的,有可能在放疗期间就有某种器官组织的晚反应出现。这是由正常器官组织早反应和晚反应的发生机制不同决定的 放射反应和放射损伤的区别放射反应是允许的、不可避免的、对病人的功能影响不大、也不会危及病人生命放射损伤是不允许的、通过精心设计是可避免的、对病人的功能影响较大、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 有些情况下,为了控制或治愈肿瘤,必须造成一定的损伤,

50、但如果不影响病人功能或损伤可以补救,为 了治愈肿瘤仍应该给予积极治疗35、总治疗时间延长:一个分次照射方案的总治疗时间延长时,由于分次照射之间的细胞再群体化,将可能导致放射效应的降低;为了在一个恒定的N分次照射方案中达到一个特定的生物学效应,如果总治疗时间延长,就要提高分次 剂量;随着总疗程时间的延长,等效剂量也要相应增加;临床意义:放射治疗中最容易碰到的问题是,一个分次照射方案总治疗时间延长时(如机器故障、因医学原因不 得不中断治疗或分段治疗),如何获得一个临床较满意的校正值。一般可根据延长的时间天数来计算;41、理想的放射增敏剂,同时具备以下特点:(1) 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起反应;(

51、2) 有效剂量时没有毒性或毒性很低;(3) 易溶于水,便于给药;(4) 仅对肿瘤细胞,尤其是乏氧细胞有较强的放射增敏作用;(5) 有较长的生物半排出期,足以渗入整个肿瘤;(6)常规分次治疗中,较低的药物剂量即有放射增敏的效果GTV:肿瘤区,指肿瘤的临床灶,为一般的诊断手段(包括 CT和MRI )能够诊断出的具有一定形状和 大小的恶性病变范围,包括转移的淋巴结和其他转移的病变。确定肿瘤区的方法应与TNM分期一样,当肿瘤已作根治术后,则认为没有肿瘤区。CTV :临床靶区,指按一定的时间剂量模式给予一定剂量的肿瘤的临床灶(肿瘤区)亚临床病灶以及肿 瘤可能侵犯的范围。 同一个肿瘤区,可能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